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意)科勒帕蒂 等 著 劉 頁數(shù):200
前言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是一個傳統(tǒng)課題,很多混凝土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但給我們的感覺是難有新意。2008年9月,我收到了Collepardi教授的最新專著《CONCRETE MIX DESIGN》(《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初讀此書,便感慨萬分:原來混凝土配合比設計還有這么豐富的內(nèi)容! 根據(jù)混凝土性能要求的不同,此書將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分為簡易配合比設計和復雜配合比設計,并分別進行介紹。簡易配合比設計主要基于混凝土的性能與組成材料的關系,此處的性能只包括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和硬化混凝土28d特征強度。它們的關系主要取決于水泥的強度等級和骨料的最大粒徑。復雜配合比設計同樣是基于混凝土的性能與組成材料的關系,但此處的性能還包括耐久性、滲透性、早期強度、抗折強度或抗拉強度等i同時,還必須考慮新拌混凝土的運輸時間和溫度以及化學外加劑對其工作性的影響。 國內(nèi)當前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主要依據(jù)室內(nèi)試驗,而此書中配合比設計主要基于數(shù)學模型:混凝土的流變性能、力學性能、彈性性能、化學性能、干縮、徐變、熱學性能、顆粒粒徑分布等參數(shù)的數(shù)學模型。數(shù)學模型貫徹始終,并依據(jù)這些數(shù)學模型進行配合比設計,確定混凝土的組成材料,使配制的混凝土能夠滿足各項設計性能指標。 本書由武漢大學劉數(shù)華博士、長江科學院李家正博士翻譯。在本書的翻譯和出版過程中,得到了武漢大學方坤河教授、清華大學閻培渝教授的指導和幫助,在此深表感謝。 由于譯者水平有限,難免有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指正。
內(nèi)容概要
是歐洲最新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專著,介紹了簡易和復雜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在配合比設計中,考慮了混凝土的流變性能、力學性能、彈性性能、化學性能、干縮、徐變、熱學性能、顆粒粒徑分布等參數(shù)及其相關數(shù)學模型,并依據(jù)這些數(shù)學模型進行配合比設計,以確定混凝土的組成材料?! ∪珪秩糠郑涸砥⒛P推蛯嵗?,內(nèi)容豐富、方法新穎、專業(yè)性較強。《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既可以作為建筑師和土木工程師、建筑承包商、混凝土生產(chǎn)商的工具書,又可以用作高校教師、學生的教學參考書,還可以作為混凝土專家、學者的科研用書。
作者簡介
Mario Collepaudi,美國混凝土協(xié)會(ACI)榮譽會員,羅馬大學、安科納大學、成尼斯大學和米蘭大學材料科學與技術專業(yè)教授,ENCO工程混凝土公司主席。發(fā)表混凝土相關學術論文350余篇,出版專著數(shù)部,在高效減水劑、硅灰、膨脹劑、預拌砂漿等領域獲得5項專利?! ilvia Collepardi,ENCO材料測試實驗室土木工程師。已出版一部有關混凝土工業(yè)地板的專著,并發(fā)表多篇有關混凝土技術、化學外加劑和礦物摻合料的學術論文?! oberto Troli,ENCO土木工程師、技術總監(jiān)。在混凝土技術,特別是化學和礦物外力H劑領域發(fā)表大量學術論文,已出版一部混凝土耐久性的專著。 劉數(shù)華,工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后、武漢大學副教授。分別于2001年6月、2003年6月和2005年12月在武漢大學獲工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清華大學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1月進入武漢大學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主要從事高性能水泥基材料、水工建筑材料及工業(yè)廢渣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已出版專著2部、譯著2郜、主編科技書1部、參編標準1部;發(fā)表學術論文7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錄近30篇?! ±罴艺?,博士,高級工程師。1992年于大連理工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1997年于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現(xiàn)武漢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2007年干武漢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現(xiàn)任長江科學院材料與結構研究所工程材料研究室主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混凝土及預應力分會混凝土耐久性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混凝土施工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中國硅酸鹽學會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分會膨脹與自應力混凝土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全國混凝士專業(y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L期從事水工建筑材料應用研究,先后主持和參與完成了三峽、水布埡、索風營、構皮灘、溪洛渡、彭水、瀑布溝等大型工程科研項目。作為主要參加人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大水工混凝土結構隱患病害檢測與健康診斷研究”及“現(xiàn)代水工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機理與控制”的研究工作。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主持完成科研生產(chǎn)報告近20篇,撰寫出國考察報告1篇,參編行業(yè)標準4部。
書籍目錄
主要符號第一篇 原理第1章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原則和方法1.1 配合比設計的原則1.2 配合比設計的方法1.2.1 簡易配合比設計1.2.2 復雜配合比設計第二篇 模型第2章 流變性能2.1 混凝土的工作性2.2 幾種典型混凝土結構的推薦骨料最大粒徑2.3 混凝土拌合物澆注時的工作性與結構類型的關系2.4 混凝土攪拌后的工作性2.5 拌合用水量與骨料最大粒徑和攪拌后工作性的關系2.5.1 骨料的含水率2.5.2 骨料含水率對拌合用水量的影響2.5.3 以工作性檢驗拌合用水量2.5.4 化學外加劑對拌合用水量的影響2.6 骨料最大粒徑對混凝土內(nèi)空氣體積的影響2.7 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2.7.1 用于泵送混凝土的砂子的顆粒粒徑特征2.7.2 如何確定泵送混凝土中砂子和石子的搭配第3章 力學性能3.1 混凝土的抗壓強度3.2 水泥的歐洲標準3.3 強度與其他參數(shù)的簡化關系3.3.1 強度等級32.5水泥配制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3.3.2 強度等級42.5水泥配制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3.3.3 強度等級52.5水泥配制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3.3.4 強度等級32.5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圓柱體抗壓強度3.3.5 強度等級42.5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圓柱體抗壓強度3.3.6 強度等級52.5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圓柱體抗壓強度3.4 如何改進fc和w/c的的關系3.4.1 如何改進預測結果與試驗結果的關系3.4.2 20℃以外fc和w/c的關系3.4.3 如何修正含氣量對預測強度的影響3.4.4 如何評價促凝劑或緩凝劑對fc與w/c關系的影響3.4.5 如何考慮輕骨料對fc與w/c關系的影響3.5 混凝土的特征強度fck3.5.1 以準則1評價fck3.5.2 以準則2評價fck3.6 混凝土的抗折強度和抗拉強度第4章 彈性性能4.1 彈性模量與抗壓強度的關系4.2 E與fmc的近似關系式第5章 耐久性能5.1 混凝土的耐久性5.2 混凝土的滲透系數(shù)5.3 暴露等級5.3.1 暴露等級XC:碳化引起的腐蝕5.3.2 暴露等級XD:除海水外的氯化物侵蝕5.3.3 暴露等級XS:海水中氯化物對鋼筋的腐蝕5.3.4 暴露等級XF:凍融循環(huán)引起的損傷5.3.5 暴露等級XA:天然土壤中的混凝土5.3.6 暴露等級XA:與侵蝕水接觸的混凝土結構第6章 縮性能6.1 混凝土的干縮6.2 干燥時間對收縮的影響6.3 環(huán)境濕度對收縮的影響6.4 虛擬厚度對收縮的影響6.5 配筋對收縮的影響6.6 骨料彈性模量對收縮的影響6.7 滿足配合比設計要求的混凝土結構的干縮6.8 根據(jù)干縮預測模型確定混凝土配合比6.9 根據(jù)干縮調整混凝土配合比第7章 徐變性能7.1 由收縮、彈性應變和徐變引起的變形7.2 徐變的估算7.3 環(huán)境的相對濕度對徐變的影響7.4 養(yǎng)護齡期和水泥強度等級對徐變的影響7.5 混凝土材料組成對徐變的影響7.6 混凝土結構厚度對徐變的影響7.7 持荷時間對徐變的影響7.8 骨料彈性模量對徐變的影響7.9 如何根據(jù)混凝土的要求和材料特性估算徐變7.9.1 瞬時彈性應變Ee17的確定7.9.2 干縮S的確定7.9.3 徐變C的確定7.9.4 總變形Etot的確定7.10 根據(jù)徐變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第8章 熱學性能8.1 熱膨脹系數(shù)8.2 混凝土的導熱系數(shù)8.3 混凝土的熱擴散系數(shù)8.4 混凝土的比熱8.5 水泥的水化熱8.6 攪拌時混凝土的溫度8.7 混凝土澆注后的溫度及溫度梯度8.7.1 溫度梯度與開裂風險8.7.2 水化熱引起的混凝土最大溫度8.8 混凝土的蒸汽養(yǎng)護8.8.1 混凝土蒸養(yǎng)強度與20℃下28d抗壓強度的關系8.8.2 混凝土材料特性的影響第9章 骨料的顆粒粒徑分布9.1 顆粒粒徑分布9.2 混凝土中固體顆粒的理想顆粒粒徑分布9.3 骨料的顆粒粒徑分布9.3.1 Dmax對Fiiller曲線的影響9.3.2 水泥用量對Bolomey等式的影響9.4 骨料的理想顆粒粒徑分布與最佳顆粒粒徑分布9.4.1 圖像法9.4.2 數(shù)值法第三篇 實例第10章 實例10.1 實例1:普通混凝土10.1.1 不摻用高效減水劑10.1.2 摻用高效減水劑10.1.3 對比10.2 實例2:考慮抗折強度10.3 實例3:考慮耐久性要求10.4 實例4:考慮更嚴酷的耐久性要求附錄 中歐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對比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