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高校黨建作用研究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李向勇  頁數(shù):234  字數(shù):260000  

內容概要

《中共高校黨建作用研究(1921—1949)》以黨的建設理論特別是高校黨建理論為指導,以民主革命時期的中共高校黨建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了中共高校黨建與學生運動的開展、革命和建設人才的培養(yǎng)、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運動、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揭示了中共高校黨建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的巨大作用,得出了一系列新的判斷和科學結論,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黨建提供了學術支撐、政策咨詢和有益借鑒。
《中共高校黨建作用研究(1921—1949)》是李向勇在他的博士論文《先鋒與橋梁——中共高校黨建作用研究(1921-1949)》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

作者簡介

李向勇,男,漢族,1979年生,河南孟津人。鄭州大學經濟學學士、武漢大學法學碩士、北京師范大學法學博士?,F(xiàn)任職于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要從事中共黨史黨建研究。目前,已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共黨史研究》、《黨史研究與教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江漢論壇》、《社會主義研究》、《探索》等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20余篇,參與《中國共產黨學習型政黨建設史》、《高校黨的領導體制建設研究》、《中國共產黨的建設科學化研究》等5部著作的撰寫工作,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研究3項。

書籍目錄

導論
一 選題意義
二 研究現(xiàn)狀
三 相關概念界定
四 基本思路和主要內容
第一章 中共高校黨建與學生運動
一 學生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 中國共產黨從政治上和思想上領導了學生運動
三 中國共產黨從組織上領導了學生運動
四 小結
第二章 中共高校黨建與人才培養(yǎng)
一 干部隊伍培養(yǎng)
二 普通革命者和建設人才輸送
三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人才儲備
四 小結
第三章 中共高校黨建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 中共高校黨建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二 中共高校黨建推動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三 中共高校黨建培養(yǎng)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主體
四 小結
第四章 中共高校黨建與黨的建設偉大工程
一 中國共產黨在高校的建設環(huán)境
二 中國共產黨在高校的建黨策略
三 中共高校黨建的特殊地位
四 小結
結束語:中國革命視域中的高校共產黨建設
附錄: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學生運動文件目錄
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中共高校黨建與學生運動  民主革命時期,伴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和封建專制主義統(tǒng)治的加強,學生作為近代中國新興的社會群體,掀起了多次愛國救亡運動。學生運動在民族民主革命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反對封建軍閥、推動國民革命的主要力量,爭取民族獨立和抗日救亡的先鋒,解放戰(zhàn)爭時期第二條戰(zhàn)線的組成部分,青年學生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橋梁。中國共產黨各級組織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領導了學生運動,推動了學生運動的健康發(fā)展?! ∫?學生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轟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中國被迫開始了痛苦的近代化進程。伴隨著侵略,西方的宗教、教育和文化作為不平等條約的附屬品開始進入中國。西方列強在中國創(chuàng)辦了一系列教會學校、醫(yī)院、報紙等,逐步打破了中學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伴隨著這一進程,近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和學生群體誕生了。他們來自于社會的各個階層,最先接觸到西方資產階級文化和政治學說,深切感受到列強侵略和封建主義壓榨之痛,具有強烈的革命精神和變革意識,迫切希望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1895年的“公車上書”可以說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學生運動,它率先喊出了民族救亡、厲行變革的呼聲。由此直至新中國成立,近代學生群體發(fā)起了一系列愛國救亡運動,推動了中國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主要有:1902年“拒俄”運動、1919年五四運動、1925年五卅運動、1926年“三·一八”運動、1931年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一二·九”運動、1945年“一二·一”運動、1946年抗議美軍暴行運動、1947年“五·二○”運動等。它們在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義?!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共高校黨建作用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