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巴蜀書社 作者: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四川郭沫若研究學會、中國郭沫若研究會 編 頁數(shù):535 字數(shù):420000
前言
郭沫若是現(xiàn)代中國最具影響,同時也最有爭議的文化大家。他不僅橫跨多個學科,而且亦學亦政,建樹廣博。尤其是作為現(xiàn)代中國革命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闡釋者、宣傳者之一,他的一生與時代風云息息相關。研究他,不僅以借一斑以窺全豹地透視幾代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大致心路歷程,而且還可望由此破譯現(xiàn)代中國、現(xiàn)代中國人、現(xiàn)代中國革命和現(xiàn)代中國文化的某些精神性“密碼”。由于郭沫若與政治聯(lián)系極為密切以及由此帶來的復雜性,郭沫若的潛在研究價值有可能超過魯迅。人們認識、評價他時的爭議之大、之多、之久,都是他作為研究對象極具張力、極其“深邃”、極為復雜的證明。郭沫若研究的挑戰(zhàn)性與魅力,也正在于能夠在這眾說紛紜、歧見迭出中發(fā)掘、總結、反思郭沫若其人其文留給后世的種種教益、啟迪與警示……
內(nèi)容概要
本書2007年7月22日至25日,在郭沫若的故鄉(xiāng)樂山召開了“當代視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此次會議由中國郭沫若研究會、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學會、樂山師范學院共同主辦;由中共樂山市委宣傳部牽頭、四川郭沫若研究學會、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具體承辦。參會代表有來自日本、韓國、德國和全國各高校、科研機構的郭沫若研究專家近一百人。大會論文就當代視野下郭沫若研究的學術疆域研究現(xiàn)狀、困境及發(fā)展空間,郭沫若生平活動史料的挖掘和整理,郭沫若文化資源的現(xiàn)代性轉換及許多具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的問題進行了廣泛的學術討論,同時也以郭沫若文化內(nèi)涵研究為突破口,對如何推動郭沫若故鄉(xiāng)文化強市提出了較好的對策建議?!懂敶曇跋碌墓粞芯俊芳词菑拇髸盏降恼撐闹芯x輯錄而成。
書籍目錄
《郭沫若研究文獻叢書》總序
當代視野下郭沫若研究的返本開新(代序)
郭沫若研究的學術疆域及其研究現(xiàn)狀簡論
郭沫若研究之當代理性觀
“郭沫若與日本”在郭沫若研究中
換一種思維看郭沫若——要研究郭沫若的和諧之美
駁雜的現(xiàn)代:郭沫若與中國現(xiàn)代批評話語體系
郭沫若研究中的“時間與空間”
作為思維方法的泛神論和不可懷疑的神——如何再評價郭沫若
論郭沫若個人主義思想的知識譜系和歷史意義——兼論郭沫若思想轉折的原因
郭沫若的鄉(xiāng)村敘述與三十年代左翼文學建設
《匪徒頌》——論早期郭沫若的個人無政府主義色彩
《革命與文學》·新興文藝·變數(shù)——論郭沫若革命文藝思想的現(xiàn)代生成與先鋒性
初論郭沫若對蜀學傳統(tǒng)的繼承
郭沫若的上海體驗與書寫
本著內(nèi)心的要求:激情與困擾——郭沫若與創(chuàng)造社文學選擇的特點與問題
郭沫若早期詩風、詩藝的選擇與白話新詩的可能性——論《女神》集外散佚詩歌
《女神》、《屈原》的本原精神及譜系研究
文化移民與身份焦慮——郭沫若身邊小說中的認同危機與自我建構
郭沫若《女神》時期反殖民統(tǒng)治的詩歌——《勝利的死》與《狼群中一只白羊》
《女神》:男人的生命歌唱
郭沫若同題異體文本互文對讀
論郭沫若對聞一多的評價
樂山方言與《女神》
關于郭沫若研究文獻的思考
《屈原》版(文)本演進考釋
一切遺物皆史料——談郭沫若作品匯校注釋本的出版
從《爐中煤》想到的幾件事
郭沫若領導下的“第三廳”的音樂活動研究”
關于郭沫若留日初期史實的幾項考證
郭沫若與少年中國學會同鄉(xiāng)同學關系略考
“球形天才”是這樣形成的——前期創(chuàng)造社期刊創(chuàng)辦與郭沫若早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
郭沫若與《洪水》
新時期郭洙若與泰戈爾關系研究回眸
郭沫若翻譯研究二十年
隨意點染也譯詩?——由郭沫若今譯《卷耳集》引發(fā)的一點思考
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對“世界2”,中郭沫若的精神思想生命進行研究,是具有珧戰(zhàn)性的論題。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迸了箍栒f:“人是會思考的蘆葦。他們強調(diào),思考是“人”異于其他“非人”的根本性特征。人們愛說,認識自身最難。其實,困難之處,主要不是解剖學意義上的人體,而是心理學意義上的人心。人們常常困惑: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要到何處去,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何況,人的思想隨時隨地都在發(fā)展、變化。認識、把握自己尚且并非易事,何況認識、把握其他人呢?特別是像郭沫若這類與一般知識分子頗有距離的人。中國從1840年開始,到未來的相當時期,都處于從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的轉型期。轉型期的中國人,思想觀念整體上處于中西文化的撞擊與融合之中。這是分析、認識郭沫若思想觀念的一個基本把握。郭沫若的《女神》和身邊小說及其與宗白華、田漢的通信集《三葉集》,之所以獲得那么多青年讀者的共鳴,就因為它們真實表現(xiàn)了郭沫若渴望完成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的轉變,及其轉變的艱難'道出了當時青年的共同心聲。在郭沫若思想觀念研究中,最受重視的兩種思想,一種是他《女神》時期的泛神論思想;另一種是他1925年前后接受并信仰終生的馬克思主義思想。
編輯推薦
《當代視野下的郭沫若研究》由巴蜀書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