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山東美術出版社 作者:吳憲生,王經(jīng)春 主編 頁數(shù):253
內(nèi)容概要
《中國歷代名家技法集萃(山水卷樹法)》由吳憲生和王經(jīng)春主編,張偉平和林海鐘選編,對山水卷樹的繪畫技法的特征作了剖析研究,并選名家杰作為例,其中不乏稀世精品。書中圖解深入淺出,圖例以全圖與局部相結合,而以局部為主,編者這樣處理,意在使作品的表現(xiàn)方法及其表現(xiàn)特點更容易顯見于細部中。本書不只是給讀者以瀏覽,并給讀者提供了一流的學習臨本,既有欣賞價值,也有重要的實用價信。
書籍目錄
序
唐宋元篇
一、枯樹法
二、點葉樹法
三、夾葉樹法
四、松樹法
五、柳樹法
六、宋人冊頁、團扇
七、枯木 寒林
八、夾葉 點葉
九、松
十、竹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點葉用筆要一組組地進行,小組與小組之間既要能分清,也不能間隔太明顯,要有疏密節(jié)奏,或者上密下疏,或者左密右疏不等。臨后面(偏左)的樹,步驟基本和近樹相同,只是注意點葉的墨色稍淡些。先用淡墨及不規(guī)范的“個”字、“介”字點葉(筆中水分要飽滿),干后,再用濃墨加點樹頭,注意用筆要圓厚些。右后的樹也是先出枝,再點葉,點葉結構也是不規(guī)則的“個”字、“介”字,不同的是用筆形態(tài)比左邊的稍瘦長一些,以此來區(qū)別不同類的樹。遠樹在勾干完成后用淡墨橫筆點出,注意用筆要左右參差相碰又相讓,此幅畫的遠樹雖然連成一片,但也不要成片去點,開始要抓住幾棵靠前(形態(tài)完整一些)的樹先畫,完成后再用橫筆點,將它們連接起來。圖57畫法和圖58相同,只是三棵不同點法,不同墨色的樹形更加清晰,筆路也能明辨。夏圭用筆變化較多,再加上常用禿筆及不同的點法,可能會給臨摹帶來很大的困難,讀畫時定要仔細分辨。 圖9這是一幅很好的蟹爪枝(向下出枝)臨本,由于它的出枝非常清晰,可使臨摹者很快地發(fā)現(xiàn)其結體規(guī)律。臨摹時注意用筆的粗細變化不要太大,前面的樹基本用濃墨,后面的樹用筆稍淡一些,勾枝用筆要果斷,一筆接一筆,或方或圓,下筆準確。我們提倡臨摹者用筆用墨,一要準,二要狠,“準”不光指下筆的位置、形態(tài)要準,還包括墨的濃淡?!昂荨笔窃凇睖省钡幕A上進行,對即將落紙的筆中含水量、濃淡墨在筆上的分布心中有數(shù)。宋代大師用筆的狀態(tài)我們無法親眼看到,但從陸儼少先生的示范里我們可領略到。老先生下筆前,并不在盤中反復調(diào)整筆中的墨,而是稍調(diào)整一下筆鋒。在盤中調(diào)整筆鋒的一剎那,老先生對筆中水分含量是否合適已經(jīng)有了數(shù),并不需在盤中左調(diào)右調(diào),用眼去分辨墨色的濃淡,這就涉及到學畫者的用筆用墨習慣問題,這個習慣要養(yǎng)好了,將給今后的學習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圖10許道寧,長安(陜西西安)人,山水學李成,筆法挺勁。此圖樹態(tài)自然優(yōu)美,出枝曲范、精致。臨摹時特別要注意樹與樹之間的虛實關系,在具體構筑這種虛實關系時,就要在勾勒樹干這一步驟的同時仔細分析出前后用筆的濃、淡差量。并注意由于原作(枯樹)前實后虛的關系是在皴染以后產(chǎn)生的,故一定要在勾枝干時就要把握好墨色的濃淡。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