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迷惘

出版時間:1998-9-1  出版社:譯林出版  作者:Stefan Zweig,(奧)斯·茨威格  譯者:高中甫 等譯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為“譯林世界文學名著.現(xiàn)當代系列”叢書之一。斯.茨威格是享有世界聲譽的奧地利作家。他的小說善于通過心理描寫,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和社會批判精神。本書遴選了他不同創(chuàng)作時期的中、短篇小說十二篇?!肚楦械拿糟肥撬拇碜鳎鑼懸粋€有聲望的學者,為情欲所逼竟偷偷出沒在下流場所,最后身敗名裂?!兑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描寫一個出身名門、年逾不惑的孀居女人,竟然被一個年輕賭徒的一雙手弄得神魂顛倒,最后以身相許。茨威格在這些小說中,細膩地描述了受無意識驅使的人的心態(tài)和意識的流程,有力地控訴了畸形社會對人性的殘害。
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奧地利作家。生于維也納一個企業(yè)主家庭。1899年中學畢業(yè)后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皙學和文學。1903年獲博士學位。16歲就在刊物上發(fā)表了處女作。1901年第一部詩集《銀弦》出版。1911年出版的小說集《初次經歷》寫少男少女青春期萌動的心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流亡瑞士,他的第一部反戰(zhàn)劇《耶利米》也在瑞士首演。戰(zhàn)后他目睹人民的災難和社會道德淪喪,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靈魂。他的作品匠心獨具,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社會批判的成分也增加了,尤其是“以罕見的溫存和同情”(高爾基語)塑造了不少令人難忘的女性形象?!恶R來狂人》(1922)、《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1922)、《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1922)、《感情的紊亂》(1927)等都是燴炙人口的名篇。
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織的20世紀前期歐洲文壇上,茨威格是個既非離經叛道又不循規(guī)蹈矩的穩(wěn)健人物。其創(chuàng)作深深根植于西方文化的沃土和現(xiàn)實生活,但又獨樹一幟,即著重通過人精神世界的激蕩去探究人生。羅曼羅蘭稱之為“靈魂的獵者”,換句話說,他開創(chuàng)了一種心理現(xiàn)實主義的藝術。的確,在德語作家中,還沒有哪一個像他那樣在心理分析及其表現(xiàn)上達到高度完美的程度。
盡管茨威格是個現(xiàn)代意識很強并且?guī)缀鯚o條件地服膺弗羅依德主義的小說家,然而他始終以理性原則看待世界,人及人的內心隱秘。他的創(chuàng)作之被視為現(xiàn)實主義,正在于其哲學認識論的本質是理性與邏輯;但與精神分析學的密切聯(lián)系畢竟使之同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區(qū)別了開來。其現(xiàn)實主義的獨特性在于;關注靈魂而不是關注生活,從事心靈的探索與心靈的挖掘,并于此傾注他的人道主義關懷和進行他的道德審判。其現(xiàn)實主義藝術直逼內心,乃是激情和分析的完美融合。茨威格給人的啟示是:一個人的內心就是一個世界,從某種意義上說,惟其最值得關注。以之為核心,再對作家與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意識流”方法等進行比較,而正是其中的不同和交叉使茨威格站到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臨界點,從而也就確立了他在現(xiàn)實主義文學大花園中的獨特魅力、貢獻與地位。

書籍目錄

前言/高中甫
桎梏
奇妙之夜
雷潑萊拉
一顆心的淪亡
巧識新藝
情感的迷惘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舊書商門德爾
看不見的收藏
日內瓦湖畔的插曲
一對酷似而又迥異的孿生姐妹
象棋的故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情感的迷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2條)

 
 

  •     人心比任何地方都更眩目,也更黑暗;精神的眼睛所注視的任何東西,也沒有人心這樣可怕,這樣復雜,這樣神秘,這樣無邊無際。有一種比海洋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天空;還有一種比天空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內心世界。
  •     這本書是個中篇合集,但是我只想評論一下書名的這篇。
      第一次看已經是很久以前了,至今也能記起那個夜晚,似乎是冬天,人都走光了,我奔馳在樓梯上,一邊跑一邊翻著那本書,尋找著沒看過的茨威格中篇,然后看到了某一頁劣質白薄紙上粗糙的印跡:標題:情感的迷惘。書甚至還散發(fā)著一種經久的塵味。
      
      我那薄薄的青春。14歲迷惘的我。
      
      
      結尾處:我再也沒有感激過他們。我再也沒有愛過他們。
      翻譯得有點叛逆少年的故意別扭感覺,決絕至背德
      我估計是翻譯得有點絕對了
      總之是作家想要突出那場情感的震撼
      我覺得茨威格就是想表達出這個主題吧
      那個主角對教授有沒有gay的感覺?應該是沒有。
      但是難道情感的深淺就一定要是愛情才能衡量嗎?那位教授對他的愛和包容讓他擺脫了父親的陰影(導致他少年時憎恨讀書),引入一個學術的殿堂,而且還給了他關注和指導,這種特別的意義是可以令年輕人感激非常、緬懷于心的,起碼也是個“恩師”的級別。
      況且教授由于自身所懷情感(現(xiàn)在我們的觀念得知這不是可恥惡心的情感)對這個年輕人特別的愛和包容(不是說狗血的人間大愛勵志那般的講道理,同樣是愛,通過高藝術水準的表達和記敘可以真心使人感受到愛的效果,溫暖?希望?等等這些,茨威格做到了)和那些不自覺情感表露的深刻感染,以及年輕人自己期待得到人生的肯定所在這個教授身上寄寓的一切心情(這么概括好像有點……),使這個年輕人對教授也有了別一番的情感。
      
      
      
      
      情感小說(統(tǒng)稱)看多了,對于這種人世間最激烈的情感之一的各種描繪我常常覺得失望。在我偏執(zhí)的那一款美學追求中,這篇小說恰好能擊中我的心。擊中,每一次,在不同年紀。所以這個作家是我最喜歡的。
      每次看到happy endding了,心情又開始漸漸潛沉。早已不是那個露出一段白嫩的手臂也會心澗顫栗的年代,但在藝術作品中我還是執(zhí)著地想去追求這樣一種情感顫栗態(tài)的共鳴。節(jié)制,節(jié)制,這好似一個笑話,可無數次我掩下書卷,心中突然念起這個詞,藝術手法上的節(jié)制可以造出一種怎樣震撼的效果。
      我好渴望這種直擊我心的效果。身體在一陣又一陣酥麻的情感電流中迷醉而沉淪于|”往事“——前人的記述、甚至只是一個編出來的故事。
      茨威格的書里的描寫就能直接擊中我。想來茨威格也曾是個心思敏感細膩至極的少年,對某些、情感的細微觸角與觸覺異常敏感的。到了中年、老年,大部分小說里都記下了這些。這些文字也許就靜靜待在那兒,八十年前開始。主人的名字并不是太過聞名。可通過機緣巧合我還是把這些連在了一起。
      
      
      
      
      一個夜晚,十二點過后了,我拿著簡陋的電子書匆匆又放慢腳步重讀。我想我一生都會重復這么做。
      這位情投意合的大師哪。
      以及我個人所有細膩入微至卑下過敏的情感哪。今夜你用隔世的天鵝絕唱撫我入睡。
  •     我只想談談第一篇《桎梏》,它讓我想起來卡夫卡的《審判》。卡夫卡和茨威格都是奧地利人,生活年代也相近(卡是1883-1924,茨威格是1881-1942)??ǚ蚩ǖ男≌f,很多都是描述極權政治之下小人物的內心世界。這里沒有反抗,沒有暴力——至少沒有赤裸裸的野蠻鎮(zhèn)壓,但閱讀的時候,壓抑和恐怖的感覺一直存在著?!惰滂簟芬彩沁@樣一篇同政府機關打交道的小說,這樣說大概是不準確的,因為這種打交道并不是正面的一些動作對話,而是在內心,和那樣一種權威作戰(zhàn)。反抗的意志存在著,但是又不敢存在。小說中主人公收到本國政府要求參軍的公文,在此之前他一直在逃避著收到它,但又每天去等待郵遞員。他的內心并不情愿加入一個打著“愛國主義”去殺戮與自己毫無仇恨的陌生人的軍隊。這不僅僅因為他是一個人道主義的畫家,更是因為他生性善良——善良到了怯懦的程度。于是他又覺得自己應該(請重讀)去執(zhí)行公文上的命令。他既恐懼又矛盾。他認真地計算時間,購置體面的衣服、手杖、帽子。甚至違抗妻子的意志,打包好自己的行李,一個人來到了大使館,經過一番并不算順利的交涉,被允許回國履行義務——
      
      但茨威格并不是卡夫卡。他的作品里充盈著崇高的明亮的東西,姑且稱之為高尚吧。他的人物經過重重掙扎之后并不是完全放棄了個人意志和自我的良心,他內心的自我會在最后一刻——事情剛好來得及挽回的瞬間,突然覺醒。每次讀到這個瞬間我總是有種輕松下來的快樂,但并不覺得淺,因為深刻的、更為嚴肅的精神斗爭在之前已經完成了,作者和讀者都希望松一口氣,重新坐回躺椅上,喝一杯咖啡什么的?!惰滂簟芬惨粯樱魅斯淖晕乙庵净貋砹?,因為一種更為強大的、愛的力量攫住了他,把他從自我毀滅之中拽上來,重新回到家里,和親愛的妻子擁抱親吻。而強權啊政治啊義務啊,一切的一切都被他拋到了無邊星空里。
      
      卡夫卡是不會這樣寫的。也許是因為他沒有“愛”。他的愛沒有能量使他覺醒,使他行動起來,刺破這一切。于是他的一生就可悲地陷在父權、強權之下了。。。不過荒誕派卻大方地接納了他,因為在現(xiàn)代主義的狂潮下,很多崇高啊美啊愛啊已經成為空泛的、只能被扔進垃圾堆里的東西了。(我有點憐惜這個時代了。)
  •     茨威格
      精巧的結構、
      細致的心理分析、
      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
      出色的景物描寫,
      以及優(yōu)美的語言
      
      
      對人性的弱點和缺憾給予諒解和寬容,
      對弱者表示關注和同情,
      對法西斯破壞人類文明和摧殘人的精神的行徑加以抨擊。
      
      大學生羅朗來到新的學校學習,進行有關莎士比亞文學的學術研究。凱勒教授畢生都在研究莎翁著作。但令人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教授一直未能完成自己的關于莎翁的文章。教授的妻子阿娜曾是他學生中惟一的女性,教授與阿娜為了掩蓋謠言而結合。在羅朗的一再堅持下,教授同意與羅朗一起完成關于莎翁的文學著作。在這期間凱勒教授與羅朗之間關系的發(fā)展已超出了師生的情誼。羅朗又與阿娜發(fā)生了不可抗拒的戀情。多年以后羅朗舊地重游,講述了這個美麗的故事。
      
      
      
      1、教授(同性戀)與學生、
      2、丈夫與妻子(婚外情)、
      3、丈夫(參軍)與妻子、
      4、我與扒手(崇敬、敬佩、寬容)
      5、一位記憶力超群的書籍權威被無稽的戰(zhàn)爭與隔離迫害至精神淪喪,最終死去的全過程
      6、
  •     
      “他俯下身去靠近了他的傷痛,雖然對謎底一無所知,但他的到來本身就是良藥——對于一個等待了一生的人來說,一切都太遲了。愛在他生命中的暮年姍姍來遲?!?br />   
      
      枝頭最嬌嫩的花朵,污泥里正腐爛的枯葉
      
      拒絕著,躲藏著,害怕著
      
      期望著,絕望著
      
      愛著
      
      
  •     這是我家唯一的閑書,也是三年中我讀過的最好的書
      因為這個大爺寫得實在太.......好,讀完令人汗毛倒立
      魔書,恐怖
  •     我在想他們在離別前的那晚 如果當時學生(抱歉,不記得名字了)鼓起勇氣去擁抱老師 那結果又會是怎樣?
  •     07年的某個星期四下午,很偶然地從圖書館里看到這本書,借來讀,一下子就溺了進去。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后,不看時間不吃飯,不接短信,不打電話,直到把它讀完。
       暢快淋漓。
       后來又讀了茨威格的另外三本小說,發(fā)現(xiàn)每個故事里的主人公都可以找到相同的標簽,比如狂亂,比如驕傲。恰是青春的屬性。
       合上書,心卻一直靜不下來。
       感覺自己根本就沒有過那么熾熱的青春呢?慵懶,心不在焉,當朋友用這兩個詞來形容我時,是不是內心里覺得我越來越老?漫不經心,不見活力,缺乏激情,自暴自棄。。。某些時候,對這樣的自己真是厭惡到極點。
       讓我找找,自己到底熱衷于什么。
       或許是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愛那個愛自己自己也愛他的人,吃喜歡的事物,睡好像永遠都睡不醒的覺。。。。
       如果這些可以跟狂熱貼邊的話,好像世界上就沒有老年人。
       如果這些都跟狂熱沒關的話,那么我的青春到底在哪里?
  •     最近在讀茨威格。亂翻舊《書城》時留意到一篇文章,關于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文章寫得一般般,電影我也沒有看過,但里面簡述的故事卻實在夠吸引我。后來拿起手邊的一本書,從學校圖書館借來,被我?guī)Щ丶掖虬l(fā)時間的,《情感的迷惘》,原來就是他啊,茨威格。
      
      “他的目光忽然落到了他面前書桌上的那只藍花瓶上?;ㄆ渴强盏?,這些年來在他生日這一天第一次是空的。他全身悚然一驚:他仿佛覺得,有一扇看不見的門突然打開了,陰冷的穿堂風從另一個世界吹進了他寂靜的房間。他感覺到死亡,感覺到不朽的愛情,一時間百感千愁涌上心頭,他隱約記起了那個看不見的女人,他身形漂浮,充滿激情,猶如遠方傳來的音樂?!?br />   
      以上便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結尾,小說情節(jié)自不必多說,十分令我驚嘆的是他文字中濃濃的憂傷與謹慎的克制,那如同暴風驟雨般的情感,如何讓它不傾瀉而下而如同涓涓流水。
      
      茨威格,他在高唱著愛情贊歌的同時將愛情埋葬。
      
      如同這個甘愿陌生的女子,幾十年如一日地愛著那個從未將她記起的男人,她的愛不容質疑,但她可曾幸福過嗎?除了那份孤單的愛情,她一無所有。
      
      出于對情感的頌揚和對人內心活動的迷戀,茨威格大段地使用心理描寫,充分體現(xiàn)了文學既人學的特點,而從他的作品中,不難發(fā)現(xiàn)讀者自身的影子??傆心切┫矚g觀察的人,形形色色的手,或者鞋子,揣摩著不經意間傳達的信息;也總有一些情緒地爆發(fā)無法控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若干郁結。讀茨威格,仿佛落入了一個看不見的網,在掙扎中勾勒出自我的形狀?;蛟S讀書的真正意義正在與此。尋找自我或者發(fā)現(xiàn)自我,也許窮盡一生也難實現(xiàn),而一本探索心靈的書卻能讓人在探索自我的路上更近一步。
      
      高爾基曾把“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這個名頭送給茨威格,這倒十分好笑了,再怎么講也應該由“女人”來頒發(fā)這項桂冠更合理些吧,雖然著項稱號也許并不為過。
      
      茨威格的生活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顛迫流離,因此他的作品中也存在許多反戰(zhàn)的情緒,《桎梏》簡直就是一部借主人公妻子之口說出的反戰(zhàn)宣言,“人應該為自己的思想去獻身,而不是為了別人的癲狂去送死”,同樣在《舊書商門德爾》中他記敘了一位記憶力超群的書籍權威被無稽的戰(zhàn)爭與隔離迫害至精神淪喪,最終死去的全過程。其中最令我欽佩的是,他在描繪人被戰(zhàn)爭損害的時候更注重精神而非簡單的生命,在他的筆下,給一個人最大的打擊往往是使其喪失了精神和思想的自由,征兵使畫家離開了藝術,囚禁使書迷離開了書籍,而這樣的一個人,即使肉身仍舊存在,精神卻會慢慢消亡,即使活著也只是一具行尸走肉了。一個生命的喪失,也許會另人惋惜,而一個心靈的消亡過程,更加觸目驚心。因為生命本無常,存在太多偶然與意外,而心靈世界是人類有限生命的無限存在,人不能拒絕死亡,卻可以拒絕內心世界的瓦解。
      
      最終的茨威格還是沒有熬過戰(zhàn)爭對這個世界的摧殘,他與妻子雙雙服毒自殺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前夕。他實際非常善良,也始終保有純真,因為他的字里行間其實蘊藏了許多的美好,也許越美好的心靈越容易不堪重負。
      
  •   因為這一本書并不是很長,所以我就花了一個晚上激動地,同時掩著震顫的心看完了。我愛茨威格的書也是因為他的書能直擊我的心。
  •   個人感覺他是個高度敏感者,我也是這種啊……所以感受到的那些情感觸角都是很有共鳴的。很多人覺得他寫的冗長過細了,但是這的確就是高度敏感者感興趣的世界啊,也許還是INFP~
  •   嗯,差不多就是這樣!這就是這個故事最感動我的地方
    算是最美好的感情嗎?
  •   當然算是,所有的愛都是愛。
  •   沒有的話也不必那么糾結吧
    其實有的話,還會自己煩心于自己的過于細膩呢
    太多情感的糾結(當然不僅限于最單薄的愛情那一種)
    所以,不管是哪種,都有兩面性吧
    關鍵是接納自己,哎,現(xiàn)在同性戀都正名了嘛,雖然八十年前還那么糟糕
  •   看到最後一段時,有點迷幻
  •   高爾基曾把“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這個名頭送給茨威格,這倒十分好笑了
    不可笑,你看看他的《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就知道了
  •   回樓上:
    我指的是由高爾基來頒發(fā)這個名頭很好笑。一個男人對另一個男人說,你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人,本身就挺無厘頭的~我的意思說,在這個問題上,女人才是有發(fā)言權的。
    這本書里選了那篇小說的,而且俺也很喜歡,要不也不能打“力薦”了嘛,而且還羅嗦了這么多~呵呵
  •   我這里有MAX OPHULS版的〈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
    如果有機會。拿給你看。
  •   “也許越美好的心靈越容易不堪重負”,說得真好。
  •   都說徐靜蕾拍的不好
    我覺得也還好啦 有一些原著的感覺
    喜歡那句臺詞
    我愛你,這是我一個人的事
  •   我覺得徐靜蕾拍得很好啊
    一個無悔的女子
    陷入愛情,便勇敢追尋
  •   最近剛看完他的《愛與同情》,深受震撼,他把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得真的十分細膩,真實,同時也讓人遺憾,感嘆主人公的命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