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 作者:(明)施耐庵,羅貫中 著,王曉楓,賈桂梓 整理 頁數(shù):695
前言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是我國著名古典長篇小說,主要寫北宋末年宋江等被逼上梁山起義事。《宋史·徽宗紀(jì)》僅載宋江之名,宋末龔圣與為宋江等撰象贊,始作三十六人。宋元間人所編《宣和遺事》中已有楊志賣刀、晁蓋劫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等情節(jié)。此后長久流傳,迭經(jīng)增益,才成為有一百單八將、長逾百萬言之《水滸傳》。明代高儒《百川書志》著錄其所見本,署“錢塘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明代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認(rèn)為是施耐庵作,王圻《續(xù)文獻(xiàn)通考》等則認(rèn)為是羅貫中著。目前,學(xué)術(shù)界已公認(rèn)為其著者是施耐庵和羅貫中。全書塑造了魯智深、林沖、武松、李逵等梁山英雄人物,暴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殘暴和腐朽,揭示了當(dāng)時的社會矛盾。全書情節(jié)曲折,語言生動有力,人物性格鮮明,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成就?!端疂G傳》的版本,依據(jù)其回?cái)?shù)而言,可以分為三個系統(tǒng):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一百回本于宋江受招安后,有“征遼”、“征方臘”等情節(jié)。一百二十回本中“征田虎”、“征王慶”的故事(九十一回至一百十回),學(xué)術(shù)界一般認(rèn)為是在百回本流傳過程中,后人增插進(jìn)去的。而七十回本則為金圣嘆在百回本(或日百二十回本)之基礎(chǔ)上刪改而成(砍去招安及招安后事,而以盧俊義一夢作結(jié)),也已是定論。所以,只有百回本最接近原作者的本意。金圣嘆刪改《水滸》,公允地說是功大于過的。因而才能“盛行吳下”,進(jìn)而“風(fēng)行海內(nèi)”,成為《水滸》的通行本,淹沒了一切流行的明代繁本、簡本、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使世間不知有《水滸》全書三百年,可謂假作真時真亦假??墒?,刪去后面的內(nèi)容后,成了魯迅所謂的“斷尾巴蜻蜓”,不能滿足讀者求全求終的閱讀心理。有鑒于此,我們以金圣嘆的“貫華堂古本”《楔子》和一至六十九回為前七十回,以容與堂刻本的七十一至一百回為后三十回,從而成為這個新的百回本。有關(guān)校勘、整理情況,特作如下說明。一、前七十回,以崇禎十四年(1641)貫華堂刻本為底本;后三十回,以萬歷末年(1601年左右)杭州容與堂刻本為底本。二、出于回目的考慮,改貫華堂本《楔子》為第一回,馀類推。三、貫華堂本刪去大段的“詩日”、“怎見得”、“但見”等等,使得小說情節(jié)更加連續(xù)、緊湊,為前后統(tǒng)一,后三十回中也依例刪去。至于前七十回和后三十回中某些字詞的差異,除人名、綽號和極個別地方(如丫嬛、嘍啰等)作了統(tǒng)一外,一般保留原貌。四、底本中明顯的錯訛之處參照其他版本加以訂正;因避諱的字句則徑改;一些異體字,意思完全一樣的字詞,也酌情作了統(tǒng)一。而一些現(xiàn)在看來屬錯誤的字詞,如“早辰”、“斯開”、“火伴”、“匾擔(dān)”、“段匹”、“轉(zhuǎn)灣”、“肐膊”、“輪起”、“利害”、“粗鹵”、“能勾”、“眇視”、“表子”、“牌扁”、“希罕”、“止有”、“僻凈”、“硫黃”、“擂木”、“點(diǎn)污”、“走頭沒路”、“梯己”、“梢公”、“分付”、“告戒”、“跨刀”、“絮繁”、“擔(dān)閣”、“撩斗”、“不計(jì)其數(shù)”、“已后”、“喝采”、“阻當(dāng)”等等,遵循古籍整理的常規(guī),仍保持原貌,未作改動。五、后三十回中涉及的情節(jié)而貫華堂本刪去的(如“還道村受天書”一節(jié)),適當(dāng)增補(bǔ);貫華堂本極力丑化宋江的某些字詞,也依據(jù)容本作了適當(dāng)還原。六、由于這是為一般讀者提供的一個“擇善而從”的版本,所以沒有出校記。鑒于這是一項(xiàng)新舉措,不足和錯誤在所難免,歡迎廣大讀者不吝賜教。整理者2008年6月
內(nèi)容概要
《水滸傳》是我國人民最喜愛的古典長篇白話小說之一。它產(chǎn)生于明代,是在宋、元以來有關(guān)水滸的故事、話本、戲曲的基礎(chǔ)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創(chuàng)作而成的。全書以宋江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為主要題材,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中國古代人民反抗壓迫、英勇斗爭的悲壯畫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dāng)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殘酷現(xiàn)實(shí),成功地塑造了魯智深、李逵、武松、林沖、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小說故事情節(jié)曲折,語言生動,人物性格鮮明,具有高度的藝術(shù)成就。但作品歌頌、美化宋江,鼓吹“忠義”和“替天行道”,表現(xiàn)出嚴(yán)重的思想局限。
作者簡介
作者:(明)施耐庵 羅貫中 譯者:王曉楓 賈桂梓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學(xué)家。博古通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jīng)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yī)卜、星象、一切技術(shù)無不精通,35歲曾中進(jìn)士,后棄官歸里,閉門著述,與拜他為師的羅貫中一起研究《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的創(chuàng)作,搜集、整理關(guān)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終寫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回 張?zhí)鞄熎盱烈? 洪太尉誤走妖魔第二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第四回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第六回 九紋龍剪徑赤松林 魯智深火燒瓦罐寺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第八回 林教頭刺配滄州道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第九回 柴進(jìn)門招天下客 林沖棒打洪教頭第十回 林教頭風(fēng)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第十一回 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沖雪夜上梁山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沖落草 汴京城楊志賣刀第十三回 急先鋒東郭爭功 青面獸北京斗武第十四回 赤發(fā)鬼醉臥靈官殿 晁天王認(rèn)義東溪村第十五回 吳學(xué)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yīng)七星聚義第十六回 楊志押送金銀擔(dān) 吳用智取生辰綱第十七回 花和尚單打二龍山 青面獸雙奪寶珠寺第十八回 美髯公智穩(wěn)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第十九回 林沖水寨大并火 晁蓋梁山小奪泊第二十回 梁山泊義士尊晁蓋 鄆城縣月夜走劉唐第二十一回 虔婆醉打唐牛兒 宋江怒殺閻婆惜第二十二回 閻婆大鬧鄆城縣 朱全義釋宋公明第二十三回 橫??げ襁M(jìn)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第二十四回 王婆貪賄說風(fēng)情 鄆哥不忿鬧茶肆第二十五回 王婆計(jì)啜西門慶 淫婦藥鴆武大郎第二十六回 鄆哥大鬧授官廳 武松斗殺西門慶第二十七回 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 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第二十八回 武松威鎮(zhèn)安平寨 施恩義奪快活林第二十九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蔣門神第三十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云浦第三十一回 張都監(jiān)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第三十二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第三十三回 宋江夜看小鰲山 花榮大鬧清風(fēng)寨第三十四回 鎮(zhèn)三山大鬧青州道 霹靂火夜走瓦礫場第三十五回 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第三十六回 梁山泊吳用舉戴宗 揭陽嶺宋江逢李俊第三十七回 沒遮攔追趕及時雨 船火兒夜鬧潯陽江第三十八回 及時雨會神行太保 黑旋風(fēng)斗浪里白跳第三十九回 潯陽樓宋江吟反詩 梁山泊戴宗傳假信第四十回 梁山泊好漢劫法場 白龍廟英雄小聚義第四十一回 宋江智取無為軍 張順活捉黃文炳第四十二回 還道村受三卷天書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第四十三回 假李逵剪徑劫單人 黑旋風(fēng)沂嶺殺四虎第四十四回 錦豹子小徑逢戴宗 病關(guān)索長街遇石秀第四十五回 楊雄醉罵潘巧云 石秀智殺裴如海第四十六回 病關(guān)索大鬧翠屏山 拚命三火燒祝家莊第四十七回 撲天雕雙修生死書 宋公明一打祝家莊第四十八回 一丈青單捉王矮虎 宋公明兩打祝家莊第四十九回 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第五十回 吳學(xué)究雙用連環(huán)計(jì) 宋公明三打祝家莊第五十一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nèi)第五十二回 李逵打死殷天錫 柴進(jìn)失陷高唐州第五十三回 戴宗智取公孫勝 李逵斧劈羅真人第五十四回 入云龍斗法破高廉 黑旋風(fēng)探穴救柴進(jìn)第五十五回 高太尉大興三路兵 呼延灼擺布連環(huán)馬第五十六回 吳用使時遷盜甲 湯隆賺徐寧上山第五十七回 徐寧教使鉤鐮槍 宋江大破連環(huán)馬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義打青州 眾虎同心歸水泊第五十九回 吳用賺金鈴吊掛 宋江鬧西岳華山第六十回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第六十一回 吳用智賺玉麒麟 張順夜鬧金沙渡第六十二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場石秀跳樓第六十三回 宋江兵打北京城 關(guān)勝議取梁山泊第六十四回 呼延灼夜月賺關(guān)勝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第六十五回 托塔天王夢中顯圣 浪里白跳水上報(bào)冤第六十六回 時遷火燒翠云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第六十七回 宋江賞馬步三軍 關(guān)勝降水火二將第六十八回 宋公明夜打曾頭市 盧俊義活捉史文恭第六十九回 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宋公明義釋雙槍將第七十回 沒羽箭飛石打英雄 宋公明棄糧擒壯士第七十一回 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第七十二回 柴進(jìn)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鬧東京第七十三回 黑旋風(fēng)喬捉鬼 梁山泊雙獻(xiàn)頭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撲擎天柱 李逵壽張喬坐衙第七十五回 活閻羅倒船偷御酒 黑旋風(fēng)扯詔謗徽宗第七十六回 吳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第七十七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兩贏童貫第七十八回 十節(jié)度議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敗高太尉第七十九回 劉唐放火燒戰(zhàn)船 宋江兩敗高太尉第八十回 張順鑿漏海鰍船 宋江三敗高太尉第八十一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計(jì)賺蕭讓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買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第八十三回 宋公明奉詔破大遼 陳橋驛滴淚斬小卒第八十四回 宋公明兵打薊州城 盧俊義大戰(zhàn)玉田縣第八十五回 宋公明夜度益津關(guān) 吳學(xué)究智取文安縣第八十六回 宋公明大戰(zhàn)獨(dú)鹿山 盧俊義兵陷青石峪第八十七回 宋公明大戰(zhàn)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將第八十八回 顏統(tǒng)軍陣列混天象 宋公明夢授玄女法第八十九回 宋公明破陣成功 宿太尉頒恩降詔第九十回 五臺山宋江參禪 雙林渡燕青射雁第九十一回 張順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潤州城第九十二回 盧俊義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戰(zhàn)毗陵郡第九十三回 混江龍?zhí)〗Y(jié)義 宋公明蘇州大會垓第九十四回 寧海軍宋江吊孝 涌金門張順歸神第九十五回 張順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寧海軍第九十六回 盧俊義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戰(zhàn)烏龍嶺第九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第九十八回 盧俊義大戰(zhàn)昱嶺關(guān)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第九十九回 魯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xiāng)第一百回 宋公明神聚蓼兒洼 徽宗帝夢游梁山泊
章節(jié)摘錄
話說這八句詩,乃是故宋神宗天子朝中一個名儒,姓邵,諱堯夫,道號康節(jié)先生所作。為嘆五代殘?zhí)铺煜赂筛瓴幌?。那時朝屬梁,暮屬晉,正謂是: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后來感得天道循環(huán),向甲馬營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來。這朝圣人出世,紅光滿天,異香經(jīng)宿不散,乃是上界霹靂大仙下降。英雄勇猛,智量寬洪,自古帝王,都不及這朝天子:一條桿棒等身齊,打四百座軍州都姓趙!那天子掃清寰宇,蕩靜中原,國號大宋,建都汴梁。九朝八帝班頭,四百年開基帝主。因此上,邵堯夫先生贊道“一旦云開復(fù)見天”,正如教百姓再見天日之面一般。那時西岳華山有個陳摶處士,是個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風(fēng)云氣色。一日騎驢下山,向那華陰道中正行之間,聽得路上客人傳說:“如今東京柴世宗,讓位與趙檢點(diǎn)登基?!蹦顷悡幌壬牭?,心中歡喜,以手加額,在驢背上大笑,擷下驢來。人問其故,那先生道:“天下從此定矣。正乃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弊愿昴觊g受禪,開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傳位與御弟太宗。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傳位與真宗皇帝。真宗又傳位與仁宗。這仁宗皇帝乃是上界赤腳大仙,降生之時,晝夜啼哭不止,朝廷出給黃榜,召人醫(yī)治。感動天庭,差遣太白金星下界,化作一老叟,前來揭了黃榜,自言能止太子啼哭。看榜官員引至殿下,朝見真宗。天子圣旨,教進(jìn)內(nèi)苑看視太子。那老叟直至宮中,抱著太子,耳邊低低說了八個字,太子便不啼哭。那老叟不言姓名,只見化陣清風(fēng)而去。耳邊道八個甚字?道是:“文有文曲,武有武曲?!倍说氖怯竦鄄钋沧衔m中兩座星辰下來輔佐這朝天子。文曲星乃是南衙開封府主龍圖閣大學(xué)士包拯,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國大元帥狄青。這兩個賢臣,出來輔佐這朝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改了九個年號。自天圣元年癸亥登基,至天圣九年,那時天下太平,五谷豐登,萬民樂業(yè),路不拾遺,戶不夜閉。這九年謂之一登。自明道元年至皇祜三年,這九年亦是豐富,謂之二登。自皇祜四年至嘉祜二年,這九年田禾大熟,謂之三登。一連三九二十七年,號為“三登之世”。那時百姓受了些快樂。誰道樂極悲生:嘉祜三年春間,天下瘟疫盛行,自江南直至兩京,無一處人民不染此癥。天下各州各府,雪片也似申奏將來。且說東京城里城外,軍民死亡大半。開封府主包待制親將惠民和濟(jì)局方,自出俸資合藥,救治萬民。那里醫(yī)治得???瘟疫越盛。文武百官商議,都向待漏院中聚會,伺候早朝,奏聞天子。是日,嘉祜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diǎn),天子駕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賀已畢,當(dāng)有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朝?!敝灰姲嗖繀仓?,宰相趙哲、參政文彥博出班奏道:“目今京師瘟疫盛行,傷損軍民甚多。伏望陛下,釋罪寬恩,省刑薄稅,祈禳天災(zāi),救濟(jì)萬民。”天子聽奏,急敕翰林院,隨即草詔:一面降赦天下罪囚,應(yīng)有民問稅賦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宮觀寺院,修設(shè)好事禳災(zāi)。不料其年瘟疫轉(zhuǎn)盛,仁宗天子聞知,龍?bào)w不安,復(fù)會百官計(jì)議。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啟奏。天子看時,乃是參知政事范仲淹。拜罷起居,奏道:“今天災(zāi)盛行,軍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災(zāi),可宣嗣漢天師星夜臨朝,就京師禁院,修設(shè)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奏聞上帝,可以禳保民間瘟疫?!比首谔熳訙?zhǔn)奏,急令翰林學(xué)士草詔一道,天子御筆親書,并降御香一炷,欽差內(nèi)外提點(diǎn)殿前太尉洪信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星夜來朝,祈禳瘟疫。就金殿上焚起御香,親將丹詔付與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洪信領(lǐng)了圣敕,辭別天子,背了詔書,盛了御香,帶了數(shù)十人,上了鋪馬,一行部從,離了東京,取路徑投信州貴溪縣來。不止一日,來到江西信州,大小官員出郭迎接。隨即差人報(bào)知龍虎山上清宮住持道眾,準(zhǔn)備接詔。次日,眾位官同送太尉到于龍虎山下,只見上清宮許多道眾,鳴鐘擊鼓,香花燈燭,幢幡寶蓋,一派仙樂,都下山來迎接丹詔,直至上清官前下馬。當(dāng)下上至住持真人,下及道童侍從,前迎后引,接至三清殿上,請將詔書居中供養(yǎng)著。洪太尉便問監(jiān)宮真人道:“天師今在何處?”住持真人向前稟道:“好教太尉得知:這代祖師,號日'虛靖天師',性好清高,倦于迎送,自向龍虎山頂,結(jié)一茅庵,修真養(yǎng)性,因此不住本宮?!碧镜溃骸澳拷裉熳有t,如何得見?”真人答道:“容稟:詔敕權(quán)供在殿上,貧道等亦不敢開讀,且請?zhí)镜椒秸色I(xiàn)茶,再煩計(jì)議?!碑?dāng)時將丹詔供養(yǎng)在三清殿上,與眾官都到方丈。太尉居中坐下,執(zhí)事人等獻(xiàn)茶,就進(jìn)齋供,水陸俱備。齋罷,太尉再問真人道:“既然天師在山頂庵中,何不著人請將下來相見,開宣丹詔?”真人稟道:“這代祖師,雖在山頂,其實(shí)道行非常,能駕霧興云,蹤跡不定,貧道等時常亦難得見,怎生教人請得下來?”太尉道:“似此如何得見?目今京師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赍捧御書丹詔,親捧龍香,來請?zhí)鞄煟鋈Я俜至_天大醮,以禳天災(zāi),救濟(jì)萬民。似此怎生奈何?”真人稟道:“天子要救萬民,只除是太尉辦一點(diǎn)志誠心。齋戒沐浴,更換布衣,休帶從人,自背詔書,焚燒御香,步行上山,禮拜叩請?zhí)鞄?,方許得見。如若心不志誠,空走一遭,亦難得見。”太尉聽說,道:“俺從京師食素到此,如何心不志誠?既然恁地,依著你說,明日絕早上山?!碑?dāng)晚各自權(quán)歇。次日五更時分,眾道士起來,備下香湯,請?zhí)酒饋磴逶?,換了一身新鮮布衣,腳下穿上麻鞋草履,吃了素齋,取過丹詔,用黃羅包袱背在脊梁上,手里提著銀手爐,降降地?zé)?。許多道眾人等,送到后山,指與路徑。真人又稟道:“太尉要救萬民,休生退悔之心,只顧志誠上去?!碧緞e了眾人,口誦天尊寶號,縱步上山來。獨(dú)自一個行了一回,盤坡轉(zhuǎn)徑,攬葛攀藤。約莫走過了數(shù)個山頭,三二里多路,看看腳酸腿軟,正走不動,口里不說,肚里躊躇。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貴官,在京師時,重裀而臥,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這般山路!知他天師在那里,卻教下官受這般苦!”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著肩氣喘。只見山凹里起一陣風(fēng),風(fēng)過處,向那松樹背后,奔雷也似吼一聲,撲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額錦毛大蟲來。洪太尉吃了一驚,叫聲:“啊呀!”撲地望后便倒。那大蟲望著洪太尉,左盤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望后山坡下跳下去。洪太尉倒在樹根底下,唬得三十六個牙齒,捉對兒廝打,那心頭一似十五個吊桶,七上八落的響,渾身卻如重風(fēng)麻木,兩腿一似斗敗公雞,口里連聲叫苦。大蟲去了一盞茶時,方才爬將起來,再收拾地上香爐,還把龍香燒著,再上山來,務(wù)要尋見天師。又行過三五十步,口里嘆了數(shù)口氣,怨道:“皇帝御限差俺來這里,教我受這場驚恐。”說猶未了,只覺得那里又一陣風(fēng),吹得毒氣直沖將來,太尉定睛看時,山邊竹藤里簌簌地響,搶出一條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來。太尉見了,又吃一驚,撇了手爐,叫一聲:“我今番死也!”往后便倒在盤陀石邊。但見那條大蛇,徑搶到盤陀石邊,朝著洪太尉盤做一堆,兩只眼進(jìn)出金光,張開巨口,吐出舌頭,噴那毒氣在洪太尉臉上,驚得太尉三魂蕩蕩,七魄悠悠。那蛇看了洪太尉一回,望山下一溜,卻早不見了。太尉方才爬得起來,說道:“慚愧!驚殺下官!”看身上時,寒粟子比馉饳兒大小,口里罵那道士:“叵耐無禮,戲弄下官,教俺受這般驚恐!若山上尋不見天師,下去和他別有話說?!痹倌昧算y提爐,整頓身上詔敕,并衣服巾幘,卻待再要上山去。
編輯推薦
《水滸傳(上下)(修訂版)》描寫了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反抗官軍、殺富濟(jì)貧的故事。故事以宋江受招安前后分成兩個部分,受招安前是梁山英雄發(fā)展壯大、對抗朝廷的過程,受招安后是起義軍為國盡忠、損失殆盡的悲劇。小說故事情節(jié)曲折、語言生動、人物性格鮮明,是一部描寫英雄傳奇的典范。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