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不再重要

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尼古拉斯·卡爾  頁數:180  譯者:閆鮮寧  
Tag標簽:無  

前言

聆聽智者的預言:《IT不再重要》《IT不再重要》,僅僅從書名上看,給筆者的第一感覺是,卡爾提及了目前在業(yè)內作為熱門的云計算。初次聽說云計算的人,恐怕就和這個名字一樣感到云山霧罩。但提到耳熟能詳的lBM的“隨需應變”就很容易理解了。其實所謂的云計算,就是“隨需應變”的延伸,即廠商按照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提供相應的硬件、軟件和服務。鑒于互聯(lián)網的迅速發(fā)展,與“隨需應變”不同的是,用戶需求的滿足是通過互聯(lián)網來實現(xiàn)的。也許正是由于借助于互聯(lián)網這個特點,互聯(lián)網公司才走在了云計算的前列。例如Goole的云計算,它是由幾十萬甚至大約100萬臺廉價的服務器所組成的網絡。這些機器就單個而論的話,其性能并不比家用臺式機強大多少。但是這個網絡存儲的數據量驚人,能容納不計其數的網絡數據拷貝,因此搜索速度能夠更快,在眨眼之間便能為數十億的搜索提交答案。與許多傳統(tǒng)的超級計算機不同,Goole的系統(tǒng)永遠不會老化。如果網絡中某一臺機器落伍(通常在使用3年后),工程師們就會把它淘汰,而代之以性能更強的新款計算機。這意味著,“云”幾乎就像生物一樣能長生不老。就像卡爾在《IT不再重要》一書中描繪的初次進入VeriCenter公司的情景:“進了門就像進了一個新世界。這棟樓房雖然外表像一個舊工廠,但內里藏著完全與眾不同的東西——它并不反映工業(yè)時代的歷史,而是體現(xiàn)著數字未來。我面前是一間十分巨大的屋子,有城里一個街區(qū)那么大,在1000盞日光燈的照耀下,滿目皆是龐大的電腦設備。它們排成長長的行列,每臺電腦都被帶鎖的鋼絲網罩著。電腦的機身上有各公司的標識,如IBM、Sun Microsystems、Dell及HP。屋內似乎沒有其他人,只有一排排電腦,機內的風扇嗡嗡響著,當海量的數據流過電腦的微處理器時,紅色和綠色的發(fā)光二極管無聲地不斷閃爍。在我們的頭頂,有的排風扇將電腦芯片產生的熱量吸走,而有的排風扇則將涼爽的、經過濾的空氣泵入室內?!逼鋵嵾@就是云計算的心臟——數據中心。此外,在《IT不再重要》一書中,卡爾通俗地解釋了云計算的使用模式。向“云”規(guī)模的數據處理邁進標志著我們在信息處理方面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從最基本的層面講,“云”的發(fā)展就如同100年前人類用電的進程演變,當時的農場和公司逐漸關閉了自己的發(fā)電機,轉而從高效的發(fā)電廠購買電力。其實,Google的高管們很早以前就開始展望這一轉變并為之進行籌劃準備。以Google設備為核心的“云計算”完全符合由該公司創(chuàng)始人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10年前提出的遠大構想:構建起跨越全世界的信息,供人們隨時隨地訪問。在此,Google的搜索引擎可以視為云計算的早期產品。用戶的搜索請求經過互聯(lián)網發(fā)送到Google的大型服務器集群上,完成之后再返回用戶桌面。是的,云計算創(chuàng)造了一種不同以往的全新的商業(yè)模式。即用戶不再需要關心如何根據自己的業(yè)務需求來購買服務器、軟件和解決方案,只是根據自己的需要,通過互聯(lián)網來購買自己需要的計算處理資源。對此,卡爾也看到了這種趨勢對于產業(yè)帶來的革命。在《IT不再重要》一書中,卡爾認為,一些公司看到了這種公用服務模式在經濟上的有利之處,因此正在重新思考自己采購和使用信息技術的方式。它們不再花大筆金錢購買電腦和軟件,而正在努力與這種新的網格連接上。這一變化不僅會改變公司信息技術部門的性質,也會動搖整個電腦行業(yè)。大的技術公司——微軟、戴爾、甲骨文、IBM等——已通過向無數公司出售相同的電腦系統(tǒng)而賺了無數的錢。當電腦應用變得更具中央形態(tài)時,這種電腦系統(tǒng)的銷售額將大大減少。鑒于企業(yè)界每年要花l萬億美元以上來買硬件和軟件,全球經濟將會感到這一新變化帶來的影響。另外,卡爾在《IT不再重要》一書中,還列舉了亞馬遜公司的例子來說明云計算模式給用戶帶來的好處。亞馬遜公司早期的客戶大都是較小的公司——即付不起錢自己建設如此先進系統(tǒng)的公司。雖然這些公司在收獲電腦自動化好處方面長期落后于大公司,但它們突然能追趕上來了。亞馬遜公司的公用運算為大家準備好了比賽場地。網上照片存放網站SmugMug即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個網站在比較出名之后,用戶上傳的圖像文件突然大增。其文件存放數量激增到了5億個,但上傳需求仍無減緩的跡象。SmugMug沒有投資于昂貴的存儲設備,僅僅加入了s3服務,從而利用亞馬遜公司無比巨大的存儲系統(tǒng)作為自己的數據倉庫。SmugMug估計它自己因此節(jié)省了50萬美元的設備費用,除此之外它還避免了雇用更多人手和租用更多的寫字樓面積。該公司CEO唐?邁克阿斯基爾(Don MacAskill)說,公用運算服務“使SmugMug能與財力雄厚的大公司競爭,而不必籌集大筆資金去買硬件?!蹦臣乙怖昧薙3服務的新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說:“這就好像讓亞馬遜公司的工程師為我們工作?!碑斎?,除了互聯(lián)網公司外,傳統(tǒng)的IT企業(yè)也在向云計算進軍。例如IBM去年宣布推出的“藍云”計劃,這是一種軟件和硬件的組合產品,讓企業(yè)用戶可以對“云”計算模式進行實驗,“云”計算模式使計算不僅僅局限在本地機器或遠程Server Fanns(遠程服務器農場),通過架構一個分布的、可全球訪問的資源結構,使數據中心在類似互聯(lián)網的環(huán)境下運行計算。除了IBM外,微軟的優(yōu)勢也顯而易見,眾所周知,全世界有數以億計的Windows用戶,微軟所要做的就是將這些用戶通過互聯(lián)網更緊密地連接起來,并向他們提供云計算服務——通過Windows Live?!爱斈阆氲酱鎯Γ蜁氲絎indows Live?!边@是比爾?蓋茨曾經說的話,微軟正在創(chuàng)造這樣一種用戶體驗,即從一般的設備存儲轉移到任何時間都可以存儲的模式。其目的很明顯,就是在互聯(lián)網戰(zhàn)略上同Google平起平坐。但隨之也為用戶帶來了疑惑。尼古拉斯?卡爾在《IT不再重要》一書中描繪了云計算不怎么光明的一面。他認為計算機既是解放的技術,又是控制的技術。尤其是當系統(tǒng)變得更加集中化時,個人數據被越來越多地暴露;數據挖掘軟件越來越專業(yè)時,控制之手將占上風。此時,系統(tǒng)將變成監(jiān)視和操控人類的絕佳機器。其實從專業(yè)的角度看,云計算目前確實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和普及中的障礙。首先是目前推出的云計算方案各有不同,這也就面臨著連接各種計算機系統(tǒng)的技術標準、維護云計算正常運作的軟件技術標準的問題,如果這一問題不能很好解決的話,用戶在云計算的選擇上就會出現(xiàn)該選擇誰的困惑,尤其是對于業(yè)務種類繁多的用戶,能否做到不同廠商的云計算方案的協(xié)同至關重要。其次就是對于為了解決自身業(yè)務需求而已經投資建立數據中心的用戶,如果用戶要轉向云計算應用的話,原有的數據中心如何處理?是融合進云計算當中,還是放棄,這也是提供云計算的廠商應該為用戶考慮的問題。第三就是用戶的使用習慣。與用戶使用自己的數據中心不同,云計算提供的是公共計算資源,那么用戶是否會習慣與他人共用資源?此外,由于云計算涉及用戶的身份等大量信息的存儲,所以對用戶隱私的保護也將是云計算面臨的重要問題。還有就是云計算的使用是借助互聯(lián)網,對于網絡環(huán)境的要求(例如帶寬)能否滿足用戶的并發(fā)需求也是個挑戰(zhàn)??傊?,通過卡爾《IT不再重要》一書,你可以對目前業(yè)內炙手可熱的艱澀的云計算能夠有很通俗的了解。當然,與當年卡爾題為《IT不再重要》的文章一樣,他對于云計算的未來在表示出樂觀和期待的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擔憂。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相信不同的人讀了《IT不再重要》一書外,對于云計算的演變、現(xiàn)在和未來都會有不同的啟示。IT業(yè)界資深記者孫永杰2008年8月于北京

內容概要

  這是一場在互聯(lián)網領域引起軒然大波的激烈論戰(zhàn)。這場論爭涉及到:IT真的不再重要了嗎?我們的未來將會是什么樣子?未來的云計算能夠“稱霸”信息產業(yè)領域嗎?面對這場論戰(zhàn),微軟創(chuàng)始人比爾·蓋茨、英特爾CFO貝瑞特、通用電氣董事會主席杰弗瑞·伊梅爾特等各業(yè)界巨頭紛紛參與其中,一時間互聯(lián)網領域“劍拔弩張、硝煙四起”……  本書提出的觀點會讓你難以想象!  你需要的大部分東西都在互聯(lián)網上——而且還是免費的。其實,很早就有人警告說,傳統(tǒng)的微軟軟件將失去對市場的控制力!  今天的計算就如同當年的電一樣,正在完成從工

作者簡介

尼古拉斯?卡爾,生于1959年,畢業(yè)于哈佛大學,是美國知名作家兼思想家,專門研究戰(zhàn)略、創(chuàng)新和技術。他于1997~2003年任《哈佛商業(yè)評論》執(zhí)行主編。他現(xiàn)在居住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

書籍目錄

讀引言  波士頓一家不起眼的公司第一部分  一個被重構的世界第一章  水車、電力與互聯(lián)網:越來越精彩的世界第二章  愛迪生和他的大管家第三章  由機械到數字:難以想象的變革第四章  再見,蓋茨先生第五章  奇跡般的白色城市第二部分  我們生活在“云”中第六章  神通廣大的萬維電腦第七章  網絡世界的影響:福兮?禍兮?第八章  信息“分割”:原來可以變得如此奇妙第九章  與網絡“作戰(zhàn)”第十章  你無法逃脫的“蜘蛛網”第十一章  誰是你的主宰后記  火焰和燈絲:一直被重構的世界

章節(jié)摘錄

第一部 分一個被重構的世界第一章 水車、電力與互聯(lián)網:越來越精彩的世界亨利?伯登(Henry Burden)于1851年在紐約州北部某個鐵工廠的旁邊,制造了一臺很棒的機器,它很像一個巨大的自行車輪子,從厚實的中心輪轂處伸出幾十根粗粗的鐵輻條。這臺機器有60英尺高,250噸重,是當時全美體積最大也是功率最大的工業(yè)水車。它靠引自Wyna-ntskill河的急流推動,當以最高速度(每分鐘2.5圈)轉動時,可產生500馬力的功率。通過一個由齒輪、皮帶和滑輪組成的復雜系統(tǒng),伯登手下的工人利用這臺工業(yè)水車來驅動鉆床、研磨輪、鍛錘和車床。亨利?伯登有著搞工業(yè)發(fā)明的天賦。他是一名蘇格蘭工程師,1819年,21歲的他移民來到美國。他來美國后即在阿爾巴尼的一家農具工廠工作,他在幾個月內就發(fā)明了全美第一臺苗床中耕機,并設計了一種改進型的犁。他在3年后遷到了附近的Troy鎮(zhèn),負責管理Troy鐵器和制釘工廠。最終,他買下了這座工廠并改名為伯登鐵工廠。他很快就發(fā)現(xiàn)該廠位置極佳,附近就是哈得孫河和剛建成的伊利運河的交匯點。如果他能提高工廠的產量,即可通過運河將產品運銷到美國東北部和中西部的新市場。他開始行動了,將這個百年來一直依靠鐵匠等工藝吃飯的小廠,發(fā)展成了一個機械化的工廠。他在幾十年中制造了多臺機器,使鐵釘和鐵路道釘的生產實現(xiàn)了自動化。他還在1835年發(fā)明了伯登馬蹄鐵機。這是一種精巧的機械裝置,可以每秒1個的速度將鐵條彎成馬蹄形。他還用業(yè)余時間設計了一種大型航海蒸汽船,這種船成為日后很多渡輪和巡航船的范本。但是,伯登最偉大的、使他名利雙收的創(chuàng)造仍是工業(yè)水車。這種水車被一位當地詩人稱為“水車里的尼亞加拉巨人”。它以空前的巨大體積和功率,使伯登鐵工廠把其他制造商遠遠地甩在了后面。公司憑借該廠產量和效率的擴大,以更少的工人和時間就生產出了比競爭者更多的馬蹄鐵、道釘等產品。該公司贏得了在南北戰(zhàn)爭期間為聯(lián)邦軍隊提供幾乎全部馬蹄鐵的合同,并成為美國鐵路道釘的主要供應商之一,為鐵路的進軍西部做出了貢獻。對伯登來說,有效利用機械動力進行生產對公司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完全可與工人技能或產品質量的重要性相媲美。他與當時的其他工廠主一樣,既生產能源,也生產產品。若是有人在20世紀初探訪該鐵工廠,他會看到一個令人吃驚的景象。那臺巨大的工業(yè)水車已被棄用,場地四周野草叢生,機器本身已是銹跡斑斑,它在連續(xù)運轉50年后,已被閑置了。制造商們不再需要自己解決動力問題了。它們可以通過送電到廠的輸電網,用大型電業(yè)公司下屬電廠發(fā)的電來驅動自己的機器進行生產,這些新的公用電廠很快就接管了工業(yè)動力的供應。伯登的大水車和全國成千上萬臺私人水車、蒸汽機和發(fā)電機已經變得過時了。使大型電力公司成為可能的,是一系列科學和工程上的突破——在發(fā)電、輸電及設計方面的突破——但確保其勝利的并不是技術,而是經濟的發(fā)展。電力公司通過從中央電廠為許多買主送電,即取得了在動力生產上的規(guī)模經濟效應,而這一點是單個私人工廠無法做到的。對制造商來說,將本廠與新興的電網連接,以利用更便宜的動力來源,這已成為競爭之路上的必要一招。電力公司的成功全靠它自己的努力,它們一旦開始為工廠供電,即可擴大發(fā)電能力,并進一步擴大規(guī)模經濟,從而取得效率上的又一次大躍進。電價下跌得如此之快,全美幾乎每一個企業(yè)和家庭很快就都用得起電了。對于電力普及所產生的商業(yè)和社會影響,我們怎么強調都不過分。電燈改變了生活的節(jié)奏,電動組裝線使工業(yè)和加工有了新的定義,而家用電器則使工業(yè)革命進入了家庭,便宜而源源不斷的電力使我們如今的世界面貌一新。現(xiàn)今的世界是100年前不可想象的,這種用了幾代人時間就完成的轉變是如此巨大、全面,使我們幾乎不能想象家庭用上電之前的生活是什么樣子。今天,我們處于另一場劃時代的轉變之中,而且它也在走著與電類似的路徑。動力生產在一個世紀前遇到的變化,現(xiàn)在正發(fā)生在信息處理上。由單個公司生產和運營的私人電腦系統(tǒng),正在被中央數據處理工廠通過公共網格——互聯(lián)網提供的服務所取代。電腦應用正在變成一種公用事業(yè),而決定我們工作和生活方式的經濟等式正在被再一次改寫。自公司數據中心首次安裝電腦以來,在半個世紀里,各家企業(yè)為信息技術已花掉了幾十萬億美元,他們?yōu)榱烁鳂I(yè)務領域(從材料和耗材采購到雇員管理,到向客戶交貨)的自動化,不斷為日趨復雜的系統(tǒng)增添硬件和軟件;他們把這些系統(tǒng)放在工廠或辦公室里,自己設專門技術人員保養(yǎng)維護。正如亨利?伯登和其他制造商曾為自己動力系統(tǒng)的先進而競爭一樣,現(xiàn)在的公司也在為自己電腦系統(tǒng)的先進而互相競爭。不管主營業(yè)務是什么,它們反正是毫無選擇,反正是要從事數據處理這門業(yè)務。但現(xiàn)在情況不同了。已有一些剛剛嶄露頭角的公用電腦運算公司,利用微處理器效能和數據存儲系統(tǒng)容量的進步,開始興建巨大的、極有效率的信息處理工廠。他們?yōu)榇死昧松婕皫装偃f英里光纖電纜的寬帶互聯(lián)網,通過這個全球網格將自己的服務送到客戶手中。這些新興的電腦應用公司如同早年的電力公司一樣,將會取得極大的規(guī)模經濟效應,遠遠超過大多數公司自建電腦系統(tǒng)所能達到的效果。一些公司看到了這種公用服務模式在經濟上的有利之處,因此正在重新思考自己采購和使用信息技術的方式。他們不再花大筆金錢購買電腦和軟件,而正在努力與這種新的網格連接上。這一變化不僅會改變公司信息技術部門的性質,也會動搖整個電腦行業(yè)。大的技術公司——如微軟、戴爾、甲骨文、IBM等——已通過向無數公司出售相同的電腦系統(tǒng)而賺了無數的錢。當電腦應用變得更具中央形態(tài)時,這種電腦系統(tǒng)的銷售額將大大減少。鑒于企業(yè)界每年要花1萬億美元以上來買硬件和軟件,全球經濟將會感到這一新變化帶來的影響。但這很難說只是一個商業(yè)現(xiàn)象。在電腦公用服務業(yè)的最先進典范中,不少公司的目標客戶并不是企業(yè)界,而是你我這樣的普通老百姓,這方面最好的例子可能是Google公司的搜索引擎。你想想吧,難道Google公司不是一個巨大的信息公用服務公司嗎?當你需要在互聯(lián)網上搜索時,你會用網絡瀏覽器與Google公司巨大的數據中心連接上(這種數據心建立在全球若干個秘密地點)。你輸入關鍵字后,由千百臺電腦組成的Google公司數據網絡即會在幾十億個網頁組成的數據庫中搜索,選出與你的關鍵字最匹配的幾千個網頁,按相關程度排好序,并將結果通過互聯(lián)網傳到你電腦的屏幕上——這一切通常只花零點幾秒。Google公司每天要重復幾十億次這種令人驚嘆的運算,而這種運算并不發(fā)生在你的個人電腦中,它也不可能發(fā)生在你的個人電腦中。事實上,它的發(fā)生地點離你很遠,可能離你千百英里,也可能在地球的另一邊,是哪個地方的電腦芯片處理了你的搜索要求呢?你不知道,而且也不在乎——正如你不知道,而且也不在乎是哪個電廠發(fā)出的電點亮了你的臺燈。當然,一切歷史范例和類比都有局限性,而且信息技術在許多重要方面都與電不同,但在技術差異的表層之下,電和電腦應用又有很深刻的相似——以至于我們今天很容易就會忽視它們。我們把電看做一種“簡單的”效用,一種標準化的、不引人注目的電流,通過墻上的插座即可安全和可預見地到來。電的無數應用,從電視、洗衣機到機床和組裝線,已變得如此常見,以至于我們不再認為它們是基本技術的要素——它們已呈現(xiàn)了它們自己單獨的、令人熟悉的生命形態(tài)。事情并不總是如此。當電氣化開始時,它尚是一個未馴服的和不可預測的力量,能改變它觸摸過的一切,它的應用是技術的一部分,正如發(fā)電機、輸電線和電流本身一樣。當時恰如對今天的電腦系統(tǒng)一樣,所有公司都要判斷如何將電用到自己的業(yè)務上,并經常對自己的組織和流程做重大修改。當技術已有進步時,公司又要勉強用著陳舊和常常互不兼容的設備——用現(xiàn)代電腦術語說就是“遺產性的系統(tǒng)”,盡管它只會將業(yè)務鎖定在過去并阻礙其發(fā)展——而且它們還要適應客戶正在變化的需要和期望。電氣化,恰如電腦化一樣,給各公司及各行業(yè)(當家庭也開始與電網連通時,也給全社會)帶來了復雜的、影響深遠的和常常令人迷茫的變化。在純粹的經濟層面上,電與信息技術的類似甚至更加令人吃驚。兩者皆是經濟學家所稱的通用技術。它們二者被各色人等使用,應用于各種用途,執(zhí)行著許多功能,而不是僅一項或幾項功能。通用技術不應被看作是單個的工具,而應被視為一種平臺,可供許多不同工具或應用方法進行操作。一旦鐵路的路軌鋪好,你即只能用它做一件事:運行運貨或載客的火車。一旦你建起電網,即可為無數電器提供動力,如工廠中的機器人、廚房中的烤面包片機及教室中的電燈。由于通用技術的應用是如此廣泛,它為巨大的規(guī)模經濟提供了潛力——如果通用技術的供應可以統(tǒng)一的話。以上這一點并不總是可以做到的,蒸汽機和水車就是難以實現(xiàn)集中供應的通用技術,必須位于動力應用機器的附近,正因為如此,亨利?伯登才緊挨著自己鐵工廠建造了一個大水車。如果他把大水車挪遠幾百米,水車產生的能量將會完全消耗在傳動軸和皮帶上。如此一來,就沒有動力再供給工廠里的機器用了。但是電和電腦應用有一個特性,使其即使在較小型的通用技術中也獨樹一幟:它們均可通過網絡進行遠程有效傳輸。由于它們的源頭可以不在本地,因此可以取得集中供應的規(guī)模經濟效應。但是,這種節(jié)約要花很長時間才被人理解,甚至花更長時間才能被充分利用。在任何一項通用技術發(fā)展的早期,技術標準還完全談不上,也沒有廣泛的配送網,因此也就難以實現(xiàn)中央供應。它的供應出于必要,是無組織的。如果一個公司想利用這項技術,就只好買為供應它而必需的各種部件,將這些部件在現(xiàn)場組裝好,使其變成一個工作系統(tǒng),并雇用一組專業(yè)人員來維持其運轉。在電氣化的早期,各工廠為了用上電,只好自己安裝發(fā)電機——恰如今天的公司為了用上電腦,只好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統(tǒng)一樣。 這無疑是一種浪費,它造成巨大的投資負擔,給公司帶來沉重的定成本負擔,并在技術和操作人員方面導致不必要的開支和能力嚴重過剩。這種情況對技術的供應商倒很理想——他們收獲了公司過度投資帶來的益處——但它是無法持續(xù)的。一旦可以實現(xiàn)這種技術的集中供應,大規(guī)模公用服務供應商即可排擠私人提供商。公司可能要花幾十年時間,才能放棄自辦動力供應的做法并省下全部投資。但是最終,公用務導致的巨大節(jié)約將使人難以抗拒,即使是最大的企業(yè)也會順應潮流,集中供應網格終將取勝。2004年夏天在巴黎召開的一次會議上,蘋果公司推出了其受人歡迎的iMac電腦的最新款。這種電腦自1998年問世以來,一直因設計的不同尋常而令人耳目一新,而這最新的一款尤其令人吃驚。它的外表就像一臺平板電視,長方形的顯示屏嵌在白色塑料外殼上,其底座居然是鋁制的。電腦本身的全部部件——芯片、驅動器、電纜、連接器——均藏在顯示屏的后面。它的廣告詞很聰明地預計到了潛在買主的反應:電腦到哪兒去了?但是,問題不僅僅涉及一次精明的促銷行動,它同時也是一種微妙的承認:我們長期以來對電腦的觀念已經過時了。雖然我們大部分人仍然在家里或在上班時依賴個人電腦,但我們利用個人電腦的方式已與以往非常不同。我們已不再依賴電腦硬盤中的數據和軟件,而是日益更多地利用公共互聯(lián)網傳來的數據和軟件。我們的個人電腦正在變成這樣一種終端,其力量和作用不是主要來自電腦里的內容,而是主要來自電腦連上的互聯(lián)網——尤其是連人互聯(lián)網的其他電腦。我們利用電腦的方式的改變,并不是一夜之間發(fā)生的。初步形態(tài)的電腦中央運算已存在很久了。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許多早期的個人電腦擁有者通過調制解調器經電話線上網,以便接入CompuServe、Prodigy和Well等中央數據庫——人們通常稱其為“告示牌”——并與其他用戶交換信息?!懊绹诰€”普及了這種網上社區(qū),并增加了多姿多彩的圖形、聊天室、游戲、天氣預報、雜志和報紙文章,以及許多其他服務。還有其他更專業(yè)的數據庫在向學者、工程師、圖書館人員、軍事計劃人員和商業(yè)分析人員開放。當蒂姆?伯納斯一李(Tim Berners—Lee)在1990年創(chuàng)立萬維網(www)時,他為一件事準備好了舞臺,即用一個巨大的公共在線數據存儲器來取代一切私人的在線數據存儲器。萬維網使互聯(lián)網得到普及,將其變成了一個分享數字信息的全球集市。當易于使用的瀏覽器(如網景領航者和互聯(lián)網探索者)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可免費提供時,我們大家都一窩蜂地上網了。但在萬維網出現(xiàn)后的前10年中,它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是一個相當乏味的地方。我們主要將它用作一個龐大的目錄,一個以超級鏈接捆在一起的網頁總匯。我們在網上“閱讀”,用和閱讀雜志差不多的方式瀏覽網上的內容。當我們想工作,或玩游戲時,我們就會關掉瀏覽器,而打開自己電腦硬盤里已裝好的程序,比如微軟Word,或Aldus Page—maker、Encarta、Myst等。但在萬維網令人熟悉的、如書頁一樣的表象之下,實際上有一系列強大的技術在支撐,這包括用于描述和傳送數據的復雜程序,而這些強大的技術不僅會極大地放大互聯(lián)網的用處,還會改變電腦應用本身。這些技術將使所有接入互聯(lián)網的電腦都變成單一的信息處理機,很容易就能與他人分享信息和軟件編碼。一旦這些技術得到充分掌握,你就不僅能用互聯(lián)網看單個網站上的網頁,還能運行復雜的軟件程序,而這些程序有可能會從許多網站和數據庫同時接收信息。

后記

所有這些服務都暗示:信息的公用服務具有革命性潛力。在未來的幾年,我們在家或上班時必做的信息處理任務,將越來越多地由互聯(lián)網上的大型數據中心來處理。電腦應用的性質和經濟意義將有戲劇性變化,恰如機械動力的性質和經濟意義在20世紀初曾有過類似的驚人變化。這種變化對社會的影響——我們生活、工作、學習、交流、娛樂,甚至思維的方式——必將是同樣深刻的。如果說發(fā)電機是塑造20世紀社會的機器——使我們有了新的生活方式——那么互聯(lián)網這個信息發(fā)生機將是塑造21世紀新社會的機器。劉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在1970年創(chuàng)作了《權勢五角大樓》(The Pentagon of Power)一書,這是他的技術批評巨著《機器的神話》(The Myth of the Machine)的第二卷。他在這本新書中雄辯地反駁了以下流行觀點:技術進步決定了歷史的進程。他寫道:“西方社會已毫無疑問地接受了一個在技術方面必須履行的責任,而它完全與最原始的禁忌一樣專斷,這個責任就是:不僅有責任促進發(fā)明和不斷創(chuàng)造技術方面的新奇玩藝,而且同樣有責任對這些技術方面的新奇玩藝無條件投降,這只是因為它們已被創(chuàng)造出來了,而不必考慮它們對人類的影響?!泵⒏5掳凳静粦尲夹g控制我們,反倒是我們能夠控制技術——只要我們能鼓起勇氣,對我們所造的機器施加我們自由意志的全部力量。他的觀點是一種誘惑人的意見,是我們大部分人都愿認同的意見,但也是一個錯誤的意見。芒福德的錯誤并不在于斷言西方社會對技術進展的追求和擁抱毫無保留,這一點難以質疑。他的錯誤在于暗示我們的做法可以改變,塑造了西方社會的在技術方面必須履行的責任并不是專斷的,而且我們對它的投降也不是自由決定的。促進發(fā)明和擁抱隨之產生的新技術并不是“責任”,也不是我們出于某種原因而自愿接受的,它們是種種經濟力量導致的結果,而這種種經濟力量是我們基本上無法控制的。芒福德由于從孤立的角度去看待技術,因此無法認清:技術進步的道路和它對人類造成的結果,不僅是源自科學和工程方面的進展,而且更主要地是源自技術對產品、服務生產和消費成本的影響。在一個充滿競爭的市場上,更有效率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必然勝過不那么有效率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因此,亨利?伯登才建造了他的大水車,并在幾十年后將其閑置。技術塑造了經濟發(fā)展,而經濟發(fā)展又塑造了社會。它是一個混合的過程——當你把技術、經濟發(fā)展和人的本性組合起來時,你會得到許多變量——但它也有一個無可變更的邏輯,即使我們只有在回顧歷史時才能追蹤到它。作為個人,我們可以質疑在技術方面必須履行的責任,甚至抵制它,但這種行為總是孤獨的和最終徒勞的。在一個由經濟交換統(tǒng)治的社會中,在技術方面必須履行的責任準確地說就是:一個必須履行的責任。個人選擇與它無關。在某些罕見的時刻,社會某一關鍵資源的供應方式會有變化,某一重要產品或服務會從本地供應變成中央供應(或從中央供應變成本地供應)。這時,我們即可非常清楚地看清技術與經濟發(fā)展的相互影響。在原始的狩獵采集社會中,食物生產是分散進行的。當這種分散的食物生產在引入農業(yè)技術后開始變成集中進行時,文明本身就出現(xiàn)了。其他重要資源——水、運輸、文字、政府等的供應方面的變化,也會改變塑造了社會形態(tài)的經濟交換。在100年以前,當技術的變化延伸了人的體力時,我們就有了社會形態(tài)方面的變化。如今,我們又到了一個社會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時刻,因為今天的技術已經延伸了我們的智力。電腦應用供應上的變化有可能引起尤為轟動的后果,軟件程序不僅已經控制或促進了工業(yè)、商業(yè),而且還控制或促進了娛樂、新聞、教育,甚至政治和國防。因此,電腦應用技術的改變所產生的沖擊波,將是劇烈和影響深遠的。我們在生活中已經看到了早期的效果——對媒體的控制權從機構轉到了個人,人們對“虛擬社區(qū)”(而不是真實社區(qū))的附屬感越來越強,人們已就個人信息的安全進行著辯論,知識工人的就業(yè)機會已經轉到美國以外的地方,財富已日趨集中在少部分人身上,等等。所有這些趨勢,都是基于互聯(lián)網的電腦應用之興起所造成或促成的。隨著信息公用企業(yè)在規(guī)模和成熟度方面的進一步發(fā)展,經濟和社會及我們自己由此產生的變化只會擴大。而且,這種變化的步伐只會加速,不會減慢。當今美國社會的特點,有許多是在電氣化普及后才出現(xiàn)的。中產階級的崛起、公共教育的擴張、群眾文化的興起、人口向郊區(qū)的遷移、工業(yè)經濟向服務經濟的轉變——沒有電業(yè)公司送來的廉價電力,這一切都不會發(fā)生。在今天,我們會認為這些事態(tài)發(fā)展是我國社會的永久特點,但這只是一種錯覺,它們實際上是一系列特定經濟交換的副產品,而這種特定的經濟交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時代的技術水平。我們有可能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以為是我國社會長期基礎的東西,事實上只是臨時的結構,很容易就會像亨利?伯登的大水車一樣被棄用。

編輯推薦

在《IT不再重要》中,卡爾做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他的觀點非常有說服力,也很有權威。他的推斷有條不紊,結論大膽合理。是一部極其出色的作品。——《科技世界》。卡爾的觀點的確令人驚恐!但在我們如火如荼地發(fā)展計算機產業(yè)的時候,思考一下它的另一面還是個值得肯定的想法?!渡虡I(yè)周刊》。在各大企業(yè)拼力角逐持續(xù)變革的數字化時代時,卡爾對IT產業(yè)的"挑釁"將深刻影響各大企業(yè)的董事會、CEO們以及支持他們的投資者們。——《華爾街日報》。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IT不再重要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條)

 
 

  •   我開始對中信出版社越來越不滿意!曾經有一段時間它還出一些像本書一樣的思想性技術性強一些的書,從2009年下半年起中信出版社熱衷于出勵志類書籍了。這也能體現(xiàn)這種后起之秀的出版社沒有積淀,更多是嗅著市場的味道改變自己的風格。要知道,圖書不只是用來賺錢的,也是用來傳播思想的。還有一個不滿意的就是中信出版社妄改書名。大家可以在卓越上搜索一下“下一輪”,《下一輪全球趨勢》、《下一輪全球大牛市》、《下一輪經濟周期、《下一輪全球金融》、《下一輪商品市場》,赫,多整齊的書名,多整齊的包裝,多好的題材、多好的策劃!可是如果你翻開版權頁看看,全不是那回事兒。這些書本來根本不是一個系列的書,甚至出版社都不是一家。這些書也“被”統(tǒng)一了。原作者如果發(fā)現(xiàn)把他們的書名改成這樣不知道會是什么感想呢。我會關注國外最新的圖書出版動態(tài),經常會在美國的亞馬遜買書,等我買回來并且啃完了英文,經常會偶然發(fā)現(xiàn)這本書已經有中文版出版了,不過中文版的書名和英文版的書名根本不是一碼事兒,你即使再有想象力也不會將二者聯(lián)系起來。瀝瀝拉拉說了這么多,其實也是在抗議這本書的亂改書名。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The Big Switch: Rewiring the World, From Edison to Google》,而中文書名翻譯成《IT不再重要:互聯(lián)網大轉換的制高點——云計算》。你能將二者...聯(lián)系起來嗎?其實這個書名也是一個營銷手段。因為本書的作者Nicholas Carr曾經在2003年5月號的《哈佛商業(yè)評論》上發(fā)表過一篇文章,叫做《IT Doesn't Matter》,引起了廣泛的爭論。后來基于此,作者寫成了一本書叫做《Does IT Matter?》(中文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冷眼看IT》)也曾經引起了很大的關注。并且現(xiàn)在“云計算”是熱點。所以出版社為了書好賣一些就把“IT不再重要”和“云計算”拉郎配做了本書的書名。本書寫得很不錯,本書前半部分確實在寫“云”。并且把云計算的歷史和電力的歷史交叉對比寫來,寫得很深入。我手頭有好幾本寫云計算的英文書,都沒有這本書寫得透徹,也沒有這本書的趣味性強。但是,“云”只是一種技術,它是互聯(lián)網的產物。作者是在互聯(lián)網的大背景下寫的這本書,“云”只是其中一部分。也寫到了長尾、眾包、隱私等諸多話題,不是“云”這個詞能概括的。如果讓我評分,原書,我給5分。翻譯,我給4分。中信出版社的拙劣包裝,我給2分。所以,總體的3分是作者、譯者代出版社受過。 閱讀更多 ›
  •   之前看過這本書的評論覺得不錯,當我真正細細品讀的時候就是另一番感覺!作者的語言和思想帶著我遨游在云的奇妙世界里,看到了未來看到了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方向。 靜靜想想作者以一種歷史發(fā)展的眼光去審視和把玩互聯(lián)網真的是一種前衛(wèi)大氣有富有遠見的作為。
  •   也許這本書沒有很高明的商業(yè)邏輯,也沒有很精準的技術指標,但是不管你是搞商業(yè)的還是技術的,本書一定能給你一個全新而大膽的理念。
  •   云計算是一種全新的IT服務,也許將成為今后10年IT外包市場的主流,所以我們現(xiàn)在就要行動起來。
  •   5年后IT世界會這成什么樣?也許這本書指明了一種可能,而且是非??赡艿目赡?。
  •   2003年5月美國《Harvard Business Review》刊載了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G. Carr)題為《IT Doesn’t Matter》的文章,其問世引起了軒然大波,一場質疑IT價值、觸及整個IT業(yè)命運的世紀論戰(zhàn)由此開火,幾乎所有的重要媒體、IT業(yè)界巨頭尤其是CIO、商業(yè)界重量級人物和專家學者們都積極參戰(zhàn)發(fā)表看法。... 閱讀更多
  •   作者思路清晰,筆調輕盈,娓娓道來原來世界因互聯(lián)網已發(fā)生了如此這般的變化!
  •   書中講到了云計算的相關內容,而且很形象,很啟發(fā)人的思考,值得一讀
  •   今天的計算就如同當年的電一樣,正在完成從工具向效用的轉變。Utility 就翻譯成效用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