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何國松 吉林大學出版社 (2010-01出版) 作者:何國松 編 頁數(shù):346
Tag標簽:無
前言
武則天的一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傳奇。她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女帝。她的美貌、智慧、狡詐、狠毒、領(lǐng)導藝術(shù)、領(lǐng)袖魅力、卓越的洞見力,都為后世百姓和文人津津樂道,千百年來不休。她是怎么樣從唐太宗的才人變成唐高宗的皇后的?她為什么要突破人倫的底線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女?她怎么能夠在一個千百年來都由男人統(tǒng)治的世界里,成為一代女皇?她的大周王朝如日中天,怎么又會及身而止,不傳之后世?她推翻了李唐王朝建立了武周王朝,為什么李唐的子孫又始終對她尊奉有加,把她當作自己的皇帝?一千三百年來,她的一生是歷史也是傳奇,她的歷史功過,猶如那塊無字碑,任由后人評說。本書以武則天富有傳奇性和爭議性的一生為主線,全面、詳細地描述了武則天的成長過程、婚姻關(guān)系、家庭角色、行事模式、掌權(quán)經(jīng)歷,以及治國方略等,是中國歷史人物傳記創(chuàng)作上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當然,本書并非一本歷史學著作,因此,我們在尊重史實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行文和讀者的需要,合理、大膽地進行了合乎文學規(guī)律的再創(chuàng)作和藝術(shù)加工,以期為讀者帶來最大的精神享受和閱讀享受。由于學識所限,加之時間倉促,本書的不當之處自是難免,誠望各位讀者提出寶貴意見,在此先予以致謝。
內(nèi)容概要
她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傳奇。她是唯一,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她的美貌、智慧、狡詐、狠毒、領(lǐng)導藝術(shù)、領(lǐng)袖魅力、卓越的洞見力等,都為后世百姓和文人津津樂道,千百年來爭議不休。她的歷史功過,猶如那塊“無字碑”,任由后人評說…… 《武則天傳》全面、詳盡地描述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傳奇性和爭議性的一生。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多難的童年第二章 入宮為妃第三章 剃度落發(fā)感恩寺第四章 入主中宮第五章 封賜武氏族人第六章 并稱二圣第七章 泰山封禪第八章 整飭外戚第九章 輔政有方第十章 接班人問題第十一章 威權(quán)獨任第十二章 登上皇帝寶座第十三章 駕馭天下之術(shù)第十四章 風燭殘年第十五章 大周帝國的終結(jié)第十六章 女皇升天之迷
章節(jié)摘錄
魏晉南北朝至唐朝是一個門第社會,高門大姓掌握了相當一部分的社會資源和政治優(yōu)勢。當時全國的最大世族共有:因避晉朝戰(zhàn)亂而渡過長江稱為“僑姓”的,以(瑯琊)王、謝、袁、蕭四姓為最大;原籍在江南稱為“吳姓”的,則以朱、張、顧、陸四姓為最大。在北方,漢人高門都稱為“郡姓”,山東以(太原)王、崔、盧、李、鄭五姓為最大,關(guān)中則以韋、裴、柳、薛、楊、杜六姓為最大。至于源出代北鮮卑集團的大姓都稱為“虜姓”,以元、長孫、宇文、于、陸、源、竇等七姓為最大。不論怎樣,宏農(nóng)楊氏是關(guān)中六大郡姓之一,門第之高連唐朝王室隴西李氏也不能比。宏農(nóng)楊氏由漢朝就興起,至南、北朝末出現(xiàn)了楊堅,建立隋朝,統(tǒng)一中國,即隋文帝。女皇之母楊氏,和楊隋王室同宗不同房,她系出宏農(nóng)楊氏觀王房。所謂觀王房,是指隋朝“四貴”之一的司徒·雍州牧-觀王楊雄一房而言。楊雄是當時正炙熱的權(quán)貴,其弟楊達也接連上任尚書、納言(侍中),并曾以營東都副監(jiān)官職和尚書令楊素主持洛陽宮闕的建設(shè),封為遂寧公。楊氏即是楊達的女兒。楊雄和楊達兄弟兩人貴為隋朝宰相,降于唐朝,楊雄之子楊恭仁是武德皇帝的宰相,另一子楊師道則是貞觀皇帝的宰相,他們的侄子楊執(zhí)柔也因女皇有“我令當宗及外家常一人為宰相”的之意而拜相,一個外孫女——就是后來參與封禪大典而行終獻禮的越國太妃燕氏——則是貞觀皇帝的妃子,家世十分顯赫。此時是門第社會,故武德皇帝即曾以開國集團門第之高貴為榮,認為他的開國集團皆系出高門世族,比漢朝開國集團的出身卑微越很多。在門第觀念如此濃重的時代,婚姻講求門當戶對,若非“賣婚”,文水武氏如何攀得上宏農(nóng)楊氏這樁婚姻?因此有人認為武士彠當年以販賣木材之故,所以有機會認識負責營建工程及東京建設(shè)的楊達。及至達死隋亡,而士蓑變成唐朝新貴,遂娶楊達之女為妻。此說僅是猜測之詞。因為武士彠是否曾與楊達認識,無證可考;而根據(jù)《攀龍臺碑》和《望風臺碑》,武士彠與楊氏的結(jié)婚,事在士彠進封應(yīng)國公之后,且由武德皇帝親自撮合。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由于士彠先缺中闈,武德皇帝親為這位功臣搭線,知道楊氏尚待字閨中,于是就告訴士彠說:“隋納言·遂寧公楊達,才為英杰,地則膏腴,今有女賢明,可以輔德,秦晉之匹不能加也!”于是特降綸言,俾成婚對。武德皇帝并且親自為士蓑的主婚人,另遣桂陽公主做女家的婚主,禮娉所需,均由官方供給?;槎Y完畢,馬上依班例拜楊氏為應(yīng)國夫人。桂陽公主是武德皇帝之女,也是楊氏堂兄弟楊師道之妻。所以,他們的婚姻決非山東衰落門第的買賣婚姻。士彠也因這樁婚姻的緣故,與李唐王室或多或少也沾上了一些親戚關(guān)系。士彠原本家富于財,如果《攀龍臺碑》所述是真的,則他做客以來前后賞賜甚多,封壽陽縣開國公時食邑一千戶,改封義原郡開國公時增邑一千戶,武德元年又賜田三百頃、奴婢三百人,別食實封五百戶,進封應(yīng)國公時又加實封八百戶,從平京師時曾賜宅一區(qū),表示在長安有住宅,即使后來外放為都督,回京稟報政情時,也不必像其他朝集使般“賃房與商人雜居”。也就是說,武士彠除了門第條件之外,財富和功名這兩條件均十分優(yōu)秀,所以皇帝才為他主婚,相里氏來不及享受的從一品夫人和榮華富貴,現(xiàn)在皆由楊氏來坐享。后來相里氏所遺二子對此后母不禮,這很可能是原因之一。根據(jù)《攀龍臺碑》,說武士彠死于貞觀九年(635),享年五十九歲。以此推算,士彠生于北周建德六年(577),武德新律令修成時(624)是四十八歲。至于楊氏,根據(jù)《望風臺碑》說死于咸亨元年(670)八月二月,春秋九十有二。由此推算,她生于北周宣政二年(579),比士彠小兩歲,等到士彠四十八歲為應(yīng)國公后,與她結(jié)婚之時,她已經(jīng)四十六歲。唐朝女性一般在十三至十八歲之間結(jié)婚,而以十五歲最多,是則楊氏嫁給士彠之時,早已過了適婚年齡。為什么會發(fā)生情況?根據(jù)《望風臺碑》的說法,楊氏出身高貴,對女紅并不重視,而卻明詩習禮、閱史披圖,頗能屬文,其父楊達許為“隆家之女”?;蛟S因為她的門第過高,或佛教信仰,而又教育良好的關(guān)系,故不易找到合適的對象。及至隋煬帝大業(yè)八年(612),楊雄、楊達先后死于遠征高麗的途中,此時她已經(jīng)三十四歲。碑文說她哀于父喪,希望憑托佛教,“永奉嚴親,長棲雅志”,表示已索性不愿婚嫁,祈福父靈。若不是皇帝撮合,楊氏恐怕即如此度過一生,歷史上遂也就沒有武則天其人其事了。兩人婚后生活情況良好,楊氏顯然是賢內(nèi)助,甚至武士蘸的仕宦順暢,也與楊氏“實資陰助”有關(guān)。貞觀九年武士彠死于荊州都督任上,遺囑歸葬文水,家人乃將他送回故鄉(xiāng)安葬。都督是三品職事官,唐朝舊制:三品官喪禮均給鹵簿,墓前樹立一定高度的碑碣及一定數(shù)目的石人石獸,而由鴻臚丞監(jiān)護喪事。武士彠由于是歸葬,故宮造靈睪送至故鄉(xiāng),墳?zāi)箘t因山而建,穿足容棺,殮以時服,喪費由官方提供。喪禮舉行時,委由本州大都督李世績監(jiān)護,朝廷另遣郎中一人馳驛前去吊祭。依喪事的規(guī)格看,表示武家雖然富有,但依然十分節(jié)約。楊氏先后為士彠生了三個女兒:長女后來嫁給越王府功曹賀蘭安石,季女嫁給郭孝慎,武璺則是次女。及至士彠死,楊氏時年五十七歲,悲痛欲絕,再度“方祈凈業(yè),敬托良緣。憑慧炬于幽途,艤慈舟于覺海。于是心持寶偈,手寫金言,……將佛日而長懸,共慈燈而不滅”,愿長伴夫墓;但是“特以圣上(武則天)年居膝下,愛切掌中;理藉劬勞,方資顧復”,所以才打消主意。根據(jù)《望風臺碑》此說法,楊氏是因為武曌尚小,需要母親的照顧,所以才轉(zhuǎn)變憑托佛教、長伴夫墓的念頭的。此年武曌已十一歲。及至永徽六年(655)武曌正位六宮,其年十一月楊氏被冊為正一品的代國夫人,后來又轉(zhuǎn)拜榮國夫人,位在王公母妻之上。死時贈魯國太夫人,謚日忠烈,尋又下制贈太原郡王妃。武后臨朝,追奉為魏王妃,改其咸陽園陵寢日順義陵。革命前期追尊為忠孝太后,革命后又追尊為孝明高皇后,陵日順陵。后來又添“無上”二字,改順陵日望風臺,故其碑又稱為《望風臺碑》。
編輯推薦
《武則天傳》:她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傳奇。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