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暴力批判

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左高山  頁數(shù):367  
Tag標簽:無  

前言

擺在您面前的是我和道友們一起努力推出的“政治哲學叢書”。如果您步入書店選購書籍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獲取某種專門的知識信息,而且還想通過語言、圖畫或符號的閱讀,進入我們共同的生活世界,那么,很可能這套叢書會或多或少地滿足您的心愿。我們和出版社共同編輯出版這套叢書的惟一愿望,正在于使讀者在獲取政治哲學之前沿學科知識的同時,也能夠獲取一些有關我們這個世界的生活信息,尤其是那些關乎我們社會生活之重大問題的政治信息,雖然我們努力的結(jié)果也許并不一定全部達成了我們的初衷。在當今國內(nèi)林林總總的“叢書”中,以“政治哲學”命名者似乎少見。而且,在我國現(xiàn)行的高等教育之學科體制的設置中,“政治哲學”一直都沒有取得合法的學科名分:在“政治學”一級學科的名目下沒有“政治哲學”,在“哲學”一級學科(甚至是學科門類)的名目下,同樣沒有“政治哲學”,盡管從事這兩門學科教學和研究的師生們很早就或多或少地(而且,近年來則越來越充分地)意識到,這一學科設置的缺陷有可能甚或?qū)嶋H上既大大減弱了我國哲學研究的現(xiàn)實關切能力和參與能力,也降低了我們的政治學研究和教學的理論水平。然而,無論是政治學還是哲學,從來都不可能省略政治哲學的現(xiàn)實關切而超然于社會政治生活之外,也無法逃避對社會政治問題的哲學追問。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國內(nèi)第一部較為系統(tǒng)地研究政治暴力問題的著作,從人、國家、國際體系三個層面就政治暴力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而深入的反思?! ≌伪┝κ且粋€世界性的公共問題,它對人類社會的破壞性后果受到了廣泛關注。人類歷史既是一部政治暴力史,也是一部政治暴力批判史。政治暴力的批判關乎政治暴力的意義和人的命運。政治暴力的實質(zhì)就是人的問題,政治暴力就是建立對“敵人”的認知并確認“誰是我們的敵人”,而人的政治存在是由合法的國家暴力所;維護和引導的。政治暴力構(gòu)成了理解社會秩序與正義社會存在的前提。只有重視歷史的暴力,我們才有可能最終超越暴力的歷史。

作者簡介

左高山,1971年出生,哲學博士,政治學博士后。2005年于清華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2006年-2009年于中央編譯局從事政治學博士后研究?,F(xiàn)為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西方倫理學、政治哲學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學術代表作有《戰(zhàn)爭鏡像與倫理話語》(2008)、《敵人論》(博士后報告,2009)、《政治思想與政治思想家》(譯著,2009)等。主持完成與“政治暴力”相關的國家、省部級等各類基金項目十余項。

書籍目錄

第1章 導論:政治暴力對存在的政治性剝奪  1.1 政治暴力與政治性死亡   1.1.1 政治暴力:全球性的公共問題   1.1.2 政治性死亡:政治暴力對存在的政治性剝奪  1.2 政治暴力批判的理論傳統(tǒng)與研究現(xiàn)狀   1.2.1 政治暴力批判的理論傳統(tǒng)   1.2.2 國外政治暴力研究的興起與現(xiàn)狀   1.2.3 我國政治暴力的研究現(xiàn)狀與問題  1.3 政治暴力的批判與批判的政治暴力   1.3.1 “暴力的批判”與“批判的暴力”   1.3.2 批判理論   1.3.3 批判  1.4 政治暴力批判的思路與結(jié)構(gòu)   1.4.1 政治學與倫理學   1.4.2 事實與價值   1.4.3 實證與規(guī)范   1.4.4 思路與結(jié)構(gòu) 第2章 政治暴力的概念及其相關問題  2.1 “暴力”的理論界定   2.1.1 “價值無涉”:實證主義的暴力觀分析   2.1.2 絕對的惡或善:絕對主義的暴力觀分析   2.1.3 暴力的界定   2.1.4 暴力、權力和武力的區(qū)分   2.1.5 暴力的類型學分析  2.2 政治暴力的概念   2.2.1 幾種主要的定義分析   2.2.2 政治暴力概念的界定標準   2.2.3 政治暴力的定義  2.3 政治暴力的類型學分析   2.3.1 梅登對政治暴力的類型學分析   2.3.2 齊默曼對政治暴力的類型學分析   2.3.3 政治暴力的類型學分析  2.4 政治暴力的相關理論檢討   2.4.1 攻擊與本能:心理機能理論分析   2.4.2 理性與決策:理性決策理論分析   2.4.3 階級與暴力:階級理論分析   2.4.4 文明與沖突:沖突理論分析 第3章 敵人、政治暴力與苦難  3.1 “我們”、他者與暴力   3.1.1 “我們是誰?”   3.1.2 “他者”對唯我論的顛覆   3.1.3 暴力對他者的剝奪  3.2 “敵人”的維度及其建構(gòu)   3.2.1 敵人的政治相對性與泛化   3.2.2 敵意、仇恨與共有意義   3.2.3 惡與敵人的毀滅  3.3 苦難、暴力與倫理   3.3.1 “心理性”的痛苦與“現(xiàn)世性”的苦難   3.3.2 暴力的世界與苦難的世界   3.3.3 人是羊抑或狼?   3.3.4 自然正義與倫理 第4章 國內(nèi)政治暴力與合法性  4.1 國家:壟斷合法暴力和強制機構(gòu)的統(tǒng)治團體   4.1.1 “國家”的理念   4.1.2 國家的虛擬性與實體化   4.1.3 階級與“合法暴力”  4.2 “合法性”:政治暴力的倫理基礎   4.2.1 “合法性”:一個“回溯性”的評價概念   4.2.2 政治暴力“合法性”的深層理據(jù)   4.2.3 政治權力:政治暴力的合法化   4.2.4 政治暴力的“合法化”危機  4.3 內(nèi)戰(zhàn)與革命:對“合法暴力”的挑戰(zhàn)   4.3.1 內(nèi)戰(zhàn)——最惡劣的政治暴力   4.3.2 革命——政治暴力的道德化   4.3.3 政治暴力在何種條件下是正義的? 第5章 無政府狀態(tài)與國際政治暴力  5.1 國際政治暴力中的“愚夫”問題透析   5.1.1 何謂“愚夫”問題?   5.1.2 “愚夫”問題的柏拉圖傳統(tǒng)   5.1.3 “牧羊人”問題的霍布斯轉(zhuǎn)向   5.1.4 “愚夫”問題的現(xiàn)代博弈  5.2 無政府狀態(tài)與國際政治暴力   5.2.1 “無政府狀態(tài)”的特征   5.2.2 霍布斯式的無政府狀態(tài)與國際政治暴力   5.2.3 洛克式無政府狀態(tài)、康德式無政府狀態(tài)與國際政治暴力  5.3 戰(zhàn)爭倫理:正義的戰(zhàn)爭與戰(zhàn)爭的正義   5.3.1 正義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權利倫理   5.3.2 戰(zhàn)爭的正義:戰(zhàn)爭行為倫理   5.3.3 戰(zhàn)后的正義:戰(zhàn)爭責任倫理  5.4 恐怖主義:死亡的工具化與絕對之惡   5.4.1 恐怖與恐怖主義   5.4.2 恐怖主義與反恐怖主義的邏輯   5.4.3 死亡的工具化與絕對之惡  5.5 國際政治暴力的核心價值:國際秩序與全球正義   5.5.1 “薩達姆之死”與“失敗國家”問題   5.5.2 “薩達姆之死”對國際秩序的挑戰(zhàn)   5.5.3 “薩達姆之死”與全球正義   5.5.4 國際秩序與全球正義何者優(yōu)先? 第6章 結(jié)論:政治暴力的終結(jié)  6.1 政治暴力推動國際體系走向終極狀態(tài)  6.2 政治暴力隨著統(tǒng)治關系的消亡而終結(jié)  6.3 政治暴力基于對“敵人”的認知 參考文獻 基本術語索引 人名索引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先秦儒家的戰(zhàn)爭觀張揚著一種獨特的倫理精神??鬃雍苌僦苯诱撌鰬?zhàn)爭與道德的關系。他一方面對戰(zhàn)爭充滿排斥情緒,另一方面又把它作為實現(xiàn)儒家政治的手段,推崇德禮戰(zhàn)爭觀。孔子認為:“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白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論語·季氏》)他將“禮”作為衡量戰(zhàn)爭最主要的價值尺度和使用戰(zhàn)爭暴力的主要依據(jù),“殺人之中,又有禮焉”(《禮記·檀弓下》)。孟子反對純粹功利性目的的戰(zhàn)爭,賦予戰(zhàn)爭以道德使命,反對“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的戰(zhàn)爭,主張“善戰(zhàn)者服上刑”(《孟子·離婁上》)。孟子主張戰(zhàn)爭應成為仁政的手段,他提出的“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以至仁伐至不仁”(《孟子·盡心下》)等重要觀點,體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道德使命意識和道德自律性,這是社會進步和文明的標志。老子把戰(zhàn)爭當作迫不得已而使用的暴力,他認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老子·第三十一章》)墨翟則主張“兼愛”、“非攻”,他之所以主張非攻,是因為戰(zhàn)爭不利于民生。墨子將“攻”與“誅”加以區(qū)分,反對伐“無罪之國”的“攻”,而認為討滅暴君、使社會得以安定的“誅”是必要的。①法家則認為戰(zhàn)爭可以使人從辛苦勞作中解脫出來,主張對民眾需要進行暴力統(tǒng)治。古代中國的戰(zhàn)爭理論與和平主義思想雖然并未系統(tǒng)化,但對后世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西方文化中關于以戰(zhàn)爭為典型范式的政治暴力的理論有著不同的淵源,人們對暴力存在的合理性論證也未達成一致。

后記

政治暴力是一個敏感的話題。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政治暴力研究尚未引起國內(nèi)學界的足夠重視。殊不知,由于我國社會的急劇轉(zhuǎn)型,各種矛盾叢生、暴力沖突頻現(xiàn),因此政治暴力問題在當代中國所凸顯的現(xiàn)實意義尤為明顯。但是,人們通常認為政治暴力對政權有較大的顛覆性,因而政府對有關政治暴力之類的研究抱有疑慮。實際上,從事政治暴力的相關理論研究能夠促進我們對政治暴力過程和規(guī)律的理解,對于提高政府執(zhí)政能力和維護社會穩(wěn)定將起到建設性的作用。七年前,我有幸?guī)煆娜f俊人教授攻讀哲學博士學位,選擇了政治暴力作為我的論文選題,從而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我由最初的激動到日益惶恐,甚至寢食不安,激動的是我找到了一個可以“持續(xù)發(fā)展”的學術“富礦”,不安的是從事這一研究需要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扎實的研究功底。于是,我早晚以書為伴,不斷充實自己。我希望在對政治暴力形上反思的基礎上,提出一種對政治暴力有所理論建樹的解釋框架。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我深深地知道拙著遠未窮盡政治暴力研究的全部問題,僅僅是初步進入了這一研究領域。諸多理論問題思考得還很不成熟,期待著廣大專家和讀者朋友的批評指正,但愿拙著能拋磚引玉,引起國內(nèi)學界對政治暴力這一邊緣性學術問題的廣泛關注。

編輯推薦

《政治暴力批判》:政治哲學叢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政治暴力批判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不了解政治,不了解歷史,就不能了解現(xiàn)在。
  •   分析很深入政治深處,但又以一種淺顯易懂的話語說出,對門外漢來說可以了解政治本質(zhì),對專業(yè)人士來說也有很大的學習價值.值得擁有!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