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河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徐悲鴻,王震 頁數(shù):35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徐悲鴻先生是我國近代杰出的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書信集》的出版,對研究徐悲鴻先生的藝術成就、藝術觀點和現(xiàn)代中國應倡導青年學子走什么道路,以及他忠心耿耿地培養(yǎng)人才等方面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收集這些書信和注釋是一件既費時、費事而又復雜、艱巨的工作。徐先生一生所寫的信札,散存于國內外各收信人手中。就以國內而言,經過外患內亂,能收集這許多信件就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流失在國外者就更難收集到了。王震同志不怕困難,經過長時間的努力,耗費了大量心血,終于征集到數(shù)量可觀的信件,加了注釋,整理成冊,付梓印行,對美術界做了一件大好事。這也可說是王震同志對美術界的一大貢獻。 至今年九月,徐悲鴻先生已逝世四十周年?!缎毂檿偶返某霭媸菍σ淮趲熀苡幸饬x的紀念。
書籍目錄
前言徐悲鴻小傳致德成(一封) 一九一四年四月致上海友人(節(jié)錄)(二封) 一九二一年~一九三四年四月二十六日致蔡元培(一封) 一九二×年×月廿四日致陶冷月(三封) 一九二八年五月十一日~一九二八年六月二十一日致意薌(陳子奮)(七封) 一九二八年九月十七日~一九四六年二月二十日致馮武越(節(jié)錄)(一封) 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廿一日致李潤章(書華)(一封) 約一九二八年十一月致徐志摩(四封) 一九二九年四月~一九二九年五月 附:1.徐志摩致徐悲鴻函(一九二九年四月九日) 2.我不“惑”/李毅士(一九二九年四月二十六日) 3.惑后小言/楊清磬(約九二九年五月)致舒新城(三十四封) 一九三○年三月三十一日~一九四八年五月三日致吳廉銘(六封) 一九三一年十月十五日~一九三六年二月二十三日致吳稚暉(一封) 一九三二年三月一日致白蕉(一封) 一九三二年六月十日致陳文希(節(jié)錄)(一封) 一九三二年七月復I、少夫(一封) 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附:1.徐悲鴻啟事(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三日) 2.劉海粟啟事(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五日) 3.曾今可啟事(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五日) 4.徐悲鴻啟事(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九日)致茂如(一封) 一九三三年一月九日致謝旨實(四封) 一九三三年三月~一九四七年四月二十五日致汪亞塵(二封) 一九三三年~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日……編后記補記校后記修訂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志摩兄:今日得盡讀大文,其回護塞尚,可謂盡文之能事。但弟有一問題,欲兄舉塞畫五幅(杰作),并詳釋其中優(yōu)越卓絕之點。兄自釋之,或從歐人舉塞者書中抄出(須與圖相符),吾知必不能也。何者?因一釋,即涉Technigul范圍(弟亦知一好Techuicien并不就是一大藝術家)。如其不然,使人如何能不惑(任何作品,茍稱為佳作者,必有其佳妙之所在,絕無說不出者)(塞之佳作,弟許可者才四幅,即《魯物》、一睹牌、一風景、尚有自寫像及靜物)。以弟研究塞尚之結果,知其為愿力極強,而感覺才力短絀之人,彼從不能得動中之定,故永不能滿意(本來自滿者是蠢人)。其他作家作品之止,止于定(即錯亦定),塞之止(樹木最顯),止于浮動。彼之Estetigul,信有革命精神,因他卻未嘗步人(可謂心有余而力不足)陳跡。他作品是虛、偽、浮(假定是數(shù)五十,他知道四十八九、五十一二都不是,他卻不能說是五十),卻不庸不俗,至多可以說他深知確信美必盡在彼目擊之一群藝人所作作品上。乃毅然犧牲其一生精神于無何有之鄉(xiāng)。因覽彼之所作,終不能得其究竟(或者是我感覺遲鈍),不得其要領,不曉得他想怎么樣(比如德拉克洛瓦《希阿島的殘殺》,曉得他要寫那種Melancojie;畢于維史之《仙林》,曉得他要那種Serenite;呂德之《出發(fā)》,曉得要那種壯烈)(就是Henner寫一蘋果亦看得出他的用意)。
后記
我從小喜歡繪事,早在鄉(xiāng)間讀一二年級時,便常臨摹所能見到的圖畫,并常為鄰人的姑娘、媳婦臨些單線白描花譜、圖案.供她們刺繡在孩子的肚兜上。當我讀初中一年級時,經考試被吸收進學校課外美術小組,后因業(yè)余所擔負的社會工作太多,與美術小組的活動時間發(fā)生矛盾,才終止了美術活動。由于有了這點興趣,課余讀報刊時,也較注意有關美術方面的報道。所以在讀書階段,便注意到徐悲鴻這個大名,并對那個“悲”字印象特別深。當我大學畢業(yè),并于1960年春,被分到上海中華書局辭海編輯所工作后,不料在編輯所長舒新城先生辦公室里,竟見到了徐悲鴻大師的多幅真跡巨幅.使我又驚又喜。并從舒先生那里得知,他與徐先生是相交二十五年之久的摯友,同時亦初步了解到這位藝術大師的坎坷不平的生活道路和藝術成就。
編輯推薦
《徐悲鴻書信集》是由大象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