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解放

出版時間:2008-4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張琨  頁數(shù):22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教育即解放:弗萊雷教育思想研究》既是對弗萊雷教育思想的全面梳理,同時又抓住要點,以“教育即解放”為中心,提綱挈領地回應當下中國教育現(xiàn)實中的相關問題。弗萊雷是當代享有世界盛譽的著名教育思想家,他勇于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有獨到見地。

作者簡介

  張琨,女,1973年生,華中師范大學博士畢業(yè),主修教育學原理。曾發(fā)表《論弗萊雷對話教育中的哲學思想與民主實踐思想》、《在沉默中爆發(fā)的解放教育行動》、《論弗萊雷解放教育的四個特征》、《論弗萊雷的希望教育哲學》等文章,現(xiàn)居美國。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直面壓迫的現(xiàn)實:弗萊雷解放教育思想的緣起一、亂世的哲思二、來自永不枯竭的源泉第二章 被壓迫者教育學:意識的解放一、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解放二、解放是一種行為三、革命總是文化的四、教育不是儲蓄第三章 希望教育學:教學的解放一、希望是荒漠中的甘泉二、希望是民主教育的搖籃三、民主教師:希望教育的擎旗者第四章 自由教育學:人性的解放一、自由是人的本性二、自由不是神話三、人性教育是自由的此岸第五章 實踐出真知一、橫掃巴西二、行走于他國三、歸國改革四、成功源于理念第六章 執(zhí)前人之道,以御今之有一、教育的起點是人的生命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三、走向對話與交往的時代四、教育不僅僅要走向生活結語:一個教育者的生命姿態(tài)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直面壓迫的現(xiàn)實:弗萊雷解放教育思想的緣起  一、亂世的哲思  (一)教育就是要關心人民的疾苦  保羅·弗萊雷(Freire,P.)于1921年出生于巴西。那是一個不平靜的年代,一個充滿了壓抑與迷惑的年代。從小就飽嘗饑餓滋味的弗萊雷從童年時期開始,就決心一生與饑餓作斗爭。成年后的弗萊雷不僅關注教育的問題,而且更關心社會的發(fā)展與國家的命運。弗萊雷的教育理論產(chǎn)生于20世紀60~70年代。這一時期的巴西正處于過渡轉型時期,向著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的進程邁進。新舊之間的生活方式、表現(xiàn)行為、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的矛盾日益突出。巴西從一個“封閉社會”逐步走出來,帶著過去舊有的固執(zhí)的烙印踏上新的征程,不斷地尋找新的主題。在舊體系土崩瓦解的過程中,新的問題又不斷涌現(xiàn),如巴西的非自治狀態(tài)就引發(fā)了文化異化的主題。精英分子和群眾還沒有融入社會現(xiàn)實中:精英們凌駕于現(xiàn)實之上;而群眾則被湮沒在現(xiàn)實之中。精英的任務是灌輸外來文化模式;群眾的任務則是順從,由精英領導,永遠處于底層的位置?! 《敃r的教育也深受時局的影響。截至1964年為止,巴西的失學兒童大約有400萬,14歲以上的文盲大約有1600萬,這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發(fā)展和民主的進程。從1964年起,巴西處于軍人統(tǒng)治時期,國家政體的改變,極大地影響了教育的發(fā)展?! ∧贻p時的弗萊雷熱愛教育,還在中學任教時,他就對語法和語言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為他以后的掃盲識字、拼讀音節(jié)訓練打下了基礎。他嘗試著與學生進行對話教學。弗萊雷認為一開始就要與學生進行對話,不僅要給學生講解,而且還要激勵他們進行批判地思索?! 〕嗽趯W校工作以外,弗萊雷還與工會有密切的接觸。弗萊雷在社會工業(yè)服務社擔任主任時,便采取了民主、開放和自由的管理方式。在社會工業(yè)服務社的幼兒園和學校里,弗萊雷設法讓學生和家長參加有關教育問題和社會問題的討論。他認為,和學生一起討論就是在考慮他們的社會和家庭環(huán)境。而像營養(yǎng)不良、童工之類的問題只有通過學生家長的參與才有可能得到解決。弗萊雷也鼓勵工人通過對話和討論解決自己的難題。在此期間,弗萊雷直接接觸了城市中的許多窮人,在與他們進行的親切交談中,弗萊雷了解到了他們的思想。因為童年時的苦難經(jīng)歷,弗萊雷深深同情并關注貧苦人的生活,并意識到教育對改變社會的重要性。這些活動使得弗萊雷將教育與社會緊密聯(lián)系起來。他意識到教育就是要關心人民的疾苦,促進社會的改良。由于弗萊雷采取的是一種民主自由的管理方式,  因此受到批評而辭去此職。弗萊雷和艾爾莎結婚后,又參加到累西腓市中產(chǎn)階級家庭中成立的天主教行動小組里。他們看到基督教教義和窮人生活方式的矛盾,思想受到強烈的沖擊,他們成立了一個與窮人和文盲合作的委員會。弗萊雷這一時期的工作使他對基督教神學思想的認識有了一個轉折性的改變。他后來一反傳統(tǒng)的神學思想,提出了一種“解放神學”,他反對將現(xiàn)實進行神化,認為基督徒的使命就是和上帝一起通過改變不公正的社會來完成創(chuàng)世。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教育即解放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自由教育學是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萊雷畢生追求的夢想和教育目標,他希望教育之船能最終把人們載向理想的彼岸,從而獲得真正的解放與自由
      
      
      教育讓每一個生命精彩
      
      
      
        ■天津復興中學 吳奇
      
        生命的意義在哪里?生命存在的價值是什么?這與教育有什么關系?對此,《教育即解放——弗萊雷教育思想研究》一書提綱挈領地作了回答。
      《被壓迫者教育學:意識的解放》、《希望教育學:教學的解放》、《自由教育學:人性的解放》是弗萊雷的教育三部曲。弗萊雷因執(zhí)著于美麗星空下每一個生命的跳動而鞭笞非人性的馴化教育;因希望每一個生命都活得精彩而提出被壓迫者教育學;為把美好的信念種植在人們心中而呼吁希望教育學。而自由教育學是弗萊雷畢生追求的夢想和教育目標,他希望教育之船能最終把人們載向理想的彼岸,從而獲得真正的解放與自由。
      
        教育解放以解決師生之間的矛盾為起點,對話成為重要的教學過程,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等級式的,而是水平式的。
      
        教育仍然承受著“講解弊病”的折磨:老師事無巨細地講解,學生則被動地接受、記憶和重復。這就是弗萊雷眼中的“銀行儲蓄式教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灌輸式教育”。
      
        在“銀行儲蓄式教育”中,教師享有絕對的權威,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他們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發(fā)號施令者,把思想觀念“存入”學生大腦里,而學生只是知識的存儲器。最容易被灌輸?shù)膶W生恰恰是優(yōu)秀的學生,因為他們聽話,不會拒絕做被動的客體,他們丟棄判斷性思維,不斷調(diào)整自己,去適應老師所規(guī)定的模式。
      
        這種教育利用家長式的行動機制來馴化學生,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批判意識,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千人一面、萬人同音,毫無個性。
      
        “銀行儲蓄式教育”加劇了社會的不平等與不公正。它忽視了生命的存在,把人降格為“物”,教育過程只是一種產(chǎn)品加工過程,人不僅被物化,同時也被異化了。當教育成為控制學生的工具,淪為純技術的訓練時,生命個體內(nèi)在的無限潛能便被教育者忽視。學生沒有自己的思想,頭腦里裝的全是從書本和老師那兒學來的死知識,成為弗萊雷所說的“容器”。
      
        針對這種狀況,弗萊雷提出了解放教育即提問式教育。它的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使他們認識現(xiàn)實、揭露現(xiàn)實、改造現(xiàn)實。
      
        解放教育以解決師生之間的矛盾為起點。老師可以成為學生,學生也可以成為老師。對話成為重要的教學過程,教師與學生交流并同他們一起學習或再學習。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等級式的,而是水平式的。
      
        提問式教育以生活現(xiàn)實為起點,著重于“此時此地”。它要求學生能獨立地作批判性思考,教師不能將自己的思想強加給他們。師生之間不是控制與被控制、壓迫與被壓迫的關系,而是平等民主的互惠式關系。在提問式教育中,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灌輸者轉向指導者和合作者,學生由被動的客體轉向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者。
      
        在此,弗萊雷向我們提出了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的角色應該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學生則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兩者之間教學相長。
      
        要想駛向教育的彼岸,教師需要提高自己的德行,包括謙虛、愛心、果敢以及能夠妥善處理忍耐和急躁關系的智慧。
      
        弗萊雷把“真正的人性”作為解放教育的目的,把自由教育學當作教育的最高階段。他希望真正的自由教育學能夠把人性解放出來,讓人能夠自主地成為他想要成為的人,或是他該成為的人。而要實現(xiàn)自由,需要乘坐人性化的教育之船從此岸出發(fā),揚起希望的風帆,駛向彼岸。
      
        教師作為這艘船的掌舵者,不僅要學會尊重學生,還要提高自己的德行,才不至于使船偏離目標。
      
        謙虛是教師首先應該做到的,這是師生共同學習的起點和基礎。因為謙虛能使人真誠地去聽別人說什么,會讓平等的對話和溝通真正實現(xiàn)。進而避免了偏聽偏信、自我崇拜及傲慢無禮。謙虛的教師不僅要吸收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吸取他們思想中的閃光點,還要能夠包容他們暫時的“無知”和犯下的一些過失,引導他們不斷超越自己。
      
        愛心是教育的源泉,老師只有對學生和教育的過程充滿了熱愛,才會真正體會到教學的樂趣。這里的愛體現(xiàn)為寬容,寬容使我們尊重并學習與己不同的思想,寬容能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成真正的教育實踐。
      
        果斷也是教育者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質。一個連自己都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個方向走的教師,怎能引導學生去抉擇呢?
      
        用智慧去處理忍耐與急躁之間的關系也是教師應力行的德行。單純的忍耐或急躁都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忍耐,很可能會導致對學生的縱容,從而破壞民主氛圍。也會使學生無所事事,教學呈現(xiàn)松散、無序的狀態(tài)。如果過于急躁,為行動而行動,對學生隨便呵斥,缺乏尊重,同樣也達不到教學目的。弗萊雷認為,真正的有效教學是把二者巧妙地結合起來,使它們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
      
        對話教育就是要避免把學生“物化”和“工具化”,而是把他們看成一個實實在在的“人”---一個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成長變化著的“人”。
      
        對話是弗萊雷解放教育思想的核心。對話是人的生存方式,是生命的象征,是師生之間民主關系的標志,是使學生生命得到解放的關鍵。
      
        處在工業(yè)化圍城中的現(xiàn)代教育,本身也面臨工具化、技術化的危險。在這種教育中,“學生被當作要加工的零件,受到教育的控制、操縱和灌輸,學生在教育的流水線中被程式化和機器化,他們不再對新鮮事物感到驚奇,不再對日升日落的絢麗景象感到喜悅,不再有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這種教育把知識的學習與人的精神建構分離開來,從而‘銷毀了兒童的有機生長’”。
      
        對話教育就是要避免把學生“物化”,而是把他們看成一個實實在在的“人”——一個成長變化著的“人”。對話教育就是要糾正當下教育的非人化,實現(xiàn)弗萊雷所說的人性化的教育。
      
        對話教育體現(xiàn)在課程與教材方面。弗萊雷主張采取對話方式:行政人員與教師對話,專家與教師、學生對話,學校其他的人員也都要參與進來,目的是讓教材的內(nèi)容更加民主化、合理化。這對我們的新課程改革具有積極的啟示意義,因為目前的課程和教材很少能夠從學生當前的實際出發(fā)。
      
        對話教育體現(xiàn)在教學上。在對話中不僅傳遞信息,還要尊重能夠激發(fā)教育意義的所有言論。教育者的職責不是去窒息學生的好奇心,相反,當一個問題沒有被闡明,教師也不應該譏笑他們,而應幫助學生重新解釋,使他們能夠提出更具價值的問題。但并不意味著所有的發(fā)言都應不加批判地吸收,這里的批判伴隨著聆聽和反思,是指互相尊重的批判,而不是破壞性的批評。
      
        對話教育體現(xiàn)在師生之間。在教學理論越來越走向對話與交往的時代,我們要改變師生之間“儲蓄式”的關系,找回本真的“你——我”關系。這種“你-我”關系的核心是把教師和學生看成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平等的“人”。
      
        弗萊雷是第三世界教育領域里的一朵奇葩,他豐富深邃的思想引無數(shù)思想者和改革家競折腰。他的教育實踐為后人開辟了種種教育改革的可能性,他勢不可擋的堅定決心增加了多少教師的道德勇氣與教學勇氣。關注和挖掘弗萊雷的教育思想與有效的具體建議也許對我們新課程改革更有切實的指導意義。
      
        《教育即解放——弗萊雷教育思想研究》,張琨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       弗萊雷是當代世界享有盛譽的著名教育思想家。本書既是對弗萊雷教育思想的全面梳理,同時又抓住要點,以“教育即解放”為中心,提綱挈領地回應當下中國教育現(xiàn)實中的相關問題。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