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船

出版時間:1987-8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張煒  頁數(shù):36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古船》是人民文學出版社·新中國60年長篇小說典藏之一。在新中國六十年的歷史上,幾代作家在不同的時期創(chuàng)作了數(shù)以萬計的長篇小說。我們作為新中國成立最早、規(guī)模最大、門類最全的專業(yè)文學出版社,素有“新中國文學出版事業(yè)從這里開始”之譽,長篇小說、出版資源非常豐富。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我們從業(yè)已出版的長篇小說中遴選出部分優(yōu)秀作品,匯集成“人民文學出版社·新中國60年長篇小說典藏”一次性推出。這些書目的選擇,兼顧歷史評價、專家意見、讀者喜好,以及題材和思想藝術(shù)風格的豐富性,它們集中展示了新中國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偉大成就和發(fā)展變化,從文學的角度折射出中國特別是新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風貌。入選作品大都經(jīng)過了時間淘洗,是可以流傳的上乘之作。閱讀或收藏,均富有價值。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我們的土地上有過許多偉大的城墻。它們差不多和我們的歷史一樣古老。高筑墻,廣積糧,被認為是上上之策。于是在黝黑的泥土上,在貧瘠的山嶺上,就有了那么多崇高連綿的東西。每座城下都流過血,滋潤出一簇簇青草。莊嚴的齊國長城西接濟水,東臨大海,曾把整個山東半島橫切為南北兩半。像很多城墻一樣,齊長城如今也毀掉了?!独ǖ刂尽飞嫌洠骸福R)長城西北起濟州平陰縣,緣河歷太山北崗上,經(jīng)濟州、淄州,即西南兗州博城縣北,東至密州瑯琊臺入海?!寡刂敢姆较蛉ふ夜懦堑嫩欅E吧,總還能夠看到幾處遺址。臨淄故城就是齊都,從公元前九世紀中葉齊獻公由薄姑遷入,直到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始皇滅齊,歷經(jīng)了六百三十多年。而秦漢時又完全沿用了齊故城,直到魏晉。齊國古城在一千多年的曠遠歷史中竟然一直不朽。蘆青河發(fā)源于古陽山。古陽山地帶也有一截城垣,是否屬于齊長城就很難考了。有人在這一帶多次勘查,結(jié)果不得而知。后來他們又沿河水北上四百里,來到中下游一座叫「洼貍」的重鎮(zhèn)。那兒最觸目的竟然還是一道城墻:整個大鎮(zhèn)被一道很寬很矮的土墻圍起來。墻基露著三合土,城是方的;拐角處陡然高大起來,并有包磚。磚的顏色已經(jīng)像鐵,最上一層的城垛還很完整。勘查者撫摸著磚石,仰視城垛,久久不愿離去。也就是這次北上,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處極為重要的古都遺址:東萊子故城。遺址離洼貍鎮(zhèn)很近,那兒有一座高大的「土堆」──僅存的一截夯土城垣。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鎮(zhèn)上人已經(jīng)用它燒了幾輩子磚窯。磚窯自然馬上被廢止,并立起一塊石碑,上面刻了金字,說明這個土堆是東萊子國的故城墻,屬重點保護文物等等。洼貍鎮(zhèn)的損失是顯而易見的,但他們卻從此知道自己的鎮(zhèn)子曾坐落在東萊子國的都城里。事情再明白不過,大家都在「東萊子國」里過生活了。稍微展開一下想象,就依稀可見那在陽光下閃亮的甲胄,聽到戰(zhàn)馬的嘶鳴。不過興奮之余也多少有些遺憾:似乎古都城墻不該是那個「土堆子」,而活活就該是這鎮(zhèn)子的高大城墻?! ¤F色的磚墻城垛的確也顯示了洼貍鎮(zhèn)當年的輝煌。蘆青河道如今又淺又窄,而過去卻是波瀾壯闊的。那階梯形的老河道就記敘了一條大河步步消退的歷史。鎮(zhèn)子上至今有一個廢棄的碼頭,它隱約證明著桅檣如林的昔日風光。當時這里是來往航船必停的地方,船舶在此養(yǎng)精蓄銳,再開始新的遠航。鎮(zhèn)上有一處老廟,每年都有盛大的廟會。駛船人漂蕩在大海上,也許最愛回想的就是廟會上熙熙攘攘的場景。老河道邊上還有一處處陳舊的建筑,散散地矗在那兒,活像一些破敗的古堡。在陰郁的天空下,河水緩緩流去,「古堡」沉默著。一眼望去,這些「古堡」在河岸一溜兒排開,愈來愈小,最遠處的幾乎要看不見了??墒呛语L漸漸會送來一種聲音:嗚隆、嗚隆……越來越響,越清晰,原來就是從那些「古堡」里發(fā)出來的。它們原來有聲音,有生命。但迎著「古堡」走過去,可以見到它們大多都塌了頂,入口也堵塞了。不過總還有一兩個、兩三個「活著」,如果走進去,就會讓人大吃一驚:一個個巨大的石磨在「古堡」中間不慌不忙地轉(zhuǎn)動,耐心地磨著時光。兩頭老牛拉著巨磨,在沒有開端也沒有終點的路上緩緩行走。牛蹄踏不到的地方,長滿了綠苔。一個老人端坐在一旁的方凳上,看著老磨,一會兒起身往磨眼里倒一木勺浸濕的綠豆。這原來是一處處老磨屋。那嗚隆嗚隆的聲音更像遠處滾動的雷鳴。河岸上原有多少老磨屋,洼貍鎮(zhèn)上就有過多少粉絲作坊。這里曾是粉絲最著名的產(chǎn)地,到了本世紀初,河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規(guī)模宏大的粉絲工廠,「白龍」牌粉絲馳名世界。寬寬的河面上船帆不絕,半夜里還有號子聲、吱吜吱吜的櫓槳聲。這其中有很多船是為粉絲工廠運送綠豆和煤炭,運走粉絲的。而今的河岸上還剩下幾個老磨在轉(zhuǎn)動,鎮(zhèn)子上就剩下了幾個粉絲作坊。令人不解的是那些破敗的老磨屋為什么在漫漫的歲月中一直矗立著?它們在暮色里與殘破的城墻遙遙相對,似乎在期待著什么,又似乎在訴說著什么?  由一道城墻圍起的這片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小的泥土上,一代代生息繁衍了這么多人口。矮矮的小屋,窄窄的巷子,表明了他們生活得多么擁擠。但人口再多再亂,只要從家族、從譜系上去看,就會清楚得多。血緣關(guān)系的紐帶會把一些人執(zhí)拗地連結(jié)在一起。他們的父親、爺爺、老爺爺、太爺爺,再到兒子、孫子、曾孫子……圖解起來像一串串葡萄。這個鎮(zhèn)子主要由三大姓組成:老隋家、老趙家、老李家。老隋家的興旺是其它兩姓遠不能比的。人們認為這與一族人的底氣有關(guān)。在人們的記憶中,老隋家好象就是從粉絲工業(yè)上興旺起來的,最早他們只有一個小小的作坊。到隋恒德這一代,老隋家到了最興盛的時候。他們在河兩岸擁有最大的粉絲工廠,并在南方和東北的幾個大城市里開了粉莊和錢莊。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叫隋迎之,一個叫隋不召。兄弟兩個先在家里跟一個老先生讀書,后來隋迎之又被送到青島讀洋書。隋不召常到碼頭上閑逛,一直逛到哥哥讀書回來。他揚言說總有一天要跟上大船到海上去。開始隋迎之不信,后來終于害怕起來,就告訴了父親。隋恒德用一片烏木板打了小兒子的掌心,小兒子搓著手,死死盯住父親。老人最后終于從這眼神上明白過來,知道管教也是枉然,說一聲「罷」,也就扔了烏木板。一天深夜刮起了大風,雷聲不絕,被驚醒的隋迎之爬起來看了看,弟弟不見了!  隋迎之為弟弟遺憾了多半輩子。父親過世后,他一個人接過了寵大的家業(yè),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他也讓孩子們讀書,也偶爾使用一下烏木板。這時候漸漸到了本世紀三四十年代,老隋家開始走下坡路了。隋迎之的結(jié)局很慘。只是在死前那一段,他才忽然羨慕起隋不召來了,但這會兒什么都晚了……隋不召在水上飄蕩了半輩子,大哥過世的前幾年才回到鎮(zhèn)上。他不認得鎮(zhèn)子,鎮(zhèn)子也不認得他了。他走路晃晃蕩蕩,把洼貍鎮(zhèn)的街道當成船板了嗎?喝酒,酒沫子從胡須上流下來,直流到褲腰上。這哪里是老隋家的二少爺,干瘦干瘦,走路時兩條小腿不停地交絆,臉色蠟黃,眼珠都是灰的。他一張嘴就胡言亂語,吹得沒有邊兒,說這些年可見了大世面,駕船到了南洋、西洋,領(lǐng)頭的就是鄭和大叔。他嘆息道:「大叔可是個好人哪!」沒有人信他的話。他講海上生生死死的故事,倒有不少年輕人圍上聽。他說行船得按《海道針經(jīng)》上來,那是一本航海的古書。年輕人不眨眼地聽,他倒哈哈大笑起來,說南海沿那些姑娘好啊……鎮(zhèn)上人斷定:這個人注定這輩子完了。老隋家也注定完了?! ∷宀徽倩貋磉@一年該記入鎮(zhèn)史。就是這年春天,有一個巨雷竟然打中了老廟。半夜里廟宇燒起來,全鎮(zhèn)人出來救火。大火映亮了整個洼貍鎮(zhèn),有什么在火里像炮彈一樣炸著,老人們說那是和尚盛經(jīng)的壇子燒碎了。古柏像是有血脈有生命的東西,在火焰里尖聲大叫。烏鴉隨著濃煙飛到空中,懸巨鐘的木架子轟隆一聲倒塌了。除了燃燒的聲音,人們還仿佛聽到一種低沉的嗚鳴,忽高忽低,像是巨鐘的余音,又像是從遙遠的地方吹響的牛角號。令人震驚的是火焰就隨了這聲響忽高忽低。灼熱的氣流把圍上近前的人烤得大叫,火舌就像紅色的指頭一樣伸出老長,把試圖沖上去救火的人一個一個按倒。他們哼哼著,爬起來就再也不敢上前了。老老少少呆若木雞,鼻涕掛在嘴巴上。他們以前從來沒有見過這樣一場大火。天放亮時老廟也正好燒完,接著大雨澆下來。雨水沖涮著灰炭,黑色的水流像濃厚的墨湯一樣在街上緩緩流動。全鎮(zhèn)人都沉默了,雞狗鵝鴨也緘口不語。天一黑,大家都趕緊上炕睡覺,要說話也只是互相看一眼。十天之后,有一條遠道來的船在蘆青河擱淺了。全鎮(zhèn)人驚慌地跑到岸邊:河心里停了一條三桅大船。河水分明是變得淺窄了,波浪微微地拍打著堤岸,很像是打著告別的手勢。大家?guī)椭菞l大船了?! 『髞斫K于又有了第二條、第三條船擱淺。令人恐懼的事情到底還是發(fā)生了:河水越來越窄,最后是進不來船了。人們眼瞅著一個大碼頭在慢慢干廢?! ≌麄€鎮(zhèn)子都變得懶洋洋的。隋不召在街上躥著,一對小灰眼珠流露出深深的悲哀。隋迎之的頭發(fā)花了,常常嘆氣。粉絲工業(yè)特別賴水,河水淺下去,就不得不停下幾個磨屋。最讓他憂慮的還有世事的變遷,一顆心像被什么日夜絞擰著。至于這個從大海上歸來的兄弟,也愈來愈令他傷心失望。有一次幾個女工抬著一籮濕粉絲去曬粉場上,扔下籮筐就慌張地跑回來,說今天無論如何也曬不得粉絲了。隋迎之搞不明白,親自到場上看了看。原來是隋不召一絲不怪地仰躺在細細的白沙上,舒服地曬著太陽。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古船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3條)

 
 

  •     “見素抱樸”出自《老子》第十九章,全文為“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此為老子的政治理想,素指沒有染色的生絲,樸指沒有加工的原木。而抱樸與見素分別作為《古船》中兩個主要人物的名字,也代表了張煒本人的理想構(gòu)圖。
      小說以古磨、河流始,自古磨、河流終,封閉式的敘事與封閉式的環(huán)境中是一段隱喻化了的歷史。整個故事有意打破了敘事時間與空間的連貫性,在一個個相對凸顯的主題之下對歷史本身反復皴染,反復講述。河流的萎縮以及焚毀的古廟等等集體象征了原有的文化秩序的崩潰,所以小說主體是文化與社會秩序重建的過程,結(jié)尾河流重新出現(xiàn),用一個理想化的方式預示了秩序重建的完成以及文化生命力的重新獲取。
      在這個環(huán)形的敘事模式當中,人物的設(shè)置承擔了最主要的文化隱喻功能。洼貍鎮(zhèn),歷史塵垢中的孤島,隋、李、趙三大姓,仿佛是隋、唐、宋的朝代更替的暗示。按照一般的說法,三個家族可以籠統(tǒng)的認為象征著三個階層,舊有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階層,以及后起的無產(chǎn)階級。但是從小說龐雜的人物關(guān)系來看,這種隱喻關(guān)系要復雜得多,而且大部分遵從數(shù)字“三”的結(jié)構(gòu)模式。
      隋家象征著洼貍鎮(zhèn)昔日的榮耀,也承載了傳統(tǒng)文化全部的負重與傳承。其中從隋迎之到隋抱樸,象征著傳統(tǒng)文化仁義、樸拙的一脈,而從隋不召到隋見素,則象征了叛逆與重新上路的可能。此外,在兩代人當中,隋迎之與隋不召,名字本身就暗示了肯定與否定的互斥,隋迎之的算盤與隋不召的《海道針經(jīng)》,一個向內(nèi),一個則朝向鄭和大叔的無盡的大海。與隋不召相對的,還有一個史迪新老怪,“敵新”,與叛逆互舉,相克,也是相生的理由。而隋家的三兄妹,抱樸所承載的苦難與出路的思考,見素的仇恨與復仇的念頭,含章的恥辱與全部的隱忍,三人相互的碰撞與溝通推動敘事的前進,并最終以見素仇恨的平息與含章隱忍的爆發(fā)成全了隋抱樸理想式的社會構(gòu)圖。
      而趙家則直接與半個世紀的政治風云相連,四爺爺所代表的威嚴與權(quán)謀之術(shù),趙多多代表的暴力、傷害以及沒有節(jié)制的欲望。整部小說以一種濃重的理想主義結(jié)尾,所以趙多多與四爺爺趙炳所代表的政治與權(quán)力造成的苦難以及異化只能從這樣的一個理想國中退場。李家代表的則總是知識與革新的可能,他們并沒有明確的自我,只是在另外兩個家族的夾縫之中癡迷于自己的世界,甚至最后都落得精神失常的狂亂境地。這似乎與知識分子的處境有幾分相似。
      小說中還有三本書,《共產(chǎn)黨宣言》,《天問》與《海道針經(jīng)》。隋抱樸從《共產(chǎn)黨宣言》中看到苦難的原因,從《天問》里看到宇宙人生,同時又在《海道針經(jīng)》里看到出發(fā)的理由。洼貍鎮(zhèn)的古磨最終又回到了老隋家的手里,這預示了對于傳統(tǒng)文化理想與社會理想的復歸。但是這種復歸又被納入到了共產(chǎn)主義的大背景之下,這是隋抱樸的理想主義,同時又是文革后歷史反思的時代共名。然而有所不同的是張煒并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政治制度的大團圓之上,隋抱樸的嘗試只是一種可能,還沒有人知道結(jié)局究竟如何。作者最終所要思考的是這許許多多苦難產(chǎn)生的原因,是數(shù)十年文化缺失所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小說中反復穿插隋大虎的死以及老隋家一代人無子的情節(jié),這似乎暗示了傳統(tǒng)文化的耗損以及生命力的消退。而最終老隋家在李家的幫助之下實現(xiàn)了粉絲場的機械化,而隋不召卻被自己參與建造的機器輾壓至死。機械給傳統(tǒng)帶來了新的生機,而傳統(tǒng)又在機械化之下再次消亡。這種多角度的思考才是《古船》的獨特性所在。故事最后蘆青河的重新發(fā)現(xiàn)使小說并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歷史反思之上,生命力的續(xù)接以及古船重新啟航的可能完成了一種理想化的社會與文化建構(gòu)。
      《古船》與《白鹿原》在文本上存在許多共通之處,但是相比來說,《古船》的語言與敘事都稍顯滯重。整個故事的隱含意旨大于語言敘事等外在形式,這是一個比較遺憾的所在。
      
  •     這種主題的作品數(shù)見不鮮。改革開放以后,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八九十年代文化界人文精神與世俗精神之爭不斷,張承志與張煒“城頭變幻二王旗”,堅定地站在人文精神一方,認為知識分子應(yīng)當維護自己的崇高、堅持精神導師的地位,猛烈批判王朔之流。張煒的這本書正是踐行了他的理論。文中的隋家兩兄弟,抱樸與見素,一個是理想主義,整天思考人類的大問題,看《共產(chǎn)黨宣言》,愁悶痛苦,一個是現(xiàn)實主義,心心念念要從趙多多手里奪回粉絲廠,競選失敗后去城里尋找機會、開超市。一開始,似乎抱樸處在劣勢,而見素生意越做越好,光鮮亮麗,西裝革履、美人在懷,結(jié)局卻是見素患了絕癥,哥哥抱樸拯救了他。文中的粉絲廠最終實現(xiàn)了機器生產(chǎn),生產(chǎn)力上去了,然后工人們都死氣沉沉,往日的溫情脈脈不再有,抱樸苦悶卻無可奈何,作品漸漸滑向反現(xiàn)代?,F(xiàn)實生活中,前幾十年的人文與世俗之爭以后者的勝利結(jié)束,然而如今的世俗又世俗得過了頭,在這種情況下,這本書高揚理想主義,呼喚精神的崇高,無疑是有一些意義的,但是,我很不喜歡它的反現(xiàn)代(或許這個說得有點重),前現(xiàn)代的生活并不總是溫情脈脈,文學家們往往選取前現(xiàn)代的星星點點優(yōu)渥,與現(xiàn)代生活的缺點對比,猛烈批判后者,哪里想到或許該作者能夠表達自己的此種觀點、書得以廣為人知,正是得益于現(xiàn)代。
  •     大致讀了一遍古船,通過一個城鎮(zhèn)的一群人的生活反映了一個時代。作者塑造了一個個生動的人物,隋迎之、隋抱樸、隋見素、隋不召、張王氏、趙多多、趙炳。洼里鎮(zhèn)的興衰,菜子國的興衰,蘆清河的興衰,隋姓家族的興衰,或許是在控訴著一個時代。土改之后隨之到來的自然災害、文革、反右,人們在這些運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愚昧和慘無人道不禁讓人一次次的拷問人性,為什么弱者在獲得權(quán)利之后會變本加厲的迫害他人。隋抱樸最終是否成功經(jīng)營粉絲大廠帶領(lǐng)整個洼里鎮(zhèn)走向共同富裕已不重要,反正他是帶著這樣的目標出發(fā)的,他所懷有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是作者推崇的,也正因為這樣,他在幾十年之后重新從老磨屋里走出來扛起了粉絲大廠,扛起了老隋家。而見素和趙多多,兩個人都是從私利出發(fā)的,出發(fā)點就低矮了很多,最后的結(jié)局也是不好的。隋不召的死有點慘,但是他的死也震撼著整個洼里鎮(zhèn),宣告著一個時代和一輩人的結(jié)束,他代表的一種反叛、一種新的力量,與洼里鎮(zhèn)的落后和無知是相對抗的。
  •      上個星期一直沉浸在《古船》帶給我的悲傷中不能自拔,整個書是紛亂的,給我的感覺也是紛亂而無法言說的,尤其是抱樸那濟世情懷,集體主義的高尚,甚至于讓我一直秉持的原則得到質(zhì)疑。這是我所不能忍受的,于是我一直在矛盾中思考著書中給我留下的人性、道德、價值觀的問題,終于身體不堪其重我感到自己累極了,究其原因在于我是帶著正誤的選擇來看的,這樣自然會陷入否定之否 定的怪圈。
       現(xiàn)在想想要釋然很多。何必那么嚴肅的投入,一本書的生成是有歷史原因和作家價值觀傾向的。帶著批判的眼觀才對,我就是對抱樸的信仰太當真的。一直以來,我很相信西方安蘭德提出的理性利己主義,認為人的理想和力量是無限大的,人可以獨自完成。而看這本書時,我的堅定被動搖了,世界上是否真的有絕對的對他人無害的利己,理性又是否可以解決所有的事情。不能否認的是張煒加入了很多簡單的共產(chǎn)主義價值觀,那種在今天看起來有點可笑的階級覺悟,但是在那個情況下又是很說服力的,至少我看得很感動。
       關(guān)于人性方面書中說的再透徹沒有了,所有的血腥暴力集體癲狂都得到展示。也如路西法效應(yīng)一樣。以前我總是對于中國土地上的農(nóng)民有著深深的憐憫之情“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更是恰切,然而慢慢,無論是日本的《七武士》還是這本古船,我開始害怕這幫人了,他們是受著歷史長久以來的苦難,但是他們身上又有那么多時代遺傳的冷漠無知,這個群體帶有著如此的復雜性,讓人又怕又憐。我一直都想不明白,也不是很了解在那個癲狂的年代,怎么人們就可以無緣無故的揮刀向沒有一點厲害關(guān)系的人。這個問題我一直不明白,我也不知道該是用人性的角度,還是中國人的性格上來說,總之,那個年代成就的只有恐怖。
       烏合之眾,每每看到描寫洼溧鎮(zhèn)大眾的時候我只能想到這個詞語。一代一代風波,歷史都被他們就著飯吃下去了。過去的事沒有人提起,更沒有記錄。只有可憐的抱樸在擔憂老一輩的人去了,年輕人還能記得什么。這也是我學習過程中一直的擔憂。中國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到了今天,已被抹殺的比比皆是,但是還有文革記憶的一代作家還在或多或少的書寫。等到他們那一代人去了,是不是文壇上就會絕跡,年輕一代不會再知道那段往事,那段癲狂的歲月。
      
  •     宏大的歷史背景 ,印象最深的是土改和文革期間留給齊魯大地那些荒謬的傷疤。歷史往前走,不要忘記回頭看看曾經(jīng)的腳印,如果走歪了,我們就要改過來。中國,放慢一下腳步。讓歷史不要重演。
      感想張煒這部書,在剛開始讀的時候,會敏銳的發(fā)現(xiàn)故事或許和祖父輩的經(jīng)歷相似,而結(jié)果也是這樣。我記得小時候,母親會給我講一些關(guān)于外公的事情。外公去世早,我沒有機會見過。但在母親的描述中,會在頭腦中隱約勾勒起他的形象。土改還沒開始那會兒,他是個大地主。享受著少爺?shù)淖鹳F生活,母親描述的那時的生活,盛滿著封建時代的色彩。我會認為我的外公是個開明紳士,而不是惡霸。在那次轟轟烈烈的運動中,他是怎樣渡過的,我不曾想象,但我不敢把他和古船里的歷史聯(lián)系起來,如果那是真實的,我會同情我的外公,為他抱不平。一個國家有過這般血腥的運動,我是不能理解。有些時候,覺得毛主席適合打天下,真不適合管天下,不管影視作品怎樣的謳歌他,頌揚他。或許是地方政策使然,正如那些地痞流氓的掌權(quán)。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土改給百姓帶來的利大于弊的話,那我不去評價它的優(yōu)劣。單純主觀感情上的控訴是不對的。不過土改給地主家族的后代帶來的傷害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這一點我的舅舅就是受害者。記得小時候去舅舅家玩,會在相框里看見他西裝革履在上海碼頭拍的照片,后來家族破敗,被土改后,由于是地主后代,名聲不好,一直很難找到對象結(jié)婚。到了很晚才找到了我的舅媽。好多事情小時候不知道,等讀了這些歷史后,會恍然明白一些以前不明白的東西。而《古船》的意義給予我的或許就是解開了好多謎底。
  •     好像是另一個《百年孤獨》,故事也很離奇,社會也可以被時時映射出來那么一點現(xiàn)實,人性的優(yōu)劣在那些個動亂的年代也許就不算什么了,剩下的只有恐慌與失望,應(yīng)該算是寫實主義的吧?文筆就我而言算是很不錯的了,值得一讀........
  •     洼貍鎮(zhèn)=瓦礫震=廢墟!
      
      《古船》是迄今為止我讀到的最殘酷的小說,我看到赤裸裸的人們在廢墟上掙扎,同類被撕咬得鮮血淋淋。
      
      這是一個失衡的世界,千年來古樸的傳承被時代動蕩沖擊得支離破碎,大河歸藏地下,老廟焚于雷鳴。曾經(jīng)的流浪漢搖身一變,手握槍桿,到處強奸,而無人做聲。
      
      作者張煒化身殘忍的上帝,翻云覆雨,冷酷無情。書中,美好的一切皆被毀滅,惡行林列卻無報應(yīng)。洋洋灑灑數(shù)十萬字暗藏玄機無數(shù),這位曾經(jīng)的市委書記到底想要訴說怎樣的真實抑或幻境?
      
      人性是文明的硬殼包裹著一團蛆。當大震蒞臨,殼裂蠅飛,在這樣丑陋骯臟的境地下,我們?nèi)绾巫穼粝胫械臐崈簦?br />   
      雖然作者在結(jié)局處難得慈悲地展露了希望,讓瘋狂的欲望得以收斂,讓閉關(guān)者恍然而有所悟,讓弱女子在繩子與剪刀間選擇了后者,讓耀武揚威的惡人自取滅亡……誠然,新老的交替必然付出血的代價,大河的轟鳴終究會再次響起于地下。然而,那塊能夠造就畸形怪胎的輻射物究竟到了哪里?手握槍桿的民兵隊長會否再次伺機強奸?
      
      殺戮吧!而請勿強奸。因為人性是硬殼里的一團蛆呀,當屋脊轉(zhuǎn)瞬可成廢墟,當幽靈一般的輻射躲在暗處虎視眈眈,孽種新生,你知道它終究會變成什么?
      
      回顧有限的閱讀經(jīng)歷,我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數(shù)十年前的那場時代大震,王小波選擇了隱士般的清高、嘲諷與回避,梁曉聲之流選擇了委曲求全的順從甚至逢迎,而張煒,則不動聲色地向人們展示了一個血色的視角。
      
      呵!廢墟、人性,當殼裂蠅飛之時,我們究竟該怎么做?
      
      不知為何,從這本書中我只看到了深深的絕望。
      
      但愿一切都沒有發(fā)生過……
  •     洼里鎮(zhèn),老趙家,老隋家,老李家,抱樸,見素,含章,隋不召,趙多多,四爺爺,李知常,鬧鬧,小葵,大喜,張王氏……一個個人物都很鮮活,個性鮮明,只是,張煒的意識流,我參透不了。
      印象最深的是隋不召叫鄭和大叔,鄭和大叔。
  •      家鄉(xiāng)的小鎮(zhèn)也有一條那樣的河,漲漲落落。有船,只是小的,不如古船堅挺龐大,也不如它的斑駁滄桑。歷史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人的世界。
       小說運用了魔幻現(xiàn)實主義手法,講述了一個小鎮(zhèn),幾大家族,在歷史變遷中的沉浮。
       洼貍鎮(zhèn),老隋家,河流,從河底掘起的舊船,男人的懦弱,女人的堅韌,所有的悲痛和苦難,都負載了作者沉重的感情和期望。一部史詩般的作品,沒有氣勢磅搏,沒有色彩班瀾,只是淡淡的,細膩的,委委訴說。
       沉默的大河慢慢干涸,老隋家也走向衰落。長子抱樸長年呆在磨房里沉思,弟弟見素是命運的反抗者,想重振家業(yè),妹妹含章隱含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小鎮(zhèn)的過去與現(xiàn)在交織在一起,記憶里有疼痛不堪的屈辱和恐懼。
       歷史的面紗一層層掀開,真相大白。幾十年的往事便是中國1949以后的苦難史,土改、合作化、大躍進、“文革”,經(jīng)濟改革,這期內(nèi)的小鎮(zhèn),有些人失去了生命,有些人失去了親人,有些人痛失了尊嚴,有些人迷失了自己。
       不得不提的是,這就是歷史,真實的,鮮血淋漓的過往。
       隋家人是厚道的商人,父親為了還債,累死在馬上。后母的死,慘烈而羞恥,大火中的那一刻是抱樸一生的恐懼和悲痛,他長年呆在磨房里,年青的他像個老人,反復地思考著人生,過往,尋求生命的救贖。那是作者的靈魂附體,溫情脈脈地關(guān)注著世人,用他的目光給了我們一個真實的記憶,也給了我們一個救贖的答案:寬容歷史和別人。
       很多人死去,像牲口一樣,毫無尊嚴地死在刀下。女人的尸體被掛在樹上,任人羞辱。老人女人被鐵絲竄在一起,被丟進土坑活埋。孩子倒掛在門上,被撕成兩半。饑餓中,妻子吞下半頂蚊帳,死在床頭。所有人的死,都慘烈而屈辱,人的生命和尊嚴那么不堪一擊,人性的善和惡都發(fā)揮到了極致。
       對于歷史的真相,雖然早就有了明晰的了解,還是驚訝心痛于那些慘烈的死亡。抱樸是軟弱的,但他善良,他親眼見證了無數(shù)的惡夢般的過去,他一直寬容地對待歷史和仇人。弟弟在與命運的抗爭中慢慢衰弱,妹妹用身體和整個青春換得了家人的安全,心愛的女人由于自己的懦弱而生活在苦痛中,深愛自己的女人被人凌辱。所有人都在抗爭,與命運對抗,除了他。
       他苦苦思考人生與命運,想要認清歷史的過去與將來,作者將人類尋求生命與靈魂解脫與救贖的途徑交給了他。很遺憾,這是作品最大的硬傷。包樸見證了歷史,他跟隨一個民族一起承受了傷害和悲痛,作者寄予了他太多的感情和期待,讓一個弱者去承載一個民族的前途思考,讓所有的劫難,都在對未來的期望中一一化解。也許,這個民族就像抱樸一樣,有著軟弱的天性。也許,是作者的情感讓昨天歸于零,讓未來顯得明亮豐滿,給人希望。
       經(jīng)濟改革了,小鎮(zhèn)發(fā)生了變化,河水漲高了,隋家又慢慢地走向繁榮,仇人死去了。歷史的悲痛似乎遠去,只留下記憶的傷口,結(jié)了疤。似乎,一切都美好起來。疼痛不在。
       《古船》,張煒,讓我們一起看清了一段帶血的歷史。但結(jié)局帶給我們的那些淺淡反省,遠遠不夠,而對歷史與未來的思索,也明顯地軟弱無力。
      
      
      
  •     
      兩口氣讀完了《古船》,內(nèi)心有些激動。--厄,這么說有點土。不過我要說的正是我說出來的意思。在現(xiàn)在這個文字泛濫的年代,我每天“讀字”1萬以上,卻很難有什么文字能帶給我激動的感覺。而《古船》就是這么本書。
      故事說的是一個曾經(jīng)做過古萊子國都城的洼貍鎮(zhèn)。主角是鎮(zhèn)上開粉絲磨房的老隋一家后代,兄妹三人和他們的叔叔。時間是80年代左右,改革開放初期,但是在小說敘述中,時間并沒有前進多少,而是不斷的跳躍回去,土改、反右、大躍進、自然災害、文革……故事的基調(diào)比較沉郁,不是一部會讓人愉快的小說。看到最后,有點想哭,但是到底哭不出來,憋得悶悶的。
      這部小說讓我想起張賢亮,因為兩位作者描寫的對象、時代都非常接近。而且都是底子很厚,比較大氣、下得苦功夫、勇于批判時代的作者。缺點也比較相似,“文以載道”的痕跡太重,大篇幅的讓筆下的人物去完成作者的思辯,既打破了藝術(shù)作品該有的自然性,也讓讀者疲勞厭倦。不過這一點,隨著我的年紀漸大,倒是更樂于接受了。--畢竟一個思考后急于表達的作家比一個不懂得思考的作家好得多。這里說的思考,特指關(guān)于政治、歷史、人類發(fā)展所作的思考。并非每個作者都必須對此承擔義務(wù),但是任何時代都需要這樣的作者??上?,我們這個時代,樂于背負這些的作者太少。和張賢亮不同的是,張煒是詩人出身,小說雖然寫實,筆下卻有一點魔幻的感覺,在時空轉(zhuǎn)換間大開大合,跳躍自如,更見功力。不過個人更偏好張賢亮那種渾然天成樸實的風格,而《古船》里的一些對話、情節(jié)還是有些造作。
      最后要說的是,這是一本21年前的小說。我還以為是新出版的。小說一點多余的序、后記之類都沒有,只附上了某次研討會后作者發(fā)言。居然還在討論是否該寫土改,是否在批判土改的問題。更加覺得,作者在那時候能寫出這樣的作品不容易。突然想起前幾天讀的《蓮花》里,安妮寶貝借筆下人物說,做一個負責的作家,一年只出一本書,都是盡心精致的作品云云,不由得好笑,《古船》準備了四年,寫了兩年,后來還反復修改。所謂“盡心”二字,不同的作家口中,恐怕不會是一個意思吧。
      
  •     古船是張煒早期的作品,無論是語言,技巧和情節(jié)安排都不如后期的《家族》,《柏慧》等書,然而我卻尤其喜歡它勝于其余,或者是因為它也帶著八十年代特有的,現(xiàn)在看起來已經(jīng)有點傻的理想主義的熱情。最讓我感慨的是這些地方,這些人和這些事,不需要什么語言和技巧就能夠讓人心情激蕩,如果寫作的人都有這樣的生活積淀,那么,讓寫作技巧和先鋒文學去死吧!
      
      可惜,我們這一代人實在不能體會那些地方,那些人和那些事,于是剩下可做的事,大多只是玩弄文字。時代的印記太深,讀這本書時,我每每覺得自己闖入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書里的人我總覺得似曾相識,卻又從不曾了解。我甚至不了解當初看這書的人:書后附有張煒在座談會上的發(fā)言,活生生一個年輕氣盛的作家,努力壓抑著自己的憤懣,一方面聲明自己確實沒有詆毀土改的意思,一方面謙遜地感激那些給自己提出莫名其妙的意見的人。在這種時候,我真不知道他究竟是慶幸自己一戰(zhàn)成名,還是寧可繼續(xù)寂寞自由地寫下去,寫自己想寫的任何一切,而無須來參加這樣的研討會?
  •     洼貍鎮(zhèn),老趙家,老李家,老隋家這就是故事的范圍。
      這不是我喜歡的小說文筆,感覺象看歷史,具體在某幾個人身上講述平常人的生活,這種
      平常人的生活在所謂的正史上是看不到的,正史是講述的大人物的英雄事跡的,看歷史只
      能看到恢弘的篇章,大起與大落。但是細水常流的,平平常常的只能在小說中看到,在隨
      筆中看到,在回憶中看到,這些都是歷史。我想說的是對于完整的歷史的了解僅僅是史料
      是不夠的,還要在小說中追尋,盡管小說虛實難辯,但是它卻描述了一種日常的生活,歷
      史的細微之處,卻常常可以讓你對那一段歷史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這是正史所不能做
      到的。當然,這本小說它不會是歷史,感覺上也許只是一種平白的敘事,讓人感受不到小
      說的那種瑰麗,所以我不喜歡,看這樣的小說,不能讓人想象,這是一種痛苦,尤其當中
      沒有那種幽默的諷刺。當然,只是我不喜歡這種文風而已,至于優(yōu)不優(yōu)秀,自然有人來評
      說。
      
       洼貍鎮(zhèn),老趙家,老李家,老隋家這就是故事的范圍。
      
       決定古船就看到這里為止了??吹绞畮渍逻€不知道這個情節(jié)跟這個題目有什么關(guān)系,
      看到后來只是為了了解那一段歷史在看。整個情節(jié)感覺很混亂,有些地方刻畫的不好,比
      如抱樸那種恐懼感的由來,如果不是對那段歷史有些的知道話恐怕是不能理解的。
       女人無論亂世盛世終究是弱勢的,也會受到更多的苦難。
       人世間的很多問題來源于人的本性,這是問題的根源,并不是我們做了什么才產(chǎn)生了
      這樣那樣的問題,就算我們不這么做問題還是存在的,只是表現(xiàn)的方式,強度不一樣而已
      。老子無為而治是有道理的,無為并不是講什么都不要做,道家思想里并不是完全的聽之
      任之,不然就不會有封神榜里的姜子牙,不會有莊子逍遙游的"摶扶搖直上九千里"了,
      要真正理解這種無為恐怕先要經(jīng)歷人世的掙扎,四十不惑,古人的話是很有道理的。中國
      古代的智慧是很厲害的。
       那一段時間中國真是一片混亂,農(nóng)民更是茫然失措。有人對毛澤東時代非常懷念,認
      為那個時候沒有貪污,可是那個時候那么窮,能貪什么呢。叫人恐怖的在其他的地方,那
      是對生命的無視,完全的沒有尊重。
      
       這本小說還寫的有點玄,隋不召口口聲聲念叨的《海道針經(jīng)》、鄭和大叔、張王氏神
      神秘秘的,四爺爺在洼貍鎮(zhèn)的地位。但是小說展開的很慢,鄭和大叔僅僅出現(xiàn)在隋不召的
      言談中,既然題名為古船,那么和鄭和應(yīng)該是要有關(guān)系的,連帶的倒想起了衛(wèi)斯理的小說
      ,那種時空的穿越,外星人的存在。不知道這個鄭和到底是不是明朝的那個鄭和,最后又
      會怎么樣出現(xiàn),古船是不是在碼頭出土的那艘?
      
       人天生是政治性動物,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生活是一個很好的課堂,
      前幾年很流行一句話,叫人可以沒有知識,但不可以沒有常識,看了阿城的《常識和通識
      》后突然明白這句話簡直是真理,什么叫常識,當然不只于黑、白、紅的顏色的分辨,不
      是雞蛋是雞生的這些一般的科學上的常識,常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有句話叫存在著
      就是合理的,當然這在唯物哲學上是拿來批判的一個典型,可是在生活中,我們要想想,
      為什么這個現(xiàn)象會存在,不要簡單的承認或者否認,要多想想原因。說話要慢,思考要快
      。這種常識在小說中隨處可見。權(quán)利,等級,人們靠什么維護自己的安全?為什么粉絲廠
      投標的時候見素不能把粉絲廠從趙多多手里奪回來。為什么做菜的廚師要根據(jù)來的客人選
      擇?
       那是一個變動的時期,從上到下都在尋找方向,社會變化很厲害,寫道這里,忽然覺得
      作者可能是要刻畫一個很大的社會環(huán)境,所以展開很慢,但是真的很慢。整個社會從一段
      餓死人的時期發(fā)展到有農(nóng)民老板可以自己買飛機,這個變化真的很大啊,改革開放的功績
      就這么體現(xiàn)出來了。其實一個小說里,真的要挖掘可以挖掘初很多的東西,而這種東西,
      很多也許作者自己也沒有察覺。這就是生活的客觀性。那么多紅樓夢的研究,不知道曹雪
      芹看了會不會頭暈。一個人要想有自己的方向,比如見素,他想拿回粉絲廠,可是他沒有
      跳出來看看整個中國,沒有看到中國這些年的變化都是為了什么,你是在這個環(huán)境下生活
      的,如果你連這個環(huán)境都不了解,那又怎么走的出去。所以他就沒有找到拿回粉絲廠的最
      有力的辦法,這個不是揭發(fā)趙多多辦這個廠得了多少的私利,領(lǐng)導并不都是糊涂蛋。就算
      他們不懂數(shù)字??墒侵灰侨司陀腥说囊?guī)律在里面。見素要辦廠就要知道為什么突然又回
      到個人承包來了,領(lǐng)導要的是什么,國家要的是什么?這就是他失敗的根由。
      
       中國人是很聰明的,看看那些發(fā)明,用的材料很簡單,可是卻能做初很多的東西,李知
      常的電燈,磨房里的機器,他父親的自來水。一直認為中國人很聰明的一個民族,可是有
      的時候太聰明了反而不好,因為太聰明了就容易多想。三國周諭可是一個聰明人了,可是
      就因為太聰明了最后反而被諸葛亮給氣死了,據(jù)說兩個人周瑜要聰明多了,因為諸葛亮三
      步一個主義,而周瑜是一步三個主義,就是主義多了挑來挑去挑不好,總覺得是其他的辦
      法好,貽誤戰(zhàn)績不說,對于采取的辦法也缺少一點底氣,這就是聰明的壞處,所以有的時
      候笨一點也是好事情,只要不懶。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啊。勤奮比聰明更重要。
      
      
  •   感覺敘事在文字的發(fā)展中逐漸成熟。
  •   確實,剛開始會覺得澀滯,之后才逐漸流暢。
  •   前面作者借抱樸之口以殘忍的筆調(diào)寫了當代中國歷史上的各種慘絕人寰之事,抱樸一直在反省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以及如何杜絕這些事情,所以把《共產(chǎn)黨宣言》翻來覆去地看,也許看出來了點什么。
  •   樓上上,受益匪淺了。
    不過,我擔心的是,你說的唐詩之為經(jīng)典其實受制于時代和階段,這是不是說唐詩會有失去其魅力的一天?這種失去是因為沒有人會讀而不是它沒有可讀。
  •   小時候懵懂的我總覺得強奸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犯罪,現(xiàn)在我才發(fā)現(xiàn)它的刑法力度遠遠小于搶劫殺人
  •   終究有女性地位的因素吧!
  •   同為農(nóng)村題材,相同的發(fā)表時間,覺得比路遙的要出色不少。
  •   跟樓上的恰恰相反,路遙是當代的曹雪芹。
  •   嗯,我也覺得小說魔幻色彩頗濃,尤其是文中提到的那一大片紅紅的高粱地。
    另:安妮寶貝也改稱作家了?她不一直是寫手一枚么?呵~
  •   累人啊
  •   朋友推薦過這本書,只因為故事太沉重,一直還沒有勇氣去讀。。。
    小說中如果有太多的說教和評論,必然使其藝術(shù)性失色不少,可能是作者急于向世人展現(xiàn)一種真實而不吐不快吧
    什么時候開始讀呢?又期待又惶恐...
  •   理想主義的熱情……恩,貌似我也還那個樣子……
  •   你廢話真多,不知道你是不是讀懂了
  •   你這人,呃
  •   沒覺得有廢話啊……謙虛地問一下,樓上上有什么見解呢?
  •   作者肯定不是讀中文系的~~哎~~~
  •   大躍進那章明顯用了很多諷刺的筆法,不知道樓主怎么看的書,還是對諷刺有別的定義?居然把這種小說和社么衛(wèi)斯理外星人聯(lián)系起來,我真暈,你的聯(lián)想能力真強,可以領(lǐng)悟能力太差!
  •   這是本好書, 可惜你看不太明白··
  •   關(guān)于諷刺的問題 這本書屬于比較鄉(xiāng)土的吧, 想看諷刺可以看錢鐘書。而且并不是說諷刺幽默就是好的,不諷刺不幽默就不好。
    況且本書里也有不少諷刺幽默的地方,比如李其生“必定成一個新人”,成了新人后就害了狂病;比如文革時期,不同造反團的夫妻,“做愛的時候想起對方是不同組織的,興趣頓失?!?br /> 這些細心看都會感覺很有味道。
  •   讀這本書有種漸入佳境的感覺,直到全都讀完才會明白為什么叫《古船》。
    在當時那個年代,作者能把歷史真實的敘述描寫也是難能可貴了,留給今天的我們,沒有經(jīng)歷過那一切殘忍年代的我們很多思考。
  •   我覺得結(jié)尾作者自己都沒辦法駕馭了,所以很多人都看到很多方面,這本來就是個容量很大的一個故事,隱喻和諷刺,思考和反思都有,只是我覺得這部分作者功力不到,都沒有完全舒展開來,不能輕率的說誰怎么樣,我的中文老師說這是文革最真實的狀況,這個老師是經(jīng)歷上山下鄉(xiāng)的人,很多 時候都是沉默,我才懷著好奇和敬仰來看的,兩天看完的,開始覺得很亂,后來看了《葡萄園》《秋天的憤怒》才能把原來不是很能深入理解的東西撿出水面,至于說結(jié)構(gòu)混亂,這和魔幻現(xiàn)實主義是相承的吧,當時時代的影響,以及這篇小說本身有“~ ”這樣回環(huán)的結(jié)構(gòu),這樣反思的可能性就在故事一次次的發(fā)生中不斷修正,其實還不錯,至少比某些作家的范圍涉及的 大,只是還不夠深刻,而且這一切都缺少思想產(chǎn)生的原因,很難探究到底,雖然能理解,也只是依賴從他處獲得的信息,還行,到后來覺得張煒就不太能突破了,希望能有更多好作品出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