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5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王大績 頁數(shù):224
Tag標簽:無
前言
一位署名“陳義智教育博客”的網(wǎng)友在博客里給我留言:像王先生這樣的教師,我想更多地應(yīng)該講“育人之道”,而不是“考試之術(shù)”。不知先生以為如何?我回復說:您說的沒錯??墒?,考慮任何問題不能脫離環(huán)境。立足于中國的現(xiàn)實談教育,不能脫離高考,不能無視高考對社會人心的強大吸引力,不能無視高考幾乎成為中學生學習唯一動力的嚴峻現(xiàn)實。唯一實事求是的、負責任的選擇,就是把備考納入學生素質(zhì)提高的渠道,使學生在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做人品位的同時獲得優(yōu)秀成績?!坝酥馈焙汀翱荚囍g(shù)”是能夠統(tǒng)一的,而非絕然對立的。這正是我努力做的事。您應(yīng)該沒有認真看過我寫的東西,也沒有聽過我的課。我講的‘考試之術(shù)’不是您認為的“考試之術(shù)”吧?卑之無甚高論,我這樣的教師,這樣一個普通教師,不是您期許的那種仙界大師——當然,這種期許很美好。謝謝指教。對這回復,包括對自己今天所做的努力,我是不滿意,很不滿意的。我曾在一篇小文《追求語文教學的自由境界》里寫過這樣一段話: 我是帶著一個幻想,一個語文教師的幻想,開始教書生涯的。我幻想一個秋日的清晨,蒙蒙細雨中,著一件灰布長衫,夾一冊薄薄課本,拈一段寸半粉筆,踏一地飄零秋葉,就這樣,走向我的講臺。二十年,彈斷一柱煙灰。至今,我仍然幻想那一冊課本、一段粉筆的境界……盡管我向著自己的幻想,不斷努力,不斷掙扎,但卻漸行漸遠,以至于變得遙不可及了。我懷念自己的初中生活,在1954年到1957年問,我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三年。前不久同學聚會,我還能背誦出同窗崔君衍先生初一時的作文:“秋深了,北方的人們已經(jīng)披上夾衣和棉襖。塞外風光冷落了,初現(xiàn)了冬天的氣息。樹枝凋零了,一望無際的內(nèi)蒙草原枯萎了。黃河流域辛勤的農(nóng)民割下了農(nóng)作物。幸運的植物躲過了霜凍……”。
內(nèi)容概要
《推倒作文柏林墻》一書,作者緊扣當今高考應(yīng)試作文脈搏,結(jié)合自身從教高三幾十年的經(jīng)歷,對高考應(yīng)試作文的弊端提出了批判,并且鮮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作文觀,即:用“作文思維觀”突破“作文常識觀”、用“感悟生活法”取代“死背素材法”、用“完整創(chuàng)造論”整改“空頭創(chuàng)造論”。本書開題于破,但立足于穩(wěn)。批判當下的高考應(yīng)試作文,并沒有改變?yōu)楦呖紤?yīng)試作文服務(wù)的本意。本書用了很大的篇幅,用于向廣大讀者說明如何巧用自己的三法,進而在考場中取得好成績。文中引用了大量的例文、圖表來佐證自己的觀點。作者長期從教,文字駕馭水平很高,鮮活有朝氣,生動而不浮夸
作者簡介
王大績,北京市語文特級教師。北京版語文教材編寫組成員,多年在北京市高考閱卷中負責《閱卷縱橫》的編纂。悉心研究教學與高考規(guī)律,致力于通過全面貫徹語文學習的“自覺”意識,提高考生的學習效率和語文綜合素質(zhì)。對現(xiàn)代文閱讀、語言表達和作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規(guī)律和教學,對《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論和實踐等方面有獨到建樹。執(zhí)教以來,有數(shù)十篇作品獲國家、市區(qū)級獎項,發(fā)表著述1000多萬字,錄制音像制品數(shù)十種,多次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央教育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有線電視臺、新浪網(wǎng)、搜狐網(wǎng)等媒體做教學講座,應(yīng)邀到全國各省區(qū)講學數(shù)百場
書籍目錄
推倒作文柏林墻——特級教師王大績精彩作文點竅目錄導語第一章:同學備考的思維狀況 猜題壓題、素材寫法、文體立意……其中充滿了緊張、焦慮、盲目和教條。 歸結(jié)起來,只有一個問題:“這樣行不行?”每個電話、短信我都要具體回答,但回答的總體精神只有一個:“寫得好就行?!钡诙拢悍忾]思維的諸多蔽障 校園內(nèi)外,“忽悠”、“賣拐”的人太多,他們合力構(gòu)筑了一道屏蔽思維的“柏林墻”。 在寫作領(lǐng)域,沒有立意、選材“行與不行”的限制,只有作文“好或不好”的標準。第三章:考場作文的必由之路 考場作文成功的必由之路是什么?一句話:寫熟悉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立足于生活實際,任何作文題目,都在選材和立意范疇開啟著兩扇大門——正向的、貼近傳統(tǒng)的大門;逆向的、開拓時尚的大門。第四章:對題目的認識與信心 用“作文思維觀”取代“作文常識觀”??紙鲎魑?,不取決于題目,而取決于思維品質(zhì)。 傳統(tǒng)與時尚的交融、碰撞是所有文題含意的核心,因為任何作文題目都不可能脫離生活和生命。第五章:自我充分有效的準備 用“感悟生活法”取代“死背素材法”。兩個標準:一有細節(jié),二有感悟。 強化生活感悟,提升認識水平;經(jīng)由細察深思,提升感悟水準;豐實細節(jié)感悟,專攻熟悉領(lǐng)域。第六章:構(gòu)建聯(lián)想想象的橋梁 用“完整創(chuàng)造論”整改“空頭創(chuàng)造論”。創(chuàng)造的本事就是使荒謬合理化——“合理化”是其核心。 作文之所以具有動人的藝術(shù)效果,取決于:一、對生活有獨到的感悟,二、對素材的巧妙利用,三、用素材演繹作文題目的鮮明意識,四、駕馭語言的出色能力。結(jié)語
章節(jié)摘錄
第三章 高考作文的必由之路 寫作成功的必由之路是什么?一句話:寫熟悉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老舍先生說:“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總是最親切的,親切就可能產(chǎn)生出最好的作品來?!崩仙嵯壬J為,“最好的作品”(肯定要比高考滿分作文好許多)來源于“最親切”,而“最親切”,來源于“最熟悉”——無論它“多平凡”?! ±仙嵯壬谏⑽摹断氡逼健防镞@樣寫道: 面向著積水潭,背后是城墻,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樂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適,無所求也無可怕,像小兒安睡在搖籃里。 我常想,同學們在高考考場上,能不能克服那種緊張、焦慮的封閉心態(tài)?能不能有一種“心中完全安適,無所求也無可怕”的心態(tài)?老舍先生之所以能夠“心中完全安適”,因為他是在熟悉的環(huán)境里,面對從小喜聞樂見的熟悉事物。如果把老舍先生置于一種陌生的環(huán)境里,他的心態(tài)也不能安適。老舍先生就是死于1966年那個動亂的夏天。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里,他連生命都不能保全,更不用說安適的寫作了。我們的同學在高考考場上,面對一個作文題目,是不是像是到了“文化大革命”:焦慮、忐忑、迷茫、不安,恨不得都有跳太平湖的心,那還怎么可能寫出好作文呢? 寫熟悉的生活是完全可能的。高考作文題目必然具有開闊性、普適性和貫通性。這個作文題目,絕不能是只有男孩子能寫,女孩子不能寫;只有城市的能寫,農(nóng)村的不能寫;只有沿海的能寫,內(nèi)陸的不能寫,或者只有南方的能寫,北方的不能寫……那就不是高考作文題目了。這個題目必須要讓全國考生都能夠從容寫作。因此,高考作文題目實質(zhì)是沒有命題,或者說,歷年高考作文實質(zhì)是 同一道題目?! 懯煜さ纳钔耆赡?也并不意味可以手到擒來。寫熟悉的生活要求思維突破。思維定式,廣泛地存在于各個領(lǐng)域。因為有思維定式,所以祥林嫂要一頭撞向桌案角上,所以他一定要去捐那條贖罪的門檻;因為有思維定式,所以阿Q才會唱“我手執(zhí)鋼鞭將你打”,所以他在受刑前才會無師自通的喊一聲“過二十年又是一條好漢”——我們聽來覺得,真是蒙昧!思維定式,說到根本就是一種蒙昧。突破思維定式,便是一片嶄新天地。夏瑜突破了思維定式,他就喊出了“這大清朝是我們大家的”;劉巧兒突破了思維定式,她就唱出了“這一回我要自己找婆家”;毛澤東突破了思維定式,他就提出了“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武裝斗爭戰(zhàn)略;鄧小平突破了思維定式,他就實現(xiàn)了“一國兩制”的構(gòu)想——突破思維定式,便是人類一次飛躍?! 「黝愖魑念}目,從來都允許多向思維,但是同學們的某種思維定式,往往封閉著寫作的另一扇門?;蛘呶覀兛梢赃@樣認識,任何作文題目,都不足以限制思想解放的頭腦。同學寫作的思維定式,主要存在于選材和立意兩個方面。突破了單向思維的定式,開啟思維的大門,就可以保證寫熟悉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e例來看。第十三屆“隆力奇”杯全國青年歌手大賽曾在央視綜藝頻道熱播。其中“命題對話”的環(huán)節(jié),應(yīng)該對高考作文頗有啟發(fā)?! 懊}對話”的評分標準是:切題、具體、獨特、生動。這很有些像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前兩項類似“基礎(chǔ)等級”,后兩項類似“發(fā)展等級”?!蔼毺亍眰?cè)重內(nèi)容——立意、選材;“生動”側(cè)重形式——語言、表達。其中,我最關(guān)注的是“獨特”——立意、選材上對思維定式的突破?! ∮幸粋€題目“獨唱與合唱”。從詞語意義解釋是:“單獨一人唱歌”與“兩個聲部以上多人一起唱歌”。合唱隊多數(shù)歌手的選材也就是“演唱”;立意則是贊揚集體主義:放棄參加個人獨唱比賽的機會,投身到合唱比賽中來。 記得有兩位歌手說得略有新意。一位歌手說到病房中激動的哭聲、笑聲的“合唱”,另一位說到練唱時歌聲與自然的“合唱”。余秋雨評委就此提示歌手:“獨唱與合唱”并不僅只限于舞臺上的演唱。它涵蓋的生活面很寬闊——個體生命與群體生命、單株樹木與整片林木、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等等都與“獨唱與合唱”有著相同、相類的含義?! ∥覀兛梢杂谩傲⒁狻?、“選材”兩把尺子“觀測”一下(如右圖)。從選材尺度上看,多數(shù)歌手在“此事——唱歌”的層面內(nèi),有新意的歌手,在“相類——其他聲音”的層面內(nèi),而余秋雨評委的提示到了“聯(lián)想空間”的層面。至于“想象與象征空間”的層面,應(yīng)該是“演唱文化”的象征意義了?! ∑鋵?,任何題目都可以用“立意”、“選材”兩把尺子“觀測”。還有一個題目是“排練”。歌手們大多說的是排練合唱節(jié)目,這是選材的“此事”層面。有一位歌手談到扮演“奧運”吉祥物福娃“歡歡”的排練,這屬于“相類”層面。還有的歌手由排練合唱聯(lián)系到理工科同學的實驗,談到要創(chuàng)建合唱的“麻省理工”;又有一位歌手講的是合唱排練中停電,大家用手機微弱的光亮照明,堅持排練;她的隊友補充說,我們來了七十多人,上場只允許六十人。不能上場的人就盡心盡力做好后勤工作——這就由“此事”層面,在不同程度上貼近了“聯(lián)想”層面。另有一位來自公安系統(tǒng)的歌手,由“奧運”開幕式排練,聯(lián)系到公安民警的排練,全國人民都在排練——這是由“相類”層面,向“聯(lián)想”層面展開。余秋雨評委則分別就勢提升到“象征”層面“排練文化”——演唱排練和理工實驗都是追求結(jié)果的過程;排練中的個體有上場和不能上場的前景;“奧運”開幕式排練和公安民警排練有保密與不保密的區(qū)別。這對高考作文開拓思路,擴展選材面很有啟發(fā)。當然,從立意角度也是如此:排練有“真實的排練”,也有“虛假的排練”。對種種不同的排練,可以贊揚,可以反思,也可以辯證認識?! ≡儆幸粋€題目“我們都是兄弟姐妹”。一位歌手說:我們合唱隊幾十人親如兄弟姐妹。余秋雨評委點評說:音樂是人類思想感情境界的升華,正是音樂的熏陶使合唱隊員親如兄弟姐妹。另一位歌手說:有一個同伴不顧自己瘦弱,參加義務(wù)獻血。余秋雨評委點評說:兄弟姐妹是由血緣維系的,獻血正是建設(shè)了這條紐帶。評委的點評,是在搭設(shè)“此事”層面、“相類”層面和“聯(lián)想”層面之間的橋梁,并透射出到“象征”層面“血緣文化”的意味。還有一位侗族歌手說:南方雪災(zāi)時,他山的人為我們送來了糧食和蠟燭,我們有送到更偏僻的那山,他山、這山、那山,全國人民都是兄弟姐妹。這當然是很好的聯(lián)想擴展,但是若搭一座橋,揭示一下“糧食”、“蠟燭”與“兄弟姐妹”之間的聯(lián)系,是不是更好?兄弟的情誼,不就是“有我一口米。就有你一口米”嗎?而“蠟燭”正體現(xiàn)著維系人類情感的“火”,“奧運”火炬正在五大洲傳遞著“兄弟姐妹”情誼?! ∮纱?,我們的聯(lián)想會更開闊:工藝美術(shù)大師韓美林和動物的情緣;他主持創(chuàng)作的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和妮妮——這“福娃”家庭的“兄弟姐妹”;以及“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太白“相期邈云漢”的“兄弟姐妹”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新浪網(wǎng)友評此書: 心殤大麥地 : 閱畢王老師的文章,使我又想起了我以前高中的語文老師,他也是向您一樣默默的在崗位上無私奉獻的(期間有一些關(guān)于他的故事我也不說了),在我上這么多年學接觸過的所有教過我的老師中,我打心底里真正“認同”的就是他。也希望中國向您“們”一樣的語文老師多一點。 發(fā)年輕老頭: 第一個要推倒中國“柏林墻”:‘——高考應(yīng)試作文’的靈魂工程師。三十年來的高考應(yīng)試作文坑害了多少學子?歷年來的幾千萬應(yīng)試學子又怎樣成為推動 “套話”、“空話”、“官話”“拍馬屁”式文章空前泛濫的主力軍?這樣嚴重的思想和教育問題,有誰看得清,有誰敢提?又該如何解決? 今天看到王大績老師在博客里的四百來字的短文,使我頓時釋惑?! ∥覀兤诖趵蠋煹男聲M快出版,我們相信,高考應(yīng)試作文的“柏林墻”的推翻指日可待。 直來直往: 作為一個經(jīng)歷過三次高考的考生,我的感覺是高考作文僅僅是一個形式,其中具體的內(nèi)容則是體現(xiàn)學生個性和教育水平的關(guān)鍵。800字的確寫不了多么深刻,不到一個小時的寫作時間的確免不了需要用到套話和空話,但是,這并不代表這樣的寫作訓練就一無是處。只要老師引導到位,學生在“戴著枷鎖跳舞”的過程中思辨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觀察世界的角度都可以得到提升和豐富。與其討論應(yīng)試作文怎么改,不如引導人如何去學。 博主回復: 你說的正是這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
編輯推薦
校園內(nèi)外,“忽悠”、“賣拐”的人太多,他們合力構(gòu)筑了一道屏蔽思維的“柏林墻”。 在應(yīng)試作文中,沒有立意、選材“行與不行”的限制,只有作文“好或不好”的標準?! ?yīng)試作文的“柏林墻”是什么,怎樣才能推倒它? 一、用“作文思維觀”突破“作文常識觀”; 二、用“感悟生活法”取代“死背素材法”; 三、用“完整創(chuàng)造論”整改“空頭創(chuàng)造論”?! Q勝高考作文特級教師王大績 直述第一實戰(zhàn)技法 歷經(jīng)數(shù)年全力打造 窺破高考應(yīng)試作文死穴 全面革新作文寫作觀念 特級教師 王大績 精彩作文點竅 你和高考滿分作文,只差一本書的距離!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