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的中藥

出版時間:2011-2  出版社:輕工  作者:郝近大  頁數(shù):288  
Tag標簽:無  

前言

  說中藥,談中藥,自然離不開神農氏。傳說神農氏不僅是上古 的農業(yè)之神,還是醫(yī)藥之神,就是他嘗遍百草,始創(chuàng)醫(yī)藥學。 相傳遠古時代的人們生了病,不知道對癥下藥,都是有什么 就吃什么。結果,有的人對癥吃了藥,病就好了,而有的人沒有對 癥吃藥,就病死了。當時的神農氏為了此事也是非常痛心。他決心 嘗遍百草,以定藥性,為眾百姓消災祛病。就這樣,他一樣一樣地 嘗,然后記錄下來,定下藥性,以供人們使用。最后,神農氏嘗完 百草后自己也死于毒草藥之下。 神農氏為了后人的利益,歷盡千辛萬苦,并因嘗遍中藥而獻出 了自己的生命,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受到后人的敬仰。 從神農氏嘗百草始有中藥,到現(xiàn)代中藥走入尋常百姓家,中藥 給人類帶來了越來越多的驚喜?,F(xiàn)如今,中藥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 的一部分,與我們的生活、生命息息相關。 有人可能會覺得中藥掌握起來太麻煩了。其實只要我們掌握了 中藥的藥理、藥效、用法,并對癥用藥,用中藥養(yǎng)生治病便會成為 一件并不那么復雜的事。 中藥無論是養(yǎng)生也好,還是治病也罷,最關鍵的一點是要辨 證施治,要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就是根據(jù)每 個人的體質不同,對癥下藥,比如說,你是脾胃虛弱的人,可用黨 參、大棗、山藥等來補脾養(yǎng)胃。因地而異就是根據(jù)不同地區(qū)選擇不 同的藥物,假如說你是東南地區(qū)的人,在使用補陽類的中藥時用量 宜輕。中藥還要因時而異,因為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比如 說,夏季天氣炎熱,我們就要用一些氣味甘平、甘寒的藥物,如綠 豆、百合等。 怎樣才能辨證用藥呢?這就需要我們掌握藥物的性味、歸經、 功效以及用量、用法、禁忌等。只有掌握了這些內容,我們才能分 清哪種藥物可以治哪種病,哪種藥物適合什么樣的人保健養(yǎng)生。 《生活里的中藥》便是一本以專業(yè)的視角向讀者解讀生活中常見中 藥的百科全書,本書內容科學、嚴謹,方法實用、簡潔,它會告訴 現(xiàn)代人如何正確使用中藥,如何用藥才能更好地養(yǎng)生防病。 請記?。赫_地選擇中藥是會生活的智慧,科學地使用中藥是 對健康的保證!

內容概要

做飯的時候,你是否想放點兒中藥而又無所是從?喝水的時候,你是否常常不知道水杯里該放哪味中藥?喝酒的時候,你是否想開懷暢飲與養(yǎng)生保健兼得?沐浴的時候,你是否想享受一下草藥的芬芳?洗腳的時候,你是否想把腳盆變成“養(yǎng)生館”?睡覺的時候,你是否想把枕頭當成“貼身保鏢”?梳妝的時候,你是否想讓中藥悄悄改變自己的容顏?……日常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會與中草藥發(fā)生聯(lián)系,做飯、做菜、泡茶、泡酒、足浴、沐浴、美容等方面總會有中草藥的影子,這些中藥有什么功用?該怎么使用?適合什么人使用?每次用量多少?需要注意什么?如何挑選?怎么儲藏?……這些知識是每個人都需要了解一些的,本書從日常生活角度選取50多味使用率比較高的中草藥,分別從做飯、泡茶、泡酒、足浴、沐浴、藥枕、美容等角度告訴讀者使用技巧,可謂居家生活不可或缺的中藥使用指南。

作者簡介

郝近大:
全國首批名老中醫(yī)藥學專家學術繼承人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國藥學會常務理事

書籍目錄

序篇 日常使用中藥的幾個必知 什么可以稱為“中藥” “歸經”是怎么回事兒?我該怎么利用它 “寒”、“熱”、“溫”、“涼。是怎么回事?對我有什么用 “味甘”、“味苦”、“味辛。是什么意思 我需要知道中藥的“升降浮沉”嗎 中藥買回家后,我該怎么保存。,… 如何理解中藥的“十八反”和“十九畏” 家庭煎煮中藥有學問第1章 廚房里的中藥 廚房里使用中藥的必知法則  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養(yǎng)血  枸杞子——補肝益腎,養(yǎng)血明目  百合——養(yǎng)陰潤肺,清心安神  黨參——補中益氣,生津和胃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薄荷——祛風清熱,鎮(zhèn)痛止癢  紫蘇——發(fā)表散寒,行氣和胃  黃芪——補氣生陽,固表止汗,生津養(yǎng)血  茯苓——滲濕利水,健脾寧心  大棗——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  天麻——熄風止痙,鎮(zhèn)靜平肝  桔?!_宣肺氣,祛痰排膿第2章  水杯里的中藥 水杯里使用中藥的必知法則  玫瑰花——行氣解郁,和血止痛  菊花——平降肝陽,清熱解毒  決明子——清肝明目,利水通便  麥冬——滋陰潤肺,益胃生津  胖大?!鍩釢櫡?,利咽開音  大麥——益氣寬中,消渴除熱  蕎麥——開胃寬腸,健脾除濕  西瓜皮——清熱解暑,止渴利尿  蓮子心——清心祛熱,止血澀精第3章 酒杯里的中藥 關于藥酒的特別說明  黃精——補氣養(yǎng)陰,健脾潤肺  玉竹——養(yǎng)陰潤燥,生津止渴  鹿茸——益腎壯陽,生精補髓  桃花——活血化淤,潤燥滑腸  五味子——收斂固澀,益氣生津  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  何首烏——養(yǎng)血補肝,補氣益精  淫羊藿——溫腎壯陽,祛風除濕  刺五加——扶正固本,活血祛淤  鱉甲——養(yǎng)陰清熱,潛陽熄風第4章 浴缸里的中藥第5章 腳盆里的中藥第6章 枕頭里的中藥第7章 梳妝盒里的中藥

章節(jié)摘錄

  我需要知道中藥的“升降浮沉”嗎 我 們在看病抓藥的過程中,經常會聽醫(yī)生說“升降浮沉”,可是我 們卻不知所云,不知道這“升降浮沉”到底是什么意思,對我 們治病有什么意義。 今天我來解釋一下:中藥里說的“升降浮沉”是藥物作用于人體 的幾種藥效傾向,是與病癥所表現(xiàn)的傾向相對來說的,它是解釋藥物 作用的一種重要的說理工具。 升、降、浮、沉,這四個字我們單從字面上就能理解:升有上升、 升提的意思;降有下降、降逆的意思;浮有輕浮、上行發(fā)散的意思; 沉有重沉、下行泄利的意思。 人體正常的功能活動依賴于氣機升降有常,出入有序,這樣人才 會不生??;反之,一旦氣機升降出入發(fā)生故障,就會產生疾病,出現(xiàn) 不同的病勢趨向。常表現(xiàn)有向上的(如嘔吐、咳喘等)、向下的(如瀉 痢、內臟下垂等)、向外的(如陽氣浮越而汗出、發(fā)燒等)、向內的(如 疹毒內攻、表邪內傳等)幾種不同趨向。 這時怎么辦呢?這就需要我們選擇同病勢相反的具有升降浮沉作 用的藥物來進行治療,以調整紊亂的臟腑功能,使之歸于平和或因勢 利導祛邪外出。 一般來說,能治病勢下陷的藥物都有“升”的作用。一般來說,凡 顯出升陽發(fā)表、祛風散寒、涌吐開竅等功效,能治療病邪陷下及病位 在上、在表的藥物,其藥性多是升浮的。 能治病勢上犯的藥物都有“降”的作用。一般來說,凡顯出瀉下、 清熱、利尿、滲濕、鎮(zhèn)靜安神、潛陽熄風、清導積滯、止嘔、止汗及 止咳平喘等功效,能治療病勢逆上及病位在下、在里的藥物,其藥性 多是沉降的。 能治病位在上、在表的藥物,都有升浮的作用。如升麻、柴胡、黃 芪能治脫肛、胃下垂、子宮脫垂等中氣下陷的病癥;桂枝、麻黃、蘇 葉能治風寒感冒。 能治病位在下、在里的藥物,都有沉降的作用。如法半夏、杏仁 能止吐、止咳平喘,枳實;大黃、芒硝能攻下軟堅;石決明、牡蠣能 鎮(zhèn)肝潛陽,故這些藥多具有沉降的功效。 如果我們以陰陽來分類,則升、浮屬陽,主向上、向外,如解表、 催吐、升陽、散寒等;降、沉屬陰,主向下、向內,如降逆、潛陽、 止嘔、平喘、清熱、瀉下、利尿、安神等。 也有人認為,藥物的升降作用主要是針對病勢,而浮沉作用則是針 對病位來說的。一般來說,用藥的選擇,多是與病位相同而與病勢相 反。即病位在上在表的,宜升浮而不宜沉降(如表證治當解表);在下 在里的,宜沉降而不宜升?。ㄈ缋飳嵄忝刂萎敒a下);病勢上逆的,宜 降不宜升(如嘔吐治當止嘔;氣喘治當平喘;肝陽上亢治當平肝潛陽 等);病勢下陷的,宜升不宜降(如久瀉或內臟下垂,治宜升陽舉陷) 等。當病位與病勢發(fā)生矛盾時,如病位在下而又病勢趨下的脫肛或子 宮下垂,病位在上而又病勢逆上的肝陽上亢所致頭痛、眼花等,則多 應參照病勢治療。 我們怎么判斷藥物的升降浮沉昵?這在中醫(yī)藥里其實早有規(guī)定。 一般說來,味屬辛、甘,性屬溫熱者,大多具有升浮的作用,能升陽、 發(fā)表、散寒、通絡、開竅,比如說紫蘇、麻黃、桂枝等;味苦、酸、 咸,性屬寒涼者,大多具有沉降的作用,能清熱瀉下、利水滲濕、潛 降安神、消積、導滯、降逆,比如大黃、芒硝等。 從藥物的輕重、質地來看,花葉及質地輕的藥物,大多能升浮,如 荷葉、辛夷、桔梗、升麻、菊花等;種子、果實、礦石及質地重的藥 物,大多能沉降,如蘇子、牽牛子、代赭石、磁石等。 當然這些并不是絕對的,也有例外。比如說,蒼耳子能升浮;旋覆 花可降逆;麻黃外可發(fā)汗解表,內可降氣平喘;川芎可上行頭目,下行 血海等。因此,我們在用藥過程中還須從各藥功效的特點來考慮。 臨床用藥大多是復方,因此藥物的升降浮沉,也會隨著配伍和炮 制不同而有所轉化。比如說,酒炒則升、姜制則散,醋制則斂、鹽制 則下行。又如,升浮藥在多數(shù)沉降藥中,也能隨之下降,沉降藥在多 數(shù)升浮藥中,也能隨之上升。這說明藥物的升降浮沉,在一定條件下 可以互相轉化,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我們在臨床運用時應靈活 掌握,才能運用得當,發(fā)揮藥物的治療作用。 中藥買回家后,我該怎么保存 隨 著這幾年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中藥材尤其是像冬蟲夏草、 人參、燕窩、鹿茸這樣的名貴藥材越來越多地進入了尋常百姓 家??墒牵芏嗳藢⒅兴庂I回家后,一時半會兒用不完,又不知道將 中藥如何保存才好,是用報紙包著,還是用瓶子裝呢? 我鄰居有一個老太太,她的兒子去東北出差給她帶回來一些人參。 她一直沒舍得吃,就把它放在冰箱里了。可是沒想到半年后,她發(fā)現(xiàn) 人參受潮發(fā)霉了。她就跑來問我:“郝教授,這么多的人參怎么都壞 了,難道人參放在冰箱里不行嗎?” 還有一個同事,他從青海托人給他的老父親買了一些冬蟲夏草,可是 他的老父親不知如何保存才好,一會兒放在冰箱里,一會兒又放在柜子 里……結果過了一段時間蟲草發(fā)霉不能吃了,老^、這個心疼啊。 中藥畢竟不像黃金、白銀,隨便放在哪兒都沒問題,它是會生蟲的、 會返潮發(fā)霉的。如果中藥保存不好,其藥效便難以保證。 那么,中藥究竟怎樣保存才好呢?家庭藥品保存時最關鍵是要避 免霉變、蟲蛀,一般藥品最好要放在陰涼、干燥、避光的地方。一些 珍貴的藥材在較短時間內不能用完,這時最好分成幾份后再將其密封 保存起來。 現(xiàn)在我們常用的中藥貯存法有埋藏貯存法、酒精貯存法、低溫貯 存法、炒米保管法、密封保存法等。 埋藏貯存法 埋藏貯存就是用廣口瓶、壇子等作容器,將藥物放在里面,并在 里面放好填埋物,如石灰、花椒、谷糠等。 用石灰埋藏的,主要用于容易變色、蟲蛀、發(fā)霉類的藥材。比如 說,冬蟲夏草、三七、黃芪、紅花等。用花椒埋藏的,是利用花椒揮 發(fā)氣味達到防蟲蛀的目的。比如鹿茸,我們就可以用少量當年的花椒 跟它放一起,這種方法是很管用的。用谷、麥糠埋藏的,多是一些膠 類、根類藥材,如阿膠、黨參等。 當然,不管我們用什么樣的填埋物,都需要用雙層凈紙將藥材包 好放在容器內,同時將填埋物下填上埋,使之密封,與空氣隔絕,防 潮、防蛀,并放在陰涼干燥的地方。 酒精貯存法 這種方法最適合保存含糖量高、不易干燥的藥材。比如說枸杞子, 枸杞子含糖較多,特別容易吸潮泛油、發(fā)霉和蟲蛀,而且其成分的色質 也極不穩(wěn)定,容易變色。這時我們就可以將枸杞子用酒精噴霧拌勻,然 后用無毒性的塑料袋包裝好,排出里面的空氣,封口存放,隨用隨取。 低溫貯存法 這種方法用途比較廣泛,一般在-5℃以下的低溫條件下,就能殺 滅藥材的害蟲,防止霉菌生長。此法最適合鹿茸、人參、熊掌等貴重, 藥材的保管與貯藏。 炒米保管法 這是很多家庭較常用的方法之一,可用適量的糯米,用文火炒成 暗黃色,等冷卻以后放人廣口瓶中,然后把藥材放進去,再密封,放 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就可以了。 很多人可能不習慣以上這些方法,那我再教您一個非常簡單易行 的方法:就是將藥品盛放在洗干凈的玻璃瓶中,然后蓋嚴瓶蓋,用蠟 轉圈滴在瓶口處封嚴就可以了。這種方法比較適合麝香、番紅花等有 揮發(fā)性成分并具有特殊氣味又極怕串味兒的藥材。密封后,可以放到 冰箱中冷藏,就不會散味兒了。 中藥的貯存對環(huán)境有非常高的要求,不僅要做到清潔無塵,還要定 期消毒殺菌,杜絕霉菌及細菌的滋生。除新鮮藥材之外,其他類的藥材 最好在5—9月份內,每隔20天左右放在太陽光下暴曬3小時左右。需 要特別指出的是,紅參不易被蟲蛀,但它需要保持干燥,我們在晾曬時 最好蓋上白紙,以免它變色,然后再裝于木盒或瓷瓶內貯存。 由于家庭條件所限,我們在保存中藥時時間越短越好,以免藥品 變質,造成浪費或誤服用后帶來不良的后果。如果藥物已經超過了保 質期,即使外觀沒有什么大的變化,也不要再繼續(xù)服用了。 此外,藥物還要存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不要讓你的孩子或家里 有精神異常的人輕易拿到,以免偷服、誤服而發(fā)生中毒事故。最好能 將藥瓶上貼醒目標簽,寫清楚藥物名稱、作用、主治病癥及用法用量 等,這樣我們在用的時候也很方便。 P18-23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生活里的中藥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生活里的中藥
  •   養(yǎng)生健體
  •   介紹的很詳實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