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 作者:羅伯特·索羅門,凱瑟琳·希羅門 頁數(shù):239 譯者:楊艷萍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哲學的故事是一部人類自我認識與對世界感到驚奇的歷史。簡言之,哲學的故事是集體與個體所表現(xiàn)出的對智慧的激情。它同時包含了宗教、神話、文化和個體的自我認同以及科學的起源。哲學的故事展開于各時代哲學家的思想與教誨中,而且,它也能以更廣泛的筆觸描繪出一幅關(guān)于趨勢、運動及流行觀念的更為宏觀的圖畫——十九世紀德國哲學家稱之為隨著時間前進的“時代精神”(Zeitgeist)。當然,哲學家個體在這場戲劇中起著主要作用,但是舞臺中心不屬于他們,而屬于他們所發(fā)明、發(fā)現(xiàn)或提倡的觀念。因此,哲學故事與其說是哲學家的集體傳記,還不如說是觀念世界的抽象畫。
作者簡介
羅伯特·索羅門、凱瑟琳·希金斯,他們同是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哲學教授,亦為一對學術(shù)伉儷,羅伯特·索羅門已于2007年過世。這是他們合作的第七部著作。此前出版的6部著作包括《閱讀尼采》、《尼采到底在說什么》、《德國唯心主義時代》、《從非洲到禪宗:世界哲學全覽》、《哲學簡史》、《愛的哲學》等。他們對經(jīng)典哲學著作的大眾化普及在西方影響廣泛。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有終極真理嗎? 起源 世界從何而來?早期印度哲學 希伯來人、上帝與律法 為何受苦?瑣羅亞德斯教與罪惡的問題 何謂覺悟?佛教與耆那教 追尋和諧:儒家、道家與墨家 世界的要素:、早期希臘哲學 我們應該如何活著?蘇格拉底與智者 哲學家的哲學家: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 處境艱難的時代:亞里士多德之后 “發(fā)現(xiàn)”非洲與美洲之前第二部分 信仰與理性 基督教的誕生 新柏拉圖主義、奧古斯丁與內(nèi)在精神生命 朝向麥加:伊斯蘭教的興起 狀態(tài)的轉(zhuǎn)變:神秘主義與禪宗 理性與信仰:逍遙學派傳統(tǒng) 思考上帝:經(jīng)院哲學 宗教和哲學的“再生”: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 新科學及其政治 誰能認識?笛卡爾與蒙田思想中懷疑的作用 事物為何發(fā)生?斯賓諾莎、萊布尼茲與牛頓 探求普世性:啟蒙運動 “拿給我看!”洛克、休謨與經(jīng)驗主義 哲學與革命 亞當·斯密與商業(yè)新世界第三部分 從現(xiàn)代性到后現(xiàn)代主義 理性的領(lǐng)域:康德 黑格爾與歷史 詩與哲學的戰(zhàn)爭:浪漫主義 超越黑格爾:克爾愷郭爾、費爾巴哈與馬克思 人性走向何方?穆勒、達爾文與尼采 從清教到實用主義:美國哲學 回歸基礎:弗雷格,羅素與胡塞爾 理性的限制:維特根斯坦、弗洛伊德與韋伯 過程的進展:反對分析 生命的悲劇性意義:烏納穆諾、克羅齊與海德格爾 反抗法西斯主義:實證主義與存在主義 哲學發(fā)現(xiàn)“他者”:后現(xiàn)代主義的問題主要書目時間表索引
章節(jié)摘錄
隨著希望與自信的勃發(fā),文藝復興晚期的哲學家逐漸相信,真的知識本身是可以獲得的也是有價值的,作為力量的工具也是有價值的。他們也普遍地變得多疑起來,他們很少相信那些“顯而易見”的事物。更進一步也更深刻的矛盾是:客觀知識的來源從經(jīng)驗上來說是建立于一個個體的主觀性之中。我們通過向“內(nèi)”看來逐漸認識這個外在世界。同時強調(diào)主觀性與客觀性,不難理解其優(yōu)點。憑借堅持主觀性,新哲學家可以回避既有的教會權(quán)威和君權(quán)神授的政治領(lǐng)袖。強調(diào)主觀性也開啟了通往令人驚異的平等主義之路: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真理。我們使用正確的理性和經(jīng)驗的方法所確立的,不僅對我們來說,也對這個世界即客觀性來說,是真的。然而,這種內(nèi)在的轉(zhuǎn)向也引起了新的懷疑。我們能夠認識這種知識嗎?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在這本薄薄的小書里,兩位作者卻概括出了清晰易懂的哲學脈絡,讓初學者毫無困難地追溯哲學的發(fā)展。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給圖書館收藏的作品。 ——Library Journal這本清晰易懂的哲學史書真正做到了“簡潔”二字,不過,簡短并不代表膚淺……雖然涉及許多哲學家與哲學主張,但其焦點還是集中在幾個歷史久遠的哲學核心問題上。這些問題看似艱深,但是作者生動的敘述方式足以讓人輕松讀懂哲學。 ——Booklist這本簡明哲學史生動地介紹了世界上的偉大觀念,檢視了哲濱發(fā)展與觀念的演進,并且探討了哲學家思想彼此的重要連結(jié)與差異,以及哲學家的主張。 ——Midwest Book Reiview
編輯推薦
《最簡潔的哲學:智慧的歷史》由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當諸事順利卻覺無聊時——讀點哲學當諸事不順仍需前行時——讀點哲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