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2 出版社:浙江大學 作者:傅勇 頁數:264 字數:249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房價高漲,出口占GDP比重過大,貿易順差過高,儲蓄率居高不下……這些都指向一點,即中國經濟結構是失衡的,甚至成為“國際經濟麻煩制造者”。那么,中國經濟結構真的失衡了嗎?
本書通過縝密的分析和開闊的國際對比告訴我們,上述的這些不平衡很大程度上是經濟迅速成長的“并發(fā)癥”。這些問題在高速發(fā)展時期的日本、韓國及其他一些東南亞國家和地區(qū)中一樣出現過。而這些問題,可能即將到達它的頂峰。中國經濟的失衡不是“絕癥”,而是“成長的煩惱”,發(fā)展中的問題可以在發(fā)展中得到解決。
作者簡介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CCES)博士,現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上??偛俊氖潞暧^經濟和金融領域的研究工作。同時還擔任浙江財經學院農村金融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中國金融40人·青年論壇成員。《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金融研究》、《世界經濟》、《世界經濟文匯》、《南方經濟》等雜志匿名審稿人,《上海金融》雜志特約評論員。
主要興趣領域為宏觀經濟、公共財政和貨幣政策等。近年來,在《經濟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經濟》、《財貿經濟》、《經濟學家》、《經濟社會體制比較》、《國際經濟評論》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50余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在《光明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等及主流財經媒體發(fā)表經濟專論、專欄散文數百篇。出版專著《中國式分權與地方政府行為:探尋轉變發(fā)展模式的制度性框架》(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2010年“第三屆張培剛發(fā)展經濟學優(yōu)秀論文獎”獲得者。
書籍目錄
序中國經濟結構真的失衡了嗎?
導讀
第一部分
經濟模式之辯——失衡的巨龍:寓言還是預言?
導言
中印經濟的增長寓言
從哪里解開中國的高儲蓄之謎?
如何應對中國經濟“成長的煩惱”?
你好,劉易斯拐點
中國失去出口,經濟將會怎樣?
供給為何沒能創(chuàng)造自己的需求?
結構調整的金融深化抓手
公務員“熱”的“冷”思考
用幸福指數取代國內生產總值能否更幸福?
市場化改革與收入公平:一項經濟調查的啟示
當心政府的企業(yè)家精神
中國經濟為何失衡?
夢想比現實更重要?
中國城鎮(zhèn)化:南張樓模式,還是龍港模式?
誰是全球經濟麻煩的制造者?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
第二部分
宏觀經濟之間——高增長低通脹:餡餅還是陷阱?
導言
經濟的問題,還是經濟學的問題?
自由貿易像天堂,都想去,但都不想去得太早
管制能管出和諧物價嗎?
馬爾薩斯幽靈重回地球?
“窖藏”轉換:流動性是如何過剩的
中國在輸出通脹嗎?
金融史脫去黃金儲備的神秘色彩
如何才能阻止雞的死亡?
消費者物價指數應該包括房價嗎?
適度通脹有好處
中美經濟刺激方案最好互換
中國會加入高通脹俱樂部嗎?
災難經濟學的災難
靠“動物精神”實現泡沫化生存?
1.5萬億美元的豪賭?
高油價、國際福利分配與宏觀經濟理論演進
美國國債膨脹會誘發(fā)全球通脹嗎?
農業(yè)補貼的政治經濟學
美國感冒,新興經濟體打噴嚏
歐央行十年未解的懸念
“去全球化”危機考驗中國智慧
微型滯漲魅影浮現
黃金盔甲掩蓋下的人性弱點
韓國鏡像中的中國金融轉型
第三部分
貨幣政策之思——動蕩歲月:面紗還是權杖?
導言
央行救市應把握最后貸款人角色之度
次貸危機探源:太陽黑子還是政治需要?
貨幣政策戰(zhàn)爭
美聯儲能成功嗎?
貨幣政策與多難興邦
誰動了越南的貨幣?
為什么大蕭條沒有再次發(fā)生?
人民幣匯率紛爭的學術注腳
利率平價并非我國貨幣政策之錨
印鈔機加班,企業(yè)未必加班
東亞模式與人民幣國際化
比印鈔票更猛烈的貨幣政策
人民幣重估的謎底
靠什么逃脫“危機一刺激一泡沫”的宿命?
全球復蘇分化、退出博弈與我國貨幣政策選擇
人民幣升值進程中的兩個誤解
用升值解決中國的環(huán)境問題?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與中國經濟發(fā)展相伴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居民儲蓄率的迅速攀升。近年來,國家開征了20%的利息稅,即便如此,也未能阻擋中國人高漲的儲蓄熱情。2009年底,中國儲蓄存款總額突破26萬億元,同比增長接近兩成。喜歡儲蓄對個人來說也許是傳統美德,但對一國經濟來說卻并非總是好消息。在高儲蓄引發(fā)消費需求不足的同時,與之相連的低利率卻刺激著投資,國民經濟總供給和總需求的矛盾因而極難平衡,猶如行走于狹窄的刀鋒之上。另外,不斷累積的存貸差也在銀行業(yè)形成令人擔憂的低效率和金融風險?! 「邇π顔栴}的重要性要求認知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在目前的討論中仍存在一些不妥甚至錯誤之處,不過現代消費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理解中國高儲蓄模式的有效視角?! ∥锤桓邇?? 儲蓄是指國內生產總值中沒有被消費(以及沒有被政府購買和用于出口)掉的部分,按主體可分為家庭儲蓄、企業(yè)儲蓄和政府儲蓄,前兩者合稱私人儲蓄。其中,家庭儲蓄是繳納稅收之后可支配收人中扣掉消費剩下的部分,家庭高儲蓄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袊母邇π瞵F象源于其與經濟發(fā)展階段的強烈反差。一方面,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看,中國仍是屬于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另一方面,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國居民儲蓄率一直處于25%左右的高位。這與人們的直覺相悖:富裕家庭的儲蓄傾向(消費傾向)通常高于(低于)收入水平較低的家庭。因為當一個家庭收入很低時,仍然有一部分支出是必需的,結果只能將余下的用于儲蓄,隨著家庭收入的提高,家庭收入中用于儲蓄的比重也會增加。這在經濟學中稱為邊際消費(儲蓄)傾向遞減(增)規(guī)律。亞當·斯密說過,對一個家庭成立的道理,對一個國家大概也能成立。因而,人均收人較低的國家,儲蓄率通常要低于人均收入較高的國家。 進一步來看,1960-1970年,囊括高收入國家的OECD(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的平均儲蓄率只有14.8%,與中國相去甚遠。經常拿來與中國比較的是美國。亞洲金融危機之前,美國的居民儲蓄率為4%~5%,其中1990-1994年略高為7.%,但自1999年以來美國的居民儲蓄率開始大幅下降,甚至變成負值,2005年三季度的儲蓄率為-1.6%,富裕的美國家庭過著可謂是寅吃卯糧的生活。總之,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fā)達國家在儲蓄上的差異令人震撼?! ×晳T了存錢不花? 人們面對這種反差通常的反應是,將這些難以理解的現象歸結為社會習俗和文化傳統的差異,即東方文化崇尚節(jié)儉而西方文化鼓勵冒險。這是一種很方便的做法,并且東亞的經驗事實貌似也為這種觀點提供了支撐。因為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儒家文化圈的國家,都(曾)是高儲蓄的主要發(fā)生國?! 栴}是,這種看法卻無法解釋日本儲蓄率的近期下降以及其他有著類似文化基礎的亞洲國家“正常”的儲蓄率。更令人驚訝的是,回顧戰(zhàn)后中國居民儲蓄的變化,我們可以發(fā)現從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節(jié)儉”的中國居民并非高儲蓄者,其平均儲蓄率不足5%!這是一個被普遍忽視的事實。其實要對人們行為作出邏輯一致的解釋,就不能借助于人們的偏好不同,而應該具體分析是什么樣的不同約束導致了同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為人卻有著不同的儲蓄表現?! ×硪环N誤解是,試圖通過區(qū)分儲蓄總量和人均儲蓄來說明中國高儲蓄的現實。這種觀點認為,雖然中國的儲蓄總量驚人,但是如果不做加法而是做除法,居民26萬億元的儲蓄存款,平均到每個居民也僅能分得2萬余元。莫說與中國香港居民的儲蓄額相比有天壤之別(國際上從來沒有研究者說香港居民的儲蓄率過高),與低儲蓄率的美國相比也相去甚遠?! ∥覀冋f中國儲蓄高固然有儲蓄總量的意思,但實質是指高儲蓄率。雖然,中國的人均儲蓄和發(fā)達國家不在一個重量級上,但是,儲蓄率(儲蓄/可支配收入)卻遠遠高于工業(yè)化國家。我們看到,美國的經濟規(guī)模是中國的6倍,但是美國的儲蓄存款還不到中國的2倍,這才是中國高儲蓄問題的真正所指?! ∽詈笮枰吻宓氖莾π睿剩┑母拍?。儲蓄(率)是一個與國內生產總值一樣必須在一定時期內計算的概念。就宏觀經濟學術語來說,儲蓄是流量的概念,而不是存量的概念。在當前的討論中,通常是以居民存款余額來衡量的,這是個存量概念,它雖然能夠提供一定的信息,但并不準確。另外,由于中國家庭可供選擇的投資途徑并不多,銀行存款固然是儲蓄的主要形式,但是其他的無形資產包括現金、股票和國債等也是儲蓄的形式,并且儲蓄存款還忽視了有形資產(其中最重要的是住房)的增加量。再有,考慮儲蓄(率)更科學的方式是剔除通貨膨脹以后的實際儲蓄,這也是用存款余額來定義儲蓄(率)所忽視的重要問題?! ?hellip;…
媒體關注與評論
對于想要理解中國經濟的人來說,坊間流傳的大量雜音讓人無所適從——到底什么才是保持經濟更強、更公平和可持續(xù)增長的最佳政策?我們需要的是對數據的精深理解而不是道聽途說,以及對現實世界如何運轉進行仔細可靠的剖析。這樣做也許不太奪人眼球,但卻是更佳政策的指引。傅勇的文章正是如此。不管是深入探究日本經驗。指出日元升值并非日本經濟泡沫或崩潰的根由,抑或是主張當前應有更為公平的收入分配以激發(fā)明天的消費,或者是呼吁更具智慧的城市化模式,他的分析都清醒理智,引人入勝,清晰流暢,很值得一讀?! ?mdash;—王志浩(StephenGreen)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博士渣打銀行大中華區(qū)研究主管首席經濟學家 中國經濟發(fā)展模式非常獨特,不是任何一個經濟體的翻版,但它的未來將會怎樣,機會與風險在哪里?這些都太具有探究價值了。本書作者是年輕而富有才氣的學者,他獨到的探索能給你帶來啟發(fā),拓寬你的視野?! ?mdash;—李迅雷 國泰君安證券總經濟師 首席經濟學家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成員 伴隨著經濟的快速成長,中國經濟、社會中涌現出諸多重大而令人困惑的現象和問題。本書不僅對這些現象和問題做了深入淺出的探討和分析,還從獨特視角解答了一系列困惑,乃至澄清了一些廣為流傳的謬誤?! ?mdash;—洪葭管 研究員 中國金融學會金融史專業(yè)委員會主任 中國金融史學的開拓者與奠基人 經濟學知識之深奧使其有遠離大眾的趨勢,而經濟現象卻在每個尋常人的身邊。因此,特別需要有學者在經濟學研究與公眾的認知之間架起橋梁,本書的作者就是在做這樣的努力。只有基于扎實的研究,才能傳播正確的知識,為此,經濟學家仍需共同努力?! ?mdash;—陸銘 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在中美兩國工作多年,總覺得經濟范式的巨大差異遠遠超出宏觀數據所提供的簡單對比。此書幫助我解開了一些對經濟問題由來已久的疑惑。憑借在經濟學理論方面的扎實功底,作者將看似繁雜的經濟現象給出一以貫之的詮釋,行文流暢,令人信服,絕非目前學界、出版界許多拾人牙慧之作所能比擬。 ——羅鼐 野村證券(亞洲)有限公司 固定收益部副總監(jiān)
編輯推薦
房價高漲!貿易順差超大!消費不斷萎縮!中國經濟失衡是無法扭轉的“絕癥”,還是成長路上的必然?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