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樹人肺系病經驗集萃

出版時間:2010-3  出版社:東南大學  作者:韓樹人  頁數:198  字數:182000  

前言

  肺主一身之氣,合于皮毛,輔心主血,通調水道,開竅于鼻。鼻氣通于天,四時六淫之邪襲人,首感于肺。前賢葉桂“溫邪上受,首先犯肺”之概語,亦警示平時應維護肺衛(wèi),善于防治外感內傷所致的肺系疾病與時病,故曾有“嬌臟”之稱。近年來全球十分關注的“非典”和流感、肺結核等疾患,我國廣大農村冬春季節(jié)病犯率較高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城鄉(xiāng)發(fā)病率逐漸增高的肺癌等等,均說明防治呼吸系統(tǒng)疾病至關重要,不容懈怠。晚近繼承名老中醫(yī)經驗工作不斷加強,中醫(yī)藥理論,實踐的書籍出版不少,但以呼吸系統(tǒng)疾病為主的專著卻甚少,個人認為應予引起重視,亟須彌補這一不足?! №n樹人同志是南京中醫(yī)學院中醫(yī)專業(yè)第二屆高材生。當時學制六年,中西課時之比約為7:3,中醫(yī)理論基礎扎實。臨證實習時間亦較長,分段實習,如課間實習,半載教學實習與足有一年的生產實習。當時敝人在醫(yī)療工作的基礎上,兼內科教研組課堂與帶教任務。授課期間,晚間到學院教室輔導答疑,憶及韓君所詢問內容較他人為深,是經過他學后復習,領悟深化后所提的問題,以見其求知、好學,深為可嘉。1965年畢業(yè),選留在我院,曾隨已故中醫(yī)大家曹嗚皋、李石青等以肺系專長的老師臨證,在工作中繼續(xù)勤學多年,參與肺系病房、門診(含專業(yè)門診)工作。1985年以樹人同志為主創(chuàng)建“呼吸科”,他被任命為科主任。對醫(yī)療、教學、科研等多項任務,帶領全科同仁,團結奮進,成績斐然。歷年來,醫(yī)患關系最融洽,病人送感謝信最多的,在全院要屬呼吸科。

內容概要

該書為韓樹人教授對自己從醫(yī)逾50年在中醫(yī)內科方面的階段性總結,全書分肺系病和內科雜癥兩篇,每篇分為醫(yī)論醫(yī)話和病案兩部分,共收集醫(yī)論醫(yī)話20余篇,醫(yī)案百余則。尤其是自1980年以來專攻肺系各種急、慢性疾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心得,如診治慢阻肺、肺心病、氣胸、食管反流致咳等,均有獨特見解。對各級中青年中醫(yī)師提高臨床診療水平有很好的幫助;是中醫(yī)藥院校學生、中醫(yī)自學者及中醫(yī)愛好者學習呼吸系疾病的中醫(yī)理論和診斷的一部可讀性很強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韓樹人,1936年生,江蘇省江都人。出生高漢農村,世代務農,兄弟姊妹眾多,家境清貧,15歲入學,啟蒙較遲。初中時一度因營養(yǎng)不良,疑患肺癆,高中畢業(yè)后,志在習醫(yī)。平時以勤補拙,寒窗苦讀六載,1959年9月~1965年7月學習并畢業(yè)于南京中醫(yī)學院醫(yī)療系。1965年8月進入江蘇省中醫(yī)院內科工作至今。1987年任南京中醫(yī)學院副教授。1992年6月任肺內科主任,學科帶頭人。1993年7月任中醫(yī)內科主任醫(yī)師。2002年被評為江蘇省名中醫(yī)。任職期間曾先后兼任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衛(wèi)生部藥理研究基地院管理委員會成員,江蘇省中醫(yī)學會肺系疾病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及顧問,南京市中醫(yī)內科學會委員及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編委等職。 
江蘇省中醫(yī)院名醫(yī)薈萃,在此環(huán)境中,韓老從事中醫(yī)內科臨床工作40余年,先后在已故中醫(yī)大家張澤生、曹鳴皋、李石青等前輩指導下工作。臨床實踐中,堅持以中醫(yī)為主,勤奮閱讀中醫(yī)古籍,如《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及《丹溪心法》、《柳選四家醫(yī)案》等醫(yī)書。在充實中醫(yī)理論的前提下,兼收現代醫(yī)理,力求觸類旁通,為我所用,不斷豐富自己的診療經驗。治療講究實效,嚴謹對待。從1980年前后專業(yè)肺科以來,對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問質纖維化及肺癌等肺系疾患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臨床診療頓能應手。此外,對中醫(yī)內科(如脾胃、肝膽系統(tǒng)疾病及痹癥、失眠、乳糜尿等)疾病,也頗有獨到之處。

書籍目錄

肺系病醫(yī)論醫(yī)話篇 1  仲景治咳喘法及其臨床運用 2  慢性支氣管炎的辨證施治 3  因時治咳 4  五臟咳治法心要 5  常見慢性咳嗽的中醫(yī)治療 6  淺談肺脹的病理及其治療體會 7  哮喘專主于風 8  天人相應話哮喘 9  對咯血機理及治療的體會 10  活血化瘀治療肺系疾病七法 11  中醫(yī)對氣胸的辨證施治 12  運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肺系疾病淺識 13  肺病從脾治     肺系病醫(yī)案篇 咳嗽 慢性支氣管炎——血虛肺燥證   ——風熱夾痰證   ——痰熱伏肺證   ——沖氣夾痰證   ——痰濁上壅證   ——頑痰伏肺證 過敏性咳嗽——陰虛肺燥證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肺胃不和證 鼻后滴流綜合征——痰熱伏肺證 慢性喉痹 慢性咽炎——陰虛肺燥證 喘證 肺氣腫——腎虛水泛證 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陽虛伏飲證 肺心病——陽虛飲邪化熱證   ——痰瘀阻滯證 肺間質纖維化——腎虛夾瘀證 哮病 支氣管哮喘——寒哮   ——寒哮(迷走神經興奮型)   ——熱哮 懸飲 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飲邪夾瘀證 包囊性積液——飲邪夾瘀證 結核性胸膜炎——少陽夾瘀證 咯血 支氣管擴張癥——陰虛火旺證   ——痰火伏肺證   ——陰虛痰熱證 肺癰 肺膿瘍——痰熱蘊肺證 支氣管擴張——痰熱蘊肺證 風溫(恢復期) 機化性肺炎——瘀阻肺絡證 肺痿 肺不張(痰栓所致)——痰阻肺竅證 肺積 肺癌(腺癌)——熱毒痰瘀證     雜證醫(yī)論醫(yī)話篇 1  運用香砂阿魏丸治療腹脹的體會 2  談談脾腎陽虛泄瀉的治療 3  運用茵陳蒿湯加減治療一例膽囊炎 4  對左金丸的藥物配伍意義即臨床運用淺析 5  淺析“二陽之病發(fā)心脾”及臨床案例 6  黃連阿膠湯的臨床運用 7  乳糜尿治療經驗簡介 8  白虎加蒼術湯為主治愈變應性亞敗血癥二例雜證醫(yī)案篇 嘔吐 急性胃炎——邪伏少陽證 脘痛 慢性胃炎——中虛夾瘀證 嘈雜 慢性胃炎——陰陽兩虛證 噯氣 胃神經官能癥——肝胃不和證 腹瀉 腹瀉——肝脾不調證   ——脾陰虧虛證 痢疾 急性菌痢——濕熱痢 慢性結腸炎——燥痢 脅痛 乙型肝炎——濕熱內蘊證 胸痹 胸痹——中氣不足證 不寐 失眠——君相火旺證(心肝同治)   ——陰虛火旺證(心肝同治)   ——痰火內擾證(治在膽胃)   ——神魄離舍證(心肺同治)   ——氣血雙虧證(心脾并補)   ——水虧火旺證(心腎同治) 盜汗 盜汗——陰虛火旺證   ——氣陰虧虛證 黃汗 黃汗——肝經濕熱證 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心脾積熱證 舌體潰瘍 舌體潰瘍——心火上炎證 舌麻 舌麻——風痰阻絡證 眩暈 眩暈——氣血虧虛證 頭痛 顱內感染——風熱夾痰證 頭痛——痰濁上蒙證   ——血虛肝旺證 誤補益疾——肝胃火旺證 三叉神經痛——風痰上擾證   ——肝風夾痰證 痙癥 面肌痙攣——陰虛風動證 風水腫 急性腎炎——瘡毒內歸證 血尿 腎下垂術后——陰陽兩虛證 尿濁 乳糜血尿——脾(腎)虛挾濕證 癃閉 腹脹——中氣下陷證 腹痛(原因待查) 腹痛——氣滯血瘀證 腎間動氣 腹主動脈跳動——腎虛夾飲證 怪病 牙冷如冰——陽虛陰盛證 強中 舉陽不息——陰虛火旺證 痹癥 坐骨神經痛——寒濕凝經證   ——風火挾濕證 手指關節(jié)退變——痰瘀痹阻證 頸椎綜合征——風痰阻絡證 膝骨關節(jié)病變——肝腎兩虛證 痿證 橈神經麻痹——氣血虧虛證 風疹塊 蕁麻疹——氣血兩虛證   ——風濕血熱證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又是一個清冷的冬日早晨,當天色未明,寒露甚重之時,在江蘇省中醫(yī)院其他診室仍是一片黯然寂靜的時候,呼吸科一號診室的燈光卻已悄然亮起,伴隨著患者的咳喘聲、低語聲,一個身著白大衣,兩鬢斑白而又略顯清瘦的身影,出現在患者與病患家屬的包圍之中——韓樹人教授開始了又一天的呼吸科門診。逆境求學,力爭上游韓老是江蘇省江都人,出生在高漢農村,幼時由于家境清寒,加之體質孱弱,使其在求學路上屢遇困頓與難關、阻礙。但是,逆境,也是成就不凡人物的要件之一,生活上的困境與疾病的干擾,并沒有將韓老擊倒,反而更使韓老珍惜讀書受教育的機會,因此,在逆境中求發(fā)展的韓老,從小就懂得要刻苦學習、以勤補拙,力爭上游的道理。終于,皇天不負苦心人,韓老在南京中醫(yī)學院畢業(yè)之后,即因品學兼優(yōu)、中醫(yī)理論功底扎實而被直接分配在江蘇省中醫(yī)院工作,并有幸得到著名中醫(yī)大師張澤生、曹鳴皋、李石青等名家垂愛指導,在中醫(yī)臨床第一線堅持奮斗至今。中醫(yī)本位,能中不西,先中后西韓老在中醫(yī)事業(yè)上很有自己的原則與見解,臨床上堅持以中醫(yī)為本位的立場與風格十分鮮明,門診時經常遇到許多因為嚴重發(fā)作的哮病、喘證或重癥流感甚至肺炎等癥狀急、重的患者?! ∑⒖鹊陌Y狀:“咳論”雖有論述,但后世醫(yī)家敘述更詳,如《醫(yī)醇媵義》指出:“脾經之咳,胸滿痰稠,食少體倦”;《癥因脈治》又載:“脾經咳嗽之癥,咳而右脅下隱隱作痛,痛引心脾,神衰嗜臥,面色萎黃,腹脹黃腫,身重不可以動,動則咳劇”;金·劉完素謂:“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是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咳嗽謂之有聲有痰,蓋風傷于肺氣,動于脾濕,咳而為嗽也”。因此,咳嗽痰多易咯,嗽之即出,或痰有甜味,或苔膩,以及納少倦怠,便溏浮腫等,為脾咳之特征。因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故脾咳之因,多為飲食不節(jié),喜食肥甘,嗜酒好茶,滋濕生痰;或因勞力傷脾(氣),或因素體不健,后天失調,或因久咳,肺病及脾,致脾虛生痰,上逆而咳?! ∑⒖戎蝿t:《柳選四家醫(yī)案》指出:“實脾土、燥脾濕,是治其本也”。臨床當審其標本虛實及其主次而治之。①如咳嗽痰多、色白質黏易咯,苔白膩,標實見癥明顯者,恒用平胃散合杏蘇二陳湯,燥濕化痰治之;②若白痰夾沫者,舌苔白用六安煎(二陳湯加杏仁、白芥子、生姜)加減,溫化痰濕;③如痰(或苔)黃白相兼者,此乃濕郁化熱之象,用三子養(yǎng)親湯或杏蘇二陳湯加苡仁、冬瓜子、平地木、佛耳草、或桑白皮、炒芩,溫清并用,化痰肅肺。若脾虛明顯,或久咳不已,治宗丁甘仁“必須培土,以生肺金”之法?!杜R證指南醫(yī)案》指出:“從來久病,后天脾胃為要,咳嗽久非客癥,治脾胃者,土旺以生金,不必窮究其嗽”?!锻跣窀哚t(yī)案》亦謂:“療久咳必先顧其胃氣,未有胃不順而咳可愈者”。因此,①脾虛氣弱者,多用六君子湯,健脾化痰,以杜生痰之源;②若脾陽不振者,用理中化痰丸加味,溫中健脾、化痰止咳、肺脾同治;③如肺脾(胃)氣陰不足,咳嗽有痰,舌紅苔凈者,可用《金匱》麥門冬湯加肺藥,氣陰并補,潤燥兼施;④又有舌淡少苔、營土不足,肺有痰濁者,宜仿費伯雄術米湯化裁,藥用當歸、白術、茯苓、苡仁、法夏、陳皮、姜汁等養(yǎng)營健脾化痰治之。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韓樹人肺系病經驗集萃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詳細的介紹肺系疾病中醫(yī)理論及診斷,是一本實用的書!
  •   治咳經驗獨到老練
  •   媽媽看這個醫(yī)生,看后3年沒有在范咳嗽!
  •   肺部現在也很多,要多看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