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8-4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作者:錢君陶 頁數(shù):303
Tag標簽:無
前言
大約是一九六二年的春季,香港《大公報》副刊編輯陳凡先生來看我,希望我和葉潞淵先生能為《藝林》副刊寫一點文章,系統(tǒng)地談談中國銖印的來龍與去脈,作為連載發(fā)表。這一建議很能引起我和潞淵的興趣,因為當時在國內(nèi)和東南亞各國,愛好刻印而寫信來要求指導的朋友不少,但國內(nèi)外在這方面出版的專著卻寥寥無幾,《大公報》的《藝林》副刊擁有海內(nèi)外眾多的讀者,正好可以滿足他們的要求?! ∽宓墓ぷ骶瓦@樣接受下來了,同時我們又想到,既然要面對廣大讀者,文字就必須淺顯易懂,內(nèi)容則要求生動有趣,受報載篇幅的限制務必寫得簡明扼要,但銖印具有很強的學術性,這又難免會遇到許多專業(yè)知識和專用名稱,為了闡明某些觀點,還需要適當引用史書的記載。完成這項工作斷斷續(xù)續(xù)地化了一年時間,期間我與潞淵兄的討論幾乎都是用一種閑聊的方式進行的,但預先都選定了材料,這樣一方面可以談得具體切實一些,而最后的定稿,讀起來也比較輕松隨意,只要對銖印稍有一點興趣的讀者,也許都不至于會感到過分的枯燥乏味。 《銖印源流》上編用四篇文章略敘了妳印的發(fā)展,從它的起源和歷史沿革一直講到明清的篆刻流派,下編則由古璽開始,由源及流,分篇介紹各個時期的各派各家,一直講到齊白石為止。對各印家的介紹,涉及到生平事略,師承關系,藝術風格等,并對選定的印作加以扼要的評析,因受篇幅限制,這種敘述只能非常粗略,對圖版的選擇,我們曾考慮以‘真’、‘精’、‘不經(jīng)見’為原則,同樣因版面的限制,許多珍貴的印拓也只能割愛。 全稿在《藝林》副刊連載以后,由于受到讀者的歡迎,遂由香港的上海書局正式出版,題名為《中國銖印源流》,這是一九六三年的事,距今正好已經(jīng)三十年了。
內(nèi)容概要
《鉨印源流》上編用四篇文章略敘了鉨印的發(fā)展,從它的起源和歷史沿革一直講到明清的篆刻流派,下編則由古璽開始,由源及流,分篇介紹各個時期的各派各家,一直講到齊白石為止。對各印家的介紹,涉及到生平事略,師承關系,世隨機應變風格等,并對選定的印作加以扼要的評析,因受篇幅限制,這種敘述只能非常粗略,對圖版的選擇,我們曾考慮以[真]、[精]、[不經(jīng)見]為原則,是樣因版面的限制,許多珍貴的印拓也只能割愛。
書籍目錄
序言上編一 鉨印及其來歷二 隋唐以后的印章三 皖浙兩派的篆刻四 晚清以來的篆刻下編一 官鉨二 巨鉨三 私鉨四 朱白小鉨五 雜形鉨六 秦及漢初官印七 秦及漢初小印八 半通印九 漢官印十 將軍印十一 新官印十二 漢玉印十三 漢私印十四 漢、魏、晉少數(shù)民族官印十五 兩面印十六 朱白文印十七 子母印十八 六面印十九 殳篆印二十 四靈印二十一 蠟封印二十二 花押印二十三 封泥二十四 隋唐官印二十五 宋元官印二十六 明代官印二十七 清代官印二十八 太平天國玉璽二十九 齊館別號印三十 文彭三十一 何震三十二 蘇宣三十三 江關三十四 程邃三十五 林皋三十六 沈鳳三十七 巴慰三十八 胡唐三十九 鄧石如四十 丁敬四十一 黃易四十二 蔣仁四十三 奚岡四十四 陳豫鐘四十五 陳鴻壽四十六 趙之琛四十七 錢松四十八 吳熙載四十九 吳咨五十 趙之謙五十一 徐三庚五十二 張燕昌五十三 董洵五十四 楊澥五十五 胡震五十六 黃士陵五七 吳昌碩五八 趙時桐五九 王石經(jīng)六十 胡鏤六一 趙石六二 陳衡恪六三 易憙六四 李尹桑六五 王提六六 齊白石補編一 梁袠二 甘旸三 朱簡四 高鳳翰五 鍾以敬六 葉為銘七 壽璽八 唐源鄴九 馬公愚十 喬曾劬一一 錢厘一二 沙孟海一三 朱復戡一四 方巖一五 來楚生一六 陳學一七 簡經(jīng)綸一八 鄧散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喬曾劬(一八九二——九四八),字大壯,以字行,又字壯毆,因居室名波外樓,又自號波外翁等。四川華陽人。從幼學習經(jīng)史詩文,博涉小學及金石碑刻之學,后攻西學,精于法語。書法習初唐四家,古秀清靈,為人珍視,尤精詞學。他才情卓越,惜未能施展其長,所以心情郁抑,中歲喪妻后只能縱酒消愁。與魯迅交往甚多;曾應中央大學之聘講授古典文學,抗戰(zhàn)勝利曾執(zhí)教于臺灣大學,后在蘇州逝世。有《波外樂章》四卷,《波外樓》四卷存世,他謝世后,友人潘伯鷹、曾紹杰集資刊行其《喬大壯印蛻》兩冊。喬氏刻印初師浙皖兩派,由兩漢宮私印上溯先秦,中年潛心黃士陵篆刻,在刀法、章法、結體和取資廣泛方面都深受影響。他對多字印章法研究往往苦心經(jīng)營,直至妥貼入微才砉然奏刀,好以歷代名句及自吟詩詞人印,清麗婉約,耐人尋味,壽石工曾有‘眉山詞緒子山文,后起真堪張一軍,更向黟山低首拜,清剛二字總輸君’之詩詠之。這裹所選的諸鈕中,‘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刻得較早,‘潘君’一鈕純用漢印風格,不著晚近印家面目;‘吳兆璜字稚鶴’則已蘊含其個人特色。但最能顯示喬氏風貌的,還是以古璽為依歸的作品,他以黃士陵光潔挺銳為基礎,所作棄方趨圓,篆法則力盡變形夸張之能事,‘愛晏平仲程嬰與之同名’、‘猶憐花可可夢依依’、‘閩侯曾氏涵負樓所藏’諸鈕可一見其多字印的手法多變。喬氏部分印作由于過分追求章法之奇和篆法變形,頗有怪誕離奇之失,但在民國印壇,仍不失為自樹一幟者。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