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河南人民 作者:湯玫英 頁數:243
Tag標簽:無
前言
從事現代漢語教學工作20多年來,我一直在想方設法解決課程枯燥無味,學生學習缺乏興趣的問題。通過語言理論與語言實際的結合,增強教學內容的新穎性、開放性和包容性,我的授課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比如講比喻辭格時,不是采用教材上老掉牙的例句,而是選用貼近學生、生動有趣、充滿活力的例句?!皭矍橄褚恢圾澴?,握得太緊,會把它悶死;握得太松,它就會飛走?!本W絡語言出現后,我又把很多網絡語言的材料如“囿”、“株”、“雷”等介紹給學生,既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9年以來,先是綠豆的價格大幅飆升,高得離譜,網民想出了由于馬三立的相聲《逗你玩兒》而廣為傳播的“豆(逗)你玩兒”。接著,大蒜的價格也當仁不讓,迅速上漲,網民又想出了“蒜(算)你狠”。后來,生姜的價格又后來居上,超出人們的想象,網民又想出了“姜(將)你軍”的表達形式。這些表達形式,既反映了無法接受的漲價事實,又表達出自己的不滿和無奈,不但在網絡上廣泛傳播,而且成為報紙、廣播等媒體的熱點詞匯。網絡語言的表現力、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2009年暑假,上中學的兒子與我的好友的兒子通過網絡聊天。過了一會兒,兒子去接一個電話,我趁勢冒充他與對方聊了起來。可沒聊幾句,對方就打出一行字:“你不是我哥哥?”我問:“為什么?”對方說:“語氣不一樣。”我翻看一下前面的聊天記錄,很快發(fā)現為什么我露餡了。
內容概要
網絡語言雖然不是一種獨立的語言,但它卻是一種兼容并包性很強的社會方言,有著無限的創(chuàng)新性,給現代漢語帶來一股強烈的沖擊波,有人稱之為“第三次語言革命”。網絡語言的出現不亞于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的歷史意義。 本書共分十二章,首先對網絡語言的研究進程作了述評,接著分析了網絡語言的性質、類型、特征,探討了網絡流行語,然后從修辭學、符號學、傳播學、模因論、文化學等多學科角度對網絡語言進行了審視,并對網絡語言的規(guī)范問題進行了討論,對網絡語言的發(fā)展前景作了展望,最后附有本人近年發(fā)表的幾篇關于網絡語言的拙文。
書籍目錄
序言第一章 網絡語言研究進展述評 一、研究成果日益豐碩 二、研究內容日漸豐富 三、研究視角不斷拓寬第二章 網絡語言的性質分析 一、網絡語言的含義 二、網絡語言是一種新的特定的社會方言 三、網絡語言是網絡時代的語言變異 四、網絡語言變異的不當取向 五、網絡語言與報刊語言的區(qū)別第三章 網絡語言的類型劃分 一、符號圖形型 二、諧音替代型 三、詞語縮略型 四、詞義變化型 五、外來詞型 六、拆字型 七、疊音型 八、亂碼型 九、造型語型 十、感嘆詞型第四章 網絡語言的特征歸納 一、網絡語言的創(chuàng)新性 二、網絡語言的簡明性 三、網絡語言的形象性 四、網絡語言的幽默性 五、網絡語言的口語化 六、網絡語言的粗俗化 七、網絡語言的隨意性 八、網絡語言的省音性 九、網絡語言的群體性 十、網絡語言的擴展性第五章 網絡語言的流行性探討 一、網絡流行語的特征 二、網絡流行語產生的社會文化條件 三、網絡流行語產生的心理因素 四、網絡流行語的類型第六章 網絡語言的修辭學考察 一、網絡語言的修辭功能 二、網絡語言的修辭方式第七章 網絡語言的符號學審視 一、符號學理論 二、網絡語言符號的特點 三、網絡語言符號的生成原因 四、網絡語言符號與傳統(tǒng)語言符號的區(qū)別第八章 網絡語言的傳播學觀照 一、網絡語言的傳播引發(fā)了語言文化的變化 二、傳播的需要造就了網絡語言文化的多元性 三、網絡語言的傳播范式 四、網絡語言的傳播是一個社會心理過程第九章 網絡語言的模因論解讀 一、模因論與語言模因 二、網絡語言的模因 三、網絡語言模因的種類第十章 網絡語言的文化學思考 一、網絡語言產生的社會文化背景 二、網絡語言的文化內涵 三、網絡語言對文化的影響第十一章 網絡語言的科學規(guī)范 一、網絡語言促進了漢語表達手段的多元化 二、網絡語言使現代漢語面臨巨大沖擊 三、對待網絡語言的不同態(tài)度 四、網絡語言的科學規(guī)范第十二章 網絡語言的前景展望 一、網絡語言代表未來語言發(fā)展的方向 二、網絡語言的新詞新語將層出不窮 三、網絡語言的詞匯將從民間走向官方 四、網絡語言的文明程度將不斷提升 五、網絡語言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六、網絡語言的內容和形式將會發(fā)生巨大變化附錄 作者發(fā)表的網絡語言相關論文 巧借流行文化仿擬新穎標題 “被××”格式流行原因探析 網絡語言變異的取向選擇 網絡語言創(chuàng)新的動因及其不當取向 論格式流行語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這類模仿童稚語的變異,可以增強語言的形象性和音樂感,讀起來有一種孩童般的認真和可愛,具有日常交際語中親呢、俏皮和強調的語氣,可以收到風趣幽默的表達效果,但與傳統(tǒng)語言的詞法規(guī)律相違背,不宜濫用。(六)網絡語言的娛樂化取向語言一直被認為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思維的工具,是傳遞信息的工具。語言可以使人們在交際中實現實用性的目的。在網絡時代,語言除了實用性功能外,娛樂化的功能顯得特別突出。網絡語言的娛樂化取向成為它不同于傳統(tǒng)語言的又一原因。在快節(jié)奏、高壓力的現代社會,網絡聊天成為一種放松身心的休閑方式。網民們迫切希望這種交流能帶來愉悅與快樂,而且網民們上網的一個重要動機就是找樂。這就使得網絡語言具有追求趣味、輕松和調侃等一切突出的娛樂化傾向。故意出錯。由于網絡聊天時激情飛揚,鍵盤輸入速度有限,往往沒有時間回過頭去糾正剛剛打錯的字。如把“電信局”打成“點心局”、“郵箱”打成“幽香”等。有時甚至故意挖空心思去選擇錯別字以造成搞笑的閱讀效果。把“PII、奔騰2”叫做“屁兔”,把“賽揚”主板叫做“菜羊”或“賽羊”,非?;?。有意別解。即有意將傳統(tǒng)語言中的詞語做出特別的解釋,出人意料,如同謎語。如“討厭”(討人喜歡百看不厭)、“特困生”(指上課愛犯困、打瞌睡的人)、“可愛”(指可憐沒人愛)、“天才”(天生蠢材)、“神童”(神經病兒童)等。由于褒貶轉換突然,雙歧效果明顯,看后讓人忍俊不禁。這些游戲語言文字的娛樂化取向雖然可以達到新奇幽默、生動活潑的效果,但任其泛濫,將影響到傳統(tǒng)語言的純潔性。
編輯推薦
《網絡語言新探》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