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4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梁工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根據(jù)內容的需要采取了多種方法。第一編采用歷史的方法,介紹了許多背景材料,一方面為讀者提供必要的知識準備,另一方面也為后面的許多分析和論證打下了基礎。對莎士比亞本人的介紹中,說明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和基督教精神共同撫育著這位偉大的作家,交代了全書的立論基礎。第二編和第三編是本書的核心,所占的篇幅也最多。這兩編主要采用實證的方法和對比的方法,系統(tǒng)整理莎劇與圣經(jīng)的聯(lián)系。值得稱贊的是,編者不僅注意二者的聯(lián)系,而且注意二者的差別,因此在列出莎劇如何運用圣經(jīng)資源的同時,結合著分析和論證,辨析其中的異同,說明莎士比亞對圣經(jīng)有時引用,有時化用,有時是創(chuàng)造性地借用的特點,避免了某些西方學者把莎士比亞宗教化的偏差。這兩編也吸收了大量的國外成果,但正如本書導論所說,編者對它們進行了“本土化”的處理。第四編主要采用審美的方法,同時結合運用實證的和歷史的方法,三者結合,把問題引向深入,引向理論的高度,并展開討論(其實,在第二編,特別是第三編,已經(jīng)有一些理論性的探討)。這一編提出了許多有意思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然崦又仿佛是想到哪些就提哪些,不大周全。這也許是缺乏全面規(guī)劃的緣故。
書籍目錄
序言/陳惇導言第一編 莎士比亞時代的圣經(jīng)文化語境第一章 英國宗教改革及其影響 第一節(jié) 英國宗教改革史略 第二節(jié) 英國宗教改革的影響第二章 莎士比亞時代的圣經(jīng)英譯簡史第三章 莎士比亞的生平與基督教 第一節(jié) 莎士比亞的生平 第二節(jié) 莎士比亞與基督教第二編 莎士比亞戲劇與圣經(jīng)的事實聯(lián)系第一章 喜劇 第一節(jié) 《維洛那二紳士》 第二節(jié) 《馴悍記》 第三節(jié) 《錯誤的喜劇》 第四節(jié) 《愛的徒勞》 第五節(jié) 《仲夏夜之夢》 第六節(jié) 《威尼斯商人》 第七節(jié) 《溫莎的風流娘兒們》 第八節(jié) 《無事生非》 第九節(jié) 《皆大歡喜》 第十節(jié) 《第十二夜》 第十一節(jié) 《一報還一報》 第十二節(jié) 《終成眷屬》第二章 歷史劇 第一節(jié) 《亨利六世上篇》 第二節(jié) 《亨利六世中篇》 第三節(jié) 《亨利六世下篇》 第四節(jié) 《理查三世》 第五節(jié) 《理查二世》 第六節(jié) 《約翰王》 第七節(jié) 《亨利四世上篇》 第八節(jié) 《亨利四世下篇》 第九節(jié) 《亨利五世》 第十節(jié) 《亨利八世》第三章 悲劇 第一節(jié)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第二節(jié) 《羅密歐與朱麗葉》 第三節(jié) 《裘力斯·凱撒》 第四節(jié) 《哈姆雷特》 第五節(jié) 《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第六節(jié) 《奧瑟羅》 第七節(jié) 《李爾王》 第八節(jié) 《麥克白》 第九節(jié) 《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 第十節(jié) 《科利奧蘭納斯》 第十一節(jié) 《雅典的泰門》第四章 傳奇劇 第一節(jié) 《泰爾親王配力克里斯》 第二節(jié) 《辛白林》 第三節(jié) 《冬天的故事》 第四節(jié) 《暴風雨》 第五節(jié) 《兩個高貴的親戚》第三編 莎士比亞戲劇中的圣經(jīng)文化母題 一、愛 二、仁慈 三、正直 四、寬恕 五、祈禱 六、懺悔 七、上帝 八、王權 九、審判 十、榮耀 十一、崇拜 十二、天堂 十三、人 十四、獨立之人 十五、人性與獸性 十六、選擇 十七、自由 十八、苦難 十九、恐懼 二十、罪 二十一、驕傲 二十二、偽善 二十三、恨 二十四、報復 二十五、死亡 二十六、贖罪 二十七、自然 二十八、天命 二十九、魔鬼 三十、末日第四編 莎士比亞戲劇與圣經(jīng)關系專題論述 一、莎士比亞戲劇與圣經(jīng)原型 二、《威尼斯商人》的雙重文本 三、從隱藏自我到表現(xiàn)自我 四、《一報還一報》與圣經(jīng)的事實聯(lián)系 五、《一報還一報》中的罪與寬恕主題 六、作為道德劇的《一報還一報》 七、《亨利六世》對圣經(jīng)意象的反諷 八、圣經(jīng)背景中的亨利五世 九、《羅密歐與朱麗葉》的“U”型結構及其人物的救贖功能 十、走向十字架的哈姆雷特:兼與大衛(wèi)形象比較 十一、《哈姆雷特》——上帝之國的重建 十二、《李爾王》與《約伯記》比較分析 十三、《李爾王》中的次要人物與圣經(jīng) 十四、析麥克白之罪 十五、《冬天的故事》的圣經(jīng)原型和道德理想 十六、《暴風雨》中的時間和空間 十七、《暴風雨》中的隱喻系統(tǒng) 十八、《暴風雨》人物的圣經(jīng)原型 十九、《暴風雨》與《創(chuàng)世記》情節(jié)結構的對應 二十、莎士比亞劇作中的基督教婦女觀 二十一、莎士比亞戲劇對圣經(jīng)典故的運用附件一 莎士比亞戲劇中的圣經(jīng)典故索引附件二 莎士比亞生平創(chuàng)作年表附件三 莎士比亞戲劇、圣經(jīng)、圣經(jīng)英譯本中英文譯名對照表主要參考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書摘王權世襲被視為合法的王位繼承傳統(tǒng),只有依照這一原則繼位的君王,才能被廣泛地承認和接受.亨利四世波林勃洛克當年廢黜理查二世,當上國王,彌留之際向兒子威爾士親王(即后來的亨利五世)坦言:“我做了這么多年的國王,不過在反復串演著一場爭殺的武戲。現(xiàn)在我一死之后,情形就可以改變過來了,因為我是用非法手段獲得的,在你卻是合法繼承的權利?!?《亨利四世下篇》第四幕第五場)并祈求上帝饒恕他用不正當手段取得的王冠,而愿兒子能平平安安地享有它(同上)。在《亨利五世》中坎特伯雷大主教更是直接引用圣經(jīng)觀點來說明亨利王繼承法蘭西王位的合法性:“在《民數(shù)記》上寫得分明:人若死了,沒有兒子,就要把他的產(chǎn)業(yè)歸給他的女兒。”(第一幕第二幕)法蘭西的王位歷來都是憑著母系方面的權利和名分世代相傳,如今亨利王憑著外孫的身份提出王位繼承權,自然也是理所應當。之后亨利的叔父愛克塞特也以同樣的理由要求法王把他的王冠和王國根據(jù)世代相傳的慣例和傳統(tǒng)交還給亨利王——名正言順的繼承人(第二幕第四場)。當懦弱無能的亨利六世被逼剝奪自己兒子的王位繼承權,答應死后把王位傳給約克后,瑪格萊特王后對他失望至極:“你把王位預讓給他(約克)和他的后代,這對你能起什么作用?這只能是自掘墳墓,并且是你提前鉆進墳墓?!?《亨利六世下篇》第一幕第一場) 認為自己具有更為合法的王位繼承權,這成為叛軍叛逆的一條重要理由。亨利六世與約克就對誰的王位繼承權更合法問題產(chǎn)生爭執(zhí)。亨利六世用自己家族的譜系表明他有充分的繼承權:“如果國王可以收養(yǎng)繼承人,那么我就是合法的國王。當年理查王當著群臣的面,把王位禪讓給亨利王,我父是亨利四世的嫡嗣,我是我父的嫡嗣?!?第一幕第一場)約克與兒子華列克等同黨卻認為,亨利家族的王冠是用強力霸占而不是合法繼承的.當初理查王是被逼讓位,篡位的亨利四世并不具備合法的王位繼承權;而且,就算理查王是自愿讓位,也無損于他的王權,他讓了王位,就該由他自己的嫡嗣,即約克家族的人繼承(同上)。 對于叛亂,莎士比亞基本上持反對的態(tài)度。一方面,在他看來叛亂基本上是非正義行為?!独聿槎馈分屑s克雖對波林勃洛克的遭遇深表同情,卻也反對他舉兵奪權:“像這樣聲勢洶洶興師動眾而來,用暴力打開自己的路,憑不正義的手段來尋求正義,這種行為是萬萬不能容許的;你們幫助他作這種舉動的人,也都是助逆的亂臣,國家的叛徒?!?第二幕第三場)當亨利四世平定華斯特等叛軍時,也得意地說:“叛逆總是這樣受到他的懲罰”(《亨利四世上篇》第五幕第五場)。《亨利四世下篇》中的威斯摩蘭則認為:“要是叛亂不脫它的本色,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的暴動,在少數(shù)嗜殺好亂的少年領導之下,獲得那些無賴賤民的擁護。”(第四幕第一場)蘭開斯特把毛勃雷等叛軍形容為“像一個奸偽的寵人僭竊他君王的名義一般,把上天的意旨作為非法橫行的借口”,“煽動上帝的代理人”——他的父親——的臣民,“驅使他們到這兒來破壞上帝和他們的君王的和平”(第四幕第二場)。 另一方面,叛亂必定帶來暴力與沖突,流血與犧牲,有違于國家的和平,人性的良善。亨利六世與華列克等叛軍的戰(zhàn)爭就呈現(xiàn)了一幅父子在戰(zhàn)場上自相殘殺的殘酷畫面,亨利感嘆道:“這是個多么悲慘的時代呵!這場你死我活的斗爭引起的惡果是多么兇惡、殘酷、荒唐、暴戾、違反人性呵!”(《亨利六世》第二幕第五場)以至于亨利五世在征戰(zhàn)法蘭西時,也“曾經(jīng)曉諭全軍,英國軍隊行經(jīng)法蘭西的村子,不準強取豪奪,除非照價付錢,不準妄動秋毫;不準出言不遜,侮辱法國人民;要知道,在‘仁厚’和‘殘暴’爭奪王業(yè)的時候,總是那和顏悅色的‘仁厚’最先把它贏到手。”(《亨利五世》第三幕第六場) P805-P807
編輯推薦
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人文主義作家,他的38部詩劇是世界戲劇史上的巔峰之作。圣經(jīng)是希伯來一基督教文化的首要經(jīng)典,在世界文化史上譯本最多、發(fā)行量最大。莎士比亞生前與圣經(jīng)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很多方面受到圣經(jīng)的影響,這對他能夠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戲劇家關系極大。 本書力求立足于中國當下的漢語學術語境,細讀兩部經(jīng)典——莎劇和圣經(jīng)——的前提下,尋幽探奧,去偽存真,在莎學和圣經(jīng)文學研究的交叉領域為推動中國比較文學的深入發(fā)展做出點貢獻。該書規(guī)模宏偉、條目繁多、解析縝密,有較多方面的學術創(chuàng)新,值得一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