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年12月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辛德勇 頁數(shù):319
Tag標簽:無
前言
這是我關于讀書與藏書的第四本文集。寒往暑來,又是一年過去。去年的今天,編輯好上一本文集的時候,我在序言里講,恐怕至死也不會停止搜集和品味心愛的書籍。再轉過一歲,就要進入孔夫子所說知天命之年,已經清晰觸及生命旅途的一大界限,看人,看世界,都有了不同的感覺,想盡可能減除一些桎梏和負擔。閱讀和品味書籍,一時還很難割舍;但在這一年里,卻是很干脆地超離了對搜求舊書的耽溺?! R編在這里的文章,大多是一年來的新作,也有一部分過去發(fā)表的東西。除了談藏書與讀書的心得和感想之外,里面有幾篇文章,是應人之邀所撰書序,另外還有幾篇書評。收入這些文章,是因為文中寫有我對相關文獻或學術問題的看法,而不只是出于應酬的浮泛空話?! ∏宕鷮W者彭兆蓀,在一首警醒自己不要隨俗刊刻詩集的詩里曾經寫道:“不求元晏先生序,不要東林佛院交,只與同心二三子,一燈風雨省傳抄。”前賢自我約束如此,吾輩動輒災梨禍棗,實在慚愧。不過,如同甘亭先生在同一組詩里所說:“一檢緗囊一搔首,過來無限好華年。”扭頭回望在風雨青燈中流逝的年華,不拘賢愚,都難免心生感慨。編成這本文集,主要是想清理這一年的讀書生活,重看一眼度過的日子。還不知道是否有出版社來印它,但這并不重要。
內容概要
編入本書的25篇文章,都是作者讀書和藏書所感。內容大部分圍繞歷史地理學,涉及古文獻研究、地理學史、歷史地圖諸方面,少數(shù)談購書、藏書、讀書、佚籍、版本、校訂等,如作者之治史隨筆。文風平實,重在讀書得間,論事談史,追溯源流,概述演變,史識別有洞見。作者讀書心細,思維嚴密,善于從很淺顯的史料和極細微的信息里發(fā)掘背后的復雜往事,玄妙之處令人擊節(jié)、嘆服。
作者簡介
辛德勇,1959年生,東北人。1988年畢業(yè)于陜西師范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1992年轉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后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系教授。2004年調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兼事中國地理學史和中國地圖學史研究。主要學術兼職有《歷史地理》主編、國際史學刊物《中國史學》副主編等。
已出版的書籍,有《隋唐兩京叢考》、《古代交通與地理文獻研究》、《黃河史話》、《未亥齋讀書記》(初集、二集)、《歷史的空間與空間的歷史》、《兩京新記輯校、大業(yè)雜記輯?!贰ⅰ蹲x書與藏書之間》。其他主要學術論文,有《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兩漢州制新考》、《陰山高闕與陽山高闕辨析——并論秦始皇萬里長城西段走向以及長城之起源諸問題》、《張家山漢簡所示漢初西北隅邊境解析——附論秦昭襄王長城北端的走向與九原、云中兩郡的戰(zhàn)略地位》、《準望釋義——兼談裴秀制圖諸體之間的關系以及所謂沈括制圖六體問題》、《唐人模勒元白詩非雕版印刷說——兼論中國早期書籍雕版印刷技術在世俗社會的傳播擴散過程》、《重論明代的銅活字印書與金屬活字印本問題》、《重談中國古代以年號紀年的啟用時間》等。
書籍目錄
自序念書買書 黃永年先生與古文獻研究 譚其驤先生寫給我的一封信 漫談叢書零本的收藏 記我買過的幾部影印本古籍品書評書 默窒求深,備其宣導 聚遺刻以還正史傳 從訴于九州河山 舊京新黃圖 徐松身后之東西兩京里坊 探索者的足跡 去歐羅巴看震旦圖 沿革也要傳承 識往古兵略于聚米圖經 華夷交爭之世的草莽英雄說書論書 中國人文地理的傳統(tǒng) 知聞地中?!∫舱f“匆匆不暇草書” 由國朝到宮室再到里坊 子虛烏有的金刻本《舊五代史》 東萊考史例說 明刻本《廣游志》 清后期的歷史地圖 清代城鎮(zhèn)街頭的公眾文字信息 跋紹良先生舊藏無著盒輯校《草窗詞》 《全唐詩》補遺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黃永年先生與古文獻研究 業(yè)師黃永年先生去年過世以后,我寫過幾篇文章,緬懷先生,但都是回憶往事,沒有涉及先生的學術貢獻。這是因為自己雖然蒙先師不棄,視同及門弟子,但所學甚寡,并沒有能夠很好地領會先生的學術見解?,F(xiàn)在動筆撰寫這篇文字,依然無力全面闡述先生在古文獻方面的造詣,只能勉為其難,簡單談談極為粗淺的受學體會。即使如此,不得要領之處,還是在所難免,先師若是健在,必定要遭到斥責;或許只有老老實實說實在話、不做官樣文章這一點,尚能因恪守師訓而免吃杠杠?! W術界有很多人用古文獻學家、歷史文獻學家、古籍整理專家或是版本學家、目錄學家等諸如此類的頭銜來稱呼黃永年先生,但先師卻一直不大喜歡這些稱呼,他覺得自己就是一位研究古代文史的學者,版本、目錄等古文獻知識,只是研治古代文史必備的基礎,猶如欲研究某一外國的問題,則必須首先掌握其語言文字一樣;了解這些基礎知識,從這里入門,本是人所例行的正常途徑?! ↑S永年先生雖然早在中學時期,就蒙受一代宗師呂思勉先生親炙,后來又問學于顧頡剛先生等學術大師,但具體做研究,并沒有專門接受某一老師的特別指點,更主要的恐怕還是依賴他自己讀書體悟?! ?/pre>媒體關注與評論
孔夫子把人的資質分作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學之和困而不學四等。生而知之是圣賢的天資,學而知之則應屬大師的稟賦,這是因為孔安國解釋“困而學之”的“困”是“有所不通”,讀書知理而絕沒有什么“不通”的窒礙,自然非大師莫屬。我資質駑鈍,做不來自成一家體系的大學問,又不甘心混跡于“困而不學”之流,故隨心所欲,胡亂讀書多年;動筆寫文章,只是嘗試對自己有所不通的地方做出一些解釋,或是談一談粗淺的認識和感想。所以,這部文集就以“困學書城”來作書名。 ——辛德勇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