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十日談

出版時間:2010-7  出版社:中央黨校  作者:桂維民  頁數(shù):388  
Tag標簽:無  

前言

  我其實沒有資格為這本書作序,“應急管理”并非我的研究領域,無奈維民同志堅約,催促再三,只好“恭敬不如從命”了。2003年維民在中央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學習,任學員支部書記,我其時在中央黨校培訓部工作,“非典”來了,我們也算是聯(lián)手應了應急。記得我到維民宿舍去商量他那個支部的應急方案,交談中維民眼睛睜得很圓,說話卻慢條斯理。后來北京全市疫情愈急,校內(nèi)學員也有人發(fā)燒,還隔離了一棟學員樓,再找維民商量,他還是不緊不慢的。我當時想這個人還行,是經(jīng)過事的。2004年初他畢業(yè)回陜西,我也隨即到西安市委掛職鍛煉,他作為本地干部給了我不少指點。那時他任省委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不少信訪案件、突發(fā)事件他都在一線處理。有時見個面、通個電話,問他在忙什么,他說在處理什么什么事,那個事往往就是剛剛發(fā)生的群體性事件,我總是很有興趣地追問他來龍去脈。他曾任西安市委常委、秘書長,西安過去的很多事他都參與過處理,我也很樂意向他請教西安的歷史,他的風格還是娓娓道來。同一件事問過三個人以上,就能大致了解得比較清楚了,而維民的敘述總是可靠的?! ∥译x開西安之后,又聽說他擔任了省人大的秘書長。不管在市里還是在省里,在黨委還是在人大,秘書長的崗位都難免是要應急的,積累的經(jīng)驗一定很豐富,所以維民寫應急管理的書內(nèi)容充實,有實感,出語真切。也很難得他是個有心人,工作中處處留心思考,并自己動手寫文章和講稿,可以說是真正進入了研究狀態(tài),使實踐和研究相得益彰。他到各處學校、培訓班講應急管理,又是一個把自己的經(jīng)驗認識與大家交流、討論的過程,會得到推敲、修正的好處。

內(nèi)容概要

《應急管理十日談》中漫談了社會轉型和社會風險、危機的防控和管理、應急決策的方法和技巧等;文中例舉了一些突發(fā)公共事件,特別是社會安全事件,漫談了正確認識和處理群體性事件、危機中的溝通與媒體應對等,這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非?,F(xiàn)實的意義。    這是迄今為止第一本用聊天、敘談、講故事的方式論述應急管理原理、范疇、規(guī)律和案例的著作。

作者簡介

桂維民,1955年出生,浙江寧波人,西北工業(yè)大學工業(yè)工程碩士、管理學博士,現(xiàn)任中共陜西省委副秘書長、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和管理學院、陜西省委黨校等兼職教授。曾在核工業(yè)524廠擔任車間主任。廠團委書記、廠工會副主席、廠黨委宣傳部長,后調任陜西省國防科工辦宣傳處處長。1992年以來,相繼擔任西安市經(jīng)濟研究中心(市政府研究室)副理事長、室主任、中共西安市委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市委常委兼秘書長、中共陜西省委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在此期間,聯(lián)系工作實際,先后主持和參與了十幾個國家和省、市軟科學課題研究,其中《以西安為重點的關中經(jīng)濟區(qū)研究》獲陜西省政府1993年度決策咨詢二等獎,《西安城市性質研究》、《西安建設外向型城市戰(zhàn)略綱要》分別獲得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首屆和1997年度“中國發(fā)展研究獎”三等獎,《西安創(chuàng)新科技城研究》和《西安第三產(chǎn)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獲西安市1999、2001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三等獎,《企業(yè)范圍風險集成管理研究》獲2006年度陜西高??茖W技術一等獎。近三年來,他主編了《探索與創(chuàng)新:中國現(xiàn)實問題思考》、《應急管理100例》兩本專著,并在《人民日報》、《經(jīng)濟參考報》、《中國軟科學》、《中國科技論壇》、《思想理論內(nèi)參》、《理論導刊》、《秘書工作》等國內(nèi)報刊上發(fā)表了二十幾篇理論文章。

書籍目錄

第一講  行進在“歷史三峽”  ——漫談社會轉型和社會風險第二講  絕知此事要躬行  ——漫談公共危機管理ABC  第三講  “快刀斬亂麻”的智慧  ——漫談提高應急決策的方法與技巧第四講  扼住危機的咽喉  ——漫談提高應急決策的能力第五講  一枝一葉總關情  ——漫談正確認識和處理群體性事件第六講  風起于青萍之末  ——漫談培育基層的危機防控能力第七講  從羅斯福的“爐邊談話”說起  ——漫談危機中的溝通與媒體應對第八講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漫談全球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大考驗第九講  心事恐蹉跎  ——漫談應對生態(tài)危機和環(huán)境突發(fā)事件第十講  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漫談弘揚憲法精神和憲政后記

章節(jié)摘錄

  (2)創(chuàng)新信訪制度。信訪是一種民意表達的渠道,我們要創(chuàng)新信訪制度,保證信訪渠道的暢通和有效。實踐中,從中央到地方都進行了一些制度創(chuàng)新,如石獅市于2004年5月首創(chuàng)的“市人大與一府兩院的信訪聯(lián)席會議制度”。后來,根據(jù)胡錦濤總書記的批示,中央和各省區(qū)市也建立了“信訪聯(lián)席會議制度”,就是“集中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聯(lián)席會議制度”。還有的建立“五訪”機制,把上訪問題化解在基層,這就是“下訪”:領導和信訪干部下基層接訪,預先公布接待機關、時間和地點;“約訪”:對年老體弱有病不便者到機關反映的,由信訪部門約定時間和地點接訪;“專訪”:當某地區(qū)或單位發(fā)生群體性矛盾或問題時,可派專人接待這些群眾反映訴求;“督訪”:下基層督促承辦上訪問題的單位迅速及時處理;“回訪”:聽取上訪群眾對上訪問題處理結束后的反響。青島市從構架和促進信訪工作法制化建設人手,暢通信訪渠道,維護信訪秩序,強化工作責任,解決合理訴求,使信訪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市信訪總量、到市信訪總量和集體上訪連續(xù)3年保持下降趨勢,信訪秩序得到進一步好轉,非正常上訪現(xiàn)象得到有效遏制?! 。?)引導社會心理。社會心理表現(xiàn)于人們普遍的生活情緒、態(tài)度、言論和習慣之中。社會心理是自發(fā)的和零亂的,是對社會生活的初級的多含直覺成分的反映。現(xiàn)代化是一種綜合性的社會變遷,不僅表現(xiàn)為經(jīng)濟體制的轉軌、社會結構的轉型和文化模式的轉換,還必然表現(xiàn)為社會心理的嬗變。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詠說:“當前,部分群眾對司法的不信任感正在逐漸泛化成普遍社會心理,這是一種極其可怕的現(xiàn)象?!边@句話有幾個關鍵詞:部分群眾、不信任感、普遍社會心理和可怕的現(xiàn)象,“普遍社會心理”是這幾個詞的核心。所謂普遍社會心理,就是多數(shù)人反映出來的對社會認知的心理狀態(tài)。從“普遍社會心理”這扇門走進去,可以得知社會穩(wěn)定的狀況,社會心理是否健康,人們最關心哪些社會問題。普遍社會心理,不是少數(shù)人的心理,因為是普遍,它可以左右人們對二些重大社會問題的看法,影響社會的發(fā)展。所以,普遍社會心理可以稱之為社會第一心理,決不可等閑視之。心理,是一種感覺和認知,不能等同于有明確價值取向的民意,但可以發(fā)展成民意。

媒體關注與評論

  《應急管理十日談》中漫談了社會轉型和社會風險、危機的防控和管理、應急決策的方法和技巧等;文中例舉了一些突發(fā)公共事件,特別是社會安全事件,漫談了正確認識和處理群體性事件、危機中的溝通與媒體應對等,這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非?,F(xiàn)實的意義?!  W淳昌(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國務院參事室參事)  這是迄今為止第一本用聊天、敘談、講故事的方式論述應急管理原理、范疇、規(guī)律和案例的著作。娓娓道來之間,打通古今,打通中外,打通理論與實踐,也仿佛打通了這樣兩種閱讀狀態(tài):讓人緊張得透不過氣來的應急管理和可以喝著咖啡十分從容地提高應對危機的能力。這絕對是不一樣的?!  咝∑剑▏鴦赵簯惫芾韺<?、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執(zhí)行副會長、  《中國應急管理》雜志主編、研究員、管理學博士)  該書作者借用唐德剛先生關于“歷史三峽”的比喻,深入闡發(fā)了《易經(jīng)》所提出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這一古訓的現(xiàn)實意義。同時結合大量鮮活的案例闡述了如何應對公共危機事件,提出了應對危機、解決問題的新措施和新方法,對我國社會轉型時期進一步增強防范與應對突發(fā)事件這一主題進行了系統(tǒng)而深入的分析。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應急管理教育培訓的優(yōu)秀讀本?!  塘眨ㄖ袊嗣窆泊髮W校長)  能否做到科學妥善處置各類突發(fā)事件,事關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考驗著各級政府的執(zhí)政能力,也是檢驗黨政領導干部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可以說,如何做好各種突發(fā)事件的應急管理,已成為擺在各級黨政領導干部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作者將多年的經(jīng)驗積累進行了系統(tǒng)的總結、歸納,并升華為理性思考,用“漫談”的形式將應急管理的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娓娓道來,可讀性很強。本書為我們不斷深化對應急管理工作的認識,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和借鑒。  ——馬維亞(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長)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應急管理十日談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為了工作買來看的,舉例豐富,內(nèi)容生動,很不錯!
  •   買給別人的,據(jù)他說不錯
  •   這本書是在南風窗上看的推薦才買的,挺厚重,挺深刻的一本,至今沒看完,慢慢品吧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