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2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景愛 頁數(shù):229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今天居住在我國廣大領(lǐng)土內(nèi),以漢族為主體的五十六個民族的共同稱謂。這個多民族共同體的形成,有一個歷史發(fā)展過程。早在元朝纂修的前代歷史,就將遼、宋、金各著專史,同等看待。我們遼金契丹女真史學會首任會長陳述先生,稱遼宋金這一時代為“后南北朝”。我的老師張博泉先生所著《中華一體的歷史軌跡》一書,稱此時為“前中華一體”。女真人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歷史上的一個成員,今日的滿族人就是當年的女真人。況且不僅某些漢族人融有北方民族的血液,如今在甘肅平?jīng)鰶艽h發(fā)現(xiàn)有完顏村,在北京發(fā)現(xiàn)有金世宗的后代,在福建、臺灣也發(fā)現(xiàn)有女真粘割氏的后人。金兀術(shù)(完顏宗弼),他參與了金宋戰(zhàn)爭的全過程,晚年主持金國朝政,與南宋停戰(zhàn)言和,簽訂了“紹興和議”。他自然成為金宋時期,對中國最有影響人物之一。他不僅是女真人的杰出人才和金王朝的開國功臣,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景愛先生所著的《歷史上的金兀術(shù)》一書,是第一部有關(guān)金兀術(shù)的傳記。完整地全面地記述了金兀術(shù)一生成長的歷程和他在中國歷史舞臺上的活動。既記述了他的勇敢善戰(zhàn),他的治軍治國,也記述了他縱兵殺掠和戰(zhàn)敗北歸。廣搜史實詳加梳理,所言皆有根有據(jù)實話實說,成敗起伏皆無所隱,堪稱“實錄”新編。讀起來既通俗又生動,實為當前難得一見的歷史人物傳記。如何歷史地正確地認識金兀術(shù),如何清除某些舊有戲文或鼓詞乃至著作中的某些錯誤觀念,讀讀景愛先生這部《歷史上的金兀術(shù)》,或許會給你一把撥開這層迷霧的鑰匙,有助于加強各民族的團結(jié),構(gòu)建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景愛先生是我人學的同窗。他聰明刻苦、勤奮好學、思想開放、治學嚴謹,一向為我敬佩。今讀此作,頗有所感,略書數(shù)語,志以為序。
內(nèi)容概要
《歷史上的金兀術(shù)》是研究我國古代歷史人金兀術(shù)專著。全書分16部分,主要包括宋金“海上之盟”,金軍三下中原北宋滅亡,金兀術(shù)追宋帝至大海,金兀術(shù)血戰(zhàn)陜西,金兀術(shù)從戰(zhàn)到和等?!稓v史上的金兀術(shù)》簡要、全面介紹了宋徽宗、宋高宗、阿骨打、特別是金兀術(shù)等一批人物的重要活動,再現(xiàn)了這一時期的生動歷史畫面。其出版對了解宋金時期歷史,消除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偏見和誤說,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簡介
景愛,字友之,本溪人。先后在吉林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攻讀。中國文物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被收入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長期從事民族史研究,除本書以外,還著有《金上京》、《金代官印集》、《皇裔沉浮—北京的完顏氏》、《陳述學術(shù)評傳》、《金代官印》。獨編《陳述先生紀念集》,合編《遼金史論集》1—5輯、《遼金西夏史研究》、《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文物集粹》。此外,還從事環(huán)境研究、長城研究,著有《中國北方沙漠化的原因與對策》(國家八五規(guī)劃重點科技專著)、《中國長城史》(專題史系列叢書之一種)等等九種。外有論文二百余篇。
書籍目錄
前言/1 《歷史上的金兀術(shù)》題記/3 第一章關(guān)于《說岳全傳》 一作者錢彩與金豐/2 二 《說岳全傳》對歷史的篡改/6 第二章 “狼主”與郎君 一郎是尊稱/11 二金代宗室貴族稱郎君/13 第三章宋金“海上之盟” 一馬植獻計/18 二宋金使節(jié)往來/20 三粘罕提出六事/23 四宋、金態(tài)度的改變/25 第四章宋朝如何謀取燕京 一對北遼的勸降/28 二宋軍在白溝、范村的失利/30 三劉延慶的潰?。?3 四金軍攻占燕京/37 第五章張覺叛金降宋成為金伐宋的借Vi 一張覺降宋/40 二蕭斡失?。?3 三張覺被宋斬殺/46 第六章金軍一下中原昏君退位 一中原財富的吸引力/50 二金軍找到了伐宋的借口/52 三童貫逃離太原/54 四宋軍潰敗宋徽宗退位/57 第七章金軍二下中原北宋滅亡 一割讓三鎮(zhèn)之爭/62 二金軍包圍開封城/65 三金軍攻克開封城/68 四宋欽宗至青城寫降表/71 五金軍的掠奪/74 第八章徽欽二帝蒙塵 一被掠的皇族/78 二二帝從開封到燕京/81 三徽欽二帝在燕山/84 四二帝在遼中京和通塞州/87 五二帝在金上京、韓州/89 六二帝在五國城/91 七帝姬的命運/93 第九章劉耠與張邦昌 一劉耠是金軍欲立的第—個傀儡/96 二張邦昌被擁立并非己愿/98 三張邦昌欲死不成/100 四張邦昌不用皇帝禮儀/103 五張邦昌的權(quán)宜之計/106 第十章金軍三下中原宋高宗逃至江南 一宋高宗即位/110 二李綱被罷/112 三金軍三下中原/114 四宋高宗逃至揚州/117 五苗傅、劉正彥政變/121 第十一章金兀術(shù)的身世 一金兀術(shù)的姓氏/124 二金兀術(shù)是四太子/129 三金兀術(shù)的少年/132 第十二章金兀術(shù)登臺追宋帝至大海 一由戰(zhàn)將到右都監(jiān)/136 二金兀術(shù)突破長江/139 三宋將的潰逃/142 四宋高宗和元祐皇后的顛沛流離/145 五金兀術(shù)與韓世忠的水戰(zhàn)/148 第十三章劉豫的傀儡政權(quán) 一杜充與折可求/152 二劉豫降金/154 三金太宗冊立劉豫/156 四劉豫盜墓/159 五劉豫的“混一六合”/161 六廢黜劉豫/164 第十四章金兀術(shù)血戰(zhàn)陜西 一富平之戰(zhàn)/168 二和尚原之戰(zhàn)、饒風關(guān)之戰(zhàn)/172 …… 第十五章金兀術(shù)從戰(zhàn)到和 第十六章金兀術(shù)的后人 附:甘肅涇川縣完顏氏宗譜圖考/205 后記/211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金太宗最后決定將徽、欽二帝遷置于五國城,即與此有關(guān)。通塞州和韓州屬于平原地區(qū),適于耕種自給,五國城屬于山區(qū),山多地少,墾種相當困難,難以容納很多的人口。金太宗要求徽、欽二帝盡量減少隨行人員,可能與此有關(guān)。實際上到達五國城的,只有140余人。其余的人,有一部分留在上京會寧府,大部分被安置在咸州(今遼寧開原縣)和臨潢(今內(nèi)蒙古巴林左旗)等地。五國城地處北緯46。,地勢比較高,因而氣候比較寒冷,在冬季是滴水成冰,松花江和牡丹江上多風,更是寒風凜冽,加劇了寒冷。為了避寒,冬天人們多穿皮衣,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中,內(nèi)設火炕以取暖。這種半地穴式房屋出現(xiàn)很早,至今在當?shù)仄У纳絽^(qū)仍然可以見到,俗稱“地窨子”。在宋朝的南方人看來,這種半地穴式房屋有如土井一般,故而稱徽、欽二帝在五國城“坐井觀天”。錢彩編著的《說岳全傳》,也采用了“坐井觀天”的說法。 徽、欽二帝到達五國城以后,再沒有離開這里。天會九年(1131)六月,金太宗曾派人“賜昏德公、重昏侯時服各兩襲”,以示關(guān)懷。最后,徽、欽二帝均病死于此,宋徽宗死于金太宗天會十三年(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四月,享年54歲?!端问贰贩Q紹興三十一年五月,宋欽宗“崩問至”,則當死于紹興三十一年(1161)五月以前,享年61歲。宋徽宗的鄭皇后,也死于五國城。只有宋徽宗的韋賢妃(即宋高宗趙構(gòu)的生母),于金熙宗皇統(tǒng)二年(紹興十二年,1142)回到了臨安(今杭州),并將宋徽宗、鄭皇后的梓宮(木棺)帶回臨安。 清朝人曹廷杰著《二圣墓說》,稱寧古塔西南沙蘭站有大冢,俗呼二圣墓,即當為徽、欽二帝安葬之處。當?shù)厝罕姺Q張廣才嶺(塞齊窩稽嶺)有古道,是宋朝人為奔喪所修。被帶回之徽、欽二帝的梓宮,只是空棺而已,其尸體仍在沙蘭古冢中。如果確實如此,在宋代文獻中何以不見記載?曹廷杰對此“征信不疑”,實際上是誤聽了民間傳說,并無事實根據(jù),是不可以為信的。沙蘭在渤海上京龍泉府之側(cè),如果確有大冢,應與渤海國有關(guān),不會是“二圣墓”。不過, “二圣墓”之說,反映出徽、欽二帝在當?shù)乩习傩罩猩跤杏绊懀故悄腿怂伎嫉膯栴}。
后記
家里大人愛讀書,購買了許多經(jīng)史子集類的圖書,還有古典小說,其中便有《說岳全傳》。我記得那是線裝折頁銅版,紙很薄,文字清晰,很可能是清末或民國初年刻印本,此書后來毀于戰(zhàn)火。由于家里有《說岳全傳》,課余常讀此書,因為書中的金兀術(shù)和岳飛的故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還聽過關(guān)于《說岳全傳》的評彈,俗稱“大鼓書”。因此,金兀術(shù)、岳飛、牛皋的故事,我從小就很熟悉,曾認為那是真人真事。后來我讀大學、讀研究生,看了許多歷史書,才知道《說岳全傳》中有許多內(nèi)容是虛構(gòu)的,與歷史記載不符。因此,在讀研究生期間曾應約撰寫一篇題作《金兀術(shù)》的文章,刊發(fā)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的《文化知識》上,記述了金兀術(shù)真實的歷史,旨在糾正《說岳全傳》對金史的歪曲和對女真人物的丑化。自20世紀80年代起,我轉(zhuǎn)向沙漠研究,為了研究沙漠的變遷,我多次進入內(nèi)蒙古進行科學考察。在那里我聽到蒙古族對民間藝人講述的《岳飛傳》很有抵觸情緒,他們甚至將收音機擲地砸碎表示氣憤,大罵講述《岳飛傳》的人是狗娘養(yǎng)的。此事引起了我的深思,對金兀術(shù)的丑化,極大地傷害了蒙古牧民的感情。蒙古人與女真人不是同一個民族,為什么他們不贊成丑化金兀術(shù)呢7這叫物傷其類。由此我想到,應當正確地敘述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歷史。受大漢族主義的影響,以前許多史學著作,包括歷史教科書,在記述宋、金關(guān)系時,常常將岳飛稱做民族英雄,顯然是不科學、不準確的。據(jù)悉,現(xiàn)在的中小學歷史教科書不再稱岳飛是“民族英雄”,是很有道理的。有人說,漢族很早就融合了許多少數(shù)民族,在南宋時就已經(jīng)成為“多民族共同體”了,因此,岳飛是那個時代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也就毋庸置疑了。這種認識和說法是很片面的,稍有歷史知識的人都會知道,漢族的民族共同體和中華民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用漢族民族共同體來代替中華民族。如果用漢族來代替中華民族,豈不是將歷史上的少數(shù)民族和當代的少數(shù)民族,統(tǒng)統(tǒng)由中華民族中驅(qū)逐出去,其政治后果將會如何?這是人們都很清楚的。不能再用新的大漢族主義來傷害少數(shù)民族的感情,維護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團結(jié),是構(gòu)建民族和諧大家庭的政治基礎,新聞出版部門不能出版有害民族團結(jié)的書刊,廣大公眾應當自覺地抵制那些傷害民族感情的書刊。撰寫《歷史上的金兀術(shù)》,其宗旨是如實地向讀者介紹金朝的歷史,消除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偏見和誤說,這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為了忠實于歷史,一些重要的記述援引了原文,并詳細注明其出處,因為事實是最有說服力的。囿于聞見和水平,可能會有疏漏,尚望方家學者予以批評指正。大概是2005年某日,在歡迎臺灣中興大學王明蓀教授光臨的宴會上,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總編室主任王浩先生在座,我向他介紹了撰寫金兀術(shù)的設想,引起了他的重視,表示愿意出版此書。此后我一直忙于長城的寫作,未能動筆。2006年王浩先生提起此事,我才考慮如何撰寫,又仔細聽取了王浩先生關(guān)于本書的構(gòu)想。于是,2007年動筆寫作。承孫文正同志幫助抄錄了關(guān)于金兀術(shù)的傳說,又承苗天娥同志幫助用電腦錄入書稿,責任編輯對書稿加工潤色,付出了很大努力。在此向王浩、孫文正、苗天娥以及責任編輯丁玉靈諸同人一并表示深深的謝意。
編輯推薦
《遼金卷?人物:歷史上的金兀術(shù)》或許會給你一把撥開這層迷霧的鑰匙,有助于加強各民族的團結(jié),構(gòu)建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