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故事

出版時間:2003-10-1  出版社:中國民族攝影藝術(shù)出版社  作者:(美)房龍  頁數(shù):315  譯者:馬曉晗等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地球的故事》是房龍關(guān)于人類地理的力作。他用文學手法,賦予知識以靈性,把自然地理的規(guī)律和人文地理的千姿百態(tài)展現(xiàn)在你的面前。

作者簡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龍,美國著名的人文主義文學大師。他的著作文筆優(yōu)美,知識廣博,深入淺出。房龍智慧的妙語和真知灼見更是讓人獲益匪淺。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第二章 地理學的含義第三章 我們生存的這個星球的特點、風俗和習慣第四章 地圖第五章 四季的形成第六章 陸地第七章 歐洲和生活在歐洲的民族第八章 希臘第九章 意大利第十章 西班牙第十一章 法國第十二章 瑞士第十三章 德國第十四章 奧地利第十五章 丹麥第十六章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第十七章 荷蘭第十八章 英國第十九章 俄國 第二十章 南斯拉夫第二十一章 亞洲的發(fā)現(xiàn)第二十二章 亞洲與世界第二十三章 亞洲中部高原 第二十四章 亞洲的西部大高原第二十五章 阿拉伯半島第二十六章 印度第二十七章 亞洲東南半島第二十八章 中國第二十九章 朝鮮與蒙古第三十章 日本第三十一章 荷屬東印度群島第三十二章 澳大利亞第三十三章 新西蘭第三十四章 太平洋群島第三十五章 非洲第三十六章 幸運的美洲大陸第三十七章 新的家園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地球的故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9條)

 
 

  •   房龍是那種能用簡單的話把復雜問題講清楚地人,羨慕
  •   這本書很實在,像聽老人在談一生途經(jīng)的風景!
  •   值得珍藏,回味無窮,好棒,以后多光顧,當當多進呀,OK
  •   一般,紙質(zhì)差一點,但還是可以克服的。
  •   雖然這本書物質(zhì)價值只有8元錢,但它的精神價值是無窮的.如果你是喜歡地理的人,不妨也買一本欣賞欣賞.也許你會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
  •   我在高考前仍堅持買了這本書,偶爾翻翻,對學地理的高中生很有用的~
  •   該書系統(tǒng)的介紹了各國地理的概況,很值得一讀。
  •   還好,比中學地理課本好看多了。
  •   這個版本算是便宜了
  •   送貨及時,質(zhì)量也好
  •   這本書可以做教科書用了。。從文學角度來說已經(jīng)很不錯了房龍已經(jīng)盡力使枯燥的地理講解生動一些不過可能自己本身閱讀時候期望是比較輕松一點的書籍所以感覺是比較乏味的。。還是喜歡寬容。。。
  •   對于一個對地理知識一竅不通的人還是有些意義的.
  •   印刷翻譯都很一般,房龍的書很好,但不要買這個版本。
  •   怎么插圖有的是彩色(極少數(shù)),有的是黑白(絕大部分)。紙張的顏色前后也不一致,差太多了吧?這種質(zhì)量嚴重影響讀書的心情吶?。。?/li>
  •     最近,剛讀完房龍的《地理的故事》。房龍是荷裔美籍人,多才多藝,寫的書范圍很廣,涉及歷史,藝術(shù),地理,哲學,文學,政治,經(jīng)濟等各個領域。他的書文筆生動有趣,見解深刻獨到?!兜乩淼墓适隆愤@本書寫于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雖然過去了八十年,但是,現(xiàn)在讀起來還是很有新鮮感,一點也不過時。有些見解恐怕現(xiàn)在的中國人都沒有。
      
      我們中國非常缺乏這么睿智的人和書,現(xiàn)在的好書非常少。許多暢銷書,網(wǎng)絡小說都是講的虛無縹緲的事,莫名其妙的事,淫穢不堪的事。若是誰迷上了這類小說,會變得精神不振,恍恍惚惚,做什么事也會沒精打采。
  •     我這本是黃一少的北京紫圖圖書有限公司的多看版本。
      
      房龍的這本書除了對中國不太了解和重視外別的都不錯,但是,翻譯的太爛了。
      
      我隨便看了看,什么歐洲的海岸線是非洲和澳洲的9倍(我呵呵),最精準航海鐘能反映天氣變化(那還精準個屁,應是適應)這種混蛋翻譯到處可見。如果對地理知識不強,不建議讀這譯本。
      
      我找到原文看了看第一張,翻出不說,漏翻的更是普遍,譯者可能自己不明白了干脆不寫到譯本里,呵呵,真是負責啊。
  •     “房龍的筆,有這一種魔力”,“干燥無味的科學常識,經(jīng)他那么的一寫,無論大人小孩,讀他的書的人,都覺得娓娓忘倦了”?!?郁達夫
      曾經(jīng)的某一天,我偶然看到這段文字,中國現(xiàn)代作家郁達夫這樣高度評價荷裔美國作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龍的作品。看到這句話,我就萌生了閱讀房龍先生作品的念頭。今天的我,捧著房龍先生的這本《房龍地理》,沉浸在他的文字中,愈發(fā)懂得郁達夫先生為什么如此高度贊揚房龍。
      房龍對于世界地理的解讀,不局限于討論地球的自然特征,他沒有羅列枯燥的數(shù)字,沒有堆砌深奧的名詞,而是把人作為重點,來探究人的生存命運,試圖尋找到人類幸福的共通之路。房龍用文學手法賦予知識以靈性,把自然地理的規(guī)律和人文地千姿百態(tài)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房龍居然把世界各地都講了一遍,我很佩服,因為這是一件工程浩大的事。房龍重點講了歐洲和亞洲這兩個東方和西方文明的發(fā)源地,對于非洲和美洲做了簡略介紹。雖然在現(xiàn)在看來,房龍在當時寫的東西已經(jīng)和現(xiàn)在有了不小差距,例如南非現(xiàn)在就很好,中國也不像他當時說的那么前途未卜,南斯拉夫更是消失了很久。但作者還是用他擅長的手法敘述了一番歷史中曾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并且把這些事情串起來,儼然是一幅巨大的人類變遷圖。
      《房龍地理》打破了常規(guī)地理書的寫作方式,緊扣"人"的觀念,將人的活動和重要性提升至首位,自始至終關(guān)注的是"純?nèi)?quot;的那一面――科學、藝術(shù)、商業(yè)、宗教和政治,從歷史的高度闡釋了人與地理以及地球的關(guān)系,生動地演繹了"人文地理"這一概念。
      同時,在歷史的敘述中還穿插回顧了人類與自然相互協(xié)調(diào)和適應的漫長過程,以及在這一過程中人類發(fā)掘自身潛力并努力探求與地球――人類這惟一家園和諧的最終方式。 房龍在此書中貫穿了其慣有的行文風格,詼諧幽默的文字化枯燥的地理知識于無形,使人在輕松愉快之際不僅領略把握了人類厚重歷史發(fā)展的來龍去脈,且能在掩卷之際獲得不少啟發(fā)。
      確實,我得到了很多啟發(fā)。
      我們是人類歷史長河的一粒微塵。
      長久以來,我們都如同地球上的匆匆過客,人生短短十載,似乎總是以一種偶然的方式生活著。殊不知,我們的偶然,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社會,乃至整個世界。
      縱觀這本《房龍地理》,其實我更愿意把它稱作《房龍歷史》,這也是我標題緊扣“歷史”的原因。這本書其實并不像書名那樣偏重地理,而是偏向歷史,尤其是世界史。世界六個大洲的主要國家的簡要歷史都被濃縮在了這本300多頁的書中,讀來很有一種幾千年的歷史掌握在手的感覺。
      我們是人類歷史長河的一粒微塵。
      讀完全書,我看到荷蘭的興衰、希臘的前世今生,也驚訝地了解到,薄薄的幾頁文件居然改變了比利時的國家命運。
      掩卷,長嘆。
      如今這個精彩紛呈的世界是由多少個曾經(jīng)的生命鑄就而成的?。∥覀儺斨械娜魏我粋€人都有可能改寫歷史,當然,結(jié)果有好也有壞。
      放下書本,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我要盡我個人的力量改變身邊,從而改變社會,為推動世界歷史助一份力。
      也許你會笑話,說“我們不過是人類歷史長河的一粒微塵罷了!”
      但,燦爛的人類歷史長河不就是這些微塵構(gòu)建的嗎?
      我們是人類歷史長河的一粒微塵。
      卻不僅僅是一粒微塵。
      
  •     很有時代特色和人文特色的書。沒有很科學性的數(shù)字描述,反倒像一篇篇游記,通過自己的觀察用文字來一一回應地理科學課上的所學。
      
      現(xiàn)代人讀《房龍地理》很可能會感覺有點奇怪。對于科學性的東西,我們閱讀到的基本上是我們所未知的或者正在學習的內(nèi)容。但是已然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現(xiàn)代人去讀上世紀初的地理著作未免會感到一種異樣。就像天天用微波爐熱食物的我們到了落后的地方,聽到當?shù)厝嗽凇爱愊胩扉_”地夢想:要是有一種方法,不用火燒不用水蒸不用烘烤就能加熱食物就好了......然而《房龍地理》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它不僅僅是在講地理,更重要的是在講人,講地域人文。所以他展現(xiàn)的畫面就不只是十分生硬的巖石河流,而是巖石、河流以及一旁的村莊,還有村莊上空裊裊的炊煙。
      
      順便說一句,翻譯有點問題。難道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前翻的?
  •     翻譯糟糕不必說了。
      這本書是給業(yè)余編輯審的嗎?是給業(yè)余校對校的嗎??。?br />   只讀了不到40頁,就發(fā)現(xiàn)了至少5處校對錯誤!包括各種知識性和文字性的硬傷!!這我還是從普通讀者的角度看的~
      排版、印裝、封面設計都還算到位啊,但是,這種內(nèi)容真是太糟蹋經(jīng)典和技術(shù)編輯、美術(shù)編輯的勞動成果了?。?!
      還有那些插圖,內(nèi)行都來看看,明顯是為了湊版面隨便在網(wǎng)上down的?。?!有美感嗎???!清晰度和色彩完全不夠?。。?br />   有想回顧經(jīng)典或者想給孩子普及地理基礎的家長,千萬避開這個版本啊,誤人子弟?。。?!
      
      補充:為免誤會標注一下,此版本是上海三聯(lián)書店的《房龍地理》
  •      對于文獻來說,自是查看原文的為好。因為語言是一門藝術(shù),再什么精美絕倫的轉(zhuǎn)換都比不上絲絲入扣的解讀。當然了、限于讀者自身精力或是外語水平的限制,也不可能每每都強求自己去翻看外語原文的。所以說、品閱譯作也不失為一種好途徑。
       然而,關(guān)于這本書的中文翻譯版本,卻使人有種哭笑不得的尷尬。中文版嘛,當然是給慣用漢語的人看的了,而這里卻是漫篇的英尺、英里等等西方計量單位??v使是知道這些計量單位,就直觀性與可感性而言,未免不大打折扣,難免不令人生出一種隔靴搔癢的不爽來。計量單位以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為準(這句話是我導師對我們論文的要求),不見得就是對原作者的褻瀆。這兩位作者如此翻譯 Van Loon 的這本書,個人覺得不是自我炫耀就是對讀者/受眾的不尊重。
  •     實際上來說,這本書你完全可以翻著目錄閱讀,跳過你不感興趣的一些國家,或者說你要去之前再看看,因為很多是歷史,沒耐心的人大概看不下去。
      
      一本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讀物,畢竟和現(xiàn)在在時間差了不少,內(nèi)容上來說也不是很新,但是還是可以從字里行間看到作者的態(tài)度。盡量認真,盡量壓縮精華,就算從一個西方人的角度來看內(nèi)容,也是值得一讀的。
  •     我不是說房龍寫的差,我喜歡房龍的書,很喜歡,非常喜歡,特別喜歡,所以才會年初二一大早就跑到書店買了這本書,當時我就被這個“買中文送英文”的說法深深吸引了,高高興興買下,當時書是封了塑料套,我沒看到里面的內(nèi)容,完全是沖著房龍的名號買的。但是回到家翻了下英文版的,再對照中文版,一看。。。。。
      坑爹?。。。。。。∵@完全是坑爹?。。。。。。。》g的完全不通?。。。。?!與其說不同倒不如說是翻譯有另外寫了一本啊!?。。。?!你另外寫了一本就不能叫房龍地理了吧?。。。。?!你把書名該成馬晗治梅地理算了?。。。。。。≌l要看你們寫的東西?。。。。。?!1你有這么大本事怎么還掛著房龍的名號?。。。。。。。?!
      你的段落和原著完全不一樣有么有?。。。。。?!
      篇幅和原著不一樣有么有?。。。。。。。。。?!
      寫的話的意思完全不一樣有么有!?。。。。。?!
      你就算是意譯也有點限度好吧?。。。。。。。?!
      你這樣完全是在坑爹啊?。。。。。。。。。。。?!
      搞成這樣我才明白為什么當時書加上就這一本書?。。。。?!
      就剩這一本書還封著塑料封面啊?。。。。。。。。。。。。?!
      我才明白這特么完全就是書店進的少,出版社怕大家看了內(nèi)容后明白了就不買了啊?。。。?!
      坑爹?。。。。。【褪强拥。。。。。。?/li>
  •      體現(xiàn)出了一個世界人的思想高度,雖然數(shù)據(jù)已經(jīng)過時(一開始讀的時候,本來想把里面的數(shù)據(jù)自己做注更新一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基本所有的數(shù)據(jù)都已經(jīng)改變。。。 。。。物非人非?。?,但其中的精髓還是值得深思。另外整體的閱讀趣味性還是很強的。
      
  •     能把專業(yè)寫得深入淺出且生動幽默的人都是了不起的。
      
      人類真的不應該再這么妄自尊大下去了。
      
      PS:看的是英文版,對照了一下中文版,發(fā)現(xiàn)翻譯上的嚴重錯誤比比皆是(意思常常譯反),并且是誰允許譯者可以大段跳過原文的?這還是三聯(lián)版的呢,無論是譯者還是出版商,實在太不敬業(yè)了。
  •     還行啦,房龍的書,語言不錯,翻譯就那樣。不過我覺得如果在中學者小學的時候看到這本書的話,會看得更加仔細一些吧,現(xiàn)在沒怎么看。
      
      正如房龍所說的,地理最重要的還是人,但是我又覺得是地理環(huán)境決定社會的發(fā)展的,長在一個富饒開闊的土地上的人總會比長在窮山惡水地方的人更早接觸文明。另外一個讓我想到的是,不要老是覺得中國環(huán)境差,或者福建環(huán)境差,所以才發(fā)展得慢,不,這不是理由,世界上好多的地方環(huán)境也不比福建好到哪里去(我是說地勢),政策和整體的社會思想真的很重要。發(fā)展需要時間,中國真的太晚開始追趕西方社會了,福建也是太晚了。所以不要著急,努力吧。
  •     《房龍地理》以人文地理的方式介紹了世界各地人類賴以生存的壞境以及對人類生活方式的影響。
      
      可惜的是,之前期待很高的房龍手繪插圖在書中很少很一般。
      
      反倒是就著谷歌地球和谷歌地圖,才知道位置和方向。
  •     對于這本的評分,猶豫了半天,本來內(nèi)容一定是五分的,但是翻譯的實在太糟糕了,簡直讀不下去,所以給了三星。建議大家如果能找到別的譯本的話,最好不要讀這個譯本。當然我的意見也許會有偏頗,畢竟我沒有讀完。在我讀了丹麥、冰島和斯堪的納維亞以后就讀不下去了,讀得一頭霧水(難道是我的中文水平太差了么)。然后找了另外一個版本,《房龍講述地理的故事》,東方出版社2004年出版。重新讀了這三章,有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從前的疑惑和郁悶一掃而光。兩相對比,前者不僅言語晦澀,長句多,前言不搭后語,甚至有好幾處誤譯。我覺得似乎不是譯者水平有問題,而是態(tài)度不端正,馬馬虎虎,不負責任!所以我也就決定扔掉第一個版本了來讀第二個版本了。
  •     在第二章里,作者房龍援引了1931年版的《簡明牛津詞典》中地理學的定義:“地理學:研究地球表層形態(tài)、自然特征及政治區(qū)域、氣候、物產(chǎn)和人口等的學科”。我們在小學、中學里學到的地理知識與此相符。
      
      這些知識很有用,但是作者在這本書中特別強調(diào)了人類及其生存條件和背景。我每去到一個地方,首先希望了解那里的現(xiàn)狀,然后還要了解它的過去,沒有過去哪有現(xiàn)在?所以在地理里面需要交待必要的歷史。另外,一個難能可貴的地方,作者在上世紀30年代初,就較多地提到了人與自然的相處,那個時候就已經(jīng)有人受到大自然的懲罰了,可是直到現(xiàn)在,人們在哥本哈根還在相互扯皮。
      
      以前學習地理的時候,特別喜歡看地圖,那兩本地圖冊不知道看了多少遍,這樣不需要費太多功夫就能把地理學得不錯,作者還提到了學習地理最好的方法是親手繪制地圖,有機會也得嘗試一下。如果腦中有地圖,世界上哪個地方發(fā)生了什么事,你會馬上定位到那個地方:)
      
      然后就可以跟隨作者環(huán)游世界了,不過大部分篇幅還是在歐洲。歐洲面積比中國稍大,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不過考慮到適合人類居住的因素,還是要比中國好不少的。打開歐洲地圖會發(fā)現(xiàn)有密密麻麻好多國家,現(xiàn)在應該是43個,這跟中國這邊的情況很不一樣,天朝這邊就一定要統(tǒng)一。從歷史上來有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歐洲(和西亞)文明的中心大體上是沿著海岸線走了一圈,從地中海的東岸、北岸、到西岸,然后是比斯開灣、英吉利海峽、北海,沿途經(jīng)過了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希臘、羅馬、西班牙和葡萄牙、法國、荷蘭和英國、德國。
      
      法國是最得天獨厚的國家;荷蘭是地勢最低的國家;希臘是建立在巖石上的國家;英倫三島其實是在同一個大不列顛島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國家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范。
      
      來到亞洲,日本是一個島國,當時有六千萬人,作者把這個當作一個了不起的成就,而現(xiàn)在日本人口超過了一億兩千萬。覺得這個人口密度大嗎?河南和山東人口都在一億左右,面積卻只有十五六萬平方公里,還不到日本的一半大,想到這里就覺得山東的人好多。。。
      
      還有,本書中中國被稱為“天朝”:)
      
      有一點不得不提,地理與歷史畢竟不同,本書中的很多內(nèi)容確實是過時了,就把它當作一本地理和歷史的混搭來讀就好了。這本書和《人類的故事》搭配閱讀也許會更好。
  •     在我上高中的時候,看過一本當代小說,作者與小說名都記不清了。其中有一個情節(jié)是,某人跟某年青人說,你都能把世界地圖背下來,去闖蕩吧,這個世界是你的(大意)。
      
      至那時起,我就對地理知識感上了興趣,但是多年來,我的地理知識并沒有什么長進,這可以證明地理教學的失敗。
      
      正如,我對歷史知識感興趣一樣,我對地理知識的熱度隨著年齡的增長,愈加濃厚。
      
      對于房龍這個大家,我一直沒什么印象,總覺得他的書都是很暢銷,而我一貫的態(tài)度是暢銷書不看?!@個趣味是怎么形成的,我也說不清楚。
      
      直到有一天,我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買下了這本房龍地理。回到家躺床上拿本世界地圖,邊看書,邊翻地圖,慢慢的,越看越上癮。我終于明白,原來地理都可以這么有趣。
      
      這不僅是一本地理知識書,而且是一本世界風俗畫。有益,更有趣。
  •     北京出版社的版本叫《人類的家園》。牛皮紙封面,很香。內(nèi)頁黃色,價格實惠,翻譯不錯。
      
      地圖是房龍親手畫的,還有插圖。他把歷史融入到地理的介紹中,于是這些山山水水都有了文化氣息,有了過去人們的苦難和奮斗。
      他講的多有趣啊,像老爸一樣。
  •     我讀的是這個版本,里面有房龍的手繪插圖。比起另一版要好得多。
      當年書店打折時買的,可惜紙質(zhì)不太好。
      
      這書還是很經(jīng)典噠。地圖那章提到的測程儀以及經(jīng)度相關(guān)的知識都被人在某篇介紹《經(jīng)度》的科普文反復引用過。
  •     先說好的。。。好的多說沒意思,風趣生動,等等等等。
      
      全書最大的亮點我覺得在前面部分,其中解釋經(jīng)緯儀工作原理的篇章,大大給我科學掃盲了一把,非常好。
      
      不好的地方:一,翻譯質(zhì)量太差,這不是作者的錯。此書的出版方很體貼,大概知道翻譯質(zhì)量實在不行,所以安排了雙語對照,方便讀者DIY。經(jīng)??粗形牡臅r候莫名其妙,覺得前言不搭后語。再看看原文,頓時豁然開朗。該書譯者錯譯之處比比皆是,有的章節(jié)難一點,大段不譯的也有。我估計此君大概是野雞大學英語系的高才生,能夠熟練金山詞霸6.0,翻譯成這樣子已經(jīng)是嘔心瀝血了。
      
      不好的地方,二,作者在書中總是有一股若有若無的白人(準確的說是西歐白人)的優(yōu)越感。我自認不是左憤,但是這種感覺我在讀書的時候卻一直感覺到。對于其他民族,例如俄羅斯人,中國人,雖說不上歧視,但是一種字里行間的生分感,熱情的喪失,同情掩蓋下的冷漠,卻是能夠明顯感覺到的。。。不知道其他人有沒有這感覺?還是我太敏感了?
      
  •     不知你在閱讀《房龍地理》時是否也會像我一樣驚愕于作者對人類全部歷史的舉重若輕,并在跟隨著作者波瀾不驚的筆觸歷經(jīng)了對人類命運亦虛亦實的一波三折之后陷入沉沉的癡迷與謙卑的虔誠,進而忘記這是本多么陳舊而冗長的書。
      當我們閱讀這本書時,仿佛圍坐在一位一個世紀前的老者周圍,聽著他關(guān)于那個世界的歷史的碎念。出于對長者的尊重,我們并不會指出他在許多知識上的偏差,也不會因其老古董式的偏見而爭執(zhí);我們只是會心一笑,讓歷史成為歷史。
      一個世紀的時間可以讓人覺得很久遠,久遠到我們對身邊世界的認知已非那時可比,而那時的見識于今甚至顯得有些可笑;而一個世紀的時間又可以讓人覺得很短暫,短暫到那時的警示在今天仍然沒有得到重視,那時的偏見在今天仍然泛濫,仿佛時間從來沒有向前。
      
      不妨對人類作一個大膽的設想:舊愛社每一個人都是6英尺高,1.5英尺寬,1英尺厚,那么只要用一個長、寬、高各半英里的巨型集裝箱就能夠像裝沙丁魚一樣,把所有的人口全部裝進去。聽起來似乎荒誕不經(jīng),但只要約加計算,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答案是很精確的
      ……
      人類的集裝箱一路砸書碾石,從山崖上一直朝谷底滾落,隨著最后一聲巨響,人類撞進科羅拉多河的懷抱之中,集裝箱濺起一片極大的浪花。
      一切復歸于沉寂,萬事如過眼云煙。
      很快地,世界就會把墓穴中的沙丁人類遺忘掉,好像一且都從未發(fā)生過一樣。任由月圓月缺,而大峽谷將依舊永遠地與風雨相伴,與霜雪游戲。
      而在這個神秘秘的宇宙間,這個星球?qū)⒗^續(xù)沿著它既定的軌道遨游著。
      對地球上發(fā)生的這個變化,星際間人類的遠親近鄰,還有哪些外星球上的天文學家,即使天天觀察天空都不會注意到。
      100年之后,也許那個小小的青冢,依然層層覆蓋著綠色植被,就是人類曾經(jīng)存在過的唯一證物。
      到了這個時候人類的故事就徐徐落下了帷幕。
      我知道,把不可一世的人類貶抑到這樣微若塵芥的地步,當讀者看到之后,因為它傷害了人類的自尊,大多數(shù)人都會氣憤不已,并對這個故事勝出一股厭惡之感。
      當然,從看問題的角度上來說,臥于這些讀者是不同的。人類是身體贏弱而數(shù)量微小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上,人類就能夠產(chǎn)生一種深刻而毫不矯飾的自豪來。
      ……
      簡言之,人類使自己成為這個星球上每一塊土地不容置疑的主人,只用了2000個世紀。而且大氣和海洋眼下又將被人類納入自己的版圖。如此顯赫的業(yè)績,記憶人類成員就創(chuàng)造出來了,但是,除了神奇的理性之外,人類所具有的優(yōu)勢并不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多。
      ……
      人類的進步就變成了一個這樣奇怪而踟躕的進程。不管大家斗爭得多么努力,但真正的先鋒只能在成千上萬的蕓蕓眾生中出現(xiàn)一個。
      人類前行的步伐會自身引向何方呢?這誰也無法預料到,盡管人類從祖先那兒傳承下來的野性,是人類之間的殺戮比人類對動物或樹木更加殘暴,但在往日4000年文明之光的引導下,人類還是能夠創(chuàng)造出更加輝煌的未來。
      ……
      而且,這在人類犯下的許多錯誤中還不是最為嚴重的。對大自然的法則,人類還在以另一種方式違忤著:在現(xiàn)存的物種中,敵視同類的唯一生靈只有人類。狗不吃狗,虎不食虎,甚至最兇殘的鬣狗也能與同胞相安無事。可是,人類卻是互相仇恨,人類卻是互相殺害。今日世界為了屠殺鄰國而做出最快的反應,這就是每個國家的頭等大事。
      同類之間和平共處,友善相待,這是大自然的首要法則。人類卻公然為抗這個法則,是我們不得不憂心忡忡,人類有可能面臨種族滅絕的噩耗,因為人類生存競爭中的敵人在時刻覬覦著。假如人類不愿意或無力繼續(xù)主宰這個世界,那么,將有成千上萬的候選者等待把人類打倒……
      ……
      需要時日,需要上百年的時間,需要循序漸進、緩慢而痛苦的自我教育歷程,才能尋找出真正的自救之路。人類將會覺悟到:在這同一個星球上,大家都是同行者,都是鄰居,都是旅伴,更是朋友。當我們明白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共同的家園,除此之外,再無其余的棲身之地時,我們就會像火車或者輪船上的游客,學會互相尊重。我們是同一個星球上的旅伴,應該榮辱與共,同舟共濟。
      
      或許相比時有錯誤的數(shù)據(jù)和史實,作者胸懷的普世意識才更能讓百年之后的你我覺得充滿稚趣。彼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剛剛過去,整個歐洲尚未愈合的傷口仍然在涌出汨汨鮮血,人們?yōu)闅W洲中心地位的動搖而非即將到來的更大災難而惴惴不安。在這樣的時候,作者帶著對過去沉重的反思,對現(xiàn)狀沉重的慨嘆,為未來鳴響了沉重的警鐘。這警鐘為全人類而鳴,一百多年前是,悲哀的是如今仍然是。
      一百年過去了,我們果真像房龍所預測的那樣征服了大氣層,我們甚至跨越了大氣層將我們的足跡留在了他書中并未提及的月球,然而全人類所面臨的大敵卻仍然環(huán)伺,并且沒有人真正接受他所大聲疾呼的那些普世價值。
      我們無從考證在當時這樣的提法是否入時,但于今看來房龍對全人類的勸告顯然過于天真頗具稚趣。于是我們會心一笑,認定這老派過時的思想只該在博物館里方能覓見,和我們一百年來的先輩一樣,并不真正去想,倘若我們都愿意相信這位老者的喋喋不休,倘若我們都愿意相信這些夢囈似的舊派價值,那么世界會是怎樣?
      可以肯定的是,世界會是一個新的所在,一個更好的家園……
      
      稱我為夢想家吧,稱我為幻想家吧,或者干脆就稱我為白癡??梢匀ソ芯彀盐易プ撸蛘呷ソ芯茸o車把我送進瘋?cè)嗽?,使我不再有機會散布這不受歡迎的異端邪說。但是,請把我的話記住,在人類最后的大毀滅到來之時,請把我的話記起。人類將不得不收起發(fā)動戰(zhàn)爭的那些玩意兒,把快樂的鑰匙交給更有資格的地球新主人。下面這句話就是人類獲救的唯一希望: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是伙伴和朋友,所有人都應對人類世界的幸福美滿肩負起責任來。
      
  •     實在太震撼了!這個人懂得實在太多了!根據(jù)他沒有用腳注及尾注,我很自然地猜測這個人全素自己一個人在那里說呵說呵!把他懂的說出來給我們聽,太震撼了,他尊素知道得太博學了!
      
      這個版本里面有配號稱是原筆的圖,畫工也很好,很地道!
      
      這個版本的翻譯也很好。
      
      能從別的國家的人的70年前的角度來看世界,蠻有味道的讀起來。
      
      印象比較深的是他說成吉思汗是個小個子的斜視眼。
  •     作者是個美國人,在20世紀初寫的本書。雖然無法象現(xiàn)代社會那樣,但確實超出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水平。
      
      浮光掠影的對世界各地的居民和地理風貌進行了生動的描繪。由于翻譯的緣故,有點晦澀,不過讀完之后還是能夠?qū)ι蟼€世紀的全球狀況有個大致的了解。
      
      各地區(qū)的人們的生活,他們的思想,是深深受到該地區(qū)地理情況的影響的。這一點確實從書中的文字間透漏出來。
      
      在作者寫該書的時候,交通和通訊還不如現(xiàn)代發(fā)達,因此很多社會和國家之間的相互影響和變化遠沒有現(xiàn)代這么快,各個地區(qū)之間受到自然條件的制約也更大。
      
      現(xiàn)在進入21世紀,隨著交通的改善,通訊的發(fā)展,各個國家之間的相互影響和變化越來越快,地區(qū)間逐漸趨于均衡發(fā)展,但還沒有達到理想的情況。地域和地理影響仍然存在。但是,受到地理因素影響的各個地區(qū)的人的心理和習慣、素質(zhì)則遠沒有跟上,這才是影響各個地區(qū)發(fā)展不均的另一大因素。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贊頌一下互聯(lián)網(wǎng),果然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發(fā)明,也是應世界發(fā)展之需而發(fā)明。她大大加快了知識和信息的流動,快速改變了各個地區(qū)人們的認知、心理和習慣,在互聯(lián)網(wǎng)條件下長大的一代,將會更加趨同。更加加速地區(qū)間的交流。
      
      地理差別將僅僅是地理差別!~
  •   沒錯!
    文章里說的很清楚的地圖呢?
    那插圖根本不知所謂!
  •   同感,你的頭像完全能代表讀這本書時的表情
  •   你讀得是哪個版本的?
  •   這個有點意思。哈哈。
  •   @bnmbnm
    房龍的書,充滿了一種人文關(guān)懷,很值得一看:)
  •   有這些書,但還都沒看····
  •   嘿嘿~正在看這一版~~
  •   得說明一下出版社,出版時間,譯者吧,好知道你讀得是哪個版本的?
  •   這個版本介紹不就在書籍頁面有全套詳細的?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啊,譯者也就是那兩位。
  •   這個版本的現(xiàn)在應該買不到書了,只有三聯(lián)和陜西師范的。
  •   一切事物都有盡頭
    人類以自己的方式,說自己的話,做自己的事
    然后等待下一個主宰者來評說
  •   這是書摘還是作者原創(chuàng)?
  •   部分是摘錄,摘錄部分和自己寫的之間空了行的
  •   真的啊 我也去找來看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