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明天 作者:(意大利)安德烈·伯蘭奇|譯者:崔維本|繪畫:(意大利)英科林克工作室 頁數:91 譯者:崔維本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喬萬尼·迪·帕斯瓜爾編著的《科學技術史少年讀本》是一套獻給少年朋友的科學技術史小叢書。它從紛繁蕪雜的歷史中精選大量具有代表意義的科學人物和事件,按照一定的時間和邏輯順序,依次為小讀者介紹了五個階段的科學技術發(fā)展演進概況,系統(tǒng)地勾勒出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歷史脈絡,較為全面地呈現出人類科學技術從無到有并不斷壯大的全息景象,可以幫助小讀者站在歷史的高度了解科學技術內部蘊涵的獨特價值觀念及其對人類世界產生的深刻影響,更為深刻和直觀地感悟到科學技術的魅力?!犊茖W技術史少年讀本·艱難的啟蒙》為其中一冊?!犊茖W技術史少年讀本·艱難的啟蒙》讓孩子們近距離接觸科技史上的巨人,最為直接地感悟科學的精神。
書籍目錄
啟蒙世紀哈雷與彗星經度的測量生物的分類地球的丈量化石的解讀最早的自動裝置電的發(fā)現醫(yī)學的進步《百科全書》的出版自然發(fā)生說從煤炭中獲取能量蒸汽機工業(yè)革命帆船時代庫克的探險布豐的《自然史》動物電對天空的探測洪堡的旅行熱氣球的發(fā)明關于電的研究煉鐵工業(yè)赫頓的地球理論拉瓦錫和近代化學十進位米制牛痘疫苗紡織工業(yè)的誕生城市生活居維葉伏打電池拉馬克的進化論
章節(jié)摘錄
生物的分類林奈是一位植物學家,是瑞典王室的御醫(yī)。他出生在瑞典,從少年開始就對植物表現了濃厚的興趣。他的足跡遍布整個斯堪的納維亞、大不列顛和中歐各地,并發(fā)現了上百種新的植物。1735年,林奈出版了《自然系統(tǒng)》一書。在這本書里,他為許多植物進行了分類。在后來的版本中,他又對動物界進行了分類。17世紀的植物學家根據果實是否相同來區(qū)分植物的物種。 林奈為植物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分類方法,即根據它們的性特征來分類。首先,根據花蕊的數目、大小和特征把各類植物分為不同綱,然后再根據它們的果實、葉子等作更細的劃分。林奈是計劃把所有生物囊括在一個完整系統(tǒng)內進行分類的第一位科學家。他還提出了雙名命名法和把生物分成綱、目、屬、種的歸類法。他所提出的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林奈認為創(chuàng)建一個穩(wěn)定的命名法十分重要,只有這樣,所有的科學家才能用同一個名字來稱呼同一個物種。為此,他制定了完善的、精確的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現在幾乎為大家普遍接受。他的命名法使得整個動物界和植物界的命名變得簡單而合理。而在此之前,動植物的名字常常又繁雜又不確切。林奈把一組有著共同特征的生物確定為一個種。每個種的名字由兩部分組成:首先是屬名,。屬名為所有類似的物種所共有,然后是自己特有的種名。由于林奈的創(chuàng)造,所有動植物都被聯(lián)系在一個系統(tǒng)之中,而且以后不斷發(fā)現的新物種都可以插入這個系統(tǒng)。相似的物種歸納為屬,相似的屬歸納為目,相似的目歸納為綱。整個系統(tǒng)就像一棵大樹,大樹枝上分出小樹枝,小樹枝又分出更小的樹枝,依次類推。地球的丈量根據牛頓有關引力的理論,可以推想出來,地球并不是一個純粹的圓球體,而應該有點像橘子那樣,是個中間寬、兩頭扁的球狀體。換句話說,由于離心力的作用,地球在赤道上的直徑要比兩極問的直徑要長。也就是說,兩極的每一緯度的距離要比赤道附近每一緯度的距離要大。 為了證實這一理論,法國政府于1735年組織了兩次考察??疾礻牭娜蝿帐峭ㄟ^對子午線弧度的測量,精確地計算出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第一支考察隊由拉康達明率領,他們在深入到位于赤道附近的秘魯安第斯山區(qū)時遇到了許多困難。兩年后,第二支考察隊由馬保梯率領,去了北歐的拉普蘭地區(qū),那是當時歐洲人所能到達的最靠近北極的地區(qū)。由于惡劣的氣候條件和儀器的敏感度很高,這兩次考察不僅耗費時日,而且歷盡周折。但是,在歷時數年的艱苦工作中,他們所收集到的數據和得出的計算結果證實了牛頓的想法。北極附近的一個緯度要比赤道附近的一個緯度長1%。赤道部位的地球要比兩極部位的更圓。今天我們知道,赤道區(qū)域的海平面要比兩極地區(qū)的海平面離地球的中心遠21千米?;慕庾x 18世紀,和其他學科一樣,人類在地質學方面也進行了精確的觀察并對觀察到的現象給予了可以稱為神奇的解釋。中世紀和古希臘羅馬的科學遺產,同《圣經》的權威一樣,正在崩潰。然而,它們對宇宙學中的某些重大問題仍然有很大的影響。而關于地球的科學恰恰與之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當時爭論到白熱化程度的問題之一就是化石的來源。人們早就發(fā)現了那些印在巖石上的動植物圖案。達·芬奇和派里西早就說過,化石是遠古生物的遺骸,但是大多數科學家仍然認為它們是巖石的自然形態(tài),雖然它們的成因無法解釋。英國收藏家惠伊德認為化石是由散落在巖石中的種子長成的,而意大利醫(yī)生蘭希斯則認為它們是受到星球的影響而形成的。
媒體關注與評論
科學始終將懷疑、探索和實證放置在高于絕對信條、服從和臆想的位置,最終演化成一種特別的價值理念。正是憑借著這種理念,科學技術才能在影響和改變我們以及整個世界中發(fā)揮藝術、哲學和宗教等其他文明領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锌圃涸菏俊⒛戏娇萍即髮W校長 朱清時
編輯推薦
為什么說伽利略是近現代科學的奠基人?為什么牛頓自認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誰奠定了近代化學學科的基礎?達爾文之前人們是怎樣理解地球物種演變與消亡的現象的?誰揭開了雷電的神秘面紗,令人們開始掌握電的力量?通過閱讀《科學技術史少年讀本·在黑暗中探索(彩色插圖版)》,小讀者們可以近距離地觀察到哥白尼、伽利略、笛卡爾和牛頓等科學巨人思考和工作的場景,感受到這些先驅者們篳路藍縷的艱辛和銳意探索的勇氣,從清晰的歷史細節(jié)中全面了解科學的童年?! 镀D難的啟蒙》為喬萬尼·迪·帕斯瓜爾編著的《科學技術史少年讀本》系列之一,內容通俗易懂,圖文并茂,對孩子們理解科學技術在人類歷史發(fā)展中的巨大作用,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掌握科學方法,增強科技意識,普及科學技術知識,拓寬知識面,提高科學文化素質,都有很大幫助。它是中小學生學習科學技術史的理想讀本?! ~I給孩子們的科技術發(fā)展巨人。 靜距離接觸科技史上巨人 最為直接地感悟科學的精神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