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3 出版社:河北美術出版社 作者:尚輝 頁數(shù):469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富有學理的美術批評,往往也是對當代美術價值譜系的研究與構建。20世紀以來的中國美術,是在引進與移植西方美術和表達與塑造中國社會的審美訴求與人文形象的過程中,對民族美術進行的一種變革與重構。這種變革與重構,都意味著中國當代美術價值譜系的創(chuàng)新性即中圍當代美術的價值判斷,既非純粹的傳統(tǒng)也非完全的西方,而是在東方與西方、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協(xié)力與擠迫之中再造本土當代的價值構體與核心理念。
書籍目錄
面對當代新世紀中國畫開啟一個新時代本土意蘊,當代中國油畫的審美價值中國當代美術批評與國家美術形象塑造一個匯聚不同文化坐標的觀景臺當代中國畫教育理念的變遷與挑戰(zhàn)——寫在“走進學院·2008年全國院校名師作品展”之際從審美的客體性走向主體性——30年人性精神的社會表達“犧牲一代”的文化擔當難忘記憶——60年后的人文視角與審美價值欲望與焦慮——當代新現(xiàn)實中的水墨人物面對歷史與當代——北京油畫學會首屆油畫展凸顯的學術命題當代中國文化的審美符號——寫給行進10年的當代油畫九人展“意象”與“表現(xiàn)”的文化質感——寫在中德藝術家面對面互動創(chuàng)作展覽之際一歷史主題的不同審美視點——以抗戰(zhàn)美術為例談當下重大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的審美轉換寫意精神,中國畫的民族審美品格何以式微?水墨畫的審美期待蔥郁繁茂的草原——為“草草25年”而作上海新水墨論海派油畫論中國版畫當下狀態(tài)的指向豐富版畫家的文化身份融入城市化浪潮的“學院版畫”新興版畫的文化機遇——感于“上海早期版畫珍品展”上海版畫何以消沉地域特色彌散后的文化個性——從江蘇看新生代對當下中國版畫流派的消解從“海平線”看人物畫的文化轉換觸摸都市的真實——寫給上海第二屆當代藝術邀請展大美術的開放視野——評第六屆中國藝術節(jié)中外美術系列大展的創(chuàng)意參照,一個沒有擺脫的文化處境都市心態(tài)下的中國畫——新世紀中國畫筆談經典的力量——2004年歲暮·從周秦漢唐到印象主義中國當代陶藝的三種審美取向精神尋繹區(qū)域地貌與中國山水畫的風格及流派20世紀中國美術現(xiàn)實主義內涵的變化與發(fā)展從筆墨個性走向圖式個性——_20世紀中國山水畫的演變歷程及價值觀念的重構筆墨與造型的世紀審斷——20世紀水墨人物畫的更生與歷練中國人物畫解決造型方案的奠基理論——評蔣兆和的《國畫人物寫生的教學問題》及與幾種教學觀點的比較從文化寓意走向視覺消費——20世紀花鳥畫的演變脈絡及文化觀念的轉換中國畫的傳統(tǒng)情結——20世紀后半葉江蘇畫派對于民族主體藝術精神的突現(xiàn)新中國畫院50年——北京畫院、上海中國畫院對民族傳統(tǒng)藝術的凸顯與創(chuàng)造不惑碑紀——江蘇省國畫院40年藝術成就評述論第一代油畫家文化心理意象油畫百年個性與精神的獨自思想的力量——試論新時期美術四個階段的審美突破與文化穿越凝重色調——從現(xiàn)場到歷史的不同審美視點20世紀不同審美視角中的農民形象版畫審美中的藏族人文形象反思與啟蒙,1980年的《美術》原國立美術陳列館的籌建與變遷圖像背后民族審美心理對劉海粟藝術觀念確立的影響齊白石山水畫的地域特征與形式語言作為中國現(xiàn)代藝術先驅的李青萍從李錫奇的“本位”看中國當代藝術的文化策略袁金塔,一種人文批判的現(xiàn)代性水墨符號清水玄墨——大竹卓民從筆墨語系鉤沉水墨語系的審美構建“傷痕美術”的歷史記憶陳家泠所凸現(xiàn)的現(xiàn)代媒材價值林曦明藝術道路及簡筆大寫意的現(xiàn)代性價值從陳平圖式看中國山水畫時空轉換孫曉云書學選擇在當下的意義掩藏在畫面背后的孤獨眼神時尚的碎片喻慧對工筆畫現(xiàn)代意識的解讀清水麗人,劉泉義勾染的民俗圖像農民本色——散論王有政人物畫華彩清暉——張華清印象光色的東方之路陽光下的農民——孫為民為中國寫實油畫塑造的當代人文形象從沈行工江南風景看中國油畫價值標準的確立吞吐生命都市文化時代的鄉(xiāng)土中國土地的意象——徐福厚油畫的人文情懷與個性語式光影與造型的意味——馬琳進入當代中國寫實油畫的本土性角度圖像背后的精神與觀念虛幻的真實,當代人文心理的大風景荒原的蘇醒——袁慶祿的《高原牧女》揭示的當代人文精神閑情并非偶寄洪荒漠野的精神構架后記
編輯推薦
《尚輝美術研究與批評文集:構建》對于當代美術的研究與批評,不僅旨在提出問題,更試圖于問題之中尋繹與勾畫中國當代美術的價值理念與譜系輪廓。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