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

出版時間:2008-3  出版社:高等教育  作者:張志和  頁數:198  

前言

  本書以財政部最新頒布的會計、審計準則為依據,以民間審計的企業(yè)財務審計為主,兼顧國家審計、內部審計及其他各行業(yè)的審計進行編寫。在編寫過程中,遵循了“精選內容、加重實踐、培養(yǎng)技能、突出應用”的原則,力求做到以能力培養(yǎng),即審計技術應用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體現教材的“針對性、實用性、先進性、適用性、易懂性”特色?! ”緯蓮堉竞停ň沤殬I(yè)技術學院)編寫第一、二、三章;鄭毅(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編寫第四、五、九章;李玉梅(山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編寫第八章;趙志遠(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編寫第七章;張夢雨(九江職業(yè)技術學院)編寫第十章;李雷(海南職業(yè)技術學院)編寫第六章。本書由張志和、鄭毅擔任主編,由張志和擬定全書的編寫大綱,并負責全書的總纂定稿?! ≈醒胴斀洿髮W奚淑琴教授在百忙之中審閱了本書全稿,并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和建議,在此謹表敬意和感謝!  在本教材的撰寫過程中,博采眾長,參閱了各位專家、學者的著作(具體書目附后),在此表示萬分感謝!

內容概要

  《審計》是根據2007年我國實施的新的會計、審計準則編寫的,是根據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依據教育部制定的《高職高專教育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和《高職高專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及規(guī)格》,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組織編寫的財務會計專業(yè)系列教材之一?!秾徲嫛返闹攸c是闡述審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全書共分十章,分別為:總論;審計組織和人員;審計方法;審計準則和審計標準;審計程序;審計證據和審計工作底稿;內部控制的評審;審計報告和管理建議書;驗資和資產評估;審閱業(yè)務和代編財務信息業(yè)務。《審計》的每一章后都設有“練習與思考”,題目要求不是書本知識的簡單重復,重在啟發(fā)讀者練習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壳?,在會計信息失真比較普遍的情況下,為體現加強學生素質教育的思想,在編寫過程中,特別注重了以誠信為主要內容的審計職業(yè)道德和嚴謹作風的培養(yǎng)。《審計》的內容以民間審計的企業(yè)財務審計為主,兼顧國家審計、內部審計及其他各行業(yè)的審計,在編寫過程中遵循了“精選內容、加重實踐、培養(yǎng)技能、突出應用”的原則,力求做到以審計技術應用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體現教材的“針對性、實用性、先進性、適用性、易懂性”。《審計》配套實訓教材《審計實訓》(第二版)以及相關教學資源?!  秾徲嫛愤m用于高等職業(yè)院校、高等??茖W校、成人高校、民辦高校及本科院校舉辦的二級職業(yè)學院會汁類專業(yè)及其他相關專業(yè)的教學,也可供五年制高職、中職學生使用,并可作為社會從業(yè)人士的參考讀物。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總論第一節(jié) 審計的產生和發(fā)展第二節(jié) 審計的含義和基本特征第三節(jié) 審計的對象和目標第四節(jié) 審計的職能、作用和任務第五節(jié) 審計的分類第二章 審計組織和人員第一節(jié) 政府審計機關第二節(jié) 內部審計機構第三節(jié) 民間審計組織第四節(jié) 審計人員第五節(jié) 政府審計、內部審計及民間審計三者的關系第三章 審計方法第一節(jié) 審計方法概述第二節(jié) 審查書面資料的方法第三節(jié) 審查財產物資的方法第四節(jié) 審計的分析法第五節(jié) 審計抽樣方法第四章 審計準則和審計標準第一節(jié) 審計準則的概念和內容第二節(jié) 審計標準第五章 審計程序第一節(jié) 審計程序的概念第二節(jié) 審計的準備階段第三節(jié) 審計的實施階段第四節(jié) 審計的終結階段第六章 審計證據和審計工作底稿第一節(jié) 審計證據的定義和分類第二節(jié) 審計證據的形成過程第三節(jié) 審計工作底稿第七章 內部控制的評審第一節(jié) 內部控制概述第二節(jié) 內部控制的測試和評審第八章 審計報告和管理建議書第一節(jié) 審計報告第二節(jié) 管理建議書第九章 驗資和資產評估第一節(jié) 驗資第二節(jié) 資產評估第十章 審閱財務報表業(yè)務和代編財務信息業(yè)務第一節(jié) 審閱財務報表業(yè)務第二節(jié) 代編財務信息業(yè)務附錄1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附錄2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1.秦漢時期  秦漢時代是我國政府審計的確立時期,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初步形成了的審計模式。秦漢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建立和發(fā)展時期,封建經濟的發(fā)展,促進了全國審計機構與監(jiān)督監(jiān)察機構相結合、經濟法制與審計監(jiān)督制度相統一的審計模式逐步形成。秦漢時期的中央政權設“三公”、“九卿”,御史大夫為“三公”之一,執(zhí)掌彈劾、糾察之權,專司監(jiān)察全國的民政、財政以及財物審計事項,并協助丞相處理政事。二是“上計”制度的建立租完善。所謂“上計”,就是皇帝親自聽取和審核各級地方官吏的財政會計報告,以決定賞罰的制度。三是審計地位的提高和職權的擴大。御史制度是秦漢時期審計建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御史大夫不僅行使政治、軍事的監(jiān)察之權,還行使經濟的監(jiān)督之權,控制和監(jiān)督財政收支活動,總考核財政收入情況?! ?.隋唐至宋的時期  隋唐時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宋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時期。在這一時期,審計在制度方面日趨完善健全。隋唐兩代,在刑部之下設比部,與司法監(jiān)督并列,是我國最早的獨立于財政機關以外的審計監(jiān)督機關。宋代的審計,在元豐改制以前,其主要特點是建立健全財計系統內部的審計機構,實行“財稅合一”。這一時期雖然保留了外部審計機構(比部),但比部基本上不行使審計之權,徒有虛名。元豐改制后,恢復唐朝的比部。另外,在庫藏系統創(chuàng)置了內部審計機構審計司。南宋時期,設立了審計院。審計司(院)的建立,是我國“審計”的正式命名,標志著我國用“審計”一詞命名的審計機構的產生,這對我國審計的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ㄈ┲兴ルA段  我國的審計史把元朝、明朝、清朝稱為我國審計的中衰階段?! ≡髑甯鞒鲗V迫找鎻娀?,審計雖然有發(fā)展,但總體上說是停滯不前,主要表現在取消了專門的審計機構。元朝取消比部,中央及地方報送的會計報告歸戶部審核。明朝初期,比部曾一度恢復,但不久于洪武二十三年又取消比部,從此結束了在我國延續(xù)了一千年,聞名于世的比部審計制度。取消比部以后,明清兩朝都設置都察院,都察院成為最高監(jiān)察、監(jiān)督、彈劾機關,但卻是一攬子性質,使財計監(jiān)督與政府審計職能嚴重削弱。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審計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