績麻文化與浙東麻絲墩藝術(shù)

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作者:錢永興  頁數(shù):113  

內(nèi)容概要

收藏的眼光是各不相同的,這取決于收藏者的收藏動機、興趣愛好、文化素養(yǎng)和經(jīng)濟情況。麻絲墩,即為不是精品也讓人動心的藏品。它是清代、民國時績麻所用的一種輔助工具,為浙江東部沿海象山、寧海等地區(qū)所獨有。材質(zhì)多為介于陶器與瓷器之間的“炻器”。器身裝飾的圖案,融入民情風俗和吉祥紋飾,以線造型,線面結(jié)合,求神似和整體生動,富有雕塑感。其風格直逼秦漢瓦當和漢代畫像石,天真爛漫,質(zhì)樸方峭而又圓暢流美。尺寸大小恰好能玩之于掌。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績麻  第一節(jié) 苧麻  第二節(jié) 績麻  第三節(jié) 績麻文化第二章 績麻工具  第一節(jié) 紡磚紡縛紡墜紡錘紡輪  第二節(jié) 紡車  第三節(jié) 搓麻瓦  第四節(jié) 麻絲架第三章 麻絲墩及其藝術(shù)  第一節(jié) 形制    第二節(jié) 紋飾  第三節(jié) 工藝  第四節(jié) 鑒藏第四章 精品麻絲墩賞析舉隅  第一節(jié) 象山地區(qū)精品麻絲墩賞析七題  第二節(jié) 其他地區(qū)精品麻絲墩賞析三題后記補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后記

2006年6月16 日,是我母親嚴紉芳逝世30周年的紀念日子。于此之前,我已發(fā)愿要做一個有一定社會意義和文化價值的研究課題,以作為對母親的緬懷和紀念。先母生前是教師,以真誠、樸素、與人為善作為人生的至高追求,教書育人,有口皆碑。所以對她最好的緬懷和紀念,就是做一件實實在在的、于社會有益的工作。這是我做此書的一個初衷。我對民俗文物的收藏和賞玩懷有濃厚的興趣。收藏有一批民間對聯(lián),曾在象山體育館和寧波美術(shù)館舉行過兩場展覽,并著有《中國民間對聯(lián)賞玩》一書。此書是對民間對聯(lián)實物進行研究和賞析的專著,受到學界、收藏界和楹聯(lián)界的歡迎并獲寧波市第十次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政府獎)。另外,還專題收藏有其他幾種民俗文物,相關(guān)的整理、研究工作也正在進行之中。此次選擇出自象山的民俗文物作為收藏和研究的對象,除了恰好碰到了有我所感興趣的麻絲墩之外,遼有兩個原因。其一,在象山縣政協(xié)第七屆第二次會議期間,作為政協(xié)委員,我發(fā)表了一個提案,呼吁縣里重視社會科學研究,并建立相應的機構(gòu)。提案引起了重視,縣里主要領(lǐng)導作了批示。不久由縣委宣傳部牽頭成立了“象山縣社科協(xié)調(diào)小組”,社科研究工作全面啟動。我作為首倡者和縣社科協(xié)調(diào)小組的成員,理應帶頭為繁榮第二故鄉(xiāng)象山的社會科學作出應有的貢獻。在我發(fā)現(xiàn)了麻絲墩的價值之后,于是就以“績麻文化與浙東麻絲墩藝術(shù)”為題,向省社科聯(lián)申報了課題,獲得立項。其二,縣里命我主編《象山縣志(2008)》,對新修縣志,我有一個想法,就是要以人為本,突出民生,在題材上有所突破,要用一定的篇幅反映民間的、民俗的文化,去編修象山“全景的歷史”。要學習人類學田野作業(yè)的方法,深入民間獲取第一手素材,以確立新的視角和觀點。我的想法得到了領(lǐng)導和同仁的肯定。

編輯推薦

《績麻文化與浙東麻絲墩藝術(shù)》中藝術(shù)品風格直逼秦漢瓦當和漢代畫像石,天真爛漫,質(zhì)樸方峭而又圓暢流美。尺寸大小恰好能玩之于掌。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績麻文化與浙東麻絲墩藝術(shù)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