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嘠瑪仁波切 頁數(shù):205 字數(shù):13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迅猛,物質(zhì)日益豐富。而很多人往往由于功利心的涌 動而很不安定,有很多的煩惱糾纏不清。其實,這是我們的“心”生病 了,受了貪、嗔、癡、傲慢、嫉妒等侵蝕。 心病需要心藥醫(yī),而佛法就是最好的心靈良藥。佛教是真正對人內(nèi) 心世界的各種變化進行探討的,佛法是解決心靈煩惱的根本方法。 佛教強調(diào)向內(nèi)求,主張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反省、自我解脫,認為人只 有向內(nèi)求才會徹底覺悟,一切外力不是最根本的解脫之道。佛教以最平 和的方法解決了人最根本的需求。 即使是釋迦牟尼佛祖,在佛教中也是導師的角色,他也不是萬能 的,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幫你化解。他曾經(jīng)說過:解脫的道路我可以指 引給你們,但是怎么樣解脫確實靠你們自己。 再好的老師也只能是老師:都不能代替學生自己去探索。佛法可 以清凈我們的不良思想和行為,因為通曉佛法,大家可以主動對自身 進行檢討和反省,由此身心變得越來越和諧,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也會越 來越美好……
內(nèi)容概要
這是一本生命修行指南: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很多不順心、不如意。我們總是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極力想從外面的世界尋求,卻往往會無功而返。不妨試著用佛教看待生命的方式觀照內(nèi)心世界:如果你的內(nèi)心混亂,體會到的也是混亂迷茫;如果你的內(nèi)心清凈不染,體悟到的卻將是清凈祥和……藏傳活佛嘎瑪仁波切引導大家切實修行,化解煩惱!
作者簡介
嘎瑪仁波切(祖古顏班),1968年生。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人,藏族。自幼聞思修之學習速度與圓滿異于常人,獲大堪布土登·曲吉扎巴仁波切頒授堪布之稱號,又被寧瑪巴噶陀寺莫扎法王認證為玉札寧波之轉(zhuǎn)世、噶陀寺祖師旦巴德協(xié)三大聞法頓悟弟子之一希熱將參的轉(zhuǎn)世?,F(xiàn)任寧瑪巴昌列寺(位于馬爾康)住持。著有《用好你的富緣》《與心對話》《大圓滿前行釋論》《法界心髓》《解惑之智》《妙寶菩提心》等。
書籍目錄
卷 壹 人間浮世繪
我們的前生今世
打開心扉,快樂生活
設(shè)身處地去愛
修身養(yǎng)性秘訣
不傷人就是行善
唯有業(yè)隨身
社會怪相剖析
“孝”字當頭就是最好的修行
對兒女正確地愛
一次“深奧”的講演
慈悲無二
乞丐的孩子
何處才得真安樂
露天里的小泥佛
人身暇滿,修學無邊
卷 貳 化解煩惱,走向菩提
用佛法的鏡子照自己
為自己懺悔
反觀自省
佛與魔:一線之隔
人生多棱鏡
找回迷失的“心”
煩惱即菩提
馴象師
欲求正等覺菩提
愿行合一
修行的萬靈丹
親仇本無間
國王的女兒
惜善緣
眾生如父母
你覺悟了嗎?
“我”真那么重要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破障
妙離世間
卷 叁 心燈一亮,萬古長空
學佛動機
謙卑是覺悟的開始
苦海無邊,請出離
心生歡喜自菩提
船長的故事
人生修行法則
如法聽法
你虔誠嗎?
信仰為王
佛法不是“面子”法
佛教這個“江湖”
學佛到底學什么?
警惕“佛油子”
利益一切有情眾生
無著大師開悟記
佛陀教育的真諦
屈身下拜,蓮花盛開
你是真正的佛弟子嗎?
卷 肆 生命中的答案
超脫輪回之苦
消業(yè)成道
煩惱也可成功德
用“大貪”化解煩惱
把握珍貴的百年一餐
業(yè)有善惡之分
用同理心感受眾生
行善業(yè),為解脫播種
生死無常定律
生命之劫
善巧生存之道
溫情地夕陽西下
放下萬緣,上路
傾盡全力回向
章節(jié)摘錄
在此過程中,若別人給予我們的是真摯的愛,則我們的成長可 能比較健康;若是我們所得到的關(guān)愛并非他人真心的付出,只是虛 偽的敷衍,抑或在富裕的環(huán)境中享有極大的自主權(quán)主導自己的生命, 而無人在旁提供正確的指引協(xié)助時,我們的成長過程可能會不太健 全,會對往后的性格造成相當負面的影響。 雖然眾生是因為不同的業(yè)力來到世間,也都需要關(guān)懷,然而面 對隨時都在改變的事物時,一樣都會習慣性地執(zhí)著自我,導致將一 切愛護、關(guān)懷的焦點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當行有余力時再擴及他人。 只要對自我的執(zhí)著存在,對自己是理所當然地疼惜愛護,這是佛法 所說的“我執(zhí)”。 在父母為我們?nèi)∶种?,我們便將這個名字當做是“我”,而 對一切與“我”有關(guān)聯(lián)的對境產(chǎn)生執(zhí)著,包括自己的肉體、親人或 外在的事物。當別人與我們有所接觸,如果我們認為對方的作為可 以帶給“我”快樂,就會心生歡喜而貪戀,且會因為不滿足而想擁 有更多;當我們認為對方的作為將有損于“我”的快樂時,就會產(chǎn) 生強烈不滿的情緒,這就是嗔恨之心。 其實,對自己的愛護與關(guān)懷,無所謂對錯,我們處于外在的二 元對立中,自然喜歡能為自己帶來好情緒的作為。就個人而言,關(guān) 愛自己是正?,F(xiàn)象,但是,若是將我們自認為的快樂或幸福強加在 別人身上(也許這不是有意識的期待,但潛意識里卻希望借此達到 自己認定的理想境界),因而引起別人痛苦的感受,那么我們的作為 就是錯誤的。對自己的關(guān)懷,應該是在不傷害他人的情形之下將快 樂、幸福、平安等愿望實現(xiàn)在己身。 愛與嗔恨,這兩者的分別相很難拿捏。為了表示愛,有時我們 會產(chǎn)生強烈的嗔恨,有時我們自認為處處替別人著想,實際上卻以 肢體動作或語言責罵的方式傷害了他。尤其是,我們常常以言語傷 人卻無所警覺與節(jié)制,往往不承認自己有所缺失。西藏有句俗語: “語言雖然不帶刀,但可將他人之心碎萬段?!眰λ说氖?,身體 動作能做的有限,用言語卻可無限延伸——只要不滿意,我們就會 用惡毒的言語攻擊、挑撥,或說綺語,讓別人從快樂落人無明,漸 漸遠離幸福。 因為我們很少正確地反觀自己,讓愛或關(guān)懷掩飾了自己的私欲, 無法優(yōu)先考慮他人的利益,而讓自己所付出的愛或關(guān)懷扭曲變形。 常有父母說打罵孩子是為了孩子著想,希望他的學習能更上層樓, 最好是每次考試都能考第一名,能被錄取到最優(yōu)秀的學校。事實是, 一個學校或一個班級的第一名只能有一個,大家都希望得第一,不 可能都實現(xiàn)。適度關(guān)心子女是必須的,而過于執(zhí)著,到最后其實所 愛的并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因為是我們希望孩子達到自己所預設(shè) 的目標,來滿足自己的欲望和傲慢心。 同樣,對待家人或朋友,我們也常常自認為“我是為你好”,而 往往是對方的表現(xiàn)必須如自己的意,才會對他好;如果對方的作為 不如己意,我們就會產(chǎn)生非常大的反感或怨氣。這種關(guān)懷方式,似 乎不是在關(guān)懷別人,而是關(guān)懷自己。因此,如果沒有正確的觀念, 我們的關(guān)懷不但達不到預期,反而帶來傷害。 你愿意對別人付出,必須先清楚自己是真的為他著想,還是為 了個人著想而去關(guān)懷他。當能夠正確而清楚地分別這兩種心態(tài),我 們可以發(fā)覺:往往我們所謂的關(guān)懷別人都是以關(guān)懷自己為第一目的, 別人只是次要的考慮對象,而當我們首要目的達成后才會對別人付 出。對于這種關(guān)懷心態(tài),我們必須以正知正念好好檢視一番,以便 能有深入的理解以及正確的作為。 不只是在家人要有這種自我檢視的習慣與分辨的能力,出家法 師也須如此。法師們常說“我要面對眾生,我要利益眾生”,這是種 很好的利他心態(tài),但若沒有清楚檢視自己的動機,原本內(nèi)在利益眾 生的初發(fā)心有可能隨著外在利他事業(yè)的不斷向前運作,而被“自我” 善巧地蒙蔽轉(zhuǎn)化,變成是為了自己的名利而付出。如此一來,便與 世俗法沒有任何差別。所以,對別人付出關(guān)懷時,不斷地檢視自己 的發(fā)心動機非常重要。 有些人外表長得斯斯文文,穿著干干凈凈,相貌又端莊,可常 有強烈的嫉妒心。一個心胸狹隘的人,你的臉蛋身材再好,別人也 不會贊美你,反而會批評你,說你的性格不好、脾氣惡劣等等;只 有第一次見面時可能會給人一點表面的好印象,過后大家都忘了你 長得什么樣子,只記得你讓人厭惡。相對地,一個人不管他長得多 難看,只要有善良的慈悲心,雖然給人的第一感覺不是很好,但是 慢慢地印象會愈來愈好,讓人愈來愈喜歡,愈看愈順眼。 只要有善心,在生命的道路上,在心中成佛的道路上,都會很 順遂,前途平坦;如果帶著惡念,做什么事都會不順。宗喀巴大師 曾說過:“如果你有顆善心,那么見和道都是平坦的;要是你有惡劣 的嗔恨心,那么見和道都是兇惡的?!彼?,善和惡的主要來源在于 心,而不是言語和行為,因為心是主導,言行則是配合心的意念來 行事的。 當然,如果一個人心地很善良,但常常嘴巴不饒人,也會讓人 很討厭。若有人對你說“我對你的心意是好的”,但每次都對你惡 口相向,久而久之你也會討厭這個人。所以,我們不但要有美麗的 心,同時也要改善我們的語言。佛陀教導我們該說的話語叫“善巧 語言”,也就是美好的語言。借由自己心念的轉(zhuǎn)變,而改變自己的言 行;盡量讓自己的言語和身體隨著善良的心走,這樣就避免傷害別 人。你不傷害別人,別人也不會無緣無故地傷害你。如果別人傷害 你一次,你對他不起嗔恨心,第二次、第三次之后,他會很愧疚的; 而如果別人傷害了你一次,你反過來傷害他一次,對方又來傷害你, 像這樣冤冤相報,就像古人講的“何時了”?。7-10
編輯推薦
人生不覺醒,活著就會"難上加難"?! 』鉄溃矏偵?,活佛教我們答案,教我們方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