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3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作者:寧鋼,劉芳 頁數:22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作為景德鎮(zhèn)文化遺產的陶瓷古彩藝術,清康熙時期古彩是陶瓷發(fā)展的鼎盛時期。本書從康熙古彩產生的背景、題材的多樣性、情節(jié)的寓意性、表現手法的寫意性等方面去研究,并收入了二百多幅康熙古彩圖片,著重分析古彩裝飾的表現手法、形式、色彩、作品內容,及其規(guī)律和特征。一系列有條理的論述和事實依據,使人們了解什么是康熙古彩的藝術特征、藝術品位和文化價值,是陶瓷收藏愛好者、研究者必備工具書。
作者簡介
寧鋼,畢業(yè)于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本科(文學士)。獲韓國圓光大學美術學院碩士學位?,F為武漢理工大學在讀博士?,F任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委、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入選首選批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近些年出版?zhèn)€人陶藝畫冊三部,教材三部,專著一部,獲得國家及省部級陶藝評比金獎2項,銀獎2項。先后在《美術觀察》、《美術與設計》、《藝術百家》、《中國陶瓷》等核心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在人民日報(海外版)、解放日報、文匯報、江西日報、南京日報、新民晚報,《中國畫報》、《江西畫報》及《中國美術全集》等圖書書刊,均以專版專文介紹其陶瓷作品。作品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亞太地區(qū)國際現代陶瓷展、韓國東方陶瓷藝展等。1997-2006年先后在香港、上海、南京及日本東京、新加坡等地舉辦陶藝個展,多次赴國外講學和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具有很好的社會影響。
書籍目錄
序 熊寥第一章 康熙古彩及其產生的背景 第一節(jié) 康熙古彩的名詞解釋 第二節(jié) 康熙古彩產生的條件 一、康熙古彩是建立在繼承和發(fā)展歷代傳統(tǒng)陶瓷裝飾基礎之上,伴隨著中國陶瓷制作工藝的發(fā)展而誕生 二、景德鎮(zhèn)得天獨厚的歷史和地理條件為康熙古彩的形成提供了優(yōu)越的環(huán)境 三、康熙古彩在太平盛世的康熙時期孕育而生第二章 康熙古彩題材的多樣性 第一節(jié) 在人物題材中的體現 一、嬰戲 二、任女 三、神話人物 四、歷史戲曲人物 五、高士 六、刀馬人 七、世俗人物 第二節(jié) 在山水題材中的體現 第三節(jié) 在花鳥題材中的體現 第四節(jié) 在動物題材中的體現 一、龍鳳 二、禽獸 第五節(jié) 在文字及博古題材中的體現第三章 康熙古彩情節(jié)的寓意性 第一節(jié) 寓意皇權的威嚴 第二節(jié) 寓意吉祥彩頭 一、通過神話故事傳說來寓意 二、諧音寓意 三、托物寓意、 第三節(jié) 寓意傳統(tǒng)美德 第四節(jié) 寓意太平盛世第四章 康熙古彩表現手法的寫意性 第一節(jié) 寫意概念的界定及康熙古彩寫意特征的概述 一、寫意概念的界定 二、康熙古彩寫意特征的概述 第二節(jié) 康熙古彩的寫意特征 一、康熙古彩線描的寫意性 1.線 2.點 3.圈 二、色彩的寫意性 1.單料平涂、一色多用 2.一物多色、巧妙概括 3.搭配巧妙、意境各異 三、構圖的寫意性 1.邊飾 2.斗方 3.地皮 4.底心 四、形象的寫意性 1.夸張變形 2.高度提煉概括第五章 康熙古彩藝術特征形成的原因 第一節(jié) 康熙古彩技藝的精湛 第二節(jié) 康熙統(tǒng)治制度的多元化 第三節(jié) 內在的東方審美思維和民俗思維 第四節(jié) 受其他藝術門類的影響第六章 康熙古彩的歷史地位和影響后記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一章 康熙古彩及其產生的背景第一節(jié) 康熙古彩的名詞解釋康熙古彩,是指清康熙時期的釉上五彩制品。三百多年來,它以五色競妍、富麗堂皇、線條剛勁、形象概括、構圖圓滿,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藝術特征而著稱于世??滴豕挪剩晌宀恃葑兌鴣??!短照f》:“五彩,用燒過純白瓷器,繪彩、過爐火燒成”;《南窯筆記》也有所描述:“其五彩則素瓷純用彩填出者也?!笨梢?,一般的五彩是指在成瓷上用彩料進行繪制,屬于釉上彩范疇。追溯五彩發(fā)展的歷史,傳世作品中有部分加飾青花進行綜合裝飾的。因此,在近代對五彩瓷研究的過程中,學者們把五彩分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兩類不是沒有道理的,是比較科學的劃分方式。那么,不可否認康熙時期五彩也有“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兩種形式,但最能代表康熙五彩典型特征和獨特風格的,應該屬釉上五彩。因為清康熙時期釉上藍彩的發(fā)明,取代了釉下青花的顏色,釉上五彩在此時發(fā)展最為成熟。我們這里所說的康熙古彩,指的就是這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釉上五彩。“五彩”中的“五”,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概念。它具有兩層含義:其一,最初真正意義上較為完整的五彩的色彩是由紅、黃、綠、藍、紫五種顏色組成的,因而被稱為五彩;其二,“五”在以意象思維為主導的古老的中國,不僅是一個數字概念,它更多的表示“多”、“豐富”之意,所謂“五方”、“五行”學說在東方人的思維中,就意指世間的萬事萬物。因此,在康熙古彩作品中,有用五種或五種以上;也有只用三種顏色的。如三彩和素三彩,這些都是通過象征性的用色來表現事物形象,但只要在色彩的搭配上得當而精美,起到很好地裝飾表意作用,都稱之為“五彩”,屬于五彩的范疇。據明谷應泰《博物要覽》所著記載,景德鎮(zhèn)制作五彩瓷的起始+時間是始于明代宣德,但據實物所證可上推到元代。因為元人蔣祁所著的《陶記》有“青花、五色花、戧金”這樣字眼的記載,“五色花’’是否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五彩呢,當今耿寶昌先生對其所見兩件元代“五色花、戧金”的玉壺春和墩碗描述:“其以樞府青白釉瓷為彩底,用彩釉堆花立粉的技藝堆出紋飾的輪廓;再在其形成的紋路內,分別填以紅、紫、藍、綠、孔雀綠等色彩;進而在廓內彩地上加嵌金片做成雜寶紋飾……由此推測,這兩件珍寶應為景德鎮(zhèn)制瓷業(yè)引進西域技藝而燒制的新品種,或就是彼時被俘來中國西亞工匠的佳作?!雹偎^“五色花”,就是五彩,這表明景德鎮(zhèn)早在元代就將五彩燒制成功,且其工藝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編輯推薦
《康熙古彩藝術》是陶瓷收藏愛好者、研究者必備工具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