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奴

出版時間:2007-10-1  出版社:大塊文化  作者:蘇童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孟姜女,我對孟姜女的認識其實也是對一個性別的認識,對一顆純樸的心的認識,對一種久違的情感的認識。我對孟姜女命運的認識其實是對苦難和生存的認識,孟姜女的故事是傳奇,但也許那不是一個底層女子的傳奇,是屬於一個階級的傳奇?!谛≌f中,我試圖遞給那女子一根繩子,讓那繩子穿越二千年時空,讓那女子牽著我走,我和她一樣,我也要到長城去!——蘇童  「我迄今最滿意的作品!」  中國當代知名作家蘇童創(chuàng)作史上的最高峰  全球三十多國跨國合作之神話系列首部中國神話作品  最瑰麗最奔放的想像力,敘說最悲苦最動人的神話?! ∶辖爬系闹袊鴤髡f中一位對愛情忠貞不渝、徒步千里為丈夫送寒衣的奇女子。當時的皇帝為了阻止外敵入侵,抓走了所有的青壯男丁去修建長城。孟姜女想到北方冬天寒冷,便矢志要為丈夫送去禦寒的冬衣。在得知丈夫已經埋骨於長城之下而未能及時見上最後一面時,她放聲大哭,以至天地動容而變色,長城為之而崩塌?! ≡谔K童的筆下,孟姜女化身為碧奴,一幕幕令人目眩神迷而又驚心動魄的精彩場景奇幻般的一一重現(xiàn):為了生存而練就九種哭功、起程前先舉辦自己的葬禮、裝成女巫嚇走頑童、被當作刺客示眾街頭、眾青蛙陪同下共赴長城……。小說中,碧奴的堅韌與忠貞擊退了世俗的陰謀、人性的醜惡,這個在權勢壓迫下的底層女子以癡情與善良,在滄桑亂世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神話般的傳奇。

作者簡介

蘇童
.
中國當代重要作家之一,本名童忠貴,江蘇蘇州人,畢業(yè)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曾任南京《鍾山》雜誌編輯,現(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江蘇分會副主席及駐會專業(yè)作家。一九八三年開始發(fā)表小說,迄今有作品百十萬字。隨著其中篇小說《妻妾成群》被著名電影導演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名聲蜚聲海內外,還有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中短篇《傷心的舞蹈》、《婦女樂園》、《紅粉》等;長篇小說《米》、《我的帝王生涯》、《武則天》、《城北地帶》等,多部作品翻譯成英、法、德、義等多種語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碧奴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6條)

 
 

  •      豈梁走的時候,留下了半筐桑葉,連衣服都沒有,赤著脊梁就被帶去了大燕嶺。那之后的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故事了。
       打從一開始,這就是個荒誕的故事,然而荒誕中處處都是現(xiàn)實。當現(xiàn)實中人的劣行被夸張地放大之后,這個世界好像都在演著一個笑話。
       碧奴在這樣的世界中是怎么生存下來的呢?一個連淚水留得邋里邋遢的姑娘,長得再清秀端莊又有什么用。還不是要被別的用嘴唇、耳朵甚至是乳房流淚的女人們笑話。所以只有豈梁。碧奴從未說過她有多愛豈梁,然而因為豈梁,碧奴這個葫蘆托生的姑娘,竟然一路翻山越嶺,受了罪吃了苦,一路的淚水不止打濕了多少衣裳,終于達到了綿延山脈上無盡的長城。
       然而她等到了什么呢?什么也沒有。她的夫君萬豈梁在山崩中早已死去,連一根骸骨也沒有,統(tǒng)統(tǒng)筑進了長城里。那里面還不知道有多少個年輕男人的魂靈,不過他們的妻子一個也沒有到。
       如果碧奴從一開始的時候,不是個遭人嘲笑的姑娘,她可能根本就不會踏上這樣險惡的旅途。她可能早就明白自己在家里、在路上、在大燕嶺,都是一樣的境遇。這樣的世道不能給一個女人多大的寬容,就像國王從來不給叛亂的人寬容一樣,哪怕這個人也是留著高貴皇室血脈的信桃君。她大概也并不是想找到活著的豈梁,她大概也早都明白了豈梁應當不再活著了??墒嵌露伎p好了,豈梁可是赤著脊梁就被帶去了大燕嶺的,他那樣俊美溫柔的一個青年,怎么這樣就白白地死掉了。
       在旅途里,碧奴甚至沒有了反抗的心情。她被剝奪了活的權利,被剝奪了死的權利,被剝奪了說話的權利,被剝奪了流淚的權力,做好的冬衣被搶走了、瞎眼的青蛙也來占她填埋葫蘆的坑。她還是只能那樣柔和地說話,卻沒有被任何一個人聽到。她并不反抗,她只是執(zhí)著。她只要把冬衣送到,只要見上豈梁,然后桑樹和葫蘆就全都可以安心了。
       “這是豈梁種的南瓜,誰吃都行,記得是豈梁種的南瓜就行。”豈梁你要是聽到了,就能知道碧奴有多愛你了。
  •     以前,我只知道孟姜女哭倒了長城,哭倒了。因為她的丈夫因造長城而死。至于她為什么能把長城哭倒,這個疑問我從來都沒有深究過。
      我們人人都知道這個故事,可是孟姜女的命途我們從未細數(shù)過。就像我們無法深入體會孟姜女的憂傷,嘗不到她眼淚里的味道。
      而蘇童領著我們重述這段神話。一個活生生的碧奴在紙上突顯,印入我們眼睛里。
      孟姜女沒能讓我們的眼淚流下來,碧奴卻引我們悲慟。
      其實,孟姜女名叫碧奴。
      碧奴是孟姜女的路,孟姜女是碧奴的結局。她們本就是一人。
      從開頭到到結尾,我一直對碧奴懷著深深的敬意。這是一個怎樣的女子?從出生就與別人不一樣。這似乎預兆著這個女子的一生都是非凡的。她不受人待見,是凡人不懂。她與周圍的人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我想她是孤獨的。我想是因為她走在所有人的前面。似乎造就不朽傳奇的人都注定孤獨。
      在碧奴與周圍的人形成的強烈反差下,我看到了大半的黑暗,小小的光明。黑暗是赤裸裸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人類的劣根性,光明是碧奴身上的堅韌,善良,無畏,忠貞不渝等等等等。如此,反差太大,注定孤獨和悲劇。
      碧奴生活的世界比我們的世界要殘忍太多。我們只是埋怨我們世界里的現(xiàn)實和不公,而碧奴的世界是在你還未反應之前瞬間就能把你踐踏的鮮血淋漓,總會把人逼得發(fā)瘋。蘇童卻是用一種平靜的語氣來訴說這里人性的鮮血淋漓,而這種語氣才更加讓人發(fā)狂。鮮血淋漓中的靜謐怎么可能不刺痛人心?再看看碧奴,其實靜謐也是她的心境吧。就算這個世界的惡再癲狂,再歇斯底里,她也不管。她只是靜靜的看著,并承受著被加注在她身上的傷害,她只想著給丈夫啟梁送冬衣,她一定要去大燕嶺。伴隨著她身上的傷害越來越多,她的眼淚也越來越多。會哭的不僅僅是她的頭發(fā),她的身體也會哭,草木也會哭,最后世間萬物全在哭。我仿佛聽到它們對這個世界的控訴和悲慟,無奈至絕望。
      原來碧奴一路是這樣走過來的。
      我突然覺得她像黃碧云筆下的女子,溫柔而暴烈。
      其實人們該慶幸他們中間能有碧奴那樣的女子,而不是一路嘲笑,罵她是瘋女人,甚至想泯滅她。還一味的崇拜給他們帶來災難的皇帝。可笑至極。
      碧奴不在,這個世界哪里看得到黑暗里閃爍的光芒的美。那是一切荒涼和冷漠里的灼熱燈火??杀氖蔷谷粵]有一個人懂。他們甚至想盡情的撲滅它,不放過任何生還的機會。挫折和苦難一撥接一撥。好吧,這一切都不算什么,碧奴只一心想著,我要去大燕嶺,我要去大燕嶺。
      可是這必定是一個悲劇,人走花落兩茫茫。也必定留下丟不掉的故事,永生永世生存在人們心里,一代接一代,永垂不朽。奠念一個這樣的碧奴,這樣的孟姜女。她的生命在繼續(xù),永不止息。
      
  •      碧奴,舍棄尊嚴,舍棄容貌,甚至舍棄生命,只為了為了給她男人,萬豈梁,送去一身冬衣。就算死,也要死在回來的路上。
      
       小說從一開始就玄幻,玄幻得讓我以為是郭敬明什么的網絡什么的一類人寫的。尤其看到碧奴出場的描寫,讓我立馬在腦海里勾勒出一部網絡連載五百萬字的小說的封皮女郎形象。不像蘇童那股子腳踏實地的,夸張的真實。蘇童筆下的現(xiàn)實,是直露的、夸張的甚至變態(tài)的。但是在一開始對這些人、這些村莊、這些女子的描寫,讓我有些失望。
      
       所幸蘇童沒有用很大的篇幅去描寫碧奴的美,和他們的恩愛,直接就到失去萬豈梁。之后所有的故事,都是找尋。
      
       那種找尋,是充滿絕望的,是一個人竭斯底里的渴望。一路上遇見的人、事物、動物都意象深刻,這些意象開始越來越夸張,越來越“蘇童”了。
      
       有多少人還能夠忍受寂寞與指責,堅持自己的夢想,追尋下去。并且,你是弱小的、悲哀的、甚至不健全的。
      
       童話里都是騙人的。
  •     【從某種意義上說,神話是飛翔的現(xiàn)實,沉重的現(xiàn)實飛翔起來,也許仍然沉重。但人們借此短暫地脫離現(xiàn)實,卻是一次愉快的解脫,我們都需要這種解脫。】 ——蘇童
      
      
      念高一的時候,《碧奴》這本書,就是我和同桌vincent深愛的。她迷戀蘇童冷艷張揚的想象力,我喜歡他故事里陰柔細膩的情致,以及對微小事物的敏銳感受。細節(jié),往往是最打動人心的。
      
      正如《妻妾成群》關于一口井,《河岸》關于一條河流,《碧奴》是一個關于眼淚的故事。
      
      北山是哭靈人的后裔,他們?yōu)樾盘揖乃廊ザ蓿瑓s因此被國王處死。北山下的人們從此不可以再哭泣,所以每一個村子的婦女,都練就了獨特的方法來哭,用嘴唇,用耳朵,唯獨不可以讓眼睛流下淚水。碧奴亦然,她用頭發(fā)偷偷地哭。當丈夫豈梁被抓去修長城后,碧奴在去往大燕嶺的漫長尋夫之路上,不知流下多少眼淚。樹林里的鹿人發(fā)現(xiàn)她全身都是淚水,在百春臺她被當作淚人,詹副要她源源不斷的眼淚作藥引的淚湯…似乎碧奴的所過之處,總有一道水痕,將她的心事訴說得綿長。
      和村人一樣,出身卑微的碧奴無力打破北山不允許哭泣的傳統(tǒng),無力從官吏那里搶回她深愛的豈梁,無力在藍草澗人市婦女的流言蜚語中為自己辯解,無力與抓她的補吏抗爭。甚至絕望之時,為自己掘好了墳墓。
      但是碧奴不是尋常女子,在眾多失去丈夫的妻子中,去長城尋夫的只有她一個。有種悲劇性的執(zhí)著,和“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剛烈。
      還有她的善良。對青蛙,對小鹿人,對死去的芹素,她表現(xiàn)出的,都是一種不曾被殘酷現(xiàn)實所泯滅的人性中的善。
      千難萬險之后終于到達大燕嶺,卻被告知豈梁已經死去,尸骨埋在長城下。她在懸崖上最后一次大哭,山崩地裂,長城倒塌。
      
      歷史上有那么多卑微輕賤的生命,那么多無從表達的苦難。有那么多被史書隱去的傳奇,那么多流離失所的愛情。那么多的聲音,可是再撕心裂肺的哭喊,也成了微不足道的哀嘆。
      或許碧奴所代表的就是底層人民。故事里的蠻荒和貧瘠,像極了這個民族經歷的漫長黑暗。碧奴。她梳著凌亂的發(fā)髻,面容憔悴,眼神悲慟,衣衫襤褸,緊緊抱著她要為豈梁送去的御寒的冬衣。這樣一個弱女子的形象。她的眼淚道出了人們積壓已久的傷痛。那倒下的長城,像一個絕境中的人最后無望的一聲吶喊。像那首歌《the final cut》。
      
      畢竟是對神話的重訴,有種詭異的美感在文字里。
      “好多年前的一場葬禮出現(xiàn)在無數(shù)孩子的夜夢中。老人的回憶冗長而哀傷,就像一匹粗壯的黑帛被耐心地鋪展開來,一寸一寸地鋪開,孩子們在最傷心處剪斷它,于是無數(shù)噩夢的花朵得以盡情綻放?!?br />   
      蘇童說:“與其說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不如說這是一個樂觀的故事。與其說是一個女子用眼淚結束了她漫長的尋夫之旅,不如說她用眼淚解決了一個巨大如人的困境。”
      在這個故事里,神話將現(xiàn)實的種種加以象征式的表達。黯淡的留給現(xiàn)實,絢麗的交給想象。厚重的留給歷史,輕盈的交給神話。正如同悲傷交給眼淚,希望留給仍要繼續(xù)的生活。
      
      所以碧奴是美麗的,她的眼淚也是。
      
      
      
      
  •      在看蘇童的《碧奴》時,悲傷的情緒始終縈繞。這篇重述孟姜女哭長城的作品,提醒著我,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的過往;提醒著我那些被很多人刻意或無意遺忘的記憶。
       碧奴(也就是傳說中的孟姜女),是三百無辜哭靈人的后代。這三百哭靈人,其實只是地方上普通的老百姓而已,因為受到過被驅逐到本地的信桃君的關愛,所以在其去世后自然地聚集在一起為之吊唁哭泣,沒想卻因此惹來殺身之禍。從此,當?shù)氐陌傩赵僖膊桓伊鳒I,實在要哭,也只能采取碧奴所在的桃村的辦法:用除了眼睛之外的器官哭泣。碧奴最笨,所以也只學會了用頭發(fā)哭泣。但是,她萬萬沒想到的是,在她尋夫為丈夫送寒衣的路程中,她身體所有的部位:手,腳,乳房,甚至最不敢哭泣的眼睛都開始流淚,她成了真正的淚人。
       怎能不哭?從她打定主意要為丈夫豈梁送寒衣開始,她就不斷地陷入了他人的惡意和仇恨之中。
       村里的婦人們污蔑她為瘋子拿走她還僅存的一點物品,百春臺的“鹿人”——一群半大的孩子搶劫了她傾盡家產為丈夫置辦的寒衣。拿身上最后值錢的物品銀簪乞求一個“鹿人”為自己掘墓,卻被他賣給百春臺成為死去的門客芹素的媳婦。在五谷城想給丈夫置辦件寒衣,卻因為和刺客說了幾句話被當成同伙抓起來當街示眾。吃了自己的食物還要罵自己是瘋子的侄子,冷酷無情的車夫無掌,慫恿孫子搶劫的老人,趁著人多想揩油占她便宜不成反倒打一釘耙的肺癆病人……
       碧奴的遭遇一件件觸目驚心!這不是傳奇小說,沒有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劍客,刺客倒有一個,可惜他行刺皇帝卻屢次落空甚至還連累碧奴一起入獄;也沒有高高在上的明君,有的是猜忌暴虐的皇帝。善良的碧奴唯一可以依靠的就只有自己的淚水,用淚水來抗議,用淚水來保護自己。
       讀者不僅要驚詫或絕望的問:“我們的歷史真有如此的不堪么?我們的祖先確是這樣的險惡么?我們不是一貫自我標榜,說‘中華民族是勤勞勇敢善良的’么?!”更有人會說:“這不過是篇小說而已,犯不著這么認真!”
       然而,小說雖然虛構,卻正是事實的一面鏡子。其實,我們這個民族從來都不缺乏《碧奴》中如衡明君一般高高在上只知安逸享樂的貴族,也不缺乏連無償出賣自己的勞力都無人問津的“大牲口”。周正兵在《超越時空的理性觀照》中指出文學對保存民族、族群記憶的重要意義。他說:“如果我們只是依靠生存者的見證和一些學者的信念來保證歷史記憶的真實性,如果我們不能找到特定的書寫方式來復活這些記憶,人類保持這些歷史記憶的信心將隨著歷史演繹的多樣性而削弱?!?如果真話還是一個時代的奢侈品,如果我們的官方宣傳機構,我們的歷史教科書對真相要么沉默要么只有一種聲音,那書寫,特別是對神話的書寫,將不得不是保存歷史記憶的一條途徑。
      回溯我們“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我們會愕然的發(fā)現(xiàn):“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中國歷史上的吃人,早有人已歸納得極為詳細,幾乎每朝每代都有因天災因戰(zhàn)亂而形成人人相食的慘況,特別是軍隊,更將老百姓作為口糧充饑,甚至還有不少將領吃人成癖。隨手查一下網頁,《中國吃人史》上筆筆皆是,觸目驚心!當然這是狹義的吃人,廣義的吃人,即對人性的摧殘,則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侗膛分袧M是人性的淪喪,而我們的歷史中,每一頁都有這樣的內容。
       在這樣的境況中生存,人人自危,相互之間充滿了仇恨與敵意。孩子在惡中成長,也自然學會了作惡?!侗膛分凶鲪鹤疃嗟囊活惥褪呛⒆印3粤吮膛娘堖€要辱罵碧奴出賣碧奴的侄子,藍草澗受大人教唆想搶劫碧奴的孩子,百春臺那群半大的“鹿人”孩子們,五谷城中的小偷……特別讓人難受的是那個出賣碧奴的“鹿人”孩子。他在得知不能返回百春臺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情就是打開門客芹素的棺材,要剝掉死人的衣服拿去換錢。這些孩子,早已喪失掉孩子應該有的純真善良,沒有忌憚沒有敬畏,自顧自的在罪惡中沉淪。這讓人不僅想到魯迅先生《狂人日記》的結尾:“救救孩子……”省略號的六個小點,耐人尋味,是懷疑,是愧疚,還是絕望中隱隱的一線希望?
       可是,我無法去指責這些人們。因為這些百姓不過是惡的衍生而已,因為他們無法決定自己的環(huán)境。猜忌暴虐的最高統(tǒng)治者,竟能因百姓對已死的信桃君的哭泣而大動殺機,更抓捕全國上下所有成年的男丁修長城修陵寢,他的殘酷讓善良泯滅,讓災難縱橫。身居高位的貴族和高官們,如衡明君一般,日夜笙歌艷舞 ,沉醉在醇酒美人之中,唯一的擔憂就是喜怒無常的皇上對自己的猜忌。他們又怎么會關心百姓的死活?就連那英俊高大,身負世仇的刺客少器,他關注的也只是復仇而已,對于碧奴的死活,他冷酷無情毫不關心。世世代代,我們的這個民族大多數(shù)的一群是沉默著的,在沉默中降生,在沉默中忍受饑餓和苦難,在沉默中彼此傷害,在沉默中愚昧和迷茫,在沉默中痛苦的死去……
       面對他們,我悲傷,我難受,我張開了嘴卻發(fā)不出任何聲音……
      最后,我還有一些話要說。在讀蘇童的《碧奴》時,隱隱有一個人的身影,那就是魯迅。從某種意義上,蘇童的《碧奴》是對魯迅《鑄劍》的一種顛覆。蘇童延續(xù)了魯迅對國民性的批判,卻徹底否決了魯迅精英立場的復仇方式。少器復仇的無助和不能表明蘇童不贊成五四時期魯迅等人的啟蒙立場,他將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民間殘存的良善上,那就是碧奴的單純、善良,就是碧奴看似無助脆弱卻堅韌的心,那是碧奴對豈梁的愛,愛,如此柔弱,卻堅不可摧。
       “重述神話”項目的每本書上都寫著這樣的一句話:“神話是代代相傳、深入人心的故事,它表現(xiàn)并塑造了我們的生活——它還探究我們的渴求、恐懼和期待;它所講述的故事提醒著我們:什么才是人性的真諦?!蓖ㄟ^《碧奴》,蘇童展示了我們這個民族莫大的恐懼和悲愴。
  •     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是中國古代四大傳說。蘇童以神話的形式為孟姜女哭長城這一民間傳說填注了豐滿的一筆。
      
      剛開始讀還非常不適應神話的體裁,好像是西游記換了主人公,換了內容又再重演了一遍。越往后讀才越能真正的讀懂孟姜女,西游記里阻撓求經之路的是魑魅魍魎,能用棍棒政策和神靈福佑解決的都不算艱難,而一個弱女子懷揣著讓世人不可思議的單純理想只身上路,所要面對的不僅是窮山惡水的險阻,更是披著人皮的妖魔鬼怪,人心世道的險惡。一個女人的所求哪有普度眾生的真經那樣偉大,她只為丈夫能有件溫暖的冬衣護體,僅此而已。
      
      一路上蘇童寫盡了人性的丑惡,各種形式各種故事,對碧奴的各種迫害,但對碧奴的描寫始終如一,她執(zhí)著的身體執(zhí)著的思想執(zhí)著的話語從頭到尾,堅定如初沒有變過,甚至讓觀者的心里都不禁懷疑碧奴的腦袋是不是有問題,哪有這么執(zhí)著的人?真讓我體會到,什么是神話,究竟是什么樣的事能成就神話?神話就是根本不存在真實世界上的人事,是人間歌頌向往的至真至善至美,是世人不相信你碧奴不遠萬里翻山越嶺挨過了千難萬險就只為送一件冬衣,何況大前提是你丈夫人還在不在這個世上都是個未知數(shù)。
      
      是愛么?蘇童從頭至尾都沒提過一個愛字,但他用一個平凡女人史詩一樣的故事詮釋了這個字,于是我們也就能更好的理解為什么孟姜女哭長城,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悲痛,能哭倒像城墻一樣堅不可摧的力量的悲痛。由此更能證明,愛情從古至今都只是個神話,一種世人的美好理想罷了。
      
      非常喜愛、欣賞、佩服、支持蘇童和他的作品。
  •     這本書完全是沖著蘇童的名字去買的,我很喜歡姓蘇的人,當然如果叫合的話就更好了。
      
      不過書拆封之后就我一個人看了一遍就被我同學弄丟了。這個書也記不太清了,從頭到尾都是碧奴濕漉漉的頭發(fā)這樣的感覺。
      
      看這書的時候我沒啥感覺,倒是有一次聽戲,聽孟姜女,公子扶蘇,聽地我還掉了兩滴眼淚。
  •     看完《碧奴》是很多天以前的事情了。到現(xiàn)在才開始想寫些什么。
      
      說實話,比起《米》給我的驚艷,《碧奴》相比較起來就平凡很多,甚至于如果不看作者名字,我都無法會聯(lián)想到蘇童。當然,蘇童的小說我讀的并不多,對這個作者的了解也不夠。
      
      剛讀《碧奴》會讓我想起王小波的《紅拂夜奔》,同樣取材于民間的故事,同樣以夸張和豐富的想象為主要表達方式。
      
      只是《碧奴》這個故事并不怎么出彩,在她茫茫尋夫路上,遇到的各種人直接就讓我想起了《格列佛游記》。他們盡其所能的夸張,卻很難讓人在讀完之后有所回味。
      
      從《妻妾成群》到《米》,這種對人性的深刻剖析,才是我喜歡的蘇童。這么說雖然很籠統(tǒng),可是在他筆下的那些人,雖然他們的人性是惡的,但不會讓我們覺得對此反感,因為他們所有的就是我們所有的。
  •     碧奴從傾家蕩產縫制蠶絲冬衣的時候起,就開始遭受旁人的攻擊和嘲笑。不僅在家鄉(xiāng)是、一路上都是。那些個車夫、鹿人、馬人……連同所遇的婦人們,個個都嗤笑她,凌辱她,也不止一次出賣她。走上千里路的碧奴就像是個不染塵埃的傳說,但走在了無比現(xiàn)實的世界里。這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了傳說之所以為傳說的原因:那些都是多么單純、多么寓意美好光明的教導;而蘇童先生顯然不是想重寫一個傳說以向祖先的智慧致敬,而是完整地顛覆了傳說的意境,以古寫今的筆法之夸張,實在讓人心寒。寒的是那個愿意相信傳說的世界已經不復存在了。人獸癲狂。良心泯滅。無情無愛。金錢至上。官民互欺。小說中碧奴所遭遇的千里污濁世界,恍如是對可鄙現(xiàn)實的最佳描繪。與其說在傾慕遙想那個傳說中的烈女子,倒不說是看透了世間這些個不烈不忠不癡的女人們,自以為精明一時罷了。   每一段路都走得那么辛苦,碧奴成了一個瘋子、傻子,因為沒有人會如此癡情送一件冬衣。正如那個獨腿的刺客,再多恨,要殺暴君,依然是無望,甚至敗在了小偷兒的手下。也如那個漂泊尋子的盲母,即便化作青蛙,即便找到兒子,也不會得到幸福和安慰。這個世界,仿佛是要說:正義和善良大抵都是瘋傻行徑,陰溝里翻船是自然的,失敗是自然的。仿佛總有一種強大的惡籠罩著,以至于一切美好的企圖都成為掙扎。       在這個故事里,她不止是死了一次。至少自我埋葬了三次,第一次是出行前落葬葫蘆(為了來世有所歸宿);第二次是想讓戴葫蘆的小鹿人埋了自己(因為傳說淚人的眼睛流淚了,死期就將至);她但凡有了一線生機,便記得要送冬衣去長城,哪怕是加入皇帝死后全城哄搶的行列,哪怕有了悔恨。第三次是沒有寫出來的,是隨著斷腸巖一起塌方的終結。直到終結,她依然在自責,責怪自己搶來的冬衣,丈夫本來就不會要。          碧奴的眼淚是硫酸、也是顯影液,讓沾染上她淚水的人們失去對罪惡的茫然,從而懺悔,懺悔自己的不忠,懺悔自己的惡毒,懺悔殺人越貨……但最終,懺悔的人們忙不迭地逃到高處,為自己不受那巫術的沾染而暗自慶幸?;腥缡且粓鍪ト藢徟惺廊说氖 ?/li>
  •     這書讀得好沉重的,主旋律是壓抑和陰晦的,以前從未讀過蘇童,只知道《大紅燈籠高高掛》是據(jù)其小說改編的,看電影時倒也不覺得那份壓抑和悲劇色彩,現(xiàn)在看這本重述的神話,感覺就沒有明亮過。
      
      很喜歡讀神話,因為里面寄托了人類的美好愿望和理想,就神話而言,想象力應是最重要的,是精髓,現(xiàn)在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侗膛啡珪錆M了想象力,淚人、鹿人、馬人、靈魂化成的青蛙、白薯、樹葉。。。只是故事也充滿了麻木和冷酷,碧奴幾被窒息于這種冷酷和麻木之中,迸發(fā)出來的是那漫天的淚雨,她是一個善良的人,但也固執(zhí)、麻木、卑微、任人欺凌,猶如一個玩偶,這一切把她那唯一的優(yōu)點——善良便抹殺了,甚至有些討厭這個角色。能把一個角色塑造成這樣,可能也是一種成功,只是我不喜歡。
      
      神話可以控訴現(xiàn)實生活的黑暗,但不應舍掉人性,《碧奴》描述的是怎樣的一個社會阿,簡直就是地獄,而且沒有救世主。想想《梁?!钒?,是悲劇,但化蝶卻給人以安慰,以希望,而蘇童卻沒有找到,結尾尤其是草草,也許他想模仿化蝶,看那北山飛來的金線蝴蝶,但色彩卻依然黯淡。。。
  •     雖然期待他從新的角度重述古老的傳說,但解構得過于隱秘,乃至我看不清途徑,也搞不懂意圖。只是葫蘆里生出的孟姜女變成了是葫蘆的孟碧奴。而哭倒長城的眼淚,原來是藏在頭發(fā)、手掌、腳指頭里的。不明,不懂,不喜歡....
  •     蘇童賦予這個故事很多神話色彩。
      善良、溫情、堅持的美好情感與丑陋的人性以及大環(huán)境下徭役沉重的痛苦形成鮮明對比。
  •     06年讀到的三大垃圾之一,蘇童寫字的時候基本沒過腦,連基本的語言優(yōu)點都丟光了,多快好省地掙版稅吧您哪,這怎么拿出去跟阿特伍德PK嘛
  •     這本二十萬字左右的書我斷斷續(xù)續(xù)看了一年多,因為實在太不好看了。
      《碧奴》寫的是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蘇童被選中國際童話寫作計劃寫的這本書。因此我本來期待看到一個童話故事。
      可是現(xiàn)在我不確定這到底算不算一個童話。
      小說沒有完全沿用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至少沒有秦始皇想娶孟姜女的部分。從頭到尾,除了碧奴真的帶著(搶來的)冬衣走到了長城,她沒有一點成功之處。她一直在被歧視、被欺騙、被羞辱、被嫌棄、被搶奪、被關押、被綁架……而她個人,除了對愛人超乎尋常的忠貞和善良的本性外,顯得毫無智慧,有點瘋顛。甚至她說的話都很不美,見誰都憨憨的叫“大哥”,招了白眼還繼續(xù)嘮嘮叨叨,像個居委會干部;哭起來也不美,淚水先從頭發(fā)出來,頭發(fā)酸臭了,一路上好像都沒機會洗,讓我耿耿于懷。
      女主角之外的人物和情節(jié)就更無美感可言。強權欺凌之下被異化了的鹿人和馬人,滿城勢利眼的城郭,死于小偷之手的刺客,被大臣的謊言騙死在半路的國王……碧奴所到之處,總是貧瘠、兇殘、罪惡、謊言和絕望。我從來沒看過這么不美的童話。
      顯然,童話里是有罪惡的。比如白雪公主的后媽。但是我所看過的童話,從安徒生到卡爾維諾(我覺得《樹上的男爵》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童話),都是奔著“真善美”去的。《碧奴》可倒好,滿篇的“假丑惡”。凡是閃耀點正義和善良光芒的舉動,都以失敗告終,比如淚人,比如刺客,碧奴到達時丈夫已死,也算失敗了。讓我再次強烈的感受到蘇童同學“性本惡”的哲學。(我不確定這是不是他的哲學,但他的小說都是這個調調吧。)
      其實我很喜歡看顛覆性的小說。如果蘇童老老實實的重復孟姜女的故事,即使語言和意境再美妙也沒多大意思。但是這篇故事對我來說太顛覆了點。用這么多的假丑惡來襯托一個給丈夫送冬衣的女子,是要弘揚愛情嗎?可是到了小說最后,連愛情也成了絕望,當碧奴對著長城喊,“豈梁,你不出來,那就要讓我進去”的時候,這世界只剩一片灰燼了。
      用“灰燼”來形容可能都太美了。以蘇童的文字,整本小說居然找不到一個美麗的段落,人物對話粗鄙乖張。我真的被震撼了。一個二十出頭就把“惡”寫得那么入骨的人,四十多歲他在想什么呢?
      
  •     一句話,中國版的《格列佛游記》  再,豆腐渣工程由來已久,孟姜女遇到中國史上第一例豆腐渣工程  孟姜女小時候看過,好象整個故事只有幾句話  重寫神話的三本這一本出的最早  蘇童的書一直的都比較喜歡  只是但凡有點期盼的事情總是要失望  意外是有的  蘇童這次有非常豐富的想象力  并且不同于他以往的作品  想象當中  最高潮的部份應該是哭倒長城的那一段  一直的把它想成加了很多電腦特技的災難電影片段  來點風云變色,地動天搖的場景  碧奴卻把大部份的字用在了行路上  主題好象是一個愛哭鬼的徒步旅行  不過這個書如果做成一個動畫  變身類的那種  把眼淚當成碧奴的武器  搞不好更有看頭
  •     通人性的青蛙,買賣市場各色怪異的人,復仇的貴族,跳躍的情節(jié)和大段留白,雄渾的北國景色,還有一個古老的故事,可塑性很強。
      如果拍成宮崎駿風格的片子,我會期待。
  •     第二遍讀這本書的時候,能讀到更多東西,突然覺得很多東西都有其現(xiàn)實意思,那些關于道德的缺失,權利的諂媚,苦楚的生活,人性的泯滅。也許千百年來我們都一直在上演著同一出戲,即便如今,也未停止
  •     你不惹別人,別人也可能會來惹你。
      
      你把人家當朋友,人家可不管你1234。
      
      別以為人家對你笑就是對你好。趕緊避得遠遠兒的。
      
      你覺得你和人家處得挺好,其實是你沒犯著人家。若是你不小心犯著誰了,或者誰覺得你犯著他了,你就得倒霉。
      
      你想善良?想包容?想主動分擔一些麻煩?OK,這些都會被當作理所當然。然后有一天你做錯了,或者僅僅是沒做好,或者你沒做到這些你“分內”的事,你就等死吧。
      
      所以,誰也別求誰也別指望,跟誰也別生氣。對自己好一點,對那些對你好的人好一點。
      
      走路小心,別踩著狗尾巴。踩著了它咬你你也不能去咬它啊。
  •     蘇童本身就擅長江南寫作,我相信說這書爛的一定沒有仔細讀過蘇童曾經的作品。他的文筆隨行,細膩,略帶有些江南梅雨季的陰霾感,透著那里生活的人獨特的氣息。我看完這本書真的心里酸的想哭,不是因為憤怒或為什么所謂的中國精髓被“踐踏”而落淚,是真的找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蘇童寫出了千百年來女人的悲哀和癡情的執(zhí)著。這真的是一個笨到不能再笨的女人,在殘酷命運中尋找自己的真情實意的故事。我所說的真情不管帶有愛情,還有她從雙目中奔涌而下的淚水,那沁透大地,讓巍峨的高山為止震撼的淚水??!她哭的是那么理直氣壯,把遭遇的一切苦難和蒼天對她的一切不公都用眼淚表達了出來,用無聲的淚水帶走她內心的壓抑,把悲傷用最大的力度,揮灑出來。我們口口相傳的神話,不應該只有過程的描述,也不能像思考哲學般嚴謹?shù)目创?,那些神話傳說,那些故事,都是人民血與淚交織的故事,是真正現(xiàn)實無比殘酷的對待他們,使人們迫切渴望沖破壓迫和束縛,渴望那遙不可及的烏托邦。去看看詩經里的國風部分,人民的勞動口號就是詩,人民的抱怨牢騷就是詩,在戰(zhàn)前與戰(zhàn)友相互許諾相互勉勵的話就是詩!我們上古的故事也好,詩也罷,就是應該發(fā)自內心的,樸實,殘酷,不是帶有那種大團圓結局,輕描淡寫的故事會。碧奴的描寫,正是對中國自秦至清二千多年封建王朝統(tǒng)治下,女人最真實的描寫,即使是現(xiàn)在社會,也沒有完全做到男女平等,女人自古是弱勢群體,她們有時甚至不如牲口來的有價值。亡夫是等于宣布她們人生的“終結”,哪會像現(xiàn)在這般自由!她在送冬袍途中飽受凌辱和虐待,一次次的摧殘沒有讓她就這么灰飛煙滅,路上的石頭和青蛙是她精神的寄托,是在向往“生”的自由,思念豈良是對團聚的向往,她不斷靠著求生本能,忍辱前行是向往一切美好生活的體現(xiàn)。集中了女性最善良最美好本質的碧奴,正是像證了中國千百年來,那些被人遺忘,忽視,踐踏的女性。心靈純凈堅定無比,愿獻身于歷史的洶涌浪潮當中,使我們中華民族不斷繁衍生息的,不正是這些飽受摧殘的女性么!當一個人連基本表達情感的權利都被剝奪,連哭的方法都發(fā)生了異變,在常年徭役不斷戰(zhàn)火連綿的日子里,如何頑強的殘喘于世?碧奴是人,不是神,她沒有神一樣的力量去扭轉時代,她是一個生來就遭人鄙視,幼年喪母的女人,她沒有去抱怨不幸與悲哀,是用她的力量,追求屬于她的微弱的幸福。這比任何一個立志的故事都要感人,不是因為是蘇童寫的,而是當你在書中看到了一點共鳴的不幸感,你會去想了解,辛酸苦楚的后來,在被壓抑中強打著精神,向著目標匍匐的痕跡,和沒有任何虛掩的最純凈的淚水。
      
  •     我試圖從這一個被異化了的孟姜女身上找到一點讓人欣慰的東西,從一個生活在最底層的弱勢群體中的一員,一個脆弱的生命,一個卑微的女子身上找到一種即將驚世駭俗的可能,但是我忘了,這不是一個勵志小說,不是一個單純的神話故事,蘇童在字里行間游刃有余的貶低、打壓一個生活在最底層群體的命運,連人最基本的天性本能哭也被剝奪了,然后也是這最基本的天性,撼動了最高統(tǒng)治者高不可攀的城墻。
  •     碧奴的故事
      
      在北山隱居的信桃君死了,北山上的人們紛紛跑去哭靈。
      
      他們只知道他是國王的叔叔,是皇親國戚,有著高貴的血統(tǒng)。
      
      但不知道那是個已經被放逐的亂臣賊子,不能表現(xiàn)出半點憐憫。
      
      每個去哭靈后,臉頰上掛著淚珠的人都要被處死。
      
      從此以后,北山下的人再也不敢哭泣,他們的祖先死于一滴眼淚。
      
      女子是最忍不住落淚的人,各個村子有著各自排遣女子眼淚的方法。
      
      桃村的女子的方式最為獨特,有用耳朵流淚,有用嘴巴流淚,還有用乳房流淚。
      
      只是她們不能用眼睛流淚,那時她們的死期將不遠。
      
      碧奴學不會那么隱蔽的流淚,她是用頭發(fā)流淚的,淚水弄得頭發(fā)又酸又臭。
      
      碧奴的全部就是她的丈夫萬豈梁,他有一天被抓去大燕嶺建長城去了。
      
      她惦記她的男人,穿著夏衣怎么能抵擋得了呼呼北風。
      
      她變賣掉家中的一切,為丈夫添置了體面的冬衣,要獨自去那千里之外的北方,送給她的男人。
      
      沒有人贊同她的想法,沒有人理解她的初衷,沒有人相信她的理智。
      
      她在路上的顛簸流離,歷盡千辛,已經忘了家鄉(xiāng)女兒經的警言。
      
      眼淚早已從身體各個部位流出,但她不能死,沒有見到她家豈梁,她不能死。
      
      她流著淚運出百春臺,流著淚跑出芳林驛、流著淚逃出五谷城、流著淚爬過十三里鋪。
      
      眼淚從她的身上無數(shù)次噴濺出來,浸濕了她的秋袍,落在每個欺辱她的人身上。
      
      所到之處匯集成銀色的,有苦有咸有甜有酸有辣的淚河。
      
      當她千心萬苦,如羽毛般輕薄的靈魂帶著冬衣來到長城時。
      
      她丈夫尸骨早已深埋在長城底下。
      
      于是,斷腸巖上一個淚人把長城哭踏了。
      
      她要把她的丈夫從長城底下哭出來。
      
      
      
      
      這是蘇童2006年出版的小說《碧奴》,收入了“重述神話——中國卷”。
      
      書中講述的故事是中國人民最熟悉的“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
      
      寫神話故事,是我一向很欽佩作者想象力的。
      
      正如蘇童所說:“在神話創(chuàng)造者那里,世界呈現(xiàn)出一種簡潔而溫暖的線條。
      
      人的生死來去有率性粗陋的答案,因為所有嚴峻的現(xiàn)實問題都可以快捷解決?!?br />   
      這個神話故事在蘇童的筆下變的輕愁而哀憐,因為她的傳說太凄美,太浪漫。
      
      生命的茍延殘喘、時世的殘酷壓迫、生活的疾苦不堪、人性的冷漠扭曲。更突出了一個柔弱女子對愛情的忠烈。
      
      …………
      
      女人們看到碧奴唾棄說:“被抓去修長城的男人多了,就你最會疼男人,瘋女人?!?br />   
      男人們看到碧奴嗤笑說:“被拉去大燕嶺的男人有去無回,活寡婦都跟了別的男人,就你這傻女子,還頂著風沙送冬衣?!?br />   
      …………
      
      發(fā)現(xiàn)一個執(zhí)著而又堅持追求純美事物的人,在世俗的眼中是不容的。
      
      世俗在這種簡單、純粹的動機面前,實在不愿承認自己懦弱自私的本性。
      
      所以從抵觸到妒忌、到憎恨、然后毀滅其來欺騙自己,往往這些堅持者成了“瘋子”與“傻子”
      
      我們不斷在純良與忠貞湮沒的時候,呼喚它的出現(xiàn),出現(xiàn)之后,又能珍崇而又不抵觸嗎,是誰“瘋”“傻”了。
      
      蘇童這個《碧奴》讓我想起了那本《扶?!?。
      
      又一個癡癡傻傻的女人,有著最簡單的信念,有著最美麗的哀愁。
      
      
  •     我是萬豈梁的妻子。我還是把它看成一個愛情故事。雖然里面愛情的描寫少到可憐??墒潜膛褪悄茉谙﹃柕臅r候看見豈梁早上在桑樹下打水洗臉的樣子,在春天憑空看見冬天的豈梁?! ∵€修什么長城,將軍騎著駿馬跟著一只鳥回草原了。
  •     我們每個人都是奔去大燕嶺上的碧奴。但未必每個人都有她的一份癡。衣服沒了,還有石頭;人沒了,還有愛情;愛情沒了,還有信仰?,F(xiàn)代人卻在去往大燕嶺的路途中一再迷失?;盍艘皇溃故峭纯?,但無自我。
      
      做碧奴也是痛苦的。不僅要忍受肉身的痛苦,還有忍受一再的絕望。
      但絕望的人是不痛苦的,痛苦的是給了希望又不知如何兌現(xiàn)。
      就像一路向北的碧奴,只知道夫君在北方的大燕嶺遭受饑寒交迫,只知道一個方向,只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哪曉得這路途遙遠,險途漫漫,世態(tài)炎涼,人心不古。
      
      我便想起《立春》中的王彩鈴。她最終是無奈地接受了生活的贈予,開始人間煙火。但相比之下,我卻覺得沉浸在原來那個夢幻世界中的她才是更為幸福的。
      
      每個人其實都是碧奴,如果懷有一個執(zhí)著到底的心,再堅固的長城也是可以倒下的。
      但現(xiàn)代社會已經沒有能夠倒下的長城。因此碧奴們都紛紛成了傳說。
  •     江美琪有首歌<<愛哭鬼>>,蘇童也寫了本書<<碧奴>>,講述的也是一個愛哭鬼的故事.
      
      這個重述神話的故事,講的是我們熟悉的孟姜女的故事.
      
      但蘇童寫得很好,他用了一種并不是很中國的手法把故事的背影模糊了.
      
      于是,我們便只看到這個叫做碧奴的女子,為了給在大燕嶺修長城的丈夫送去冬衣,一路上受了種種的苦,被歧視,被搶去包袱,被迫去給一個死去的盜賊送葬,被當作刺客抓了起來.
      
      一切都是那么荒誕不經,一切現(xiàn)實中不可思議的事情在故事中卻是那么平常.可越是這樣,越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那個時代的動蕩不安.
      
      一個不許哭,不能哭的村莊走出一個很會哭的女子,一路上,碧奴的眼淚從眼中流出,從頭發(fā)中流出,從身體的皮膚流出,甚至可以從手指,腳趾中流出,哭的方法有很多種,哭的原因也有很多,雖然一度她想到了死,因為為丈夫做的冬衣被搶走了,但她還是堅強的走了下去,實在沒有辦法,她便要把她身上僅有的秋袍改作冬衣,趕在冬天前送去.
      
      她的眼淚讓很多人避之不及,因為她的眼淚會喚起人們心中沉睡的善,塵封的愛.在那個年代,人活著,也許比動物還不如.所有的人的心外包裹著一層重重的殼,于是,他們懼怕碧奴,懼怕她的眼淚,其實,他們的心也是柔軟的,只是,自己不愿承認罷了.
      
      盡管走得很辛苦,盡管,從一開始,我們都知道故事的結局,那個支持她走下去的目標,那個在大燕嶺修長城的丈夫早在夏天時便死在亂石堆里,成為長城的一段城墻,尸骨無存.
      
      但蘇童寫得她很倔強,那些苦難讓我們相信,也許一切會發(fā)生奇跡,也許這對小夫妻最終可以相聚,也許...我一邊看,一邊一廂情愿的希望著.
      
      所以,最終當碧奴千辛萬苦的到達大燕嶺的時候,她知道了一切,她拍打著城墻,喊著豈梁你出來,豈梁你出來,要不讓我進來時,心里真的好難過.
      
      故事結束了.
      
      原來是沒有奇跡的.
  •   “踩著了它咬你你也不能去咬它啊” 經典!?。?/li>
  •   “給誰也別生氣,對自己好一點,對那些對你好的人好一點。”說的太好了!
  •    別以為人家對你笑就是對你好。趕緊避得遠遠兒的。
  •   深度還不夠啊。
  •   飛年……你沒事吧……說得那么悲痛……
  •   我很好,你好么?
  •   還不錯,這一年跑到了南京上學,很多活動都沒法參加,很想你們
  •   放暑假了?8月8號有場演出,一起來玩吧!
  •   嗯,回來了大半個月,今天剛去完星光現(xiàn)場,8月8號的演出在哪?
  •     我們每個人都是奔去大燕嶺上的碧奴。但未必每個人都有她的一份癡。
    我覺得是
  •   現(xiàn)實把我們都磨平了
  •   衣服沒了,還有石頭;人沒了,還有愛情;愛情沒了,還有信仰。
    我覺的現(xiàn)在我的信仰沒有了, 我什么都沒有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