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5 出版社:玉梅英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05出版) 作者:玉梅英 頁數(shù):178
內容概要
全書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自然災害的基礎概念:第二部分,我國對自然災害工作的管理;第三部分,我國救災工作的實際操作:第四部分,救災工作的法制建設?! ⊥ㄟ^對本書的系統(tǒng)學習,可使學生掌握災害的基本知識,并運用到災害的救災工作中去,成為一名從事救災救援的合格社會工作者,為抗擊自然災害的侵襲,作出自己的貢獻和努力。本書既可供高校民政專業(yè)的學生作教材,又可作為社會工作培訓用書,亦可作為社會工作者的參考書。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中國救災工作概論第一節(jié) 災害的基本概念一、災害的含義二、災害構成要素三、對災害的管理第二節(jié) 災害的種類和特征一、災害的種類二、災害的特征三、我國的主要災害概述第三節(jié) 對災害認識和研究的意義一、對災害的認識二、研究災害的意義第二章 災害的成因第一節(jié) 災害的產生一、災害的產生二、災害發(fā)生與社會經濟的相互關系第二節(jié) 災害與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關系一、自然環(huán)境的概念與構成二、人類社會與自然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三、生態(tài)平衡與失調四、人類社會對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第三章 我國的災害與救災工作歷史第一節(jié) 我國主要自然災害一、水災二、旱災三、地質災害四、風災五、火災(自然火災)六、農業(yè)生物災害第二節(jié) 我國主要人為災害一、工業(yè)的影響二、農業(yè)的影響三、人口的影響四、城市發(fā)展和建設中的影響第三節(jié) 中國救災工作的歷史一、簡述歷史上的救災工作二、新中國成立以前的重大災情(個案)三、新中國成立以后的重大災情(個案)第四章 避災和自救第一節(jié) 避災與自救的含義一、避災和防范二、自救互助第二節(jié) 主要災害的避災與自救一、水災的避災與自救二、地震的避災與自救三、風災的避災與自救四、滑坡與泥石流的避災與自救五、火災的避災與自救第五章 傳統(tǒng)的救災程序第一節(jié) 災情查報一、災情查報概念二、災害的查報工作第二節(jié) 抗災一、抗災行動二、抗災組織及職責第三節(jié) 救援一、災害救援的社會意義二、災害救援的特征三、災害救援的主要內容四、災害救援工作形式第三節(jié) 核災一、核災概念和內容二、核定辦法第六章 救災管理體制一、政府是災害斗爭中的主導體制二、政府的災害管理政策三、災害管理系統(tǒng)的劃分第七章 救災款物發(fā)放第一節(jié) 災后重建一、制訂重建計劃二、災后恢復生產第二節(jié) 救濟款物的發(fā)放一、對救濟工作的領導與組織二、救災工作的實施第八章 災害的應急管理第一節(jié) 中國災害應急管理體制一、中國自然災害的應急管理體制二、災情應急預報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第二節(jié) 對災害的科學認識與理論一、災害系統(tǒng)二、災害的科學研究三、我國自然災害的格局四、加強我國自然災害的科學和理論研究五、建立城鄉(xiāng)應急救助六、建立科學的應急管理體系第三節(jié) 我國主要災害的應急管理案例一、地震災害的應急管理二、洪水災害的應急管理三、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應急管理第四節(jié) 災害應急管理比較一、聯(lián)合國災害的應急管理機制二、美國的災害應急管理機制三、日本防災和災害應急管理第九章 我國災害的預報與預警第一節(jié) 災害的預報與預警一、災害預報預警概述二、災害的監(jiān)測、預警、預報系統(tǒng)三、我國的災害監(jiān)測、預報、預警工作第二節(jié) 我國災害監(jiān)測、預報、預警面臨的問題一、我國災害監(jiān)測、預報、預警工作現(xiàn)狀二、進一步加強我國的災害監(jiān)測、預報、預警工作第三節(jié) 災害的評估一、災害評估概述二、災害評估方法第十章 防災、減災與備災第一節(jié) 災情意識的建立一、防災、減災、備災概念二、信息傳遞的作用與意義三、培訓防災工作人員第二節(jié) 防災、減災、備災工作一、防災、減災和備災工作方針二、防災、減災和備災任務三、減災規(guī)劃四、備災行動五、中國防災、減災和備災工作的開展第十一章 社會捐贈一、社會捐贈概念二、社會捐贈工作的實施三、社會捐贈活動內容四、捐贈物資的發(fā)放五、對社會捐贈工作的監(jiān)督與管理第十二章 救濟工作的國際化與現(xiàn)代化建設第一節(jié) 國際減災與中國減災行動一、國際減災二、中國減災三、國際及中國減災工作機構第二節(jié) 救濟工作的國際化一、國家救助二、國際援助第十三章 救災工作的法規(guī)建設一、災害管理工作中的法規(guī)體系二、近年來,民政部關于救災工作的法規(guī)建設與文獻(目錄)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中國救災工作概論第一節(jié) 災害的基本概念人類歷史的發(fā)展,實際上是伴隨著自然災害的侵襲、人們抗擊災害和救助災害的歷史過程。中國是一個土地遼闊、地理環(huán)境復雜、氣候多變的國家,也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fā)的國家。中國人民在抗擊自然災害的斗爭中,總結出了豐富的經驗,也造就了自己的災害史。一、災害的含義 災害是一個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災害的突然襲擊會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對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嚴重的自然災害不僅延緩經濟的持續(xù)增長,使人類遭受滅頂之災,而且還有可能使人類的文化毀滅一空。在我國歷史的發(fā)展長河中,災害始終與我們的歷史相伴而隨。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在與自然災害的搏斗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并在許多古籍書典中記載了對災害的基本認識。我們通過對中國古籍書典對“災”、“荒”等的敘述,來加深對現(xiàn)代意義上的“災害”概念的認識。(一)災中國古代對“災”的解釋:在《說文解字》中“天火曰栽”為災?!洞呵铮髠鳌沸迥暾f“天反時為災”,宣公十六年再說“凡火,人火日火,天火日災”??梢钥闯?,凡“天降之戾”,如火、旱、蟲、水、地震等均為災。有災必有害,災害必定會給人們帶來一定的損失。人類社會在與自然界“搏斗”的過程中,對自然現(xiàn)象有了許多的認識,隨著現(xiàn)代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們征服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大。但是,人類卻無法探詢無邊無際的宇宙,對奧妙無盡的地球仍缺乏足夠的認識,不能夠自由地駕馭自然界。而歷史上無數(shù)次的自然災害,卻使得人類社會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財產毀于一旦,無數(shù)生命傾間消失。中國由于大地幅員遼闊,地理位置以及氣候特點決定了中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fā)的國家。中國歷史上災荒不斷,幾乎無年不災,無地不災,連年災害對中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編輯推薦
《21世紀全國高校民政類規(guī)劃教材?中國救災工作概論》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