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仇靜 頁數(shù):168 字數(shù):200000
內容概要
仇靜編著的《人類最古老的藝術》藝術與人類一同誕生,它是人類最真實最本質最美麗的表現(xiàn)。不論何時何地,藝術作為人類精神,情感的體現(xiàn),一直都在記錄著人類精神文明的發(fā)展。藝術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人類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有密切的關系,是人類存在與發(fā)展最有力的證明。
《人類最古老的藝術》是一本青少年課外閱讀書籍。
作者簡介
科普類圖書作者,從事科普類圖書編寫工作多年,出版圖書《遺失的古老文明》、《世界上最迷人的地方》等。
書籍目錄
一 歷史悠久的巖畫藝術
二 輝煌久遠的壁畫藝術
三 技藝精湛的繪畫藝術
四 精美絕倫的雕塑藝術
五 鮮為人知的窟雕藝術
六 美輪美奐的建筑藝術
七 莊嚴神圣的建塔藝術
八 神秘奢華的陵墓藝術
九 巧奪天工的青銅藝術
章節(jié)摘錄
1903午,在西班牙東部地中海沿岸列文特地區(qū)荒蕪的山丘間,西班牙原始藝術研究者丁·卡夫雷阿吉洛在特魯埃耳的卡拉帕塔的山巖下,首先發(fā)現(xiàn)了繪有三只鹿和一頭牡牛的紅色巖畫。自此以后,列文特地區(qū)成為熱衷于探索古代文明的探險家的樂園。隨后不久,探險家們相繼發(fā)現(xiàn)了約40處巖畫遺跡,而且有大量的人物和動物的繪畫出現(xiàn)在巖畫上。這些露天壁畫自進人中石器時代以來,取代了原始的洞穴壁畫并開始流行,而且?guī)r畫風格與弗蘭科——坎塔布連地區(qū)的壁畫明顯不同。但是這種巖畫的來源尚無定論,大體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它源于非洲,另一種認為它是列文特地區(qū)文化的繼續(xù),因此被稱為列文特美術。 這種藝術究竟從何而來?創(chuàng)作者通過這些神秘而古老的巖畫,又向人類傳達了什么?這些將是需要探討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列文特的巖畫不是畫在洞穴壁上,而是畫在露天的石灰質山巖的隱蔽處。巖畫大多是彩繪,刻畫很少見到。這些巖畫具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特點。首先,列文特巖畫著重表現(xiàn)那些朝氣蓬勃、充滿斗志的力量,尤其是手執(zhí)弓箭的勇士,更是其創(chuàng)作主題中的寵兒。這反映了新的更富于感情的人類精神。弓箭在當時的狩獵活動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巖畫的創(chuàng)作者或許早已認識到了弓箭的作用,因此出現(xiàn)了大量的有關弓箭的圖畫。 同時,巖畫中還存在著大量的描繪部落之間戰(zhàn)爭的場面。然而,這些壁畫并沒有提到戰(zhàn)爭的原因,作者的意圖在于表現(xiàn)弓箭手們的智慧、勇氣和力量。在戰(zhàn)爭場面的巖畫中,有表現(xiàn)服裝與發(fā)式不同的兩個部族之間的戰(zhàn)斗的。從這些畫面中,我們可以推測出列文特人曾經同其他海上部族進行過戰(zhàn)爭。 除了軍事方面外,日常生活也成為列文特巖畫的主題之一。而當時的日常生活事務主要是由婦女負責的,如采集果子、收集谷物、播種、照顧孩子、操持家務、參加節(jié)慶和宗教活動等等。這些畫揭示了婦女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暗示了人類生活方式正在發(fā)生某些變化。藝術家在捕捉最富有包孕性的瞬間以及再現(xiàn)生動的生活場面上,取得了恰到好處的效果。列文特巖畫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對人體的細致描繪,這在舊石器時代的藝術中是沒有的。如加蘇里亞峽谷的一幅圖畫,描繪了兩名射手準備射殺從高處跳下的山羊:兩名射手屏息凝視,等待決定性的一瞬間。這種畫面將一種緊張氣氛帶給了每一位觀賞者,有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感覺。除此以外,巖畫還表現(xiàn)出了高度的風格化,主要體現(xiàn)在對人體某部分的歪曲或夸張。如人的身體,經常是細長的,有時就像一根直的或略為彎曲的棍子,腰部處理得極細小,仿佛被截斷了一樣。與細身點腰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那畫得仔細且過大的腿和頭部。小腿肚粗且凸出,頭畫得圓而大。除了頭部其他部位均以細條狀代之。我們稱之為線狀人物。此外,通常還畫出頭部的裝飾,這或許是那個古老時代審美風格的體現(xiàn)。當然還有一些比較寫實的、符合人體正常比例的繪畫,如阿爾佩拉的繪畫。這些繪畫風格上的差異,并不具有時間上的延續(xù)性,而是明顯的地方性差異。 從這些巖畫中可以看出,神秘的列文特“藝術家”不再是孤立地看待個別的動物和人,而是將其看成生動的事件。他們善于利用各種不同的形象,通過對人與人或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的處理,編排出一幕幕生動的場面。比如在一幅狩獵場面的巖畫中,有一只狂奔的動物騰空飛奔,四蹄伸展,神采飛揚。在人物形象的刻畫方面,也充滿了動感和速度。同時,他們已能用繪畫語言來敘述獵人簡樸的冒險生活和部落發(fā)生的歷史事件,敘述寧靜的家庭生活和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雖然列文特巖畫的作者也是狩獵民,但他們的畫與舊石器時代的洞穴壁畫在性質上完全不同。這些畫中常有較多的人物形象。因此帶有很強的故事性或主題性。 在列文特巖畫中,美與不美不是存在于個形象上,而是體現(xiàn)在整體構圖中,這是以往的繪畫所沒有的。同時,由于生存條件和生活方式的限制,這些巖畫的作者們對自然風景毫無興趣,他們對人物周圍的環(huán)境不屑一顧,也很少表現(xiàn)植物,對其所畫的動物和人物形象總是賦以投影式的輪廓,甚至有些近似于線條加粗的簡筆畫。 藝術是在不斷變化的,變化賦予了它新的活力和創(chuàng)作余地。列文特巖畫也是如此。在列文特美術發(fā)展的末期,出現(xiàn)了更加抽象化的傾向,作品形象嚴重缺乏表現(xiàn)性,也不再表現(xiàn)事件而成為單純的一種象征。一切內在的運動感都消失了,人物漸漸趨于圖解化、簡單化,變成了某種難以理解的符號,并且逐漸加入了伊比利亞半島上的新石器時代的象征性和描繪性的繪畫風格,創(chuàng)作風格大為改觀。這些現(xiàn)象顯示了人類理智的一個發(fā)展過程。抽象化、符號化已經成為列文特巖畫發(fā)展的一個趨勢,而且,這種遍及伊比利亞半島的繪畫并未中斷,而是不斷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列文特巖畫也因此具有了更為重要的文化意義。 列文特巖畫的時代早已化為歷史,但是透過那一幅幅形象生動,獨具風格的圖畫,我們仍可以推斷出那一時代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神秘的宗教文化。列文特巖畫的真正涵義一直為人們所關注,這也是研究者們在今后將繼續(xù)探索的問題。P2-5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