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劉守芬 頁數(shù):437 字數(shù):514000
內容概要
《刑法文化與犯罪預防控制的研究》研究的并非文化與犯罪的全部問題,而主要側重于刑法文化與犯罪的預防控制之關系。本書中的“刑法文化”主要圍繞理念與制度兩個層次進行研究。
劉守芬等編著的《刑法文化與犯罪預防控制的研究》共由三篇八章組成,每篇有“引言”和“結語”,以顯示篇與篇之間的聯(lián)系。
在第一篇即第一章至第三章中界定了刑法文化的內涵,全面探討了影響刑法文化的八種因素,并從五個角度闡述了刑法文化的分類。
在第二篇即第四章至第五章中用較大的篇幅梳理了中外刑法文化影響下的犯罪預防控制歷史,總結了中外著名的大家對待犯罪的思想、提出的預防控制犯罪的主張及相應的制度建構模式,其中有許多成功的經(jīng)驗與反思的教訓非常值得我們今天乃至未來制定預防控制犯罪方略所借鑒。
在第三篇即第六章至第八章中研究的內容是犯罪預防控制體系之構建以及所涉的某些事項的文化解讀。
最后在本書結束時,明確指出先進刑法文化是集世界近現(xiàn)代進步之犯罪與刑罰觀念及其體現(xiàn)與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及現(xiàn)存的具有正面價值的犯罪與刑罰觀念及體現(xiàn)的理念與制度,并期待用先進刑法文化滲透于我們的社會,從而夯實科學犯罪預防控制體系構建的基礎。
書籍目錄
第一篇 刑法文化概論
引言
第一章 刑法文化概述
第一節(jié) 刑法文化概念
第二節(jié) 刑法文化內涵
第三節(jié) 刑法文化功能
第二章 影響刑法文化的諸種因素
第一節(jié) 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第二節(jié) 宗教因素的影響
第三節(jié) 經(jīng)濟因素的作用
第四節(jié) 哲學思想的影響
第五節(jié) 科學技術因素的作用
第六節(jié) 政治因素的影響
第七節(jié) 思想觀念的作用
第八節(jié) 法律職業(yè)或法律教育的影響
第三章 刑法文化的分類
第一節(jié) 大陸法系、英美法系以及中華法系的刑法文化
第二節(jié) 國家刑法文化、國際刑法文化和區(qū)域刑法文化
第三節(jié) 資本主義刑法文化和社會主義刑法文化
第四節(jié) 宗教性刑法文化和世俗化刑法文化
第五節(jié) 警察國、法治國和文化國的刑法文化
第六節(jié) 觀念與價值:刑法文化制約犯罪預防控制的根本
結語
第二篇 中外刑法文化影響下的犯罪預防控制史論
引言
第四章 中國傳統(tǒng)刑法文化對防控犯罪的歷史性作用和影響
第一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刑事法制的形成、地位及指導思想
第二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刑法思想的典范——儒家
第三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刑法思想的典范——法家
第四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刑事法制對防控犯罪的重要作用
第五節(jié) 反思中國傳統(tǒng)刑法文化影響下的犯罪預防控制
第五章 西方社會的刑法文化之光折射出的防控犯罪史略
第一節(jié) 古代社會的犯罪與刑罰——從報復到報應刑
第二節(jié) 中世紀刑法和近代刑法觀念的形成
第三節(jié) 近代刑法的形成
第四節(jié) 科學的刑法時代
第五節(jié) 西方刑法文化對預防控制犯罪的思考與啟示
結語
第三篇 刑法文化與犯罪預防控制體系的構建
引言
第六章 既有的中國犯罪預防控制體系之評價
第一節(jié) 犯罪預防控制體系之現(xiàn)狀
第二節(jié) 對犯罪預防控制體系的反思
第三節(jié) 犯罪預防控制理論之總結
第七章 應然的中國犯罪預防控制體系之構建
第一節(jié) 犯罪預防控制體系的應然性探討
第二節(jié) 我國犯罪預防控制體系的應然構建
第八章 中國犯罪預防控制體系構建中所涉事項的文化解讀與思考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傳媒與犯罪的防控
第二節(jié) 社會大眾與犯罪的防控
第三節(jié) 警察文化與犯罪的防控
第四節(jié) 檢察文化與犯罪的防控
第五節(jié) 刑事審判與犯罪的防控
第六節(jié) 寬嚴相濟政策與犯罪的防控
結語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立法者和哲學家習慣于人類高尚的思維,痛恨邪惡,但是他們就是不愿意或者不可能放棄理論的玄虛和高傲,屈身深入到卑賤和乏味的刑事關押場所,而法官則是一葉障目,看不到案件與自然規(guī)律之間的關系。龍勃羅梭認為,他的任務就是要把那些高尚的哲學放在一邊,直接對犯罪人進行體質和心理方面的研究,將正常人與精神病人進行對比。在此指導思想下,龍勃羅梭分析了犯罪人的頭骨,犯罪人的人體測量和相貌,犯罪人的文身,犯罪人的感覺,犯罪人的自殺,犯罪人的愛與恨,犯罪人的道德、宗教、智力和文化,犯罪人的暗語、筆跡和文學等。通過深入細致的研究,龍勃羅梭得出的結論是犯罪人類似于野蠻人,返祖現(xiàn)象是對某些犯罪性質和普遍性的解釋。那些最恐怖的、最不人道的犯罪也具有生理上的、返祖的原由,也起因于某些獸性的本能。教育、環(huán)境和對刑罰的懼怕,使這種本能在人身上減退,但是,當受到一定的環(huán)境影響時,它們就會突然萌發(fā)。在犯罪人、未受到教育的俗人和野人之間沒有很大的距離,有時候距離完全消失?! 》评‥nrico Ferri,1856-1929)是那種具有社會活動家氣質的學者,對于犯罪與實證的理解,他不如龍勃羅梭,但是他的社會學理論似乎比龍勃羅梭高。當然,在當時,龍勃羅梭是“大師”,菲利不過是“后生”,菲利景仰龍勃羅梭,最后還成了他的學生。在《實證派犯罪學》這部演說集中,菲利用簡單的、明確的、充滿激情的語言,描述了“犯罪科學”與“古典學派”的對立,描述了“科學的”、“實證的”犯罪學的產(chǎn)生過程。他說,19世紀是西方社會科學的時代,生理學和自然科學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而反觀社會科學,他認為還有很大的差距。傷寒、天花、霍亂的減少,而精神病、自殺和犯罪的增長,有必要發(fā)明一種更加準確地診斷這些社會道德疾病的方法,以便進行某種有效和更加人道的治療,從而在同精神病、自殺和犯罪這三種陰暗現(xiàn)象的斗爭中,取得更大的勝利?!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