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作者:莫言  頁數(shù):343  字數(shù):284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捍衛(wèi)長篇小說的尊嚴    ——代序言    莫言    大約是兩年前,《長篇小說選刊》創(chuàng)刊,讓我寫幾句話,推辭不過,斗膽寫道:“長度、密度和難度,是長篇小說的標志,也是這偉大文體的尊嚴?!?   所謂長度,自然是指小說的篇幅。沒有二十萬字以上的篇幅,長篇小說就缺少應有的威嚴。就像金錢豹子,雖然也勇猛,雖然也剽悍,但終因體形稍遜,難成山中之王。我當然知道許多篇幅不長的小說其力量和價值都勝過某些臃腫的長篇,我當然也知道許多篇幅不長的小說已經(jīng)成為經(jīng)典,但那種猶如長江大河般的波瀾壯闊之美,卻是那些精巧的篇什所不具備的。長篇就是要長,不長算什么長篇?要把長篇寫長,當然很不容易。我們慣常聽到的是把長篇寫短的呼吁,我卻在這里呼吁:長篇就是要往長里寫!當然,把長篇寫長,并不是事件和字數(shù)的累加,而是一種胸中的大氣象,,一種藝術的大營造。那些能夠營造精致的江南園林的建筑師,那些在假山上蓋小亭子的建筑師,當然也很了不起,但他們大概營造不來故宮和金字塔,更主持不了萬里長城那樣的浩大工程。這如同戰(zhàn)爭中,有的人,指揮一個團,可能非常出色,但給他一個軍,一個兵團,就亂了陣腳a將才就是將才,帥才就是帥才,而帥才大都不是從行伍中一步步成長起來的。當然,不能簡單地把寫長篇小說的稱作帥才,更不敢把寫短篇小說的貶為將才。比喻都是笨拙的,請原諒。    一個善寫長篇小說的作家,并不一定非要走短——中——長的道路,盡管許多作家包括我自己走的都是這樣的道路。許多偉大的長篇小說作者,一開始上手就是長篇巨著,譬如曹雪芹、羅貫中等。我認為一個作家能夠?qū)懗霾⑶夷軌驅(qū)懞瞄L篇小說,關鍵的是要具有“長篇胸懷”?!伴L篇胸懷”者,胸中有大溝壑、大山脈、大氣象之謂也。要有粗糲莽蕩之氣,要有容納百川之涵。所謂大家手筆,正是胸中之大溝壑、大山脈、大氣象的外在表現(xiàn)也。大苦悶、大悲憫、大抱負、天馬行空般的大精神,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大感悟——這些都是“長篇胸懷”之內(nèi)涵也。    大苦悶、大抱負、大精神、大感悟,都不必展開來說,我只想就“大悲憫”多說幾句。近幾年來,“悲憫情懷”已成時髦話語,就像前幾年“終極關懷”成為時髦話語一樣。我自然也知道悲憫是好東西,但我們需要的不是那種剛吃完紅燒乳鴿,又趕緊給一只翅膀受傷的鴿子包扎的悲憫;不是蘇聯(lián)戰(zhàn)爭片中和好萊塢大片中那種模式化的、煽情的悲憫;不是那種全社會為一只生病的熊貓獻愛心、但置無數(shù)因為無錢而在家等死的人于不顧的悲憫。悲憫不僅僅是“打你的左臉把右臉也讓你打”,悲憫也不僅僅是在苦難中保持善心和優(yōu)雅姿態(tài),悲憫不是見到血就暈過去或者是高喊著“我要暈過去了”,悲憫更不是要回避罪惡和骯臟?!妒ソ?jīng)》是悲憫的經(jīng)典,但那里邊也不乏血肉模糊的場面。佛教是大悲憫之教,但那里也有地獄和令人發(fā)指的酷刑。如果悲憫是把人類的邪惡和丑陋掩蓋起來,那這樣的悲憫和偽善是一回事。《金瓶梅》素負惡名,但有見地的批評家卻說那是一部悲憫之書。這才是中國式的悲憫,這才是建立在中國的哲學、宗教基礎上的悲憫,而不是建立在西方哲學和西方宗教基礎上的悲憫。長篇小說是包羅萬象的龐大文體,這里邊有羊羔也有小鳥,有獅子也有鱷魚。你不能因為獅子吃了羊羔或者鱷魚吞了小鳥就說它們不悲憫。你不能因為它們捕殺獵物時展現(xiàn)了高度技巧、獲得獵物時喜氣洋洋就說它們殘忍。只有羊羔和小鳥的世界不成世界;只有好人的小說不是小說。即便是羊羔,也要吃青草;即便是小鳥,也要吃昆蟲;即便是好人,也有惡念頭。站在高一點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壞人,都是可憐的人。小悲憫只同情好人,大悲憫不但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惡人。    編造一個苦難故事,對于以寫作為職業(yè)的人來說,不算什么難事,但那種非在苦難中煎熬過的人才可能有的命運感,那種建立在人性無法克服的弱點基礎上的悲憫,卻不是能夠憑借才華編造出來的。描寫政治、戰(zhàn)爭、災荒、疾病、意外事件等外部原因帶給人的苦難,把諸多苦難加諸弱小善良之身,讓黃鼠狼單咬病鴨子,這是煽情催淚影視劇的老套路,但不是悲憫,更不是大悲憫。只描寫別人留給自己的傷痕,不描寫自己留給別人的傷痕,不是悲憫,甚至是無恥。只揭示別人心中的惡,不袒露自我心中的惡,不是悲憫,甚至是無恥。只有正視人類之惡,只有認識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寫了人類不可克服的弱點和病態(tài)人格導致的悲慘命運,才是真正的悲劇,才可能具有“拷問靈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憫。    關于悲憫的話題,本該就此打住,但總覺言猶未盡。請允許我引用南方某著名晚報的一個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出身的總編輯退休之后在自家報紙上寫的一篇專欄文章,也許會使我們對悲憫問題有新的認識。這篇文章的題目叫《難忘的斃敵場面》,全文如下:    中外古今的戰(zhàn)爭都是殘酷的。在激烈斗爭的戰(zhàn)場上講人道主義,全屬書生之談。特別在對敵斗爭的特殊情況下,更是如此。下面講述一個令我畢生難忘的斃敵場面,也許會使和平時期的年輕人,聽后毛骨悚然,但在當年,我卻以平常的心態(tài)對待。然而,這個記憶,仍使我畢生難忘。    1945年7月日本投降前夕,國民黨頑軍152師所屬一個大隊,瞅住這個有利時機,向“北支”駐地大鎮(zhèn)等處發(fā)動瘋狂進攻,我軍被迫后撤到駐地附近山上。后撤前,我軍將大鎮(zhèn)潛伏的頑軍偵察員(即國民黨特務)四人抓走。其中有個特務是以當?shù)蒯t(yī)生的面目出現(xiàn)的。抓走時,全部用黑布蒙住眼睛(避免他們知道我軍撤走的路線),同時綁著雙手,還用一條草繩把四個家伙“串”起來走路。由于敵情緊急,四面受敵,還要被迫背著這四個活包袱躑躅行進,萬一雙方交火,這四個“老特”便可能溜走了。北江支隊長鄔強當即示意大隊長鄭偉靈,把他們統(tǒng)統(tǒng)處決。    鄭偉靈考慮到槍斃他們,一來浪費子彈,二來會驚動附近敵人,便決定用刺刀全部把他們捅死。但這是很費力,也是極其殘酷的。但在鄭偉靈眼里看來,也不過是個“小兒科”。當部隊撤到英德東鄉(xiāng)同樂街西南面的山邊時,他先呼喝第一個蒙面的敵特俯臥地上,然后用鋤頭、刺刀把他解決了。    為了爭取最后機會套取敵特情報,我嚴厲地審問其中一個敵特,要他立即交代問題。其間,他聽到同伙中“先行者”的慘叫后,已經(jīng)全身發(fā)抖,無法言語。我光火了,狠狠地向他臉上摑了一巴掌。另一個敵特隨著也狂叫起來,亂奔亂竄摔倒地上。鄭偉靈繼續(xù)如法炮制,把另外三個敵特也照樣處死了。我雖首次看到這個血淋淋的場面,但卻毫不動容,可見在敵我雙方殘酷的廝殺中,感情的色彩也跟著改變了。    事隔數(shù)十年后,我曾問鄭偉靈,你一生殺過多少敵人?他說:百多個啦。原來,他還曾用日本軍刀殺了六個敵特,但這是后話了。    讀完這篇文章,我才感到我們過去那些描寫戰(zhàn)爭的小說和電影,是多么虛偽和虛假。這篇文章的作者,許多南方的文壇朋友都認識,他到了晚年,是一個慈祥的爺爺,是一個關心下屬的領導,口碑很好。我相信他文中提到的鄭偉靈,也不會是兇神惡煞模樣,但在戰(zhàn)爭這種特殊的環(huán)境下,他們是真正的殺人不眨眼。但我們有理由譴責他們嗎?那個殺了一百多人的鄭偉靈,肯定是得過無數(shù)獎章的英雄,但我們能說他不“悲憫”嗎?可見,悲憫,是有條件的;悲憫,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不是書生的臆想。    一味強調(diào)長篇之長,很容易招致現(xiàn)成的反駁,魯迅、沈從文、張愛玲、汪曾祺、契訶夫、博爾赫斯,都是現(xiàn)成的例子。我當然不否認上列作家都是優(yōu)秀的或者是偉大的作家,但他們不是列夫·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托馬斯·曼、喬伊斯、普魯斯特那樣的作家,他們的作品里沒有上述這些作家的煌煌巨作里所具有的那種波瀾壯闊的浩瀚景象,這大概也是不爭的事實。    長篇越來越短,與流行有關,與印刷與包裝有關,與利益有關,與浮躁心態(tài)有關,也與那些盜版影碟有關。從苦難的生活中(這里的苦難并不僅僅是指物質(zhì)生活的貧困,而更多是一種精神的苦難)和個人性格缺陷導致的悲劇中獲得創(chuàng)作資源可以寫出大作品,而從盜版影碟中攫取創(chuàng)作資源,大概只能寫出背離中國經(jīng)驗和中國感受的也許是精致的小玩藝兒。也許會有人說,在當今這個時代,太長的小說誰人要看?其實,要看的人,再長也看;不看的人,再短也不看。長,不是影響那些優(yōu)秀讀者的根本原因。當然,好是長的前提,只有長度,就像老祖母的裹腳布一樣,當然不好;但假如是一匹繡著《清明上河圖》那樣精美圖案的錦緞,長就是好了。    長不是抻面,不是注水,不是吹氣,不是泡沫,不是通心粉,不是燈心草,不是紙老虎;長是真家伙,是仙鶴之腿,不得不長,是不長不行的長,是必須這樣長的長。萬里長城,你為什么這樣長?是背后壯闊的江山社稷要它這樣長。    長篇小說的密度,是指密集的事件,密集的人物,密集的思想。思想之潮洶涌澎湃,裹。挾著事件、人物,排山倒海而來,讓人目不暇接,不是那種用幾句話就能說清的小說。    密集的事件當然不是事件的簡單羅列,當然不是流水賬。海明威的“冰山理論”對這樣的長篇小說同樣適用。  密集的人物當然不是沙丁魚罐頭式的密集,而是依然要個個鮮活、人人不同。。一部好的長篇小說,主要人物應該能夠進入文學人物的畫廊,即便是次要人物,也應該是有血有肉的活人,而不是為了解決作家的敘述困難而拉來湊數(shù)的道具。    密集的思想,是指多種思想的沖突和絞殺。如果一部小說只有所謂的正確思想,只有所謂的善與高尚,或者只有簡單的、公式化的善惡對立,那這部小說的價值就值得懷疑。那些具有進步意義的小說很可能是一個思想反動的作家寫的。。那些具有哲學思維的小說,大概都不是哲學家寫的。好的長篇應該是“眾聲喧嘩”,應該是多義多解,很多情況下應該與作家的主觀意圖背道而馳。在善與惡之間,美與丑之間,愛與恨之間,應該有一個模糊地帶,而這里也許正是小說家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    也可以說,具有密度的長篇小說,應該是可以被一代代人誤讀的小說。這里的誤讀當然是針對著作家的主觀意圖而言。文學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被誤讀。一部作家的主觀意圖和讀者的讀后感覺吻合了的小說,可能是一本暢銷書,但不會是一部“偉大的小說”。    長篇小說的難度,是指藝術上的原創(chuàng)性,原創(chuàng)的總是陌生的,總是要求讀者動點腦子的,總是要比閱讀那些輕軟滑溜的小說來得痛苦和艱難。難也是指結(jié)構上的難,語言上的難,思想上的難。    長篇小說的結(jié)構,當然可以平鋪直敘,這是那些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經(jīng)典作家的習慣寫法。這也是一種頗為省事的寫法。結(jié)構從來就不是單純的形式,它有時候就是內(nèi)容。長篇小說的結(jié)構是長篇小說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作家豐沛想象力的表現(xiàn)。好的結(jié)構,能夠凸現(xiàn)故事的意義,也能夠改變故事的單一意義。好的結(jié)構,可以超越故事,也可以解構故事。前幾年我還說過,“結(jié)構就是政治”。如果要理解“結(jié)構就是政治”,請看我的《酒國》和《天堂蒜薹之歌》。我們之所以在那些長篇經(jīng)典作家之后,還可以寫作長篇,從某種意義上說,就在于我們還可以在長篇的結(jié)構方面展示才華。    長篇小說的語言之難,當然是指具有鮮明個性的、陌生化的語言。但這陌生化的語言,應該是一種基本馴化的語言,不是故意地用方言土語制造閱讀困難。方言土語自然是我們語言的富礦,但如果只局限在小說的對話部分使用方言土語,并希望借此實現(xiàn)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則是一個誤區(qū)。把方言土語融入敘述語言,才是對語言的真正貢獻。    長篇小說的長度、密度和難度,造成了它的莊嚴氣象。它排斥投機取巧,它笨拙,大度,泥沙俱下,沒有肉麻和精明,不需獻媚和撒嬌。    在當今這個時代,讀者多追流俗,不愿動腦子。這當然沒有什么不對。真正的長篇小說,知音難覓,但知音難覓是正常的。偉大的長篇小說,沒有必要像寵物一樣遍地打滾,也沒有必要像鬣狗一樣結(jié)群吠叫。它應該是鯨魚,在深海里,孤獨地遨游著,響亮而沉重地呼吸著,波浪翻滾地交配著,血水浩蕩地生產(chǎn)著,與成群結(jié)隊的鯊魚,保持著足夠的距離。    長篇小說不能為了迎合這個煽情的時代而犧牲自己應有的尊嚴。長篇小說不能為了適應某些讀者而縮短自己的長度、減小自己的密度、降低自己的難度。我就是要這么長,就是要這么密,就是要這么難,愿意看就看,不愿意看就不看。哪怕只剩下一個讀者,我也要這樣寫。

內(nèi)容概要

  《蛙》是莫言醞釀十余年、筆耕四載、三易其稿,潛心打造的一部觸及國人靈魂最痛處的長篇力作,初版于2009年。小說由劇作家蝌蚪寫給日本作家杉谷義人的五封書信、四部長篇敘事和一部話劇組成,在藝術上極大拓展了小說的表現(xiàn)空間。整部作品以從事婦產(chǎn)科工作五十多年的鄉(xiāng)村女醫(yī)生姑姑的人生經(jīng)歷為線索,用生動感人的細節(jié)和自我反省,展現(xiàn)了新中國六十年波瀾起伏的“生育史”,揭露了當下中國生育問題上的混亂景象,同時也深刻剖析了以敘述人蝌蚪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卑微、尷尬、糾結(jié)、矛盾的靈魂世界。本書獻給經(jīng)歷過計劃生育和在計劃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萬萬讀者。本書獲得中國最高文學獎——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10年被《南方周末》評選為2009年“文化原創(chuàng)榜年度圖書虛構類致敬作品”,并入選多項年度好書排行榜。

作者簡介

山東高密人,1955年生。著有《紅高粱家族》、《酒國》、《豐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蛙》等長篇小說十一部,《透明的紅蘿卜》、《司令的女人》等中短篇小說一百余部,并著有劇作、散文多部;其中許多作品已被翻譯成英、法、德、意、日、西、俄、韓、荷蘭、瑞典、挪威、波蘭、阿拉伯、越南等多種語言,在國內(nèi)外文壇上具有廣泛影響。莫言和他的作品獲得過“聯(lián)合文學獎”(中國臺灣),“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法國“Laure
Bataillin(儒爾?巴泰庸)外國文學獎”,“法蘭西文化藝術騎士勛章”,意大利“NONINO(諾尼諾)國際文學獎”,日本“福岡亞洲文化大獎”,中國香港浸會大學“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紅樓夢獎”,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以及中國最高文學獎“茅盾文學獎”。

書籍目錄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聽取蛙聲一片——代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我母親搖搖頭,說:自古到今,生孩子都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大漢朝時,皇帝下詔,民間女子,滿十三歲必須結(jié)婚,如果不結(jié)婚,就拿女子的父兄是問。如果女人不生孩子,國家到哪里去征兵?天天宣傳美國要來打我們,天天吆喝著解放臺灣,女人都不讓生孩子了,兵丁從哪里來?沒了兵丁,誰去抵抗美國侵略?誰去解放臺灣? 嫂子,你這些陳詞濫調(diào),就別給我噦嗦了,姑姑說,毛主席總比你高明吧?毛主席說,人口非控制不可!無組織無紀律,這樣下去,我看人類是要提前毀掉的。 毛主席說,人多力量大,人多好辦事,人是活寶,有人有世界!我母親說。毛主席還說,不讓老天下雨是不對的,不讓女人養(yǎng)孩子也是不對的。 我姑姑哭笑不得地說:嫂子,你這是偽造毛主席語錄,矯傳圣旨,在過去是要砍頭的。我們也沒說不讓大家生孩子,只是讓大家少生,有計劃地生。 人一輩子生幾個孩子,都是命中注定的,我母親說。這還用得著你們計劃?我看你們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姑姑們的努力,也確如母親所言,是白費財力,還落下罵名。剛開始時她們將免費的避孕套發(fā)給各村的婦女主任,讓她們分發(fā)給育齡婦女,并要求她們的丈夫戴上套子行事。但這些避孕套要么被扔進豬圈,要么被當成氣球吹起來,并涂上顏色,成了孩子們的玩具。姑姑她們也曾挨家挨戶發(fā)送女用避孕藥,但婦女們都嫌副作用太大而抗拒服用。即便當場逼著她們吞下去,但一轉(zhuǎn)身,她們就用手指或筷子探喉,將那藥片吐出來。于是,結(jié)扎男子輸精管的技術便應運而生。 那時候,村里盛傳,男扎技術是我姑姑與黃秋雅共同發(fā)明的。也有人說,黃秋雅的貢獻是理論構想,我姑姑的貢獻在臨床實踐。肖下唇煞有介事地對我們說:她們倆,都是沒結(jié)過婚的變態(tài)女人,看到別人夫妻雙雙她們心中嫉恨,所以發(fā)明了絕戶計。肖下唇說我姑姑和黃秋雅先是在小公豬身上做實驗,又在公猴子身上做實驗,最后,她們在十個死囚犯身上做實驗,實驗成功后,那十個死囚被改判為無期徒刑。當然,很快我們就知道,肖下唇是胡說八道。 那些日子里,廣播喇叭里經(jīng)常傳出姑姑的叫喊:各大隊干部請注意,各大隊干部請注意,根據(jù)公社計劃生育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精神,凡是老婆生過三個孩子及超過三個孩子的男人,都要到公社衛(wèi)生院實行結(jié)扎手術。手術后,補助二十元營養(yǎng)費,休息一周,工分照記…… 聽到廣播的男人們,聚在一起發(fā)牢騷:媽的,有劁豬的,有閹牛的,有騸騾子騸馬的,哪里見過騸人的?我們也不想進皇宮當太監(jiān),騸我們干什么?當村里的計生干部對他們解釋結(jié)扎只是把——他們瞪著眼反駁道:你們現(xiàn)在說得好聽,只怕一上了床子,麻藥一打,恐怕不止是我們的蛋子,連我們的雞巴也要被她們割了去!到了那時候,我們就只能像老娘們兒一樣蹲著撒尿了。

后記

聽取蛙聲一片    題目是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一句。這是我孩提時代就知曉的一句宋詞。知曉并且牢記不忘,就因為這其中的“蛙聲一片”與我童年的記憶密切關聯(lián)。讀過我的小說的人,應該記得我曾經(jīng)多次描寫過蛙聲,但不一定知道我對青蛙的恐懼。人們有理由對毒蛇猛獸產(chǎn)生畏懼之心,但對有益于人并任人捕食的青蛙似乎沒理由害怕。但我確實怕極了青蛙。我一想到它們那鼓凸的眼睛和潮濕的皮膚便感到不寒而栗。為什么怕?我不知道。這也許就是我以《蛙》來做這部小說題目的原因之一吧。    正如小說中所寫的一樣,我確有一個姑姑,是一位從業(yè)多年的婦科醫(yī)生。我們高密東北鄉(xiāng)數(shù)千名嬰兒,都是在她的幫助下來到人間。當然。也有為數(shù)不少的嬰兒,在未見天日之前,夭折在她的手下。小說中的姑姑,與生活中的姑姑,自然有巨大的差別。真實的姑姑,只是觸發(fā)我創(chuàng)作靈感的一個原型。她如今生活在鄉(xiāng)下,子孫滿堂,過著平安寧靜的生活。    二〇〇二年夏天我動筆寫這部小說,當時的題目叫《蝌蚪丸》。這題目的靈感得之于一九五八年的報紙上的一條新聞:男女行房前生吞十四只蝌蚪便可避孕。稍有常識的人都會從這條新聞中讀出荒謬,但在當時,此法竟大為盛行。這情形與幾十年后風靡大江南北的“打雞血”、“喝紅茶菌”十分相似。我沿著這條思路寫了足有十五萬字.但忽覺這寫法無意中又在重復荒誕夸張之舊套路,況且,所用的結(jié)構方法(以一個劇作者在劇場中觀看舞臺上正在演出自己所寫話劇時的諸多回憶聯(lián)想為經(jīng)緯)也有過分刻意之嫌,因此,便將此稿放下,開始構思并創(chuàng)作《生死疲勞》。直到二〇〇七年,又重起爐灶寫這部書,結(jié)構改為書信體,并易題為《蛙》。當然,我是不滿足于平鋪直敘地講述一個故事的,因此。小說的第五部分就成了一部可與正文部分相互補充的帶有某些靈幻色彩的話劇,希望讀者能從這兩種文體的轉(zhuǎn)換中理解我的良苦用心。    大陸的計劃生育,實行三十年來,的確減緩了人口增長的速度,但在執(zhí)行這“基本國策”的過程中,確也發(fā)生了許多觸目驚心的事件。中國的問題非常復雜,中國的計劃生育問題尤其復雜,它涉及到了政治、經(jīng)濟、人倫、道德等諸多方面。盡管不敢說搞明白了中國的計劃生育問題就等于搞明白了中國.但如果不搞明白中國的計劃生育問題,那就休要妄言自己明白了中國。    近年來,關于獨生子女政策是否繼續(xù)執(zhí)行的問題,已有相當激烈的爭論。爭鳴文章的作者有很多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發(fā)表這些爭鳴文章的,也都是主流媒體?;ヂ?lián)網(wǎng)上有關這問題的討論更是鋪天蓋地。由此可見,對計劃生育政策的反思和研究,已經(jīng)成為一個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隨著集體經(jīng)濟向私有經(jīng)濟的轉(zhuǎn)化,隨著數(shù)億農(nóng)民獲得了流動和就業(yè)的自由,獨生子女政策在很多地方已經(jīng)難以落實。農(nóng)民們可以流動著生,偷著生,而富人和貪官們也以甘愿被罰款和“包二奶”等方式,公然地、隨意地超計劃生育,滿足他們傳宗接代或繼承億萬家產(chǎn)的愿望。大概只有那些工資微薄的小公務員,依然在遵守著“獨生子女”政策,他們一是不敢拿飯碗冒險,二是負擔不起在攀比中日益高升的教育費用,即便讓他們生二胎也不敢生。    我的《蛙》,通過描述姑姑的一生,既展示了幾十年來的鄉(xiāng)村生育史,又毫不避諱地揭露了當下中國生育問題上的混亂景象。直面社會敏感問題是我寫作以來的一貫堅持,因為文學的精魂還是要關注入的問題,關注入的痛苦,人的命運。而敏感問題,總是能最集中地表現(xiàn)出入的本性,總是更能讓人物豐富立體。    在良心的指引下,選擇能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的素材;在我的小說美學的指導下,決定小說的形式;在一種強烈的自我剖析的意識引導下,在揭示人物內(nèi)心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內(nèi)心袒露給讀者。這是我在寫《蛙》時遵循的并將在今后的創(chuàng)作中繼續(xù)堅持的三項基本原則。    寫完這部書后,有八個大字沉重地壓著我的心頭,那就是:他人有罪,我亦有罪。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于北京平安里

編輯推薦

《蛙》是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小說藝術嘗試,生動展示六十年波瀾壯闊“生育史”,深度呈現(xiàn)中國人對生命的敬重、悲憫和罪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蛙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67條)

 
 

  •   小說通過講述從事婦產(chǎn)科工作50多年的鄉(xiāng)村女醫(yī)生姑姑的人生經(jīng)歷,反映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nóng)村生育史,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復雜的歷史過程。《蛙》是莫言醞釀十余年、筆耕四載、三易其稿、潛心打造的一部觸及國人靈魂最痛處的長篇力作。小說由劇作家蝌蚪寫給日本作家杉谷義人的四封長信和一部話劇構成,講述了姑姑——一個鄉(xiāng)村婦產(chǎn)科醫(yī)生的人生經(jīng)歷,在用生動感人的細節(jié)展示鄉(xiāng)土中國六十年波瀾起伏的生育史的同時,毫不留情地剖析了當代知識分子卑微的靈魂。
  •   莫言的《蛙》是今年三月份看的,當時是朋友在讀,它是《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后來我就續(xù)借了。出于莫言是中國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就想去看看這為大師的作品為何能獨領風騷,領略原汁原味的中國文壇巨作的風采?,F(xiàn)在都流傳著若言未讀莫言書,何以敢說自己是中國人,于是我很世俗化的用四天時間掃描了整本書,有些跟風的嫌疑。?這部長篇小說以對日本作家杉谷義人的書信體敘述為導線,全書故事以姑姑萬心為主人公,貫穿全文。全篇莫言用幽默詼諧而又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了以新中國開始的農(nóng)村生育史為背景,對于從事婦產(chǎn)科工作幾十年的鄉(xiāng)村女醫(yī)生姑姑的人生經(jīng)歷,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生動的農(nóng)村婦科醫(yī)生形象。?這部小說可以從忠實、感情、社會三個方面進行評析。?一、忠實方面?在高密東北鄉(xiāng),在鼓勵生育的年代,鄉(xiāng)里人都很樂意去配合黨的政策。姑姑作為婦科醫(yī)生,她的使命就是迎接每一個新生命。此時的姑姑是全村人心目中的偶像。而在計劃生育后,瞬時的轉(zhuǎn)變難以震撼村人生育的熱情,姑姑卻因此失去了原有的美好光環(huán),被視為“殺人狂”、“劊子手”,成了惡魔的化身。因為她是全鄉(xiāng)僅有的兩位婦科醫(yī)生之一,是一名對黨忠心耿耿的共產(chǎn)黨員,她堅決執(zhí)行黨的政策,不惜違背自己的良心,禽獸扼殺一個個未出生的生命。在夢中,那群被她親手扼殺的,未曾見過光明的嬰孩化作蛙,攪亂她晚年本就不平靜的生活。早年的神圣與晚年的“凄涼”形成鮮明的對比,從始至終,她都在按照黨的指示在辦事,忠實的心牽引著她前進。?二、感情方面?本書講述的的那些樸素的愛情故事,是全書一個充滿著人性的亮點。既充分展示了人性中真愛的美好,也揭露了人性中自私的丑陋。秦河,家境富裕。卻因癡戀姑姑卻追求不得而變得時清醒、時瘋癲。在姑姑需要時,不離不棄,可謂一生悲慘??晒霉眠€是跟了郝大手,可能是她看中的是郝大手的手藝絕活———能捏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泥娃娃。泥娃娃非同一般,具有投胎轉(zhuǎn)世的靈性,每個泥娃娃代表著她親手流掉的每一個嬰兒。姑姑將其供奉起來,希望通過這樣他們能投個好胎,減少自己心中的那份罪惡感,擺脫夢幻中的討債。其實到了這一步,我們發(fā)現(xiàn)姑姑并不是我們認識到的那個冷酷無情的殺手?三、社會方面?陳眉高密縣東北鄉(xiāng)的第一美女,卻是人生最為凄慘的一個。在工廠遭遇火災,使其不但失去了姐姐,還容貌盡毀,余生不得不以黑面紗遮蓋自己都不忍看到的面容。后來,她為了替父親償還拖欠的醫(yī)藥費,在袁腮的蠱惑下,同意代孕。她與其他代孕者不一樣,并不把它當成職業(yè),而是將得來的錢用于償還費用。孩子生下來后,她難以割舍對孩子的親情,從而開始了“尋子”之路。然而,她周圍的邪惡力量實在過于強大,使得她啞巴吃黃連,有口說不出。后來陳鼻大鬧“慶生宴會”,陳眉搶跑“漂亮孩子”,是對時代惡丑的徹底揭露和無情嘲弄。而陳眉最后因誤判失去孩子,也是對她無力的掙扎、無謂的反抗所作的一種含有同情意味的諷刺與總結(jié)。?暑期讀書筆記&影視劇點評精選讀書筆記影視劇點評書評舞臺藝術點評讀后感莫言借蝌蚪之名,用通俗易懂,幽默風趣的語言,圍繞身邊的人、物、事,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人性的丑惡與真善美的圖畫。
  •   蛙自從得知莫言老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來,我就在期盼著這本書,今日終于如愿以償。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崇拜權威,聆聽權威的教導,如何鑒定誰是權威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其所獲獎項。諾貝爾獎是全世界最牛的獎項,可是每屆都與我國無關,究其原因,不知其所以然。對諾貝爾獎的期盼真是有好多年,這里面有希望我國是強國的愿望;有泱泱人口大國卻找不出幾個獲獎人的困惑與無奈。今年終于不同了,莫言老師問鼎諾貝爾文學獎,那么買來拜讀就是首要的。翻開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捍衛(wèi)長篇小說的尊嚴”。讓我肅然起敬。說實話,有幾年沒有看過國內(nèi)作家寫的書了,原因多種。突然看到“長篇小說的尊嚴”這幾個字就讓我觸目驚心。尊嚴這個詞用得有點重口味。細細看下去:長度,密度和難度是長篇小說的標志,也是這偉大文體的尊嚴。立刻讓我想起了幾個著名作家的小說,為了記清楚人物的來龍去脈,我必須要拿筆隨著小說的進度而記錄,對《蛙》更多了分期待,對莫言老師的嚴謹科學態(tài)度更多了分崇敬。《蛙》在長度,密度和難度上都符合莫言老師的標準。這部小說主要講的是計劃生育這項基本國策。從宏觀上說,我國人口的控制對全世界和地球的發(fā)展和生存是有利的。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卻發(fā)生了很多血淋淋的事實,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西方發(fā)達國家也在宗教和法律不同層面激烈討論墮胎是否可以。自愿去墮胎和國家政策還有本質(zhì)不同。尤其在我國,這更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莫言老師描繪了一個產(chǎn)科女醫(yī)生矛盾的一生:接生是美好的,強行制止妊娠是慘痛的,雙手沾滿了不同的血水。這個題材選得有深度,有難度,與現(xiàn)在的社會息息相關。目前我國的生育制度是很混亂的。莫言老師寫出了現(xiàn)狀:數(shù)億獲得了流動和就業(yè)自由的農(nóng)民們可以流動著生,偷著生,而富人和貪官們也以甘愿罰款和“包二奶”等方式,公然地,隨意地生,滿足他們傳宗接代或繼承億萬家產(chǎn)的愿望。大概只有工資微薄的小公務員,依然在遵守獨生子女政策,他們一不敢拿飯碗冒險,二負擔不起在攀比中日益高升的教育費用,不敢生。連計劃生育這種基本國策都面臨如此混亂的局面,食品藥品安全就更加不用提了,那么我們還能信什么呢?我非常贊同莫言老師在書中的強烈的自我反省:他人有罪,我亦有罪。這本書再一次引發(fā)了我對現(xiàn)實生活的思考。書中的男主人公蝌蚪,當初他為了保住自己的一官半職,強迫自己的老婆去墮胎,結(jié)果失去了老婆;二婚之后一直沒有孩子,他卻縱容老婆讓別人代孕生子。期間他也有過反抗,有過猶豫,與老同學聊聊,找到一些所謂的借口,就泰然自得地享受著老來得子的美事,至其他于不顧。由此可見,有知識,有文化,有地位,有身份的人也逃離不開那私欲,那攀比。在自己有權利和機會選擇的時候,真的可以選我不做。如今這社會,有幾人在名利面前去選我不做呢?這就是大中國的可悲之處。我們真的很需要這種自我反省。尤其是70后們,在社會中,我們年富力強,上有老,下有小,社會歷史責任在肩頭。我們既過了憤青的年齡,有先進的知識,有廣闊的眼界,有上輩人的前車之鑒,現(xiàn)在我們又在養(yǎng)育21世紀的花朵,真的不能摧殘那些美好的幼小的心靈,我們也真的不愿意看到有三聚氰胺的毒奶粉,毒膠囊肆虐市場,我們也真的不愿意被其他國家的人看不起,我們也真的能看到問題,有問題不可怕,我們可以想辦法,最可怕的是我們自己認為沒有了辦法,隨波逐流!我們可以信自己,在有權利,有能力選擇的時候,去勇敢地說我不做!看看太陽,一如既往地升起;看看大地,無論你傾倒多少**在它身上,它都盡其所能變成能源和美好的景色!我真的相信:存在就是意義!
  •   ——《蛙》讀后感文/飛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南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锻堋返娜∶纱硕鴣怼D哉f他很怕青蛙,一想到它們那鼓凸的眼睛和潮濕的皮膚便感到不寒而栗。為什么怕?不知道。但是,以這個最怕的生靈來作為題目,卻獲得了諾貝爾獎項。也許正是因為怕,所以才會究其理,才會由這個“蛙”聯(lián)想到了孩子的“哇哇”的啼哭聲。不錯,這是一部以計劃生育主要題材的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靈感的原型人物是莫言的姑姑。姑姑是一位從事多年的婦科醫(yī)生。在那個計劃生育的年代,為了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計劃生育實施得如火如荼。當然,姑姑是激發(fā)莫言創(chuàng)作靈感的一個原型。小說來源于生活,又超越于生活。真實生活中的姑姑和小說里的姑姑有著很大的區(qū)別。我在看這部作品的時候,絲毫沒有覺得這是什么魔幻與現(xiàn)實相結(jié)合的小說。只要是在中國的人,只要是看到這部作品的人,都會覺得,這就是在中國的實際情況,這就是中國實情。莫言一點都沒有夸大事實,反而我覺得真實的生活比作品更有過而無不及。姑姑的人物形象只是一個毛坯,一個濃縮了很多個計劃生育工作者的形象。說的是姑姑,其實是中國千千萬萬個姑姑們,為了中國的計劃生育,與生活糾纏,與生活斗爭,更與生活抗爭。那個年代,為了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高于一切的原則,多少個姑姑們前仆后繼,大義凜然不顧一切的捍衛(wèi)這個最高原則。我的《蛙》,正是通過對姑姑一生的描述,既展示了幾十年來的鄉(xiāng)村生育史,又毫不避諱的揭露了當下中國生于問題上的混亂景象。這是社會的一個敏感的大問題。直至今日,生育問題仍然是中國的一個大問題,一個混亂的大問題。而且出現(xiàn)非??尚Φ默F(xiàn)象,越是窮苦的地方越是要生,越是城市里的,或者知識分子或者個人涵養(yǎng)很深的人,越不愿意生。因為計劃生育的限制,所以社會現(xiàn)象不是常態(tài)的多多,自然引發(fā)的社會問題也多多。這是一個潛在的大問題,后患無窮。而計劃生育問題,自實行三十年來,的確減緩了人口增長的速度??墒?,由于中國本身的問題太復雜,而其中的計劃生育更為復雜,因為它涉及到了政治、經(jīng)濟、人倫、道德等諸多方面。對于這個問題,每年都有爭議,每年開會人大都會有人提意見。在上海,人口增長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負增長,可是,隱性的人口很多,因為有很多超生的人。我甚至親眼見過,一外地來的夫妻,連生了三個女孩,第三個女孩出生,不顧虛弱的身體,立即送人。那時的我,還是個學生。如果放到現(xiàn)在,親眼看到,估計我會立馬暈倒。因為我會條件反射的想到,那個女孩長大以后,一定會痛恨死這樣的爹媽的。每個人都可以是一個故事,每個故事都可以引人深思。而在這樣大環(huán)境里生存的每一個人,身上無不烙有時代的刻印,尤其是在計劃生育這三十年來,個人問題多多,社會問題多多,且一時無法解決。莫言寫的根本就不是魔幻與現(xiàn)實的結(jié)合體,而是整一個的中國社會情況的現(xiàn)實。唯有真實才會如此驚心動魄,唯有真實才會如此讓人糾纏,也唯有真實,作品才會更有震懾力。
  •   單位突然給每人發(fā)了一套莫言全集,拿到手第一個感覺就是,媽呀,這人也太能寫了!   16本啊,每本按30萬字來算,有500萬字??!他怎么就有這么多話要講?作家果然不是一般的生物。   話說領到一箱子書,也不打算送人,就抱著再次嘗試的想法,拆掉了我最感興趣的一本書的塑封。   這本書就是蛙。   曾聽說有人要就中國的計劃生育尤其是農(nóng)村的計劃生育做一個社會學研究,一聽到這個題目,立馬想到什么身體啊,政治啊,性和性別啊,一堆光鮮的理論好往外蹦跶了。我沒有看過這類研究,也能想象里面可能會有的私密的身體經(jīng)驗和絕妙的理論分析會令研究者怎樣的自我陶醉。。。   當我們對把理論和經(jīng)典敘述往個體經(jīng)驗上附和的做法感到厭倦時,讀小說是個不錯的選擇。同樣是講計劃生育,<蛙>里面就見不到宏大敘述,見不到不切身的概念和理論,語言簡單直接,不著迷于繁復的細節(jié)。這里只有密集的故事,只有荒誕又真實的人物,還有笑中帶淚的閱讀體驗。   密集這個詞是我閱讀這本小說前面部分時突然想到的一個評價,后來發(fā)現(xiàn)作家在前言里也用到這個詞。因為故事的密集,節(jié)奏的緊迫,才能一口氣讀完。在某些作家可能事先設計好的觸點,例如王仁美死的時候,姑姑老年反思的時候,真有被觸動的感覺。   于是乎,盡管有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但故事本身站立起來了,自圓其說了,自成了一個世界。它并未被賦予多余的解釋和意義。后者如果存在的話,那也是評論家和讀者賦予它的。   每個人懷著不同的目的讀這本書,尤其是像我這樣,在作家得了諾獎之后,新增的為數(shù)眾多的讀者。   有的人想看看諾獎得主水平究竟如何,有人在讀之前就準備好了要挑刺兒,有的對題材感興趣,或者把讀小說當成茶余飯后的消遣。我屬于后面兩種。   莫言說不了解計劃生育就無法了解今天的中國。這說明他在寫這本小說的時候有大的關懷。關于國家的力量如何入侵個體的生活乃至看似最私密的領域,小說已經(jīng)展現(xiàn)得很充分,但作為一個讀者,我被這個題目吸引,多半還是因為自己的經(jīng)驗。   小說里有的那種粗糙的真實感,疼痛粘膩的觸感和骯臟的充滿血污的視覺感受,正是生育本身,亦是生活本身。   生育是什么?是濕嗒嗒粘糊糊從身體里流出的帶著體溫的液體,是尖銳的一浪高過一浪的從腰部傳達到肚尖的疼痛,是剪刀和針腳劃過皮膚的刺痛,是產(chǎn)床冰涼的觸感和天花板上白得刺眼的燈光,是滿室女人絕望的喊叫,是疼痛戛然而止看到高高舉起的嬰兒時宛若置身天堂的快樂。   這種感受無法替代,也不可取代。   莫言說不曾生育的女人不能算是完整的女人,這話有幾分道理。生育不是什么小清新,文藝女青年,不玩什么調(diào)調(diào),生育是真刀真槍,動用你的身體做一件事情,完成一個過程,普天下的女人都一樣。   莫言沒生過孩子,大概不了解這種感受。女性的這種體驗也不是他書寫的重點。在蛙里,女人或是延續(xù)子嗣的器具,或是執(zhí)行國家意志的工具。女性主義者或許會說,他的主角是女人,卻是從男權的視角來寫女人。   我覺得倒無妨。我們這點經(jīng)驗真的那么重要,非要拿出來說嗎?倒也不見得,過于細瑣的經(jīng)驗的堆積,有時候毫無意義。尤其對于一個學術研究或是一件文藝作品來說,大概總要有超越個體細碎經(jīng)驗的東西。盡管他寫的是別人的故事,過去的事情,農(nóng)村的事情,山東的事情,但對生活在今天,生活在別處的讀者來說,仍然有意義 ,仍然值得一讀。
  •   《蛙》這本書應該再看一遍的,在看書的時候很多的感慨,現(xiàn)在看完再來寫讀后感,總感覺寫的不好,很多看書時的強烈感情現(xiàn)在都有點無處著落了。 這本書用個現(xiàn)代詞語,就是特別的“接地氣”,我是一個城里人(書中用語),所以一直以來縣、鄉(xiāng)(農(nóng)村)的人愛生孩子也只在我腦中有一個概念,但這本書讓這個概念變得有血有肉,讓我從這部分人群的思想本質(zhì)上接觸了他們。 因我是80后,我們這代人,受的教育接觸的知識觀念中大部分是西方的小部分是中國的,于是我在看書中女人對生育無止境的渴望與對生育的強烈責任感上感到難以接受,她們命都不要都要生出一個男孩兒出來??!書中的“我”的母親有一段話我感到淋漓盡致的寫明了這些女人們的價值觀(P173): “我想起母親生前不止一次地說過,女人生來是干什么的?女人歸根結(jié)底是為了生孩子而來。女人的地位是生孩子生出來的,女人的尊嚴也是生孩子生出來的,女人的幸福和榮耀也都是生孩子生出來的。一個女人不生孩子是最大的痛苦,一個女人不生孩子算不上一個完整的女人,而且,女人不生孩子,心就變硬了,女人不生孩子,老得格外快。母親的話是針對姑姑而說,但母親從來沒有當著姑姑的面說過?!?說真的,我?guī)拙湓捨腋械胶芸膳?,這個觀點是說女人的價值就在于“生孩子”嗎?人生意義就在于“生孩子”嗎?如果廣大農(nóng)村婦女就是這樣定義自己的生命價值的,那我真的感到很可怕。但是,人是有人權的,人有決定自己想怎樣生活的權利,當然也有生育的權利,可是家中家徒四壁鍋都揭不開的情況下,只因為一直生女兒就非要生個兒子出來?這是中國的傳統(tǒng)民俗,但是我還是要說,多么的愚昧! “他人有罪,我也有罪”,書中的姑姑在晚年一直認為自己有罪,活得十分痛苦,但我認為,她沒有罪,她有大義!但姑姑的這種自責使她在晚年犯了一個罪,她的侄子竟然讓自己老同學的女兒為他代孕生了一個兒子,這是另一種意義的“亂倫”!而她明知道這點還是為他瞞天過海的接生了這個嬰兒,讓她那個已經(jīng)走火入魔的侄媳婦兒得逞了!她的一生都是可歌可泣的,在晚年卻犯了這樣的錯。另外,不知第五部分的話劇是否寓意前面故事的后續(xù)?如是,姑姑,您這一生都是頂天立地問心無愧,可怎么在晚年偏偏犯下了這樣的“罪行”???! 莫言的這本書真是毫不避違,尤其后記中的一段話對中國生育現(xiàn)狀的總結(jié)一針見血(P134頁): “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隨著集體經(jīng)濟向私有經(jīng)濟的轉(zhuǎn)化,隨著數(shù)億農(nóng)民獲得了流動和就業(yè)的自由,獨生子女政策在很多地方已經(jīng)難以落實。農(nóng)民們可以流動著生,偷著生,而富人和貪官們頁以甘愿被罰款和“包二奶”等方式,公然地、隨意地超計劃生育,滿足他們傳宗接待或繼承億萬家產(chǎn)的愿望。大概只有那些工資微薄的小公務員,依然在遵守著“獨生子女”政策,他們一是不敢拿飯碗冒險,二是負擔不起在攀比中日益高升的教育費用,即便讓他們生二胎也不敢生?!?莫言即展示了幾十年來的鄉(xiāng)村生育史,又毫不避違地揭露當下中國生育問題上的混亂景象,直面社會敏感問題,對書中人物及性格思想都進行的深刻剖析,都讓我心頭很沉重。 這本書值得去讀,如果你是一個中國人,對我們的國家還有熱情及期盼。
  •   推薦這本莫言作品系列--蛙(新版)(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著名作家莫言十一部長篇小說完整集結(jié)),尤其是沒經(jīng)歷過那段歷史的朋友們!
  •   莫言作品系列--蛙(新版)(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著名作家莫言十一部長篇小說完整集結(jié),重磅亮相)
  •   這部小說以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nóng)村生育史為背景,通過講述從事婦產(chǎn)科工作50多年的鄉(xiāng)村女醫(yī)生姑姑的人生經(jīng)歷,在形象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復雜的歷史過程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生動鮮明、感人至深的農(nóng)村婦科醫(yī)生形象;并結(jié)合計劃生育過程中的復雜現(xiàn)象,剖析了以敘述人蝌蚪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卑微、尷尬、糾結(jié)、矛盾的精神世界。這部作品將書信、小說和話劇巧妙地融為一體、拓寬了小說藝術表現(xiàn)的空間。
  •   作品以鄉(xiāng)土中國六十年波瀾起伏的生育史為背景,講述了姑姑這個山東高密地區(qū)婦產(chǎn)科醫(yī)生傳奇而復雜的一生,揭示了當代中國知識分子靈魂深處的尷尬與矛盾,閃爍著對生命強烈的人道關懷和敬意。莫言用文字為生命潛心搭建的神龕,他在神龕前自省、懺悔、祈禱。
  •   這本書跟《溫故一九四二》18號晚上7點送到,我讀到4點,兩本全看完了。《蛙》是我讀的第一部莫言的作品,讀到幽默片段,拍手稱快;看著感傷鏡頭,不忍卒讀。作品的構思巧妙,書信體加劇本的形式,構成了一部小說作品,亦真亦虛,不愧為魔幻現(xiàn)實主義。作品中,姑姑,蝌蚪,王仁美,李眉,袁腮,李鼻的形象都很典型,道出了在那個時代中國人的面貌。我是研究古代文學的,對現(xiàn)當代文學并不是很在意,但是,今天讀了這篇小說,激發(fā)了我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興趣,我以后要多讀經(jīng)典。向大師致敬!
  •   這本書我很喜歡,以前沒讀過這方面的書籍,讀后覺得莫言作家寫的很給力。剖析了一敘述人蝌蚪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卑微,尷尬,糾結(jié),矛盾的靈魂世界。
  •   與莫言以往小說更注重歷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歷史現(xiàn)實的書寫,主要講述的是鄉(xiāng)村醫(yī)生“姑姑”的一生?!肮霉谩钡母赣H是八路軍的軍醫(yī),在膠東一帶名氣很大?!肮霉谩崩^承衣缽,開始在鄉(xiāng)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們在婦女們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個又一個嬰兒?!肮霉谩苯由膵雰罕椴几呙軚|北鄉(xiāng),可喪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嬰兒也遍布高密東北鄉(xiāng)。姑姑一面行醫(yī),一面帶領著自己的徒弟們執(zhí)行計劃生育政策。讓已經(jīng)生育的男人結(jié)扎,讓已經(jīng)生育的懷孕婦女流產(chǎn),成了“姑姑”的兩件大事。
  •   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著名作家莫言作品 已拜讀
  •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作品,確實有大獎的風范。莫言真實講述了中國的一段歷史,并進行了自我剖析。大獎之作,值得一讀!推薦!
  •   自從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莫言一哈就火了。。。雖然以前看過莫言的《酒國》,總覺得他是比較重口味兒的。。。這本書據(jù)說是寫計劃生育的,我在想,“蛙”是不是“娃”的諧音呢。。。
  •   有點意思,第一次看長篇小說,開始很好奇,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寫的小說,有什么不一樣,看了后有些情節(jié)很感人,吃煤,寫的很生動,特別是說王仁美打胎死的那一段,我淚流滿面的……我想很機會,我會再買莫言的小說看的。
  •   莫言的代表作——《蛙》使我感觸頗深,了解到了計劃生育時代的特色, 不愧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作品,就是優(yōu)秀。
  •   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是世界上獨有的,但是,對于這一歷史上的大事件,卻沒有人通過人性的角度描述,莫言先生作為有良心的作家,做出了自己的嘗試,并且,嘗試的很成功。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由于技術落后,只能鼓勵多生,結(jié)果自然人多力量大,但消耗也大。改革開放后,面對越來越多的要吃飯的嘴巴,面對落后的素質(zhì),提出計劃生育也有不得已的地方,少生優(yōu)生,城市一胎化延續(xù)了三十多年,直到現(xiàn)在出現(xiàn)老年化嚴重和失獨家庭菜引起重視。在我看來,兩個事情的人口政策都有些過猶不及。更危險的時,計劃生育要是對所有人一視同仁也可以,但,富豪有錢就可以生,最后還是苦了農(nóng)村,而且海外出生也沒有監(jiān)控,軍隊戰(zhàn)斗力也值得擔憂。怎么辦?作家沒有也不可能給出一個答案。據(jù)說生二胎也不會增加人口,當然,這沒有科學論證。作為一個農(nóng)村超生的人,和作家一樣,計劃生育,我們都在見證它以后怎么發(fā)展,以及會把中國帶到何方。
  •   不愧是矛盾文學獎的作品!姑姑,一個婦科醫(yī)生,從她的一身展現(xiàn)出整個中國社會計劃生育的變化。他人有罪,我也有罪,反省歷史之痛,呈現(xiàn)對生命的敬重與悲憫。
  •   只看開頭就很吸引我了,越看越不能自拔!莫言大師的作品原本就是很值得看的,況且還是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妙哉,妙哉!
  •   莫言小說《蛙》的故事,只要是經(jīng)歷過六七十年代的人并不陌生,“計生”工作作為一項國策,至今仍在執(zhí)行中,但是莫言的高度在于透過“人性”,反思了這項工作中的許多做法,從而使得一個“忠于職守”的計生干部最終只能在泥娃娃中進行情感上的救贖。有人指責莫言的作品過于殘酷,其實揭示“殘酷”正是反襯出人性的可貴。
  •   《蛙》被譯成了英文"Frog",而諾貝爾文學獎頒獎組委會給莫言的頒獎詞中有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詞語,而作家莫言并不贊同這樣的定性。我只是懷著一顆好奇之心,想一探究竟。
  •   挺好的,雖然我不是文學作家,但是我覺得通過讀書能讓我了解一些事情,明白一些道理,我喜歡讀矛盾文學獎的獲將作品。這部作品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莫言的性格,以及男人對女人的理解。
  •   莫言用妙筆生花的筆觸、深層的結(jié)構寓意、引人入勝的描寫展現(xiàn)了中國近代社會的“計劃生育史”。暢銷書籍和經(jīng)典作品的區(qū)別就在于:前者讓你沉浸在故事人物的命運而無法自拔。后者的重點是在讓你暢游故事的海洋中,它會引你思考,思考整個社會,關照你生活的人生。
  •   莫言的《蛙》寫出了計劃生育期間的真實情況,讓我了解到那時中國的人口問題,也明白到作為蝌蚪的姑姑這一行人的不得已。而且即便是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依然存在有蝌蚪最后被打的這一類似情形。。
  •   西方基督教認為人生來有罪,所以如果你問do you have sin?,他們一定會說:yes,i have。莫言的小說就有這樣的反思精神。莫言之所以獲得諾貝爾獎,我想一定是這樣一種個體的深刻反省,打動了評委,因為這是人類共通的一種情懷。莫氏得獎,有各種非議,誠然莫言的小說不如白鹿原那樣宏大和厚重,但是他的小說對人性的反省是深刻的,我們身處這個時代的河流中,如浮萍般生滅,何曾反思、何曾敢于反思?莫言讓我們看到了人的這種力量,心靈反思的力量,讓我慚愧,讓我覺醒。
  •   很好的一本書,在莫言的小說世界里,品德和殘酷交戰(zhàn),對閱讀者來說這是一種文學探險。
  •   剛讀了作品的序,值得一看的好書,不愧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作品,莫言很牛逼的作家~
  •   莫言先生的《蛙》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人高興啊!
  •   此書是茅盾文學獎獲獎書,今年莫言先生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值得閱讀。
  •   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就開始關注他的作品了,讀到了那個年代的東西,體會到那個年代文化,醫(yī)生的無奈
  •   不得不說莫言獲諾貝爾獎是名副其實。這本書看著薄,其實我看書算挺快的了,看著看著看到半夜兩點。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買下了這本書,本來也打折。說說我的感想吧,里面最主要的人物當然是姑姑,鄉(xiāng)村婦科醫(yī)生,在那個混亂的時期,年輕的時候貌美,可是男朋友卻跑到了臺灣,最后嫁給了個捏娃娃的。被她接生下來的娃多,死在她手了被打掉的也多(計劃生育),承受了那個時代帶給她的痛苦。還有蝌蚪的娶妻,內(nèi)容很豐富,說也說不完。我們訂的語文報上就有她為牛接生的片段,讀來深受感動。我平時讀的都是很些言情,但這本書也很吸引人。名著不一定就是枯燥的
  •   還沒讀呢,不過很期待呢。之前看過莫言的豐乳肥臀,當時讀完就覺得很震撼,推薦大家看呢。這本蛙是跟檀香刑和生死疲勞一起買的。包裝得很好,書一點損傷都沒有。很高興。
  •   封面印有“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作品系列”新版書,好好珍惜哦!
  •   第一次讀莫言的小說,有足夠的深度、密度,不愧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來的新書封面已印有“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作品系列,反映速度很快!
  •   此書價格較作家出版社的貴,不過裝幀確實好看。上自習時帶著他,結(jié)果那天在教室把他看完了卻沒時間自習功課了。小說以書信來往形式搭個構架,最后還有一個劇本,形式上也能說是個創(chuàng)新吧。在其他的文字中我看到了莫言為他在紅高粱中首創(chuàng)的敘述角度(我奶奶)的創(chuàng)新而挺驕傲的,不過在《蛙》中的創(chuàng)新我就沒感覺到什么高妙之處,作為90后,書中的描寫給我挺多觸動,也算是讓我們對過去的生活多一些了解吧,另有同感的一處是我也像莫言一樣挺害怕蛙的。
  •   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書。本書是幫朋友買的,我還沒有看。
  •   通過小說了解了中國的國情和歷史,時代感、歷史感很強,人物的命運真實感人,有那種莫言先生在序言中提到的“悲憫感”。
  •   作為中國大陸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太給中國人長臉,值得珍藏。
  •   包裝很好,印刷質(zhì)量很不錯,另外,很喜歡莫言的作品,不愧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   早就讀過莫言的作品,今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有幸再次拜讀一下,感覺不錯!
  •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一定有他獨特的文學造詣,應該好好拜讀一下他的作品。
  •   這本書講的是姑姑,搞計劃生育的,從文革前講起,講到現(xiàn)在,寫得很生動有趣,有時候我在想這是小說,還是莫言身上發(fā)生的真事兒,我在想她姑姑看了怎么想,他老婆真的是小獅子嗎?看這本書讓我更了解計劃生育的發(fā)展歷程和對人們帶來的影響,看到了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的人性的善與惡。我覺得挺真實的,有共鳴,有時候還忍不住笑出來。
  •   在莫言那東北鄉(xiāng)里,是什么讓一位鄉(xiāng)村醫(yī)生那樣擁護黨的政策,最后自己的精神崩潰。開始不知道蛙是什么意思,看到最后了,明白了。最近看小說看的多了,文學真的在折射社會現(xiàn)實??!
  •   莫言作品的價值,不是我等能夠評價的,我只是關心可閱讀性。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再讀點晦澀的小說,豈不是自找麻煩。翻看了下剛到手的《蛙》,感覺讀起來還是挺順暢。
  •   以前對莫言的作品沒有特別的感覺,覺得中國跟他水平相當?shù)淖骷彝Χ嗟?。看了這本誰之后,感覺他的眼光、思考的深度都很讓人佩服,值得推薦。
  •   跟莫言豐乳肥臀,紅高粱家族一起訂的。蛙好快就來了。呼呼。當當加油,快快那個兩本出貨,讓我讀個夠吧。
  •   莫言獲獎后作品大熱,我也是跟風。他獲獎之前讀過檀香刑,這是第二本他的小說,只能說非常好看,一口氣看完的。
  •   這是莫言獲得莫貝爾文學獎的作品,值得一讀
  •   很多年前看了莫言的《紅高粱》,就覺得作家筆下的人性如此張揚和真實,能將人深深震撼,作家其他的作品都有類似的感覺:不諱言,不逃避,不粉飾,保留人物的原始美和原始丑。今日處處看到他的新聞,心頭多年的預感終于和人一起分享!
  •   聽說就是這本書讓莫言獲得了201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所以真的想一睹風采。
  •   一個諾貝爾文學獎把莫言的書弄成了天價,圖書館也借不到,買不起啊,不過這本書還是物有所值。
  •   莫言的作品里最喜歡的就是蛙了。這次是推薦給同事幫他代買的。
  •   已經(jīng)看過電子書,買來收藏,莫言,也是憤世者,寫的太直白,更象報告文學,而少了份小說的美感
  •   莫言的小說總體都有點壓抑的,我和媽媽看完這部小說后問媽媽,那個年代的計劃生育真的是那么的殘忍嘛。媽媽說,農(nóng)村確實是這樣的。我的觀點和思想很難評價它?;匚端彩且环N難言的感覺。只能說我知道了珍惜生命。
  •   莫言的書很值得看,不愧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   全是佳作,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實至名歸!
  •   是送給好朋友的禮物,可能是剛好碰到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買的,所以發(fā)貨速度有點慢。不過聽好朋友說,她很喜歡這種寫舊時代婦女的文字,感覺很新鮮。
  •   很喜歡莫言作品系列--蛙(新版),不錯,所以給部門每個人都買了一本。
  •   莫言的小說我其實看的很少,但這本蛙的確寫的很好,很樸實卻很地道/
  •   覺得書的內(nèi)容不錯,我買這本書是一睹莫言的手筆,主要寫了一些歷史背景,姑姑是一名婦科醫(yī)生,年輕時愛上一個飛行員,本來準備要結(jié)婚了,可是未婚夫投靠了國民黨,變成叛徒,婚沒結(jié)成,到了老年才有伴。也寫了改革開放時的中國社會的超生,姑姑一生為了遵守黨的任務,人流了無數(shù)嬰兒,還有東北地區(qū)出現(xiàn)了很多中俄混血兒。本書最后還批判了一些富人為傳宗接代而去找一些女人代孕的惡風氣。
  •   莫言的作品地域特點強,城市群里的蛙們很難理解,況且還是關于娃們自身生存的事,這應當是歸于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給人深思回味的空間。
  •   書剛收到,粗略翻翻還不錯,莫言給小說取的名都比較有特色。從小說簡介看,莫言算是敢寫現(xiàn)實社會的作家,他用自己手中的筆揭實社會,抨擊假丑惡,得諾貝爾獎也算是名至所歸。
  •   終于下定決心買了豐乳肥臀和蛙這兩本書,之前怕自己閱歷不夠,看不懂。昨天就看了豐乳肥臀的第一卷,我已深深被莫言的文字吸引住了。很好的書!
  •   值得看,我是七十后,在農(nóng)村長大,中國農(nóng)村計劃生育實施印象歷歷在目。莫言先生評價尤其深刻:他人有罪,我亦有罪。
  •   曾經(jīng)看過莫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和紅高粱家族,都是電影,這次抱著讀經(jīng)典的心來沉沉的看了這本蛙,確實能夠引起反思,讓人回憶那段不可告人的秘密時代。
  •   想通過此書了解莫言,了解諾貝爾文學獎。
  •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當之無愧!
  •   莫言作品系列--蛙(新版),迫不及待地買了,正在欣賞中。
  •   莫言作品系列--蛙(新版)
  •   莫言作品系列--蛙(新版)是正版,當當服務也很好。... 書好,向上走必須熟讀。
  •   我們單位的人究竟買了多少本《蛙》啊,還有人差不多買全了莫言的作品。
  •   看了檀香刑發(fā)現(xiàn)莫言寫的真好,于是決定看《蛙》
  •   “蛙”就是取諧音“娃”,娃指在那個饑餓年代里出生的那一群娃,更指在計劃生育政策下被扼殺在娘胎里的娃,讀完后讓我們自覺不自覺地就感到了對生命的敬畏!一個農(nóng)村的、工作在基層的婦產(chǎn)科醫(yī)生,接生過數(shù)千名嬰兒,挽救過無數(shù)對母子,但同時也因為忠誠地執(zhí)行計劃生育而扼殺過數(shù)千名嬰兒。她做事雷厲風行,甚至不擇手段,但同時又剛正不阿。她一邊被人贊頌著救了數(shù)千條生命,一邊又被人罵著不得好死,卻仍然是計劃生育強有力的執(zhí)行者。沒有她這樣的一群人計劃生育是沒有辦法順利執(zhí)行的。就這樣,依靠書中人物的命運,我們反思著計劃生育政策,不能說它錯了,卻也不得不反思它帶給我們的苦痛,讓我們感受到對生命的敬畏。書中的主人公們,都直接或間接地扼殺過生命,都認為自己是有罪的,都在晚年用著屬于自己的方式贖罪,雖然沒有一句反思計劃生育的話,卻處處讓人思考這背后引起他們“有罪”的政策。當然,我們沒有反對這樣一個對中國、對世界有貢獻的政策,只是我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   這本書讀后 ,你才會知道莫言在中國作家中的位置!他的獲獎是中國人的驕傲!
  •   不是沖著諾內(nèi)爾文學獎,而是我對莫言寫作風格的了解,肯定不會讓我失望。
  •   其實不太喜歡莫言之前作品中的語言狂歡,蛙回歸到樸實些的語言敘述
  •   看完了,對莫言的作品更喜歡他的短篇小說
  •   莫言作品系列--蛙超級好看
  •   莫言一獲獎,《蛙》立即買不到了。還好當當網(wǎng)的預定相當算數(shù),說28號能有貨,今天就收到了,價格也不貴,謝謝當當網(wǎng)。書的外觀也很好。留待晚上細細品啦。
  •   書不錯,首次跟風,買了莫言的書,因為最近看小說覺得是在洞察人事和人世,自己也在逐步的成長。很喜歡這些有沉淀的作家的書。當當做的這本書還不錯。
  •   繼《生死疲勞》后又一本我非常喜歡的小說,莫言的小說敘事革命依然在繼續(xù)。
  •   曾經(jīng)畫過幾本小說的插畫,為莫言獲得諾貝爾獎而驕傲,中國終于破零了。特別支持。
  •   第一次買莫言的書,也是第一次讀。在我們的記憶中,作為80后,模模糊糊還存在一些關于計生的記憶,好像很嚴重,但不能用慘烈來形容。其實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直到現(xiàn)在仍是嚴厲。有些事有些行為本身就是矛盾的結(jié)合體,它違背了人性嗎?是的,但是你不能說,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人們只能痛苦地看著它發(fā)生。不評價是非對錯,莫言,幫你還原了歷史。很幸運,我們晚生了幾十年,很幸運,我們沒有被流掉,很幸運我們按照自己的方式幸?;蚴遣恍腋5幕钪?/li>
  •   莫言獲諾獎當晚就預定了莫言的系列叢書,但后來不知何故唯獨《蛙》被系統(tǒng)自動取消了,后來重新提交訂單才算買到。
  •   莫言寫的關于中國計劃生育史
  •   當紅作家是永遠寫不出莫言那一代作家一樣的文字的.上大學的時候就很喜歡看莫言的作品
  •   看莫言的說很多了 和以前一樣讀起來很暢快 但是看到最后 特別是看到后續(xù) 真的會發(fā)現(xiàn)這個社會有太多的東西隱藏的太深了 其實我們并不了解我們所生長的祖國 太多的人想要去揭露 那些東西卻被隱藏的更深了 就像最后那個小金娃 誰得到都有理 一個付了錢 播了種 一個收了種 干了活 孰對孰錯 誰是誰非 無人能知 最多只是站在各自的立場上用各自以為正確的手段去解決罷了 兩股感情的對撞 讓這個社會變得更茅盾
  •   好久沒有看過小說了,看過簡介才買的,確實很好,打算再買幾本莫言的作品。
  •   這部書的電子版我已經(jīng)讀過,購書目的是珍藏。不錯的一部著作。印刷、紙張、設計都不錯。莫言先生所寫的都是我年輕時經(jīng)歷的真實的事情,如果沒有這部著作,若干年后可能會少有人知道那段歷史,因為歷史教科書是不會有那些真實的內(nèi)容的。
  •   從莫言的短篇開始閱讀,覺得越來越有味道了。從蛙開始,閱讀長篇。開卷有益
  •   看過莫言的幾部小說,這是我喜歡的其中之一
  •   原以為是講青蛙什么的 看完后 才明白 計劃生育的猛烈 7個月大的肚子竟也要拿掉 結(jié)果一尸兩命 雖內(nèi)容有點讓我難以去下咽 但是 莫言說的對 別人有罪 我亦有罪
  •   在莫言的作品里面,這不算寫得最好的,但是寫得比較真實,也比較客觀。作者以自己的人文關懷來窺探整個中國的生存狀態(tài)。
  •   買了屯著,有時間會看的,莫言的蛙被人推薦N次了
  •   莫言寫的書很有深度,站在中立的一方面,看待中國的計劃生育
  •   透過莫言的文字可以感受到中國的計劃生育史。為在計劃生育執(zhí)行過程中所采取的偏激,激進做法感到可惜,感到憤怒,感到無奈;同時也感受到民眾的思想變化。。。
  •   以前沒看過莫言的書,看后蠻喜歡他的文筆。這是關于中國計劃生育四十年的故事,很吸引人,有寫實也有些夸張,夸張的程度在我可接受范圍內(nèi)。書的印刷質(zhì)量也很好,值得做為藏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