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朱光潛 頁數(shù):316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是中國現(xiàn)代美學理論家朱光潛的代表作。朱光潛偏愛詩藝,同時對西方文藝心理學有很深的研究。1931年他在歐洲留學時便開始本書的寫作,1943年始正式出版,歷時十余年,在當時有很大影響,是中國現(xiàn)代詩學體系建構的里程碑。時至今日,仍然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朱光潛(1897-1986),安徽桐城人,筆名孟實、盟石,著名的中國現(xiàn)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主要著作包括《文藝心理學》、《悲劇心理學》、《談美》、《詩論》、《談文學》、《克羅齊哲學述評》、《西方美學史》、《美學批判論文集》、《談美書簡》、《美學拾穗集》等,另有譯著《歌德談話錄》、柏拉圖《文藝對話集》、G.E.萊辛《拉奧孔》、G.W.F.黑格爾《美學》、B.克羅齊《美學》、G.B.維柯《新科學》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詩的起源
一 歷史與考古學的證據(jù)不盡可憑
二 心理學的解釋:“表現(xiàn)”情感與“再現(xiàn)”印象
三 詩歌與音樂、舞蹈同源
四 詩歌所保留的詩、樂、舞同源的痕跡
五 原始詩歌的作者
第二章 詩與諧隱
一 詩與諧
二 詩與隱
三 詩與純粹的文字游戲
第三章 詩的境界——情趣與意象
一 詩與直覺
二 意象與情趣的契合
三 關于詩的境界的幾種分別
四 詩的主觀與客觀
五 情趣與意象契合的分量
附 中西詩在情趣上的比較
第四章 論表現(xiàn)——情感思想與語言文字的關系
一 “表現(xiàn)”一詞意義的暖昧
二 情感思想和語言的聯(lián)貫性
三 我們的表現(xiàn)說和克羅齊表現(xiàn)說的差別
四 普通的誤解起于文字
五 “詩意”、“尋思”與修改
六 古文與白話
第五章 詩與散文
一 音律與風格上的差異
二 實質上的差異
三 否認詩與散文的分別
四 詩為有音律的純文學
五 形式沿襲傳統(tǒng)與情思語言一致說不沖突
六 詩的音律本身的價值
第六章 詩與樂——節(jié)奏
一 節(jié)奏的性質
二 節(jié)奏的諧與拗
三 節(jié)奏與情緒的關系
四 語言的節(jié)奏與音樂的節(jié)奏
五 詩的歌誦問題
第七章 詩與畫——評萊辛的詩畫異質說
一 詩畫同質說與詩樂同質說
二 萊辛的詩畫異質說
三 畫如何敘述,詩如何描寫
四 萊辛學說的批評
第八章 中國詩的節(jié)奏與聲韻的分析(上):論聲
一 聲的分析
二 音的各種分別與詩的節(jié)奏
三 中國的四聲是什么
四 四聲與中國詩的節(jié)奏
五 四聲與調質
第九章 中國詩的節(jié)奏與聲韻的分析(中):論頓
一 頓的區(qū)分
二 頓與英詩“步”、法詩“頓”的比較
三 頓與句法
四 白話詩的頓
第十章 中國詩的節(jié)奏與聲韻的分析(下):論韻
一 韻的性質與起源
二 無韻詩及廢韻的運動
三 韻在中文詩里何以特別重要
四 韻與詩句構造
五 舊詩用韻法的毛病
第十一章 中國詩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賦對于詩的影響
一 自然進化的軌跡
二 律詩的特色在音義對仗
三 賦對于詩的三點影響
四 律詩的排偶對散文發(fā)展的影響
第十二章 中國詩何以走上“律”的路(下):聲律的研究何以特盛于齊梁以后?
一 律詩的音韻受到梵音反切的影響
二 齊梁時代詩求在文詞本身見出音樂
附 替詩的音律辯護——讀胡適的《白話文學史》后的意見
第十三章 陶淵明
一 他的身世、交游、閱讀和思想
二 他的情感生活
三 他的人格與風格
附錄一 給一位寫新詩的青年朋友
附錄二 詩的實質與形式(對話)
附錄三 詩與散文(對話)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被人鬧得一團糟,就因為用這兩個名詞的人們,大半沒有弄清楚它們究竟指詩中哪兩個因素。因此,它們中間關系——“表現(xiàn)”——也就沒有一個精確的意義。秦:你這話至少不能應用到我身上來。我已經一再說過,語言是表現(xiàn)情感和思想的。語言是表現(xiàn)者,情趣和意象是被表現(xiàn)者。實質兼指情趣和意象,形式指語言。我說的話絲毫沒有含糊。褚:你這些定義與流行語言的習慣很合,不過大有商酌的余地。這一層暫且按下不談,先談其他的可能的定義。諸位都知道談到詩和藝術的學理,我們不應該忽略現(xiàn)代最大的美學家克羅齊,雖然我們不必完全贊成他的學說。依他看,詩人心中直覺到一個情趣飽和的意象,情趣便已表現(xiàn)于意象。情趣是被表現(xiàn)者,是“實質”;意象是表現(xiàn)者,是“形式”?!氨憩F(xiàn)”是情趣與意象化合時的直覺活動,就是想像,也就是創(chuàng)造。這種活動全部都在心里完成。至于把在心里已想好了的詩用文字寫出來,只是傳達,并非表現(xiàn)。孟:我想起實質與形式的另一種解釋。從康德派形式美學家一直到現(xiàn)代“純詩”派詩學家都把詩的聲音看成“形式的成分”,意義看成“表意的成分”。詩的聲音有如圖畫中的形色配合,詩的意義有如圖畫中的故事。依這班學者看,音樂是最形式的藝術,也是最高級的藝術,因為它不借助于內容的聯(lián)想,用聲音的形式直接地打動心靈。詩的最高理想在逼近音樂,以聲音直接地暗示情趣和意象,極力避開理智了解的路徑,這是說,把意義放在第二層。如此則情趣和意象是實質,聲音是形式,表現(xiàn)是情趣、意象與聲音的關系了。魯:還不僅此。一般人常把寫或印出來的文字看成詩的具體的“形式”,所謂“表現(xiàn)”只是用文字記載心里所想的,或是口頭所說的,而“實質”則為未加辨別的情趣、意象和語言。褚:諸位現(xiàn)在想想,“實質”、“形式”、“表現(xiàn)”三個名詞有幾多意義!流行語言的意義如秦先生所主張的是一種,克羅齊所主張的另是一種,“純詩”派所主張的又另是一種,最后,魯先生所提起的粗淺常識又另是一種。如果要把頭緒理清楚,我們最好列一個表看看:秦:在這許多定義中,我們最好把不能成立的丟開。第一,粗淺常識的表現(xiàn)說不能成立,因為詩歌并不絕對地需要用文字寫出來或印出來。其次,“純詩”派的主張也太過激,因為詩用語言,究竟不能離開理智所了解的意義。第三,克羅齊的學說也似是而非,詩哪能離開語言呢?一切藝術都有情趣和意象,但是詩和其他藝術究竟有一分別,這個分別就在詩用語言為表現(xiàn)情趣和意象的媒介。所以我所提出的定義是最精確的,就是:情趣和意象合為實質,語言為形式,表現(xiàn)是用在外在后的語言翻譯或傳達在內在先的情趣和意象。這是多數(shù)詩學家所公認的事實。褚:你批評別人的話暫且按下不談。你自己的主張誠然如你所說的,是多數(shù)人所同意的;但是我以為它是錯誤的。想證明這是錯誤,要說的話很長,我們須把情感、思想和語言的關系分析得很清楚。諸位不覺得厭倦吧?
編輯推薦
《詩論》是由漓江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