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拉斯聳聳肩(上下)

出版時間:2007-10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作者:安·蘭德  頁數(shù):1069  譯者:楊格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阿特拉斯聳聳肩》的主題是:在人類生存中思想的作用及其必然的結果,證明了一種全新的道德哲學:理性的利己主義的道德性?! ⌒≌f展示了如果人類的思想開始罷工——如果每一行業(yè)具有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都停止工作,消失不見——世界將會是怎樣的圖景。引用這次罷工的發(fā)起者和領導約翰·高爾特的話說就是:“人類歷史上只有一種人從未罷過工——除了他們之外,其他任一行業(yè)和階級都曾出于需要罷過工,借此向世界提出要求,彰顯其不可缺少的必要性——他們就是將這個世界扛在肩上、使其生存下去,而得到的報酬只是痛苦和折磨,卻又從未拋棄過人類的那些人。不過,也該輪到他們了。讓這個世界認識到他們是些什么人、他們的作用以及他們一旦拒絕工作會有什么后果吧。這就是思想者的罷工?!?/pre>

作者簡介

  安·蘭德(1905—1982),俄裔美國作家、哲學家。青年時代從蘇聯(lián)流亡美國,以其小說和哲學聞名于世。小說《源泉》(The Fountainhead)1943年出版后立即成為暢銷書,并為她贏得了巨大的聲譽,該書至今仍以每年超過10萬冊的數(shù)量再版。1957年《聳肩的阿特拉斯》(Atlas Shrugged)出版,成為美國歷史上僅次于《圣經》的超級暢銷書,被譽為對美國影響最大的10本書之一,累計銷售超過8000萬冊。  安·蘭德推崇理性,認為人的最高美德便是理性;她不顧傳統(tǒng)輿論的偏見,力倡個人主義,認為不能使個人利益得到最大伸張的社會,就不是理想社會。她的客觀主義哲學自20世紀50年代起風靡美國校園,影響了幾代美國人,她本人也成為美國青年崇拜的偶像。安·蘭德一生著述百余種,根據(jù)她的生平拍攝的記錄片和故事片曾獲奧斯卡獎。1982年安·蘭德去世后,美國創(chuàng)立了許多蘭德書友會和專門研究安·蘭德思想的機構。

書籍目錄

  序言  第一部 毫不沖突  第一章 主題  第二章 鎖鏈  第三章 天上地下  第四章 堅定不移的推動者  第五章 德安孔尼亞家族的巔峰  第六章 非商業(yè)化  第七章 剝削者和被剝削者  第八章 約翰·高爾特鐵路線  第九章 神圣與世俗  第十章 威特的火炬    第二部 模棱兩可  第一章 地球之子  第二章 靠關系的貴族  第三章 白日敲詐  第四章 被害者的認可  第五章 透支的賬戶  第六章 神奇合金  第七章 大腦停轉  第八章 以我們的愛  第九章 無痛無懼無疚的面孔  第十章 美元的標志    第三部 昭然若揭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金錢的意義    “原來你認為金錢是萬惡之源?”弗蘭西斯科.德安孔尼亞說道,“你問過金錢的根源又是什么嗎?金錢是交換的工具,如果沒有了生產出來的商品和生產出商品的人,它就無法存在。人們如果希望彼此打交道,就必須用貿易的方式,用價值換取價值,金錢不過體現(xiàn)這個原則的物質形式罷了。金錢不是憑眼淚來向你索取產品的乞丐的工具,也不是強搶豪奪的搶奪者的工具。只有那些生產者才使金錢的存在成為可能。這就是你所認為的罪惡?  “當你為你的付出接受金錢作為報酬的時候,你這么做完全是基于你相信會用它換回其他人的勞動成果。賦予金錢價值的不是乞丐和掠奪者們。無論是海一樣多的眼淚還是全世界所有的槍炮都不會把你皮夾子里的那些紙變成明天你要賴以度日的面包。那些原本應該是金子的紙,是你對生產者們的勞動表示尊敬的一種象征。你的皮夾子就是表明了你希望在你周圍的這個世界上,還有人們不會違背這個道義上的準則,它就是金錢的根。這就是你所認為的罪惡?  “你尋找過物質產品的根在哪里嗎?看一看發(fā)電機,你敢說這是那些沒腦子的畜生憑著傻力氣就能創(chuàng)造出來的。沒有那些最先的發(fā)現(xiàn)者們留給你的知識,你種一粒麥子出來試試。不依靠任何東西,試試單憑你的身體去把食物弄來——你會發(fā)現(xiàn)人們的頭腦才是地球上所生產的一切產品和存在的一切財富的根源?!  翱赡阏f金錢是強者犧牲弱者才造出來的?你所指的力量是什么?那不是槍炮和肌肉的力量,財富的創(chuàng)造是因為人能思考。那么,金錢是不是發(fā)動機的發(fā)明者犧牲了那些沒發(fā)明它的人做出來的?金錢是不是智者犧牲了傻瓜們做出來的?是有能力的人犧牲了無能的人?是有野心的犧牲了懶惰的?在金錢被掠奪和乞討之前,它是被每一個誠實的人,竭盡了自己所能才做出來的。一個誠實的人知道他做了多少才能用多少?!  坝媒疱X作為手段來進行貿易是誠實的人們的信條。金錢所依賴的準則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頭腦和努力。金錢不允許任何力量將你的努力強行定價,只是讓人們自愿選擇用他的勞動和你的去交換。金錢允許你把你的成果和勞動給購買它的人,并獲得應得的、而不是多于它的報酬。除了貿易雙方自主決定彼此獲得的利益之外,金錢不允許其它的任何交易。金錢要求你們承認,人必須為自己的利益去工作,而不是要讓自己受傷害,是為了得到,而不是失去——人不是負重的畜牲,天生該去承受你沉重的不幸——你必須要給他們價值,而不是創(chuàng)傷——人與人之間共同的凝聚力不是對彼此所受折磨的交換,而是商品的交換。金錢要求你不要向人們的愚昧去出賣你的缺點,而是向他們的理智出售你的才華;它要求你不是去買他們所給的最次的東西,而是你的錢所能買到的最好的。當人們把理智而不是強迫的貿易當成他們的最終裁判時,獲勝的是最好的產品,最佳的表現(xiàn),最有頭腦和能力最強的人——一個人創(chuàng)造力的大小決定了他回報的大小。這就是以錢作為尺度和象征的生存法典。這就是你所認為的罪惡?  “然而,金錢只是一種工具,它可以讓你去想去的地方,但不會代替你司機的位置。它會帶來可以滿足你欲望的手段,但它不會為你提供欲望。有些人企圖將因果倒置——試圖攉取頭腦創(chuàng)造的產物用來代替頭腦——金錢對于他們就是災難?!  澳切┎恢雷约合胍裁吹娜?,是無法用金錢買來幸福的:如果他不想知道應該要珍惜什么,金錢不會帶給他對價值的詮釋,如果他逃避去追求的選擇,金錢不會向他指出目的。蠢人用金錢買不來智慧,膽小鬼則買不到欽佩,無能的人買不到尊重。企圖用錢來做他的判斷,想收買優(yōu)秀的頭腦留為己用的人,最后只能成為他自身拙劣的受害者。智者將他拋棄,欺騙和詭詐卻來和他為伍,這是因為有一條他沒有發(fā)現(xiàn)的定律:人不能比他的金錢卑微。這就是你稱它為罪惡的原因?  “只有不需要財富的人才應該繼承它——他無論從哪兒開始,都會積累自己的財富的。如果繼承人配得上他繼承的錢財,錢就能為他派上用場;否則,錢就會毀了他。但你在一旁看著,并且叫喊著是金錢毀了他。是這樣么?還是他把他的錢毀掉了呢?別嫉妒那些無能的后人;他的財富不屬于你,你有了它也并不見得就更好。不要去想你們都應該分得一杯羹;把這世界上的一條寄生蟲變成五十條,也是不能讓財富這個逝去的美德復活的。金錢是有生命的力量,沒有了根,它就會死去。金錢不會聽命于配不上它的頭腦。這就是你稱它為罪惡的原因?  “金錢是你生存的手段。你對你生計的來源所做出的定論就是對你的生活的定論。如果這來源毀掉了,你就詛咒了你自己的存在。你掙錢是靠欺騙嗎?是靠著去逢迎人的罪惡或愚蠢?是靠著討好傻瓜從而希望得到你力所不及的東西嗎?靠著降低你的標準?靠著替你所不屑的買主干你所鄙視的事情?果真如此的話,你的錢將不會帶給你絲毫快樂。而你所買的一切都不會成為對你的獎賞,而是會成為恥辱;不會是成就,而是在時刻提醒著羞恥。那樣,你就會叫喊著金錢是邪惡。邪惡,就因為它不會代替你的自尊?邪惡,就因為它不會讓你享受你的墮落?這是否就是你仇恨金錢的根源?  “金錢會永遠只是作為一個結果,而不會代替你成為原因。金錢是美德的產物,但它不會給你美德,不會補償你的惡行。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金錢都不會讓你不勞而獲。這是否就是你仇恨金錢的根源?”  “或許你是說對錢的愛戴是一切罪惡的根源?愛一樣東西就是了解和愛它的本質。對錢的愛戴就是了解和愛這樣一個事實,錢是你盡己所能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你用你的努力同人們最大的努力之間交換的鑰匙。對痛恨金錢叫喊的最響的人才會為了一毛錢就將他的心靈出賣——他倒是很有理由去仇恨它。愛錢的人愿意為了得到它而去工作。他們知道他們能配得上它?!  拔医o你透露一點有關人性的線索吧:詛咒金錢的人是靠不義手段得到的金錢;尊崇金錢的人則是自己去掙來的。  “如果誰告訴你金錢就是邪惡,你趕快離開他逃生吧。這句話是麻瘋病人在掠奪者逼近時發(fā)出的警鐘。只要人們一起在地球上生活,并且需要彼此交往的手段——那么如果他們放棄了金錢,唯一的替代品就是槍桿子?!  暗绻銈兿M甑胶土糇〗疱X的話,它會要求你們拿出最高的人品來。沒有勇氣、自豪、自尊的人,對他們所具有的金錢的權利沒有道德感、而且對此不愿像捍衛(wèi)他們的生命一樣去保護的人,對富有表示道歉的人——將不會富有很久。對于幾百年來呆在石頭下面成群的掠奪者來說,這些人就是天然食餌,一旦他們聞到因為擁有財富而感到罪過、請求原諒的人的氣味,就會爬出來。他們會很快解除他的罪疚感——以及他的生命,這是他自取的?!  澳菚r你就會看到帶有雙重標準的人開始抬頭——這些人靠武力生活,但又依賴那些靠貿易為生的人讓他們掠奪來的金錢生出價值——這些人正是假借了美德的名義。在一個道德的社會,這些人就是罪犯,而法令是保護你不受他們的傷害的。但當社會變成犯罪有理,掠奪合法——人們用武力去傾吞解除了武裝的受害者的財產——金錢就開始為它的創(chuàng)造者們復仇了。這些掠奪者相信,一旦通過法律解除了人們的武裝,就可以高枕無憂地去洗劫那些無力反抗的人。但他們的掠奪成為了吸引其它掠奪者的磁鐵,他們會遭到同樣的掠奪。這個競賽就進行下去,獲勝的不是最有能力的生產者,而是最殘酷無情的人。當武力成為準則,殺人者就會勝過小偷小摸。然后,那個社會就在一片廢墟和殺戮中消亡?!  澳阆胫肋@一天是否會來嗎?注意去看錢,錢是社會品質的晴雨表。當你看到貿易不是在自愿同意的基礎上,而是被強迫著進行——當你看到你為了能夠生產,必須從什么都不生產的人那里得到許可——當你看到錢正流到那些用好處而不是貨物做交易的人——當你看到那些不靠工作、而是靠貪污和關系的人變得富有,而你的法律不是保護你,卻是在保護他們——當你看到腐敗得到獎勵,而正直成為了一種犧牲的時候——你就知道這個社會已經注定要滅亡了。金錢這樣的介質太過高貴了,它不會和槍去爭奪,不會和殘忍去做交易。它不會允許私有財產和掠奪共存的國家繼續(xù)存在下去?!  爱敋缯叱霈F(xiàn)在人們當中時,他們首先會摧毀金錢,因為金錢是人們的護身符和道德存在的基礎。毀滅者奪走黃金,留給主人一堆廢紙。這就扼殺了一切客觀的標準,把人們置于恣意擺布的價值所形成的武斷統(tǒng)治之下。金子是一個客觀的價值,與創(chuàng)造的財富價值相符。紙張是對根本不存在的財富的抵押,槍在它的后面撐腰,指向那些要去生產財富的人。紙張是那些合法的掠奪者們從不屬于他們的帳戶開出的支票:支取的是受害者們的品德。注意看總有一天它會被退回來,上面寫著:‘帳戶透支’?!  爱斈阌眯皭鹤鳛樯娴氖侄?,別指望人們還會繼續(xù)善良下去。別指望他們還保持著道德,好用他們的生命來養(yǎng)活那些不道德的人。當創(chuàng)造遭受懲罰,掠奪得到獎勵,別指望他們還去創(chuàng)造。不要去問,‘是誰毀滅了這個世界?’就是你?!  澳阒蒙碛谧顐ゴ蟮膭?chuàng)造文明所創(chuàng)造出的最輝煌的成就當中,一邊去詛咒維持它生命的血液——金錢,一邊惶惑著看到它在你四周崩潰。你像眼前的野人一樣去看金錢,還納悶原始的叢林怎么會蔓延回到了你的城市邊緣。在人類的歷史上,金錢總是被各種各樣的掠奪者所霸占,他們的名稱變來變去,但方法都是一樣的:用武力占有財富,對創(chuàng)造者們進行束縛、榨取、誹謗、并剝奪他們的名譽。從你嘴里貌似正義但毫不負責地說出的那句金錢罪惡的話,是出自一個財富被奴隸的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年代——有人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方法之后,奴隸們便對此進行著幾百年的重復勞動。只要產品被武力所控制,財富可以像戰(zhàn)利品一樣得到,就沒什么可以再去征服的了。然而在千百年的窒息和饑餓當中,人們把掠奪者吹捧為仗劍的貴族,天生的貴族,權威的貴族,而把創(chuàng)造者鄙視為奴隸,商人,店主,和企業(yè)家?!  盀榱巳祟惖姆睒s,歷史上出現(xiàn)了絕無僅有的金錢的國度——我對于美國的敬意和虔誠實在是難以表達,因為它代表了:一個充滿了理智、正義、自由、創(chuàng)造和成就的國家。人們的頭腦和金錢有史以來第一次獲得了自由,沒有征服得來的財富,只有勞動得來的財富,代替了武士和奴隸的,是真正的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最偉大的工人,最高階段的人——是自我實現(xiàn)的人類——是美國的企業(yè)家?!  凹偃缒阕屛艺f出美國人最值得驕傲的特點,我會選擇這樣一個事實——因為它包含了其它的一切——是他們發(fā)明了‘創(chuàng)造金錢’這句話。在此之前,沒有哪個語言或者國家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人們一直把財富想成了一種靜止不變的數(shù)量——從而去占有,去乞討,去繼承,去分享,去掠奪,或者當成好處一樣得到。美國人第一個理解到財富是要創(chuàng)造出來的。‘創(chuàng)造金錢’這句話抓住了人類道德的精髓?!  叭欢?,這樣的話使美國人遭到了掠奪者橫行的大陸上的陳腐文化的譴責?,F(xiàn)在,掠奪者的信條讓你們把你們最值得驕傲的成就看成了恥辱的標志,把你們的繁榮當為罪責,把你們最偉大的企業(yè)家當作無賴,把你們壯觀的工廠當成僅僅是勞力們用雙手制造出來的產品和財產,就像被皮鞭驅趕著的奴隸們建成的埃及金字塔一樣。我相信,傻笑著說他看不出錢和皮鞭的力量有任何區(qū)別的無賴應該付出他自己的代價去認識到這里的區(qū)別。  “在你認識到金錢是一切美好的根源之前,你是在自我毀滅。當金錢不再是人們交往的工具時,人們就成了互相利用的工具。鮮血,皮鞭,和槍炮——或者錢,選擇吧——除此再沒有別的——而你的時間也已經不多了?!?/pre>

媒體關注與評論

  對于所有發(fā)現(xiàn)了《源泉》,并且就進一步擴展它的思想向我提出許多問題的讀者們,我想說,我是在《阿特拉斯聳聳肩》中對這些問題做出回答,《源泉》只是《阿特拉斯聳聳肩》的序曲而已?!  病ぬm德

編輯推薦

  《阿特拉斯聳聳肩》是美國大、中學校學生的課外指定讀物  格林斯潘 索羅斯 羅納德·里根深受本書影響   同名電影將由布萊恩·匹特、安吉妮亞·朱莉夫婦主演  無論是哲學史還是文學史,蘭德都很難被成為學院矚目的焦點——盡管教授們年輕時很多都是蘭德的粉絲。與蘭德所批判的空想社會主義是烏托邦一樣,在她筆下所描繪的純潔理性的自由資本主義世界也同樣是一個烏托邦。在她的理想中,新知識分子不斷創(chuàng)新,成為勤勞聰慧的“知本家”,為營造明天更好的社會而不懈奮斗,可是,在現(xiàn)實社會中,能拐就拐能誆便誆也是事實,資本家的聰慧往往是首先體現(xiàn)在不擇手段,而不是去努力進行科技創(chuàng)新——公平固然會成為“多數(shù)人的暴政”的緣由,自由也往往成為借其名而施行罪惡的借口??磥?,小說家的職責并不在于為社會設計合理的成功制度,而是讓失敗的人們在面對黑暗時有了生的勇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偉大,是在于他的小說中永遠有對人性惡的拷問與獲得救贖的渴望;而雨果的不朽,則是因為,只要世界上還有貧窮和饑餓,《悲慘世界》就有它的價值。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阿特拉斯聳聳肩(上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3條)

 
 

  •   被騙了,憤怒
  •     怎樣面對強蠻的權力?第五條路
      ────讀阿特拉斯聳聳肩 Atlas Shrugged
      
      
      30出頭的達格妮.塔加特是一家大鐵路公司的運營副總裁。在保守、男性主宰的商界,她做到這個職位,一方面因為她是塔加特公司創(chuàng)辦人的后代,另一方面因為她比公司總裁,她的哥哥詹姆士是更能干的商人。大家對詹姆士的要求是別捅婁子,或者別捅出連達格妮都救不了他的婁子。
      
      不管達格妮怎樣能干,烏云逐漸圍攏過來了。計劃經濟的國策出臺,固定物價,企業(yè)要受國家調度,各實業(yè)家陷入被圍剿的田地,達格妮的客戶一個個的消失,詹姆士企圖靠支持政府高官獲得特權,串通董事會做出一個又一個的愚蠢決定。鐵路內部,能干的職員不是被排擠就是辭職,換上一批寧可草菅人命也不肯負責的飯桶。塔加特企業(yè)不過是外部混亂世界的縮影。在官僚政府的強硬措施下,經濟停頓,工廠停產,物資短缺,人人自危。
      
      達格妮覺察到,一個神秘人物帶走一個又一個相識:石油大亨、銀行家、音樂家、教授。。。她開始千里追蹤,最后開著直升飛機來到一個山谷,卻撞機了,這是一個被幻影投射偽裝起來的平原。所有“消失了”的各行業(yè)才俊都在這里,他們自己選擇了出走,寧可放棄一手打造的事業(yè),也不為現(xiàn)任政府做貢獻,在這里自給自足,也等待著外面世界終于崩潰,“燈光盡數(shù)熄滅”,他們才出來拯救這個世界。天才工程師約翰.高特發(fā)明出了一種靠靜電就能帶動的發(fā)動機,革命性地改變了工業(yè)生產。在這里,他們實行金本位的貨幣制,不勞動者不得食,沒有福利,沒有政府?!磺惺峭獠渴澜绲姆疵?。
      
      看這本書的時候,是7月中旬??梢韵胍姡瑫锏囊欢问侨绾巫プ×宋遥鸿F路最高管理者由于極端無知和蠻橫而做出錯誤決策,各層次人員或者是由于裙帶關系上任的無能管理人員,或者是明知險情而為保飯碗不愿負責的懦夫/普通人,最后一輛列車被換上馬力不足的車頭,陷在上坡的山洞里,全車人連司機在煤煙里窒息而死。
      
      在作者安蘭德看來,大政府可以說是一種癌癥,一旦染指企業(yè),企業(yè)也會傳染上這官僚主義,連續(xù)做出最非理性(但是符合官僚理性)的決定,造成危機。
      
      這本書首先是一本哲學小說,所以我們把它的文學特性放在一邊,先看看它試圖探討的主題。
      
      客觀主義(Objectivism) :
      蘭德主張的哲學是“客觀主義”,也就是理性的自私自利。她反對任何以宗教、人道主義、慈善等形而上的名義綁架個人理性。作為20年代從蘇維埃移民出來的猶太人,蘭德對于烏托邦有刻骨警惕是很可以理解的。同時,她是在俄國讀到大學畢業(yè),并發(fā)表了第一部作品,薄薄的散文集。在其自身的思考中,不難看出有把某種哲學推崇到極端成為準宗教的激烈傾向。完全的理性主義,不給感性、神性和其它貌似無用而混沌的東西一點活路,世界也會成為死物。蘭德在美國紅有一定的必然性。支持自由經濟、小政府的人在美國是大多數(shù)。如果蘭德在歐洲一定不會紅。在英國、法國、北歐大概根本不會被出版,出版了也會引起“可怕”的噓聲一片。在喜歡純理性討論的德國,她的推論其實許多方面不合邏輯。在開明的荷蘭大概容易出版,但是不見得會引起多大的反響,因為話題的現(xiàn)實基礎不存在。所以,完全是美國造就了安蘭德。
      
      對自我獻祭 (Sanction of the victim)的批判:
      
      創(chuàng)造財富的人就有原罪,一定要背負起負擔那些不夠聰明、運氣不夠好的兄弟們的十字架嗎? 微薄上最近很熱的“錢包和脊椎”話題,蘭德在1957年就討論過了。書里,鋼鐵大亨里亞德有個不務正業(yè)的弟弟,吃哥的用哥的,還要向哥哥化緣支持他的興趣小團體,而這小團體正是一群仇富的左翼知識份子,致力於怎樣實現(xiàn)均貧富。 這個弟弟自己不敢開口,借母親向哥哥施加壓力。作者借里亞德之口高呼:他這個寄生蟲生存到今日正是因為我好心的容忍,正是我好心的容忍才把他變成了寄生蟲!
      
      站在資本家的角度,這話是對的。站在文化人的角度,如果遵循這個自食其力的邏輯,要麼做出暢銷產品才能保證生存,要麼做週末作家或者藝術家,不要指望從任何渠道得到資助和撥款,那麼前景就很可悲了,至少不會造就一個多元的文化生態(tài)。不是所有文化藝術活動都是能確保收回投資的。事實上,所有藝術文化繁榮的時代,都是因為有大金主或者慈善家的支持。 完全靠市場的文藝,多半會草根化,狹窄化,從而逐漸缺乏去反應一個民族真實生存狀態(tài)的能力和水準。
      
      書裡的對慈善的另一個控訴案例,是政府要求已經入不敷出的塔加特鐵路集團降低票價,因為要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交通需求。達格妮反對說,我們只有生存下去才能提供服務,如果降低票價我們就無法生存,連現(xiàn)在的服務也提供不了。 這個藉口大概也是許多公用事業(yè)部門常用的。不過,如果一般消費者負擔不起剛性需求的接近成本的價格,到了這步田地,那顯然是經濟和國家政策出現(xiàn)了系統(tǒng)性問題,不是公司自身能解決的了如果國民經濟運行正常,一個民生產品的大企業(yè)無法把價格降低到一般人能消費得起得程度,一定是這個公司本身得問題。所以我感覺這其實又是一個偽命題。
      
      引發(fā)整個大逃亡的事件,其實是一個機械廠的改革。這公司的新繼承人宣傳要在這個數(shù)萬員工的工廠里實行共產主義,就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天才工程師約翰.高特在早期就看清了這是個邪惡的開始,眾人矚目中離開了會場,發(fā)誓要讓這世界的燈光逐個熄滅。 看到這裡,讀者很明白,這本書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反擊,是對資本激情洋溢的辯護,是對個人主義的狂熱信仰。 不過,讀者也許會產生一個問題,國家和公司是一回事嗎? 作為企業(yè),要追求資源配置最優(yōu)化,必須以利潤為導向,但是並不是說它就沒有其它方面的社會責任,畢竟它對當?shù)氐沫h(huán)境,就業(yè),文化,都產生影響。一定的投入可以避免惡性循環(huán),可以推動整個社區(qū)進入良性循環(huán),精明的企業(yè)主會怎麼選擇? 當然,在安蘭德的1950時代,對於企業(yè)責任,環(huán)境,社區(qū)的討論遠遠沒有今天這麼普及。民間社會也遠遠沒有今天這麼發(fā)達,能形成企業(yè)和利益集團不得不面對的力量。
      
      第四條路:大逃亡和消極破壞 和第五條路 順勢療法
      
      書裡大部份有“傑出頭腦”的人,都選擇了逃亡。因為在書裡,所有國家都實行了國有化,出國不是選擇。幸好美國地大物博,他們逃到科羅拉多,建立起自己的小城邦。
      這個做法真是讓我浮想聯(lián)翩。
      
      當個人和集體發(fā)生矛盾,而且集體明顯是和個人福祉對著干的情況下,怎麼辦? 傳統(tǒng)的做法是革命。比如法國大革命,獨立戰(zhàn)爭。在勢力懸殊的情況下,第二個選擇是非暴力抵抗。比如甘地,曼德拉,昂山素季。在集體和權力尚有理性和訴求渠道的情況下,可以用社會運動,提高權力進行管理的成本,讓權力屈服,比如歐洲早期的婦女要求選舉權運動和勞工運動,以及美國70年代的社會運動。 蘭德提供了第四條出路,大逃亡。
      
      大逃亡和非暴力不合作有甚麼區(qū)別呢? 非暴力抵抗是表示不合作,大逃亡看似消極,實際是對整個社會大機器進行破壞。在骨子里,是早期工運破壞資本家機器的做法。不同的是這次是針對國家機器。讓它癱瘓。
      
      這實在也是理性到讓人骨子發(fā)冷的做法。部份精英當然可以逃進小樓成一統(tǒng),即使在小說里,精英們也是在最後兩年,銀行家也逃亡後,才有足夠資本完全生活在他們的世外桃源里。之前他們是要靠打藍領工來維持生活,每年集中起來開一次會而已,而且看起來都沒有家累。經濟崩潰,首先遭殃的當然是本來就做一份牛工的老百姓。沒有生活來源的人多了,犯罪率提高,人人自危,會促使更糟糕的強權政府上臺。說實在的,社會總是在進步,這也表示,要倒退的空間是大大的?!安黄撇涣ⅰ北緛砭褪呛芾溲倪壿嫞绕洚敶蚱苼K不是你自己的東西的時候。這也是該書吸引我,思考之下讓我覺得反胃的原因。
      
      但是我並不認為蘭德所提出的善惡之辯沒有價值。恰恰相反,她對這一重大命題的感覺是非常敏銳的。邪惡是人類社會的癌細胞。官僚機構導致的災難,種族清洗的邪惡,,在開始的時候還是以正常細胞的模樣出現(xiàn),然後逐漸變化,在被容忍了一段時間後忽然瘋狂發(fā)展,超出所有力量的控制。 要對邪惡開戰(zhàn),恐怕首先要調整目標,把目標從“徹底消滅邪惡”調整到“增加對邪惡的了解”,“把它縮小到可以控制的程度”,這樣比較實際。 其次,要做的是局部的轉化,這只能通過增加機體里善的部份,也就增強對生命有益的功能。消極破壞首先是自我損害,是削弱機體的有生力量。多做建設性的事,逐漸加強善的勢力,也就是改變了癌細胞得以生存的環(huán)境,也許就能讓事情向好的方向轉變。
      
      
      性和性別
      
      達格妮是被作為婦女解放的先驅來塑造的。她喜歡機械和鐵路,幹起活來通宵達旦,具有權威感,非常的自我驅動。她冒社會之大不諱,敢於追求肉身的享受。少女時期就品嘗禁果,後來成為鋼鐵大亨里亞德的情婦,並甘之如飴,因為她覺得這名頭是愛的冠冕,遠比妻子之名來的榮耀。後來又喜歡上機械天才約翰高特。
      
      另一方面,每次戀情,她都是對這男人心悅誠服以後,以臣服的態(tài)度投入性生活。這無疑讓後來的女性主義者很不爽。但是這難道不是一大批婦女解放先驅的真實寫照嗎? 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解放了自己,但是沿襲下來的愛情基因,依然是要找一個比我強的男人,才能完全放縱自我消失於性和愛的旋渦。
      
      不是說性和愛的關係一定要平等,而是它可以有許多模式。根據(jù)榮格的個性理論,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男性性格原型(animus)和一個女性性格原型(anima)。歷史上對女性的束縛,其實是對這這性格原型的束縛,所以不但女人要抑制自身人格里的男性因素,男人也學會抑制自身人格中的女性因素。 達格妮所代表的早期婦女解放,強調了在工作生活上,可以把男性人格釋放出來。但是在性生活上,還是繼續(xù)壓抑著男性人格,而作為最女性化的蕩婦出現(xiàn)。這種刻意的對比,未必是真實的。一個在工作上享受權力的人,在床上也許偶爾也想要權力和掌控吧。麥當娜和朱莉就是這樣生命力極其強悍的女人原型。這樣的生命力和慾望並不是隨時代潮流出現(xiàn)的,應該是每個年代都有。安蘭德本身就是這樣的人,她有丈夫,並和圈子里的一個年輕追隨者保持著開放的關係。
  •     讀過這厚厚的三本書之后一個月,我終于決心記錄一下這本書。
      
      彼時在誠品書店,問起店員這本書還有沒有買,每一說起書名,一旁的肉一便要傻笑著,一邊聳肩一遍幽幽地自言自語道“聳~聳~肩~~”。話說阿特拉斯是希臘神話里面用雙間支撐蒼天的擎天神,在書中隱喻著極其有能力、支撐國家經濟命脈的資產大亨們;聳聳肩通常意味著無奈,而一旦阿特拉斯——擎天的人——聳起肩膀,結果便可想而知:天會塌下來。這樣來看,書名就不難解釋了。
      
      書中的三位主人公,達格妮塔格特是一位鐵路公司副總裁,富有卓越的鐵路管理才能;漢克里爾登是一位鋼鐵大亨,發(fā)明了質輕耐損的里爾登合金,而約翰高爾特則是名天才的物理學家,研制出了一種強力而低耗的發(fā)動機。然而,這樣有才能的人,在他們的社會中卻處處碰壁。那是一個要求平均的社會,要求個人利益為集體利益讓步的社會,要求一切經濟行為必須在國家計劃內完成的社會,要求人不能熱愛金錢、必須熱愛美德的社會。在這種社會里面,高爾特所在的發(fā)動機廠采取了按需分配的制度,導致許多人不工作卻成天要這要那,工廠的效益一落千丈;里爾登的合金被國家科學院以莫須有的理由宣布具有缺陷,而之后又用綁架般的手段要求里爾登向國家貢獻出合金的配方;達格妮所在的鐵路公司在國內市場份額不斷下滑的情況下,聚將巨額資金轉去“資助”鄰國墨西哥修建鐵路,而最終這條鐵路被證明是一樁失敗的生意,達格妮將一切看在眼中,卻沒有辦法改變具有“美德”的股東們的意見。在這種社會里,各行各業(yè)有才能的人均遇到了類似的情形。最終,他們決定藏起來,直到世界崩潰、而人人都懂得了“人只為自己而活”“依靠自己的才能獲取的一切理應自己占有”這樣的道理之后,他們再現(xiàn)身。而不出所料,這些有才能的人紛紛消失之后,國家經濟陷入了終極崩潰,正如書名所預示:阿特拉斯們,聳肩了,后果非常嚴重。
      
      書中以各種才華橫溢卻處處受牽制的人為主視角,在一個架空的世界中描述了他們在事業(yè)中傾注的才情、熱忱和投入,對他們采用了創(chuàng)世英雄一般的描寫,如里爾登從一個鋼鐵工廠的學徒做起,一步一步有了自己的公司又埋頭研究數(shù)載,終于發(fā)明出了一種性能遠超其他所有合金的里爾登合金;達格妮在物質短缺、人手匱乏而時間又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搭建出一條看似不可能的鐵路。在作者大氣而不失細膩的筆法描述下,這些故事都讓人感動異常。
      
      同時,作者也下了很大的筆功表現(xiàn)了一眾并無才能卻占居高位、本不勞動卻要求獲取的人的形象,如達格妮的哥哥詹姆斯,身為鐵路公司總裁卻胸無點墨,只懂得與華盛頓的政客拉攏關系;里爾登的弟弟菲利普,游手好閑卻鄙視哥哥賺了大錢,同時又像哥哥索要工作,被以能力不足而拒絕之后又宣稱哥哥不顧手足之情,從而加入了國家瓦解里爾登公司的流氓行動中;國家經濟管理主席莫奇,以保護鐵路行業(yè)其他公司為由要求達格妮的火車減速行駛、限制班次……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非常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他們那樣的人,有才能,會思考,肯行動,最終能將自己的理想以一種具象式的存在表現(xiàn)出來,在這一切的過程之中采取主動,不依賴他人。同時,我也對比那些負面人物來進行深切的自省,因為那種不思考卻又希望不勞而獲的影子也經常出現(xiàn)在我自己身上。
      
      不過,終究這是一本烏托邦色彩及其濃烈的書,世界經濟并不大可能在十幾年的時間里面完全崩潰,所有有才能的人也不會一并撒手不管。它的極端色彩并不完全有助于解決現(xiàn)實問題??烧軐W終究不是我想要過多討論的。
      
      這本書對我來說最大的意義就在于,它讓我知道了人應該用怎樣的熱忱和獨立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p.s.我會把這書送給一個我認識的最像達格妮的朋友,在一個恰當?shù)臅r候,為了一份戰(zhàn)友般的友誼。
      
  •     這本書貌似,我每天只讀40分鐘的樣子,大約讀了兩個月的樣子。
      第一本讀的安蘭德的書是《源泉》,被里面關于寄生蟲的論述深深折服,因為從那個上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大多數(shù)人以為自己是男一號,其實,他們都是男二號。
      安蘭德在阿特拉斯聳聳肩里面提到說,平庸之輩對精英是挺殘酷的,人們總覺得精英們應該肩負著養(yǎng)活他們的責任。讀到這里似乎有點明白前20多年來一直的疑惑了,有些東西,盡管不合理,耳濡目染的多了,你就會催眠自己那是正確的。
      安蘭德關于共產主義的按需分配的批判也是相當一針見血的,大約人都是懶惰的多點吧。思考還是不思考這是一個關乎生死的問題,當一個人把解決問題這件事兒推給別人,自己不去思考的時候,其實跟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區(qū)別呢。誰是約翰高爾特,最后全是高爾特的講話,這些思想應該是貫穿整本書的,最后規(guī)整了一下。
      打著正義的旗號做的事兒,未必就有表面上那么光鮮,可以不做那樣的事兒,但是要用腦子鑒別這樣的行為。表面上越是叫囂為了這個好,為了那個好,也許,背后的目的越見不得光。
      我肯定不是高爾特那樣的人,我已經開始承認了,只不過,我也不能成為其他的那種人,幫兇。
      大多時候,那些人想漢克的多些,開始會有一個迷茫期,但是總是能夠想明白的。人活在世上,應該靠著自己的腦袋存活著吧。
  •     看到簡體版書評中有人說這是一本正三觀的書。
      于本人,三觀早已與書一致,這方面的療效就不顯著了。
      但是,這本書卻使自己對個人三觀的正確性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堅定感。
      如果說哈耶克,弗里德曼等大師的書,為本人的三觀提供了理論支撐,這部小說,則讓我充滿了在生活中踐行自己的三觀的力量。
      如果10年前就能讀到這部書,該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      六年前第一次讀到《阿特拉斯聳聳肩》,當時我二十六歲,大學畢業(yè)不滿三年,頭一年剛剛結婚,帶著肚子里八個月大的寶寶,接手了離職同事的未完項目,做最后一遍校對。
        順風順水波瀾不驚的人生,因一個一百三十萬字的故事而心潮涌動。
        
        五年后,版權續(xù)約,我們籌劃再版此書,由我重新進行了通讀。
        年過三十再讀,領悟又有不同。中間種種低潮、質疑或自我否定都被推翻,才知道過往并非罪愆。不過因為更愛自己,所以顯得自私,所以過著先天下之憂而樂的人生??赡闳暨B自己都不愛,又怎會有人愛你,又怎會有力量去愛人?
        So,很多人說,這是一本正三觀的書。至少,它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人生觀。從此可以有更強大的內心,繼續(xù)走自由放肆的路。
        
        新版本是精裝,開本和之前相近,但重新設計了版式,字號字距加大,版心相對縮小,看起來會比較舒服。這樣一來,頁數(shù)也就相對增加,有一千四百多,這么厚的書,當然是不累眼睛比較好。
        在內容上,除了修正少量的文字錯漏外,還修訂了部分翻譯錯誤。
        如老版后記里提到,第三部分的標題是獻給亞里士多德的禮物,原諒我當初年輕識淺,真的以為第三部分的標題都有什么哲學來由。這次修訂時,看到這里就覺得不對,拿出英文對照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原文是說,全書三部分的標題是獻給亞里士多德的禮物。那再回頭看標題就非常明了了:non-contradiction, either-or, A is A, 也就是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于是就有了新版本最大的一個改動——與老版完全不同的篇名。
        
        學識所限,新版錯漏必定仍在所難免。裝幀文案也是個人所好,也許未能體現(xiàn)原著精髓。新版上市月余,已經開始加印,歡迎各位挑錯吐槽,隨時加印,隨時改正。
        
      
  •     六年前第一次讀到《阿特拉斯聳聳肩》,當時我二十六歲,大學畢業(yè)不滿三年,頭一年剛剛結婚,帶著肚子里八個月大的寶寶,接手了離職同事的未完項目,做最后一遍校對。
      順風順水波瀾不驚的人生,因一個一百三十萬字的故事而心潮涌動。
      
      五年后,版權續(xù)約,我們籌劃再版此書,由我重新進行了通讀。
      年過三十再讀,領悟又有不同。中間種種低潮、質疑或自我否定都被推翻,才知道過往并非罪愆。不過因為更愛自己,所以顯得自私,所以過著先天下之憂而樂的人生??赡闳暨B自己都不愛,又怎會有人愛你,又怎會有力量去愛人?
      So,很多人說,這是一本正三觀的書。至少,它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人生觀。從此可以有更強大的內心,繼續(xù)走自由放肆的路。
      
      新版本是精裝,開本和之前相近,但重新設計了版式,字號字距加大,版心相對縮小,看起來會比較舒服。這樣一來,頁數(shù)也就相對增加,有一千四百多,這么厚的書,當然是不累眼睛比較好。
      在內容上,除了修正少量的文字錯漏外,還修訂了部分翻譯錯誤。
      如老版后記里提到,第三部分的標題是獻給亞里士多德的禮物,原諒我當初年輕識淺,真的以為第三部分的標題都有什么哲學來由。這次修訂時,看到這里就覺得不對,拿出英文對照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原文是說,全書三部分的標題是獻給亞里士多德的禮物。那再回頭看標題就非常明了了:non-contradiction, either-or, A is A, 也就是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于是就有了新版本最大的一個改動——與老版完全不同的篇名。
      
      學識所限,新版錯漏必定仍在所難免。裝幀文案也是個人所好,也許未能體現(xiàn)原著精髓。新版上市月余,已經開始加印,歡迎各位挑錯吐槽,隨時加印,隨時改正。
      
      
      
  •     如同馬克思對共產主義社會懷有崇高的期待和理想一樣,俄裔的美國女作家蘭德,同樣對資本主義抱有烏托邦一樣的期待和理想。1957年,《阿特拉斯聳聳肩》首次由蘭登書屋出版。據(jù)說,這部小說當時已被12家出版社退稿,出版以后,惡評如潮但暢銷無比,對美國大眾的影響僅次于《圣經》,作者也因該書幾乎激怒了整個成人世界:父親、母親、左派知識分子、自由主義者和保守主義者。他們貶低她:“只有十幾歲的青少年醉心于她的學說?!敝淞R她:“她患上癌癥完全是她在哲學上和精神上犯錯的結果?!痹谡紊?,蘭德是一個失敗者,自由主義者不喜歡她擺出的自我為中心的姿態(tài);保守派不喜歡她的無神論;雙方同時都反對她的個人主義。
      然而,與青年馬克思一樣,蘭德也是“不怕閃電、不怕霹靂、不怕天空中的驚雷”——或許,安?蘭德是美國文學史上最具爭議的作家之一,她提倡自私的美德,公開為資本家辯護,而且毫不掩飾她對龐大政府的憎惡。《阿特拉斯聳聳肩》在美國的銷售已達數(shù)百萬,被稱為“自私圣經”——在書中,與《資本論》對資本的批判一樣,她對空想社會主義進行了批駁:在20世紀發(fā)動機公司,實行了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制度,開始人們都歡欣鼓舞,覺得這樣就可以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結果能干的人工作越來越多,懶惰的人的需求越來越多,工廠很快就倒閉了??磥?,在對人性的缺點沒有充分的了解時,在財富還沒有達到無限充裕的時候,空想社會主義的烏托邦顯然會給社會帶來災難。
      如此多的涉及政治與經濟,并努力為資本家辯護,也難怪蘭德會為學者所輕視。畢竟,在公共知識分子的眼里,說教式的口吻和布道者的激情總是令人懷疑其動機,其真理在握的自信則令人懷疑其思考問題的深度。這個世界會變好嗎?19世紀文學的主題詞是批判,20世紀哲學的轉變源自于懷疑,蘭德如此逆潮流而堅持己見,為強者辯護,給弱者踏上一只腳,自然會激起公憤——畢竟,任何時候,世界上的成功都只屬于少數(shù)人。
      同樣,蘭德對財富的頌揚也令文學教授敬而遠之。曾有人說過女人不適宜于學習哲學,那樣對哲學和女人都是一種糟蹋。相反,文學與藝術似乎應該是女人的天職。不知道是否是這樣的潛意識在作怪,蘭德在序言中便申辯自己是小說家,哲學是為故事服務。然而,文學與經濟似乎是兩種不能兼容的價值標準,財富通常在文學中得不到很高的評價。相反的,小說家處理貧窮時,倒是得心應手,其同情與鼓勵的立場頗能激發(fā)人性的光輝。然而,否定財富卻又同情貧窮,卻是有點自相矛盾,畢竟解決貧窮的方法就是賺錢致富。然而,正是這種自相矛盾構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社會心理,所謂的中產階級的價值觀尤其如此。
      在《阿特拉斯聳聳肩》中,蘭德便試圖解決這個矛盾,在她看來,財富是人類思想力的結晶,妨礙競爭、扼殺創(chuàng)意、執(zhí)意維護既得壟斷利益的資本家是可恥的;而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賺取的金錢則值得尊重。這似乎提供了一種合理的解釋:以往人們所批判的不是財富本身,而是不勞而獲的獲得財富的方式——欲望是人類奮進的原動力,我們所詛咒的是貪婪對人性造成的扭曲。財富的創(chuàng)造力永遠值得尊敬——無論是《源泉》中的洛克,還是《阿特拉斯聳聳肩》中的約翰?高爾特——都是令人尊重的創(chuàng)造者。然而,他們的創(chuàng)造天賦似乎是與生俱來,無須他人對其指手畫腳。那么,對于那些沒有這樣天賦的人,出路在哪里呢?
      固然,財富是永遠是大眾追逐的目標,但它有可能是勤勞上進的動力,也有可能是犯罪墮落的原因——關鍵在于社會制度設計的獲取財富及使用財富的方式是否受人尊重,是不是能維護正義。作為一部烏托邦小說,《阿特拉斯聳聳肩》描繪了一個由自私而精明的商人、科學家、藝術家等社會精英組成的世外桃源,有著田園詩般的詩意和現(xiàn)實社會中的欲望的滿足。在這里,維系著一切的不是道德而是金錢,金錢被視作為崇拜的偶像,是自由交換和公平正義的象征,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創(chuàng)造者和思考者。小說結尾,由于強者罷工、拋棄了弱者,世界陷入了無邊的黑暗,而烏托邦里則是一片和諧幸福。同時,她借約翰?高爾特之口來說明了她的客觀主義哲學:
      
      財富觀——財富是人類生活的一種工具,是人類思想力的結晶。當你判斷某人德性的時候,請聽他對金錢的理解:詛咒金錢的人通過不正當?shù)氖侄潍@取金錢,尊敬金錢的人則依自己的本事賺取金錢。金錢是社會美德的氣壓計,遠離告訴你錢是萬惡之源的人。
      歷史觀——文明就是一個逐步將個人解放出來的過程。人天生便會思考,讓那些叫囂說人的思想自由在創(chuàng)建工業(yè)文明后便毫無用處的吃人者從大學的經濟系主任的位置上退下來,讓他們拿起弓箭,穿起獸皮。每個獨裁者都是神秘論者,每個神秘論者都是潛在的獨裁者。
      道德觀——你生命中的道德的唯一目的是去獲得幸福,讓自己得到快樂便是他的最高道德目標?!盃奚本褪菫榱四悴⒉辉诤醯臇|西而放棄你所看重的。人的生命是道德的標準,在生命里,快樂是成功的狀態(tài),痛苦則通向死亡。正如你不能對大自然進行偽裝一樣,你同樣也不能對人的品格進行假造。武力與頭腦是截然對立的;槍聲一響,道德無存。
      價值觀——人類是真正的英雄:以自己的幸福作為生活的道德準則,以實質性的成就作為最高貴的行動,以理性為自己唯一的主宰。人不應該為他人而活,也不應該要求他人為自己而活。思考是人的唯一最根本的美德,其它的一切皆因它而生。自豪就是承認你是自己的最高價值,這和一個人所有的價值一樣,需要去贏得。
      哲學觀——A就是A,一個東西就是它本身。存在是特性,意識是鑒明。存在是存在著的。每個問題都有兩面,一面是正確,一面是錯誤,夾在對與錯中間的則是邪惡。
      
      然而,利己是不是可以完全不損人,貪婪和欲望的界限在哪里,科學是否能完全解釋自然,理性造成的沖突如何解決——蘭德并沒有告訴我們,而這,往往是問題的關鍵。在《阿特拉斯聳聳肩》中,蘭德虛構的烏托邦,似乎是一個以市場為主導的自由交換的天堂。然而,這個社區(qū)內的人們如果遇到不幸,或者說在生病或年老后,無法給他人做貢獻的時候,是否會被這個社區(qū)所淘汰?大多數(shù)欲望不強烈而道德感比較強烈的人都反對這種不合自然生態(tài)平衡的法西斯之舉,畢竟,不僅人和人之間的創(chuàng)造力有差異,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創(chuàng)造力也會有天壤之別——在順風順水的時候,認為市場經濟是讓個人能力得以發(fā)揮的自由樂土;而在窮困潦倒之時,則會呼吁公平,而自由則是壓迫剝削的罪惡淵藪。
      由此,無論是哲學史還是文學史,蘭德都很難被成為學院矚目的焦點——盡管教授們年輕時很多都是蘭德的粉絲。與蘭德所批判的空想社會主義是烏托邦一樣,在她筆下所描繪的純潔理性的自由資本主義世界也同樣是一個烏托邦。在她的理想中,新知識分子不斷創(chuàng)新,成為勤勞聰慧的“知本家”,為營造明天更好的社會而不懈奮斗,可是,在現(xiàn)實社會中,能拐就拐能誆便誆也是事實,資本家的聰慧往往是首先體現(xiàn)在不擇手段,而不是去努力進行科技創(chuàng)新——公平固然會成為“多數(shù)人的暴政”的緣由,自由也往往成為借其名而施行罪惡的借口??磥?,小說家的職責并不在于為社會設計合理的成功制度,而是讓失敗的人們在面對黑暗時有了生的勇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偉大,是在于他的小說中永遠有對人性惡的拷問與獲得救贖的渴望;而雨果的不朽,則是因為,只要世界上還有貧窮和饑餓,《悲慘世界》就有它的價值。
  •     書里有幾個方面的典型,大家不妨對號入座一下。你是誰?你愿意做誰?是約翰?高爾特?里爾登?艾迪?還是詹姆斯?塔格特?估計誰都不想做詹姆斯?塔格特。但想一想你是否實際上正是他那種人?艾迪應該是傳統(tǒng)觀念里的正面人物,但你看,他永遠成不了男一號。要在約翰?高爾特和里爾登之間選擇,或許有些糾結。當然,他們兩個都很好。前者絕對高大,后者絕對英雄。差點忘了,還有弗蘭西斯科?德安孔尼亞。這是古龍小說中的男主角最佳人選,只是看來安?蘭德沒那么喜歡他,沒讓他做男一號。至于我,最喜歡拉格那?丹尼斯約德,驚鴻一現(xiàn)的海盜。多酷啊,殺富不濟貧。支援什么第三世界嘛,自己國家的人民還吃不飽,都給劫了沉海里去!
  •     《阿特拉斯聳聳肩》作為僅次于《圣經》的神作,看似有道理,也很煽情,但我認為更像是一個精巧的臆想,被奉為哲學也缺乏嚴謹和深度。
      
      就好比經濟學,各種理論和公式都很復雜而自成體系,但實際上它們的前提假設條件在現(xiàn)實中是不存在、不可能的,所以“經濟學沒有定理”。
      
      同樣,《阿特拉斯聳聳肩》里心系國家的完美英雄人物、又堅固又輕又便宜的金屬、超越時代的發(fā)動機、可笑的10-289法案,烏托邦式的精英樂園,這些現(xiàn)實中都不可能存在,鋼鐵-鐵路-煤礦的完美循環(huán)對內聚集財富,對外只是加速消耗資源,所以精英拯救地球的模式是天真,也是包裝出來的光環(huán)。這些只能存在于作者夸大后的精巧臆想中,是她擺脫蘇聯(lián)時期陰影的一種情緒宣泄。
      
      現(xiàn)實中對利益的貪婪帶來的絕不是進步,而是壟斷對創(chuàng)新的扼殺,如果瓦特像里爾登一樣壟斷蒸汽機,那還會有工業(yè)革命嗎?正因為全國鐵路都被達格妮壟斷,所以她一走就全盤崩潰,正因為懷亞特壟斷了油田所以一場火會讓世界面臨災難,而且在他剛來時那里可沒有火,非要用故意破壞后的廢墟來襯托某些人的重要,這本身就是可恥的作秀,不是世界上沒有能人,而是少數(shù)精英為了自己的偉大而摧毀了他們的舞臺。
      
      另外錢權結合會造就強勢家族和集團,現(xiàn)實中這些家族集團也影響著美國的參議院,連個控槍法案都通不過,還會出臺10-289那么搞笑的東西嗎?所以把這些家族集團塑造成反對政府暴政的英雄是十分荒謬的,真正可能出臺侵害勞工利益的10-289法案的是他們,最符合奴隸制關系的也是他們。
      
      小說電影僅當一樂,回歸當前,華爾街精英一手打造的世界經濟體系并不完美,越吹越大的泡沫危害著地球的持續(xù)發(fā)展,增速數(shù)字之下是大量的低效和浪費,經濟危機也比流感更危害人們的生活,現(xiàn)在的問題或許不在于共產和資本、計劃與市場、先富與后富,而是怎么重新設計合理的經濟運行體系,否則人類離走下坡路不遠了。
  •     看得我胸口痛....好難受.........
      
      剛開始看到henry在家里的情況,給1萬塊支票的時候。真tm想罵人。
      不過啃老族不就是這樣嘛.....
      
      到底結局是什么樣的,很好奇。
      
      現(xiàn)在要如何
      
      抱歉,你的評論太短了
  •     阿特拉斯聳聳肩估計明天就能夠看完了。直接就把我的世界觀給顛覆了。在我看來說的很有道理,也是真憑實據(jù),可能有些極端,有些不切實際,但寫的真是寫到我的內心里面。我應該做高爾登這樣子的人,不斷的思考,前進,自己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腦子,去換取自己應該所得的。換取應該的到的金錢。金錢是錯誤的嗎?它確實是衡量一個人對于社會作出的貢獻,為什么總有人會去仇富,去看不起這樣的?其實你要是看不起,你也去做啊,你也有本事你自己得到自己該得的,這有什么可以說的,你們只是看到了他已經富有之后的生活,怎么沒有想到他在獲得這些生活之前的付出,他的努力。他在獲取財富的同時也是為社會創(chuàng)造了許多的財富,提供了職位,讓這些在職位上的人也有自己可以得到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位置。如果企業(yè)家這些人消失了,誰來給他們提供職位,他們的生活更不用說,如何得以保證。工作就是得以實現(xiàn)人生存在價值的一種手段罷了,如果沒有了勞動,那人就可以去死了,因為你不論做什么都需要勞動,即使是去掠奪去犯罪,不也需要去運作嗎?這個世界不是你想怎么樣就怎么樣的世界。那樣的世界是不存在的,起碼我們現(xiàn)在生活的這個世界不是這樣子的,它需要人們去推動,去前進,用自己的智慧去創(chuàng)造。人去貪婪對我來說沒有什么錯誤,正是這些貪婪,欲望迫使人們去前進,去追求?對于希望的貪婪,對于夢想的欲望,這些不都是前進的動力。只不過說法不同,把這個意思曲解罷了,人何必這樣自欺欺人呢?正視自己的這些欲望,沒有錯誤,看到自己的野心也是沒有錯誤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你要以正確的方式,而不是不勞而獲,去掠奪,你的勞動就是你的所得。如果你的能力足夠大,你可以有這個把世界征服的欲望,可以有這個野心。這并沒有錯。要敢想,要敢做,要堅持。
  •     by羅四鸰
      
      在希臘神話中,阿特拉斯是擎天神,因反抗宙斯失敗,被罰在世界最西處,用雙肩支撐蒼天??墒?,若是阿特拉斯變得“自私”,聳聳肩,進行罷工,怎么辦?
      
      得知根據(jù)安·蘭德小說《阿特拉斯聳聳肩》改編的電影第二部開始上映,我立即跑去波士頓最大的一家影院觀看。相比2011年4月上映的第一部,第二部不僅請來了鄧肯·斯科特擔任編劇,還對導演和演員進行了大換血:導演由保羅·約翰遜改為約翰·帕奇。而女主人公達尼·達格妮則由八零后泰勒·西林改為1970年生的薩曼莎·瑪法斯(Samantha Mathis)。在一部電影中,對導演、編劇、演員如此大換血,卻是少見。雖然普遍認為比第一部要好,但依然猶如小說一樣,譽毀各半,在一些人看來,《阿特拉斯聳聳肩》第二部是可笑的,也沒有抓住小說重點;而在另一些人看來,它依然猶如《圣經》。據(jù)說,當安·蘭德拿著這本寫了14年、厚達上千頁,“放在鐵軌上可以讓火車出軌”的小說去出版時,蘭登書屋的編輯建議她刪去部分內容,安·蘭德的回答是:“你會刪減《圣經》嗎?”結果,小說一字不改出版,結果,惡評如潮,其中一條著名的評論是:它比人的一生都要長,而且更加荒誕不經。
      
      1926年2月10日,21歲的俄國姑娘安·蘭德抵達紐約。 “第一次看到燈火輝煌的摩天大樓的時候……,我想我哭了起來……”她決意留下來,“這是一個建立在我的道德基礎之上的國家,也是唯一能讓我自由寫作的國家。”這個道德是什么呢?最簡練地說,便是自私——理性的利己主義的道德性?!拔业恼軐W,實質上就是這樣一種概念:人是一種英雄的存在,將他自己的幸福當做人生的道德目的。創(chuàng)造性的成就是他最高尚的行動,理性是惟一的絕對標準。”用《阿特拉斯聳聳肩》里約翰·高爾特那篇長達57頁的演講的最后一句話說便是:“我發(fā)誓――憑我的生命以及我對它的熱愛――我將永遠不會為了另一個人而活,也永遠不會要求另一個人為了我的緣故而活?!?br />   
      因此,安·蘭德力倡個人主義,認為不能使個人利益得到最大伸張的社會,就不是理想社會。人只為自己活著,“理性的自私”不僅是道德的,而且還是道德的源泉、創(chuàng)造的源泉和價值的源泉。畢其一生,這位從當時蘇聯(lián)流亡到美國的作家,都在為其“自私”辯護,“唯一道德的政體是承認個人獨立自主是不可剝奪之權利的政體,它建立在理性、自愿同意而不是在暴力之上。”而所謂的無私在她看來,才是最不道德的,因為犧牲了個體來成就集體——集體主義的極權社會正由此建立。 “大公無私的社會不僅是非理性的社會,而且是自殺的社會?!毙≌f《阿特拉斯聳聳肩》便是安·蘭德哲學觀點的形象注釋:在一個實行了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烏托邦社會里,真正的個體創(chuàng)造者反而受到高舉著為社會謀利的道德大旗的政府的敲詐、掠奪和不公正的待遇,以及道德譴責,整個社會陷入空前危機。于是,這些“自私”的阿特拉斯們紛紛聳肩,憤而出走,在約翰·高爾特的帶領下,在一個山谷里建立了一個世外桃源。在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創(chuàng)造者,金錢成為自由交換和公平正義的象征,維系著這里的一切。因此,可以說,小說既是一個反烏托邦小說,同時也是一個烏托邦小說。電影《阿特拉斯聳聳肩》第二部從誰是“約翰?高爾特”開始,到達格妮開著飛機追蹤出走的“阿特拉斯”們而跌入山谷戛然而止。在電影中沒有出現(xiàn)約翰·高爾特或是說安·蘭德的烏托邦。這讓我不由有些遺憾。可是,在經過二十世紀烏托邦夢想與理想主義的幻滅之后(而且是以最血腥最不理想的方式),人類能否靠一種理論來建立烏托邦的理想之國嗎?我深深表示懷疑,決定不再追電影的第三部和第四部。
      
      不過,若是將時間還原到小說的出版年代——1957年,便不得不對安·蘭德表示欽佩。因為這一年,蘇聯(lián)發(fā)射了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上天,緊接著,又發(fā)射了第二顆,且還帶了一只狗狗上天。用毛主席的話說,“東風壓倒西風”了,于是,在中國趕英超美的“大躍進”也轟轟烈烈開始了。一時,集體主義力量和共產主義制度與意識形態(tài)讓美國和西方知識分子深表羨慕,并對西方的制度和價值觀產生了懷疑。正在那時,安·蘭德猶如阿特拉斯一般,用小說托舉起個人主義與自由的大旗,托舉起西方的天空,影響甚重。2007年10月,小說中譯本由重慶出版社推出,據(jù)出版社介紹,這本被稱為“自私圣經”的書在美國累積銷量超過8000萬冊,僅次于《圣經》。但我還敢打賭,影廳中兩個觀眾的另一個長著愛因斯坦的胡子、富蘭克林的肚子,手拿著一大袋爆米花,散場了還沒有醒的那個老爺爺肯定無法看懂這樣一部沒頭沒尾的電影的。顯然,這部電影根本不懂票房——或是,安·蘭德有些不合時宜了? 我看未必,或許在某些地方,仍需要安·蘭德的啟蒙教育,將“自私”進行到底。
      
      觀察家·書評:http://www.eeo.com.cn/2013/0120/239103.shtml
  •     阿特拉斯聳聳肩,其實也可以叫誰是約翰高爾特。比起名著來,它沒有那么的無懈可擊,情節(jié)邏輯、價值觀還是有缺憾,但是比起很多不痛不癢的小說,它給人的沖擊也是很強的。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改變了一點點對錢和物質的認識,對追求享受的認識。之前我有空散步的時候,會選擇接近自然的江畔,但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在城市的高樓大廈間游走,偶爾也會抬起頭,用贊賞的眼光看看四周美輪美奐的建筑了——這是人的力量??!對于一向厭煩的交通燈和車水馬龍,我也會轉變成投之以一些些驚奇的目光:這些奇形怪狀的小東西,都是智慧的杰作??!
      
      曾經也認為不食人間煙火好像很酷,追求金錢好像很俗,但現(xiàn)在又不知道當初那種想法有何依據(jù)了。有時自己開心享受生活時,想到身邊的一些處境不好的家人朋友,會有些負罪感。如果這時有人跟我說:你就知道吃喝玩樂!我一定會暗自羞愧。但現(xiàn)在我會驚訝:我不追求吃喝玩樂難道要追求吃苦受罪嗎?
      
      作品是很典型的美國小說,到處充斥著美國文學的那種邏輯,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性格描寫十分巧妙。前兩部寫的最棒,第三部就有點……故事的主線很好,可越往后愛情線越是搶戲,到后面有點主次顛倒了,我覺得這是女性作家的常見?。?個完美男人對女主角死心塌地,我仿佛穿越到步步驚心了!后面的情節(jié)有點敷衍,感覺是作者寫的不耐煩了。
  •     先聲明:讀的是英文原版,不知道中文翻譯是個什么情況。
      
      結構框架
      
      《大都會》與安蘭德的簡介
      
      小說的架空結構與故事設定
      
      個人至上與社會道德的羈絆
      
      資本主義與經濟命脈的厘定
      
      一些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批評
      
      
      在介紹安蘭德與她的小說《阿特拉斯聳聳肩》之前,我想先介紹一部德國電影。這是我目前最尊敬的一部電影。
      
      這是1927年首映的由弗立茨?朗導演的《大都會》(Metropolics)。這部電影非常好地通過了藝術的手法還原了卡爾?馬克思眼中罪惡的資本主義面貌。根據(jù)馬克思的說法,社會依據(jù)生產工具的有無分為兩大階級:無產階級和資本家。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被迫出賣自己的勞動,受到資本家的剝削,在生產線上配合機器,進行千篇一律的動作,導致人的“異化”(alienation)狀態(tài)。但因為工人階級具有的共同處境,可能達成階級意識,于是采取自我解放(emancipation)的方式就是:團結起來罷工推翻資本主義制度。馬克思稱其為歷史的必然結果。
      
      即使在今天聯(lián)想到富士康公司,我們不少人大概依然會對影片中工人的悲慘命運感到同情,或者憤怒。事實上,影片的后續(xù)發(fā)展也正是如此,一手塑造了繁華大都會的工人階級(Hand)聯(lián)合了起來,向代表大都會的“大腦”亦是“思想者”(Mind)的資本家發(fā)起了挑戰(zhàn)。他們組織罷工、砸爛機器、使大都會的正常運作全部癱瘓,并載歌載舞地慶祝自己從機器的奴役下得到了自我救贖與解放。
      
      這種俗套的、革命性的、又紅又專的劇情,長期以來一直都是我們對資本主義必然滅亡而喜聞樂見的樣板戲。
      
      就在這部電影首映三十年后,一部叫做《阿特拉斯聳聳肩》(Atlas Shrugged)的小說就誕生了。這部小說大概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奇葩的一部為資本主義制度正名的作品。它的劇情相當簡單,一句話概括就是:在無產階級的壓迫與剝削下,全世界的資本家(Mind)聯(lián)合起來——罷工。
      
      
      
      
      一、作者安蘭德(Ayn Rand)簡介:
      
      安蘭德原名為阿麗薩·濟諾維耶芙娜·羅森鮑姆。
      
      1905年出生于俄國圣彼得堡一個富裕的資產階級家庭中,猶太人,是四個女兒中的長女。她的父親開藥店,生意很好。在經歷了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由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政黨的統(tǒng)治、俄國紅軍與白軍的內戰(zhàn)等一系列歷史事件后,蘭德一家饑寒交迫、顛沛流離,藥房的生意也被政府沒收充公。不過感謝俄國革命,大學開始向女性開放。蘭德成為了第一批女大學生,主修哲學與歷史。在大學中她接受了關于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尤其是尼采等諸多哲學家的影響。不久,蘭德因為資產階級成分問題被清洗出校園,但在俄國的訪問學者的壓力下,這些被清洗的大學生得以重回校園完成學業(yè)。
      1925年秋,安蘭德得到了簽證允許前往美國探訪親戚。當她看到美國曼哈頓高樓大廈的天際線,她對資本主義的美好社會喜極而泣。她與親戚生活在芝加哥,自己致力于成為好萊塢的一名編劇。1931年安蘭德通過婚姻的結合成為美國公民,為了避免在俄國的家人受到牽連,自己更名改姓為安蘭德。
      
      蘭德的主要著作并不多,但她的作品對美國的影響卻是春秋萬代、永垂不朽。
      
      1936年出版第一部半自傳體小說《我們活著的人》(We the Living),探討了蘇聯(lián)環(huán)境下,個人與體制之間的斗爭。1938年出版反烏托邦小說《頌歌》,歌頌共產主義統(tǒng)治下的俄羅斯野蠻的生活。當時正值經濟大恐慌后的“紅色十年”(The Red Decade)時期,美國國內對社會主義思想的同情達到最高點。
      
      1943年蘭德第一本浪漫哲學小說《源泉》(Fountainhead)在歷經七年的撰寫后出版。曾被連續(xù)12家出版商拒絕,理由是這本書太過智慧而違背了當時美國思想的主流。最后 Bobbs-Merrill Company 出版公司在編輯Archibald Ogden以“你不出版我就辭職”的威脅下被迫出版?!对搭^》為安蘭德帶來國際性的聲望與高枕無憂的經濟回報。此書至今仍保持每年十萬冊的銷售記錄。
      
      1957年,《阿特拉斯聳聳肩》(Atlas Shrugged)問世。此書銷售量大好,但受到學術界與知識分子的猛烈抨擊。在普通的讀者群中它被推崇備至,被稱為十四歲就改變了我人生的神作(另一部與之齊名的作品是托爾金的《指環(huán)王》)。在高貴冷艷的知識分子或知道分子眼中,這本書就是美國青少年“中二病拯救世界”的罪惡根源之一。諾貝爾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就因為共和黨副總統(tǒng)候選人保羅·瑞安是安蘭德的腦殘粉而拿他拼命開涮,稱有證據(jù)表明他的貨幣學知識全部來自《阿特拉斯聳聳肩》中弗朗西斯科·德安孔尼亞(Francisco d’Anconia)發(fā)表的23段關于金錢的演講。他還為此舉例說明,就連哈耶克本人都親自承認他沒有讀完全書中最核心的部分:長達整整64頁的男主角的演講。
      
      
      
      
      二、小說的架空結構與故事設定
      
      按照克魯格曼的說法,《阿特拉斯聳聳肩》是一本虛幻的小說,書中講的是,世界上那些績效斐然、卓越而有成就與才華的人(按照今天的政治經濟學的說法,叫做“就業(yè)崗位的創(chuàng)造者”),他們拒絕再為這個忘恩負義的社會提供服務的故事。
      
      為了使劇情得以合理地發(fā)展,安蘭德架空了整個現(xiàn)實世界的設定。故事的主要發(fā)生地雖然是美國,但并非由總統(tǒng)、國會、最高法院形成三權分立的那個“美國”,而是由“國家立法委員會”(National Legislature)自上而下統(tǒng)治并保留民主投票制的“美國”。這就使小說后文“美國”走向類似蘇聯(lián)的國家計劃經濟成為了可能。其次,這本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說的時代背景是縱橫交錯的。全書保留了十九世紀末的工業(yè)組織結構、1930年代的經濟大恐慌背景、1950年代的社會習俗與技術發(fā)展水平。例如在本書中,鋼鐵和鐵路工業(yè)仍然是經濟發(fā)展的重中之重,收音機比電視機的傳播影響力更大,飛機是新興的交通工具,二戰(zhàn)與冷戰(zhàn)的歷史影響都不存在,等等。此外,蘭德還將美國周邊的國家一概模糊掉,設定為由大政府主導的“人民共和國”(People’s States),影射以“人民共和國”為詞綴的社會主義國家。
      
      全書分為三大板塊,并向亞里士多德致敬,其采用的標題分別是亞里士多德的邏輯規(guī)律即:絕不矛盾、非此即彼、A即是A(身份認定,糾正:同一律The Law OF Identity)。每一板塊由十章節(jié)構成,標題帶有全章節(jié)高度概括的象征意義。全書開篇第一頁第一問就設下了懸念:Who is John Galt? 并成功地將這一懸念作為推理的主線貫徹始終。不過,全書至三分之二以后的部分有了劇情脫線的趨勢——作者創(chuàng)造了一個過分龐大的世界觀以至于自己都有些操控不了整個劇情的走向——但最后蘭德還是多少完整地完成了自圓其說,結局亦保留了貫穿始終的象征符號的意義。
      
      本書的主人公名為 Dagny Taggart,是西方文學史上唯一一位形象高大偉岸、為人正直勇敢、個人能力卓越不凡、具有國家級別的重要性的——女性。Dagny與她的兄弟經營全美最大的州際鐵路運營公司,事實上她本人才是公司真正的經營者,因為兄弟無能。一如既往的慣例,蘭德筆下的女主角是絕對不會為任何一個生命中出現(xiàn)的男人犧牲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利益、或者自己的原則,更不用說做出任何在傳統(tǒng)看來理所當然、在女權看來天理難容的妥協(xié)。這個名叫Dagny Taggart的女主角是人類文明進化史上很不可思議的一個虛構人物的存在。
      
      三、個人至上與社會道德的羈絆
      
      批評家對蘭德的《阿特拉斯聳聳肩》最猛烈的批評之一是全書的倫理道德問題:她的價值觀太過極端、太過激進、太過智慧以至于違背了美國保守的、傳統(tǒng)的、具有宗教意識的主流思想。以“The Chain”一章為例,Chain的意思表示鎖鏈、項鏈、枷鎖,正代表了本書男主角之一Rearden的悲劇生活。Hank Rearden 是全書中最無辜的生物,他錯誤地把自己的榮譽與慈善都寄托于了那些一心想操控和利用他的家人。
      
      Rearden一家四口人:他與妻子、母親,和正在讀書的弟弟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全家人錦衣玉食的生活全部依賴他一人供養(yǎng),他是一家鋼鐵公司的資本家。而這三位所謂的“親親”家人的日常工作,就是千方百計地讓Rearden受困于子女盡孝、家庭責任、社會義務的負罪感中,從而受制于他們。Rearden的母親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如果我沒有把你生出來你就沒有今天這樣的成就”的姿態(tài),要求Rearden服從自己虛無的權威;Rearden的妻子則是沒落的貴族后裔,在Rearden仍是一位默默無聞地打拼者的時候正確地選擇了“不齒下嫁”,她時刻討好Rearden,拉攏自己的婆婆,并擺出自己為Rearden作出了巨大犧牲的姿態(tài):“我只要賢良淑德下得了廚房上得了廳堂在外人面前給你帶來面子你就要滿足我任何的欲望”;Rearden的弟弟因為生活在“人生的贏家”這樣一個哥哥的陰影之下,心理自卑而又不自在,在廣大人民群眾發(fā)起了類似今天占領華爾街的運動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倒戈相向,討伐他哥哥作為一個資本家的罪惡。不過鑒于這個美國還是有最低的人權保障,沒有發(fā)展成為類似文化大革命一樣的人身攻擊與肉體傷害。這個虛偽的中產階級家庭的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到Rearden遇見了他的女神Dagny Taggart。他與女神的個人至上的哲學觀產生了激烈的共鳴,并斬掉了一切社會道德的羈絆——The Chain。他不再假裝孝順母親,聽媽媽的話。他拋棄妻子并與Dagny出軌,他的妻子明知他的外遇行為仍為了保持自己當前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社會地位而保持沉默,直到Rearden定下決心要和她離婚。而她想出來的唯一一個報復方法,就是和Dagny的兄弟發(fā)生關系,結果導致了灰姑娘Cheryl發(fā)現(xiàn)她所愛著的和尊敬的男人是個不折不扣的流氓而走向了自殺的道路。Rearden最終趕走了自己吃白食的兄弟、斷掉了他的經濟來源,使他必須依靠乞討母親的部分生活費來維生。
      
      整套狗血的劇情非常好萊塢、非常不道德、非常沒有倫理,自然也引來道德衛(wèi)士的猛烈抨擊。但這就是安蘭德對“自私”與“利他主義”的正名。
      
      安蘭德所指的個人至上的“自私”,指的不是我們容易誤解的以他人利益為代價不顧一切追求自己個人的私利,而是指一個理性的人(在此特別強調“理性”)追求自己“理性”的私利。這一點我將在下一章資本主義中作出具體說明。而安蘭德所指的“利他主義”不是指單純地幫助他人,而是指奴性的、可鄙的、向他人卑躬屈膝的自我犧牲。換言之,她所否定的利他主義是把他人的幸福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上。如果這種人還自以為自己很偉大,蘭德認為這就是愚蠢。如果拋棄熟人社會,置于一個陌生人的環(huán)境中,那么,除非一個人的生命已經完全不值得存活下去了,否則,為了一個陌生人而搭上自己的風險,或者為了他人(無論是朋友還是陌生人)的快樂與幸福而使自己過得不快樂與不幸福,這就是自己對自己最殘忍的不道德。而一味鼓吹這種毫無意義的犧牲的社會就是——安蘭德所鄙視的——最不道德的道德社會。
      
      那么什么是安蘭德眼中的道德社會呢?
      
      這個社會由獨立的個人組成,每一個體都互相尊重彼此的自然權利,包括生活的權利、自由的權利和神圣不可侵犯的財產權利。他們互相交換彼此的價值(交換的工具之一就是貨幣,在下一章具體說明),這一價值可能是物質上的價值也可能是精神上產生共鳴的價值。所有人奉行的都是“等價交換”原則(the trader principle)。作為理性的、獨立的個人,每一個人為“proper survival”思考而行動。最重要的是每個人為了個人也就是自己的目標、而不是為了他人的目標而存在。
      
      I swear, by my life and my love of it, that I will never live for the sake of another man, nor ask another man to live for mine.
      
      
      
      四、資本主義與經濟命脈的厘定
      
      安蘭德認為能夠兼容我們理性的本性的唯一政治經濟體系就是:資本主義,而且是早年比較原始的亞當斯密主張的自由放任(laissez-faire) 資本主義,即國家與經濟分離,就好比西方歷史上的政教分離。
      
      蘭德毫不猶豫地反對大政府對市場乃至個人生活的干預,她強調“小政府”(minimal state)的概念,即政府的存在理由就是保護個人權利(Individual rights)。這也是美國憲法傳承洛克政府論的核心思想。安蘭德認為資本主義就應該是完整的、純粹的、不受(政府)操控的、不被規(guī)范管制的、處在法律體系下自由放任的狀態(tài)。用通俗的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的描述就是:市場中有一只看不見的手能指引著人們借著爭取各自的利益(亦即上文中未展開的“自私”)來達成公眾的利益。由于賺錢的唯一方式就是自愿的交易行為,因此獲取他人金錢的唯一方法就是給人們他們想要的東西。比如說,面包師傅之所以做面包,并不是為了世界的正義與和平,為了讓人們免于饑餓,或者追求美食家所謂味蕾上的幸福和自己的終極生命意義,而是為了先養(yǎng)活他自己。總之,一個人必須訴諸他人的利益,支付自己勞動的代價才能從他人身上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順便一說,安蘭德的經濟思想是受到了她的崇拜者奧地利裔美國經濟學家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的影響,米塞斯是現(xiàn)在自由意志主義運動的主要領導人,被譽為“奧地利經濟學派的院長”。比較諷刺的是,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蘭德的影響,才使米塞斯的著作得到了政治上的重視。
      
      蘭德在闡述理想中的資本主義制度時,有兩個較引人注目的觀點,其一即是Francisco d’Anconia在派對上對Dagny發(fā)表的金錢演說,準確地說,是貨幣的演說;其二則是蘭德對羅賓漢這一人物形象的特別解讀。
      
      人們口中所謂的“金錢”,就是作為交換的工具,一種載體的存在。它將孤立的個體在一個完整的貨幣體系內聯(lián)系在了一起,并指引整個經濟系統(tǒng)的生產與交換過程(即“貿易”)。人們有能力創(chuàng)造并生產,金錢就是達成彼此的價值衡量并完成等價交換契約的物化工具的形態(tài)。但金錢存在的前提是:每個人都是他自己的思想與勞動成果的主宰。事實上,金錢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權力來衡量你的勞動成果的價值,起到價值衡量與評估的是他者出于自己的判斷與決定來換取你勞動成果而愿意付出的回報。在一個假設的理想的自由市場中,雙方都能就等價交換原則獲益。而一旦你用金錢來做善惡的、道德的評價,也就是說你或許自以為是地以為拜金不是主義就是罪惡,那么作為理性的個體你的毀滅也是咎由自取。因為當金錢不再成為人們彼此交易的工具,人們就成為了彼此互相利用的工具。這也是馬克思最討厭的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結果,包括人的勞動力、無可替代的藝術的創(chuàng)造價值等等,一切都被商品化,可以進行交換與買賣。(那么,沒有金錢作為工具的社會是怎樣的呢?在偉大的人類文明歷史上,如果我的記憶還不錯的話,只有一個最純潔的共產主義國家真的響應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的號召,在一個國家內徹底廢除了貨幣制度。結局相當殘酷,少兒不宜。)
      
      那么,金錢作為工具最大的好處在什么地方?蘭德認為,它最大的價值就在于作為自由資本主義制度的工具,它在等價交換中給出了最恰當?shù)臋嗪?。說得簡單粗暴一些,即最有能力、最有才華、最有生產能力、最能為他人提供就業(yè)崗位的人能夠得到的財富與價值也就越多,也就是說越富有。在安蘭德看來, 比爾?蓋茨、喬布斯、貝索斯這樣的人即使是億萬富翁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那些因為自己無能與對此貧富差距心理不平衡而促狹的moochers和looters這種人生的失敗者才會想要一個人人均貧均富的共產主義社會。另一方面,金錢也只有在這些創(chuàng)造者的手中才能創(chuàng)造最大的價值,最后促進社會的整體公共福祉。這也是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也就是最好的笛子應該給最會吹笛子的那位演奏家才有彼此的價值意義。而財富在資本家、科學家、或者藝術家這些思想者的手中逐漸積累之所以不會被浪費在無聊的事情上,就是自由放任、創(chuàng)造激烈競爭的資本主義社會才能保障的巨大優(yōu)勢。
      
      總之,金錢作為工具只會在人類的使用中深化價值。金錢根本不是什么萬惡之源,而被稱之為“人類”那個生物與其他動物的區(qū)別之一就是學會使用工具作為生存本能,他才有善和惡的區(qū)別。
      
      為了更好地洗清金錢是“惡”之花的污名,蘭德創(chuàng)造了一個劫貧濟富的俠盜來惡狠狠地吐槽西方文明史上被鼓吹的俠盜羅賓漢(Robin Hood)。羅賓漢和他的伙伴們,是窮人眼中的救星與好人,政府眼中的土匪和強盜。蘭德是這樣來解讀羅賓漢的:這位被吹捧起來的有史以來最不道德的英雄第一人,他通過那些并不屬于他自己的財產來做他的慈善事業(yè),他分發(fā)給窮人那些并不是他自己創(chuàng)造或者生產的財富,他讓那些被搶劫的人來為他大發(fā)善心的奢侈的義舉買單。他是一個最無恥的理想的化身:也就是說我們什么都不需要勞動、不需要生產,只需要說出自己的欲望就可以獲得這些根本不應當屬于我們的東西。而羅賓漢所標榜的貧窮就是犯罪的理由,更是人類對正義的最大踐踏。蘭德鄙視羅賓漢,更認為這種不勞而獲的人,不配活在這個地球上。他們就是在此次思想者的罷工中最大的兩個反派角色: moochers 和 looters。
      
      蘭德對這兩種人的評價非常糟糕,甚至認為給予這兩類人以投票權的民主制度也很糟糕。Moochers和looters既沒有能力掌握自己的人生,卻因為民主制度而有能力掌握別人的人生。在《阿特拉斯聳聳肩》中即通過民主的方式通過了對資本家實施掠奪的“平均法案”。金錢這種工具對乞討者(moochers)沒有意義,因為他們不用自己生產的產品或者價值來進行交換,相反,他們用貧窮、用眼淚來博取同情,或者是一種叫做慈善的施舍。金錢這種工具對掠奪者(looters)來說也沒有意義,因為他們使用暴力來巧取豪奪。只有生產者才配使用貨幣這一工具。
      
      貨幣說也僅僅是對蘭德的資本主義理想制度的一種管中窺豹。蘭德在《阿特拉斯聳聳肩》這本科幻小說中注入了超級龐大而復雜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使這本巨著成為了最接近哲學的一本小說。
      
      
      
      五、一些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批評
      
      但安蘭德的哲學觀在這本書中并不是完美的,她存在著有很大的缺陷,盡管相比這本小說本身的偉大來說顯得微不足道。在此做出微不足道的批評一二。首先是資本主義的正名問題。歷史發(fā)展至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回到比較原始的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狀態(tài),在今天,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是混合形態(tài)的資本主義制度,類似工傷保險、最低工資標準等等福利制度都是社會主義形態(tài)向資本主義制度的延伸,盡管福利國家的弊病非常嚴重,盡管工會在今天的美國簡直是全社會福祉的頭號敵人…其二,關于個人至上的理性的自私,蘭德這套價值觀在西方文明中不被傳統(tǒng)價值買賬,在東方文明中更是與倫理道德社會相悖,與親親疏疏的血緣關系的熟人社會相悖,且不說父愛和母愛與婚姻之愛是否真的在社會現(xiàn)實中已有多少程度的扭曲與負面效用,人倫這個概念被蘭德否定地過為絕對。其三,蘭德對資本主義過分的崇拜有多少是源于當初社會主義,或者說共產主義的過分的厭惡?有批評家曾指出,無論多少資本主義國家的知識分子對《阿特拉斯聳聳肩》惡評如潮,來自社會主義或者共產主義國家的讀者幾乎對這本書沒有任何壞評只有遲到的認可。
      
      最后,我想回到開篇中介紹的電影《大都會》,那群工人罷工之后怎么樣了?建成了一個以工農階級為首的無產階級專政了吧?占領大都會了嗎?驅趕走了資本家了嗎?搶到資本家的錢了嗎?答案是沒有。導演做了非常殘忍的安排。大都會的結構是這樣的:悲慘的工人階級作為經濟基礎住在地下城市,而資本家則作為上層建筑住在地面上。大都會在罷工后整個癱瘓,下水道系統(tǒng)被破換,整個地下城市被水淹沒。這些工人罷工的時候就把孩子留在了地下城里,而從地下逃生的交通工具與機器都被工人砸毀了。說得難聽一些,導演安排他們的罷工的命運就是斷子絕孫,沒有未來。這種結局當然沒有觀眾會喜歡,所以在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偉大愛情力量下,他們救出了孩子,由此化解了資本家與工人階級的矛盾。工人階級象征著勞動的雙手,資本家象征著思想的大腦,連系手和腦的不是其他,就是心。
      
      我們說的理解、關懷、包容與愛。
  •     因為年代貌似有點久遠,和現(xiàn)在的文筆有些不同,看起來會有點別扭。
      但是內容絕對珍貴,會給你很多東西,但是容易消化不良。
      準備慢慢啃……
      
      讓我想起了米蘭昆德拉的書。
      
      很多時候和朋友討論工業(yè)革命是很神奇的事情,而且現(xiàn)在社會的形態(tài)和在社會中遇見的問題,在此書中可以給你個講個古老的故事,然后告訴你他是怎么長成一棵大樹。
      
      總之,值得花時間一讀,就是個人覺得看起來有點別扭……
  •     總是覺得自己是異類
      尤其是在看到各類大團圓結局的時候 總有各種的意難平
      “明明那個對手更優(yōu)秀 憑什么因為主角媽媽死了就獲勝?”
      “明明男2更完美啊 就因為主角是個爛好人就各種妹子倒貼?”
      不一而足
      
      到后來 干脆發(fā)展成了什么電視劇都看不下去
      看不下去 所謂人性的溫暖創(chuàng)造的奇跡
      要是現(xiàn)實真有這么甜,早就全世界社會主義了
      
      之前有個人說 這本書是自私圣經 沒錯
      它反映了人性中最真實的一面——利己 而且不像大多數(shù)文學作品中的批判 它對這種本能 持支持態(tài)度
      
      它所表現(xiàn)的思路 簡單粗暴
      “優(yōu)勝劣汰” “勝者為王” “重要的是結果 不是過程”
      
      啊啊感覺越說越偏了!這本書被我說的好膚淺像是斯巴達一樣的殘忍無情了!
      但是明明是有著濃濃的理性在里面的!
      
      總之,如果你平時也覺得“叮當貓給大雄就TM是浪費”,那這書值得一看...
  •      首先,我要說這是一本精彩絕倫的小說,是今年看的作品中推薦指數(shù)最高的幾本之一;其次,這是一本極具有反思性,且在某些程度上顛覆傳統(tǒng)道德的作品。出租車司機罷工、煤礦工人罷工是他們對不公的反抗,可能人類史上唯一沒有罷過工的只有一類人了,那就是“思想者”。
       這部作品的跋尾中寫到“人類歷史上只有一種人從未罷過工,他們就是將這個世界扛在肩上、使其生存下去,而得到的報酬只是痛苦和折磨,卻又從未拋棄過人類的那些人?!比珪挥幸惶幊霈F(xiàn)過“阿特拉斯”,即是說阿特拉斯神淌著鮮血、雙臂顫抖地扛起了地球,他越努力地球就越沉重地向他的肩膀壓下來。
       “阿特拉斯聳聳肩”即是讓那些“肩扛地球者”卸下肩上重擔意思;全書前半部中出現(xiàn)過數(shù)十次“誰是約翰·高爾特”的疑問,人們在說這一句不知何意的口頭禪時略帶輕鄙的口氣,作品一步步為你揭開約翰·高爾特原來就是那個帶領這個社會最杰出,同時也是被剝削得最厲害的思想者和優(yōu)秀人才逃跑的領導者。
       安·蘭德所宣揚的這種理性利己主義是我所極其贊同的;我所支持的“個人主義”代表社會中每一個自然人具有先天自由、平等、獨立的權利,每一個人明確擁有自我個人權利邊界的同時也充分尊重和不侵害他人個人權利,一切形式的權利交換均產生于自愿和平等的基礎,每個人的個人利益都能得到最大伸張。
       作品里還呈現(xiàn)了一種現(xiàn)象就是:最優(yōu)秀的人往往很難找到滿意的可以同他/她自己共事的伙伴。我們社會中抱怨得最多“的被壓迫者”、“被剝削者”往往可能反而是對另一群優(yōu)秀的人剝削得更多的人:物品是可以交換的,但思想是無法進行交換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社會福利未嘗不是某種程度上的另一種剝削。
       這是安·蘭德想要宣揚的“理性利己主義的道德性”中的一部分;作品同時還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政府接管后的社會到底崩塌得有多么快!如果這個世界足夠壞,與其去拯救還不如讓它崩塌了重建,這就是思想者們的一種宣言!推薦指數(shù)★★★★★。P.S,這本書還被翻拍成了電影,第一季去年上映,近期出第二季。
  •     貌似是在大學上課時聽到過這本書,一位很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在課堂上向大家推薦的,出于好奇便在閑暇時拿來閱讀。
      在國圖借到新書,著實一驚,小說有一千多頁,在這大半年里,我斷斷續(xù)續(xù)地閱讀,在今天終于完成了,很有成就感,長話短說。
       這部小說有些冗長,書中虛構了一群有才干、有頭腦、秉持靠自身創(chuàng)造力與勤奮來獲得金錢財富的資本家。他們厭倦了書中的現(xiàn)實社會——一個由寄生在他們身上、卻鼓吹金錢罪惡的政治家把控的社會。政治家們以推進財富平均和同情弱者為口號,卻大行貪得無厭之實。他們批判精英們自私、貪婪。沒有利他精神。然而當精英們厭惡了這些無端指責,在社會中如阿特拉斯一樣的他們甩手不干之時,那些嚴厲道貌岸然的批評者態(tài)度卻截然轉變,因為離開了他們社會將無法運轉。
       安蘭德的客觀主義思想無時無刻不在這本書中通過人物的心理描寫與情節(jié)變幻展現(xiàn)出來。在我看來,是針針見血,酣暢淋漓。關于客觀主義的價值內涵在此不再贅述,書評里已經有詳細陳述。
       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里面的思想為我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     三顆星純粹給文筆。
      原來右派也會寫歌頌小說,讀起來怎么那么像50、60年代的中國小說。差別在于,作者歌頌的是資本主義、自由貿易和“job creator”,手法怎么跟社會主義小說家如出一轍。哇,原來她就是從社會主義國家出來的,換一下立場,其他都一樣。這種小說也暢銷,說明美國人民也需要別人拍馬屁。難怪Paul Ryan那些共和黨把她捧上天。
  •     人物匯總(本書分為上下兩冊,以下分析總結均出自下冊。因為我只讀了下冊) 按照英文字母排序,后面的數(shù)字是該人物出現(xiàn)的頁碼。
      
      A
      艾迪?威勒斯:在塔格特鐵路公司,達格尼非常信任的一個人。在下冊開篇達格尼"隱居"的地方就只告訴了這一個人。576
      艾芙?斯塔內斯: 二十世紀發(fā)動機公司創(chuàng)始人。610
      安德魯?斯托克頓:亞特蘭蒂斯,斯托克頓鑄造廠。669
      艾里斯?威特:在亞特蘭蒂斯相見時,達格妮說兩年前曾經找過他。(是不是威特石油公司的老板?)p654
      阿克斯頓 = 休?阿克斯頓博士。
      艾瑪?查莫斯:被很多人稱為查莫斯媽媽,自從他的兒子在隧道事故中死亡后,他便給華盛頓帶來了殉難般的氣息。并且她皈依佛教。認為現(xiàn)在人們吃的食品實在是太奢侈了。大豆是一種很好的能夠替代面包、肉類、咖啡的絕佳替代品。當明尼蘇達州糧食大豐收,沒有足夠的火車來運走的時候。這些火車被委員會指派去拉莫斯媽媽的大豆了。
      
      B
      巴夫?尤班克:被詹姆斯?塔格特的妻子雪莉認為是一個騙子。721
      布洛杰特博士:當X項目展示的時候,由他來控制拉手。
      博川?庫勒斯:有一家以他名字命名的電視臺,在這個電視臺的節(jié)目上達格妮說出了他與漢克?里爾登的隱情。讓里爾登妻子的計劃落空。
      彼得:聯(lián)合理事會派來的,丁其?霍洛威的一條走狗,里爾登鋼鐵公司鬧事的帶頭者。910
      
      C
      D
      達格妮?塔格特:女主角,塔格特公司。由于特哥特公司主力豪華列車彗星特快違法規(guī)定,在燃煤蒸汽機車的牽引下駛入了隧道。造成車上所有的人窒息喪生。達格妮又進入了被思想者放棄的世界。
      丹?康威:達格妮把他和他哥哥歸為一類人。能夠把失敗轉嫁到最突出的人頭上,把它們當做替罪羊,從而保全自己。599,775
      迪克?麥克納馬拉:被達格妮稱為:最好的工程承包商。664
      納?丹尼斯約得:695
      丁其?霍洛威:華盛頓的一條走狗,在第六章中試圖說服里爾登同意鋼鐵聯(lián)合計劃。 與齊克?莫里森一派一度僵持不下。
      
      E
      F
      弗洛伊德?費雷思博士:與羅伯特?斯塔德勒博士同在研究院。在X項目發(fā)表當天,是他將斯塔德勒博士約過來的。并且向斯塔德勒博士說明他為什么要發(fā)表這個演說。 728
      飛利浦:漢克?里爾登的弟弟。原來他和母親靠著漢克?里爾登的救濟生活。但他突然想根里爾登要一份工作,因為他怕里爾登一旦哪一天去了人們都知道的亞特蘭蒂斯,他和她母親就沒有經濟來源了。而且華盛頓那些人曾經對他們做出過威脅。讓他們不要讓漢克?里爾登離開里爾登鋼鐵。
      弗蘭克?亞當斯:他曾經帶領工人抵抗暴徒們對里爾登鋼鐵的破壞行動。德安孔尼亞在里爾等鋼鐵公司當領班時候用的假名字。916
      弗雷德?基南:當約翰?高爾特在廣播里面把話講完后,他說出了百姓們對高爾特講話的反應“他們雖然聽不懂高爾特在講什么,但是他們不想餓肚子”。 981
      弗:給達格妮寫信的人,告訴她危險的時候可以打一個電話號碼。1017
      
      G
      H
      漢克?李爾登:爾登鋼鐵公司的板。女主角在伍德斯托克的時候思念的對象。他也深愛著里達格尼。當達格妮在科羅拉多州的山谷里面“失蹤”的時候,漢克?里爾登自己駕駛這飛機在山谷里面一直尋找到達格妮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并給他打電話。p564
      弗蘭斯思科?德安孔尼亞:德安孔尼亞銅業(yè)公司的老板,看女主角途中開車上山時,嘴里面吹著口哨。女主角聽出他吹的是查德?哈里的第五協(xié)奏曲。 最后他將公司讓給理事會離開的時候進行了蓄謀已久的行到,炸掉德安孔尼亞銅業(yè)公司。
      漢薩克:(這個是人名么?還是地名)麥達斯?穆利跟由于他的一起案子推出了消費者的世界。686
      懷特?桑德斯:亞特蘭蒂斯一員736
      H.R:漢克?里爾登失蹤后,給達格妮寫信說“我見到了他。我理解你?!眞ho?921
      
      I
      J
      杰夫?艾倫:624
      
      K
      克里夫頓?羅西: 塔格特去了伍德斯托克后,塔格特公司由他來管理。他就在塔格特小姐的辦公室辦公。
      肯?達納格:亞特蘭蒂斯的一員。587
      昆汀?丹尼爾斯:595
      考文?阿特伍德:669
      肯?達納格:670
      凱露露:拉格納?丹尼斯約德的妻子。影星。P672
      克萊蒙?威澤比:委員會成員,負責協(xié)助國家的鐵路工作。581,821
      庫菲?麥格斯:聯(lián)合理事會的一員。當高爾特堅決不同意和聯(lián)合理事會合作后,他帶人占領了湯普森和聲器項目所在地。向全國宣布:人民政府已經獲勝,以后不許再聽華盛頓的,然后每人必須交一定的錢,否則他們都得死。771 ,993,1034
      
      L
      勞倫斯?哈蒙特:在亞特蘭蒂斯,哈蒙德雜貨市場的擁有人。608
      勞力爾:635
      羅杰?馬斯:668
      理查德?哈利:679
      拉格納?丹尼斯約德:歐洲貴族的后裔。將消費者的世界中的財產通過暴力手段掠奪到亞特蘭蒂斯。706,728
      羅伯特?斯塔德勒博士:帕垂克亨利大學物理系主任。阿克斯頓博士說他是對手。高爾特認為比達格妮還難對付的人??茖W院的院長(推斷)。在X項目的發(fā)表會上,迫于周圍人的壓力,對一個小伙子讓他說出真話的請求無動于衷,對X項目大加贊許。717
      羅德里格?岡薩雷斯:智利外交官。795
      
      M
      米莉?布什:612
      麥達斯?穆利跟:由于漢薩克的案子徹底退出了消費者的世界。在那件案子中,法庭命令穆利跟首先動用他的儲戶的錢,用來滿足那些能夠證明他們根本無權得到這筆財產的人。在亞特蘭蒂斯非常富有的一個人,亞特蘭蒂斯的最初創(chuàng)建者。當初的意圖只是想著能給自己找一個脫離消費者社會的地方,后來變成了思想者的大本營。652
      莫特?里迪:721
      密涅瓦:彌涅耳瓦(拉丁語:Minerva,或譯為密涅瓦、米奈娃),智慧女神、戰(zhàn)神、藝術家和手工藝人的保護神,相對應于希臘神話的雅典娜。
      麥格斯 = 庫菲?麥格斯
      馬里奧?馬丁內斯:鄰國親善與發(fā)展公司的財務總監(jiān)。一個身材修長,風度翩翩,精力過度旺盛的智利人。795
      
      N
      內特內爾?塔格特:塔格特鐵路公司的候車大廳里面由他的雕像。應該是塔格特鐵路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768
      內特?塔格特:達格妮走之后,由他控制塔格特鐵路公司
      納拉岡賽特:法官。p679
      
      O
      歐文?凱洛格:載著想要去見新型發(fā)動機發(fā)明人的達格妮的火車被列車組人員拋棄后,達格妮遇到的第一個認識的人,并且這個人曾經是塔格特鐵路公司的雇員,但是拒絕了達格妮的升職建議。在他們尋找電話救援的途中,他給了達格妮一盒帶有美元標志的香煙。621
      
      P
      帕特?洛根:拋棄達格妮所乘坐列車的司機。622
      
      Q
      齊克?莫里森:與丁其?霍洛威一派一度僵持不下。當湯普森要發(fā)表就全球危機的講話時,他擔當士氣協(xié)調員。776,925
      
      R
      S
      塞巴斯蒂安?德安孔尼亞:.德安孔尼亞同業(yè)公司的老板,一直喜歡著女主角達格妮。p569
      斯塔內斯 = 艾芙?斯塔內斯。
      桑德斯:664
      斯布德:身材魁梧,滿頭白發(fā),穿了一身將軍制服752
      司馬瑟兄弟:他們倆買了一個果園。委員會把彗星特快取消掉就是為了去他們的果園拉柚子。770
      
      T
      泰德?尼爾森:
      托馬斯?亨德里克醫(yī)生: 達格妮帶著傷來到了亞特蘭蒂斯,身體多處受傷,并且兩根肋骨骨折。由亨德里克斯醫(yī)生為其治療。
      湯普森:國家元首
      托尼:那位“媽媽”,不希望在一個沒什么創(chuàng)造性的部門,懇求里爾登給他一份工作,真正做事的。在里爾登鋼鐵公司被一群聯(lián)合理事會派來的暴徒襲擊時,他挺身而出。單被暴徒們開槍擊中身亡。有一個疑問:為什么里爾登稱他為“那位媽媽”。858,912
      
      U
      V
      W
      韋斯理?莫奇:華盛頓的一員。委員會成員。581
      威廉?哈斯?。?90
      沃倫?伯伊勒:,鋼鐵大亨,屬于掠奪者的行列。他公司的煉鋼爐大量閑置,用均分主義侵占其他鋼鐵公司的利益。詹姆斯?塔格特去他家喝了幾杯。其間見到了鄰國友善與發(fā)展公司的總裁和財務總監(jiān)。795
       威澤比 = 克萊蒙?威澤比。
      
      X
      休?阿克斯頓博士:帕垂克亨利大學哲學系主任,他的三個學生,弗蘭西斯可?德安孔尼亞,拉格納?丹尼斯約德,約翰?高爾特。653
      西蒙?普利切特博士:華盛頓的一條走狗。思想者們并不認為他是一個“哲學家”。他的觀點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思想,強權既是公理。被詹姆斯?塔格特的妻子認為是一個騙子。686,805,980
      雪莉?塔格特:詹姆斯?塔格特的妻子。
      
      Y
      約翰?高爾特:罷工的先行者,思想者的精神領袖。581
      伊芙小姐:里爾登的秘書。766
      尤金?洛森:在把種子調度給了饑餓的人充饑后。他發(fā)表演說:“我們終于認識到了我們之間情同手足?!?37
      
      Z
      詹姆斯?塔格特:達格妮的哥,不知道、也不明白什么是理性。不懂得什么是道理。他是那群"消費者"里面的一個典型代表。p574
      朱庇特:724
      
  •     工廠匯總(本書分為上下兩冊,以下分析總結均出自下冊因為我只讀了下冊) 按照英文字母排序,后面的數(shù)字是該人物出現(xiàn)的頁碼。
      
      
      A
      安德伍德照明店里公司:紐約。669
      
      B
      C
      D
      德安孔尼亞銅業(yè)公司:法蘭西斯可?德安孔尼亞。在德安孔尼亞將銅業(yè)公司交給國家的時候,將所有的工廠和銅礦全部炸為平地。什么也沒有給消費者的世界留下。p565
      
      E
      二十世紀發(fā)動機公司:約翰?高爾特曾經是這家公司的一名雇員。由于這家公司的集體制改革,導致公司的衰落。p609
      
      F
      G
      H
      哈蒙德雜貨市場:在亞特蘭蒂斯,屬于勞倫斯?哈蒙德。p672
      
      I
      J
      K
      L
      里爾等鋼鐵公司:漢克里爾登為老板。p570
      哎多拉索酒店:洛加圖斯的一家酒店。里爾登為了救達格妮曾經住在那里。766
      
      
      M
      穆利跟日用品商店:p622
      穆利跟煙草公司:672
      穆利跟銀行:p673
      穆利跟造幣廠:p673
      
      N
      尼爾森發(fā)動機廠:669
      尼爾森木料:672
      
      O
      P
      Q
      旗艦航空公司:p635
      
      R
      S
      斯托克斯鑄造廠:669
      
      T
      塔格特鐵路公司:女主角所在的鐵路公司。
      塔格特運輸公司:
      
      U
      V
      W
      威特石油公司:p570
      韋恩?弗蘭克酒店:當明尼蘇達州的糧食因為沒有足夠的火車來運輸導致大量的糧食被雨水沖走、腐爛后。韋斯利?莫奇、尤金?洛森、弗洛伊德?費雷思博士、克萊蒙?威澤比、詹姆斯?塔格特與塔格特小姐酒店會面聚餐的酒店。867,871
      
      X
      Y
      Z
      
  •      地名匯總(本書分為上下兩冊,以下分析總結均出自下冊因為我只讀了下冊) 按照英文字母排序,后面的數(shù)字是該人物出現(xiàn)的頁碼。
      
      A
      安第斯山:674
      愛達荷:美國西北部。868
      
      B
      布拉斯加平原:
      布萊肖站:632
      北達科他州:848
      
      C
      D
      洛克戴爾本站:693
      
      E
      俄克拉馬州:848
      俄勒岡州:美國西北部。868
      
      F
      菲爾福德水庫:
      
      G
      H
      哈德遜河:711
      華生威爾:達格妮?塔格特從亞特蘭蒂斯坐飛機出來后到的第一個地方。764
      
      I
      J
      K
      堪薩斯州:848
      
      L
      洛克代爾:634
      勞力爾站:635
      
      M
       密西西比河岸:757
      蒙大拿:在美國的西北地區(qū)。868
      
      N
      內特?塔格特大橋:p731
      內布拉斯加州:848
      蒙大拿州:850
      
      O
      P
      帕垂克亨利大學:休???怂诡D博士。羅伯特?斯塔德勒博士所在的學校。
      匹茲堡倉庫:塔格特公司的一間倉庫,本應該放在倉庫中的鐵軌不見了。840
      
      Q
      R
      S
      斯塔內斯村:p596
      斯坦福銅礦:850
      
      T
      U
      V
      W
      伍德斯托克:562
      維斯?弗蘭克酒店:華盛頓一伙經常在這里開會。600 ,885,897
      威特:638
      威特中轉站:667
      
      X
      伍德斯托克:女主角脫離了被思想者放棄的世界后居住的地方,雖然那里沒有電力,煤油短缺,小商店的店主根本不關心他的顧客是否想或者是否會愿意買他的東西。在他的世界里面“所有的東西都一直就是那樣”。女主角總是忍不住去想怎樣去將這個地方的蘋果賣出去,通過修建公路是這里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
      新罕布什爾州:折磨高爾特的地方。也就是F項目的所在地。
      
      Y
      約翰?高爾特鐵路:p665
      猶他州?阿爾夫頓市:639
      衣阿華大平原:X項目的發(fā)布地點和基地。
      
      Z
      
  •     【本文純屬吐槽 你若抬杠 我不理你╮( ̄▽ ̄")╭】
      
      【2014.4.4 補: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860684/《歡樂的經濟學》這本書的作者 受安蘭德的影響 是一位自由至上主義者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這本書
      
      
      
      我心目中烏托邦小說就是類似于可以站在1984對立面的那種類型的小說
      “誰是約翰·高爾特”開始還以為正如“老大哥在看著你”一樣
      是一個符號一個預言
      所以
      當英俊瀟灑的 “約翰·高爾特” 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時候
      一口老血噴在屏幕上已經不足以形容我的抑郁心情……
      
      看著看著就發(fā)現(xiàn)整部書只有兩種人
      高大全的“作者的代言人”和猥瑣下流的“作者的敵人”
      女主的瑪麗蘇氣質在她跟約翰·高爾特一見鐘情的瞬間再次讓我折服并且讓我一邊懷疑女主是不是就是作者的化身一邊思考也許是自己的品格不夠高尚恐怕是道德上有問題
      PS:她跟銅礦主是青梅竹馬、跟鋼鐵大王惺惺相惜(當然,都上過床不過這個不是很主要……我是因為過于低級趣味才注意這一點的)、我能感覺到要不是作者刻意抑制自己的欲望恐怕英俊的海盜也將是她胯下之臣【實在記不住人名 果梅納塞……
      
      以上就是小小的吐槽一下其實不是最要緊的
      最重要以及一直困擾我的一個問題就是
      既然這群擁有理性的人類如此優(yōu)秀,那么他們能想出的最好辦法就是拋下整個世界跟自己的一切跑到一個世外桃源去過那男耕女織的生活這一點實在是讓人不能理解……難道以他們的智慧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決方法么?
      我?guī)е@個問題一直堅持的讀下去希望能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直到最后
      我們的女主掏出了槍解決了一個礙事的守衛(wèi)
      ……
      尼瑪這TMD不還是用武力解決問題了么
      作者你的思路呢你的堅持呢你的道德呢你的理性呢?。。。。。。。。。。。。。。?!
      FUCK!你們既然能用槍就T喵的早點用武力推翻邪惡的統(tǒng)治者?。。。?!還犯得著把國家工業(yè)搞癱瘓么?。。。。。。。。?!
      
      還有一個問題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為什么作者要把書寫這么長
      所有的作者代言人角色都在不停的重復作者的哲學理論作者的道德觀、世界觀。。。更不要說約翰·高爾特最后的長篇大論……
      思考之下只能有如下結論
      1、多寫字可以有更多稿費
      2、多重復,才能讓這些SB讀者理解這么高尚的理論
      3、作者自知表達能力不行以至于她總擔心不被讀者理解
      
      
      
      _(:з」∠)_ 我到底要不要讀源泉喵……
      
  •     書中描述的主人公具有一種忘我高昂熱情不顧一切的對理想的追求,甚至讓我無法理解,那個年代追求的是何種精神境界。但略有失望的是,作者對結局的安排,仍然對現(xiàn)實進行了妥協(xié),無法收場于是就創(chuàng)造出一個虛幻新世界,由一種振奮轉化為有了偽裝的無奈,從而在表面上達到了解決問題的所在。
  •     安·蘭德是個瘋子。
      
      她說“理性是唯一的美德?!?
      
      一個在俄國長到十幾歲才從俄國(對不起,是“蘇聯(lián)”)來到三十年代美國的作家。很快就在英語作品里鞭笞她所認為的非理性。
      
      所以她才在《Fountainhead》里進行資本主義原教旨說教。今天到曼哈頓下城,從運河街地鐵站出來還能尋到那條著名的Cortland Street。俺至今還記得幾年前看過黑白制片的Fountainhead之后的震撼,俄國人要都像她那樣,這世界早不是現(xiàn)在這個世界了。
      
      《Atlas Shrugged》作為電影,去年才拍了上半部,下半部預計明年production。網上還能找到最新關于她的documentary, 似乎美國近幾年有一個研究她的潮流。
      
      寫到這里俺想起了另一個安, Ann Coulter, 另外一個瘋子。
  •   經典之書值得修訂,值得重讀。每次重讀也都會帶來不同的感受。社會在改變,我們在成長,生活需要不斷領悟。
  •   最近一定會去看
  •   14歲的時候看了貨幣戰(zhàn)爭受影響,一口氣看完?,F(xiàn)在想想當時真不應該看。只記得最后一句話了"是時候重返世界了"
  •   這下就明白新舊的差別了,十分感謝
  •   哪里能買到啊... 網上有么
  •   請問一下,《阿特拉斯聳聳肩》的大陸版是否存在刪節(jié)?至少第一版有刪節(jié)。
  •   終于出精裝了!請問刪節(jié)了多少?
  •   樓主軟文寫得好棒\(^o^)/~
  •   誰知道呢?誰是約翰高爾特?
  •   一個很簡單的歷史事實:因為中國封建王朝極度繁榮,實現(xiàn)了自給自足,從而停止了創(chuàng)新,因此被打敗,這就是一種壟斷,以及壟斷帶來的后果。作者的理論是精英們能不斷創(chuàng)新,試問有誰能不斷創(chuàng)新,只有達到了一定的人口基數(shù)之后,在無數(shù)的技術創(chuàng)新的疊加上才能實現(xiàn)一個又一個創(chuàng)新,每個人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仇富不是因為富人有能力掙取財富,而是部分富人會仰仗自己的財富來阻止他人依靠自己能力獲得財富,通過損壞他人獲得財富的權利來使自己獲得更多的財富,愛錢沒有錯,但通過金錢來為自己制造特權就不是正確的心里了。
  •   我一直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他們做的壞事遲早是要還的..
  •   這么好的劇透和評論竟然沒人回復。
  •   我認為安·蘭德說得很有道理。
  •   樓主太有才了
  •   力薦 看完這個就可以不看書了
  •   寫的不錯,但沒有上升到哲學高度。蘭德講的里面涉及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與柏格森的《創(chuàng)造進化論》相通,創(chuàng)造推動人類進步,而創(chuàng)造來自于差異與重復(德勒茲的哲學觀),機會平均理論就是抹殺差異,差異才是世界的本原,共產主義更是強調同一,是與生命本身相悖的,是反生命的。
  •   有幾個問題,關于電影(安的小說)討論的問題的前提
    1.安的這個電影里的資產擁有者都是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工作機會的創(chuàng)造者
    這個假設感覺不是很站得住腳
    如果失去這個假設,整部電影就失去基礎了。
    2.安的小說里面沒有關于繼承的問題
    資本主義關于個人奮斗有很多優(yōu)點,但對于財富的跨代積累一直也沒有什么好辦法。所有的自由競爭都天然向壟斷和寡頭傾斜。
    3.關于人的能力
    人能簡單貼上有能力有承擔和愚蠢依賴的標簽么?
    每個人都是動態(tài),會起伏,有成長
    有些人在適當?shù)奈恢脮l(fā)揮能力,在其他位置或者其他方向、領域可能都不如普通人。
    電影里面的有能力的人和無能力的人都過于臉譜化,機械化。
    atlas不一定是固定的幾個人,而很有可能是按照比率產生的一些人。
    以前看過一個新聞,忘了來源了,人才的培養(yǎng)問題。
    人才不是可以按照公式或者通過努力就可以培養(yǎng)出來的,而是按照比率產生的。
    不論城市、農村,人才產生的比例是一定的。
    這也就是為什么只要人多,總會有足夠多的人才。
    另外從最近的李XX的例子看也很明顯,名人的后代成才的比率其實也還是社會成才的比率(不論他們的條件有多么優(yōu)越),所以相對顯得很多名人后代墮落了。
  •   你的平均主義思想還挺嚴重!按比例分配人才?哈哈,城市和農村產生人才的比例必定是差異巨大的!這是因為城市里信息和知識的密度更大,對人的大腦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推動更大!這是毫無疑問的,按比例產生人才就是機會平均主義的思想。
  •   人才不是分配,是成長的
    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個人會不會是人才
    這不是平均,是概率。
    信息和知識的密度不決定人才。你不會知道大山里有多少愛因斯坦。
    另外,這個不是我個人的意見,是研究數(shù)據(jù)體現(xiàn)的自然情況。
  •   談到阿特拉斯聳聳肩,資本主義國家來的朋友們第一反應就是"很多壞人都喜歡這本書",或者"我等著看你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混蛋". 左派們眼中的道德炸彈,作為一枚左派,我想在受剝削的時候也會變成在清醒并知道即將發(fā)生什么的情況下自虐式的接受苦笑并痛罵,直到有一天,i never live for the sake of another man or ask another man to live for mine. 也許并不會有那一天.
  •   感謝!等我看完再仔細回復。
  •   牛掰
  •   說的真好,這書的意思里沒有心沒有愛這是我討厭它的關鍵...
    一般我也不喜歡說啥理解、關懷、包容與愛覺得也很狗血,但是面對這書的堅硬冰冷我還是震驚了....
  •   認為她所謂的精英 固然推動了整個人類的歷史進程 但絕不是主宰者 而是輔助者。至于無產階級馬克思所說的那種社會 想得很好 只是不可能實現(xiàn)罷了。世界需要維持一個平衡 如果資本家或工人階級過度貪婪或強大,也是...
  •   還沒讀,剛看完 源泉 懷疑要不要再買 阿特拉斯聳聳肩。。。
  •   Dagny Taggart是我的女神,Dagny Taggart人物有多么偉岸,現(xiàn)實中安蘭德就...
  •   查到了那個國家是Cambodia,這評論非常有幫助。
  •   很贊的評論文章!
  •   沒看懂的說
  •   寫得好,贊一個。
  •   "大都會的結構是這樣的:悲慘的工人階級作為經濟基礎住在地下城市,而資本家則作為上層建筑住在地面上" 這個結局很明顯是借鑒了十九世紀末英國文學家,歷史學家HG Wells的小說The Time Machine,居住在地底下是黑暗強健的無產階級Morlock,居住在地面上的則是軟弱無力的資產階級Eloi。每當黑夜降臨,Morlock便從地底下鉆出來蠶食Eloi。
  •   頂一個?。。⊥耆硇缘娜瞬淮嬖谠谶@個地球上,人都是感性和理性的綜合體
  •   當然,都上過床不過這個不是很主要……我是因為過于低級趣味才注意這一點的
    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
  •   因為描寫的還不錯 o(*////_////*)o
  •   哈哈哈哈哈哈,我是覺得這才是重點嘛,然后就馬上中箭→低級趣味!倒地不起~
  •   女主真是瑪麗蘇的一逼?。∥亦蟼€去?。?!有一段是女主在馬路上狂奔突然發(fā)現(xiàn)迎面跑來一個漂亮女人!一愣神才恍然大悟是自己在玻璃上的影子……OTZ給跪了?。。?!尼瑪這是拍韓劇呢么
    我去找找原文
  •   ”她一心惦念著前面的終點站,眼前突然看到的一幅美妙的情景不禁令她吃了一驚:她看見一個女人的頎長身影正向她跑來,路燈的光線照亮了那人頭上閃亮的長發(fā),她的手臂裸露,一條黑色的披肩不停地飛舞,胸前的鉆石灼灼放光,甩在身后的是一條幽長冷清的街道,離燈光稀疏的高樓大廈正越來越近。當她意識到看見的是路邊一家花店的櫥窗玻璃中映出的自己身影時,她已經感覺出蘊含了這幅景象的城市的全部意義?!?/li>
  •   我笑...這人忒自戀了 忒自戀了.....而且自戀得毫無知覺——套用描述【美得渾然天成而絲毫不自知】
  •   總之最后公主跟王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并將在大洪水過后的人世間作為新任的亞當和夏娃帶領人類走向光明的未來
    【“道路己經清理干凈,”高爾特說,“我們就要重返世界了?!?br /> 他抬起手,在滿目蒼涼的大地上空劃出了一個美元的符號。】
    中間還有一段兒公主難以抑制自己的想念去見王子但是由于公主被人跟蹤導致王子被捕的情節(jié)天真的公主驚呼【“我沒有被跟蹤!我都看了,我??”】
    王子受盡折磨堅持不于邪惡的統(tǒng)治者大魔王同流合污最后公主帶著N(n小于7)個小矮人拯救了王子(殺人的情節(jié)就發(fā)生在這里)【 面對動物開槍尚且會猶豫的她,鎮(zhèn)靜自若地扣動了扳機,朝著一個想要生存,卻又毫無責任意識的人的心口開了火?!?br /> 嗯鄙視武力是鄙視別人手里的武力……OTZ 長跪不起……
  •   【面對動物開槍尚且會猶豫的她】這個是洗白吧...
    這個,讓我想起評論里面的中國人。好像有點不貼切。
  •   _(:з」∠)_ 【】里都是原文摘錄……不雞到作者腫么想的……作者是混晉江的吧……啊嘞……那個年代沒有晉江……果梅納塞……
    吐槽完了好開心睡午覺去了
  •   或許在那個時候 晉江文風也是空前的吧
    安睡
  •     思考之下只能有如下結論
      1、多寫字可以有更多稿費
      2、多重復,才能讓這些SB讀者理解這么高尚的理論
      3、作者自知表達能力不行以至于她總擔心不被讀者理解
    我先看完源泉的,現(xiàn)在還沒看阿特拉斯,正好看到你這個評論??丛慈臅r候我也隱約感受到你說的這三點,所以如果你特別不喜歡這三點,你就要做好準備源泉也會在這三點上有你好看的= =
  •   (*/ω\*)我就是胡說八道兩句
    我倒不至于特別不喜歡但是這本書我是帶著很大的期待去看的所以可能有些失望吧……
    我覺得吧
    作者這么想宣揚自己的哲學理論完全可以采取別的方式么……
    寫這么長的小說真是……不覺得辛苦么……讀者也很辛苦啊……
  •   我覺得源泉比這個好一點。
    先看的源泉,看了以后還是滿觸動的;看這本看著看著就走神了……
  •   _(:з」∠)_我盆友也這么說……可是我已經沒有力氣再看源泉了 打算緩緩再看
  •   其實能寫這么長最主要原因是作者來自俄國(當時好像變成蘇聯(lián)了來著)
    然后你去看看契訶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之類的俄國作品風格你就懂什么是把一句話拆成三句話了
  •   其實長不是主要問題……沒什么內容還能寫這么長就讓人很不耐煩了……不停的重復同樣的觀點
    _(:з」∠)_ 而且對俄國文學有著深深的無力感…托斯妥耶夫斯基感覺太沉重了…聽名字就覺得拖拖拉拉的……我還以為契柯夫只寫短篇小說呢 話說納博科夫也是俄裔來著吧 洛麗塔還蠻好看的誒
    這周挑戰(zhàn)一下罪與罰好了 卡拉馬佐夫兄弟實在是……OTZ……
  •   小哉!看漫畫版的罪與罰!一點也不沉重!
  •   紅豆泥???。。?!
  •   紅豆呆死!哈哈哈哈哈 還很歡樂~我初中的時候看的!o(*≧▽≦)ツ
  •   ……手冢治蟲??。。?!
  •   不知道是誰畫的...
  •   額,我手殘一下子點了 有不合適內容 ..... 不好意思樓主!我覺得你說得挺合適的!我剛看完電影覺得女主真的全能得匪夷所思....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這么風格鮮明,才是安蘭德的風格嘛....
  •   悟空 你不要再犯糊涂了 為師這次先原諒你~
    風格一點兒也不鮮明啊 這么瑪麗蘇的風格晉江一抓一大把?。。。?!
  •   右翼小姐www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