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精神

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作者:孫琪  頁數(shù):18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國藝術精神:話題的提出及其轉換(臺港及海外新儒學的美學觀照)》的作者認為他們的美學研究或文學批評實踐實質(zhì)上是在這一話題上生根發(fā)芽的,而杜維明先生更在世紀之交對這一話題進行了頗具意義的轉換,進而提出一個新話題。為何會發(fā)生這樣的轉向?追究原因,實因不同的美學話題,尤其是影響重大的美學話題的提出,皆出自不同的時代背景,是對不同時代文化困境的應答。

作者簡介

孫琪(1977—),女,文藝學博士,畢業(yè)于暨南大學,現(xiàn)為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文藝美學、中國古代文論,在《自然辨證法研究》、《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學術交流》、《貴州社會科學》、《戲劇文學》等刊物發(fā)表論文三十多篇,其中有三篇論文被收入《中國美學年鑒》,參與完成國家及省部級課題五項,參與編寫文學概論教材一部。曾獲佛山市2003—2006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

書籍目錄

緒論 第一章 話題的提出及其意義:唐君毅哲學視野中的中國藝術精神 一、中國藝術精神:話題何以提出? 二、中國藝術精神的多層面向  (一)貫注于中國文化中的藝術精神 (二)中國藝術精神的主體層面 (三)中國藝術所顯發(fā)的人的精神 (四)中國藝術精神之儒道二分 三、中國藝術精神闡釋的意義 (一)感通之德:“中國藝術精神”的中西比較視野  (二)虛靈明覺心:中國藝術精神主體之隱在呈現(xiàn)  四、中國藝術精神的闡釋理路與價值擔當 (一)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從哲學到藝術 (二)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從本體到價值 第二章 中國藝術精神之儒、道主體:徐復觀研究的深入 一、《中國藝術精神》的寫作源起與美學方法 (一)話題重現(xiàn):《中國藝術精神》的寫作源起 (二)方法意識:“中國藝術精神”走出直感  二、中國藝術精神之儒、道二分 (一)解放儒學:對儒家藝術精神的發(fā)現(xiàn) (二)以西釋中:對莊子藝術精神的發(fā)現(xiàn) 三、儒、道藝術精神之會通 (一)人格修養(yǎng) (二)工夫 (三)境界 (四)為人生而藝術 小結:“主體”之“心” 四、中國藝術精神的闡釋理路與價值詮釋 (一)心的文化:人性→藝術→人性 (二)生命的復歸和完成:一種價值詮釋 第三章 話題的轉換:海外新儒學的美學觀照 一、“中國藝術精神”的隱沒:話題中的悖論 (一)純粹之藝術精神何以純粹 (二)藝術精神與道德精神何以并列 (三)藝術在精神中湮沒 小結:由隱沒到轉換 二、話題的轉換:生態(tài)轉向與批評轉向 (一)生態(tài)轉向:孟子修身觀念的美學啟示——杜維明對儒家生態(tài)精神的發(fā)掘 (二)批評轉向:尋找“人性的光輝”——兼評劉述先的《文學欣賞的靈魂》 三、話題轉換背后:變通的選擇 (一)從“分離”到“融和”:儒道、古今與中西 (二)從“隔”到“不隔”:哲學與藝術  (三)“主體”與“價值”:海外新儒家的堅持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中國大陸現(xiàn)代新儒學研究博、碩士論文篇名輯錄  附錄二 中國大陸現(xiàn)代新儒學研究期刊論文篇名輯錄 附錄三 化:一個在當代美學研究中缺席的古典美學范疇 附錄四 中和:通向現(xiàn)代的中國古典美學范疇 附錄五 問題與出路——對近年國內(nèi)生態(tài)美學研究的反思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第一章 話題的提出及其意義:唐君毅哲學視野中的中國藝術精神 自從1966年徐復觀先生的《中國藝術精神》在臺灣初版,“中國藝術精神”便成為一個備受關注和爭議的美學話題。從臺港到大陸,它經(jīng)歷了幾代學人的反復檢討和闡釋,魅力不減當年。然而對于這一橫跨兩個世紀的熱點話題,我們是否認真追究過它的來龍去脈?有人說徐復觀是標舉中國藝術精神的第一人,事實并非如此。從話題的提出到話題的深入,再到話題的轉換,徐復觀并非始點,亦非終點。本章揭曉:誰提出了話題? 一、中國藝術精神:話題何以提出? 20世紀上半葉,現(xiàn)代新儒學陣營中的幾位學者都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藝術精神”這個詞匯。比如,錢穆先生曾在談論“比興”問題時說:“中國文化精神,則最富于藝術精神,最富于人生藝術之修養(yǎng)。”①方東美先生在他的生命美學建構里更是常常提及這個詞:“中國人總以文學為媒介來表現(xiàn)哲學,以優(yōu)美的詩歌或造形藝術或繪畫,把真理世界用藝術手腕點化,所以思想體系的成立同時又是藝術精神的結晶。”②又如:“中國的藝術精神貴在鉤深致遠,氣韻生動,尤貴透過神奇創(chuàng)意,而表現(xiàn)出一個光輝燦爛的雄偉新世界……”③但真正把它作為一個問題正式提出并作明確闡釋的第一人,則是唐君毅先生。 唐君毅(1909—1978)作為臺港新儒家的重要學者,畢生以弘揚儒學及中國文化為使命,被稱為“仁者型”的新儒家。他一生著述20余部,既有“發(fā)乎情”之感慨,亦有“止乎義”之理性思考。他時刻關注“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深入挖掘“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探索“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以圖完成“人文精神之重建”。他感嘆儒學之“花果飄零”,倡揚文化之“靈根自植”,被牟宗三先生譽為“文化意識宇宙中的巨人”①。 唐君毅先生最早在20世紀40年代便提出“中國藝術精神”這個美學話題,比徐復觀早了20多年,并且他在《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一書中比較集中地探討了這個問題。1944年2月,唐君毅在《文史雜志》發(fā)表《中國文化中之藝術精神》,第一次提出了話題。

編輯推薦

《中國藝術精神?話題的提出及其轉換:臺港及海外新儒學的美學觀照》是由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藝術精神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為了了解中國藝術精神而買的,前半部分是,后半部分是附錄,有點水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