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輝煌

出版時間:2008-4  出版社:濟南出版社  作者:趙伯陶  頁數(shù):253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中國歷史上對各族人民的生存和發(fā)展產(chǎn)生過深遠影響,對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貢獻。尤其是它的內(nèi)在精神已滲透到炎黃子孫的血脈中,其影響是彌久深遠的;當代中國人:無論是誰,都無不被深深地打上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烙印?! v史的車輪行駛到今天,中國傳統(tǒng)文化無疑是社會主義物質(zhì)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的寶貴資源。對于傳統(tǒng)文化,我們的態(tài)度是,立足于當代中國,從我們的問題或我們的精神需要出發(fā),以新的視野或現(xiàn)代意識,對中國文化中某些被反復詠嘆的東西給以重新觀照或解讀?! ‖F(xiàn)代派詩人、著名文學史家聞一多先生宣稱:“一般人愛說唐詩,我卻要說‘詩唐’懂得詩的唐朝,才能欣賞唐朝的詩?!比绻朴诶斫膺@種逆向思維的豐厚內(nèi)涵,并由此引申開去的話,那么,我們則想說:中國文化雖早已成為國人耳熟能詳?shù)脑掝},但假如只滿足于平面式的淺嘗輒止,就很容易指木為林或見林失木,最終反倒是空泛無得并且莫知歸依了。所以,我們現(xiàn)在才嘗試著變換習慣性的認知方式,移果就因、因反作正,從文化的特定視角來重新解讀而非直接面對某些重大的歷史或文化主題,特意選擇那些人們普遍感興趣即茶余飯后可供談資的歷史事件或人物作為題材:這是一些世世代代都在反復談論的話題。問題在于,今天應先用一種什么樣的眼光和口吻重新談論它。我們力求以扎實確鑿的史料為根基,采取富有文采、生動流暢的散文筆法,對其進行多元觀照與文化透視,反映重大歷史、文化主題,并給予歷史闡釋和文化反思,折射出某些文化精神。緣此而往,就有可能尋找到另一扇尚未被開啟的門扉,那里面當有著不盡勝境、無限風光等待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辨理,所以,本叢書強調(diào)知識性,但不是一般性的知識讀本;強調(diào)學術根基,但不是純粹的學術專著;強調(diào)可讀性,但不是違背史實的任意杜撰;強調(diào)個人新見,但不是只顧新異的鑿空立論和華而不實的游戲筆墨。濃郁的文化觀照反思和深刻的歷史反思,是本叢書的特色和宗旨。  本叢書中的每一種,都精心選擇國內(nèi)在各自領域有造詣的專家學者撰寫,注重深入淺出、雅俗共賞的敘述方式,采用圖文并茂的表現(xiàn)形式,選擇相關的、經(jīng)典的圖片,采用彩色插頁和黑白附圖(編者按:本叢書采用了少數(shù)今人作品,因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懇請當事人見書后盡快與我們聯(lián)系,以便寄奉樣書、稿酬)的方式,從而更具有鑒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本叢書面向中等文化以上的廣大讀者群,使其在輕松、趣味盎然的閱讀中,得到啟迪和收獲,以提高綜合文化素質(zhì)和鑒賞品位?! ”緟矔鴱娬{(diào)“可操作性和持續(xù)發(fā)展的張力”,即靈活性和巨大的包容性,作為一個長期的品牌選題,視具體情況,分為若干輯陸續(xù)推出,逐步完成對文化中國重大歷史、文化主題的另樣解讀?! ”緟矔谝惠嬐瞥?0種,如依類相從取近者歸納的話,大略可以劃分為三種范型:  一種是選擇若干個體性人物為觀照中心,從他們所處的世紀歷史大屏幕上,用宏燭幽,凸現(xiàn)其活動軌跡,就異同得失里,以現(xiàn)代人清醒的理性觀念,揭示其生成的“合理性”,給出社會一文化意義上的評析。如《流民皇帝:從劉邦到朱元璋》,說明這些崛起于困境中的弄潮兒,既提供了統(tǒng)軍治國的獨特經(jīng)驗,又證實了“時勢造英雄”與“英雄造時勢”的因果轉(zhuǎn)換的矛盾統(tǒng)一關系。如《專制變奏曲:從呂后到慈禧》,自以男性為中心的封建社會里的幾個鐵腕女人切入,在特定的社會背景與錯綜紛雜的人際關系的描述里,顯現(xiàn)了專制集權政治在女性獨尊時期的特殊形態(tài)。如《宿命錯位:隋煬帝、李后主與宋徽宗放談》,評述三個頗具爭議卻不失典型價值的亡國之君,進而闡釋因為專制獨裁體制所決定其悲劇命運的深層根源?! ∮忠环N是截取某一特定歷史時段的大環(huán)境,借助某些重要事件作為審察契機和聯(lián)結(jié)鏈條,剖析、描述相關王朝興廢盛衰的演變過程,在冷靜縝密的理性眼光里,也滲透了唏噓慨嘆的深沉感性色彩。如《玄思風流:清談名流與魏晉興亡》,評論從傳統(tǒng)儒生里生成的清談名士的新的思維方式和人生態(tài)度,那種特具的雙重性和不斷嬗變,以充實豐富自己思想的與時共進的精神。如《天寶十四載:盛世終結(jié)與李楊情變》,特別選擇了這個年份作為敘論原點,將中國歷史上最著名、最特殊的愛情故事,放在唐代廣闊的人文、社會背景上予以重新解構(gòu)再現(xiàn)。如《秦淮舊夢:南明盛衰錄》,述說名士名妓的悲歡離合中融入了一個朝代的興亡史,而繁華事散,親歷當年遽變慘禍的故老孑遺終于作出認真的反思。如《落日輝煌:雍正王朝與康乾盛世》,強調(diào)僅得13年治績的雍正帝,于康、乾之間承前啟后,卻獨具不可或缺的重要轉(zhuǎn)捩作用;并且分別以中國歷史進程和世界近代的迅猛發(fā)展為參照系,多角度審視康乾盛世中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社會風氣、學術、文藝等?! ≡僖环N是就某一歷史時代的文學家群體為研究基點,結(jié)合其創(chuàng)作業(yè)績,就相關的個人情懷氣質(zhì)、生活趣味,與周圍總體環(huán)境、時代潮流、民風習俗等比照對析,以了解那蘊隱于其人其作背后的更深層的主流藝術精神、美學理想和人生價值取向。如《俠心劍膽:唐代詩人的文化精神與人生意趣》,揭示作為時代精神的、被唐代詩人充分張揚出來的人性自覺意識、人格自尊觀念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高舉的理想主義旗幟,才是唐詩乃至唐文化之魂,是以后的任何封建王朝所永遠不能企及也不可再造的。如《淺酌低唱:宋代詞人的文化精神與人生意趣》,指出時代環(huán)境決定了宋代士大夫文人的精神雙重性和人格分裂,詞作為他們感情宣泄的中介,也相應決定了其獨特的言情、娛樂功能及傳播方式。如《粉墨功名:元代曲家的文化精神與人生意趣》,處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第一個由異族主宰、種族等級森嚴的大一統(tǒng)帝國里,元代曲家的思想心態(tài)十分矛盾復雜,人生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也很獨特,所以,元曲(雜劇和散曲)從內(nèi)容到形式、從風格到情趣都與傳統(tǒng)的文學迥異?! ”緟矔哪康氖敲嫦蛏鐣V大讀書界,自然希望得到更多讀者朋友的關注。倘蒙您指出不足謬誤之處,相共切商磋酌,那便是表示了一份濃濃的友情,而我們的歡迎和感謝之情是不言自明的?! ?008年初春于濟南玉函山房。

內(nèi)容概要

  《文化中國:永恒的話題叢書》以高文化品位為內(nèi)涵,從文化的特定視角重新解讀(而非直接面對)某些重大的歷史或文化主題,特意選擇那些人們普遍感興趣即茶余飯后可供談資的歷史事件或人物作為題材,以確鑿的史料為根基,用新的視角或現(xiàn)代意識,采取富有文采、生動流暢的散文筆法和圖文并茂的形式,對其進行歷史闡釋和文化反思,折射出某些文化精神。濃郁的文化觀照和歷史反思是該叢書的特色。該叢書強調(diào)“可操作性和持續(xù)發(fā)展的張力”,即靈活多樣和巨大的包容性,作為一個長期的品牌選題,視具體情況,分為若干輯陸續(xù)推出,逐步完成對文化中國重大歷史、文化主題的另樣解讀,形成一個大眾精品系列群。該叢書已出版三輯19冊。

書籍目錄

引言一 困窘:合法的尋證惟以一人治天下正大光明后的無奈鴻溝的逾越明太子的陰影出奇料理尊孔與迷信二 苛察:專制的強化進身與殺身人生識字憂患始名教罪人錢名世鳥盡弓藏君權與朋黨密折的威懾三 理想與現(xiàn)實賤民的解放清官的表彰腐敗的陰影耗羨歸公說養(yǎng)廉永不加賦到攤丁入畝諫責的缺失四 文治與武功帝王的學識南面之術改土歸流十全武功修史與編書閉關的危機五 盛世文談理學的困惑通往考據(jù)之路走向終結(jié)的詩詞文孤獨的自戀者儒林的眾生相紅樓夢斷結(jié)語附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外大事年表(1661-1799)主要參考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古詩源》卷一有一首《伉慷歌》:  貪吏而不可為而可為,廉吏而可為而不可為。貪吏而不可為者,當時有污名;而可為者,子孫以家成。廉吏而可為者,當時有清名;而不可為者,子孫困窮被褐而負薪。貪吏??喔?,廉吏??嘭?。獨不見楚相孫叔敖,廉潔不受錢?! ?jù)《史記·滑稽列傳》載,楚國令尹(宰相)孫叔敖為官廉潔,去世后,其子貧苦。優(yōu)孟特意模仿孫叔敖的言談笑貌,令楚莊王難辨真假,以為孫叔敖復生,欲以為相。優(yōu)孟就唱了這首《忼慷歌》(《史記》所錄與上引字句有區(qū)別),以所謂廉吏不足為感悟了楚莊王,封賞了孫叔敖的兒子。這就是有名的優(yōu)孟衣冠的故事?! ∝澪鄹瘮≡诼L的封建時代,是一個制度性的問題,無法根除。在封建時代,往往是貪官能夠發(fā)財升官,而廉吏反而受到壓抑,潦倒以終,正如上引《忼慷歌》所唱的一樣。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這是任何專制社會都難以避免的。一般而言,官貪才能得財,得財后才具有夤緣上司、賄賂當?shù)勒叩馁Y本;有了這個資本,自己的官運才能亨通,前途才有保障。由于有這種因果關系,為官不貪,如果不是最高統(tǒng)治者慧眼相識或惺惺相惜的上司加以庇護,是難以在封建官場找到容身之地的。康熙喜表彰清官,也確實出了一些足為世人效法的廉吏,然而卻難以肅清官場貪風,而且愈趨其統(tǒng)治晚期,問題也愈嚴重,原因何在?最高統(tǒng)治者本身的作為就是一大因素?! 】滴踉文涎?,至于秋獼木蘭或出塞視察就更為繁多?;实勖康揭惶?,地方官員自然要竭力奉承,唯恐供應不周引來禍患甚至殺身;至于皇帝身邊前呼后擁的官員人等,更要殷勤打點,否則“一言喪邦”,怎一個“遺憾”了得!奉承或打點,都需要大量的錢財,其源何在?自然要盤剝百姓或挪用公款。如果為官不貪,這項開支就難以應付,遑論其他?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四次迎候康熙南巡,跑前跑后,報效皇室,開支浩繁,贏得了康熙的歡心。然而這烈火烹油之勢并不常久,接駕所造成的巨額虧空實在難以償還。有康熙在,固然可包庇見容;一旦朝廷易主,冰山瓦解,新皇帝雍正上臺就不會再加“恩眷”了。雍正五年(1727),曹家終于被抄??滴跏且淮⒅?,其南巡主要出于治理國家的目的,但由于皇帝的排場不能不講,造成地方官員爭相阿諛拍馬,腐敗的陰影也愈趨濃厚,這就不是靠表彰一兩個清官所能抵償了。專制體制是腐敗滋生的土壤,所謂“亂自上作”,的確如此?! ∮赫次唬渥黠L與乃父不同,既無南巡之舉,也很少出京師,至多到圓明園居住一段時間,因而可以免除因地方“接駕”而產(chǎn)生的種種腐敗。這無疑使康熙末期已很嚴重的腐敗之風得到一定程度的遏止,對康乾盛世的持續(xù)起到了“中堅”或穩(wěn)固的作用。乾隆即位后,其南巡作風酷肖乃祖,六下江南,其排場與用度均較康熙有過之而無不及。有關這方面的傳說,乾隆也較康熙為多,即是一證,而造成的腐敗陰影也更為濃厚。對于貪官的處理,乾隆也有嚴刑峻法。如乾隆六年(1741)九月,因侵貪案件日益加多,乾隆下命加重處罰:凡乾隆元年以后貪婪人己,情罪較重者,完贓之后,仍發(fā)往軍臺效力,嗣后亦照此辦理。然而這并不能有效地剎住腐敗之風蔓延,貪污受賄愈演愈烈,甚至出現(xiàn)了和珅那樣的特大號貪污犯,并且受到乾隆的庇護。貪污受賄只是腐敗的一個方面,而與之共生的則是政治腐敗、人事腐敗、司法腐敗、財政腐敗等等,不一而足。政局發(fā)展到這一地步,即使最高統(tǒng)治者再勵精圖治,也只能望洋興嘆、徒呼奈何了。何況乾隆又是一個好大喜功、自以為是的君主,在“盛世”的光輝中以“十全老人”自居,自我陶醉,粉飾太平尚且不及,哪能顧得上整頓官場呢?況且由于他本人講究排場,上行下效,腐敗之風已很難剎住了?! ∏∥迨迥辏?790),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尹壯圖上疏言事,揭露各省督撫腐敗情狀:“各督撫聲名狼藉,吏治廢弛,臣經(jīng)過地方,體察官吏賢否,商民半皆蹙額興嘆。各省風氣大抵皆然。若問勒派逢迎之人,彼上司屬員授受時,外間豈能得見?請旨簡派滿洲大臣同臣往各省密查虧空?!边@一番話終于惹惱了乾隆,斥之為“摭拾浮詞,空言支飾”,真的派他協(xié)同戶部侍郎慶成往山西、直隸、山東、江南諸省查倉。由于慶成秉承乾隆旨意,每至一處,都預先準備,當然找不出破綻。于是尹壯圖被下刑部獄擬斬決,乾隆“加恩”,免其治罪,仍以禮部主事用。其實乾隆并不糊涂,“上諭”中早有“即偶有虧缺之處,一聞欽差起程信息,早已設法彌縫”之語,讓尹壯圖去各省查倉,實在是故意刁難他,以作拒諫飾非的根據(jù)。在某種條件下,“皇帝的新衣”是不容認真加以評價的。嘉慶四年(1799),新皇帝主政,“上諭”論尹壯圖之疏,即有“其事雖查無實據(jù),而所奏實非無因。似此敢言之臣,急宜錄用”之語,這實際上承認了尹壯圖所言不虛。然而尹壯圖并沒有受到重用,人京不久,又以歸養(yǎng)回籍了。  如前所述,貪腐之風從康熙時代即已興起,后雖經(jīng)雍正一番整治,但全屬治標之舉,所以乾隆以后,貪風四起,一發(fā)而不可收拾。即以康熙時代而言,幾起貪污大案也令人怵目驚心?!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落日輝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