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薩拉·娜塔莉
內(nèi)容概要
《媽媽的佛法書之上學篇》內(nèi)容簡介:孩子上學后,母親的工作量大大減輕。但新的壓力又從各方面洶涌而來,她們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公式化。如何驅(qū)走無聊,以新鮮的視角感知周圍的環(huán)境?如何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價值觀?如何融入新的媽媽團體?擁有佛教徒和母親雙重身份的薩拉?娜塔莉以佛學觀點灌溉自己的日常生活,提煉出所有學齡孩子的母親都需要的生活智慧。
作者簡介
作者:(澳大利亞)薩拉?娜塔莉(Sarah Napthali) 譯者:蔣竹怡薩拉?娜塔莉(Sarah Napthali),二十四歲時接觸佛法,深有所感,三十多歲時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生活形態(tài)自此改變。她將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與佛法教導相結(jié)合,創(chuàng)作了四本關(guān)懷母親心靈的系列書籍。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壓力第二章 平衡第三章 無聊第四章 解釋第五章 社交第六章 分享第七章 恐懼第八章 自我第九章 紀律第十章 快樂一個想法附錄:一行禪師的十四項正念修習致謝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很多人或許會一聽到“信念”這個詞就退后一步,認為它意味著盲目服從,可佛家講的信念卻不是指遵循教條或追隨大師,而是把將佛陀教誨付諸實踐的能力。那是對自己的信念,相信佛陀的教誨對我們有莫大的幫助。問問自己怎樣讓這信念成長會很有幫助。很多修佛的人會說,多花時間與很有修為的人或上師相處最能滋養(yǎng)信念,修習佛陀的教導也是一樣。對另一些人來說,強化信念需要更投入地禪修并觀察這樣做的效果,比如在生活中有更多的平靜,更能活在當下。 孩子的疑蓋 若是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不受周圍各種不同觀點左右,我們可以教他們信任和依賴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教他們方法,讓他們可以轉(zhuǎn)入內(nèi)在聆聽自己的直覺和良知,而非總是順從于長輩、上級或同學朋友的觀點,這會幫助他們打造出強大的內(nèi)心指南針。所以,當孩子有決定要做時,我們要抵制誘惑,不要站出來為他們做出那個決定,而是幫助他們發(fā)掘自己的觀點。還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練習如何發(fā)現(xiàn)他們自己的心聲。當然,孩子還小的時候有時我們需要介入為他們掌握方向,但如果媽媽們能在一些領(lǐng)域表現(xiàn)出信心,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做選擇,那孩子也更能學會信任自己的內(nèi)心想法。 同樣,當孩子需要解決某個個人的問題時,我們也只是幫助他們探索這個問題,讓他們找到自己的答案,而非直接告訴他們該怎么做。我們當然可以提醒他們一些核心的價值觀,比如對他人友善和避免傷害等,但他們靠自己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卻會幫助他們積累重要的生活技能。問些開放式問題會很有幫助——不能只用“是”或“不是”回答,而需要更多思考后得出更完整答案的問題。我們可以將某件事可觀察到的事實指出來,把形成觀點的空間留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去判斷。我們還可以更多地去傾聽,讓孩子在探索自己想法的時候不被打擾。我們說得越少,就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空間去發(fā)展自己的思維。 當疑惑這個障礙在孩子的心中以自我懷疑的形式出現(xiàn),家長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無緣無故地開始大肆地夸獎,并把他們的弱點說得毫不重要??墒窃陂L期來看,沒有根據(jù)的表揚,或不具體的表揚并不會讓孩子相信自身的價值。一些評論家指出了“自我價值感運動”的弊端,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就是其中一位?!白晕覂r值感運動”指的是,由于近年來抑郁兒童數(shù)量的激增,無視孩子取得成績的真實含金量就表揚和獎勵他們。如果孩子付出最少的努力都能得到表揚,那還有什么必要付出更多?由于覺得沒有努力的必要,他們也失去了在辛苦取得成績后感到自豪的機會,這種自豪感可是提升自我價值的來源。 塞利格曼認為,如果我們不斷地迎合孩子的自尊心,就是只、關(guān)注孩子的感受,而忽視了他們的行為。他相信真正的自我價值感來自“駕馭能力、持之以恒的精神、克服挫折和無聊感以及迎接挑戰(zhàn)的能力”。我們這一代人總是忙于強化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因為我們不想讓孩子體驗到任何的負面情緒,可負面情緒卻是生活的一個自然部分,而且常常具有建設性的力量。
編輯推薦
《媽媽的佛法書之上學篇》編輯推薦:做好自己,才能做好媽媽!作為學齡孩子的母親,我們怎樣才能呈現(xiàn)出最好的自己,做好母親,而不是每日受控于自己的沮喪、恐懼和焦慮?我們怎樣才能超越自己的習性反應——易怒、緊張和焦躁?對我們而言,什么是滿足感最可靠的來源?學習做父母之前,先學會如何做自己——回歸內(nèi)在,平衡情緒,打破我執(zhí),以清醒而溫柔的覺知面對世界。成為孩子生命中積極的正向力量,做快樂而智慧的媽媽。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