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日) 永井荷風 頁數:200 譯者:陳德文
Tag標簽:無
前言
謝大光 閱讀原本是一個人自己的事,與看電影或是欣賞音樂相比,當然自由許多,也自在許多。閱讀速度完全可以因人而異,自己選擇,并不存在快與慢的問題。才能超常者盡可一目十行,自認愚鈍者也不妨十目一行,反正書在自己手中,不會影響他人。然而,今日社會宛如一個大賽場,孩子一出生就被安在了跑道上,孰快孰慢,決定著一生的命運,由不得你自己選擇。讀書一旦納入人生競賽的項目,閱讀速度問題就凸顯出來了。望子成龍的家長們,期盼甚至逼迫孩子早讀、快讀、多讀,學校和社會也在推波助瀾,渲染著強化著競賽的緊張氣氛。這是只有一個目標的競賽,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無怪乎孩子們要掐著秒表閱讀,看一分鐘到底能讀多少單詞。有需求就有市場。走進書店,那些鋪天蓋地的輔導讀物、勵志讀物、理財讀物,無不在爭著教人如何速成,如何快捷地取得成功。物質主義時代,讀書從一開始就直接地和物質利益掛起鉤,越來越成為一種功利化行為。閱讀只是知識的填充,只是應付各種人生考試的手段。我們淡漠了甚至忘記了還有另一種閱讀,對于今天的我們也許是更為重要的閱讀——訴諸心靈的愜意的閱讀。 這是我們曾經有過的:清風朗月,一卷在手,心與書從容相對熔融一體,今夕何夕,寵辱皆忘;或是夜深人靜,書在枕旁,情感隨書中人物的命運起伏,喜怒笑哭,無法自已。這樣的閱讀會使世界在眼前開闊起來,未來有了無限的可能性,使你更加熱愛生活;這樣的閱讀會在心田種下愛與善的種子,使你懂得如何與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紛繁喧囂的世界中站立起來;這樣的閱讀能使人找到自己,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抑或面對種種誘惑,也不忘記自己是誰。這樣的閱讀是快樂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我們在引用陶淵明這段自述時,常常忘記了前面還有“閑靜少言,不慕名利”八個字。閱讀狀態(tài)和生活態(tài)度是緊密相關的。你想從生活中得到什么,就會有怎樣的閱讀。我們不是生活在夢幻中,誰也不可能完全離開基本的生存需求去讀書,那些能夠把謀生的職業(yè)與個人興趣合而為一的人,是上天賜福的幸運兒,然而,不要僅僅為了生存去讀書吧。即使是從功利的角度出發(fā),目標單一具體的閱讀,就像到超市去買預想的商品,進去就拿,拿到就走,快則快矣,少了許多趣味,所得也就有限。有一種教育叫熏陶,有一種成長叫積淀,有一種閱讀叫品味。世界如此廣闊,生活如此豐富,值得我們細細翻閱,一個勁兒地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豈不是辜負了身邊的無限風光??傄辛鬟B忘返含英咀華的興致,總要有下馬看花閑庭信步的自信,有快就要有慢,快是為了慢,慢慢走,慢慢看,慢慢讀,可以從生活中文字中發(fā)現更多意想不到的意味和樂趣,既享受了生活,又有助于成長。慢也是為了快,速度可以置換成質量,質量就是機遇。君不見森林中的樹木,生長緩慢的更結實,更有機會成為棟梁之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心靈的成長需要耐心。 在人類歷史上,對于關乎心靈的事,從來都是有耐心的。法國的巴黎圣母院,從1163年開始修建至1345年建成,歷時180多年;意大利的米蘭大教堂,從1386年至1897年,建造了整整五個世紀,而教堂的最后一座銅門直至1965年才被裝好;創(chuàng)紀錄的是德國科隆大教堂,從1322年至1880年,完全建成竟然耗時632年。如果說,最早的倡議者還存有些許功名之心,經過600多年的歲月淘洗,留下的大約只是虔誠的信仰。在中國,這樣安放心靈的建筑也能拉出長長的一串名單:新疆克孜爾千佛洞,從東漢至唐,共開鑿600多年;敦煌莫高窟,從前秦建元二年(366)開鑿第一個洞窟,一直延續(xù)到元代,前后歷時千年;洛陽龍門石窟,從北魏太和年間(477~499)到北宋,開鑿400多年;天水麥積山石窟,始鑿于后秦,歷經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朝陸續(xù)營造,前后長達1400多年……同樣具有耐心的,還有以文字建造心靈殿堂的作家、學者?!安粦摪阎R貼在心靈表面,應該注入心靈里面;不應該拿它來噴灑,應該拿它來浸染。要是學習不能改變心靈,使之趨向完美,最好還是就此作罷?!薄耙粋€人不學善良做人的知識,其他一切知識對他都是有害的?!币陨系脑挸鲎苑▏骷颐商?1533~1592)。蒙田在他的后半生把自己作為思想的對象物,通過對自己的觀察和問訊探究與之相聯系的外部世界,花費整整30年時間,完成傳世之作《隨筆集》,其影響一直延續(xù)至今;另一位法國作家拉布呂耶爾(1645~1696),一生在寫只有10萬字的《品格論》,1688年首版后,每一年都在重版,每版都有新條目增加,他不撒謊,一個字有一個字的分量,直指世道人心,被尊為歷史的見證;晚年的列夫。托爾斯泰,已經著作等身,還在苦苦追索人生的意義,一部拷問靈魂的小說《復活》整整寫了10年;我們的曹雪芹,窮其一生只留下未完成的《紅樓夢》,一代又一代讀者受惠于他的心靈澤被,對他這個人卻知之甚少,甚至不能確知他的牛卒年月。 這些就是人類心靈史上的頓號。我們可以說時代不同了,如今是消費物質時代、信息泛濫時代,變化是如此之快,信息是如此之多,競爭又是如此激烈,稍有怠慢,就會落伍,就會和財富和機會失之交臂,哪里有時間有耐心去關注心靈?然而,物質越是豐富,技術越是先進,越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去制衡去掌控,否則世界會失衡,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對于個人來說,善良,真誠,理想,友愛,審美,這些關乎心靈的事,永遠不會過時,永遠值得投入耐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讓我們就從讀好一本書開始。不必刻意追求速度的快慢,你只要少一些攀比追風的功利之心,多一些平常心,保持自然放松的心態(tài),正像美好的風景讓人放慢腳步,動聽的音樂會令人駐足,遇到好書自然會使閱讀放慢速度,細細欣賞,讀完之后還會留下長長的記憶和回味。書和人的關系與人和人的關系有相通之處,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書人之間也講究因緣聚會同氣相求。敬重書的品質,養(yǎng)成慢讀的習慣,好書自然會向你聚攏而來,這將使你一生受用無窮。 正是基于以上考量,我們編輯了這一套“慢讀譯叢”,嘗試著給期待慢讀的讀者提供一種選擇。相信流連其中的人不會失望。 2011年7月10日于津門
內容概要
《晴日木屐(日本唯美大師閑踏晴日木屐漫游記趣)》是日本唯美派開山祖永井荷風的散文代表作,首次全譯了深受周作人喜愛的專集《晴日木屐——東京散策記》。荷風腳踏晴日木屐,手拿蝙蝠傘,走遍東京大街小巷及郊外,詳敘見聞及心跡,特別記錄了在現代文明社會的沖擊之下,遭受嚴重摧殘的日本傳統(tǒng)文化和古代遺存;以悲惋的情調表達了對江戶世俗生活的回味與向往,凸顯了一個傳統(tǒng)文人在社會轉型時期的文化批判眼光?!肚缛漳惧?日本唯美大師閑踏晴日木屐漫游記趣)》文字細膩,筆調感人。
作者簡介
永井荷風(1879—1959)
筆名斷腸亭主人。著名唯美主義小說家、散文家。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通過懷古和描述艷情來表達對現實的不滿;追求享樂頹廢的生活情趣,將此作為一種高尚的藝術欣賞。代表作有《掰腕子》《墨東綺譚》《美利堅物語》《法蘭西物語》《斷腸亭日記》等。
1965年北京大學日本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現為日本愛知文教大學專任教授、日中文化文學專攻指導教授,日本東方學會和福岡UNESCO協會研究員。翻譯多種日本名家小說、散文、戲劇作品,出版多部個人學術著作及日本文化隨筆集。
書籍目錄
晴日木屐——東京散策記
序
晴日木屐
淫祠
樹
地圖
寺
水·渡船
小巷
閑地
懸崖
坂坡-
夕陽·富士眺望
深川散步
傳通院
夏之街
靈廟
銀座
葡萄架
礫川徜徉記
向島
深川散步
原八幡宮
故里今昔
放水路
寺島記
葛飾土產
水流
再記向島
鐘聲
妾宅
浮世繪鑒賞
蟲聲
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樹 抬頭滿眼青葉山,口中松魚耳杜鵑。 江戶時期往昔都會最美時節(jié)的情趣,被這簡單的十幾個字一語道盡。北齋及廣重等人的《江戶名所繪》中所描畫的地方,若以文字代之,這一首俳句可謂盡寫其意。 東京不僅市內,一直到周圍的近郊,天天都在開辟新地面。所幸,社寺之境內,私人宅邸,還有崖畔和路旁,尚保留著眾多的樹木。如今,因了工廠的煤煙和電車的震響,日本的晴空鷂鷹的叫聲已經稀少,雨霽的深夜,即便有月出,杜鵑亦不再啼鳴。嫩松魚的味道,因為有了火車和冰鎮(zhèn)之便,也不像過去那般珍貴了。只有滿眼的青葉,到了每年花落之后的陽歷五月,于下町的河畔,于山手的坡上,市內到處呈現出美艷的綠色。我等也因而對于東京這座都市,開始感覺到江戶以來固有的快感。 住在東京的人,當你初試夾衣的那一天,不管早晨,不管晌午,也不管夕暮,沿著外出的小道到九段的坡上,神田的明神,湯島的天神,還有芝地的愛宕山,登上隨處可見的高臺,去眺望一下市區(qū)吧。在陽光輝耀的初夏的天空,在無限延續(xù)著的瓦葺的屋頂之間,你會看到銀杏、椎、槲、柳等樹木鮮綠的嫩梢,在艷麗的日光下閃爍。當你看到這種情景,你就會感到,東京這座城市盡管有些建筑仿造西洋,盡管有了電線和銅像,因而弄得丑陋不堪,但還不到可以完全拋棄的地步。雖然一時難于言說,但我總感到有一種東京式的固有的情趣。 如果說,今日的東京果真有一種都市美,我敢斷言,其第一要素是仰仗樹木和水流。遮蔽著山手的老樹和流經下町的河川,是東京市內最可尊貴的寶貝。巴黎特有的風貌只要有寺院、宮殿、劇場等建筑,縱然沒有樹和水也足夠了。然而在我們東京,如果沒有蓊郁的樹木,那壯麗的芝山內的靈廟完全無法保持其美麗和威儀。 建造庭園,不用說必須有樹和水,創(chuàng)作都市的美觀也不能排除這兩者。所幸,東京的地面上自古都有很多樹木。正如今天依然保留在芝田村町的公孫樹一樣,相傳德川氏人國以前的古木也為數不少。小石川久堅町光圓寺的大銀杏,還有麻布善福寺據稱是親鸞上人手植的銀杏,都是數百年的老樹。淺草觀音堂旁有兩株聞名的銀杏。小石川植物園內的大銀杏維新后差點兒被人砍伐,如今尚留斧鑿痕,因此廣為愛重老樹的人們所知曉。如若在東京市內探尋有此等故事來歷的大銀杏樹,那還有許多許多。小石川水道端屹于道路正中的第六天祠之側,柳原大街污穢的古老估衣店的屋脊上,都高聳著大銀杏樹。神田小川町馬路上,我在一橋中學上學的時候,時常看到大銀杏樹穿過香煙店的屋頂高高聳立,比電線桿還高。走過麴町的番町,和牛達御徒町,可以看到往昔旗本宅邸內庭里各處聳立著高大的銀杏樹。 銀杏黃葉期和神社佛閣的粉壁朱欄相對而望時,成為最具日本風味的山水畫。這里必須說明,淺草觀音堂的銀杏是東都公孫樹中之冠。明和時代這樹下有柳屋牙簽店③,店中美女阿藤的倩影至今留存在鈴木春信和一筆齋文調④的錦繪里。 比起銀杏,松樹更能和神社佛閣相調和,更能創(chuàng)造日本式和中國式的風景。江戶的武士不在其宅邸中植花木,而于常綠樹中殊獨尊愛松。原武家的宅邸,有不少地方松樹至今不改其綠色,令人望之念起往昔。市谷的堀端有高力松,高田老松町有鶴龜松。根據廣重的畫冊《江戶土產》所載,若要舉出江戶都內人士所遍賞的名松,就有小名木川的五本松,八景坂的鎧掛松,麻布的一本松,寺島村蓮華寺的末廣松,青山龍巖寺的笠松,龜井戶普門院的御腰掛松,柳島妙見堂的松,根岸的御行松,隅田川的首尾松等多種。但是,時至大正三年的今日,幸好沒有枯死的又有幾何? 青山龍巖寺的松被北齋描畫于錦繪《富岳三十六景》中。我曾經憑借古代的《江戶圖》——這圖以距離大久保我的住宅不遠的青山為中心——搜尋過這座寺廟。寺廟殘存于青山練兵場近旁兵營背后的千馱谷一隅。堂字經過改建已無可觀,建于境內的公寓里不要說松樹,就連庭園般的空地也見不到了。這附近稱為山手地區(qū)的新日暮里,這里有同日暮里的花見寺相媲美的仙壽院的名園。這也是我從《江戶名所圖繪》上知道的。我穿著晴日木屐尋訪過。鉆進古舊的山門,登上石階,看到兩側修剪整齊的美麗的茶樹,不禁有迫昔之感。庭院已了無蹤跡,本堂橫手挖掘的墓地也只應景似的保留著少許的空間。 今日生存于上野博物館院內的松樹是寬永寺的旭松,又稱為稚兒松吧?首尾松已經無跡可尋,根岸的御行松依然勁健。麻布本村町的曹溪寺有絕江之松,二本楠高野山有稱為獨鈷之松的松樹。其樹形和古畫相比較,同樣具有古昔之貌。 柳和櫻交相迎春,共同織成都市的錦繡。既愛市中的樹木,決不可對它們等閑置之。說起櫻,有上野的秋色櫻,平川天神的郁金櫻,麻布笄町長谷寺的右衛(wèi)門櫻,青山梅窗院的拾櫻,還有今日不知是否存在的《名所繪》上著名的澀谷金王櫻,柏木的右衛(wèi)門櫻?;蛘哒珩x込吉祥寺的櫻花林蔭道一樣,要搜尋有來歷者數目很多。至于柳,如此有名字的樹幾乎沒有一棵。 據說隋煬帝于長安營建顯仁宮,于河南開鑿濟渠,堤上植柳樹一千三百里。金殿玉樓,綠波流影。春風柳絮,狀如飛雪。黃葉秋風,菲菲飄舞。想見此番情景,宛如見到螺鈿屏風七寶之古陶器,頓覺色彩?;?。想必是觀柳絲搖曳于流水之上,最能使人心曠神怡。東都柳原的土堤上,面臨神田川的河水,從筋違之見附到淺草見附,盡是毿毿茂密的柳樹。改為東京后不久,堤被毀壞,如今日之所見,已變?yōu)榧t色的磚瓦平房了。 柳橋無柳,已被柳北先生載入《柳橋新志》:“橋以柳為名,而不植一株柳。”可是距兩國橋不遠的川下溝上有小橋,名元柳橋,這里有一株老柳,見于柳北先生該書,又被小林清親翁畫人《東京名所繪》。只見圖上的河面朝霧輕籠,兩國橋淡如薄墨。這邊岸上有巨柳一株,少少斜立。樹蔭下一穿條紋和服的男子,肩頭搭著毛巾,回首望著流動的河水。閑雅之趣溢于畫面。仿佛使人聽到豬牙船的櫓聲和鷗鳥的嗚叫。那柳橋是何時枯朽的呢?如今河岸的樣子變了,細流已被淤塞,原柳橋遺跡也難尋覓了。 由半藏門到外櫻田堀,再到日比谷馬場先和田倉御門外的護城河畔,一律種植著柳樹,樹下到處停放著灑水車。這些柳樹恐怕是進入明治時代后栽種的。觀廣重東都名勝錦繪中的外櫻田之景,在護城河畔的道路上未曾畫過一株柳樹。堤下水邊的柳井之旁僅有一株柳樹。 P13-16
后記
陳德文 永井荷風(1879—1959),日本著名唯美主義代表作家,本名壯吉,別號斷腸亭主人、金阜山人、石南居士等。出生于東京小石川官宦文士家庭。父親久一郎是明治維新前藩儒鷲津毅堂的弟子,又師從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學習“洋學”,后渡美六年,歸國后在文部省和內務省供職。不久辭官從商,曾任日本郵船公司駐上海代理。久一郎早年習漢詩,號禾原,又稱來青山人。荷風的母親為毅堂次女,受江戶時代文化藝術的熏陶頗深。荷風生長于具有古代文化氛圍的家庭里,從小培養(yǎng)了對文學藝術的濃厚興趣。 1897年,荷風進入東京外語學校漢語班,不久中輟。他翌年投刺于硯友社作家廣津柳浪門下,十分崇尚柳浪的小說《今戶情死》對于花街柳巷游冶生活的描寫。荷風又拜落語家朝寢坊夢樂為師,向他學習“落語”(類似單口相聲)和“狂言”(滑稽幽默的風俗戲劇)。荷風耽于女色和游樂,頻繁出入書場戲院和勾欄酒樓之間。1899年,荷風借同柳浪合作的名義,在《文藝俱樂部》雜志發(fā)表處女作《薄衣》,開始嶄露頭角。1900年,荷風成為巖谷小波主持的“木曜會”的成員,有了結交政界和文藝界眾多名流的機會。同年,荷風受法國自然主義作家左拉等人的影響,發(fā)表《地獄之花》、《夢女》等作品,傳播西方自然主義文藝思想。1903年,他秉承父命赴美從事銀行工作,后又轉赴法國。父親的本意是要他將來投身實業(yè)界,但五年的外游,促使荷風對西方市俗社會和民主自由之風產生了熱烈的向往?;貒螅l(fā)表了《美利堅故事》和《法蘭西故事》兩部頗有影響的作品,引起廣泛注目。《法蘭西故事》和不久寫作的《歡樂》(1909),同時因為對男女歡情的露骨描寫以及對低迷趣味的醉心歌詠,而被當局冠以傷風敗俗的罪名遭到查禁。 1910年,荷風受森鷗外、上田敏的推薦,就任慶應義塾大學教授,講授法國文學,同時擔任《三田文學》雜志的主編。這一時期,他相繼發(fā)表《歸朝者日記》、《隅田川》、《冷笑》、《紅茶之后》、《新橋夜話》等小說、日記、隨筆作品,給受到自然主義支配的沉悶的文壇吹來一股新風。 1910年,天皇政府一手制造所謂“大逆事件”,瘋狂迫害幸德秋水等一批仁人志士,遭到社會良知的譴責。德富蘆花發(fā)表演說,憤怒揭露統(tǒng)治者的暴行,引起社會震動。面對強大的黑暗勢力,荷風深感作為一個文人的弱小無力,遂陶醉于江戶趣味和戲作文學,甘心做一個紅粉陣中的都市隱者。 1916年,荷風辭去慶大教職,中止了《三田文學》的主編工作,匿身于衣香鬢影、珠簾繡幕的妾宅妓館,沉迷于燈紅酒綠、低吟淺唱的享樂生活之中。荷風曾一度結婚,不久離異。他也曾娶新橋藝妓八重次為妻,但又移情別戀,致使八重次悄然出走。此后,他一直獨棲,直到1959年去世。二次大戰(zhàn)期間,東京遭空襲,荷風疏散到岡山鄉(xiāng)間,寫了《罹災日錄》,記述這段流離失所的生活。日本戰(zhàn)敗的消息傳來,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欣喜,飲酒慶祝,表現了一個正直文人的率真性情。戰(zhàn)后,荷風寫于戰(zhàn)時而未能發(fā)表的文章逐一問世。1952年獲文化勛章。1954年當選為藝術院會員。其后,隱居不出。1959年4月,因胃潰瘍吐血引起心臟病發(fā)作而辭世。從1917年起,荷風一直堅持寫作《斷腸亭日記》,這既是作者非比尋常的人生之路的寫真,又是時代風云變幻的實錄,是日記文學的代表作。 永井荷風努力宣揚19世紀末西歐的象征主義、唯美主義文學藝術,對爛熟的西洋文明滿懷憧憬;同時對明治文化的膚淺與俗惡進行無情的批判。荷風留連江戶文化藝術之美,對東京“下町”的游興生活抱著深深的眷顧之情。他陶醉干頹廢的審美情趣和肉感享樂之中,把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轉化為對古代社會文化的回味與向往。 進入大正、昭和時代,荷風又相繼發(fā)表了《晴日木屐》(1915)、《夏姿》(1915)、《爭風吃醋》(1916)、《西游日志抄》(1917)、《五葉竹》(1918)、《火花》(1919)、《雨瀟瀟》(1921)、《下谷叢話》(1926)、《梅雨前后》(1931)、《背陰的花》(1934)、《墨東綺譚》(1937)等作品。作者以浮艷的筆墨描述了已逝去的江戶文化絢麗的晚景,表達了他的游戲人生的態(tài)度。荷風通過敏銳的觀察和豐富的語匯,生動地描繪了頹廢侈靡的現實社會形形色色的眾生相,顯現了“荷風文學”特具的藝術風格。 永井荷風,學養(yǎng)深湛,閱歷豐富,一生飽享和、漢、洋文化的熏染。他少年時代親近為永春水、小三金五郎等所謂江戶輕文學,入外語學校學漢語,十六歲師從巖溪裳川學習漢詩作法,成年后又沉迷于蜀山人(大田南畝)、寺門靜軒、成島柳北等漢詩文作品。荷風的父親永井久一郎(禾原)也寫得一手好漢詩,其母是尾張藩藩儒鷲津毅堂的女兒。久一郎既是毅堂的女婿,又是他的經學的門生。 《晴日木屐》諸篇,最初于1914年8月到翌年6月,分九回刊載于《三田文學》雜志,當年出單行本時,又以“東京散策記”為副題刊行。同當時風行的眾多都市論者不同,荷風的筆墨沒有停留于城市的道路、交通以及建筑等“實體”的一般論述,而是著眼于都市棲息者——城市居民的心象風景上。荷風腳踏木屐,手拿蝙蝠傘,穿行于東京大街小巷,巡查走訪,吊古上今,滿懷憤激與惋惜之情,洋洋灑灑,寫下一段段振聾發(fā)聵的文字,揭示了現代文明的浮華與弊端,處處流露出對于逝去的江戶文化的留連與哀挽。 本書里的部分文章,始譯于1995年,收入《永井荷風散文選》(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年8月版)一書。那時,我卜居于南京玄武湖東畔,一間四季不見陽光的房子。按理說,這片湖山本該是楊柳夾岸、荷香醉人的景勝之地。然而,由于物質文明的侵擾和商業(yè)大潮的襲擊,使得這地方不但成為萬戶麇集的住宅新區(qū),還變成一處熙熙攘攘的交易市場。那時候,腰病再發(fā),經過兩次手術后不久,朝夕為病痛所苦,食不甘味,寢不安席,肉體和精神都處在人生的最低潮。記得當時每天上午,捧著一只時時掉腿的小板凳,坐在床邊,在上中學的女兒寫剩下的作業(yè)本的空白頁上翻譯荷風。每隔一二十分鐘就得起來走走,或躺躺,然后繼續(xù)工作。有時兩腿麻疼難支,實在堅持不住,也只得作罷。就這樣,斷斷續(xù)續(xù)花了大約一年半時光,在喧鬧的市聲里,在惡鄰的騷擾中,在病疼的折磨下,終于譯完了選本的全部文章。1997年8月出版,首印一萬冊。如今,這個譯本市場上已很難尋覓了。 此次,應花城出版社之約,將《晴日木屐》里未曾收入散文選本的文章,全部補譯出來,連同選本中的部分譯文,合成一冊交付出版。 這次再譯荷風,心緒亦然不佳,因為碰上了日本大地震(日本人通稱“東日本大震災”),引起核物質泄漏,全世界為之震動。大自然向拼命破壞環(huán)境和資源的現代人類敲響了警鐘:不要再糟蹋地球家園了!否則,到頭來,人類自己也會泯滅的(東山魁夷《聽泉》)。聯想起荷風曾親歷過1923年9月的“關東大震災”,有名文《罹災日記》遺世。目下會不會也有一位當代荷風,用文學手法記下這次大震災的種種實相,以警后世呢? 2011年6月,紀州梅熟日 記于日本春日井市聽雨軒
媒體關注與評論
永井荷風最初以小說得名,但小說我是不大喜歡的,我讀荷風的作品大抵都是散文筆記……隨筆各篇都有很好的文章,我所最喜歡的卻是《日和下馱》(注:《晴日本屐》的另一譯名)。 ——周作人 永井荷風是現代日本最優(yōu)秀的文章家,這在日本文學界已是個不爭的定論。 ——小林秀雄 荷風愛讀書、愛寫作、愛散步、愛美人,有恒產、善理財,風花雪夜,悠游自足,功成名就佳作傳世死而不朽,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生達人”。 ——修桑
編輯推薦
永井荷風是周作人的日本文化審美趣味形成和成型的關鍵,并對他文學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永井荷風(1879-1959),日本耽美主義即唯美主義文學代表作家,同時,他通過大量描繪東京的隨筆,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日本風物尤其是東京風物的美和對其的推崇和熱愛,隨筆代表作有《東京散策記》、《斷腸亭日記》、《茶余集》、《江戶藝術論》、《麻布雜記》等,這也是他不同于其他唯美主義作家之處?!肚缛漳惧?日本唯美大師閑踏晴日木屐漫游記趣)》是永井荷風式的東京行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