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12 出版社:湖北人民 作者:楊凡 頁數(shù):293 字數(shù):166000
內容概要
多少世紀以來,人類社會一直飽嘗戰(zhàn)爭之苦,深為“戰(zhàn)爭與和平”問題所困擾。20世紀中期中國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問世,既是歷史發(fā)展的一定產物,又是人類智慧的寶貴結晶。戰(zhàn)后歷史證明,這一原則在世界上產生了巨大影響及積極作用,從理論上、外交實踐上大大豐富了國際關系的原則,促進了世界面貌的改變。該書比較深刻地闡述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新秩序,特別是中國外交政策中的關鍵地位、鄧小平國際戰(zhàn)略思想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發(fā)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實現(xiàn)條件和前景等問題,并提出了一定的獨立見解。 《中國外交方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中國》一書自成體系,內容豐富,行文質樸,說理平實。
書籍目錄
序引言第一章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概論 一、形成與提出 二、科學內涵 (一)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 (二)互不侵犯 (三)互不干涉內政 (四)平等互利 (五)和平共處 三、整體特征 (一)廣泛性 (二)對等性 (三)辯證性 (四)法律性 (五)道義性 (六)嚴整性第二章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 一、理論基礎 (一)馬克思列寧主義學說 (二)西方政治學說 二、法律基礎 三、中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基礎 (一)崇尚和平、反對戰(zhàn)爭的思想和傳統(tǒng) (二)“和為貴”的思想和傳統(tǒng) (三)“多樣性統(tǒng)一”的思想和傳統(tǒng) (四)崇尚和重視道德評價的思想和傳統(tǒng)第三章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利益目標 一、國家主權利益 二、世界共同利益第四章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一、豐富發(fā)展了列寧的和平共處思想 二、豐富發(fā)展了世界和平理論 (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先進理論 (二)對當代西方若干“和平”理論的批判 三、為當代新型國際關系的建立提供了基本準則 四、豐富發(fā)展了當代國際法第五章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對外政策的基石 一、中國對外政策目標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一)從新中國成立前夕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政府在對外關系中,首倡并正式確立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使外交工作初開局面 (二)從20世紀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未期,中國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功地運用于建立和發(fā)展同亞非拉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友好關系的實踐之中。但是,對外政策的某些變化,曾經一度導致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運用出現(xiàn)了偏差 (三)從20世紀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中國堅持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四)20世紀80年代,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務,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與任何大國或大國集團結盟或建立戰(zhàn)略關系,從中國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處理一切國際問題,并提出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的目標和口號 (五)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繼續(x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務,更加堅定地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實行“韜光養(yǎng)晦,有所作為”的對外方針 二、中國對外政策與外交的特點 (一)堅持獨立自主 (二)主持國際正義,反對霸權主義 (三)開展全方位外交 (四)具有務實性 (五)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統(tǒng)一 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對外政策不可動搖的基石 (一)中國的外交實踐與它所體現(xiàn)的中國對外政策特點,充分證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是中國的對外宣傳,而是中國對外政策的基石 (二)中國堅持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對外政策的基石,是由其發(fā)展國家利益和忠實履行國際義務所決定的 (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影響和作用不斷增強,中國將繼續(xù)堅持以它為對外政策的基石第六章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鄧小平國際戰(zhàn)略思想 一、堅持與發(fā)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新運用 (一)堅持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準則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二)“一國兩制”理論的提出與實踐 (三)堅持發(fā)展睦鄰友好關系 (四)正確處理中美關系問題第七章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國際社會的必然選擇 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時代的需要 (一)世界各國人民都希望和平,保持一個穩(wěn)定、持久的國際和平環(huán)境 (二)南北矛盾突出,建立平等互利的經濟合作關系是世界各國的普遍要求 (三)國際互賴日深,全球問題增多,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更形重要 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國際新秩序基礎的前提 (一)求同存異,尊重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二)世界各國經濟發(fā)展水平之間的差距顯著縮小,國際力量對比發(fā)生有利于愛好世界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的重大變化 (三)世界經濟高度互賴,國際合作日益重要 (四)各國人民必須團結斗爭,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三、現(xiàn)實條件分析與前景展望 (一)有利條件 (二)不利條件 (三)前景展望參考書目 一、中文參考書目 二、英文參考書目后記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