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修女傳

出版時間:2005-12  出版社:山東畫報(bào)出版社  作者:華姿  頁數(shù):278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我只是窮人的手臂1979年12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的一個大禮堂里,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典禮正在進(jìn)行。在人們熱切的期待中,一位矮小瘦弱的老婦人,激動而安詳?shù)刈呱狭诉@個令全世界矚目的領(lǐng)獎臺。禮堂外,是北歐萬里無云的冬日晴空,以及白雪皚皚的美麗大地。禮堂內(nèi),豪華的大廳里,坐著挪威國王,挪威皇太子夫婦,他們看上去雍容華貴,氣度非凡還有各國外交使節(jié),以及盛裝的挪威各界名流。但這位頒獎典禮的主角,本屆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卻仍舊穿著那身粗糙的只值一美元的棉布紗麗?!诜谈F人中的窮人時,和在晉見教皇和各國正教領(lǐng)袖時,她的穿著,永遠(yuǎn)是同樣的簡樸。掌聲經(jīng)久不息。身材高大的和平獎委員會委員長薩涅斯先生,滿面笑容地走過來,彎下腰,恭敬地,將獎牌、獎杯及獎金,——頒給了她。她是那樣的瘦小,以致她走上講臺開始受獎演說時,人們努力抬頭,也只能看到她那張蒼老的皺紋縱橫的臉。但她莊嚴(yán)的講話,是那樣質(zhì)樸,卻又那樣美妙,深深地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她說:“事實(shí)上,這項(xiàng)榮譽(yù),我個人不配領(lǐng)受。但我愿意代替世界上所有的窮人、病人和孤獨(dú)的人,來接受這項(xiàng)獎金。因?yàn)槲蚁嘈牛耗銈兪窃敢饨柚C獎給我,而承認(rèn)窮人也有尊嚴(yán),也有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權(quán)利?!边@句“代替世界上所有的窮人領(lǐng)獎”的話,很快就通過各種新聞媒介,被迅速地傳到了世界的每一個地方。據(jù)說,她的得獎,沒有任何人反對,每一位評委都對她心悅誠服。而且,她是繼史懷澤博士195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以來,最沒有爭議最令人欣慰的一個得獎?wù)?。美國青少年最崇拜的?985年4月,

內(nèi)容概要

德蘭修女是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被譽(yù)為繼1952年史懷澤博士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以來最沒有爭議的一位得獎?wù)撸彩?0世紀(jì)80年代美國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她創(chuàng)建的仁愛傳教女會有4億多美金的資產(chǎn),世界上最有錢的公司都樂意無償捐錢給他,她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愛戴。然而,當(dāng)他去世時,她全部的個人財(cái)產(chǎn),就是一張耶穌受難像,一雙涼鞋和三件舊衣服。     本書以豐富細(xì)膩的文筆,講述了她傳奇而偉大的一生,對于我們每個人體味生命的真諦極富參考價(jià)值。

作者簡介

華姿,女,生于湖北天門,畢業(yè)于武漢大學(xué)中文系,現(xiàn)供職于湖北電視臺。著有詩集和散文詩集《一切都會成為親切的懷念》、《月亮灣的女兒》、《感激青春》、《一只手的低語》等,散文和隨筆集《自潔的洗濯》、《兩代人的熱愛》、《花滿朝圣路》,長篇系列散文《一個人的田野》等?!秲纱说臒釔邸吩粰?quán)威機(jī)構(gòu)和專家推薦為中學(xué)生課外閱讀書目,并被第五屆“滬、港、粵、新加坡”四地中學(xué)生讀書征文活動指定為必讀參考書。曾獲冰心圖書獎、長江文藝散文獎和其他散文獎,并被《青春》雜志評為“最受讀者喜愛的作家”。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在阿爾巴尼亞語言里,龔莎就是花朵的意思   你有治好貧窮的藥嗎?   一切都會消逝,但愛會留下來   同情心具有永恒的價(jià)值   這本書給她一生帶來非同一般的影響   在她豐美的心里埋下了愛的種子   她做了一個影響一生的重大決定 第二章   我就叫德蘭吧   小德蘭;“我的天職就是愛”   加爾各答,窮人的地獄   她的不安與日俱增   渴望走出高墻   愛無界限 第三章   我很渴,我很渴   我必須住在窮人中間   我的責(zé)任是服務(wù)于全世界的窮人   不,他們只是太窮了   兩年的等待終于有了結(jié)果   走出修道院的大門 第四章   在圣家醫(yī)院“速成”   偉大的窮人   回到加爾各答 第五章   窮人就是我的家人   梅樹下的露天學(xué)校   我要給大家發(fā)獎   誤解發(fā)生了   他們惟一的錯誤是貧窮   ……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這個在和平的喜悅中來臨的小女孩,就是日后舉世聞名的德蘭姆姆(Mother Teresa)。她的全名是:艾格莉絲?龔莎?包雅舒(Agnes Gonxha Bojaxhiu)。也有人把這個名字翻譯成雅妮?龔哈?波雅舒或者,安格尼斯?貢扎?博亞金;或者,依搦斯?鞏霞?博雅舒,等等。至于她是怎么舉世聞名的,我們會慢慢講到。你有治好貧窮的藥嗎?小龔莎很快就長大了,當(dāng)她在街上與別的孩子一起嬉戲玩耍的時候,她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她有點(diǎn)多愁善感,但也活潑可愛。她和小城里的其他孩子一起上一所公立學(xué)校,她并不是功課最好的學(xué)生,但她喜歡獨(dú)立思考,做事腳踏實(shí)地,不說空話。這個重要的品質(zhì)對她日后為窮人中的窮人服務(wù)起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以后我們會看到,德蘭姆姆一生都在反對說空話。小龔莎的童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混亂時期,但堅(jiān)強(qiáng)的父母用慈愛給三個孩子筑起了一道堅(jiān)實(shí)的屏障,使他們即使在動蕩的戰(zhàn)爭年代,也能生活在陽光般的溫暖與安寧里。這種愛,就像一個叫泰戈?duì)柕挠《仍娙嗽谫澝郎竦臅r候所寫過的:讓你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著我,又給我光輝燦爛的自由。小龔莎就是生活在這樣的愛里。其實(shí),我們也是生活在這樣的愛里。如果我們感覺不到,那一定是心里的那個“我”長得太大了,以致遮蔽了我們感受愛的能力。除了上學(xué)和玩耍,小龔莎還經(jīng)常跟隨父母和哥哥姐姐參加教堂的活動——她的全家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不過,這在當(dāng)時和當(dāng)?shù)匾膊]有什么特別,因?yàn)檎麄€地區(qū)的居民都篤信宗教,教堂或者清真寺,不僅是神修生活的中心,也是社交生活的中心。在這一點(diǎn)上,我們跟那些篤信宗教的國家或民族,是不太一樣的。但是,即使我們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也應(yīng)該對上主存有敬畏和感激之心,并對我們尚不了解的事物保持基本的尊重。小龔莎和姐姐雅加都喜愛音樂,而且她們把這種喜愛毫無保留地獻(xiàn)給了教會——她們兩人都是教堂唱詩班的主要成員。小龔莎因?yàn)樯ひ羟辶粒€經(jīng)常擔(dān)任獨(dú)唱。當(dāng)她獨(dú)唱的時候,為她伴奏的鋼琴師總是忍不住地贊嘆:“聽啊,可愛的小龔莎,她的歌聲美得像天使一樣。”不只是在教會里,就是在朋友聚會的時候,小龔莎美妙的女高音,也總是給大家?guī)砜鞓?。因此,即使外出游玩,朋友們也要叮囑小龔莎:“哎,龔莎,別忘了帶上手風(fēng)琴,或曼陀鈴?!钡牵@個世界并不是處處都像音樂一樣單純和美好的,在那時的斯科普里,貧窮也隨時可見,幾乎每天都有窮人上門求乞。因此,母親莊達(dá)經(jīng)常教導(dǎo)3個孩子,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失去愛和慷慨。對于上門求乞的窮人,莊達(dá)從不讓他們空手離去。而且在施與的時候,她總是面帶微笑,盡量地親切,生怕他們的自尊受損——畢竟沒有人會喜歡那種被救濟(jì)的感覺。莊達(dá)說:“你吃東西時,要時刻準(zhǔn)備好與沒有東西吃的人分享你的食物?!鼻f達(dá)還說:“雖然那些人跟我們沒有血緣關(guān)系,雖然他們窮,但他們?nèi)匀皇俏覀兊男值芎徒忝?。”莊達(dá)不只是說,還親自參加了教會的好幾個善會,除了傳教,還兼做一些為窮人服務(wù)的具體事宜。在母親的影響下,小龔莎很小就開始關(guān)注窮人,并且對貧窮非常敏感。有一次,小龔莎和全家一起去教堂,在教堂門口,她看到很多窮人正在排隊(duì)領(lǐng)取面包,就問尼古拉:“爸爸,你那里有治好貧窮的藥嗎?”尼古拉除了開建筑營造廠,還開了一家藥店,所以小龔莎會這么問。 尼古拉被女兒的善良所感動,他憐愛地把女兒抱起來,說“親愛的寶貝,到現(xiàn)在為止,我還沒發(fā)現(xiàn)世上有治療貧窮的藥。如果你能發(fā)明這種藥,我一定非常高興?!蹦菚r候,小龔莎還沒上小學(xué),是一個學(xué)齡前兒童。但成年后的龔莎,也就是我們敬愛的德蘭姆姆,實(shí)際上一生都在致力于一件事,那就是治療貧窮。當(dāng)然,她用的是一種很特殊很特殊的藥,這個藥的名字就叫愛。

后記

雖然我知道我并沒有資格領(lǐng)受為德蘭修女寫傳這個莊嚴(yán)而神圣的任務(wù),但我還是愿意借著這本書的寫作,更深入更完整地領(lǐng)會德蘭修女博大而慈悲的胸懷,也愿意借著我微不足道的努力使更多的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認(rèn)識德蘭修女這位偉大的女性。所以,我雖然因自餒而忐忑,卻還是把這個動人的故事完整地轉(zhuǎn)述了出來。這里,我還想說一下翻譯方面的問題。關(guān)于“God”一詞,在我國的書刊中通常有三種譯法,即上帝、神和上主。只有天主教把它翻譯成天主。至于“Lord”一詞,都是翻譯成主。雖然德蘭姆姆是一個天主教修女,但考慮到我國大多數(shù)讀者的閱讀習(xí)慣,我在書中絕大多數(shù)地方使用的是“上帝”這個稱謂,少數(shù)地方采用了“神”和“上主”的譯法。關(guān)于德蘭修女的名字——Teresa,在我國的書刊中也有好幾種不同的譯法,僅我所見到的,除了德蘭外,還有:德蕾莎、特麗莎、特里薩,以及德肋撒等,我個人更喜歡德蘭這個譯名。關(guān)于她的稱謂,也有幾種,有人叫她修女,有入叫她姆姆或嬤嬤,還有入叫她媽媽。我選擇了姆姆這個叫法。我還要感謝為這本書的寫作慷慨提供了資料的朋友。因?yàn)樗麄兊臒o私,這本書的寫作才得以順利完成。這些資料有:屈亞君、劉鐵英編譯的《仁愛一生》、蕭瀟編著的《愛的使者》、王麗萍翻譯的《活著就是愛》、魯心妲·瓦迪主編、高志仁翻譯的《一條簡單的道路》、VCD《德蕾莎修女》、天主教上海教區(qū)光啟社編印的連環(huán)畫《印度的德肋撒修女》,以及張澤神父編譯的小冊子《德蘭修女》等等。我還要特別感謝Michael Collopy。本書采用了他攝制的德蘭修女及其相關(guān)的圖片。這些圖片為本書增色很多。最后,要感謝山東畫報(bào)出版社.北京博愛天使出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照片的余杰。以及為這本書的出版而辛勤工作的各位朋友。華姿2005年8月1 6日于武漢沙湖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書評197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了印度修女德蘭,以表彰她“為克服貧窮所做的工作”。在授獎儀式上,德蘭姆姆說:“我以窮人的名義接受這筆獎金?!鲍@獎后,她賣掉了獎?wù)录?9萬美元的獎金,全部捐贈給貧民和麻風(fēng)病患者。這就是德蘭修女——窮其一生為那些貧窮的人當(dāng)中最貧窮的,孤苦的人當(dāng)中最可憐的人奔波服務(wù)的偉大女性。本書是德蘭修女的第一部中文傳記,作者華姿以其細(xì)膩的筆調(diào)及充沛的激情,不僅真實(shí)還原了德蘭修女善與愛的一生,而且為讀者帶來了許許多多親切溫暖的心靈感動。閱讀此書,我們不能不調(diào)動自身的全部經(jīng)驗(yàn),與德蘭修女一起思考生命的價(jià)值和尊嚴(yán),不能不在每一閱讀時刻,深切感受到愛的召喚與靈魂被提升的喜悅。合上本書的那一刻,我們可以相信,人性原來可以與“天使”相比也毫不遜色。

編輯推薦

《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這本由中國本土作家寫作的第一本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蘭修女的傳記文學(xué)作品,剛剛出版就受到有關(guān)專家和讀者的廣泛好評,全書以豐富細(xì)膩的文筆,講述了德蘭修女傳奇而偉大的一生,對于我們每個人體味生命的真諦極富參考價(jià)值。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德蘭修女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jì)171條)

 
 

  •   197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了印度修女德蘭,以表彰她“為克服貧窮所做的工作”。在授獎儀式上,德蘭姆姆說:“我以窮人的名義接受這筆獎金。”獲獎后,她賣掉了獎?wù)录?9萬美元的獎金,全部捐贈給貧民和麻風(fēng)病患者。這就是德蘭修女——窮其一生為那些貧窮的人當(dāng)中最貧窮的,孤苦的人當(dāng)中最可憐的人奔波服務(wù)的偉大女性。本書是德蘭修女的第一部中文傳記,作者華姿以其細(xì)膩的筆調(diào)及充沛的激情,不僅真實(shí)還原了德蘭修女善與愛的一生,而且為讀者帶來了許許多多親切溫暖的心靈感動。閱讀此書,我們不能不調(diào)動自身的全部經(jīng)驗(yàn),與德蘭修女一起思考生命的價(jià)值和尊嚴(yán),不能不在每一閱讀時刻,深切感受到愛的召喚與靈魂被提升的喜悅。合上本書的那一刻,我們可以相信,人性原來可以與“天使”相比也毫不遜色。
  •   尊重



    萬物在她眼中都是造物主神奇的創(chuàng)造,因此她尊重每一個生命,捍衛(wèi)每一個人的尊嚴(yán)。她竭盡所能幫助處于危難中的人:患有疾病的人、身體殘疾的人、流落街頭的人、內(nèi)心孤獨(dú)的人、未出生的人、垂死掙扎的人……

    所以,她極力反對墮胎。她認(rèn)為:墮胎一次,死亡兩次:胎兒自然生命的死亡和墮胎者良知的死亡。為此,在人口眾多、輕視生命的印度,她奔走呼告,向政府也向百姓,呼吁對生命的敬畏和保護(hù)。

    麻風(fēng)病人被視為“不可接觸者”,常常遭到社會的唾棄、親人的遺棄甚至人們的驅(qū)趕,唯她,不嫌不棄,與她的搭檔一起,為麻風(fēng)病人清洗身體,與他們談心,到被隔離的麻風(fēng)病村解救患者,給他們醫(yī)治。

    她是虔誠的屬靈的人,然而卻從不強(qiáng)迫被救助的人變更信仰與她同。當(dāng)被救治的人垂危之際,她會為印度教徒取恒河水施洗;為佛教徒讀佛經(jīng);為穆斯林讀古蘭經(jīng);為耶穌的信徒施以洗禮;為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按照他們的習(xí)俗安葬。

    她終生都在捍衛(wèi)人的尊嚴(yán),尤其是弱者的尊嚴(yán)。她對街頭的乞丐微笑,她給流浪者一個溫暖的家,她為渾身瘡疤的人清洗,她擁抱奄奄一息的人……甚至成立臨終關(guān)懷院專門為無家可歸的人送終,終其目的,都是為了給弱者一份生的尊嚴(yán),讓貧弱者死得有尊嚴(yán),讓一生不幸的人們找到自己存在的價(jià)值。



    分享



    她一生都在呼吁分享,她的一生也正是分享的一生。她認(rèn)為貧窮的根本原因是人們?nèi)狈坌?,貧窮是由于富人拒絕分享造成的。她相信,世間萬物都是來自上帝的恩賜,所有人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所以,只要這個世上還有窮人存在,那么富人就沒有權(quán)利支付自己多余的財(cái)富。在她那里,不惟物質(zhì)財(cái)富須分享,精神力量也要分享:微笑要分享,因?yàn)槲⑿δ苷樟量吹剿娜耍粣垡窒?,因?yàn)閻勰茏尡粣鄣娜思犹砩牧α?。愛不會因?yàn)榉窒矶萁?,相反,會因?yàn)榉窒矶兊酶S盛,從而成為生命的源泉。要喜悅地分享而不是不情不愿地分享,因?yàn)橄矏偟亟o予源自一顆燃燒著愛的心,它的光會把處在幽暗中的人照亮。



    付出



    她認(rèn)為愛就是面對面地付出,不是冷冰冰的沒有溫度的空頭支票。沒有當(dāng)面的關(guān)照,只發(fā)乎心靈的愛,怎能讓一個殘疾的人重新站起?怎會讓一個失明的人再見光亮?愛,不需要響亮的口號,不需要山盟海誓的諾言,不需要喋喋不休的表達(dá),愛,只要你實(shí)實(shí)在在地付出,不求回報(bào)、不計(jì)代價(jià)地付出,直到傷痕累累,仍無怨無悔地付出。



    她曾經(jīng)說過:愛,直到成傷。為何是愛到受傷呢?在她眼里,真愛都是要付出代價(jià)的,如果你不曾有過受傷的感覺,你就沒有真愛過。當(dāng)我們的愛不被悅納、不被理解,甚至遭到誤解、遭遇排斥和拒絕時,我們的愛心是會受傷的。問題是:受傷之后呢?退卻,還是堅(jiān)持?這是擺在每一個人面前的兩難選擇。



    她的選擇:愛到成傷后,依然含笑愛下去。她的愛絕非一帆風(fēng)順的,她的善行被敏感的窮苦人視為施舍和別有用心,也因此遭到他們的投擲石塊和**,甚至遭到流氓言語的侮辱和沿街的棒喝和追逐;她的義舉被自大者鄙夷,居高臨下將她和她的團(tuán)隊(duì)拒之門外;她的慈善不被異教徒所理解和接受,竟然遭到斯里蘭卡政府驅(qū)逐出境的“待遇”……

    即便如此,她并沒有心懷憤懣或滿腹怨言,她說:



    人們確實(shí)需要幫助,然而你若幫助他們,人們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不管怎樣,總要幫助;人們不講道理,思想謬誤,自我中心,不管怎樣,總要愛他們;誠實(shí)與坦率使你易受攻擊,不管怎樣,總要誠實(shí)與坦率;你耗費(fèi)數(shù)年所建設(shè)的可能毀于一旦,不管怎樣,總要建設(shè);你將最好的東西獻(xiàn)給世界,可能會被踢掉牙齒,不管怎樣,總是要將你擁有的最好的東西獻(xiàn)給世界。



    她就是這樣一位善良、博愛、執(zhí)著與虔誠的人,她終身未嫁,為弱勢群體奉獻(xiàn)了一生,奮斗了一生,她把無私無限的愛毫無保留地帶給了窮苦的人、患病的人、被遺棄的人、流浪的人、垂死的人以及所有身體和靈魂饑餓的人……



    她在全世界130多個國家建立了近700所慈善機(jī)構(gòu),擁有近萬名慈善工作人員。她在全球有數(shù)不清的追隨者和義工,她與多國的元首、企業(yè)巨子、傳媒大亨相處友好,受到全世界各個階層的敬仰和愛戴……



    她用實(shí)際行動活出了她的神——上帝的大愛,活出了上帝之子耶穌基督對苦難者的博愛與憐憫。1979年12月10日,在白雪皚皚的挪威,她全票當(dāng)選,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她的無爭議獲獎,在諾貝爾獎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



    但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女性,她自己住的地方,僅有的電器就是電燈和電話;所有的衣物除了沙麗(印度婦女的衣服)就是涼鞋,連襪子都沒有。當(dāng)她去世時,人們看到她所有的個人財(cái)產(chǎn),一張耶穌受難像,一雙涼鞋和三件白色粗布沙麗——一件在身上,一件待洗,一件已破損。



    她的存在,用上帝之愛為人們的靈魂鍍上金邊,照亮每一個受難受苦者的心靈。她的離世,使超越國界、超越宗教的大愛在世界各地傳遞,縱然人間因她的離去而黯淡弱光,但天堂里卻因她的到來而更加光亮!



    她就是上世紀(jì)上天賜給人類的禮物——祖籍阿爾巴尼亞、終生幾乎都在印度貧民區(qū)服侍的特雷莎(德蘭)修女。



    2010年歲尾草稿

    2011年1月2-3日再整理
  •   本書是德蘭修女的第一部中文傳記,作者華姿以其細(xì)膩的筆調(diào)及充沛的激情,不僅真實(shí)還原了德蘭修女善與愛的一生,而且為讀者帶來了許許多多親切溫暖的心靈感動。閱讀此書,我們不能不調(diào)動自身的全部經(jīng)驗(yàn),與德蘭修女一起思考生命的價(jià)值和尊嚴(yán),不能不在每一閱讀時刻,深切感受到愛的召喚與靈魂被提升的喜悅。合上本書的那一刻,我們可以相信,人性原來可以與“天使”相比也毫不遜色。
  •   很久沒有這樣的感動了。很久沒有那么痛快、那么渴望的去讀書了。用了三天的時間讀完了華姿的《在愛中行走》,心靈是那樣的受到震撼。德蘭修女,身軀那樣的微笑,卻承納了整個世界的尊重。不,不僅僅是尊重,還有愛。那愛,來自于她對上帝的執(zhí)著虔誠的熱愛的敬佩,更來自于她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愛著身邊的每個人,尤其是窮人。她把印度的一個個窮人從廢墟里撿回來,給滿身生蛆地他們擦洗身子。但最重要的不僅僅如此,如果是這樣,世界上很多有錢的企業(yè)家、慈善家都可以做到。她給了他們尊嚴(yán),給了他們愛。給了他們上帝的溫暖和關(guān)切。甚至,為了愛上帝,為了愛印度的窮人,她終身未婚。并且從18歲就開始堅(jiān)定自己的理想。她也曾夢想做一個新娘,也曾夢想做一個母親。但未了能更好的愛神也愛人,為了這些窮人能有更多的被愛的權(quán)利,她放棄了。也許,你要說,她的做法是多么地微不足道。但是,對于嬤嬤來說,生命是個體的。每一個鮮活的聲命都有被愛、被關(guān)心的權(quán)利。于是,她用點(diǎn)點(diǎn)滴滴的行動實(shí)踐著他對上帝的承諾。來自于她早年聽到的上帝的聲音:“我渴!”她了解上帝的心意,她知道上帝要她去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讓這個世界更加溫暖。每一次聽到這樣的呼召,嬤嬤的心就如刀割。上帝是愛這個世界的。他把極大的富足都給了這個世界,要讓人類去享受這個世界。但是,不幸的是,人類沒有好好利用這個權(quán)利。他們產(chǎn)生了貧富差異,讓愛變成了冷漠,變成了妒忌,變成了紛爭,更變成了撒旦的工具。有了這樣的差異,就有了仇恨,有了這樣的不公平,就有了人的貪婪,就有了戰(zhàn)爭。嬤嬤的一生,正是努力填補(bǔ)這一巨大的鴻溝。嬤嬤的踐行,擦干了上帝的眼淚。因此,她是當(dāng)之無愧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嬤嬤,她是和平的使者,是天使的化身。她銜著一片橄欖枝輕柔而來,不沾染任何塵土,悄然而去。她沒有任何的私有財(cái)產(chǎn)。當(dāng)她死亡的時候,所有的財(cái)產(chǎn)僅僅是身上的一套印度紗麗(最窮苦的人所穿),一套待洗,一套已經(jīng)壞了。一張耶穌受難像,一雙涼鞋(別人送的)。嬤嬤尊重人,尊重他們的人格,更寬容他們的信仰。她是一個天主教徒,卻為印度教的人從恒河取水作最后的儀式,也為佛教徒誦經(jīng)。她就是要他們死的有尊嚴(yán)。她也會在人臨終的時候,握著每一個人的手,聽他們最后弱小的聲音。嬤嬤也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很多大的公司巨子都給她捐錢,她有四億多美元,卻全部用來捐獻(xiàn)給印度的窮人。并且,想方設(shè)法的邦窮人要錢。她說,世界上有很富有的人,沒有錯。那是上帝的恩典,但錯就錯在他們把錢都據(jù)為己有。嬤嬤從不與人爭辯,無論別人是多么的指責(zé)她,她都付之一笑,永遠(yuǎn)用微笑,用寬容去對待所有的人。在她那里,有憂傷,但沒有仇恨;有惱怒,卻沒有怨言。她從不論斷人,她讓所有知道她的人都肅然起敬。她也會傷心流淚,但她知道,主耶穌就是愛到成傷,愛到為人類上十字架。她永遠(yuǎn)有神跡相隨,在她為食物憂愁時,總會有意外的收獲。但并不總是這樣。有的時候如此善良、軟弱的她們會遭到風(fēng)言冷語,甚至印度人投擲的石塊。但上帝總有辦法融化他們內(nèi)心的堅(jiān)冰。這在于神對嬤嬤的愛,嬤嬤對神的愛,以及嬤嬤對窮人執(zhí)著的愛。她把窮人當(dāng)作受苦的基督。嬤嬤從來對任何人都沒有怨言,只有默默地為他們禱告。嬤嬤也是天真的。她會和其他的修女一起開玩笑,有時她也開自己的玩笑。她還會和她們一起賽跑??吹剿е⒆訒r的樣子,真像一個母親,但更像一個孩子。書的最后,寫了一個喻道故事。有個人去天堂和地域,分別看到了一些人,拿著比他們手臂還長的勺子。但天堂的人很快樂,地域的人卻很憂愁。因?yàn)樘焯玫娜耸悄弥L長的勺子喂別人,地獄的人卻總想著為自己。嬤嬤走了。嬤嬤被天父接回家了。但嬤嬤卻給世界留下了光亮。在這個末世,她留下了一份馨香。親愛的朋友,你也許愛你的家人、朋友,總是不停的給他們禮物,但卻總是借口忙,沒有時間傾聽他們的傾訴。那么,請你們俯下身子,聽他們說說話,給他們一次溫暖的擁抱,一個簡單的握手。記得耶穌上十字架的時候,瑪麗亞等很多人,經(jīng)上記著,站在那里,和他在一起。在一起,就是愛。讓愛你的人時時刻刻感覺到,我在。也許,你也會給窮人施舍,但請下次施舍的時候,面帶微笑,仿佛是借錢給一個你的朋友。讓他們感受到尊嚴(yán)。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也許,生活之中存在著種種的不平,但我們依然要感謝。用感恩的心領(lǐng)受著上帝賜給我們的一切,并好好的珍惜。懷揣著那一份天真與單純,像藍(lán)天和鴿子一樣潔白,像水晶一樣澄澈透明,微笑著面對一切。絕對的虔誠,單純的相信,對神,也對人。虔誠本身,就是一種力量。其實(shí),愛很小很小,小到一個微笑,小到一個簡簡單單的動作。但是,愛,卻很大很大。愛是整本圣經(jīng)的唯一的中心。盡心盡力盡性愛你的神,也愛人,愛人如己。我們總是說我們愛著,但是,有多少次,我們以我們自己的方式去愛人,自豪的說我愛著,卻沒有注意到別人心中的感受。我們總是說我們需要理解,卻很少去站到別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人。我們說我們祝福著,但漫天鋪地的祝福中,有幾個人是每次都發(fā)自內(nèi)心的呼喊和祈禱?嬤嬤帶給我太多的震撼,嬤嬤讓我覺得太慚愧,嬤嬤讓我思考的太多太多。。。。。。
  •   從《三杯茶》知道了德蘭修女,那時只知道她說過“不要讓任何事物擾亂你、嚇到你,一切都會過去。”,卻不知道她是如此的偉大?!对趷壑行凶摺芬呀?jīng)買很久了,但每次都沒有辦法靜下心來好好把這本書看完。這幾天,再次翻起這本書,終于靜下心來把它看完了。我不得不佩服這個偉大無私的弱女子。在看到書的最后一章竟然有熱淚盈眶的感覺。
    如果在1997年以前,我能有幸知道她的話,或者說在1997年以前我是現(xiàn)在這個年紀(jì)的話,我會跑到加爾各答去拜訪她,即使只能見她一面,那也足矣。臉上一貫的微笑表情,對生命高度的尊敬,對弱者無限的同情與關(guān)愛,雖然享譽(yù)世界,卻一生清貧。直至去世時,全部的個人財(cái)產(chǎn),就是一張耶穌受難像,一雙涼鞋和三件舊衣服。她一生所做的事就憑一個字----愛,以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去愛每一個人,特別是“窮人中的窮人”。她創(chuàng)建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歷經(jīng)重重困難,在印度各地生根發(fā)芽,而后又遍布全世界。然而,她卻把自己描述得很是微小。她的謙卑,她的虔誠,她無比崇高信仰,她對生命的尊敬和愛護(hù),她的一言一行使她在1979年成為了繼1952年以來最沒有爭議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然而在領(lǐng)獎臺上,她卻把這一份的榮耀歸與那群她幫助過的人。
  •   花了一個晚上看完了德蘭修女的這本傳記(又名特蕾莎修女)。
    一本中國人(華姿)寫的傳記。書中有中國人的視角。作者經(jīng)常跳出來說“我很想和大家分享下面這個故事”的話。
    特蕾莎修女獲諾貝爾獎那年正是我出生之年。
    特蕾莎修女逝世那年,正是我上大學(xué)那年。當(dāng)時可能就算連中國大陸都大肆宣揚(yáng)了特蕾莎修女的事跡吧,可惜我在沒有電視缺少傳媒的校園,當(dāng)年居然一無所知。
    最近接連看了孟加拉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的傳記《窮人的銀行家》,并且也想看史懷澤博士的傳記但不得。
    第一次知道特蕾莎修女其實(shí)是阿爾及利亞人(雖然她出生時阿爾及利亞還未獨(dú)立,獨(dú)立后的社會主義祖國好像也不怎么待見她。從不肯給她母親姐姐出國許可,使修女失去唯一一次再見親人機(jī)會的事情可見一二。)
    第一次知道修女當(dāng)時所在的教會其實(shí)并沒有讓她去做服務(wù)窮人這件事。是她百般努力,才走出了潔凈安寧的修道院,走進(jìn)污穢危險(xiǎn)的貧民窟,從一年的短暫許可期做起,從一個人做起,有了4個追隨的女孩子(沒有名分的修女),后來才成功建立自己的修會,讓女孩們的修女名分有了著落。
    些許了解了天主教的一些規(guī)矩。這類問題在我國一直被打入冷宮。不由人談?wù)?。了解的人也愈發(fā)稀少。而其實(shí)西方國家的青少年最崇拜的人物中居然就有羅馬教皇的名字在。
    (作者華資是不是個天主教徒?。?br /> 本書的圖片本應(yīng)該在詮釋和與書本內(nèi)容匹配度上做的更好。
    書中有幾個小錯誤。比較明顯的是那個在修道院被救的人明明是回教徒,后面在貧民窟再遇到卻變成了印度徒。書中杜撰故事情節(jié)的痕跡明顯。

    上述都是些思慮片段。。真正想說的話其實(shí)是:
    1.當(dāng)提到德蘭修女的名字來歷――那位小德蘭修女的故事時,學(xué)者吳經(jīng)熊評價(jià)《靈心小史》時說:這本書聚合了儒道釋三家的菁華。因?yàn)榈辣緛砭褪峭ǖ?。。。。書中原話說得好“古今中外一切真理莫非道,莫非耶穌”
    2.德蘭修女從未要大眾為獻(xiàn)愛心而援助捐贈遠(yuǎn)在印度的窮苦人,反倒是提醒生活在歐美發(fā)達(dá)國家的人,多愛自己身邊的人,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子女。貧窮不單是物質(zhì)上的,更是精神上的。(黏土動畫《瑪麗和馬克思》中的馬克思就是如此。)
    3.德蘭修女幫助窮苦人,絕不是給他們一口飯吃一個地方睡而已。她是要給他們被人愛被人尊敬的感覺。讓他們活得(死得)像個人。
    4.德蘭修女對每一個人,不管他們是滿身污穢還是面目可怖,不管是傷口里爬滿蛆蟲還是麻風(fēng)艾滋病患,德蘭修女都真心將他們看作世上的耶穌。是的,在德蘭修女的眼中,世間每一個人都是耶穌。都是上主。她通過愛世上每一個人來愛上帝,愛耶穌。
    5.德蘭修女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但毫不妨礙她尊重和愛印度徒穆斯林。她按照他們各自的宗教風(fēng)俗照顧他們、埋葬他們。她能夠出于對上帝的愛去把那些不信上帝的人當(dāng)作上帝來愛。這是怎樣的大愛。
    6.德蘭修女眼中只有一個一個個體的人。她不去說我要救印度百萬瀕臨餓死的人。她不說我要救勞苦大眾。當(dāng)自作聰明的人們質(zhì)疑她:全世界這么多困苦的人你救得過來嗎。她說我只要救眼前的這一個。
    7.她要救窮人,窮人中的窮人,她首先讓自己和他們一樣。沒有任何個人財(cái)產(chǎn)。只吃米飯和鹽巴。在印度40度的高溫拒絕任何電風(fēng)扇。因?yàn)閾碛须婏L(fēng)扇在當(dāng)?shù)厥歉蝗说南笳鳌?br /> 8.書中沒有收錄這段特蕾莎修女著名的語錄。我愿在此謄錄如下:
    你如果行善事,人們會說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隱秘動機(jī),不管怎樣,還是要行善事;
    你今天所做的善事明天就會被人遺忘,不管怎樣,還是要做善事;
    你如果成功,得到的會是假朋友和真敵人,不管怎樣,還是要成功;
    你耗費(fèi)數(shù)年所建設(shè)的可能毀于一旦,不管怎樣,還是要建設(shè);
    你坦誠待人卻受到了傷害,不管怎樣,還是要坦誠待人;
    心胸最博大最寬容的人,可能會被心胸狹窄的人擊倒,不管怎樣,還是要志存高遠(yuǎn);
    人們的確需要幫助,但當(dāng)你真的幫助他們的時候,他們反而可能會攻擊你,不管怎樣,還是要幫助他人;
    將你所擁有的最好的東西獻(xiàn)給世界,你可能會被反咬一口,不管怎樣,還是要把最寶貴的東西獻(xiàn)給世界。
  •   德蘭修女的人生非常令人震捍。一是對物質(zhì)的行為觀念,她去世時,個人的全部財(cái)產(chǎn),就是一雙涼鞋和三件滾著藍(lán)邊的白色粗布紗麗,一件穿在身上,一件待洗,一件已經(jīng)破損,需要縫補(bǔ)。而同時,她創(chuàng)建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有四億多美金的資產(chǎn),世界上最有錢的公司都樂意捐款給她。二是她的身體力行,只吃米飯和鹽。因?yàn)檫@是窮人的基本食物,因?yàn)樗J(rèn)為,除非過貧苦者的生活,否則如何了解他們?如果我們能用行動證明,我們可以和他們過一樣的生活,那么,他們就會向我們敞開心靈。三是心靈的力量。看德蘭修女的傳記,能一起反省生命的價(jià)值和尊嚴(yán),在每一閱讀時刻,都能深切感受到大愛和靈魂被提升的喜悅。
  •   推薦《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

    (華姿 著 山東畫報(bào)出版社)

    這本書講述了德蘭修女(Mother Teresa)的一生,用無盡的小故事和點(diǎn)綴著智慧和愛的語言向我們展現(xiàn)了她的生平。讀完你會發(fā)現(xiàn),德蘭修女是一位圣人,因?yàn)樗龅搅似匠H藷o法做到的事,但絕不是不可抵達(dá)而有距離感的圣人,因?yàn)樗龅哪阍谄匠R部勺龅?。她懷著非凡的愛,卻做著最微小的事,給那些窮人中的窮人溫暖和光亮。

    德蘭修女是上帝給人類的禮物,告訴我們真正的愛是什么,她更用具體的行動,提醒我們:上帝如何殷切地盼望著我們能夠相互了解,彼此相愛。

    德蘭修女出生在1910年阿爾巴尼亞,虔誠的天主教徒家庭,取名叫龔莎(花朵的意思)。有一次在去教堂的路上,她看到很多窮人排隊(duì)領(lǐng)取面包,就問開藥店的爸爸:你那里有治療貧窮的藥嗎?其實(shí),她的一生就在治療貧窮,當(dāng)然,用的是一種很特殊很特殊的藥,這個藥的名字就叫愛。

    龔莎在18歲時成為德蘭修女,之后來到印度的加爾各答,她的仁愛工作從這個城市開始。德蘭修女認(rèn)為每個生命都是尊貴的,人類缺少愛心是導(dǎo)致世界貧窮的根本原因,而貧窮則是我們拒絕與他人分享的結(jié)果。她建立了臨終關(guān)懷院、兒童之家、麻風(fēng)病人收容所。人們除了身體上的饑餓,還有心靈上的饑餓,那是冷漠和不被關(guān)懷。所以,德蘭除了照顧他們,還聆聽他們,給他們愛和尊重,即使那是馬上就要被死神帶走的人。看看書中那些照片吧,看那些修女們和受照顧的人們,他們的笑容吧,我無法用言語形容那份清澈真純的喜悅。

    毫無疑問,德蘭經(jīng)歷了無盡的困難來完成她的工作,她的力量來自信仰和每日的祈禱。她全心來做自己能做的事,不遺余力,把結(jié)果交付給上帝,無法完成的事她不強(qiáng)求,她相信上帝自有安排。她充滿熱情和能量,她也會拿修女們和自己來取笑,她可不是一個不茍言笑的修女,她是人,和你我一樣。她用持續(xù)不間斷的點(diǎn)滴的愛,贏得整個印度和世界的敬重,在她離世時,無數(shù)的人為她悲慟,特別是那些窮人們。

    有一段話額外打動我,是德蘭修女在英國劍橋大學(xué)發(fā)表的演講:感覺自己沒人要,是人類所經(jīng)歷的最糟糕的一種疾病。我們必須將家庭變成無盡憐憫和愛的泉源。每個人都需要愛。每個人都必須知道有人愿意與他為伴,知道他在上帝眼中是重要的。不要去遠(yuǎn)方尋找上帝,他不在那里,他就在你的身邊。能夠彼此真正相愛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我在最貧困的人身上看到這份愛。他們愛自己的子女,愛自己的家庭,他們雖然貧乏,甚至一無所有,但他們卻是快樂的。

    在我們的國家,大多數(shù)的人們都沒有信仰,德蘭是一位天主教修女,其實(shí)不在于她是哪個宗教,或是否是修女,而在于她給予我們的啟示。而我們也應(yīng)該對上天存一份敬畏之心,因?yàn)槿祟愒谠煳镏髅媲盁o論多么聰明都是渺小的,相信我們有神靈在護(hù)佑我們,可以是上帝、真主、佛祖,也可以是大自然,在我們無助和困難的時候,我們會感受到慰藉和力量。

    這本書飽含愛的力量和溫暖!和大家分享加爾各答兒童之家墻上的標(biāo)語:
    人們不講道理,思想謬誤,自我中心,不管怎樣,總是愛他們。
    如果你做善事,人們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后,身邊盡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敵人,不管怎樣,總是要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遺忘,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
    誠實(shí)與坦率使你易受攻擊,不管怎樣,總是誠實(shí)與坦率。
    你耗費(fèi)數(shù)年所建設(shè)的可能毀于一旦,不管怎樣,總是要建設(shè)。
    人們確實(shí)需要幫助,然而你若幫助他們,卻可能遭到攻擊,不管怎樣,總是要幫助。
    將你所擁有的最好的東西獻(xiàn)給世界,你可能會被踢掉牙齒,不管怎樣,總是要將你所擁有的最好的東西獻(xiàn)給世界。

    “要相信愛,無論你遭遇到了什么,是仇恨,還是毀滅,是被拋棄,還是被掠奪?無論你遭遇到了什么,都要相信,一切都會消逝,但愛會留下來。”
  •   我的讀后感:認(rèn)識《德蘭修女傳》這本書,是在圖書館。那天,我在人文一類的書區(qū)轉(zhuǎn)悠,無意識的在書架上抽中的備選書。翻閱時,覺得適合自己的閱讀習(xí)慣,就借回來了。一看就看進(jìn)去了,一口氣看完,但自己并沒有多大的觸動。當(dāng)我策劃印度行時,我不由自主想到加爾各答,想到姆姆創(chuàng)建的仁愛傳教會去看看,想去兒童之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想擁有一本與姆姆相關(guān)的書。于是上網(wǎng)購書。之后的事實(shí)證明了我只是看了這本書,但什么都沒有留下。我在眾多的與姆姆有關(guān)的書籍中,當(dāng)然華姿寫的《德蘭修女傳》也在其中,但我另外挑選了一本《特蕾莎姆姆》,我以為這本會更適合我。當(dāng)我閱讀之后,我并不適應(yīng)《特蕾莎姆姆》的寫作風(fēng)格,我是斷續(xù)地才把這本書讀完。兩書對比,我知道了,若我上路,我要帶的就是這本《德蘭修女傳》。它讓沒有一點(diǎn)圣經(jīng)知識的我,通過華姿的文字,知道了圣加濟(jì)各.華瑪麗.小德蘭,了解了姆姆成長的開始;它能支持沒有義工經(jīng)驗(yàn)的我,帶著對美善和光明的向往,在面對這個世界的丑陋和黑暗,努力平衡自己;它讓我久久沉浸在“愛,直至成傷”的回味中,何時能有這樣的勇氣、自信和智慧,能夠接受“愛,直至成傷”……寫到這里,我不由自主想感謝我的朋友fish-mei。一路走來,她一直是我的導(dǎo)師。那一天,那一句,“愛你是需要勇氣和自信的,恨你卻處處都是彰顯的理由”,醍醐灌頂。我一直在品味這句話。如果沒有這句話,我想我意識不到姆姆的了不起。我會“著相”,會去加爾各答.兒童之家做義工,但我不會知道不會認(rèn)識到姆姆的勇氣,姆姆的信心,姆姆的智慧:“愛,直至成傷”……環(huán)顧身邊,太多的人不會愛,在沒有愛的生活里苦苦掙扎。愛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愛需要勇氣,不怕受傷,不管不顧地去愛;愛需要自信,不介意不在乎地去愛;在愛中,那個“我”一定是渺小的……環(huán)顧身邊,太多的人太高大,讓我懦弱地問一聲,“我”,能不能渺小點(diǎn)……我的印度行未必能啟程,但我知道了,我不必刻意地為看姆姆為做義工而去加爾各答了,一切順其自然。我清楚的知道,我即無意也無能成為姆姆,但姆姆的一生,了然昭示“愛是需要勇氣和自信的,不要用恨來掩飾自己愛的無能”……感謝華姿,當(dāng)然也感謝我的朋友fish-mei。
  •   大約在公元2000年前的一天,一位毫無瑕疵,滿有憐憫,滿有慈愛的人,為了除去世人的罪惡,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圣經(jīng)上說,他死了,又活了。他活在信他之人的心里。他愛世人,愛得死去活來。德蘭姆姆效法他的榜樣,她死了,又活了,她活在被她的愛所喚醒、所點(diǎn)燃、所激勵的我們的心里。龔莎,在阿爾巴尼亞語言里是花朵的意思,她是一朵多么不起眼的小花。她聽見了那“我渴”之人的召喚,奉差遣在那無人知曉的貧瘠荒蕪的被踐踏的草地上開放,她開放得如此艷麗,她使小草挺直了腰身,她使?jié)M世界的花朵折腰,她使效法她的小花如她一樣艷麗,她使千萬人的靈魂蘇醒,她使口渴的人不再干渴,她使身體和精神貧窮的人得飽足。因?yàn)樗谷藗兛吹搅四钦樟梁诎档拇蠊?,那永恒的愛的大光,那活水的源頭。感謝充滿愛的華姿女士,把這朵神奇美妙的小花《在愛中行走――德蘭修女傳》介紹給了我們。
  •   我是Antitheist(無神論者)。據(jù)說,不信有上帝的存在,是因?yàn)槲覀儾恍枰系?;相信上帝的存在,是因?yàn)樗麄冃枰系?。我倒是覺得有些道理。如果還可以再增添一個信仰的話,我想我會力挺“德蘭教”,教會會母就是我們的德蘭姆姆(Mother Teresa, 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而且我非常愿意成為她的門徒,在她愛的引導(dǎo)下,學(xué)會愛“愛”。因?yàn)榈绿m姆姆是我們心中的圣女,她懷著非凡的愛,卻做著最微小的事情,奉獻(xiàn)一生,用一生來邀請我們在這個黑暗與光明并存的世界里選擇光明。

    我特別喜歡《德蘭修女傳》這本書的封皮上的五個中文字,這五個字恰似在描寫她一生的狀態(tài),還有那一句簡單的英文是她終生的信仰:

    在愛中行走。

    Works Of Love are Works Of Peace.
  •   這書好的不忍心評價(jià),德蘭修女善行的一生,沒有空話,行動,到最卑賤的地方去,去愛。
    印度加爾各答,非修女故土,這個地方是世界上最臟最糟糕的地方,德蘭修女的愛在最骯臟卑微的貧民窟,為了可以給予平等之愛,德蘭修女讓自己和窮人一樣窮,姆姆一生擁有的財(cái)產(chǎn)是很少,只有三件莎莉,最便宜的白色棉布制成。
    愛心遍滿世界,遍滿白人、黃種人、黑人,遍滿貧苦人,富人。
    愛——直到成傷,姆姆的偉大就在于她簡直就是一個完人。有誰可以做到去擁抱疥瘡污垢滿身的快死之人并慈愛照顧,可以照顧麻風(fēng)病、艾滋病,可以愿意用一生的自我犧牲去照顧、 去愛別人卻不要哪怕是被愛這樣的回報(bào)。
    愛不是空話,是行動,直到成傷,如果信仰可以讓我們這樣美麗,除了信仰美麗,肯定本身也非常美麗才可以。
    愛和包容,去關(guān)懷。這本書值得一輩子好好體會。
  •   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完全意料之外,我兩天就把這本書看完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震撼于當(dāng)年印度的貧窮;震撼于德蘭嬤嬤的勇氣;震撼于德蘭嬤嬤的堅(jiān)持;震撼于追隨德蘭嬤嬤的那些修女與修士們;震撼于信仰的力量。。。。。。我是一個大多數(shù)情況下沒有信仰的人,但是我也有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也有自己的宗教。但是我完全沒有想到信仰會有這么大的作用,讓一個一個來自上層社會的年輕的修女們放棄原有的生活,去照顧那些窮人中的窮人,全部的家當(dāng)就是三套紗麗和最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完全的把自己交給了耶穌。我認(rèn)為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的一個詞匯都不足以表達(dá)德蘭嬤嬤和她追隨者的事業(yè),都不足以能夠贊美她們的程度。對于生活在如此紛雜浮躁社會的我們,更應(yīng)該來讀一下這本書,震撼一下我們的心靈,洗滌一下我們的靈魂,震撼的時間哪怕只有一天也好!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這個世界,尤其是城市世界,充滿著太多的噪音和混亂,人們試圖通過電視,網(wǎng)絡(luò)或其他的方式甚至自我放縱來獲得滿足,結(jié)果越來越浮躁,也越來越饑渴和虛空。很多人日以繼夜地忙碌,匆匆忙忙地奔走,害怕停頓,更海魄靜默。即便是短暫的靜默,也會讓她們感覺恐慌,甚至無所適從。尤其是一些年輕的家長們對于孩子的態(tài)度,拿出許多借口讓孩子生活在婆婆或自己的媽媽家里,用電視這種毒品侵蝕著孩子的心靈。如果大家都不愿承擔(dān)本應(yīng)該自己承擔(dān)的做父母的責(zé)任,那么我們將不會有未來。我做不到像德蘭嬤嬤那樣,也做不到像她的追隨者那樣,除了震撼,我想我能做到的是愛我身邊的人和節(jié)儉。真心希望大家都在有空的時候看看這本書,別讓麻木占據(jù)了整個心。
  •   講了德蘭姆姆的一生,雖然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是看了此書還是受益頗多,姆姆的善良執(zhí)著讓人感動而敬佩,這是一本叫人凈化的書,你可以沒有宗教信仰,但你可以努力做一個善良的人。在姆姆眼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受苦難的人都是她的愛人,耶穌的化身。她值得窮人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求人,還有缺愛者,姆姆的修女會的做窮人中的窮人的要求,我是達(dá)不到的,但是她所傳達(dá)的精神是偉大的真理,愛不是施舍,慈善也不是捐錢捐物就夠了的。真正的愛是關(guān)懷,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姆姆的一部分,這個世界會非常美好。
  •   一個出生平凡的修女,做著世界上許多人不愿意做的事情——讓窮人有尊嚴(yán)地死去,而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我們總是同情那些窮人,卻不會像德蘭修女一樣真正去做,去付諸實(shí)施。她聆聽,并以愛讓那些即將走向死亡的人,在人生的最后時刻感覺到活著的意義。是她讓那些窮人死得有尊嚴(yán),讓他們也擁有生存的權(quán)力。

    希望在德蘭修女去世后的這第15年,她已經(jīng)進(jìn)入天堂,進(jìn)入永福的國度。已不再煉獄之中。
  •   德蘭修女就是“Mother Teresa”,只是翻譯不同
    相信很少有一個有信仰的人能以這么寬廣的胸懷,真誠地愛著世界上最弱勢的其他宗教或非宗教的貧困人們。德蘭修女的大愛超越了自己的宗教,她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都看作她的主。心甘情愿與他們同生活共貧窮,從心里和身體感受他們的感受。而她自己卻一生清貧,把自己的一切都貢獻(xiàn)給了她的主。
    相比之下,我國某些有宗教信仰的人真應(yīng)該覺悟了。我身邊的一些同事也是信奉基督的,但卻愛的狹窄自閉,一邊說自己的宗教是至高無上的,一邊貶低或否認(rèn)其他的宗教,當(dāng)他們看到德蘭修女時,不知道會不會自慚形穢呢?
    人有沒有宗教信仰并不重要,但是一定要又一顆仁愛慈善的心!

    關(guān)于書:文章內(nèi)容很感人,但作者的記述卻有點(diǎn)兒亂,常常夾進(jìn)來自己的感受和其他小故事。
    書的質(zhì)量還可以,紙質(zhì)也一般。里面收集了一些照片,卻沒有配上該照片的說明文字,
    小遺憾!
  •   首先作者的文學(xué)功力非常好,作者是一位女詩人,她用詩一樣的語言講述了德蘭修女偉大的一生。雖然文章并不是詩歌的形式,而是人物傳記,但是能從平易的文字之間感受到詩的韻律,這是作者的文學(xué)功底造成的。其次德蘭修女不平凡的一生本身就是最有詩意的,是一首長長的,抒情的,溫暖的詩,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被遺忘的詩。和那些叱詫風(fēng)云的歷史人物比起來,德蘭修女的生平似乎太平凡了,她的聲譽(yù)似乎不及其他歷史人物那么卓著,但她是最感人的,最忘我的,最沒有爭議的。正是作者的文學(xué)修養(yǎng)與德蘭修女的高尚人格結(jié)合起來,使得這本書成為一本非常值得擁有的書。況且這本書打折很多,希望大家人手一本。放在你的書架上,時不時地翻一翻,有凈化心靈的神奇作用,能讓你從物欲橫流的世風(fēng)中暫時擺脫出來,讓疲憊的心靈小憩片刻。
  •   當(dāng)我靜靜地合上這本時,不由得對德蘭修女肅然起敬。
    我感到她的確是為最微小最貧窮的人而誕生的。她為貧民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這就是德蘭修女,看似平常,然而用偉大這個詞匯也未必然能夠把她的愛詮釋出來。她用自己的信仰,用自己的愛,實(shí)踐著她的信仰。
    盡管不同的宗教都有他們各自的光輝,但是只有在虔誠地信仰自己的宗教的同時,又能超越宗教的局限去接納,認(rèn)同,包容并真心愛著與自己有不同信仰的每一個人的時候,才達(dá)到了信仰的最高境界,才堪稱圣人,她就是我們主內(nèi)的兄弟姊妹,也是我們大家的驕傲,非常值得我們尊敬和愛戴的德蘭修女。
    看完這本書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她的故事告訴更多的人,同時也用行動去傳播福音,而不是用嘴。
  •   讀過此書,你會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奉獻(xiàn),無怨無悔,傾盡全力,直至獻(xiàn)出自己的生命。一直以來我對慈善家的定義就是捐錢,然后偶爾或者一個月去看望一次病人,但看完此書,德蘭修女已經(jīng)是超越慈善家的存在了,她不僅僅是慈善家,更多的扮演的是一個天使的角色。她和她的修女修士們放棄優(yōu)越的生活,奔波在世界各地,雖然來自社會各界的捐款無數(shù),但是依然過著簡樸的生活。我不是基督教徒,但是我從德蘭修女的身上看見了耶穌的影子,修女是耶穌的地上執(zhí)行者??!看得修女去世的一段,我的眼眶濕了,是啊,這樣的好人為什么不能多活一會呢?她給世界帶來的震撼還不夠??!最后我想說,德蘭修女,您就是圣人一樣的存在!
  •   一直以來都覺得特蕾莎這個名字非常的優(yōu)美,開始覺得買的是特蕾莎修女的傳記,到了手里怎么成了德蘭呢?到百度一查,原來是同一個人呢~昨晚上收到這本書看到實(shí)在困的不行,不僅驚顫于印度種族制度的頑固性,更加被姆姆的偉大母性光芒所折服~很好的一本書~
  •   在三杯茶中有提到德蘭休女,另一本遲到的間隔年也有講到去印度當(dāng)義工。本書寫了休女一生,本來她可以是一個學(xué)校的校長,后來為了幫助印度那么多受苦受難的人們,她毅然放棄美好生活,開始了艱苦的生活,并堅(jiān)持一生。最讓人震憾的是印度底層人民的生活的苦,無家可歸,生病等,還有休婦的不離不棄,感人至深。一個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一個受多國領(lǐng)導(dǎo)人尊敬的女人,把一生獻(xiàn)給了她最愛的主(上帝)和要幫忙的人,這份愛值得大家的學(xué)習(xí)和尊敬。
  •   感動,感動,還是感動。這樣一位偉大的女性,渾身都散發(fā)的是愛的力量??炊嗔艘孕≠Y為時髦,整天搬弄一些無病呻吟的作品,發(fā)表一下個人的小情小感,一個人去旅游去發(fā)呆就是有思想。真正成熟有思想的人,是不會拘泥于這種種狹隘的個人情感,而是無私是奉獻(xiàn)自己愛和關(guān)懷的人。是的,我們雖然是普通的人,我們達(dá)不到像德蘭修女那么純結(jié)而無私的精神境界,但,我們可以從我們身邊做起,古人說“勿善小而不為”,我們可以用我們的小愛,去關(guān)心我們身邊周圍的朋友,親人,同事,或者依靠我們微小力量就能完成的善舉。愛是點(diǎn)滴凝聚的力量。
  •   讓我們在愛中行走,這是德蘭修女一生的追求。她是將上帝之愛付諸行動的人,并傳遞給每個人。她讓窮人中的窮人感受到愛,無論他是被遺棄的、垂死的還是滿身病痛的;給他們尊嚴(yán),光明與希望;沒有信仰種族的分別,只需付出愛。她用愛感動著身邊的每個人,乃至整個世界。

    這是一本很感人的書,值得一讀!
  •   雖然我不信教,對于德蘭修女的一些觀點(diǎn)不是很認(rèn)同,比如“窮人就是上帝”等等。我覺得他們之所以會那么困苦,主要是因?yàn)樯鐣贫取R虢饩人麄冏钣行У姆椒ㄟ€是改良社會。但我還是很欽佩她的精神,她的確給很多不幸的人帶來了希望。她告訴人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價(jià)值、有尊嚴(yán)的。
  •   喜歡書中的一句話:一直愛 直到成傷。
    一個人的愛可以偉大,也可以自私。德蘭修女無疑是偉大的,她甘愿成為上帝的一只鉛筆,服務(wù)于上帝的窮苦化身。從點(diǎn)滴平凡中得到超脫。
    這本書的翻譯也是一位非常懂得上帝與德蘭修女的人。文字舒暢優(yōu)美,飽含著對這位付出無限愛意的修女嬤嬤的愛。所以在閱讀時,我忍不住落淚再三。
    當(dāng)人們在抱怨自己的鞋子不夠漂亮的時候,卻忘了還有人沒有腳。
    德蘭嬤嬤身體力行的告訴人們,我們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被感動,難以以文字描述。
  •   華姿的書隱約記得看過,也感動過。德蘭修女應(yīng)該是每一個善良的人心中的偶像。很多人可能也如我一樣,并不缺乏善心,但卻沒有勇氣去做出善行,讓我們一起像德蘭修女一樣,用行動去激發(fā)我們心中潛藏以久的善吧
  •   德蘭修女將所有貧病交加的人,看作是受難的耶穌,愛他們?nèi)鐞垡d,幫助他們就如幫助耶穌一樣。這種思想指引她幫助無數(shù)的窮人中的窮人在愛與尊嚴(yán)中離開人世。這種偉大的愛無以言表,震撼人心。
  •   一直很好奇,一個外國的修女怎會有如此博大的胸禁與能量,只把異鄉(xiāng)當(dāng)故國,直到讀完才找到了答案---愛,是的,愛是唯一答案。德蘭修女的一生都在愛中行走,她用一生寫就了一個字:愛,真愛無敵,真愛無界,愛就是能帶我們駛向未來的諾亞方舟。 愛喚醒了一個又一個枯竭的生命,愛解救了一個又一個干涸的靈魂。在那個環(huán)境惡劣,矛盾復(fù)雜的城市加爾各答,所有的問題在修女的博愛面前全都迎刃而解。愛是純粹的,但又是無敵的,什么錦曩妙計(jì),經(jīng)管理念,策劃部署,在愛的面前都是那么單薄,愛能激發(fā)出我們?nèi)祟悆?nèi)在的所有潛能,所有人都會臣服于愛的溫暖與美好。她能撫平我們心中所有的傷痕,仇恨,她能化解平息一切戰(zhàn)爭,邪惡,饑荒,欲望。。。 愛是我們救世的唯一良方。
  •   這本書有太多的贊譽(yù)了,我就不錦上添花了,說點(diǎn)不同的觀點(diǎn)。
    我是信仰上帝的人。照圣經(jīng),人得救只能借著耶穌基督,借著耶穌基督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流血犧牲,并從死里復(fù)活使我們稱義。除此之外,別無它法。
    而書中,德蘭修女并不是傳遞給我們這樣的信息;書中特別強(qiáng)調(diào)的是,讓那些貧困的人死的有尊嚴(yán),不知道德蘭修女知不知道他們死后的去處?如果知道,她會是一種怎么樣的心情看著這些人的離開?
    真正的偉大,在于能夠?qū)㈧`魂帶到耶穌基督的面前,哪怕只有一個,而不是在他們死前給吃個“定心丸”,讓他們安然(黯然)下到陰間。
    從大家的評論中看書所達(dá)到的效果,多是贊揚(yáng)德蘭修女的偉大的,感覺有點(diǎn)巴別塔的味道,只是彰顯自己的名。
    這樣的言論肯定遭到雞蛋,只是這些話不得不說。
  •   讀這本書,時時刻刻都被感動著震撼著。作者用優(yōu)美的文字向我們展現(xiàn)出了一部精彩的影片,用心讀來仿佛自己站在德蘭姆姆身邊,看她如何站在窮人中的窮人中間幫助他們。除了對修女們的敬意之情還有許多的不可思議之感。讀者親自來體會吧,準(zhǔn)備為心靈接受洗禮。
  •   買這本書完全是好奇, 一位修女憑什么可以站在諾貝爾的領(lǐng)獎臺上?看完以后除了感動還是感動,原來可以這樣活著,原來尊重別人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原來信仰是如此的讓人堅(jiān)定不移,原來愛可以如此無私,向德蘭修女致敬
  •   剛拿到手就忍不住快速翻看起來,對德蘭修女的事跡早就有所耳聞,雖只挑看了幾段,已是鼻涕眼淚一大把,與其博愛完美的一生相比,我真是自慚形穢:就說衣服,我總是望著一柜子的衣服說沒衣服穿;看著一鞋柜的鞋子說沒鞋穿。哎!不知惜福啊!決心能送的送送人,從身邊開始,為家人、親朋好友,乃至需要的人多做點(diǎn)什么!向德蘭修女致敬!
  •   作者真實(shí)感人的記述,讓步你不得不贊美那在德蘭修女心中愛,那深遂而寬廣的愛,這愛在他跟隨的主耶穌——世界的救主身上得到了印證。
    她偉大而超然的行動沒有因信仰被捆縛,更因純正信仰提升了行動的動機(jī)。.
    無論有沒有信仰都可以,也應(yīng)該去了解她心中愛是何等的長寬高深。
    送人送禮,這是最美好的禮品。予理不如送人一本真人真事的感人之理。
  •   德蘭修女令人崇敬,令世界震動。她說:“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她樸實(shí)的語言充滿了深刻的哲理,踐行了自己的一生,人類為有德蘭修女這樣的愛的天使而驕傲和自豪。
  •   這一本感動人心的書,德蘭修女一生是為主耶穌而活,她是一個偉大的見證,神讓我們在她身上看到愛是越給予越是充足,感謝神讓我們看到這偉大的見證,愿神賜給我們有不斷給予的愛去愛身邊的人。阿門!
  •   對于不相信有神的人,我們看到了神的光芒。對于相信有神的人我們感受到了神的慈愛。平凡的人感受到了什么是”無私“。德蘭修女的偉大在于,不僅僅在凡夫中,所顯現(xiàn)出的光芒,即便是在眾多修道者中,也是一位卓犖不群的智者。他的堅(jiān)持不僅僅開始不為凡夫理解,即便是教會也只是默許他獨(dú)自地行走在愛的路上,直到光明的顯現(xiàn)。所以,德蘭修女的事業(yè)首先是不平凡的,是神圣的事業(yè);第二,愛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第三,德蘭修女的離去我們需要祈禱,我們不僅僅要繼承神的事業(yè),還要在奉獻(xiàn)中增長神的智慧。
  •   在愛中行走,是我前幾天買下的一本書的名字。
      彼時,自己在微博寫道:希望借著這本書學(xué)習(xí)如何擁有一顆充滿愛意的心。然而,入手時的心緒卻是忐忑的。
      這是一本我一直想讀卻始終沒有去讀的書。她是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德蘭嬤嬤的傳記,見證了她一生在愛中行走的路,當(dāng)中必然涉及了大量關(guān)于基督教的內(nèi)容。不要覺得我狹隘偏執(zhí),哪一個自小便經(jīng)過無神論洗禮的人沒有一點(diǎn)抗拒心理哪?
      不過最終還是讀了。無關(guān)宗教,無關(guān)種族,甚至無關(guān)真實(shí)存在的思維方式的差異。正如我曾經(jīng)說過,一個事物只要能夠引領(lǐng)人們遵循幸福的方向,激發(fā)人們探尋美好的力量,那么不管她以何種方式存在,都應(yīng)該被我們尊重,都值得我們?nèi)フJ(rèn)知、去了解。
      所以,很慶幸自己讀到了這本書。雖然她只賣九塊錢,讓我第一次覺得其實(shí)可以賣得更貴一點(diǎn)。因?yàn)樗N(yùn)含的精神財(cái)富實(shí)在難以計(jì)數(shù),哪怕我只是剛剛看完了三個章節(jié),已經(jīng)難掩內(nèi)心的震憾。
      在此,我一定要鄭重推薦:無論你正處在人生的高點(diǎn)風(fēng)光無限,還是正經(jīng)歷坎坷的低谷舉步維艱;無論你正在享受生活的幸福甜蜜,還是正遭遇無盡的痛苦失意;無論你是無神論,還是宿命論;無論你是篤信自己,還是消極避世;無論你是高貴,還是貧賤;無論你有沒有宗教,有沒有信仰,都應(yīng)該看看這本書,讓她滌蕩你蒙塵的思想,滋養(yǎng)你干涸的靈魂,只要你也渴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最后,分享一段祈禱詞。拋開其中涉及宗教的部分,她依然不失為一首好詩:
      求你使我們成為你和平的工具。
      在有仇恨的地方,讓我們播種希望;
      在有傷害的地方,讓我們播種寬??;
      在有猜疑的地方,讓我們播種信任;
      在有絕望的地方,讓我們播種希望;
      在有黑暗的地方,讓我們播種光明;
      在有悲傷的地方,讓我們播種喜樂。
      求你給予我們那夢寐以求的,
      叫我們不求安慰,但去安慰;
      不求理解,但去理解;
      不求被愛,但去愛。
      因?yàn)?,給予就是我們的收獲,
      寬恕別人,我們就被寬恕,
      這樣的死亡,就是我們的新生。
  •   不知什么時候開始喜歡看人物傳,筆者文筆細(xì)膩,一點(diǎn)枯燥感也沒有,閱讀完德蘭修女的一生,除了對她品行由心在贊嘆,更多在是感動,同時也激發(fā)讀者在同情心及善良之心。
  •   我是13塊錢買的這本書,雖然覺得也不是很便宜,但看完后,真是覺得好,覺得很感動.不僅感動于德蘭修女的所做所為,也感動于作者的文筆.
    看得出作者一定是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才可能把德蘭的行為思想剖析的那么細(xì)致;我到現(xiàn)在才明白耶穌受苦的含義.
    另:好象只發(fā)現(xiàn)2個錯別字,印刷\校對的都不錯.這個出版社挺好的.
  •   德蘭修女去世的時候,我才10歲。那時候什么都不懂,對于德蘭修女去世引起的震動也不甚了解??赐赀@本書后,我是多么想讓時光倒流回到97年以前。至少,慈愛的修女對世間受難的人們來說是種安慰。修女走了。但她的精神永駐。她太偉大。這種偉大,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體會。
  •   德蘭修女永遠(yuǎn)懷著一顆平和的心,永無休止地去為他人服務(wù)。她將自己交給主,主去指引著她一步不停地邁向天堂。這是德蘭一生的主題。我認(rèn)為她的平和心態(tài)是她一生都快樂的根源,永遠(yuǎn)感恩永遠(yuǎn)報(bào)答。如果人們都懷著感恩的心,那么這世界也就不會存在貪婪爭斗廝殺。魔鬼和天使的差別在于心,如果你總是感激他人,感激父母給予的付出、感激朋友給予的幫助、感激敵人給予的磨練,那么你就是天使,要知道天使是快樂的,只有快樂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事。
  •   我睡去感覺生命之美好,我醒來感覺生命之責(zé)任。德蘭修女教我知道人天性善良,教我知道世間之美好。窮人擁有的自尊善良真真讓我感嘆,那些自詡上層之流的人有什么資格去批評嫌棄這世界。只有物質(zhì)上最匱乏,才有精神上的最富有。這本書教會我太多太多,改變了些自己遇事忿忿不平的態(tài)度。永遠(yuǎn)不要以為自己聽到得,看到的就是真相是事實(shí),因?yàn)槭聦?shí)永遠(yuǎn)不是一個平面。感謝作者,感謝德蘭修女,愿意,在愛中行走。
  •   讀后,除了感佩之外,我產(chǎn)生了這樣一個看法:在德蘭姆姆的一生中,其觀念往往和主流價(jià)值觀相左。她的人生之路,沒有像大部份人那樣,憧憬“千人頭上行的”龍象之路,而是直選了一條“萬人腳下走”的牛馬之途。她走向了窮苦地區(qū)、她走向了赤貧人群、她向走了骯臟、她走向了疾病、她走向了冷嘲熱諷、她走向了一顆顆冰封的心、她走向了罪惡、她走向了一次次的頻臨死亡。。。。。。她雖然走得堅(jiān)辛,但她依然快樂。她的慈悲、仁愛、堅(jiān)毅、固執(zhí),化作了一路的陽光、雨露,化作了大地、樹木、河流,使她走過的路成為了后繼者最期望走上的路,她走過的路使不同國度、不同人種、不同年齡的人感受到了這才是天上人間.這條路上的人在人生的最后一次凝望時,總是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期待和倦戀。水唯善下方為海。德蘭姆姆用自已的“低處走”,換來了人間愛意的彌漫、喚醒了人性的復(fù)蘇、換得了人海中的每一滴水的五光十色。德蘭姆姆,我們愛您!愿您在天堂幸福!感謝華姿女士為我們奉獻(xiàn)了如此美好的精神資糧。
  •   看完這本書后,我終于相信,原來世界上真的有無比善良的人存在的。像德蘭修女。我除了佩服,我真的不知道該用什么言語去贊美她了。就像我說的,再壞的人,如果跟德蘭修女一起去幫助窮人一個星期,那么,那個壞人估計(jì)也會被德蘭修女所感染變成好人。。。如果世界多幾個像德蘭修女這種好人。那這個社會不至于像現(xiàn)在這么冷。。。
  •   當(dāng)今世界物欲橫流,繁華但卻浮躁。主義不少,信仰也多,但德蘭修女,這么一位矮小、瘦弱、貧窮而富有的人,告訴世界,這世界有愛,需要愛
  •   很感謝當(dāng)當(dāng)網(wǎng)在網(wǎng)上賣這類書籍,它讓我讀出了在這個爾虞我詐的社會,人類的心還有善良的一面,就像德蘭修女肯全心全意為最底層的人服務(wù),也道出了她有很深,很真的信仰,她效仿耶穌基督為人類被釘在十字架上,舍己救人的精神,顯示了人類最偉大的愛。
  •   德蘭修女真的是很偉大,看了覺得很感動,她用她最無私的愛去溫暖每一個人,同樣的她也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
  •   已經(jīng)買了20多本了,送給我們的教練和同學(xué),在這本書里我學(xué)到了愛和付出,一個人當(dāng)他愛整個世界的時候心胸是怎樣的博大,當(dāng)他愿意無條件付出所有愛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擁有。兩年來德蘭修女的精神一直感動著我,令我一直感受著這個世界的美好……
  •   德蘭修女畢生都執(zhí)著于她的愛人事業(yè),雖然,很多時候只是陪臨終前的人說說話,撫摸他們的臉龐,用溫情的眼神看著他們。正是這種最純樸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表達(dá)著人類需要愛、需要用愛呵護(hù)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的真摯情感。她是我們女性的驕傲,更是我要用一生去學(xué)習(xí)的榜樣!向德蘭修女致敬!向無疆大愛致敬!
  •   好書,德蘭修女的一生都奉獻(xiàn)給了印度,在她過世后,印度為她舉行了國葬,印度只有兩個人獲得如此殊榮,一個是圣雄甘地,一個是國父尼赫魯。德蘭修女是第三位。
  •   很久沒靜下心來一口氣看完一本書了
    太多的感動感觸思考反思....無以言表
    德蘭修女是真正高尚的大善大愛的人
    我敬重她!!
    ..............................
  •   如果你信佛,你想知道佛在哪里,她就是!如果你信基督,你想知道上帝在哪里,她就是;你想知道安拉在哪里,她就是--德蘭媽媽,有的的翻譯為特雷莎修女!一個一生物質(zhì)赤貧,一生享有無窮精神財(cái)富的女人,她行走在世間,讓人們想到她就多了那么多溫暖,讀讀這本書吧,溫暖你的心,蕩滌你的靈魂,時常用她擦擦自己的心吧,當(dāng)我的兒子讀到德蘭為生了蛆蟲的老人清洗時候,兒子哭了,9歲的他說:德蘭媽媽又信仰,她真是有福!
    孤獨(dú)的人,不幸的人,彷徨的人,不堅(jiān)定的人,看看這本書吧,真的,很值得。
    為你的孩子播種品格吧,為了明天!
  •   在愛中行走,接觸愛,不要抗拒也不要不好意思表達(dá)你的愛,向需要愛的人伸出你寶貴的雙手.獻(xiàn)出我們的愛也讓需要的人感受到愛.我們沒德蘭修女那么偉大,但是我們也能做些小事.
  •   書還沒看完,看得斷斷續(xù)續(xù)地,不過真的是本看來很溫暖的書,也讓人思考活著的價(jià)值是什么。也許我們無法達(dá)到德蘭修女的高度,但至少可以像她一樣保持一顆信、望、愛的心。
  •   這本書讓我認(rèn)識了一位我覺得很偉大的人,她就是德蘭修女,,慢慢看著書,,慢慢融入其中,會發(fā)覺眼睛都充滿了淚水了,,,當(dāng)你覺得自己缺乏感動的情感時,精心讀一下這本書,它可以讓你人生再充滿感動和愛
  •   很喜歡華資的書,也很喜歡德蘭修女,德蘭修女用她的一生活出了基督的愛,為了窮人中的窮人,為了那些不認(rèn)識基督的人,德蘭修女在外邦人中為主做了光!值得用心去讀的一本書!
  •   好書,德蘭修女應(yīng)該為每一個人所了解,尤其是青少年,非常喜歡這本書,值得用一生來閱讀。
  •   買的時候是9.9元。非常便宜。就順便拍了一本回來。
    但是沒想到,竟然這么好看。
    我本身是基督徒,雖然基督教與天主教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的。
    但是主要的精神是一樣的。
    從來沒有想過,一個人的一生竟然可以像德蘭修女這樣度過。
    對于她來說,即便是馬斯洛需求理論中,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沒有實(shí)現(xiàn),但是她卻實(shí)現(xiàn)了社會尊重的需求,她實(shí)現(xiàn)的是最高境界的需求。

    無論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喧囂多么繁雜,內(nèi)心始終是溫柔、平靜的。
  •   有情有義有天地,一生奉獻(xiàn)復(fù)何求?你知道甚么是一生奉獻(xiàn)嗎?你知道甚么是窮人尊嚴(yán)嗎?你又知道甚么是光輝歲月嗎?若你未明所以,看此書定必找到答案。但假若你的心坎受傷累累,她的道路會溫柔的給你慰藉,德蘭修女非比平凡的一生,你又豈能錯過!
  •   文章極大的激勵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德蘭修女愿意聽從自己的呼召。耶穌在十字架上說的一句話:我渴。
    她用一生的時間去回應(yīng)上帝對她的呼召。
  •   身為一名天主教徒的我,這本書還是給我的靈魂帶來深深的震撼,人在世的所有行為都要遵循自己的信仰的準(zhǔn)則。雖然沒有德蘭修女那樣的愛德,但為之去用一生努力,值得!
  •   看完了,我很羨慕德蘭修女,因?yàn)楫?dāng)今世界上有什么人或物能夠讓我們百分百全身心的信任他,為他付出一切的嗎?沒有。而修女她的一生全都教給了上主,她對上主沒有過絲毫的懷疑,她是那樣的虔誠。很佩服德蘭修女,也很羨慕她能夠?qū)ι现魅绱说囊蕾?,而上主也沒有讓她失望。她終于回到上主的身邊,回到上主的手上,她是上主手中的一支小花。雖然我不是什么教的教徒,但是她讓我對基督教有了興趣,對感恩和愛有了更深的理解,謝謝德蘭修女,你很偉大!
  •   在看<德蘭修女傳》之前,我所認(rèn)識的德蘭修女是一個在論文寫作中,貼著無私奉獻(xiàn)的符號,對她的事跡也略有耳聞。當(dāng)真正地閱讀她的傳記時,我才感覺到德蘭姆姆是個活生生的肉體,從18歲覺得加入教會開始德蘭姆姆就注定了她的不一般。。。。
  •   非常抱歉,忙于工作,都忘記了給最親愛的當(dāng)當(dāng)書評論了。萬分抱歉!
    書的印刷質(zhì)量很棒,最為打動我的是書的內(nèi)容,德蘭修女,一個看似平凡的人,做出了極其偉大的貢獻(xiàn)。買得值!
  •   差不多是大學(xué)時最早看到同學(xué)有讀這本書的,當(dāng)時讀完就跟我們分享說德蘭修女很偉大。所以,一次無意在當(dāng)當(dāng)看到了這本書,就立刻有買來看看的想法了。
    書讀完了,德蘭嬤嬤給了我很大的啟迪??吹搅怂齼?nèi)心真正平和偉大的愛,那種一般人做不到的愛。與此同時,自己也在追隨著德蘭嬤嬤的過程中,學(xué)會了如何寧靜自己的內(nèi)心。
  •   德蘭修女的一生,是見證的一生,她的愛恒久忍耐,給了無數(shù)人信心.看著她這樣屬靈人物的傳記,讓我很有啟發(fā).
  •   講述德蘭修女仁愛的一生,凈化我們的心靈,讀的過程中好幾次哭了。
  •   真正的大愛。德蘭修女的精神一直在溫暖這我們世上的每一個人。老實(shí)說,本人離這種無私的境界還差很遠(yuǎn)很遠(yuǎn),但是,只有奉獻(xiàn)才能成就自己。布施,而不求回報(bào)......
    看了,不但想去學(xué)做,還想去每個德蘭修女開設(shè)的機(jī)構(gòu)去參觀,去學(xué)習(xí),去感受......
    無私的大愛......
    永遠(yuǎn)學(xué)習(xí)的目標(biāo)
  •   人人獻(xiàn)出一點(diǎn)愛世界真的會變成天堂!德蘭修女是我們?nèi)祟惖尿湴?,她是多麼完美的基督徒啊......其實(shí)人根本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德蘭修女的生活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尊嚴(yán)。誰說人都是自私的?天堂離我們并不遙遠(yuǎn),付出自己的愛其實(shí)是件快樂的事,越是自私越苦惱“人人為我、我也為我”沒有人為他人,其實(shí)誰都是苦惱的。德蘭修女是天主教會的偉人,更是這個時代急需的典范。我是天主教徒,我愛我們的教會,愛我們的德蘭修女!
  •   德蘭修女在愛中行走的一生令我非常感動,愛的力量和信仰的力量同樣強(qiáng)大,雖然我不是信徒,但是也應(yīng)該行走在愛中。
  •   德蘭修女,瘦小的身軀,卻承納了整個世界的尊重。不,不僅僅是尊重,還有愛。那愛,來自于她對上帝的執(zhí)著虔誠的熱愛的敬佩,更來自于她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愛著身邊的每個人,尤其是窮人。
  •   有很多人說做善事要很多錢,可我沒錢,所以不能做;做善事要很多時間,可我沒時間,所以不能做;做善事很辛苦,我很累,所以不能做。但是我想這一切的一切只不過是借口罷了。大愛無疆,我想或許我們不能把善事做得跟德蘭修女那般偉大,也可以從身邊的點(diǎn)點(diǎn)滴滴做起,關(guān)心身邊有需要幫助的人,把愛奉獻(xiàn),我相信這個社會會更加的美好,讓我們?yōu)榇斯餐Α?/li>
  •   看過德蘭修女“為愛成傷”的傳奇,讀的過程中無數(shù)次的停下,那種給予和付出讓我啞口無言!一個人把自己看的幾乎不存在,全身心的投入到幫助那些窮困的無助的人,無論在什么制度體制下,都以人為本,也許她真是上帝派來的天使!如果你做善事,人們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做善事!
  •   在這本書之前,對上帝耶穌都完全沒概念,但是通過德蘭修女,看到了這些人身上充滿的愛。
    如果說這世上有什么人值得人敬仰,那么這個人里必然該有德蘭修女的身影。
    從身邊人愛起,謝謝您,德蘭修女,雖然你去去世多年,但你曾經(jīng)的言行,依然在今天影響了我。
  •   如果你不了解宗教,甚至你排斥宗教。其實(shí)這并不難理解。的確,宗教——人類的信仰支撐,幾千年來一直被政治、權(quán)勢利用,并被蒙上濃厚的迷信色彩。在中國,經(jīng)歷了破除“四舊”的十年文革,我們將傳統(tǒng)文化隔離與斷絕。因而更難以接受著外來的宗教。
    然而,全球敬仰的德蘭修女,一位活生生的圣人,生存在我們的時代,真實(shí),她的謙卑,她的慈愛,令世人動容。即使石頭做的心腸,也會被她的愛融化。她的愛,來自于耶穌,她的信仰,來源于基督。親愛的朋友,愿耶穌基督的愛,伴你度過人生的每一寸光陰!
  •   值得一讀,深深的被德蘭修女感動,愛,有時無需言語只需行動,她愛窮人中的窮人,她愛被拋棄的人,彼此相愛,愛人如已,是主給我們的新命令~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德蘭修女的一生,感動了無數(shù)人的一生。
  •   可能是因?yàn)榇饲耙验喿x《活著就是愛》一書,對德蘭修女的心境已有體悟,因而閱讀此書感動并不似第一次那么深。但德蘭修女的種種心行,給了我很多啟發(fā)。我愿意像修女一樣,在另外的領(lǐng)域里,給所有遇見我的人以愛。
  •   這本書雖然是中國人寫的,但是不影響她的較強(qiáng)的可讀性,也能夠讓人從中感觸德蘭修女的偉大與淳樸的大愛。喜歡此書!
  •   真的很難相信世界上竟然有如此付出之人,如此有大愛之人。
    夜深人靜的時候讀了兩遍,每次都覺得太感人了,一個人為了他人可以完全忘掉自己的存在,把自己的全身心都奉獻(xiàn)出來,愛每一個人,給每一個人送去溫暖關(guān)懷鼓勵。
    向德蘭修女致敬。
  •   德蘭修女以非人的毅力致力于拯救窮人,不只是物質(zhì)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給予窮人的尊重。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dú)的,唯有愛,可以讓心靈充實(shí)。
  •   剛拿到本書時不太在意看,但讀了幾頁才知道又是一本好書,所以用心地把它讀完了,很是感慨吶!可以說這是我看過所有寫窮困類的書中,它是寫得最慘的,雖然作者并沒有故意在窮字上大下手筆,更是如此,我才不禁喜歡的,但更明顯它是一本很具有感染力的仁愛小說。我想它很適合學(xué)生讀,如果行,可以訂為必須課外讀本!本書紀(jì)錄了印度二戰(zhàn)時候德蘭姆姆在眾人都麻木大家都在自欺欺人的時候,不故他人的反對堅(jiān)持自己和窮人中的窮人在一起,她把愛已經(jīng)最大極限化了,所以很明顯她取得了全世界的認(rèn)同,帶領(lǐng)了那些有仁慈心的人,喚醒了那么多麻木的人,這就是一個單薄而又不單薄的德蘭姆姆。她是圣人,是的。我最喜歡她說的一句話是:“大海是有很多水,可都是一滴一滴而成的,如果少了你那一滴,那大海就少了一滴水!”是的,很讓人感動的還有太多了。她無論走到哪里,都是樸實(shí)的衣著,直到她逝世,她也只是有那么幾件東西,難道真的是神的化身,我們不知道。讀完后我感慨的同時我也開始厭惡現(xiàn)代中國的陋習(xí)……不誠信不文明。同樣是人怎么就相差這么遠(yuǎn)呢?我不得知!本書本人極力推薦的!
  •   看了這本書后,很敬仰德蘭修女,她完全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就是為了讓那些被遺棄的人重新獲得有意義的生命~
  •   非常精彩的一本的書。德蘭修女讓我佩服的不僅僅是給予窮人吃飯和安息的地方。不僅僅是可憐窮人,幫助窮人。更重要的是,她給予了窮人在這個世上的尊嚴(yán)。死亡并不恐懼,只怕從未活過。
  •   始終覺得,人是需要讀一些能感動彼此的書的。書中娓娓道來的,是德蘭修女那顆樸實(shí)而純善的心??戳怂?,心情突然變得有些不一樣。人生,總歸要堅(jiān)持做一些善事,一些好事,一個好人。
  •   看這本書已有多日,斷斷續(xù)續(xù)的看一直未看完,原因很簡單,每次看都會深深的感動以至哭泣,看這本書會覺得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同時深深的被德蘭修女感動著,心里有個聲音一遍遍的不禁問自己:世界上怎么會有如此博愛的人,已經(jīng)不能用尊敬來表達(dá)自己對德蘭修女的欽佩之情!愛書的朋友們:這是本值得一輩子在書架珍藏的好書!
  •   德蘭修女的一生是無私的一生,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但我不會做這樣的人,完全犧牲了自我,不過我會學(xué)習(xí)他的
  •   在物欲橫流的今天,堅(jiān)守愛的德蘭修女,給了我們滿滿的感動。靜下心來,讓這本書帶你穿閱不同的世界
  •   德蘭修女的一生是一個傳奇,這本書值得購買,學(xué)習(xí)到不少為人的東西,樂于助人是美德。
  •   不是基督徒,對書中描述的一些基督教的內(nèi)容不是很懂。愛是沒有國界、宗教、文化、地域之分的,德蘭姆姆用常人難以想象的行動告訴人們什么是愛。你可以為一個瀕臨死亡的人擦拭身體或握著他的手給他一點(diǎn)溫暖、也許他一輩子沒有洗過一次澡、也許他全身潰爛甚至傷口都長滿了蛆,德蘭姆姆可以,她真是無愧諾貝爾和平獎。
  •   曾經(jīng)覺得,歷史的長河中波瀾洶涌個人的力量如草若芥,茫茫人海之中碌碌無為是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以及必然,日子也就無非這樣一天天的過,每一天都好像是前一天。這是多么幼稚的想法,德蘭修女就是最好的證明,她將善良做到了完全,像塵埃一般,力量卑微但必不可少。
      她的善良明亮的像月光,那種溫柔的眼神靜靜地垂眼看著你,讓人不自覺地身心靜寂。去年十一月,我就被自然中的月光震懾到一次,昨日在公車上,素手隨意翻看《德蘭修女傳》抬眼望向夕陽的那一霎,再次被震懾?;腥幌肫甬?dāng)年在蜀地那一山坡小寺廟的情境,貌不驚人,進(jìn)去后菩薩低眉肅目,嘴角含笑,不自覺的低頭,自慚形穢起來。
      很多人提到她的善良,總會提到她的信仰。因?yàn)樾叛鏊陨屏?,還是因?yàn)樯屏妓圆判叛鰣?jiān)定。這并不是問題,無論哪個都好或者它們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相依而生,信仰總是讓人心生安定的,因?yàn)椤腥嗽诳粗?。或是舉頭三尺有神明。唯心,或許吧。當(dāng)年在校,同舍的友歸了主我雖不懂,但每晚聽著她做禱告,也覺得分外的圣潔美好。
  •   非常好的一本書,德蘭修女是在用她的行動告訴我們上帝的存在,看書的過程很感動很享受那種寧靜的喜悅,比起德蘭的強(qiáng)大的毅力和永遠(yuǎn)不枯竭的愛心,印度下小孩子的饑餓疾病和種種痛苦,才發(fā)現(xiàn)每日為之煩惱的一些小小的瑣事其實(shí)真的不算什么。。。
  •   此書非常感人!德蘭修女就是主耶穌基督派到人間的天使,她心中充滿了主耶穌的愛。沒有耶穌的愛,便沒有世間的美好人間!
  •   是在別人的書里知道有德蘭修女這么一個善良的人,故專門買了這本書想更深入了解一下她!書一收到,我就迫不及待看了導(dǎo)言,就這么兩頁就已深深感動著我!希望也能感動你!
  •   德蘭修女名言:
    愛直至成傷。假如你愛至成傷,你會發(fā)現(xiàn),傷沒有了,卻有更多的愛。  
    人們經(jīng)常是不講道理的、沒有邏輯的和以自我為中心的。不管怎樣,你要原諒他們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和動機(jī)不良。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友善。
    當(dāng)你功成名就,你會有一些虛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實(shí)的敵人。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是誠實(shí)的和率直的,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誠實(shí)和率直。   
    你多年來營造的東西,   有人在一夜之間把它摧毀。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去營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靜和幸福,他們可能會嫉妒你。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快樂。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東西給了這個世界,也許這些東西永遠(yuǎn)都不夠。不管怎樣,把你最好的東西給這個世界。
    你看,說到底,它是你和天主之間的事,   而決不是你和他人之間的事。

    總結(jié)一下:1、施比受更有福!
    2、布施、持戒、忍辱、精進(jìn)、禪定、般若。
    我的理解,其實(shí),德蘭修女就是菩薩!愿我們的生活多些給予別人的關(guān)心和愛!
    不要冷漠了,關(guān)注那些需要我們關(guān)注的人吧,從我們的父母開始。一直到陌生人。
  •   用真,善,美去看待和對待這個世界,這是我們?nèi)祟愔档脤W(xué)習(xí)的地方。

    做什么事情都充滿愛,你的世界會很不一樣。

    很偉大的德蘭修女。
  •   十分感動,十分敬佩德蘭修女!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她十分之一的善心,像她一樣看待世界看待自己和他人,那我們就活在天堂里了!
  •   德蘭修女是一個偉大的人
  •   德蘭之后這個世界在無偉人,我現(xiàn)在真正認(rèn)為上帝是存在的。上帝看到人類的丑惡,便將德蘭修女派到人間為人類做一個示范。----人應(yīng)該是這樣做的。在德蘭面前我們將低下自己的頭,一切所謂的政治家、慈善家、標(biāo)榜代表大多數(shù)人的騙子,都將失去分量。我期待下一個德蘭的出現(xiàn),為這個越來越丑惡的世界吹進(jìn)清澈的空氣。給人類帶來一些希望。德蘭我們期待你的再次來臨。
  •   德蘭修女的故事很早就知道,感動于這么靈魂純凈的人,書好看,也用來收藏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fèi)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