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作者:陳誠 頁數(shù):652
Tag標簽:無
前言
陳誠回憶錄——建設臺灣》較為詳細地記述了陳誠擔任臺灣省主席、“行政院長”、“副總統(tǒng)”、國民黨副總裁期間,參與臺灣軍事、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重大決策活動情況。這部回憶錄對于我們研究國民黨敗退臺灣后的早期活動及其決策內(nèi)幕,進一步研究和把握臺灣的發(fā)展變化,深化臺灣問題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正如我國著名史學家章開沅先生在本書序言中所指出的:“如果說,《陳誠回憶錄》的抗日戰(zhàn)爭部分,為全面了解與研究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珍貴史料;那么其建設臺灣部分,將有助于我們了解1949年至1965年臺灣的政局、建設與社會狀況。作為這16年臺灣的主要主政者之一,他的回憶相當翔實與細密,相信必將引發(fā)眾多讀者研究臺灣的濃厚興趣。” 陳誠在這一時期主持參與建設臺灣,為迎接國民黨遷臺以及此后臺灣經(jīng)濟的起飛,奠定了重要基礎。然而,縱觀陳誠的一生,他集愛國、忠蔣、反共于一身,是所謂“反攻大陸計劃”的主要鼓吹者。這在本書中有較為明顯的體現(xiàn)。比如,作者在此書前言開篇直敘:“因此我在這一年中,不獨致力于軍隊的整建與士氣的重振,而尤致力于政治的革新與經(jīng)濟的建設。我不敢以通常的省政自囿,實欲以孤臣孽子之心,確保此‘反共復國’的最后基地,與挽回已失的人心。”他說:“在此等待期中,我們的軍事反攻雖不可能,但是政治反攻、經(jīng)濟反攻、文化反攻則是可以好好地做一下的——我們不妨統(tǒng)稱此種反攻為精神反攻……此種精神反攻的力量,不但可使大陸人民歸心于我,就連共軍、共干也必群情向往,盼我來蘇,那時我們的軍事反攻將僅僅是一種不可少的步驟”(第181頁)。他還說:“‘反攻復國’的問題,亦猶是也。大家必須和衷共濟,盡心竭力,以求其成;如反而相率置身事外,一味說風涼話,甚至還有人站在黃鶴樓上看翻船,惟恐天下不亂,這樣,‘反攻復國’不知增加多少困難了”(第305頁)。“準備反功大陸的中心任務,爭取反共抗俄的光榮勝利”(第352頁)?! ∽髡邔?950年爆發(fā)的朝鮮戰(zhàn)爭的評述、對李宗仁等國民黨重要領導人的看法和評論,也帶有明顯的政治偏見。關于朝鮮戰(zhàn)爭,他認為,“由聯(lián)合國扶植的南韓,雖然弱一點,卻不失為是一個舉世公認的國家;而由蘇俄一手制造的北韓,雖然強得很,卻只是克里姆林宮如假包換的傀儡。這樣,北韓之侵入南韓,便不能看作是韓國人和韓國人的內(nèi)戰(zhàn),而是蘇俄利用韓國人為作戰(zhàn)工具的侵略”(第104頁)。還說:“蘇俄發(fā)動韓共和中共‘侵略’大韓民國,到今天已經(jīng)一年。韓國軍民起而反抗‘侵略’不僅是為了保衛(wèi)韓國的獨立自由,也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聯(lián)合國當時決定援韓,以武力制裁國際共產(chǎn)主義的‘侵略’行為,一年來這種集體的國際制裁已經(jīng)予‘侵略者’以嚴重的打擊”(第406頁)。對李宗仁,作者認為:“大陸危如累卵之際,李代‘總統(tǒng)’背棄了他的‘國家’和人民,飛港轉美,正做著去‘國’惟恐不遠的逃避。而同時蔣總裁夫婦則分別由蓉由美飛返臺北,與其‘政府’及人民共赴‘國難…(第263頁)。“李氏于‘總統(tǒng)’復行視事之次日,在美發(fā)表談話,自稱已繼任‘中國總統(tǒng)’,蔣‘總統(tǒng)’復職于法為無據(jù)云云。李氏為之此言,可謂厚顏已極”(第263頁)?! 〈送?,書中還有不少攻擊謾罵中國共產(chǎn)黨的言論,對于社會主義以及中國共產(chǎn)黨實行的一系列政策多有攻擊和貶損。比如,對于社會主義,作者認為“這兩大勢力(按:資本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兩大勢力)的稱號,以國言,就是美與俄;就政治制度言,就是‘民主’與‘獨裁’;就經(jīng)濟思想言,就是新資本主義與共產(chǎn)主義;綜而言之,亦即‘自由’與‘奴役’是已”(第79頁)。對于土地政策,他認為“首謂中國土地問題,兩千多年以來,沒有得到過真正的解決。國父很早就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張,只因這是有革命性的政策,迄未真正見諸實行。所以農(nóng)民大感失望。共黨抓著這個弱點,打出‘土地革命’的‘招牌’,利用‘分田’辦法來‘欺騙’人民,以致造成今日如此嚴重的‘災禍…(第404頁)。對于留學生政策,作者說:“共方爭取留學生,在紐約設有留學生回國指導委員會,專事‘引誘’留學生回大陸”(第373頁),等等?! 凶掷镄虚g透露出來的作者的反共立場和唯心觀點,以及美化國民黨、蔣介石的言論,請讀者在閱讀時注意,給予認真鑒別?! ”緯诰庉嫵霭孢^程中,曾得到有關部門和人士的支持與幫助。我國著名史學家章開沅先生對本書的出版殷切關懷,不辭辛勞,欣然再次提筆作序。華中師范大學教授李良明先生、余子俠先生,為本書的出版事宜籌謀劃策,給予積極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謝。 2010年10月6日
內(nèi)容概要
本書較為詳細地記述了陳誠擔任臺灣省主席、臺灣“行政院長”、“副總統(tǒng)”、國民黨副總裁期間,參與臺灣軍事、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重大決策活動情況。這部回憶錄對于我們研究國民黨敗退臺灣后的早期活動及其決策內(nèi)幕,進一步研究和把握臺灣的發(fā)展變化,深化臺灣問題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書是《陳誠回憶錄》系列叢書之一,原由臺灣“國史館”2005年出版發(fā)行。原叢書共分六卷:《北伐平亂》(一卷?,《國共戰(zhàn)爭》(一卷),《抗日戰(zhàn)爭》(兩卷),《建設臺灣》(兩卷)。
作者簡介
陳誠,字辭修,別號石叟,1898年1月4日生于浙江省青田縣一個地主家庭。1918年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后歷任國民黨軍隊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副師長、師長、軍長、集團軍總司令、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政治部長、軍政部長、參謀總長等職。國民黨敗退臺灣后,曾任臺灣省主席、臺灣“行政院長”、“副總統(tǒng)”、國民黨副總裁等職。
書籍目錄
第一部 臺政一年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jié) 奉命主臺的前前后后
第二節(jié) 對于時局幾點建議
第二章 省政初期的若干措施
第一節(jié) 決定方針與安定人事
第二節(jié) 疏運物資與溝通意見
第三節(jié) 兩度奉召入京
第三章 實施入境限制
第一節(jié) 實施的緣起與波折
第二節(jié) “立法”問題
第四章 兩次召開全省行政會議
第一節(jié) 第一次行政會議之召開及其收獲
第二節(jié) 第二次行政會議召開的目的:檢討過去策勵將來
第五章 糧食增產(chǎn)與整頓公營事業(yè)
第一節(jié) 糧食增產(chǎn)
第二節(jié) 整頓公營事業(yè)
第六章 實行“三七五”減租
第一節(jié) 土地改革理想的初步實現(xiàn)
第二節(jié) 臺灣“三七五”減租的實施
第七章 改革幣制
第一節(jié) 改革幣制的原因與條件
第二節(jié) 改革幣制的實施
第八章 準備實施地方自治
第一節(jié) 地方自治研究會的設置
第二節(jié) 地方自治研究會研議的方案
第九章 推行計劃教育
第一節(jié) 計劃教育的意義
第二節(jié) 計劃教育的實施
第十章 省府改組
第一節(jié) 由鄭介民與白吉爾的會談說起
第二節(jié) 改組經(jīng)過
第三節(jié) 吳國楨與美援
第十一章 軍隊的整建與金門登步之捷
第一節(jié)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之成立
第二節(jié) 部隊的整編與擴建
第三節(jié) 金門登步之捷
第二部 四年“行政院長”之回憶
第一章 奉命接掌“行政院”
第一節(jié) 奉命前后
第二節(jié) 盱衡大局
第三節(jié) 施政方針
第二章 四年來之“外交”
第一節(jié) 縱觀國際大勢
第二節(jié) “外交”政策
第三節(jié) “中美”關系
第四節(jié) “中日”關系
第五節(jié) 所謂臺灣問題
第六節(jié) 韓戰(zhàn)
……
第三部 陳誠言行紀要
第四部 往來函電
相關人物姓名字號表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元月八日,我擬了一個長電呈復總統(tǒng),這個電報,甚關重要,特將全文錄此,以備以后參考:“奉讀子魚電,至深感激?,F(xiàn)已至與反革命者短兵相接之時,亦至革命與不革命者之分水界,反革命者無時不想阻撓革命,但真有革命之決心者,必將因此而益增深刻之認識與努力。此次鈞座命職主臺,環(huán)境情形自在意料中,奉讀電示,更當盡瘁圖效,勉副厚望。此間困難亦多,詳情想伯聰(魏道明)兄業(yè)已面報,蓋京中各種現(xiàn)象,已漸推移至臺,高級人員之家屬,以及立監(jiān)委與國大代表,紛集臺島,為數(shù)甚多。即住行兩事,已感棘手,其余更可概見。當盡量忍耐,慎重處理,所囑各節(jié),謹復如次:(一)對駐臺空軍及其眷屬,經(jīng)已特予注意,俾能安心在前方作戰(zhàn),并不時約晤郝司令商談,其最大困難為住屋。如屏東、嘉義等處,曾因此與陸軍部隊發(fā)生爭執(zhí),雖經(jīng)勸導,問題仍未解決,惟有增建房舍。此議在伯聰任內(nèi),本已有決定,惜為審計手續(xù)所延誤,為迅赴事機計,似以由國防部自行主辦,方能爭取時間,所需五金材料,須由滬訂購,余由此間盡量供應。(二)向華(張發(fā)奎)兄遵即電約來臺商談,惟海南島關系至巨,不早籌計,將人敵手,最好即以向華兄前往主持,而以歐震襄助,專管軍事,給以一個軍之番號,由保安隊撥編充實之。(三)伯陵(薛岳)兄前曾約率諸孩來臺,以種種不便未果,當再電相邀,渠憤慨雖多,但絕不至為反動者所利用。陸總恐非所愿,如以廣州綏署或以韶關另設綏署令其負責,必能深資倚畀。(四)此后遵當不多發(fā)表意見,惟鈞座對于各種腐惡集團,亦宜當機立斷,勿再瞻徇敷衍,致受其累。事急言切,幸賜垂察。職在臺當積極準備,惟望鈞座速下決心,作一年后反攻之準備,最為重要,此間一切,除力求安定外,并注意增加生產(chǎn),以裕民生,而收民心?!标P于約張向華、薛伯陵來臺事,當時他們都沒有來??偨y(tǒng)同時亦曾去電相召,以道遠言略,亦均無結果。后來總統(tǒng)要我先征得伯陵同意后,發(fā)表他繼宋子文先生之后為粵省主席。另發(fā)表張向華為陸軍總司令,而以余幄奇(漢謀)任廣州綏署主任,以陳伯南(濟棠)任海南軍政長官。第二節(jié) 對于時局幾點建議在我接事的前后,整個局勢業(yè)已岌岌可危,我既懔于自身所負職責之重,凡所措施,自不可不從遠處大處著眼,而不能以經(jīng)常的省政自囿。當時我認為:第一,臺灣光復雖已三年,但一切基礎都還沒有樹立,地方對中央,每多疑懼,人民視政府,無非剝削。自“二二八”事變迄今,此種隔閡始終未除。尤以白健生(崇禧)先生前次來臺時,曾代表中央所允許臺人的條件,如臺人治臺,及縣長民選等,不免有示惠之嫌,使實際負責的人感到困難。但我為了維持政府信用起見,還是決定分期去做。
編輯推薦
《陳誠回憶錄:建設臺灣》是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