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作者:楊佩昌 頁數(shù):23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一個國家的競爭力來自多方面,但競爭力永遠離不開人的因素。因此,從對人的研究入手更能準確探尋到事物的本質?! 〉聡说囊恍┬袨楸憩F(xiàn)令人稱道,例如守紀律、講環(huán)保、重質量:守信譽等。這方面的介紹比較多,但大都是一些資料性的介紹,很少涉及為什么?! 〉聡松砩嫌幸恍┨刭|,比如嚴謹、認真,但很少有人清楚知道,德國人究竟怎樣嚴謹?怎樣認真?為什么?我們如何學習? 德國人還有一些深層次的特質沒有被人發(fā)掘和注意到。事實上,德國人的理性思考、憂患意識、對前人理論的尊重和創(chuàng)新等更值得我們學習。
作者簡介
楊佩昌,北京大學精細化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德國歐中經濟技術交流促進會會長、首都經貿大學客座教授。先后就讀于德國萊比錫大學和北京大學,從事歐洲經濟政策研究并首次將歐洲企業(yè)教練和德國領導力課程引進中國。 譯著:德國管理類暢銷書《領導力——核心揭秘》。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為什么德國民富國強 一、四種不同類型的國家 二、獨特的德國經濟模式 三、公平正義的德國 四、人民是社會物質成果的采摘者 五、百姓“上訪”從有到無 六、有道德的財政支出結構 七、房價為什么十年不漲 八、和諧社會不是夢第二章 為什么德國官員兢兢業(yè)業(yè) 一、一絲不茍中的人性關懷 二、想出理由就可以“刁難”官員 三、警察是“朋友和幫手” 四、高速公路限速要道歉 五、公車私用很危險 六、市長做兼職補貼家用 七、占小便宜后果嚴重 八、錢是你的,但資源是社會的 九、在自省中前行第三章 為什么德國企業(yè)長盛不衰 一、“德國制造”名不虛傳 二、簡約而實用的“德國設計” 三、寶馬——完美和優(yōu)良品質的代名詞 四、“較真”的德國商人 五、巧詐不如拙誠 六、“以人為本”不是口號 七、和諧、合作的企業(yè)文化 八、企業(yè)濃厚的創(chuàng)新意識 九、企業(yè)家的前瞻性眼光 十、管理的以小見大 十一、循章 辦事成為自覺第四章 為什么德國領導者具有獨特的競爭力 一、理智外表下的激情 二、無形的自我營銷和溝通 三、“看人之大”的領導風格 四、“站高一線”的心智模式 五、ETHOS——啟動成功決策的思維程序 六、德國領導者憑直覺決策的能力 七、德國領導者溝通的四個內心框架 八、領導者如何真正做到理解他人 九、情緒智慧是領導者的強大武器 十、領導者如何面對“痛苦” 十一、影響和引導員工的藝術——強大的語言力量 十二、領導者如何讓語言“飽滿圓潤” 十三、領導者如何展示自身感性與理性的力量第五章 為什么德國人如此嚴謹?shù)诹隆槭裁吹聡巳绱司礃I(yè)第七章 為什么德國人如此生活第八章 為什么德國式教育如此成功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二、獨特的德國經濟模式 德國是如何走上民富國強之路的呢?這要從德國經濟奇跡談起。二戰(zhàn)結束后,德國土地上一片廢墟。據(jù)當時的專家統(tǒng)計,如果要把被盟軍炸塌的瓦礫清理完畢怎么也得10-15年,有的人更悲觀,認為沒有30年的時間根本就沒有希望?! ∏謇韽U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但更麻煩的則是選擇什么樣的經濟制度。當時的德國在這個問題上爭議不斷,但主要存在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是建立市場經濟制度,另外一種是建立公有的計劃經濟制度。在建立市場經濟制度的問題上也有諸多分歧,是建立自由的市場經濟、有秩序的市場經濟還是國家發(fā)揮強大作用的市場經濟?真理越辯越明。以艾哈德和阿爾馬克為代表的秩序學派在辯論中逐漸占據(jù)上風,最后達成共識:社會市場經濟是德國最好的出路。社會市場經濟的發(fā)明者、經濟部長艾哈德的副手阿爾弗雷德·米勒·阿爾馬克把市場看作經濟制度中“支撐的框架”,但它不應完全自由發(fā)展,而是要受到有秩序的調節(jié)。阿爾馬克認為,理想制度應包括反壟斷的競爭機制、穩(wěn)定的貨幣、再分配政策和社會救助。他認為,競爭和市場必須基于社會公平正義。這就是社會市場經濟體制?! 《陨缑顸h和工會為代表的一方則要求廢除私有制,建立起一種“理想”的制度——生產資料公有、國家對經濟實現(xiàn)嚴格的計劃管理。他們要求國家在經濟生活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呼吁建立計劃經濟制度。當時的工會力量異常強大,而社民黨也有長期的歷史和深厚的社會基礎,可以說德國實行公有的計劃經濟迫在眉睫?! ∽罱K的結果卻是,德國經濟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社會市場經濟。既然左翼力量如此強大,為什么沒有選擇計劃經濟模式呢? 這得從歷史中尋找原因。聯(lián)邦德國主要是對魏瑪共和國的教訓進行了反省。由于德國并無民主體制的傳統(tǒng)和積淀,因此在一戰(zhàn)之后匆忙建立起來的魏瑪共和國存在諸多缺陷,其中最致命的原因是過分強調個人自由,忽視國家的責任。希特勒抓住這個機會把國家責任放大,從而贏得民心,但結局是可悲的?! ∫虼?,一個較為理想的社會制度應該是尊重個人自由,但不忽視國家的責任。社會市場經濟有別于自由資本主義的自由放任原則,同時反對計劃經濟的國家統(tǒng)制模式,保證個人的首創(chuàng)性精神及對私有財產的保護。國家在市場經濟中主要擔負調節(jié)的責任。在市場的框架條件下,企業(yè)可以自由和獨立地決定他們想生產和消費什么。而生產什么貨物,生產多少以及誰從中得到多少,主要由市場決定,國家盡可能地放棄對價格和工資形成的直接干預。簡言之,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核心是以市場競爭為主軸,同時國家制定相應的秩序和規(guī)則,保證市場的有序發(fā)展,這就是新自由主義的弗萊堡模式。 第二個原因是德國的社會保險制度。這是阻止德國走上專制道路最有力的屏障。社會保險制度的建立弱化了階級矛盾,盡管工會力量強大,但它們的“武功”卻無用武之地,社會保險制度把他們捆進了籠子。俾斯麥當初建立的這套制度發(fā)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成為阻擋極端體制的防火墻。如果他在天有靈,一定會欣慰地說:“我當初無意建立的這套制度避免了德國更大的災難?!薄 槭裁磿⑵鹕鐣U现贫饶兀窟@和德國當時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密不可分。19世紀的德國主要存在三股力量:工人階級、容克地主和資產階級。其中,工人階級力量最為強大,容克地主居于統(tǒng)治地位,而資產階級力量最為弱小。代表工人力量的社會民主工黨(后來的社民黨)主張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共同分享社會財富。而居于統(tǒng)治階級的容克地主則走妥協(xié)道路,即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工人階層的利益但避免工人力量發(fā)展壯大,于是現(xiàn)代社會保障制度從德國誕生,對社會保險實行國家立法。這是一條中庸的“公有制”道路,盡量照顧社會兩端的利益: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從一定程度緩和了社會矛盾,資本主義在德國也得到了保護和發(fā)展?! ∫虼?,二戰(zhàn)結束后選民們普遍認可中庸的“公有制”道路,擯棄了激進的蘇聯(lián)模式。在選民們看來,以私有制為基礎的中庸“公有制”道路比較保險,德國人根據(jù)自己國家的歷史和現(xiàn)狀,比較理性地選擇了自己的道路,并認真地堅持做下去,由此創(chuàng)造了“德國經濟奇跡”。在聯(lián)邦德國成立后短短的15年時間里,德國國民收入普遍提高,成為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楷模?! ‘斎?,德國選擇市場經濟的原因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這就是美國、英國和法國的軍事占領,特別是馬歇爾計劃。西方盟國肯定不樂意看見一個經濟“怪胎”在德國出現(xiàn)。因此,德國人普遍將德國的成功歸結于三點:社會市場經濟體制、馬歇爾計劃和職業(yè)教育。
編輯推薦
一個深入德國人內心,了解德國人的人格特質以及德國核心競爭力的讀本。德國人的理性思考、憂患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縝密的語言技巧、無形而直指人心的溝通方式等優(yōu)秀特質,構成一個民族的核心競效力。 為什么德國民富國強?為什么德國官員兢兢業(yè)業(yè)?為什么德國企業(yè)長盛不衰?為什么德國領導者具有獨特的競爭力?為什么德國人如此嚴謹?為什么德國人如此敬業(yè)?德國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這是一個可以不斷深入探究的話題。無論工作還是生活,如果能從德國人身上學到點什么,這對于自身的成功、民族素質的提升將會有所裨益。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