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作者:斯舜威 頁數:331
Tag標簽:無
前言
回首中國書畫發(fā)展史,不難發(fā)現,清末民初形成了一個罕見的高潮。在當時戰(zhàn)亂頻仍、經濟凋敝、民生不堪的社會狀況下,書畫藝術卻能夠一枝獨秀,呈現出人才輩出、流派紛呈、創(chuàng)作和市場都相對繁榮的景象,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解讀這個奇跡,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解讀的方法有許多種,而我則更傾情于搜集散落的“珍珠”,也就是廣泛搜集逸聞掌故,并將它們像“珍珠項鏈”一樣貫穿起來。新中國成立后,政治運動頻繁,書畫藝術在受到國家關心扶持的同時,書畫家們也曾經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特別是在“反右”和“文革”中,受到的傷害更大,在這種情況下,書畫藝術家依然頑強地堅持創(chuàng)作,依然有不少書畫家及其作品可以載入史冊.他們書寫了書畫藝術史上特殊的一頁。特殊時期的逸聞掌故.彌足珍貴。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經濟空前繁榮,書畫藝術煥發(fā)了新的生命力,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書畫市場異常火爆,呈現出井噴行情,加上藝術品拍賣方式的導入,對長期以來中國書畫交易方式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
內容概要
本書以獨特的角度按時間順序擷取了百年來中國書畫家的動人故事和傳奇經歷,猶如一部百年書匭編年史,以小見大地展示了中國書畫的浩瀚與偉大。書中插有近百幅珍貴圖片,圖文并茂,雅俗共賞,平和中透著雋永,字里行間凸顯出書畫名家的人性人情。既可供具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一般讀者閱讀,其豐富的史料也可供書畫研究者參考。
書籍目錄
穿起散落的“珍珠”——自序1898年-1909年1910年-1919年1920年-1929年1930年-1939年1940年-1949年1950年-1959年1960年-1969年1970年-1979年1980年-1989年1990年-1999年2000年-2008年跋
章節(jié)摘錄
1898年-1909年1898年,李叔同偕同家人從天津遷居上海。戊戌變法時,他刻了一方“南??稻俏釒煛钡拈e章,被當局視為逆黨,不得不南下避禍。他到上海不久,便加入“城南文社”,并與城南草堂主人許幻園、名士袁希濂、儒醫(yī)蔡小香、書家張小樓等結為“天涯五友”?!俺悄衔纳纭泵吭禄顒右淮?,文社的課卷專請精通理學、長于詩賦的張孝廉評閱,確定成績。李叔同顯示了出眾的才氣,第一次參與就獲得了第一名。許幻園家中富有,為人慷慨,是當時上海新學界的領袖人物,經常舉辦懸賞征文活動。李叔同只要參加征文,其成績必定名列前茅。許幻園傾慕他的才華,讓出城南草堂的一部分,邀請李叔同一家搬來同住,兩人遂成摯友。馬一浮自幼聰穎過人,家中聘請一位有名望的舉人為塾師,可只教了兩年,塾師覺得無可再教,自動請辭另就。1898年,l5歲的馬一浮參加紹興縣試,一同進試場的還有周作人、周樹人兄弟。馬一浮獲第1名,周作人34名,周樹人(魯迅)37名。闈卷流傳,曾任浙江省民國首任都督、民國交通總長的名紳湯壽潛激賞其才學,主動將愛女湯孝愍許配給他。在后來一次出國考試中,馬一浮又一次和周樹人同進考場,馬一浮依然名列第一。1898年,素以學問淵博著稱的葉爾愷出任陜西提學使,他注重新學,到任后出了幾十道題目,涉及方方面面內容,讓全省秀才去做,限定一個月交卷。20歲的于伯循(于右任),在“冬寒無火,夜間呵凍所書,忽濃忽淡,甚形潦草”的情況下,寫成幾十篇交卷。葉爾愷讀后大為嘆賞,認為于伯循的詩文策論卓爾不凡,非時流可及。他欣然在卷子上批道:“入關以來,未見第二人?!薄白髡咂娌琶罟P,可以自成一家?!辈⒋髸拔鞅逼娌拧彼膫€大字,以示推崇。葉爾愷傳見于伯循,嘉獎勉勵之余,特地拿出一部薛福成的《出使四國日記》,讓于伯循帶去閱讀,囑其留意世界大勢。一省學臺,對一個出身農家的窮秀才如此青睞,實屬罕見,可見葉爾愷確實是欣賞于伯循的才學,而寄予厚望。1898年,陳衡?。◣熢┑淖娓戈悓汅稹⒏赣H陳三立作為維新運動的倡導者和推行者同時被革職。面對突發(fā)變故,他們變得清醒起來,不再讓兒孫參加科舉考試,而讓他們講入新式學堂學習科學技術,掌握立身本領。陳衡恪遵照長輩要求,于1898年考入南京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務學堂,學習開礦,兼學建造鐵路。在學校里,他與魯迅同學,結下很深友誼。陳三立也于這一年攜家遷居南京。1899年,時年56歲的吳昌碩在揚州鹽運署當幕僚。是年秋末,署里分到一個安東(今漣水縣)縣令缺。安東是小縣,油水少,鹽運署里大家都不愿去。擔任運司的同鄉(xiāng)丁葆元便讓吳昌碩去做安東縣令。吳昌碩上任后,不愿曲意逢迎,不久便和上司鬧翻了。只當了一個月,他毅然掛冠而去,從此絕意仕途,矢志藝術創(chuàng)作。他刻有“一月安東令”、“棄官先彭澤令五十日”兩方閑章,讓人感到一種手拂浮云的超然與悠閑。1899年,齊白石拜湘潭著名詩人王閭運(湘綺)為師。此前,王闿運看了齊白石的畫,感嘆道:“這木匠齊白石也是非常好學,就是不愿做我的門生?!焙邎@說:“不是齊白石不愿拜你為師,是你的門檻太高,他怕進不了你的門?!蓖蹶]運說:“那你對他說,他若能做我的門生,我會以此為幸。我的門生中有個銅匠曾招吉,有個鐵匠張登壽,再收他這個木匠齊白石,豈不是三匠了么!”胡沁園笑著說:“你想得好,你門下有個銅匠、鐵匠,再收個木匠,王氏門下三匠,真是文壇佳話!”胡沁園便與齊白石促膝長談,說動齊白石終于去拜王閭運為師,學習詩文。1899年,古董商人攜甲骨至京,王懿榮認定甲骨上所刻為古文字,遂重金收購,甲骨文從此為世人所重。
編輯推薦
《百年畫壇鉤沉》既可供具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一般讀者閱讀,其豐富的史料也可供書畫研究者參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