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蔣夢麟 頁數(shù):409 字數(shù):343000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文庫”主要收選20世紀以來我國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科學文化普及等方面的優(yōu)秀著作。這些著作,對我國百余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fā)展產生過重大積極的影響,至今仍具有重要價值,是中國讀者必讀、必備的經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時代震撼智慧的學論、啟迪民智的典籍、打動心靈的作品,是時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寶,均應功在當時、利在千秋、傳之久遠?!爸袊膸臁笔占儆嗄陙淼拿诸惓霭妫闶且孕率兰o的歷史視野和現(xiàn)實視角,對20世紀出版業(yè)績的宏觀回顧,對未來出版事業(yè)的積極開拓,為中國先進文化的建設,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大凡名著,總是生命不老,且歷久彌新、常溫常新的好書。中國人有“萬卷藏書宜子弟”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更有當前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時代要求,中華大地讀書熱潮空前高漲?!爸袊膸臁边x輯名著奉獻廣大讀者,便是以新世紀出版人的社會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幫助更多讀者坐擁百城,與睿智的專家學者對話,以此獲得豐富學養(yǎng),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 為此,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堅持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要求,以登高望遠、海納百川的廣闊視野,披沙揀金、露鈔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賾索隱的嚴謹態(tài)度,投入到這項規(guī)模宏大的出版工作中來。 “中國文庫”所收書籍分列于6個類別,即:(1)哲學社會科學類(哲學社會科學各門類學術著作);(2)史學類(通史及專史);(3)文學類(文學作品及文學理論著作);(4)藝術類(藝術作品及藝術理論著作);(5)科技文化類(科技史、科技人物傳記、科普讀物等);(6)綜合·普及類(教育、大眾文化、少兒讀物和工具書等)。計劃出版約1000種,分輯出版。自2004年以來,已先后出版四輯,每輯約100種,分精平裝兩類。2011年時值辛亥革命100周年,特將“中國文庫”第五輯作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特輯推出,主要收選民國時期原創(chuàng)性人文社科類名著。 “中國文庫”所收書籍,有少量品種因技術原因需要重新排版,版式有所調整,大多數(shù)品種則保留了原有版式。一套文庫,千種書籍,莊諧雅俗有異,版式整齊劃一未必合適。況且,版式設計也是書籍形態(tài)的審美對象之一,讀者在攝取知識、欣賞作品的同時,還能看到各個出版機構不同時期版式設計的風格特色,也是留給讀者們的一點樂趣。 “中國文庫”由中國出版集團發(fā)起并組織實施。收選書目以中國出版集團所屬出版機構出版的書籍為基礎,并邀約其他數(shù)十家出版機構參與,共襄盛舉。書目由“中國文庫”編輯委員會審定,中國出版集團與各有關出版機構按照集約化的原則集中出版經營。編輯委員會特別邀請了我國出版界德高望重的老專家、領導同志擔任顧問,以確保我們的事業(yè)繼往開來,高質量地進行下去。 “中國文庫”,顧名思義,所收書籍應當是能夠代表中國出版業(yè)水平的精品。我們希望將所有可以代表中國出版業(yè)水平的精品盡收其中,但這需要全國出版業(yè)同行們的鼎立支持和編輯委員會自身的努力。這是中國出版人的一項共同事業(yè)。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志存高遠且持之以恒,這項事業(yè)就一定能持續(xù)地進行下去,并將不斷地發(fā)揚光大。 “中國文庫”編輯委員會
內容概要
《中國文庫·綜合·普及類:西潮與新潮》由作者的兩部著作《西潮》《新潮》組成,兼含附錄?!段鞒薄酚涗浟?842年至1941年間的中國歷史,主要講述外來文化對于中國文化的影響。由于前半段是作者“親聞”的,后半段是作者“親歷”的,故被作者視為“有點像自傳,有點像回憶錄,也有點像近代史”。《新潮》則講述中國文化在外來文化影響下所發(fā)生的種種變化,但因作者病逝而未能深入展開論述。
作者簡介
蔣夢麟(1886~1964),字兆賢,號孟鄰。浙江余姚人。著名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學校長。著有《中國教育原理之研究》《西潮》《談學問》等。
書籍目錄
西潮
序言
英文版序
丹麥文譯者序
前言邊城昆明
第一部 清朝末年
第一章 西風東漸
第二章 鄉(xiāng)村生活
第三章 童年教育
第四章 家庭影響
第五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第六章 繼續(xù)就學
第七章 參加郡試
第八章 西化運動
第二部 留美時期
第九章 負笈西行
第十章 美國華埠
第十一章 紐約生活
第三部 民國初年
第十二章 急劇變化
第十三章 軍閥割據(jù)
第十四章 知識分子的覺醒
第十五章 北京大學和學生運動i
第十六章 擾攘不安的歲月
第四部 國家統(tǒng)
第十七章 憲政的試驗
第十八章 中山先生之逝世
第十九章 反軍閥運動
第二十章 國民黨之出掌政權
第五部 中國生活面面觀
第二十一章 陋規(guī)制度
第二十二章 社會組織和社會進步
第二十三章 迷人的北京
第二十四章 杭州、南京、上海、北京
第六部 抗戰(zhàn)時期
第二十五章 東北與朝鮮
第二十六章 戰(zhàn)云密布
第二十七章 抗戰(zhàn)初期
第二十八章 戰(zhàn)時的長沙
……
第七部 現(xiàn)代世界中的中國
新潮
附錄
章節(jié)摘錄
西風東漸 差不多2000年以前,幾位東方的智者,循著天空一顆巨星的指示,追尋到一個新宗教的誕生地。這個宗教便是基督教。基督教后來在西方國家的生活中占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基督教以和平仁愛為宗旨,要求教徒們遇到“有人掌摑你的右頰時,你就把左頰也湊過去”?;浇痰慕掏浇涍^不斷的磨難和挫折,不顧羅馬猛獅的威脅和異教徒的摧殘迫害,逆來順受,終于在羅馬帝國各民族之間傳播開來了。幾百年之后,它以同樣堅忍的精神慢慢地流傳到中國。 景教徒在唐朝(618—907)時來到中國,唐室君主曾為他們建造了景教寺,但是景教徒的傳教成績卻很有限,再過了幾首年,在17世紀中葉,耶穌會教士帶著西方的天文學來到中國,終于得到明朝(1368—1644)皇帝的垂青。 在這同時,活力旺盛的西方民族,不但接受了新興的基督教,而且發(fā)展了科學,完成了許許多多的發(fā)明,為近代的工業(yè)革命奠立了基礎。科學和發(fā)明漸漸流傳到了東方,先是涓涓滴滴地流注,接著匯為川流江濤,最后成為排山倒海的狂潮巨浪,泛濫整個東方,而且?guī)缀醢阎袊鴽_塌了。 中國人與基督教或任何其他宗教一向沒有什么糾紛,不過到了19世紀中葉,基督教與以兵艦做靠山的商業(yè)行為結了伙,因而在中國人心目中,這個宣揚愛人如己的宗教也就成為侵略者的工具了。人們發(fā)現(xiàn)一種宗教與武力形影不離時,對這種宗教的印象自然就不同了。而且中國人也實在無法不把基督教和武力脅迫相提并論。慢慢地人們產生了一種印象,認為如來佛是騎著白象到中國的,耶穌基督卻是騎在炮彈上飛過來的。 我們吃過炮彈的苦頭,因而也就對炮彈發(fā)生興趣。一旦我們學會制造炮彈,報仇雪恥的機會就來了。我們可以暫時不管這些炮彈是怎么來,因為對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而言,保全性命畢竟比拯救靈魂來得重要。 歷史的發(fā)展真是離奇莫測。我們從研究炮彈而研究到機械發(fā)明;機械發(fā)明而導致政治改革;由于政治改革的需要,我們開始研究政治理論;政治理論又使我們再度接觸西方的哲學。在另一方面,我們從機械發(fā)明而發(fā)現(xiàn)科學,由科學進而了解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一步一步地我們離炮彈越來越遠了,但是從另一角度來看,也可以說離炮彈越來越近了。 故事說得很長,但是都是在短短100年之內發(fā)生的,而且緊張熱烈的部分還不過50年的樣子。我說100年,因為香港本來可以在1942年慶祝香港成為英國領土的100周年紀念,但是這也是歷史上偶然的一件事,英國的舊盟邦日本卻在前一年以閃擊方式把香港搶走了。我提到香港,決不是有意挖舊瘡疤,而是因為香港在中國歐化的早期歷史中,恰恰是現(xiàn)成的紀程碑。大家都知道,香港這群小島是中國在所謂“鴉片戰(zhàn)爭”中失敗以后在1842年割讓給英國的。這次戰(zhàn)爭的起因是中國繼禁止鴉片進口之后,又在廣州焚毀大批鴉片。鴉片是英國由印度輸出的主要貨物,于是英國就以炮彈回敬中國,中國被擊敗了。 1842年的中英條約同時規(guī)定中國的五個沿海城市開放為商埠。這就是所謂“五口通商”。大批西方商品隨著潮涌而至。這五個商埠以差不多相似的距離散布在比較繁盛的中國南半部,為中國造成了與外來勢力接觸的新邊疆。過去中國只有北方和西北那樣的內陸邊疆,現(xiàn)在中國的地圖起了變化,這轉變正是中國歷史的轉捩點。 這五個商埠一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和上?!赡舷虮被ハ嚆暯樱蔀槲鞣截浧返募⒌?,舶來品由這五個口岸轉銷中國最富有的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各地。 西方商人在兵艦支持之下像章魚一樣盤踞著這些口岸,同時把觸須伸展到內地的富庶省份。中國本身對于這些滲透并不自覺,對于必然產生的后果更茫無所知。億萬人民依舊悠然自得地過著日子,像過去一樣過他們從搖籃到墳墓的生活,從沒想到在現(xiàn)代的工作上下工夫。一部分人則毫不經心地開始采用外國貨,有的是為了實用,有的是為了享受,另一些人則純然為了好奇。 但是,西方列強的兵艦政策不但帶來了貨品和鴉片,同時也帶來了西方科學文化的種子。這在當時是看不出來的,但是后來這些種子終于發(fā)芽滋長,使中國厚蒙其利——這也是歷史上的一大諷刺。 這時候,日本也正以一日千里之勢向歐化的途程邁進,中國對此卻毫無所覺。半世紀以后,這個蕞爾島國突然在東海里搖身一變,形成一個碩大的怪物,并且在1894.年出其不意地咬了東亞睡獅一大口。中國繼香港之后又丟了臺灣。這只東亞睡獅這時可真有點感到疼痛了,茫茫然揉著惺忪的睡眼,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擾了它的清夢。 我原先的計劃只是想寫下我對祖國的所見所感,但是當我讓這些心目中的景象一一展布在紙上時,我所寫下的可就有點像自傳,有點像回憶錄,也有點像近代史。不管它像什么,它記錄了我心目中不可磨滅的景象,這些景象歷歷如繪地浮現(xiàn)在我的腦際,一如隔昨才發(fā)生的經歷。在急遽遞嬗的歷史中,我自覺只是時代巨輪上一顆小輪齒而已。 P13-15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