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最初的老師-一位母親的十年教養(yǎng)札記

出版時間:2007年01月20日  出版社:天下文化  作者:蔡穎卿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媽媽是最初的老師-一位母親的十年教養(yǎng)札記,ISBN:9789864178476,作者:蔡穎卿

作者簡介

一九六一年生於臺東市。成大中文系畢業(yè)後,任職於新加坡航空公司。一九八六年底,初為人母,在尿布、奶瓶與親手縫製的蕾絲提籃中發(fā)現,「母親」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意與磨練耐心最好的工作。而後的二十年間,便倚靠這樣的靈感泉源兼顧各階段的工作,包括餐飲設計、撰寫雜誌飲食專欄、兼職企劃與文案工作。曾在臺灣、曼谷、新加坡三種不同的教育環(huán)境中教養(yǎng)兩個女兒。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媽媽是最初的老師-一位母親的十年教養(yǎng)札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作者的兩個女兒跟著他們的父母從臺灣到泰國又返回臺灣后來到新加坡,再考入美國的大學,一路走來,孩子得到的是一筆豐碩的財富。這樣的經歷不是大部分孩子想有就能有的。作為媽媽在這樣的生活中作的真的就是作者講的一個羽絨的枕頭。能夠感受到作者作為母親的溫柔。
      
      語言很平鋪直敘,娓娓道來。似乎能看到“吾家有女初長成”的樣子。就算是豎版的書,看得并不困難。
  •     很少看到這樣真正關注家庭,關注孩子,長久執(zhí)著經營家庭生活的人。閱讀中一直反省自己。
        
        作者是個行動者,是個竭盡所能準備好每一餐,讓房間永遠雅潔溫暖的勤勉的母親,也是放手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豁達的母親,她還是時刻愿意放下手中的工作傾聽孩子聲音的貼心母親。
        
        她不是只把心思放在小家的小主婦,相夫教子同時還經營一家體現自己生活理念的的餐廳,經常到幼兒園小學校直接參與對兒童教育的實體探索,與眾多讀者一起討論教育與家庭實作,還有一本本行文優(yōu)美內容豐富的書籍問世。我驚異于她哪里來的精力和時間。
        
        反思自己和大多的人在焦躁和煩憂中消磨了時光。分分秒秒消逝,生活與夢想分隔,不管是閱讀的投入,聽音樂的沉醉有多美好,在返歸日常生活的常景后,都會因荒置的現實而慚愧,而更加的煩躁。
        
        打理好每天的生活,讓事事清明有節(jié)制,讓自己和家人離開電視的聲音有簡單而體貼的交流,每天有固定的時間和場合面對面的講話,而不是各自守著電腦,對著書本或游戲機,背對背的支吾應付。在融合的家庭里不僅有天然的愛與親情,也有良好的修養(yǎng)和理智維系和向導。
        
        過好了家庭生活,人生才真的踏實完滿,而美好的家庭就是體現在家人每一聲互道的晚安聲,每一勺味美的羹湯,每一本共同閱讀的好書里。
        
        當手腳忙碌的時候,心反而開朗寧靜。這是我從書中清晰體會到的。
        
        臺灣女性特有的溫文委婉和內心堅毅,彌漫在她的行文中。
        
        書的封面設計和插圖都是她學設計的小女兒的作品。書中還附了女兒的一些短文便簽,可以看到親子之間和與老師社會的交流點滴。
        
        一個系列的還有《在愛里相遇》,《我的工作是母親》,《廚房之歌》,都值得讀。
  •     讀完這部書,最大的感受是媽媽的細膩和耐心。
      印象最深的是林老師對成績單的看法: 成績單只是一扇美麗的窗戶,豪華的門,我們要蓋的是堅固的地基,只有真金才不怕紅爐火。
      
      和作者的警醒
      
      我們家長用什么樣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成長,不要有太多無謂的比較,損毀孩子的價值,父母和孩子都困在成績單上的數字迷思中。當我們嘗試修正自己被偏見所困的價值觀時, 我確信孩子會因為我們的努力而得到一片更開闊的天空。
      
      她沒有象別的孩子家長一樣把孩子送到課外補習, 在書中提到: 真不知道該用哪一個價值觀來衡量,但對一個飽受作業(yè)壓力的孩子來說,一個小時的情緒舒緩與經驗分享應該是有意義的。
  •      我一直沒有信心要小孩,一方面是不想打破現狀,心理上不夠成熟,生怕被孩子到來以后的繁雜和無序深深困擾,另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我對自己不夠認可,我總覺得一個可愛的孩子應該擁有這樣的父母,即雙方都擁有足夠成熟的為人父母的心理準備、以及對小天使蓄積已久的無比期待,而父母本身的舉手投足也都是那么的輕盈有教養(yǎng)……在這種家庭誕生的孩子,才真正可以被稱為天使。
      
       不過,隨著年齡的日漸增長,對二人世界依然享受的同時,我也漸漸開始累積對天使的期待,也許是源于對另一半的愛和欣賞,希望擁有一個他的小小拷貝,那應該也是很美妙的一件事。
      
       也或許,人是受圈子影響的——我常通過博客了解朋友的近況,也從陌生的博客感受那絲絲縷縷感動我的字句,或許,這就是緣分吧?而她們,都或早或晚地,在這幾年成為了媽媽,幸福,洋溢在對孩子觀察、欣賞、感嘆的字里行間。
      
       當有了孩子以后我不再來得及考慮這個問題,無論我本身是否完美,心理準備是否足夠成熟,孩子已經來了,我要做的,只是盡快做好準備。雖然,我一直常常讀書學習新的觀念,但仍沒有信心在孩子出生前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完美的媽媽,并潛移默化而不是耳提面命把寶貝教好。而我的急躁脾氣一直是我的弱點和心結。
      
       最近讀了《媽媽是最初的老師》。說實話,媽媽是最初的老師,這種字句,與其說讓我嚴肅、慎重起來,不如說讓我緊張。我緊張我對寶貝的影響如此之重要,以至于擔心自己不能勝任。
      
       《媽媽是最初的老師》出自一個溫柔賢惠的臺灣女子,全職媽媽的身份往往令我們不免心存輕視,因為,輕視家事,逃避勞動,似乎已成為這一代的一種風氣。而全職媽媽,辛苦則辛苦,但所創(chuàng)造的效益,能為家人所認可,并為社會所推崇的并不多。
      
       翻開書來,是一篇篇札記的匯編,散文式的主題,簡短、簡單、簡潔。但一篇篇讀去,感覺到的是作者本身的一種生活氣質的流露,自信、責任、擔當、細心,愛心。在她的成功教養(yǎng)下,兩個女孩,一個聰慧努力,一個聰明可愛。而作者本身,并不是一個整天埋頭于家務勞動的家庭保姆,更是上進智慧的忙碌而又淡定從容的媽媽——家中有1600多本藏書,親子共讀的時候,這位媽媽常常在書上用鉛筆做筆記,她在忙碌之余,并沒有忘了充實自己,而在充實自己的任何時候,都擁有溫柔而堅定的信念。
      
       堅定,是父母面對子女的偶爾犯錯時,最寶貴的品質。
       作者的大女兒樂旂是個非常優(yōu)秀出色的學生,對自己的自我期許很高,對于一般的父母而言,這樣的孩子,不需要任何的糾正了吧?然而,在兩件看似不太重要的小事上面,蔡穎卿作為媽媽,表現出來相當堅定的立場,幫助孩子培養(yǎng)品格。
       第一件事,是一天晚上飯后,樂旂因為要完成一份項目報告,任務較重,所以向媽媽提出請求,“可不可以不洗碗?”希望節(jié)約一點時間來完成學習任務。但是媽媽的回答是:“不差這一二十分鐘,大家一起做好事情再去完成你的報告吧!”樂旂也在答了“噢!好?!敝笕趧恿?,然而這件事引發(fā)了媽媽的深深思索。保持和生活的密切接觸,是媽媽教給孩子的重要一課,在這件事上,媽媽的堅持,讓孩子明白了常規(guī)是必須遵守的,不能因為學習,而拋棄家務,因為“不差這一二十分鐘”??上攵绻_了這個頭,以后還有更忙的事情,還有更充分理由的請求,那樣的話,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呢?家庭勞動,應該是家庭成員同心協力一起參加的一項共同活動,其中融入了家庭的氛圍,讓整個家的成員都很有歸屬感和重要性,是每個人都應該尊重且不可逃避的。
       第二件事,是樂旂申請大學的時候,收到了很多著名大學的錄取信,其中獨獨少了她心儀的耶魯大學。而她的一個同學卻收到了耶魯錄取信。樂旂對此非常不滿,表示“雷恩那種程度竟然也上了耶魯,真是太不公平了!”媽媽對她的這些話很不諒解,為此責備了她。而她過后對爸爸表示“我只需要10分鐘,你們是我的家人,為什么不能給我10分鐘盡情發(fā)泄我的情緒?”而媽媽因為她這句話,思索了很久,給她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你所要的那10分鐘,爸爸和我認為,因為愛你,所以我們想要提醒你,這種情緒宣泄并不恰當?!阋院髸絹碓蕉嗟娜私佑|,不要任意去想那盡情發(fā)泄的10分鐘,那樣的10分鐘有時候是會闖禍的?!覀冞@樣要求你,并不是要你只知壓抑,而是希望你訓練自己,處事遇到困難時,選擇一種更理性、更美好的角度來為自己疏通情緒?!M阌肋h記住,我們要給你的不只是10分鐘,爸媽的心里有一個大大柔軟的枕頭,羽絨當中滿是善意與愛,你若有傷心或沮喪就靠過來,我們會用這些安慰包圍你,因為我們不愿可愛的女兒有怒氣?!?br />    其實,在這兩件事上,女兒提出的要求看來并不過分,我想世間也許90%以上的父母,面對這樣的詰問,也許就啞口無言,任其發(fā)展了。然而,父母堅定的原則和溫柔的撫慰,可以在這樣關鍵的時刻教導女兒,讓她成為跟自己一樣的自信樂觀而且寬厚的人。
      
       盡管這本書已經被我迫不及待地匆匆翻完,但我仍不時想翻開它來,汲取一點精神力量——讀書如同與作者對話,與這樣的作者對話,宛如春風拂面。
      
       讀完這本書,我從最初的不安和困惑,漸漸轉變成一種期待的心態(tài),生活原是一種享受,和孩子共同度過,是個快樂的體驗:)我將學著讓自己溫柔而堅定,用心品味一粒粒美好的生活瞬間。
      
  •      這世上有很多事,臨時抱佛腳是不管用的。心理上東搖西擺站不穩(wěn),抄起根打狗棒就當冷兵器使,拽著根干樹杈就當硬木扶手將就,絕對無效。我指的是如何當媽媽,如何教育孩子這種事。
       自從多年前的《哈佛女孩劉亦婷》橫空出世以來,一度親子教育書暢銷不衰,只要誰家出個把哈佛耶魯麻省理工早稻田的學子,其父母就趕緊把自己的成功經驗攢成書,像個布道者般喋喋不休地傳播著教育真經,而取到真經的讀者也像打了雞血般興奮,邊回家數落著不爭氣的子孫,邊如獲至寶似的妄圖從書里尋找通向金光大道的獨門秘方。
       這不能怪家長,也不能怪讀者,因為顯然我們已經進入一個急功近利的社會,孩子只有一個,位子卻越來越少,誰都想加快步伐培育出一棵參天大樹,揚名立萬,哪怕違備自然規(guī)律地撥撥苗,無視先天基因地助助長,只要達到速成的目的,便在所不辭。
       但新近上市的一本熱門書《媽媽是最初的老師》絕不屬于此類,盡管它在臺灣被評為最受歡迎的最暢銷的親子教育書,我們從中卻找不出一絲喧囂與浮躁。與其說它是親子教育書,不如說它更像文筆清麗溫馨的散文,筆筆皆是愛,仿佛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第一絲微風,柔和而安寧,撫觸心扉,扣動心靈,充滿感恩的味道。
       作者并沒有宏大的哈佛耶魯成果與我們分享,沒有在世俗人眼里可以拿出來炫耀的輝煌的成績單,這里只有一個平凡的母親,兩個快樂的女兒,四次環(huán)境遷徙,濃縮成這樣一本十年點滴心血完成的教育札記。
       一本用媽媽最本初的愛與心完成的教養(yǎng)書,充滿感動,溫馨和智慧。
       翻開書頁,淺粉的色調仿佛在告訴我們,它要講的是媽媽和兩個寶貝公主女兒的故事,她們被濃濃的母愛包圍著,世界是粉嫩的,人生是甜蜜的。更令人驚喜的是,書中夾著許多稚拙可愛的鉛筆素描畫,畫的作者正是媽媽的大女兒翁書旗。
       身兼數職而永遠以家為重的蔡穎卿(即本書作者)最喜歡這句印度諺語:“孩子小的時候,幫他們扎根;孩子長大了,給他們翅膀”,于是,在養(yǎng)育“十全十美的孩子”與做個“盡心盡力的父母”之間,她與丈夫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后者。二十年來,她始終奉行不渝,教出一對人人想擁有的聰慧努力的女兒。
       這個道理看似簡單,但真正實踐起來非常困難。不禁想起在我的童年時代,因為考試沒拿到滿分,被媽媽打手心,一下又一下,手腫起來老高。除了讀書,任何興趣愛好都被禁止,只能偷偷摸摸地進行,不停地與父母進行監(jiān)視與反監(jiān)視的敵特行動。直到我成年,心理的陰影一直都在,唯唯諾諾,縮手不前,缺乏自信,書本之外的世界一片茫然,心智似乎停留在幼兒園大班。
       書里有一章講到女兒樂旗申請耶魯被拒絕,情緒跌入低谷,她的媽媽寫了封長信給她,鼓勵她,安慰她,在信的末尾有這樣一段話:希望你永遠記住,爸媽心里有一個大大柔軟的枕頭,羽絨當中滿是善意與愛,你若有傷心或沮喪就靠過來,我們會用這些安慰包圍你,因為我們不愿可愛的女兒有怒氣。恭喜你,少了耶魯,你仍是最棒的孩子!
       看到這里,我哭了,淚水打濕了書頁。
       最好的媽媽不是揮舞著皮鞭喝令你多拉快跑的媽媽,也不是買一堆玩具新衣塞給你的媽媽,最好的媽媽是在你難過,絕望,失敗時給你溫暖的懷抱,告訴你不怕不怕,沒有關系,在媽媽眼里,你是最優(yōu)秀的。
       最好的媽媽不是為了兒女犧牲一切,泯滅自我,而是珍惜與孩子在一起的每分每秒,與他們分享成長的快樂和喜悅。就像蔡女士說的:只有非常幸福的人,才能在愛里相遇,或為親子,或為手足。孩子是我的快樂日歷,每撕下一頁,既不舍隨之而逝的喜怒哀樂,又期待即將到來的驚喜成長。
       每個做過媽媽的人大概都會有這種伴著孩子長大的驚喜而來的失落吧。從孩子開始上幼兒園起,媽媽就扮演“狠心”的角色,把他從溫室推向社會,告訴他外面的世界很奇妙,經過一番艱辛的掙扎,孩子依依不舍地哭著走出家門,走向校門,一步三回頭,哭聲撕心裂肺。
       而忽然有一天,他不哭了。媽媽目送他上了車,跟好朋友一起嘰嘰呱呱,說說笑笑,小手猛揮道別。再長大些,他歡天喜地迫不及待地沖出家門,飛到心儀的人身邊去,再也不會留戀家門一秒。孩子終于從媽媽的指縫飛走了,“失戀”的媽媽,有點高興,有點落寞,黯然神傷地緩緩回家。
       一代又一代的人,都要經歷這樣的成長吧,所以作者告訴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要珍惜和她在一起的所有時間,與她廝混癡纏,不要嫌她礙事,嫌她吵鬧,嫌她麻煩。等她長大了,你再想讓她回來煩你,都不能夠。
       一個既堅強又軟弱的媽媽,既成熟又易感的媽媽,感謝她美好的文字,為我們還原了正宗的媽媽的味道,仿佛坐在晚餐桌邊,熱淚盈眶地喝下一大碗香氣四溢,溫心暖肺的雞湯。在這個浮華瘋狂的都市里,書中那樸白庸常的敘述,呈現出花朵般的芬芳靜好,這些在今天已十分稀罕。
      
      
  •       這本書是去年底看到千金媽推薦的,作者蔡穎卿,又是媽媽,又是老師,于是立刻買來,元旦之前就讀完了第一遍。
        很慚愧。
        一方面看到了媽媽的好,另一方面,看到國內教育的太多缺陷,真的沒關注到孩子的需求孩子的成長。
        更佩服的,是書里說到的那些老師,
        更向往的,是書里提到的有些教育制度!
      
        寒假期間重讀一次,感觸很深,這次和上次的感受有點不同,少了些對教育的遺憾,多了些為母者的平靜。
        也許,期末階段,身為教育者的壓力,也讓我反思自己的工作,更加嚴厲吧,假期的寬松氛圍,讓我在更平和的心態(tài)中領略更多細微的東西。
        還好,放假前就給家長推薦了這本書,并選了其中的一些,和家長分享。
      
        有個家長是這樣寫的——
        “假期把老師推薦的兩本書看完了,特別是那本《媽媽是最初的老師》,真有些相見恨晚的感覺,真的感覺自己作為一個母親,尚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和進步,真的不僅僅是愛她就夠了,還要懂得如何在理解她的基礎上去指導她、啟發(fā)她、幫助她,甚至是如何堅持原則去要求她。這些都需要我在以后的生活中調整,這樣的好書還要多讀多運用?!?br />     看到這些文字的感覺,真好啊。
      
  •   給這本書配漫畫的是小女兒書旂,大女兒是樂旂
  •   "直到我成年,心理的陰影一直都在,唯唯諾諾,縮手不前,缺乏自信,書本之外的世界一片茫然,心智似乎停留在幼兒園大班。 "
    同感同感哦,有時侯想我們只能成為現在的我們,很多塑造并將我們定型的東西都已無法改變。
    只希望在我成為媽媽之后能給兒子一個不一樣的童年。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