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作者:鐘曉敏 頁數:212
內容概要
公共財政是一種與市場經濟相適應、以彌補市場缺陷并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為目的的財政模式,其本質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提出,必然要求公共財政制度的呼應和支撐。從此角度講,公共財政制度改革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遠未到位,公共財政建設之路還很漫長,財政的公共化改革也必然“路漫漫其修遠兮”,在此過程中,無論是在公共財政建設的理論方面,還是在公共財政建設的實踐方面,都會不斷出現各種新問題和新情況需要我們去研究和探索。“公共財政評論”系列正是順應了我國財政公共化改革的歷史性發(fā)展趨勢,以推進我國財政公共化進程為己任,為我國財政學人搭建一個交流與共勉的乎臺。
作者簡介
鐘曉敏,男,1963年生,浙江平湖人。經濟學博士.浙江財經學院教授.中國財政學會理事,浙江省重點財政學科帶頭人和國家級特色專業(yè)財政學的專業(yè)負責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主要研究領域為財政、稅收、社會保障等基礎理論和政策。曾在《經濟研究》、《財政研究》、《世界經濟》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40余篇,出版專著2部,多次獲得省級科研獎和教學成果獎。
書籍目錄
三十年公共財政之路:理論與實踐浙江省義務教育均等化研究杭州市經濟適用房受益群體的實證分析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財政保障體制與機制研究浙江省政府外債負擔問題研究預算民主:預算改革的方向政府預算的科學性與軟約束——基于中國財政預算執(zhí)行情況的實證分析財政分權與地區(qū)差距——基于中國轉軌經驗的實證研究分權策略、激勵結構與財政支出意愿——兼論高增長背景下公共品短缺問題中國皇權專制社會治亂循環(huán)現象的一個解釋——基于租金耗散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
章節(jié)摘錄
第三,義務教育的提供及其均等化的實現責任主要在政府。因為義務教育是為公民受教育權這一基本權利提供保障,從社會公正的角度看,這一基本權利是政府和社會必須保障的,一個公民如果缺少了這一權利,就保證不了為謀生所必需的基本權利。因此,為了確立社會公平的基點,政府應當承擔起義務教育的提供及其均等化的責任,這不僅關乎底線公平,更關乎國家前途。一個社會對貧困群體和欠發(fā)達地區(qū)施以援手,其中不但蘊含著改善全體成員基本生存和發(fā)展條件的社會目標,而且具有促進社會穩(wěn)定、和諧的作用?! 〉谒模x務教育均等化的責任并非預算級次較低的縣級政府(和鄉(xiāng)鎮(zhèn)政府),而是預算層次較高的中央政府、省級政府和市級政府,具體到何級政府,取決于均等化的范圍。具體來說,對于全國范圍內制定的義務教育均等化目標,主要責任在中央政府,通過中央政府的財力轉移實現義務教育底線標準和差距標準的完成;對于在國家均等化目標基礎上制定的省級范圍內義務教育底線目標和差距目標,主要責任在省級政府,通過省級財力的轉移,保證全省范圍內義務教育發(fā)展的均衡;對于各市制定的超過省級均等化目標的市級均等化目標,其實現責任主要在市級政府。這一責任劃分可以用“洋蔥頭”的例子來說明,在洋蔥的最里層,屬于全國范圍的義務教育均等化目標,因為范圍廣,這一目標往往比較低,其責任主體在中央政府;省級均等化目標往往高于全國范圍的均等化目標,相當于在洋蔥最里層外面又套了一層,這一目標責任主體在省級政府;對于省內各市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的超過省級均等化目標的市級均等化目標,又相當于在省級洋蔥外面套了一層,這一目標責任主體在市級政府。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