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1 出版社: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 作者:武俊平 頁數(shù):268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他們是思想的巨匠 他們是世界文明的引導(dǎo)者 他們的論述是人類最高智慧的結(jié)晶 這本書集選的是大師巨著中短小精煉的美文 一如一滴水能夠折射太陽光輝 它們能夠引領(lǐng)你進入智慧之門 以輕松愉快的心情細細品讀吧 當(dāng)你的理論思維能力鍛煉提高之后 你的命運一定會隨之徹底改變 …… 本書收錄了列夫·托爾斯泰、紀伯倫、夏多布里昂、房龍、叔本華、泰戈爾、盧梭、帕斯卡爾、叔本華、尼采、蒙田等多位名人的經(jīng)典思想言論。 一個活著的人,有思想才有意義。有思想,并非是要我們一定成為思想家或哲學(xué)家,而是要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都曾被痛苦折磨過,都曾遭受過苦難的襲擊,為此我們極其有必要梳理一下人生中的若干問題,人不光為了信仰,責(zé)任或是別人而活著,還為了希望而活著。信仰的克是人生的一根重要的精神支柱,但一個人信仰一旦破滅,那么他便很難再站起來,因為信仰是具有專一性和排它性的……本書收集了二十四位世界名人的經(jīng)典之論,奉獻給讀者。因時代久遠和時代局限性,他們有些觀點與我們的看法是不同的。即是這樣,他們的作品仍不失為經(jīng)典之作。
書籍目錄
Ⅰ 追問人性 財富如海水,愈喝愈渴 自我的本性 我們從來都不曾愛人 人性的謊言 顛倒的人性 來自卑微的美麗 矛盾的人性 反復(fù)不定的自己 家園的感嘆 人生是一個幻想消逝的過程 我們的生活就是隱姓埋名 現(xiàn)在是惟一真實的時刻 時光往往不留痕跡地逝去 論俗氣和做作 貪婪的代價 人們喜歡自己創(chuàng)造的命運 贊揚人所特有的東西吧 大自然的試驗Ⅱ 美哉心靈 人必須認識自己 真理來自經(jīng)驗 保持天真 直面危險和恐懼 人的偉大在于能認識自己的悲哀 美是相對的 珍惜時間的人,時間也會對他寬容 偏愛自己的智慧使人流于虛妄 年輕的幸福 一點小事就可以抓住我們 沉默的心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認識心靈 欺人的想像 人和靈魂的結(jié)合 觀察自己 美是靈魂獨一無二的珍饈 跟上蒼和好Ⅲ 洞觀人生 智慧把我們帶回到童年 人生就是旅行 公允會使敵人武器失掉威力 用自己的雙足行走 影子的欺騙 發(fā)出你自己的聲音 讓每個人按自己的方式和性格去發(fā)展 一個“哨子”的代價 面向明天的微笑 真正的天堂是失去了的天堂 生命皆苦 點亮人生的燈火 不取報酬是保留自己的自由 世界的存在本是一大悲劇 青春啊,回來 人生的秋天 生活在未來 人生實是一種無可奈何的事 人生絕非一場虛幻的施予 人生的高臺 經(jīng)驗的代價Ⅳ 生命之舞 勤勞的生命是長久的 ……Ⅴ 幸福之境Ⅵ 自由之路Ⅶ 力量之源Ⅷ 愛的真諦Ⅸ 擁抱自然
章節(jié)摘錄
書摘財富如海水,愈喝愈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而我們希望在可能的范圍內(nèi)能獲得盡可能多的東西。如果在這一標(biāo)準(zhǔn)內(nèi)的事物,我們有信心得到它,我們便會幸福,否則,便會痛苦。在這一標(biāo)準(zhǔn)以外的東西,對我們根本不起作用。所以富人們的榮華富貴并不會使窮人激動或羨慕嫉妒。相反,腰纏萬貫的富人,其希望破滅時,并不能單純依靠財富而寬慰自己。 有人說,財富如海水,愈喝愈渴,名聲也是如此。喪失財富,除了最初的痛苦外,以后并不會改變他繼往的習(xí)性。原因就在于,一旦命中注定要減少財富的數(shù)量,那么人們自己便會馬上降低自己所要求的數(shù)量。但不幸一旦降臨,要降低我們的要求就苦不堪言了。如果我們一旦這樣做了,痛苦便會愈來愈少。甚至不再存在,這就像已經(jīng)愈合了的舊傷口。相反,一旦好運降臨,我們的欲望就會與日俱增,直至無所節(jié)制。喜悅便來自這種快速膨脹的感覺。但這種感覺膨脹的過程一旦結(jié)束,快活的心情,也就煙消云散,兩者同生共亡。我們的胃口總是愈來愈大,因而對于能滿足這一欲望的財產(chǎn)本身反而會漫不經(jīng)心。 ——選自(德國)權(quán)本華《叔本華論說文集》 自我的本性 人類的自我,其本性就是只愛自己并且只關(guān)注自我。然而,他又能做什么呢?他無法預(yù)防他所愛的這個對象屢犯錯誤:他要求偉大,而又看到自己渺??;他要求幸福,而又看到自己可悲;他要求完美,而又看到自己充滿缺陷;他要求能成為別人愛慕與景仰的對象,而又看到自己的缺點只配別人的憎惡與鄙視。他發(fā)現(xiàn)自己所處的這種尷尬,便在自己身上產(chǎn)生了一種人們所可能想象的最不正當(dāng)而又罪孽深重的感情;因為他對譴責(zé)他并向他指出缺點的那個真理懷著一種刻骨仇恨。他渴望能消滅真理,但既然摧毀不了真理本身,他就要盡可能地摧毀他自己認識中的以及別人認識中的真理;這就是說,他要費盡心思既向別人也向自己遮蔽起自己的這些缺點,他們既不能忍受別人使他看到這些缺點,也不能忍受別人看到這些缺點。 毫無疑問,充滿了缺點乃是一件壞事,但是充滿了缺點而不肯承認,則是壞上加壞。 因而人生就只不過是一場永恒的虛無罷了;我們只不過是在相互蒙騙相互阿諛。沒有人會當(dāng)著我們的面像他背著我們的面所說我們的那樣說我們。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只不過建立在這種爾虞我詐的基礎(chǔ)之上而已;假如每個人都能知道他的朋友當(dāng)他不在場的時候都說了他什么,那就沒有什么友誼是能持久的了,哪怕當(dāng)時說這些話都是實在客觀的。 因此,人充滿了偽裝和謊言,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他不愿意別人向他說真話,也避免向別人說真話;而所有這些如此遠離正義與理智的品性,都在他心底里有著一種天然的根源。 ——選自(法國)帕斯卡爾《思想錄》 我們從來都不曾愛人 我從一個人的窗下經(jīng)過,他看到了我。盡管我并非旁若無人、孤芳自賞。但是,我能說:他站在那兒就是為了要看我嗎?不能,即使他注意到了我這個人,他也沒有特別重視我。那么,一個美麗的女人,你愛她的美麗,你能說你愛的就是她這個人嗎?——不能。假如她染了天花——那可以毀掉她的美麗,卻未必毀了她這個人——你,還會愛她嗎? 人們會重視我的工作,認可我的技能,但他們是在愛我嗎?不是的,我是可以拋棄這些品質(zhì)的,而我自己卻依然故我。這個我,既不在身體之內(nèi),也不在靈魂之中,那么,我又是誰?身在何處呢?既然你根本就無法判別我,僅僅是看到我似乎具有某些特質(zhì)——而它們是隨時可以失去的,你們,又怎么能愛我的身體或者是靈魂呢?難道我們會抽象地愛一個人的靈魂,而不管它究竟包涵著什么嗎?這恐怕不可能,也不公正。所以我要說,我們從來都不曾愛人,我們只是愛一些似是而非的特質(zhì)罷了。 . 好了,我們不要再嘲諷那些備受尊崇的人了,因為那不過是他們的地位和職務(wù)使然。除非我們能撇開這些外在的、附加的品質(zhì),否則,我們永遠也不能說——我們在愛人。 ——選自(法國)帕斯卡爾《思想錄》P3-6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